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个案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0b14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d.png)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的心理状态。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厌学学生的成因、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下面是对一个厌学学生个案的分析。
个案介绍:小明,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自小乖巧懂事,成绩一直优秀,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学霸”。
自从升入初中后,小明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绩也逐渐下降。
他经常上课走神,不愿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且课后作业交得稀疏。
成因分析:1.学业负担过重:小明被周围人赞誉为“学霸”,教师和家长对他寄予厚望,给予了过重的学业压力。
长期背负过多的学习负担导致了他的厌学情绪。
2.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小明发现初中的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难,难以与自己的兴趣产生联系,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3.缺乏学习技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小明逐渐发现自己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让他觉得学习更加困难和痛苦。
特点分析:1.消极抵触情绪: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抵触情绪,表现在不愿参与课堂讨论,拒绝完成作业等行为上。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经常会走神,缺乏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理解。
3.学习成绩下降: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小明的成绩逐渐下降,与之前的优秀成绩形成鲜明对比。
心理干预措施:1.减轻学业负担:教师和家长应重新审视对小明的期望,并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以减轻他的学业负担。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将学习与小明的兴趣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习技巧: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培养高效的学习技巧,教授他一些记忆方法和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以提高学习效率。
4.建立学习目标: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在帮助他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的鼓励他积极面对学习困难。
总结: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厌学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小明这个个案来说,合理减轻学业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巧和建立学习目标是帮助他重新拾起学习的关键措施。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eb4a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e.png)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王小明,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将来有个好的发展。
但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王小明就出现了厌学的情况,经常逃课,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对他进行了各种严厉的惩罚和奖励,但效果甚微。
二、心理分析1. 父母期望过高王小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能够成为家庭的骄傲。
这种期望使得王小明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他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小明的父母在面对他的学习问题时,采取了严厉的惩罚和奖励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王小明感到压力更大,导致他变得越来越消极。
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
3. 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小明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对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这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并且对学校、老师、学习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
4. 自尊心受到挫折在学习成绩下滑的过程中,王小明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无法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质疑。
三、心理干预方案针对王小明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引导父母采取更加开放、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不再过分强调成绩和期望,而是更加注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怀和理解。
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倾听他内心的苦闷和压力,帮助他走出心理问题。
2. 建立个人学习动力需要帮助王小明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可以让他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也要逐步建立学习目标和规划,引导他自觉地去学习,逐渐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增强自尊心在处理与王小明的学习问题时,应当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帮助他建立积极健康的自尊心。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肯定鼓励的方式,给予他学习上的支持和关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树立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63e6b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e.png)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某位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了他所面临的问题、背后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个案描述该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孩。
他曾经是班级里成绩优秀而活跃开朗的一员,但近几个月来,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在课堂上,他总是三不五时地走神、打瞌睡;完成作业时常常草率马虎;参与课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担任班主任教师发现并关注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小明进行了面谈,并联系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小明表示最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感到无聊,缺乏动力去学习。
他认为课堂上的知识和教材与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2. 过高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小明经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频繁。
他感到自己无暇顾及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完全被学业填满。
3. 缺乏自信和归属感小明还提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秀形象,在同龄人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这使得他产生了自卑感和对集体归属感的缺失。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培养学科兴趣针对小明对很多科目都感到无聊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将实际应用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增加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例如,引入互动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座谈会或邀请行业专家做主题讲座等形式拓宽视野。
2. 解压缓释学业压力为了帮助小明缓解过高的学业压力,可以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开展更多群体项目,减少个人独自承担任务的负担感。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设置合理作业负荷,并提供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使他们兼顾课程以外的活动。
3. 建立自信和集体归属感针对小明在班级中感到自卑和孤立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团队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集体协作意识;同时鼓励小明坚持参与社团或俱乐部等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培养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ed337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e.png)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近年来,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教育领域越发常见。
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帮助那些遇到厌学问题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心理辅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该学生的厌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个案背景介绍针对这个特定个案,我们有必要了解其背景信息。
这名学生是初三年级的男孩,年纪约14岁。
他之前曾表现出对于各类科目都非常感兴趣,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然而,在最近几个月中,他渐渐失去了兴趣,并经常表现出不愿意去上课、逃课或是做作业的行为。
二、诱因分析在揭示厌学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可能导致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
