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doc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丁庄镇中心初中实验组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困难学生增多,他们上课听不懂又记不牢,作业做不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读书没兴趣,对老师上课没有吸引力,于是就产生了厌学。
在广大初中生中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讨厌学习,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们对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作出了以下初步的分析:一、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目的性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被动学习,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毕业。
缺乏长远动机。
(二)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上课时从不听老师讲课甚至自说自话,带动一部分同学与老师作对,以此作为寻找乐趣的一种方式。
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父母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这样下去发展成为对学习的对抗心理。
(三)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有逆反心理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
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父母包办,包括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工作。
遇到困难不敢正面面对,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对老师的批评已经是无动于衷,甚至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既自卑又自负,批评不了,管不了。
二、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一)自身原因1、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在小学的学习中,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的下游,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习惯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完全没有自信,总觉得已经学不好了,因此学习兴趣更加没有了。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农村初级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
厌学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也影响到整个农村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问题,探讨其原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问题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问题。
解决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原因,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减轻社会影响和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农村初级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2. 正文2.1 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农村初级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初级中学生的调研和观察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现象。
农村学校的师资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为困难,部分学生需要辛苦劳作来帮补家用,时间精力被分散,学习动力减弱。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农村地区的社会风气相对封闭,对学习的认可度不高,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村教育的飞速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但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进取心,丧失信心,其行为规范表现为自控能力差,不良习惯难以改变,从而出现厌学情绪。
由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解决办法。
一、学生厌学的几种情况1.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1)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日趋严重。
近几年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大有蔓延的趋势。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都对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大,目标过多,关怀过度,仅看重学习而忽视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非智力因素良性发展,摧毁孩子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高速滋长。
2.学校教学及管理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1)落后的教学方法,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迈进,确实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手段、方法灵活,但大部分教师仍吃老本,靠题海战术登台,虽然实施新课改,仍然“穿新鞋走老路”。
甚至出现了教师越敬业,学生负担越重的现象,学生的兴趣日渐殆尽,最终导致厌学。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学生产生厌学的诱因。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被赋予了专业性的特征,部分课程开设脱离实际,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从而导致厌学心理产生。
目前考试成了中心,分数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无尽的考试,学生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成“厌学”心理。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第一篇: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
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还对老师和家长有厌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消沉、不安,甚至有的学生经常逃学,厌烦学校等等。
如果要求厌学的学生学习,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紧张、急躁,甚至引起语言行为上的对抗和无所谓的态度。
如何帮助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是涉及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这一点出发,试图研究厌学的一些原因,并积极的探求对策,以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中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探寻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
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
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本课题以研究本校中学生学习困难生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之道为辅2.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法:确定开展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以图书馆、互联网为主要搜集、查阅范围,学习、研究相关理论。
2.调查法:确定调整目的和调查对象的范围,制订调查提纲和计划,通过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验评定等手段展开实际调查,搜集并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乡村中学后进生厌学心理心理状态产生的缘故及变化对策的调查报告
乡村中学后进生厌学心理心理状态产生的缘故及变化对策的调查报告我院是一所城镇初中,目前六个课班,学员二百余人,且非常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一部分学员欠缺应该有的关怀,兼之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危害,院校、家中给学员增加了太多的精神压力,促使一部分学员处于被动地学习培训,对学员丧失兴趣爱好、一部分厌学心理的学员,变成了学习中的后进生,做为课堂教学一线的老师,剖析这种后进生产生缘故,找寻合理防范措施,具备积极主动而实际的实际意义。
一、后进生厌学心理行为心理学从大家触碰的学员看来,中学生厌学状况是普遍现象的,即便一部分学习培训“优秀生”,是多少也在心理状态有厌学情绪,仅仅在教师积极主动的关心中掩藏了心里的疲倦念头,像大家现如今九年级的徐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直在班级前几名,但近期却忽然逃起课来,问其缘故,竟说成压力大,那对于绝大多数的后进生,大家剖析其缘故,大概有以下几类状况:1、家中要素。
这本质上是现如今乡村后进生产生的关键缘故,我们是拥有30年工龄的老师了,基本上是教了几代中学生了,在这里一代的中学生的爸爸妈妈中,原成绩优良的早已离开乡村,在大城市而立之年了,留到乡村的则是考试成绩相对性较弱的一部分,其儿女在智力上大多数也不是很高,在再加上现代家庭独生子愈来愈多,父母自身当时虽并不是很出色,但对儿女的期待或是很高的,这就是说白了的望子成才,望女成凤急切,促使学员在家里也无法得到轻轻松松,即便是节假日日也是有父母把本来考试成绩并不是非常好的儿女送至学校外补课班补习,范例创作更有胜利者,送至远在钟祥的市区补课,这种都伤害到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沙袋绑腿的心理状态使学员在学习中失去自觉性,偏移了身心健康,健康成长的路面。
2、院校要素。
全部教育培训行业在实行德育教育,但实际是踏踏实实中国应试教育,使的院校迫不得已在录取率(尤其是一类线发布率)这一方向标下向前,老师的拮据,旧思想的拘束,让学员课业很重,促使学员承受不住,后进生厌学心理心理状态也会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一、课题来源近年来在农村教学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强烈感觉到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人数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严重的是这种厌学心理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能够很快地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蔓延,一旦染上这种厌学病,学生的心思和精力就都不在学习上了,就会问题百出,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更为严重的是因厌学而放弃理想、不思进取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于是要么终日逃学泡网吧游戏厅,要么到处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抽烟、喝酒、逃学、赌博、耍流氓等恶习越积越多,一个个沦落为社会上的小痞子,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比例正快速上升,而且初始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安定,令老师、家长感到十分头痛,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没有一个老师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沦落为社会上的小痞子。
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没有失望!老师们还在不厌其烦地做着学生的思想工作,企盼着能把那些心猿意马的学生的心重新留在课堂上;家长们还在大街小巷穿梭寻找,想把自己孩子走散了的心灵再次拾回。
可他们的不厌其烦和穿梭奔走收效甚微,到目前为止厌学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进一步加剧加重的趋势。
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学生厌学已经不再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现象,全国每一个地方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这一现象。
