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陈明。
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秘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伤寒论》三十余载,发表了“《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伤寒论》课程教学法探讨”等学术论文60 余篇,主编出版《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系列著作、《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学术专著9 部。
陈明教授主讲《经典里的中医智慧》,长30集的《伤寒论》导读。
授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录制时已获得众多现场观众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如果能完整的看下来,将会对中医有更加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1讲《伤寒论》概述:六经与辨证论治伤寒论是中医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典著作。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有后世的《温病条辨》。
《伤寒论》在这四大经典里头,是非常占重要位置的本本著作。
中医看病不管是谁,没有说不用《伤寒论》的方子的。
所以到现在1800多年了,伤寒论后世叫做《经方》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我们每天还要使。
而且疗效特别好。
所以学中医的,你不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伤寒论》都是必修的。
开始本科出来研究生。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是东汉人,大概生活中公元150--219年,按这个算他活了69岁。
在东汉已经是高寿了。
非常懂得养生的一个人。
从公元170年到185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瘟疫。
那时候人寿命很短。
什么叫伤寒呢,不是说感受寒了,它包括伤风感冒。
但这个寒,它的意思比较宽,它是指整个邪,所有的外邪,从外面来的邪气,当然这里面有:风、寒、暑、湿、燥、火,包括瘟疫。
瘟疫,中医叫做疫疬之气。
凡是从外来的,我们都叫做伤寒了。
《伤寒论》既适用一般的外感病的治疗,也适合于瘟疫的治疗。
包括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甲流。
为什么后世把《伤寒论》看得这么重视?第一,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融到伤寒论中,而且加以临床实践。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展开全文在北京看中医找哪些医生最放心看清医生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日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首都名中医” “优秀名中医” “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一名单出炉!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都有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名中医宣传工作,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行业评议、社会公示等程序,现将'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公布。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知指出: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名中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级名中医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首都名中医'名单'优秀名中医'名单'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二看病该找哪位中医?看清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王鸿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疑难病、肝病专家)学习中医。
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1996年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任主任,主要从事肝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2000年任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2007年起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笑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专业论著10余部。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7年被国家卫健委评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尤擅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癌症复发转移的防治及疑难重症。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
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
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
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临床骨伤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体检注意事项:1)空腹;2)体检后提供免费早餐:烧饼夹鸡蛋+牛奶;3)早8:00开始,11:00结束;4)每人带好186元现金,零钱自备。
2015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考博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目录
学院介绍
东直门医院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 1958 年。伴随
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 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已经发展壮大成为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 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她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 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是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 也是北京市首批列入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临床药理基地,民 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在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中,是培养国内 外中医药人才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重要教学基地。
焦扬 英语 内经 朱跃 英语 内经 兰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共2人 共9人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孟凤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仙
张立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平
刘金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民
陈志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刚
花宝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金 仝小
林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可招收中药 学、中西医结合专 业考生
刘喜 英语 内经
中医内科学
明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共3人
针灸推拿学(学术型)
刘 英语
中医内
志顺
科学 学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朱国东;代慧敏;李平;董晓星;王婷婷;赵利;郝腾【摘要】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室性早搏是在该病基础上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冠心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治疗上,西医学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诸多局限。
李平教授运用中西结合方法,在“心主血脉神明”指导下,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15【总页数】2页(P1816-1817)【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李平;心悸【作者】朱国东;代慧敏;李平;董晓星;王婷婷;赵利;郝腾【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李平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王永炎院士以及多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早年留学日本。
从医3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脑血管及代谢异常性等疾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是在该病基础上因心肌细胞营养障碍,以致发生心肌细胞重构、电重构等原因所致。
心脏自主神经对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十分敏感,心脏缺血后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容易在人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发病急骤,发现不及时或者急救时间延误,是导致病人多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的常见原因。
导师简介模板
导师介绍——xx照片(1)基本情况姓名: xx 性别:男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招收专业: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肿瘤专业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电子邮箱:ntxm100@ (2)社会任职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等。