1. 学业负担过重首先,这名学生所面临的巨大学业压力可能是导致其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的学校实行了高强度的课程设置,每天大量的课业和作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 缺乏自信心另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该学生产生影响。
或许,他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得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导致他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并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3. 家庭环境问题此外,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情绪和动力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这名学生在家中经常遭遇到紧张、冲突或者忽视等问题,那么这种负面环境很有可能直接冲击着他的学习劲头。
三、辅导方法为了帮助这名被厌学困扰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和兴趣,请尝试以下几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1. 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首先要与该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他信任你并愿意倾听你时进行深入探讨。
然后引导他从积极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考试评价、成绩等。
帮助他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激发他渐进式的进取心。
2. 学业解压在课程负荷过重带来的问题上,与学校教育者和该生家长密切合作,寻找减轻学业负担的途径。
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作业量等来减轻其压力,并为其提供更多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3. 增强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可以通过放大该学生在某个特定科目或技能方面的优点和成就,来提升他的自尊感。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fb77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d.png)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学生是指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或者厌恶感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消极、抵触甚至逃避的行为。
这类学生通常会受到学业表现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其心理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个案介绍:小明,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年龄13岁。
小明以前是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但是从上初中以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度厌恶。
他经常逃课,作业不做,考试成绩直线下降。
他的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忧,但是他自己却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甚至表现出愤怒和抵触。
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从小到大,小明一直在一个非常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压力一直很大。
上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增加以及更严格的学习环境让他感到无法承受,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2. 自我认知问题:可能是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内容,导致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怀疑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影响很大,家长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影响。
可能是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导致小明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和逃避心理。
解决方法:1.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需要密切合作,了解小明的真实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家长需要对小明进行耐心的倾听和理解,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 心理疏导和辅导:在学校中,可以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专业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小明的兴趣和特长,为他提供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4. 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家长和小明进行亲子沟通,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寻找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结语:厌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通过家校合作、心理疏导和辅导、专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厌学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走出厌学的困境。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3e03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6.png)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学校、老师和学业产生了消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引导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下面是一个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曾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但近期表现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经常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对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以为意。
在上课时,他总是低头划手机或者与同学交头接耳,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希望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心理辅导分析:1.情绪问题:小明表现出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情绪,这可能是由于他对一些问题或挑战感到困惑、焦虑或无法处理导致的。
通过对他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他理解并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他对学校和学习的观念。
2.压力问题:小明可能面临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这给他造成了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分析和调整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业压力。
3.环境问题:小明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有重要影响,可能存在一些家庭问题。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兴趣问题:小明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丧失,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参与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自我认知:小明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或低下。
辅导师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心理辅导方案:1.情绪管理训练:辅导师可以使用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训练,帮助小明调整和管理他的负面情绪。
3.家庭辅导:辅导师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b4085e4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b.png)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近年来,学生厌学现象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学生对上学感到烦躁、无聊甚至抗拒,这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个成功应用于一位厌学学生身上的心理辅导方案,并探讨其中取得的效果。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涉及一个初中二年级女生小莉(化名),她在刚进入初中时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她经常逃课、不完成作业,并且对老师和同学态度冷漠。
她曾向班主任抱怨自己对某些科目毫无兴趣,陷入迷茫之中。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份系统而全面的心理辅导方案。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我们需要与小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与她互动交流,并认真倾听她的问题和内心痛苦,我们让小莉感受到了被关心与尊重。
只有在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厌学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三、寻找根源和制定目标在详细倾听小莉对学习抵触情绪的陈述后,我们发现她曾遭遇过一次差异较大的重要考试失败经历,这导致了她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为了帮助她克服这种消极影响,我们设定了明确而可行的目标:提高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并激发她在学习中展现潜力。
四、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为了使小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我们为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宽她视野,引导她感受不同领域知识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同时,在教育资源选择上注重个性化需求,根据小莉的兴趣和特长,让她参与适合她的活动,激发她对学习的热情。
五、引导积极思考与行为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强调积极思考与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鼓励小莉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运用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识到自己取得进步所带来的快乐感,增强她对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也教给小莉如何应对情绪波动,并寻求支持和帮助。