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在的农村中学生产生这么严重的厌学心理?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社会原因是什么?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学校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厌学的内在心理因素又有哪些?可不可以探寻到一种科学有效适合本地区的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这些问题的科学解答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推动我们邵阳地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本地区素质教育质量方面一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二、心理成因分析1.缺乏目标意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对未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导致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困难:一部分中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心理。
对于一些学科的知识点掌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从而形成学习厌恶心理。
3.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和家长在中学生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重视分数,给予学生太多的压力,过度的强调学习成绩。
这些负面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4.兴趣缺失:中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感。
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对策建议1.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2.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辅导或选修课程。
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应当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
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潜力的开发。
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教育影响。
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互动和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兴趣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论。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在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深入探究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1、学习态度消极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
他们对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作业,不主动思考问题,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逃学旷课现象增多部分学生经常找借口逃学旷课,不愿意待在学校。
他们觉得在学校里没有乐趣,更愿意在外面玩耍或者无所事事。
3、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厌学的学生通常对考试成绩毫不在乎,无论成绩好坏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
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4、缺乏学习动力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他们觉得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1、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陈旧,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2)家庭氛围不佳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溺爱,导致孩子缺乏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1)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课程设置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活动和兴趣培养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3)评价方式片面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3、社会因素(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地区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如赌博、沉迷网络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分析--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分析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由于学生良莠不齐的学习基础和逐渐加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增多。
主要表现在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出,没有了学习兴趣,觉得老师上的课毫无吸引力,渐渐地就开始厌学了。
在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校,如今普遍存在学生厌学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
[1] 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农村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发展的症结,成为农村事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对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加以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扭转局面,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了。
那么,学生厌学的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什么对策呢,笔者试从以下方面来谈谈[2]。
二、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一)因素其实,除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校园外,学生成长还有一个更大的校园---。
因为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
如果学生周围总是充斥着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低俗因素、“知识无用论”,“有学历仍然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等等,这无疑会对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功课差的那部分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初中生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多数缺乏主见,所以,长时间的气氛渲染导致学生深信这样的不良理念,造成对自己学业的放弃,使学校教育与客观现象存在差距,容易造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3](二)学校因素除了社会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笔者在以所处农村学校为例,首先,学校硬件设施都较为落后,比如只有一两间多媒体教室满足不了教师的教学需求。
其次,学生存在问题,包括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
再次,教师以老教师为主要群体,难免观念陈旧,缺少有效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方法。
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管理,设备等限制,根本不开展文化活动或教育活动,无法留住好教师或专业教师,致使有的老师身兼数科,学校课程失调。
也无法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比如老师被派去教,老师被派去教生物,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分析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本文通过对厌学现象、导致厌学原因、心理因素影响、对策和建议展开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常常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等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因素如学习焦虑、自卑感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我们应该从改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辅导、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重拾学习的热情。
通过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家庭关爱,相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将会有所提升。
只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帮助农村初中学生走出厌学困境,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原因、影响、对策、建议、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愈发凸显。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厌学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学习动力、心理健康等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对其心理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厌学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厌学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厌学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和心理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
深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对于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和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助于挖掘问题根源,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提供依据。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殊环境和心理特点,精准地制定对策和措施,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学生厌学情绪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表现差、逃学现象频发等问题。