(3)个人简历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4)重要学术论文(5)主编或副主编重要的著作或译著(6)重要奖项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之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其参与研究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9名,其中博士3名。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生导师简介xx,男,1965年11月出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师从郁仁存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参观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王沛教授从本虚标实分阶段辨治胃癌经验
622 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 2024,Vol.17,No.4㊃名医心鉴㊃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 薪火传承3+3工程”王沛名医传承工作站项目(2015⁃XAJJJJ)作者单位:1000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郭喜平(博士研究生)㊁卢冬冬(博士研究生)],男科(张耀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俎亚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男科(王旭昀)作者简介:郭喜平(1992-),202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㊁泌尿男科㊂E⁃mail:846962547@通信作者:王旭昀(1982-),博士,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㊂E⁃mail:xuyun1102@王沛教授从本虚标实分阶段辨治胃癌经验郭喜平 张耀圣 卢冬冬 俎亚杰 王旭昀【摘要】 本文总结王沛教授论治胃癌经验㊂王沛教授认为胃癌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痰湿㊁瘀血㊁热毒停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其中脾胃虚弱为基,气滞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㊂王沛教授认为胃癌患者受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及不同治疗手段的影响,其主要病因㊁病性㊁主要证型不同,因此治则治法亦有所区别,根据胃癌初起阶段㊁放疗阶段㊁化疗阶段㊁手术后阶段㊁胃癌末期阶段的主要病性㊁核心病机及主要证型,在虚证中确立了健脾养胃㊁养血补血㊁滋阴清热㊁温补脾肾的主要治则,实证中确立了清热解毒㊁化痰利湿㊁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㊂【关键词】 王沛教授; 胃癌; 本虚标实; 发病之本; 核心因素; 分阶段辨治; 治则; 经验【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4.011 王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其临证六十余年,对胃癌的诊疗颇有经验㊂王沛教授在多年临床诊疗中发现,胃癌患者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以及受不同治疗手段的影响,胃癌主要病因㊁病性㊁证型不同,因此治则治法亦有所区别㊂本文主要介绍王沛教授治疗胃癌时基于本虚标实,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㊂1 王沛教授对胃癌本虚标实病机认识1.1 虚为发病之本,脾胃虚为基,可见气血阴阳虚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主生血,主升清,为后天之本;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主降浊,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1]㊂肾为后天之本,主藏精,主水,肾具有闭藏,主一身阴阳的生理特性㊂若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常,则脾主运化㊁胃主受纳腐熟功能失司,可见脾胃虚弱之证㊂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可见气血不足之证㊂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若胃失濡润,可见胃热阴虚之证㊂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的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肾阳的资助和促进,肾的正常功能发挥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及培育,二者相互滋养,相互促进㊂胃癌患者久病伤阳,或年老阳衰,由脾及肾,可见脾肾阳虚之证㊂1.2 实为发病之标,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肿瘤患者的实证仅在某一阶段为主要证型,且实证多因虚致实,机体津液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调达,脏腑功能正常㊂肺脾肾分别为为水之上源㊁中源㊁下源,津液的输布代谢与三脏密切相关,若气机失调,肺失宣肃㊁脾失运化㊁肾失蒸腾,则津液输布失常,痰湿自生,发而为病㊂瘀血多因气机失调,气为血之帅,不论气滞或是气虚,都可导致血瘀内停;亦或癌肿形成后,有形之物癌肿阻碍气血正常运行,进一步加重瘀血产生㊂实证中热毒多为外邪入侵,如放射治疗,或七情过极,郁久化热,或痰湿㊁瘀血郁久化热生毒,结于脏腑经络,发为癌肿㊂正如‘灵枢㊃五变“云: 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㊂”‘素问㊃通评虚实论篇“: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㊂”痰湿㊁瘀血㊁热毒既为核心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三者可相互胶结,夹杂为病㊂1.3 王沛教授胃癌本虚标实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家普遍认为胃癌基本病因为饮食失调㊁情志内伤㊁感受外邪㊂对于胃癌的病机和辨证分型,现代医家则有不同的认识,花宝金教授[2]认为胃癌主要病机为病机为肝失疏泄㊁胃失和降,导致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久聚成积而发病,其主要证型为肝胃不和㊁脾胃虚寒㊁瘀血内阻㊁痰湿阻胃等证㊂郁仁存教授认为胃癌可分为肝胃不和证㊁脾胃虚寒证㊁湿热瘀毒证㊁气血双亏证[3]㊂林洪生[4]教授将胃癌分为气虚证㊁血虚证㊁阴虚证㊁阳虚证㊁痰湿证㊁血瘀证㊁热毒证㊁气滞证等八种证型㊂王沛教授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结合对胃癌患者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治疗手段所导致胃癌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病机的认识,认为胃癌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623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痰湿㊁瘀血㊁热毒停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其中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气滞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因素[5]㊂具体证型而言,虚证中证型为脾胃虚弱㊁气血不足㊁胃热阴伤㊁脾肾阳虚;实证中证型为热毒蕴结㊁痰湿中阻㊁气滞血瘀㊂2 王沛教授对胃癌虚实病机中各阶段特点认识2.1 虚:贯穿全程,见于各阶段王沛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病的基础[5],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㊂若脾胃功能失常,气血㊁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常,则无以滋养周身脏腑,诸脏功能失常,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津液代谢异常,内生痰湿㊁瘀血等邪气,积聚发而为病㊂正如李杲在‘脾胃论“中云: 脾胃元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㊂”化学治疗可因其毒副作用,损伤脾胃功能,化学治疗阶段则可见恶心呕吐,纳差,不欲饮食等症㊂手术作为有创操作,直接有损脏腑有形之质,更为影响脾胃功能㊂因此,胃癌初期㊁化疗阶段及术后阶段皆可见脾胃虚弱之证㊂现代医学中,放疗是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放疗阶段多为胃热阴伤证㊂叶天士[6]‘临证指南医案“曰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㊂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胃中津液充足,是其受纳腐熟和胃主通降的前提条件[7]㊂肿瘤患者久病伤阴,或放化疗等物理因素损伤胃阴,导致胃阴受损,濡润失职,则其受纳腐熟㊁通降功能失司,此阶段证型多为胃热阴伤证㊂胃癌患者化学治疗和手术所带来的副反应㊁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损伤脾胃功能,可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见脾胃虚弱㊁气血不足之证㊂胃癌患者在疾病后期㊁放化疗或手术后常易致脾胃大伤㊁脾阳不足以充养肾阳,或久病及肾,命门火衰,最终导致脾肾阳虚㊂2.2 实:见于手术㊁放化疗及胃癌末期阶段实证中胃癌在不同阶段,致病因素及主要证型也有所差异㊂一般而言,实证证型多见于肿瘤的放化疗期间㊁放化疗之后及肿瘤终末期㊂肿瘤患者的实证仅在某一阶段为主要证型,且实证可因虚致实,因气虚㊁气滞㊁阳虚而致痰湿㊁血瘀产生,又可因外邪入里致实,如放疗之毒邪㊂概括而言,放疗阶段多为热毒蕴结证,一则肿瘤患者多有痰湿㊁瘀血等病理因素及产物,久则郁而化热,再则放化疗邪毒之气入里,客邪久留积聚,导致痰湿产生,二者相互搏结郁久化热,灼伤津液㊁热毒积聚,正所谓 毒为热之极,热为毒之渐”[8]㊂化疗阶段实证多为痰湿中阻及气滞血瘀证,化疗邪毒之气入里,客邪久留积聚,导致痰湿㊁瘀血产生;再则化疗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湿凝成痰,正所谓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㊂痰湿致病,胶结痰瘀,引起血脉瘀阻,日久气㊁痰㊁湿㊁瘀壅结成肿块㊂‘济生续方“曰: 夫积者,伤滞也,伤滞日久,则成积也㊂”因此,胃癌实证主要以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为核心㊂由上文可知,胃癌患者不同阶段其证型有所不同,又可因治疗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其证型有所不同,我们还可看出,同一阶段可存在多种证型,某一证型又可同时存在于多个阶段,因此,王沛教授在治疗胃癌时,基于本虚标实这一核心病机,根据其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进行分阶段辨证治疗,笔者进行概括总结,绘制阶段 证型 治则关系图,以便更好理解,具体见图1㊂图1 阶段 证型 治则关系图3 王沛教授从虚实分阶段论治胃癌3.1 从虚论治,虚证贯穿始终王沛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证型较为复杂,不以单一证型出现,多虚实夹杂,治疗上也数法并举,现将王沛教授治疗胃癌中常用治则㊁方药及药物进行论述㊂3.1.1 健脾养胃,侧重补气 