六、建立合理时间管理厌学常常伴随着学生对学业负责任感的缺失。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cb79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7.png)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抱有厌烦、无聊、懒散的态度,对学习毫无动力和兴趣。
厌学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其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个案背景:小明,13岁,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经常旷课,作业拖延。
在家庭中是独子,父母非常重视学习成绩,经常批评他。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他,将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心理原因分析:1. 父母压力过大:小明是独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成为他们的骄傲。
父母的期望压力让他无法承受,产生了对学习的抗拒心理。
2. 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习感到厌烦。
3. 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4. 家庭环境不稳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使得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陪伴,心理上产生了空虚感和寂寞感。
解决方法:1. 陪伴和支持:父母要积极腾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2. 建立自信心:学校和家庭要为小明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亲朋好友也可以多夸奖他的努力和进步,提升他的自信心。
3. 创设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找到小明感兴趣的学科或课外活动,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
4. 指导时间管理:教育小明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帮助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5. 搭建支持网络:建立一个正向的学习环境,包括和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结论: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在分析学生厌学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厌学困境,重拾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转变在厌学的教育案例(3篇)
![转变在厌学的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26f04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王自小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尤其是进入八年级后,成绩更是直线下滑。
面对成绩的下滑,小王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王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小王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父母对他的要求过于苛刻。
在这种压力下,小王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学校因素小王所在的班级学习氛围较差,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小王的学习。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小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小王自小学以来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他感到不适应。
在成绩下滑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改变教育方式: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2. 学校教育(1)改善班级学习氛围:教师应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小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成绩。
3.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信心:小王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2)培养学习兴趣:小王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1)父母与小王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学校教育(1)教师与小王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2)教师关注小王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学生自我教育(1)小王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dee5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1.png)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群出现了厌学心理,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愿和抵触情绪。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更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厌学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案例一小明,一名12岁的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在家长要求他完成作业时,他总是推三阻四,甚至偷偷把作业藏起来。
在学校的考试中,小明的成绩逐渐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情况感到担忧。
经过对小明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后,发现他在学习厌恶者评定量表中得分较高,同时还表现出焦虑和自卑的倾向。
二、案例二小芳,一名大学生,虽然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最近却出现了对学业的厌倦情绪。
她经常抱怨自己所学的专业无聊,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焦虑,甚至有失眠的情况发生。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芳逐渐表达了她对学业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受到了外界学术压力和社会期许的影响,导致她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
三、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案例都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出现的厌学心理,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并出现了焦虑和情绪问题。
综合分析这两个案例的表现,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原因。
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产生了逃避学习的心理。
学习内容的无趣和对未来就业的焦虑也是诱发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
四、心理干预针对厌学心理,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避免过分的学习压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和兴趣培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对于已经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应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其重拾学习的热情。
五、结论厌学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可能会受到其影响。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7b0b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d.png)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男,15岁,就读于一所普通初中二年级。
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二、厌学表现。
1. 学校表现。
小明在学校里经常迟到,一周至少有三天会迟到。
他总是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有时候甚至在第一节课已经上了一半才慢悠悠地出现。
在课堂上,他完全提不起兴趣。
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发呆望着窗外,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就像没听见一样。
有一次,老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竟然说:“我不会,也不想学,别叫我了。
”作业更是不完成,各科作业都能找到他没交的记录。
他的作业本要么是空白的,要么就只写了个名字,老师批评他,他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2. 对学习的态度。
小明经常跟同学说:“学习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呢。
”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完全看不到学习的意义。
他还说那些课本知识就像天书一样,他根本理解不了,也不想去理解。
三、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方面。
进入初中二年级后,课程难度明显增加。
数学的几何证明题、物理的力学概念等都让小明觉得头疼。
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他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十。
这种持续的失败感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学校的作业量也很大,每天晚上他都要写到很晚。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
2. 家庭环境方面。
小明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他放学回家后,经常是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
父母虽然关心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沟通方式很简单粗暴。
每次看到小明成绩不好,就会批评他,说他不努力、不上进,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小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有一次,小明鼓起勇气跟爸爸说自己觉得物理很难学,爸爸却不耐烦地说:“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就不行?肯定是你没用心。
”这让小明很沮丧,也不愿意再跟父母交流学习上的事情。
3. 社交方面。
在学校里,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看不起。