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社会归因,探究其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帮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那么,农村初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呢?这其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社会归因?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呢?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 正文2.1 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家庭环境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高、学校管理混乱等问题,都会使得农村初中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伴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农村学校中,存在着同龄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群体影响等问题,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不良,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厌学心理在这一群体中却时有出现,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并探寻有效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一)学习压力过大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到疲惫和压抑,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过高的期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关系紧张,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四)学生自身因素1、缺乏学习目标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2、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社会因素1、网络诱惑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如游戏、短视频等,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分散学习注意力。
2、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上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一)学校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实践活动和兴趣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家庭方面1、调整期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学习目标,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
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校长管理论文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桑姬云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一般8~10 天为一个学习段,学生在校时间长,有了情绪困扰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得到疏导,因而显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如,环境适应不良、学习困难、情绪焦虑、人际交往不畅、亲子关系不融洽、缺少生涯规划等,比普通初中学校更加突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
一、留守儿童厌学的现实表现教师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课堂上,当别的同学专心致志听课时,他们却百无聊赖,神情萎靡;当别的同学认真记笔记时,他们却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懒得动笔;当小组合作学习,热烈讨论问题时,他们总是置身事外,一言不发,既没有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也没有发表个人见解的兴趣。
他们的学习存在很大困难,但从没有为学习进步全力以赴,他们的成绩大多居于中下水平,但基本对此听之任之。
这种厌学情绪甚至会延伸到了生活中,在班级里,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教师和同伴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他们不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没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在他们的脸上很少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孤独冷漠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二、留守儿童厌学心理分析及矫治策略1.缺少关爱的家庭环境亲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依靠,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父母一方监护,或由祖父母及其他亲属监护,家长监护角色缺失,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上、情感上以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关注,很多孩子的“亲情饥渴”得不到满足,导致亲子关系冷漠,有些孩子就以不学习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偏低(祖父母多为文盲,父母90%以上为初中或小学毕业),这些同样渴望孩子成人、成才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产生了很多误区:两代人生活观念不同,思想差异较大,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不畅;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不能给予孩子更多和更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和学业上的帮助督促;家长教育理念落后,更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绩,而对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情绪变化,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关注得较少;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了事,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思进取;由于不能陪伴孩子成长,很多父母心怀愧疚,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哪怕自己省吃俭用,都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是这种畸形补偿却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恶习,物质供养有余而精神供养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计划.doc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计划。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计划根据《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我们学校申请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项目。
为了高效有序地实施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首先,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相关精神,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原因,探讨方法,探索对策,为解决当前农村学校学生厌学问题提供一套有效方法。
为教师提供方法和措施,帮助厌倦学习的学生摆脱学习的疲劳,重新对待学习,致力于学习,甚至热爱学习。
同时,它也给农村学生一个机会去了解更多关于阅读的知识,重新审视阅读在他们生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本课题的历史背景是厌学,即厌学、不愿意学和不喜欢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消极对待的行为反应模式。
学困生在学习知识上有偏差,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在行为上积极回避学习。
在中学生中,轻微的疲劳表现为学习疲劳、难以坚持,甚至放弃学习的想法和懒惰的行为。
然而,等到情绪得到调整,或者进入课堂气氛,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够恢复学习,这是很正常的。
严重的厌学是指学者长期不能专心学习,效率低,记忆力差,成绩差。
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在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心不在焉、心烦意乱、无法坐下、不耐烦,尤其是对写作、计算、阅读等感到厌倦。
迟交作业、难以按时完成、潦草的字迹、频繁的错误,甚至对书本、老师、学校的仇恨、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一提到学习就歇斯底里。
虽然受过教育,但很难改变厌学的心理,经常有说谎、逃学、逃跑等行为。
我国许多省市对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对不利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陈述,其中一些主要是客观因素,一些是从教育水平、家长性格、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内涵概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状况的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未能有新的突破。
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厌学的同学却是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中学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
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通过心理疏导和矫正,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义务教育,为将来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强调要有好心境,要爱好,要快乐。
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
学生厌学是当今初中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
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1、利用网络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通过到图书馆借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为深入开展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做好准备。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
设立心理辅导员即各班班主任.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取得较好的效果。
3、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
建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五、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二)、学生内在动因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
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
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
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
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
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
同时,厌学的学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
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
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
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
初中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
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
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
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认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反正考进重点高中和大学也无望。
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六、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用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市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
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
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
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
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