健脾养胃多用于胃癌患者肿瘤初起㊁化学治疗及术后患者阶段,脾虚胃弱为主证患者㊂症见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弱[8]㊂王沛教授最常用四君子汤(人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炙甘草)加减,然人参多温燥,恐使胃癌变为阴伤之证,故临床中常用太子参代替,常用量为15~30g,该药益气生津,与白术合用加强益气健脾之效,共奏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之功㊂临证加减时,若脾胃大伤,气虚明显,常将茯苓加至60g,或加生黄芪和炙黄芪各30~40g同用,以健脾益气之功㊂土弱制水,久病累肾,若腰酸㊁怕冷㊁舌淡苔白㊁脉沉弱的肾阳虚之证,王沛教授常配伍桂枝10g㊁生龙骨20~30g㊁生牡蛎20~30g收敛元阳,而腰酸㊁盗汗㊁耳鸣㊁舌淡苔少㊁脉细数的肾阴虚之证,王沛教授常配伍枸杞子㊁山萸肉㊁熟地黄各30g滋阴补肾㊂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四君子汤可以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患者康复[9]㊂3.1.2 补血养血,兼顾后天 此法多用于肿瘤末期㊁放化学治疗后及术后虚证气血不足患者,可见乏力气短,头晕,纳少,虚汗,面色萎黄,肢体肌肉麻木,脱发,舌瘦或有裂纹,苔少,脉虚细无力[8]㊂本证型治疗多应用四物汤(熟地黄㊁当归㊁白芍㊁川芎)为主以补血养血,临证时,王沛教授多生地黄㊁熟地黄10~15g同用,合当归10~15g㊁白芍10~20g㊁川芎6~10g滋阴补血㊂若头晕伴有高血压,常配伍天麻10g㊁桑寄生20~30g补肾止眩;若纳少伴有腹胀㊁大便干,常配伍焦神曲㊁焦山楂㊁焦麦芽同用10~30g,全瓜蒌15~30g 通腑泄浊;若因化疗毒副反应引起肢体肌肉麻木不能明显缓解,常配伍鸡血藤15~30g补血养血通络㊂临床研究中624 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发现,四物汤可以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㊁提高免疫功能㊁减少并发症㊁改善营养状态[10]㊂3.1.3 滋阴清热,重滋三阴 胃热阴伤患者见于放疗期间或放疗后阶段,症见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脘痛,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㊂治疗当以滋阴清热为主,多用益胃汤(沙参㊁麦芽㊁生地黄㊁玉竹㊁冰糖)加减㊂常用量为北沙参15~30g㊁炒麦芽15~30g㊁生地黄10~30g㊁玉竹10~15g㊂王沛教授强调,胃癌阴伤初起在胃,继之伤肺,久而累肾,临床应注意辨别㊂若胃阴伤较重,可配伍石斛15~20g㊁山药15~30g滋养胃阴;若肺阴亏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之症,则南沙参和北沙参各15~30g同用,并配伍麦冬10~15g㊁山药15~30g㊁百合10~15g滋阴养肺;若肾阴亏虚,出现腰酸㊁耳鸣㊁盗汗等症,则配伍山药15~30g㊁山萸肉10~12g㊁墨旱莲15~30g㊁黄精10~15g滋阴补肾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胃汤具有抗炎㊁镇痛㊁增强胃黏膜屏障修复的功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胃肠功能[11⁃12]㊂3.1.4 温补脾肾,兼具收涩 温补脾肾亦是王沛教授治疗胃癌肿瘤末期㊁放化学治疗及术后脾肾阳虚证常用治则,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色无华或晄白,四肢发凉,浮肿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无力㊂临床当以补火助阳,多应用金匮肾气丸(桂枝㊁附子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山药㊁泽泻㊁茯苓㊁牡丹皮)合四神丸(补骨脂㊁吴茱萸㊁肉豆蔻㊁五味子㊁大枣)加减㊂临证应用时,若胃脘冷痛明显,加高良姜10g㊁乌药10g温胃散寒;若呕吐控制不佳,加丁香10g㊁姜半夏10g㊁生姜10g温胃止呕,对于呃逆较为严重患者,多加用旋覆花10g㊁代赭石30g调畅中焦气机;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金匮肾气丸可以缓解肿瘤患者癌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13]㊂四神丸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㊁调节体液免疫㊁能够缓解腹泻症状[14]㊂3.2 从实论治热毒㊁痰湿㊁瘀血夹杂胃癌患者多由长期㊁反复的饮食不节㊁情志所伤,或放化疗等所致外邪入里,因而气机郁滞㊁痰湿中阻㊁热毒蕴结㊁瘀血停滞,而痰湿㊁瘀血和热毒是其发病和病机关键因素㊂3.2.1 清热解毒,兼用散结 此法常用于放疗期间及放疗之后㊂热毒蕴结证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为胃脘灼痛㊁食后痛剧,心下痞块,嗳腐吞酸㊁口苦㊁烧心烦躁㊁便秘㊁舌红苔黄㊁脉数等[8]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云: 治热以寒,热者寒之㊂王沛教授在临床中多应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㊁野菊花㊁蒲公英㊁紫花地丁㊁天葵子)加其它性苦寒药物㊂临床应用中出现疼痛明显,烦躁等热毒明显之症时,多配伍苦参15g㊁半枝莲15g㊁紫草12~15g㊁蟾皮6~7g㊁白花蛇舌草15g㊁夏枯草15~20g等㊂半枝莲㊁白花蛇舌草㊁夏枯草多应用在胃癌肺转移治疗中或癌瘤病位在上者,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定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㊁利湿;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㊂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蟾皮清热解毒,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广泛㊂若湿热瘀毒蕴结中焦,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反酸烧心,常配伍煅瓦楞子30g㊁旋覆花10g㊁代赭石30g降逆止呕;煅牡蛎30g制酸止痛;呕吐过力伤及胃络而见出血者,通常予大黄炭10g㊁三七粉3g吞服,白及10g收敛止血㊂热毒蕴结于大肠,肠腑不通者配伍枳壳10g㊁酒大黄10g行气通便㊂现代研究发现,五味消毒饮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㊁促进淋巴细胞增殖㊁调节免疫防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15]㊂也有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以及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发挥对肿瘤的抑制作用[16]㊂3.2.2 化痰利湿,肺脾为基 此治则多应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痰湿中阻之证,所谓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㊂”痰湿中阻患者可见面黄虚胖㊁胸膈满闷,腹胀便溏,舌淡红苔滑腻,脉滑㊂王沛教授在治疗此证中多应用二陈汤(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甘草)及其他化痰利湿药物,王沛教授在应用半夏时多生用先煎30分钟,一般用量为15~20g㊂临床中胃癌伴有腹水者,常配伍白术10~12g㊁猪苓15g㊁炒薏苡仁20~30g㊂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猪苓利水渗湿;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㊂研究发现二陈汤可以减轻胃癌症状,延缓疾病发展[17]㊂3.2.3 活血化瘀,散结消癥 气滞血瘀亦是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常见证型之一㊂气滞血瘀证见胃脘刺痛,心下痞硬,饥不欲食,呕吐宿食或便血,肌肤甲错,舌紫黯,脉沉细涩㊂治当活血化瘀,王沛教授临床多应用膈下逐瘀汤(五灵脂㊁当归㊁川芎㊁桃仁㊁丹皮㊁赤芍㊁乌药㊁元胡㊁香附㊁红花㊁甘草㊁枳壳)加减㊂胃癌患者热毒㊁痰湿㊁瘀血三者可相互夹杂胶结为病,日久邪毒入络,故王沛教授在治疗时多联合散结消癥虫类药物,如蟾皮6~8g㊁土鳖虫10g㊁全蝎3~6g㊁蜈蚣2~3条㊂蟾皮破积消癥镇痛,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胃脘刺痛明显者,土鳖虫可活血化瘀,破而不峻㊂全蝎㊁蜈蚣通常相须为用,化痰通络止痛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破积消癥虫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㊁血管和淋巴新生;调节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8]㊂研究发现,膈下逐瘀汤可通过细胞凋亡通路㊁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胃癌作用,实验证实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和活血化瘀复方中药对防治胃癌都有重要作用[19⁃20]㊂4 验案举例患者,男,78岁㊂2016年5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76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㊂2016年3月出现柏油样便,外院明确诊为 胃癌” 贫血”,腹部CT提示左肾上腺转移,未行手术治疗㊂现症见: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反酸,乏力,腰膝酸痛,双指尖麻木,眠安,大便偏干,夜尿频,近3月体重减轻5kg㊂舌黯苔黑白相间,脉濡㊂现代医学诊断:胃癌㊂中医诊断:胃癌病,脾肾不足,湿瘀互结证㊂方药:生黄芪15g㊁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月第17卷第4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ril2024,Vol.17,No.4625威灵仙15g㊁白芍15g㊁杜仲15g㊁煅瓦楞子15g㊁大黄炭10g㊁牛膝10g㊁猪苓15g㊁茯苓15g㊁女贞子15g㊁生首乌15g㊁半枝莲15g㊁丹参15g㊁焦三仙各10g㊂14剂,日一剂,水煎温服㊂二诊:2016年6月9日,食量较前增加,双手指尖麻木,腰膝酸痛,舌黯,苔白,脉濡㊂前方去白芍㊁瓦楞子㊁焦三仙,加当归10g㊁泽泻15g㊁生半夏10g(先煎30分钟),14剂,煎服同前㊂三诊:2016年8月4日,血红蛋白124g/L,舌底静脉暗,稍粗,苔白微腻,脉沉缓㊂处方:桂枝10g㊁生黄芪15g㊁炙黄芪15g㊁白芍15g㊁半枝莲15g㊁补骨脂12g㊁女贞子15g㊁香附12g㊁瓦楞子15g㊁丹参15g㊁猪苓15g㊁茯苓15g㊁白花蛇舌草15g㊁益母草10g㊁焦三仙各10g㊂14剂,煎服同前㊂后续患者平稳,上方加减服用至2020年1月,再次出现柏油样便,乏力,上方加当归10g㊁阿胶10g㊁太子参15g,并予大黄㊁白及㊁三七粉口服,出血止㊂2020年4月患者多发淋巴结转移,2020年5月去世㊂按 本患者老年男性,曾行胃大部切除术,确诊胃癌时已有转移,病程较长,病情复杂㊂本患者术后本已损伤脾胃,又年老久病,渐及肝肾,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乏源,运化津液无力,则见贫血及痰湿之证,所谓久病夹瘀,气虚无以推动血瘀运行,痰湿瘀血夹杂为病,久病及络,则见手指麻木㊂故本患者就诊已属进展期,为脾胃肝肾不足,湿瘀互结,虚实夹杂之证,治以补气滋阴,祛湿化瘀,辅以健脾开胃㊂二诊时感觉良好,纳食较前好转,减白芍㊁瓦楞子㊁焦三仙,加重化痰散结及滋阴之力㊂后续治疗基本以此方为主进行辨证加减,至末次就诊时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予并予大黄㊁白及㊁三七粉口服,出血止㊂总观而言,在本患者治疗中基本以健脾补肾,化痰利湿散予为主,带瘤生存4年余,除最后阶段外,期间基本病情稳定,治疗效可㊂参考文献[1] 刘瑞.花宝金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胃癌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4,7(8):604⁃605.