有几个调皮的同学还会经常嘲笑他,叫他“学渣”。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9285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d.png)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一年来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作业完成质量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在家中,小明也表现出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对父母的态度也变得不友善。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表现主要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常常感到疲倦;对于作业和考试感到焦虑、恐惧和逃避;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留级、辍学等现象。
三、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小明的厌学心理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首先,家庭环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关系紧张或者对小明的学习要求过高,都可能导致他出现厌学情绪。
其次,小明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例如缺乏自信、抗挫能力差等。
此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四、案例中的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二是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对小明的期望值和教育方式,为小明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三是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解决个性特点和情绪问题,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四是与小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合作,调整课程和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五、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上课能够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在家庭中的情绪问题也有所缓解,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恢复和谐。
此外,小明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小明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首先,对于厌学心理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和表现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98c2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73.png)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一、厌学的表现及影响表现:厌学症成为目前青少年最为普遍与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屏障,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武断强迫,应讲究策略与方法。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教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教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知道教师提的什么问题。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教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6、时有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的现象,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影响:学生厌学看似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如果不加以纠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一个学生的厌学情绪很有可能会蔓延到整个班级乃至全校,影响班级或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与教学秩序的稳定。
2、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心里想到的就是“玩”,结果是越玩越不想好好学习,导致恶性循环。
3、厌学的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过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诱惑,讲吃穿,图享受,攀比成风,错误不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不求大过。
二、个案情况小王,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扒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与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
由于教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
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
”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三、分析与诊断(一)问题诊断根据小王的表现,我初步诊断为学习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
厌学的心理教育案例集(2篇)
![厌学的心理教育案例集(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1a994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0.png)
第1篇一、案例一:小明的困境小明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近他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小明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
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所在班级竞争激烈,他为了保持成绩,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2. 家庭环境因素:小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经常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导致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3. 自我价值感低:小明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鼓励,导致他自我价值感降低。
心理教育措施:1. 降低学习压力:与家长沟通,减轻他们的期望,让小明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2. 改善课堂氛围:鼓励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 增强自我价值感: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提高小明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案例二:小红的焦虑小红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她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但每次考试都感到焦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
这种焦虑情绪影响了她的学习效果。
心理分析:1. 完美主义倾向:小红追求完美,对考试成绩有着极高的要求。
2. 自我价值感与成绩挂钩:小红将自我价值感与学习成绩紧密挂钩,担心成绩不理想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3. 应对能力不足:小红在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焦虑情绪加剧。
心理教育措施:1. 培养合理期望:引导小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绩并非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 提高应对能力:教授小红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增强心理韧性:鼓励小红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心理韧性。
三、案例三:小刚的逃避小刚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经常请假、逃课,对学习毫无兴趣。
他认为学习枯燥乏味,不愿意面对学业压力。
心理分析:1. 学习动力不足:小刚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 家庭环境因素:小刚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导致他感到孤独和失落。
3. 自我认知偏差:小刚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产生了自我认知偏差。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77e3b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a.png)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厌学现象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化。
面对无法解释的负面情绪、学业压力和缺乏动力等问题,厌学心理辅导成为缓解青少年教育焦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对于厌学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呈现出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抵触完成作业、拒绝参加课堂互动,并经常表现出消极和沮丧的态度。
这种情况让他父母非常困惑和担忧,因此他们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一、了解背景在开展心理辅导之前,关键是准确了解孩子背景、问题起因和症状表现。
倾听并与家长详细交流可以建立信任基础,并获取客观信息。
- 家庭环境:是否存在家庭变故或不良氛围?- 学校情况:与同龄人相处如何?是否受到同学欺凌或排挤?- 学习状况:是否面临学业压力?是不是承受着过多的期望?二、建立情绪连接为了增强与厌学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心理辅导师需要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建立情绪连接。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此过程的方法:- 表达共情: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明自己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使用开放式问题:例如,“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激发孩子主动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
- 深度倾听:静静地聆听孩子说话,并注重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三、探索观念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有助于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法。
根据案例中小明呈现出的症状,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可能:1. 学习焦虑:小明可能存在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的问题。
采取以下策略有助于缓解他的焦虑:- 建立积极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支持;- 设定目标并分解任务,让学习量合理;- 教导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或放松练习。
2. 抑郁情绪:沉闷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常常是抑郁心理的表现。
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小明的抑郁情绪:- 鼓励他寻求兴趣爱好,并提供支持;- 增强积极认同感,强调其优点和成就;- 激发正向思考,培养乐观心态。
四、制定干预计划基于对孩子背景和问题原因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将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ab41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1.png)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引言在青少年时期,许多孩子会经历厌学的情况。
厌学是指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厌恶感,表现为不愿意上学或逃避学习。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
本文将通过一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探讨厌学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案例分析小明,一个十四岁的初中生,最近开始表现出对学校和学习的极度厌恶。
他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老师的话不予理睬,作业也拖延不做。
父母和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谈话,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帮助他改变,但小明总是回避谈话或者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他的成绩也在不断下滑,之前优秀的成绩也变得一塌糊涂。
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明的家庭环境可能是导致他厌学的一个原因。
可能是家中存在矛盾,家庭氛围不和谐,或者家庭成员对他的期望过高。
这些因素都会给他带来心理压力,影响他的学习情绪和能力。
2. 学习动力不足小明对学习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他对未来可能没有清晰的规划,并缺乏对学习的自觉性。
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知识的渴望。
3. 学业压力可能是小明面对学业上的困难和挑战时,感到无法承受。
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学业的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厌恶。
4. 社交问题小明可能在同学中处于孤立状态,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也会导致他对学校和学习的厌恶情绪,觉得学校是一个不愉快的地方。
应对方法1. 家庭支持家长需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与小明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
避免对他的要求过于苛刻,尊重他的选择和个性。
2. 建立学习目标学校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他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让他对学习充满热情。
3. 提供学业支持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小明足够的学业支持和帮助,让他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5421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引言:学习厌学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个人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厌学的原因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并探讨应对厌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个案背景该个案为一名中学生,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某中学初二年级。
小明在之前的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现他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对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了旷课、上课打瞌睡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减少学习兴趣。
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3. 生活习惯不良: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这些习惯影响了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问题:小明可能面临一些情绪问题,如与同学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5. 缺乏自信心:小明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三、影响分析1. 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厌学导致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他的学业成绩。
2. 自尊心受损:从原本的优秀学生到学习不佳的状态转变,可能使小明对自己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厌学可能导致小明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四、应对策略1. 提供支持:家长和老师应提供支持与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加他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 培养良好习惯:指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提高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调适:关注小明的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解决与同学和家庭之间的问题。
5. 建立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重塑学习自信心。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个案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15a462b160b4e767fcfcf.png)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案例,某女,14岁,我校初二.4班学生。
该生上初中后,各科成绩较好。
初二下学期开学后,上语文课总是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老师针对她的表现,严肃地批评了她。
老师的批评引起她强烈的不满,以后再也不愿听语文课,不愿记语文笔记,拿起语文课本就烦,语文科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恨老师。
这是一个学生因讨厌老师而放弃对老师所任学科的学习引起成绩下降,并引起心理焦虑不安的案例。
一、原因分析
二、1父母关系不和,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该生之所以在这个时期
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由于她有一个脾气暴烈的父亲。
她父母是在
媒妁之言,家庭撮合下成婚的。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起码的理解和
宽容。
父亲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将它强加于母女身上,斥骂不休,
母亲稍作解释就会触怒父亲。
因此,她只好默默地、提心吊胆地
忍受,战战兢兢地度过每一天。
上个学期放假后,父亲在一次恼
怒中将母亲打伤了,病了20多天。
该生因憎恨父亲所为,把怨恨
发泄到跟父亲同性的男教师身上,产生强烈的怨恨,自我封闭,
扭曲了心灵。
此后,她又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对老师厌弃、逆
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厌学表现。
2缺乏良好的学习。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5edd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f.png)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个厌学的个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和学校环境的厌烦和抗拒。
厌学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本次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厌学的原因,并为解决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2. 个案背景该个案的主角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姓名为小明。
小明在过去的学习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厌学情绪,经常缺勤、不完成作业,成绩也在下降。
在与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交流后,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3. 原因分析3.1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的家长对他的学习要求过高,经常以成绩为衡量标准。
同时,学校的教育体制也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小明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这种学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3.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他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无助。
他可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只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
这样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
3.3 教育环境不良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厌学情绪产生了消极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学校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兴趣培养。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小明对学校产生抗拒情绪。
4.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4.1 调整学习压力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努力,为小明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家长可以通过与小明的沟通,理解他的兴趣和优势,并鼓励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学习。