[2] 花宝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32.[3] 唐武军.郁仁存老师治疗胃癌经验总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8):69⁃70.[4] 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44⁃354.[5] 乔占兵,尹婷,李忠,等.王沛教授肿瘤论治及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临床医,2005,33(4):52⁃55.[6] 清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苏礼,焦振廉,张琳叶,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7] 邵长乐,陈婉珍,朱方石.从胃阴虚论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3):67⁃70.[8]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教授 癌毒”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66⁃869.[9] 梁华,张君成,李奇玮,等.四君子汤及其加味方防治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1):86⁃90. [10] 王少言,初巍巍.四物汤对胃癌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6):83⁃86. [11] 陈芳玲,康润芳.健脾升清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143⁃144.[12] 徐婷婷,苏克雷,朱方石.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095⁃2097.[13] 王群,王水英,王燕,等.黄芪建中汤联合金匮肾气丸对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干预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2):175⁃178.[14] 周文,张哲言,黄莉,等.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运用及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6):128⁃132[15] 马红兵,奚颖.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阴虚毒热证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153⁃155.[16] 黎雪,张英,侯炜,等.清热解毒中药通过NF⁃kB信号通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21,14(12):2280⁃2285.[17] 曲仕宇.胃腺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J].西部中医药,2021,34(8):95⁃98.[18] 苏坤涵,刘万里.虫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2):87⁃92.[19] 刘旭东,陈育群,吴潇,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4):36⁃42.[20] 吴秋玲.对活血化淤法治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38⁃439.(收稿日期:2023⁃10⁃20)(本文编辑:王馨瑶)。
刘连起简介
北北
京京
中中
硕医医
士药药
生大大
导学学
师生第
讲
命 科
三 附
师学属
教学医
授院院
壹 人物经历
目
录
贰 擅长领域
叁 出诊地址
肆 感谢观看
人生经历
• 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药教学、 临床工作近三十余年。1998年获得北京中医药 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为中西医 结合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的《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专门从事中医药 防治代谢性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多年临床总结 出了中医体质学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方 法,对中医诊治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精通教 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对妇科内科等疑难杂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擅长领域
• 中医治疗
•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功能性子宫 出血、子宫肌瘤、带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种妇 科炎症、妇科肿瘤、痤疮、雀斑、外阴白斑。
• 内科:便秘、消化不良、胃肠诊地址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感 谢 观 看
刘清国运用火针从神论治抑郁症临证经验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自责自罪、思维迟缓、饮食睡眠障碍等躯体伴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性疾病,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刘清国运用火针从神论治抑郁症临证经验刘继鹏1,杨可桢1,2,徐 萌3,臧颖颖1,袁静云1,龚 玉1,孙 娇1,李音音1 指导:刘清国(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2401;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6;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摘要] 刘清国教授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治病求本,谨守神机逆乱之病机,谨遵调神开郁之法。
刘教授认为抑郁症病位在脑,临证选取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头部调神穴位,妙用火针疗法,共奏调神开郁、舒达气机、调畅情志之功。
并对典型医案进行报道,以期丰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抑郁症;火针;神机逆乱;调神开郁;刘清国;临证经验[中图分类号] R249;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3-0299-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3.015Clinical Experience of LIU Qingguo in Treating Depression from Spirit with Fire Needle TherapyLIU Jipeng 1,YANG Kezhen 1,2,XU Meng 3,ZANG Yingying 1,YUAN Jingyun 1,GONG Yu 1,SUN Jiao 1,LI Yinyin 1Mentor :LIU Qingguo(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01,China ;2.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16,China ;3.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Professor LIU Qingguo scrupulously follows the method of regulating the spirit and relieving the depreesion based 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sease and scrupulously observeing the pathogenesis of qi disorder. Professor LIU believes that depression is located in the brain ,clinically ,the acupoints of Baihui (GV20),Shenting (GV 24),Sishencong (EX -HN 1),and Benshen (GB 13),and acupoints in head to regulate the spirit are selected ,and fire needle therapy is applied flexibly ,which achieves 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the spirit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regulating qi and emotions. And typical medical cases are reported to enrich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depression.Keywords depression ;fire needles ;qi disorder ;regulating the spirit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LIU Qingguo ;clinical experience[收稿日期] 2023-12-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2074553)[作者简介] 刘继鹏(1996—),男,山东泰安人,2023年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
仝立波
仝主任常说: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我工作的原则。 自毕业从医以来,我做过许多医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医疗研究 成果,对于治疗口腔病我已经做了多年的研究。“行医用药,用疗效 说话”这是我行医原则,更为我院的行医宗旨。 专家寄语:一个好的医生,能够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一生。
8
Page 8
Page 6
6
仝立波荣誉以及奖项
Page 7
7
仝心仝德
仝主任工作严谨认真,医德高尚,他是同事和患者心中的贴心人;他 虚心学习、孜孜追求、勇于创新,永远站立于口腔病治疗技术的最前 沿;他对病人更是周到,尽职尽责,可以说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口 腔疾病治疗事业。他让广大口腔疾病患者收获了健康,也得到社会的 众多赞誉。
Page 3
3
荣誉称号
国家重点先进工作者 国家先进医疗成果进步奖
上海医学科技杰出贡献奖
Page 4
4
Hale Waihona Puke 擅长领域 在口腔黏膜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擅长运用西 医精华,结合国际前沿技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 藓、白塞氏病、灼口综合症、燥口综合症,口腔癌等疑难 病。长年致力于将中西医结合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完美的 结合,独创“MRT-口腔黏膜康复体系”,为全国数万名口 腔黏膜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Page 9
9
我 坚 持 我 的 理 想 并 且 永 不 放 弃
—— 仝 立 波
10
Page 10
大医精诚,恒之久远!