学校应调整教学方式,减少对成绩的过度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4.2 培养有效学习方法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向小明介绍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等,帮助他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案例分析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
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初中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
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厌学案例一:小洋,15岁,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
由于住校,每个星期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初一学年结束时学校要求其转学。
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在新的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小洋主动向家长提出退学要求。
案例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初中生厌学情绪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校、教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
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情绪问题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1、不良性格的影响。
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
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
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
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2、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
沉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
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
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这便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不停地批评,不断地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再加上对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会更为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不断增长,最后便不愿意主动地接受学习,得过且过,最终放弃自己的学业。
从小到大,小洋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责骂,再加上父母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他便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业。
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而,父母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遵循家长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示轻视,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指导,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学情绪,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初中生厌学对策分析:(初中孩子厌学怎么办?)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在这个个案例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
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
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小洋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小洋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通过对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厌学心理的矫正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对逃学这种问题行为的干预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家长以及被干预者的共同配合来保证干预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初中生厌学相关对策:(初中生厌学怎么办)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真正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不仅仅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问题,也是许多学校都应该解决的问题。
班主任应该建议学校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使整个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
第二,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帮助家长克服期望值过高,过于片面的心理,改变过于严厉,过于苛刻的管教方法,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引导。
建议采用家庭疗法,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
第三,要加强对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具体帮助。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常常学习目的不明确,责任感不强,缺乏动力。
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举出大量例证,说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不爱学习,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个愚昧的人,对本人对社会都没好处。
同时,要给他们以具体帮助,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成绩低,挨批评多,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班级骨干一起帮助他门克服具体的困难,一步一步跟上集体的水平。
近年,有的教师通过研究创造了一种"差生超前学习法",效果明显。
其基本思路是指导学生超前学习,坚持鼓励为主,不是依赖课后补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不妨试一试。
第四,要加强尊师爱生教育,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与任课教师建立互爱、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气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提供了条件。
第五、在班上设立"进步奖"、"单项进步奖"等表扬项目,而且评奖的间隔时间要短。
让每个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这会有力地促使他们"厌"变"喜"。
持之以恒,对消除厌学情绪非常有利案例二:当小齐敲门进来时,本节课已经上了一大半,明显感觉到他情绪有点低落。
课后了解到他按时到了学校,可在校门外徘徊了很久,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事情。
还没来得及给他父母打电话,他母亲已经急切地找到我,说小齐近来很反常,都不想上学,希望我能帮他。
我很吃惊,小齐学习一直都很努力,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而且身材高大,喜欢打篮球,球技也好,在学校还小有名气,况且初三了,怎么会不想上学?下午放学后我找他到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后,小齐的戒备心很重。
为了卸掉他的“防护装置”,我采取了迂回战术。
“听说你们最近与三一班打了一场比赛,战绩怎么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他的眼睛开始闪亮起来,“赢得有点悬,比分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离结束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比分都还是42:42,在最后的30秒我投进了关键的一球。
”说到这里,他兴奋的脸都有点微红。
(直接切入学生的兴奋点)我也情绪激动起来,兴奋地说:“不错吗,乔丹第二。
”(使其情绪和谐起来)“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的外号?”他吃惊的两眼圆睁。
(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我只是神秘地一笑。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话锋一转:“听说你有不想读书的念头?我一直觉得你打篮球是高手,在学习方面也很有潜力,并且你也一直很努力,不是吗?”他缓缓地将头低了下去,表情显的很痛苦。
“老师,您不觉得我很失败吗?”“你是指学习上吗?”我很平静地问。
(乘胜追击,寻找问题的关键)“是的。
”他回答的很简短。
我表情严肃地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你一定在想,我在学习上已经很努力啦,可为什么总上不去了,是这样的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
“我觉得我学习没有希望了,我想专门训练打球,我想当球星,像乔丹一样。
”“你如何看待打球与学习?”我接着问。
(我没有正面接他的话题,而是继续提问,试图揭开他内心深处更多的想法)他若有所思地回答到:“我也知道学习很重要,妈妈常常告诉我要读书才有出息。
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老师眼中的优生,可不知为什么,上初中后我的成绩总不能拨尖,不管怎么学,我都学不好,我没有读书的天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说到这里,他再一次低下了头)片刻的沉思后,他猛地抬起头:“而打球就不同啦,我特有感觉。
”到目前为止,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了出来,他不想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进初中后,小学成绩优秀的他,成绩开始下降,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成绩下降让他很没面子,他内心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于是渐渐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没有读书的天分,而在球场上是主角,常常得到是掌声,赞扬声,于是渐渐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暗示效果。
由于最近的几次测试,屡屡失败,更强化了他的失败感。
于是有了不想读书、专业打球的念头。
而事实上他内心深处是不想放弃学业的。
针对小齐的这种情况,首先要让他重新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期望目标,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为小齐的物理老师,从物理学科入手,我给他分析了在物理学科上自身存在的潜力,并结合他讲述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给他介绍了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