上海海淞医院口腔黏膜科
Page 11
11
感谢观影
Page 12
12
Page 5
5
医学造诣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中西医结合临床
西苑医院
100602
李乃卿
男
科主任
本科
1940.07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东直门医院
100602
孙颖立
女
主任
大学
1941.1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东直门医院
100602
李佩文
男
主任
硕士
1942.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日友好医院
100602
史载祥
男
主任
硕士
1942.06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日友好医院
金光亮
男
博士
1964.04
中医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院
100501
孟庆刚
男
博士
1964.08
中医基础理论
校科研处
100502
陈扬荣
男
院长
1942.09
中医临床基础
福建中医学院
100502
郝万山
男
大学
1944.11
中医临床基础
基础医学院
100502
宋乃光
男
硕士
1945.01
中医临床基础
基础医学院
100502
100505
李峰
男
副院长
博士
1966.03
中医诊断学
基础医学院
100506
田德禄
男
本科
1938.03
中医内科学
东直门医院
100506
王永炎
男
院士
大学
1938.03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100506
周平安
应用六经辨证与伏邪理论治疗“反复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一例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 2023,Vol.16,No.71439 【编者按】 2022年11月2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㊁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委会承办的第六届 中医特色疑难病例讨论会”成功举办㊂ 中医特色疑难病例讨论会”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学者论坛的主要内容,旨在强化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为青年医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形式为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中医特色显著㊁疗效突出的典型诊疗案例,经层层筛选,遴选出数个优秀作品,由作者结合其诊疗思路与体会,在论坛上做主旨报告,随后逐一由中医界知名的临床专家进行现场点评㊂该论坛每届均取得很好的业界反响和品牌效应,也得到了‘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的大力支持,特别开辟出 特色病例析评”栏目,从本次病例讨论会中筛选优秀病例㊁组织成文以飨读者㊂栏目文章由病例介绍㊁作者析评㊁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㊂本次病例讨论会由韩振蕴教授及其团队统筹策划,韩振蕴㊁曹克刚教授共同主持,特别鸣谢内科分会主委高颖教授和秘书长常静玲教授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谢姜良铎㊁张声生㊁陈志刚㊁赵进喜4位教授的精彩现场点评㊂㊃特色病例析评㊃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2⁃2⁃4097)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辛喜艳),血液科(董菲);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牛永宁)作者简介:辛喜艳(1982-),博士,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病㊂E⁃mail:xinxiyan198234@应用六经辨证与伏邪理论治疗 反复发热㊁皮疹㊁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一例辛喜艳 董菲 牛永宁【摘要】 该病例以 反复发热5周”为主诉,同时伴有皮疹和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为反复发热㊁皮疹㊁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中医辨病属外感发热范畴㊂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㊂笔者应用六经辨证,结合伏邪理论,总以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为诊治思路,初期急则治标,和少阳半表半里㊁清阳明经腑之热;中期防止伏邪,托清结合,温清结合,补清结合;后期余邪已清,邪气伤正所致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则以补气填精为主㊂治疗全程灵活应用小柴胡汤㊁白虎汤㊁五味消毒饮㊁升麻鳖甲汤,取得满意效果㊂希望通过该病例的介绍,能够启迪读者中医思维,对六经辨证体系㊁伏邪理论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㊂【关键词】 反复发热; 淋巴结肿大; 六经辨证; 伏邪理论; 分期论治【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7.0311摇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2016年6月17日初诊㊂主诉:反复发热5周㊂患者5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头痛㊁恶寒㊁乏力㊁咽痛㊂3周前就诊于外院门诊,考虑 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使用过程中出现四肢风团样皮疹,考虑过敏性皮疹,改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皮疹好转,仍有发热㊂2016年5月22日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门诊,血常规:白细胞12.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2%,血红蛋白108g /L,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9U /L,快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9U /L,降钙素原测定0.275ng /mL,予莫西沙星抗感染及保肝治疗㊂为求系统诊治,2016年5月24日收入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病房,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㊂入院后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见异形淋巴细胞㊂骨髓穿刺:粒系偏高总占71%;部分粒可见中毒颗粒;红系偏低总占11%;可见2%分类不明确(反应性?淋巴瘤?)㊂浅表淋巴结B 超:双颈部㊁腹股沟㊁腋窝多发淋巴结,与前相比有增大,且结构不清㊁血流丰富,考虑非反应性改变㊂PET-CT: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中轴骨代谢不均匀增高㊂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和腹股沟淋巴结全取活检未见明确淋巴瘤改变㊂住院期间仍表现为反复发热病程,最高体温41℃,伴有全身皮疹㊁淋巴结肿大,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12天疗效不佳㊂2022年6月15日诊断为 反复发热㊁皮疹㊁淋巴结肿大㊁淋巴瘤可能性大”㊂2016年6月17日中医科一诊:反复发热5周,下午及夜间热甚,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头面及全身皮肤红色斑疹,颜面水肿,偶有恶心,纳差,大便不畅,小便调㊂舌体胖大,齿痕舌,舌尖红,有芒刺,苔黄腻,脉滑㊂中医诊断:外感发热;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合病,兼太阴脾虚夹湿;治法:和解少阳,清泄阳明,兼补太阴㊂处方:小柴胡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柴胡25g㊁清半夏12g㊁生甘草9g㊁黄芩10g㊁桑叶10g㊁金银花1440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30g㊁野菊花15g㊁蒲公英30g㊁地丁20g㊁虎杖20g㊁枳实9g㊁厚朴9g㊁生石膏30g先煎㊁木香9g㊁焦三仙各20g㊁苍术6g㊁炒白术15g㊁大枣6g㊂代煎,5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㊂2016年6月21日中医科二诊:患者诉服首剂当天夜间全身汗出,次日体温下降,头面及全身皮疹消退,颜面浮肿消失,自6月18日之后体温波动在36.5~37.2℃,肿大的淋巴结较前变小㊂恶心㊁纳差较前好转,二便调㊂舌淡胖,苔薄黄腻,脉滑㊂目前体温基本正常,热邪已去,去石膏㊂仍有苔薄黄腻,脉滑,余邪未清,前方加升麻鳖甲汤以托邪外出㊂处方如下:柴胡25g㊁清半夏12g㊁生甘草10g㊁黄芩10g㊁大枣10g㊁金银花30g㊁野菊花15g㊁蒲公英30g㊁地丁20g㊁虎杖20g㊁木香9g㊁焦三仙各30g㊁枳实9g㊁厚朴9g㊁麸炒白术15g㊁麸炒苍术6g㊁桑叶10g㊁升麻10g㊁醋鳖甲20g先煎㊁丹皮9g㊁生薏米45g㊁郁金20g㊁当归12g㊁牡蛎30g先煎㊂代煎,5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㊂2016年6月27日中医科三诊:体温正常,口干口渴,纳可,睡眠佳,二便调㊂查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㊂舌淡胖,质润,苔根部黄腻,脉沉缓㊂热邪已去,脾虚湿盛,柴胡减量为15g,加肉桂6g温振阳气,加泽泻10g加强生薏米利水渗湿作用㊂代煎,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㊂2016年7月1日出院,中医科门诊定期随诊,予以六味地黄丸调理,随访至今,未再发病㊂2 作者析评本案患者病情复杂,以反复发热㊁皮疹㊁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并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但骨髓涂片㊁流式细胞学及活检未见肿瘤性改变,不能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㊂两次淋巴结活检病理均未见淋巴瘤样病变,基因层面对T㊁B淋巴瘤克隆性基因进行PCR重排检测均为阴性,因此不能明确诊断为肿瘤性改变,且多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㊂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中常见的棘手问题,病因复杂,即便经过系统全面的检查,仍有大约10%~50%的患者最终无法明确病因[1]㊂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显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多见,为47.81%,其次为结缔组织病20.07%㊁肿瘤性疾病10.22%[2],但部分病例经过抗感染治疗仍不能获得满意疗效㊂中医对发热类疾病有独特的辨治体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㊂‘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体系是治疗外感发热最常用的辨证方法,结合卫气营血辨证㊁三焦辨证,灵活选方用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往往能另辟蹊径,临床中亦有报道[3]㊂该病案属外感发热范畴,但伴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诊治思路更值得仔细斟酌㊂2.1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法用和解少阳㊁清泄阳明㊁兼补太阴㊂笔者以六经辨证为主要辨治思路,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及病证结合的思想㊂该病例发病之初表现为发热伴有恶寒㊁头痛㊁咽痛的太阳表证,至中医科就诊时则已反复发热5周,无明显太阳表证,疾病已由表入里,既有反复发热㊁恶心㊁纳差的少阳证,又有高热㊁舌尖芒刺㊁苔黄腻㊁大便不畅的阳明证㊂邪热入里与内蕴之痰湿互结,经脉阻遏,故见淋巴结肿大㊂又有舌体胖大有齿痕之太阴脾虚夹湿之象㊂全身斑疹为邪热入厥阴营血,灼伤血络所致㊂六经辨证总属少阳不和,阳明热盛,太阴脾虚㊂一诊在选方用药上,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桑叶疏散风热;生石膏清泄阳明在经之热邪,枳实㊁厚朴辛开苦降温通,调畅气机,消痞满,通大便;五味消毒饮加虎杖清热解毒散结㊁气血同清㊁利湿消肿;焦三仙㊁木香健运脾胃,苍术燥湿健脾,炒白术㊁大枣健脾益气,共治太阴脾虚夹湿,又防寒凉药物损伤正气㊂2.2 去邪务尽:法用清透伏邪㊂一诊后体温基本正常,斑疹消退,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㊂但考虑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热病程,二诊时仍见苔黄而薄腻,脉滑,提示湿热蕴伏,病情极易反复,余邪未尽,易形成伏邪,更难治愈㊂加升麻鳖甲汤清透伏邪,以托邪外出㊂伏邪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如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虽未明确提出伏邪概念,后世普遍认为是伏邪理论的起源[4]㊂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伏气学说㊂晋代王叔和在其整理的‘伤寒论㊃伤寒例“中第一次详细论述了伏邪理论,提出了伏邪化温[5]㊂至明清时期,对于伏邪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㊂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专立 春温”节,指出春温由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而致㊂后世诸多医家亦喜用伏邪思想辨治各种疑难疾病所致发热[6-8]㊂现代医家吴雄志先生结合现代医学对伏邪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发挥,并著有‘吴述温病研究㊃伏邪“[9],详尽讲解了影响伏邪发作的因素㊁伏邪传变特征和伏邪致病特点㊂吴雄志提出正气不足,正邪不争,感而不发,伏于阴(营血)分,一段时间后由于新感引动伏邪或季节因素而发作,分为急性发作期和迁延缓解期㊂他对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提出六气皆可伏邪,伏邪易从火化,伏于三阴,转出三阳,慢性感染性疾病㊁过敏性疾病㊁免疫相关疾病㊁恶性肿瘤等疾病均可从伏邪论治㊂升麻鳖甲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卷上,治疗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㊂后世医家认为该方是针对时疫而设,‘古方选注“注解: 升麻入阳明㊁太阴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疠阴阳二病,鳖甲守护营神,当归通络中之血,甘草解络中之毒,蜀椒㊁雄黄猛烈之品,攻毒透表,不乱其神明㊂”该病例去原方雄黄㊁蜀椒,主以升麻托邪外出,其余所加药物以郁金㊁丹皮助黄芩清少阳之邪,解气分之毒,凉血分之热,加生薏米健脾化湿,牡蛎助鳖甲软坚散结㊂综合各家对伏邪理论的论述,该病例在病势缓解之后,主要治疗思路在于托邪外出,防止余热缠绵㊁反复发热,防止余邪潜伏,造成疾病慢性化㊂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4412.3 善后务细:法用补气填精临床治疗外感热病初期急则治标,解太阳之表㊁和少阳半表半里㊁清阳明经腑之热,中期防止伏邪需托清结合,温清结合,补清结合;后期余邪已清,因邪气伤正㊁攻伐太过等引发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㊁气血阴阳亏虚,则以补气填精为主㊂叶天士‘温热论“讲 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所以二诊时虽病势已缓,仍不宜用温药㊁补药,防止疾病复燃㊂三诊时随着热退疹消,阳气不足,水湿内蕴之象逐渐显现,加之患者自发病之初即有太阴脾虚,此时应加大温阳化湿作用㊂肉桂具有助阳之功,既可振奋阳气,阳气渐复,则水湿自化,又能防止寒凉药物损伤脾胃㊂出院后随诊时余邪已清,病变渐趋恢复阶段,故予地黄丸类中药补肾填精,精气充盛,则卫外固密,不易感受外邪㊂综上,‘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体系是治疗外感发热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外感病初期为太阳表证,此时是治疗的关键阶段㊂若治疗准确及时则能截断病情进展,疾病易愈;若初期㊁前期治疗不及时或因病邪传变迅速,则可使病邪入里,病位广泛,实则易由太阳病传为少阳病㊁阳明病,虚则可发展为太阴病㊁少阴病㊁厥阴病㊂病在少阳时可表里传变,内陷厥阴营血㊂同时,若治疗不彻底,余邪潜伏,则可发展为伏邪,疾病迁延不愈㊁反复发作㊂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方随证转,正如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㊃杂说㊃治病法论“中所述: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㊂”希望对此病例的介绍,能够启迪读者中医思维,对六经辨证体系㊁伏邪理论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㊂3 专家点评张声生教授:本病案很好地呈现了应用六经辨证体系和伏邪理论治愈不明原因发热㊁可疑淋巴瘤的过程,辨证准确,疗效确切,为中医药在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在感染科㊁血液科疑难病例诊治中的应用做了很好的示范㊂建议:该病例可在一诊时即加用赤芍㊁丹皮等清透血分之热药物,可能治疗效果更佳㊂参考文献[1] Kabapy A F,Kotkat A M,Shatat H Z,et al.Clinico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an Egyptian setting:a hospital-based study(2009-2010)[J].J Infect Dev Countries,2016,10(1):30⁃42.[2] 嵇玮嘉,颜学兵.不明原因发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4):3681⁃3686. [3] 魏鹏辉,邓陈英,伍炳彩,等.国医大师伍炳彩从六经辨治湿热病证验案赏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3):1245⁃1247.[4] 狄舒男,桑希生,于淼,等.‘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7):1020⁃1021,1045. [5] 张晨晨,唐树杰.伏邪理论与运气理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597⁃2600.[6] 刘文礼,严季澜.孔光一教授辨治伏邪发热临证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0,27(2):94⁃95.[7] 周学平,冯哲,方樑,等.周仲瑛从湿热浊瘀论治风湿免疫病发热经验[J].中医杂志,2020,61(19):1688⁃1691. [8] 李慧,李达.李达从毒辨治血液肿瘤思路与临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086⁃1090.[9] 吴雄志.吴述温病研究㊃伏邪[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点评专家简介张声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全国脾胃病协作组长,国家中医脾胃病重点学科㊁重点专科㊁继续教育基地带头人㊂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㊁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㊂(收稿日期:2023-02-03)(本文编辑:张楠)。
张立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张立平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
张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且能降低复发率的独特优势,现将张立平教授治疗RE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随着人们高脂饮食、不规律作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及环境因素的改变,目前RE 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以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咽下困难、贫血、咳嗽、哮喘、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1]。
流行病学资料[2-4]显示,西方普通人群16%有反流症状,RE的患病率在西欧和北美为10%~20%,日本为6.6%,我国为5.77%~7.8%。
RE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攻击因子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5]。
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包括:1)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失调,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2)胃、食管蠕动收缩减慢,使得食管廓清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6];3)吸烟、饮酒等导致食管壁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下降。
攻击作用增强: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攻击因子均会对食管造成损伤[7],其中损伤黏膜能力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8]。
2反流性食管炎的西医治疗美国胃肠病学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诊疗指南中提出的RE的主要治疗方案:1)抑制胃酸:PPI(proton pump张立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张嘉琰1,张立平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摘要]张立平教授认为以健脾疏肝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健脾法可增强括约肌固摄作用,促进胃肠道动力,增强食管廓清功能,加快胃排空,降低胃肠腔压力,减少胃肠内容物反流;疏肝法可调畅气机升降,以降上逆之浊气,此法可不减少或抑制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但减少反流,从根本上抑制胃酸反流,治病求本,从而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赵永烈主任医师运用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证经验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能够降低脑 外伤患者血剩余量 /总出血量比值,促进脑瘀血的 吸收,并可缩 短 病 程 [14];能 够 降 低 血 瘀 模 型 大 鼠 的 血液黏度,抗 凝 血 [15];能 增 加 血 虚 血 瘀 模 型 大 鼠 的 脑部血流量,加速血流,改善脑部微循环[16],具有活 血化瘀的作用;可加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功能 恢复,诱导血管生成,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减少神 经细胞凋亡[17],可抗痴呆;还可抗缺血、促进骨折愈 合。此外,川 芎、当 归 药 对 可 抗 氧 化、抗 血 栓、抗 血 小板凝聚、抗 炎、镇 痛、抗 血 管 平 滑 肌 痉 挛、改 善 微 循环、保护 神 经;当 归 可 调 节 造 血 微 循 环 及 免 疫 功 能;桃仁可镇痛、抗炎、营养神经、抗凝血;红花可抗 凝血、抗缺血、抗氧化、增加脑血流量、抗细胞凋亡; 赤芍可抗血 小 板 凝 聚、扩 冠 脉 血 管、抗 心 肌 缺 血 及 改善微循环[18];共同发挥活血化瘀、镇痛抗炎、抗血 管生成、抗疲劳、抗痴呆、神经保护及促进骨折愈合 的作用。有临床研究表明[19-20],抵当汤可促进局部 血肿吸收,改 善 脑 循 环。 综 上,桃 红 四 物 汤 合 抵 当
2 治法与组方依据
2.1 基本治法 慢性硬膜 下 血 肿 为 恶 血、瘀 血 所 致,针 对 这 一
核心病机,赵师认为治疗当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运 用,以祛除 脑 中 瘀 血 为 要,通 补 兼 施,气 血 兼 顾,使 瘀血祛而新 血 生;同 时 利 湿 化 痰 通 络,如 丹 溪 所 言 “痰一化,窍自开,络自通”,使邪去而正安。有研究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结果表 明活血祛瘀法可以加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 吸收,促进脑循 环,改 善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8,10];化 痰 利 湿可以改善 患 者 眩 晕、肢 体 麻 木 等 临 床 症 状,缩 短 病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复发率[11-12]。调和脏 腑功能,通畅脑络气血,保护并荣养脑窍,使瘀血得 去,新血得生,痰湿渐除,脑窍得清,而见思维清晰, 记忆改善,肢 体 便 利。 因 此,针 对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瘀血阻络,水湿内停”的病机,赵师总结出了“活血 祛瘀,利湿通络”之治疗方法,予桃红四物汤合抵当
马双成简历
马双成简介:男,1966年3月出生于河北深州市。
哲学博士(Ph. D),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2年博士(Ph.D)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
1994年至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在日本国锺纺(株)汉方研究所开展汉方药合作研究。
自1992年进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至今,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起先后担任中药室副主任、药品检验处处长、标准物质处处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任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第一届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中心审评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七届理事、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价审评专家等,还担任《中国药事》、《中国药师》、《中草药》、《药物分析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 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杰出青年学者奖。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对照物质、药品安全性、中药检定、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复核、天然产物化学、中(草)药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中药新药的研发、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等。
他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及团队协作精神。
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准物质处处长,第七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新药审评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库专家,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药典委员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药典委员会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第一,二届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RM )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五届兽药审评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审评中心价格审评专家库专家,第三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同济大学丽水中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行业专项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审评专家,财政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审评专家.《药物分析杂志》,《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事》,《中国药师》,《药物评价与研究》等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及国际SCI收录的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妇科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妇科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
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
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
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体检注意事项:1)空腹;2)体检后提供免费早餐:烧饼夹鸡蛋+牛奶;3)早8:00开始,11:00结束;4)每人带好186元现金,零钱自备。
“躁”的内涵及病机探析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项目作者简介:崔膕 (1995 06—),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E mail:piccolo0605@sina com通信作者:唐启盛(1956 02—),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E mail:tangqisheng@263 net“躁”的内涵及病机探析崔膕 1 孙文军2 曲 淼3 唐启盛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摘要 “躁”于各代医家著述中多有记载,然其内涵却多有不同。
文章从“躁”的原始字义入手,考诸历代医典,古今勘照,对躁的内涵及病机进行梳理及探讨。
躁的原始字义为疾速与不静,在中医学中则主要包含脉疾、肢体动摇不定与情志不安3种内涵,情志不安之躁,又包括烦躁、狂躁、脏躁等多种表现。
躁的核心病机为火热,根据内涵及病程的不同,其具体病机也不尽相同,应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分别探讨。
关键词 烦躁;狂躁;脏躁;肝郁化火;痰火扰心DiscussiononConnotationsandPathogenesisof“Zao”CUILuming1,SUNWenjun2,QUMiao3,TANGQisheng2(1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hirdAffiliated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3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 Therearemanyrecordsof“zao”inthewritingsofvariousgenerationsofdoctors,buttheconnotationsofitarequitedif ferent.Startingfromtheoriginalmeaningof“zao”,thispaperexaminesall timeChinesemedicalbooks,discussestheconnotationsandpathogenesisof“zao”.Theoriginalmeaningof“zao”israpidityandrestlessnes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tmainlycontainsthreeconnotations:thepulsefast,bodymovingandemotionalrestlessness.Emotionalrestlessnessalsoincludesmanysymp tomssuchasfidgety,manic,uneasinessandsoon.Thecorepathogenesisofmaniaisheat,anditsspecificpathogenesisaredifferentaccordingtothedifferentconnotationsandcourseofdisease,whichshouldbediscussedbydividingintopositivesyndromeanddefi ciencysyndrome.Keywords Fidgety;Manic;Uneasiness;FireDerivedFromStagnationOfLiver QI;Phlegm fireharassingtheheartsystempat tern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1.020 中医中的“躁”,首见于《黄帝内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医家对躁的讨论逐渐增多,“躁”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李仝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拾遗
名医经验 李仝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拾遗孙月蒙1,刘 冬2,张 璇1,李 仝2,宋凤丽2,康 宁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 恶性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李仝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以阳虚为主,标实为湿、毒、痰、瘀互结,治以扶正祛邪,扶正以温补阳气为主,祛邪以化痰、祛瘀、解毒为主。
注重通络搜风法的运用,同时注意顾护脾胃。
[关键词] 淋巴瘤;中医药;扶正祛邪;李仝教授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0.15.011[中图分类号] R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0)15-1645-04[通信作者] 刘冬,E -mail :1185605986@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
临床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根据病理组织学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HD)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
目前,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失调、环境等有关[2],病理类型也复杂多样[3-4]。
西医治疗以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主[5],治疗过程中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性腺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6],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导师李仝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首都群众最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肿瘤重点专科负责人,北京中医管理局首届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从事肿瘤、血液病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主编论著7部,发表论文40余篇,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肠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多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凯文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金哲
02
中医药防治不孕症
林谦
03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与基础
周剑
04
眼底病变
左明焕
05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
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学 唐启盛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
中医外科学 裴晓华
01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或慢性伤口
针灸推拿学 赵建新
01
针灸治疗脑血管病、脊柱关节病
王成祥
04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王耀献
05
肾络微型癥瘕与肾纤维化
谢颖桢
06
中医药防治脑病及意象诊疗模式
杨惠民
07
中医老年病叶永安08源自慢性肝病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进喜
09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邹忆怀
10
中医内科脑病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李海松
01
男科
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
刘雁峰
01
中医妇科临床
刘喜明
02
代谢综合征临床与基础研究
仝小林
03
糖尿病及其病发症的治疗研究
针灸推拿学 刘保延
01
穴位刺激效应网络构建、真实世界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 林洪生
01
中医肿瘤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阶
02
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可冀
01
心血管
共 10 页,第 7 页
学院/专业/导师 史大卓
贾春华
03
认知科学视域下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李宇航
04
伤寒
王庆国
05
经方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
赵琰
06
伤寒流派学术思想与经方的现代应用研究
钟相根
07
张仲景诊断治疗学纲要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 梁永宣
01
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医药文化传播
王育林
01
古汉语医学词条
方剂学 谢鸣
01
方证相关
中医诊断学 陈家旭
01
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
学院/专业/导师 白彦萍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皮肤病
郭万首
02
骨关节炎、骨坏死
黄力
03
心血管病
贾立群
04
外治肿瘤并发症
金明
05
眼底病
李平
06
糖尿病肾病
谭明生
07
脊柱相关疾病
王辰
08
呼吸系统疾病
王云亭
09
创伤骨科
姚树坤
10
肝病及胃肠病
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
花宝金
01
经方治疗恶性肿瘤研究
朱燕波
04
中医药管理健康管理与健康评价
中医养生康复学 林殷
01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共 10 页,第 2 页
学院/专业/导师 中西医结合基础
郭书文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
罗广彬
02
肿瘤转化医学
牛欣
03
诊法的生物学基础
司银楚
04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徐安龙
05
薛晓鸥
05
妇科内分泌和肿瘤
俞兴
06
脊柱脊髓疾病损伤基础与临床、骨组织工程
张先杰
07
中西医结合外科
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
中医内科学
李军祥
01
中医药防治慢性胃肠病及肝病的研究
刘铜华
02
糖尿病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张允岭
01
中医内科脑病
陈志刚
02
中医脑病
郭蓉娟
03
中医药防治脑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焦扬
04
呼吸热病专业
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
王俊宏
01
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系心肝系疾病的研究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赵吉平
01
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共 10 页,第 4 页
学院/专业/导师 研究方向代码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时晶
02
研究方向 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田金洲
03
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王显
04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基础与临床
孟凤仙
05
风湿免疫病、代谢病的中医临床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张立平
06
脾胃肝胆专业
朱跃兰
07
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李元文
01
慢性皮肤性病学
刘仍海
02
肛肠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共 10 页,第 5 页
学院/专业/导师 胡慧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针灸优势病种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01
中医护理;循证护理
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
丁霞
01
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建生
02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
商洪才
03
1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信义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
王蓬文
02
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防治策略
魏玮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代码 02
研究方向 心血管
徐浩
03
心血管
杨宇飞
04
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介绍
学院/专业/导师
基础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贺娟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 中医藏象学说
马淑然
02
天人相应与临床研究生
孟庆刚
03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钱会南
04
内经藏象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
翟双庆
05
黄帝内经
中医临床基础 傅延龄
01
方药量效关系
谷晓红
02
运用温病学的辨治思路指导温病与相关热证的研究
共 10 页,第 3 页
学院/专业/导师 杨明会
研究方向代码 04
研究方向 老年病
赵明镜
0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研究
朱陵群
06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吴以岭
07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冯淬灵
01
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高颖
02
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柳红芳
03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共 10 页,第 1 页
学院/专业/导师 李峰
研究方向代码 02
研究方向 中医病证结合规律的研究
王天芳
03
症、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民族医学 包纳日斯
01
蒙医肝病临床研究
阿古拉
02
蒙医临床机理机制研究
那生桑
03
蒙药现代化研究
乌兰
04
蒙医五疗学
顿珠
05
藏医药
米玛
06
医史文献与藏医临床
尼玛次仁
07
藏医药
中医体质学 倪诚
01
中医体质辨识与方药干预研究
王琦
02
①中医体质理论与原创思维②中医体质分类机制
中医临床药学 张建军
01
基于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研究
钟赣生
02
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的研究
中医药管理 程薇
01
医院管理与成本研究
房耘耘
02
中医药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
孔军辉
03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评价研究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崔红生
01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
刘金民
02
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杨晋翔
03
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
王庆甫
01
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赵海滨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共 10 页,第 6 页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赵宗江
06
中医药治疗肾病与再障性贫血机制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
刘建平
01
循证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华茜
01
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
王伟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郝玉芳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与新药研
究;心血管病的证治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