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默写及答案
必修二 有机化学 方程式总结
![必修二 有机化学 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f1da0ef12d2af90242e615.png)
乙烯与HX:C2H4+HX催CH3CH2X
乙烯与H2O:C2H4+H2O催CH3CH2OH
乙烯的加聚:nC2H4催[CH2-CH2]n
苯的燃烧: +15O2点12CO2+6H2O
苯的溴代:+Br2Br
苯的硝化:+HNO3浓硫酸50-60℃NO2+H2O
苯的磺化:+H2SO4(浓)70-80℃SO3H +H2O
乙醇与HX:C2H5OH+HX C2H5OX+H2O
乙酸与钠:2CH3COOH+Na 2CH3COONa+H2O
乙酸与NaOH:CH3COOH+NaOH CH3COONa+H2O
乙酸Na2CO3:CH3COOH+Na2CO3CH3COONa+H2O+CO2
乙醇与乙酸:CH3COOH+C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OH浓硫酸△CH3COOC2H5+H2O
必修二
甲烷和Cl2: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甲烷燃烧:CH4+2O2点CO2+2H2O
甲烷分解:CH41000℃C+2H2
乙烯燃烧:C2H4+3O2点2CO2+2H2O
乙烯与Br2:C2H4+Br2C2H4Br2
苯与H2:+3H2Ni△
乙醇和钠:2C2H5OH+2Na 2CH3COONa+H2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方程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f2c004780eb6294dd886cd7.png)
化学必修模块化学方程式汇总1.钠与氧气常温反应:4Na +O2=2Na2O2.钠与氧气点燃反应:2Na +O2Na2O23.钠与水的反应:2Na +2H2O=2NaOH + H2↑4. 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5.Na2O2与CO2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2HCl7.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2FeCl38.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 CuCl29.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10.次氯酸的不稳定性:2HClO2HCl+O2↑11.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84消毒液):Cl2+2NaOH=NaCl+NaClO+H2O12.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13.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14.FeCl3溶液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15. 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16.FeCl2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 Cl2=2Fe3++ 2Cl_17、向Na2CO3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18、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HCO3-+H+==== H2O+CO2↑19、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20、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21、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22、溶洞形成的两反应CaCO3+CO2+H2O =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23、高炉炼铁C+O2CO2CO2+C 2COFe2O3+3CO 2Fe+3CO224.N2与O2 N2+O22NO25.N2与H2(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26.NO与O2 2NO+O2===== 2NO227.NO2与H2O 3NO2+H2O==2HNO3+NO28.NH3与H2O NH3+H2O NH3·H2O29.NH3与HCl NH3+HCl==NH4Cl30.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31.NH4Cl受热分解NH4Cl NH3↑+HCl↑32.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33.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4.铵盐与稀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铵盐与浓碱溶液反应(或加热)的离子方程式(可用于检验铵根)NH4++OH-NH3↑+H2O35.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 4NO2↑+O2↑+2H2O36.铜与稀硝酸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7.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38.碳与浓硝酸(加热)C+4HNO3(浓)CO2↑+4NO2↑+2H2O39.硫和铁Fe+S FeS40.硫和铜2Cu+S Cu2S41.SO2溶于水SO2+H2O H2SO342.SO2通入氢硫酸中2H2S+SO2=3S↓+2H2O43.H2SO3被O2氧化2H2SO3+O2=2H2SO444.铜和浓硫酸共热Cu+2H2SO4(浓)CuSO4+SO2↑+2H2O45.碳和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CO2↑+2SO2↑+2H2O46.以硫磺为原料工业制硫酸第1步S+O2SO247.以硫磺为原料工业制硫酸第2步2SO2+O2 2SO348.以硫磺为原料工业制硫酸第3步SO3+H2O=H2SO449.Mg在CO2中燃烧: Mg+CO2C+2MgO50.设计实验验证氧化性Cl2>Br2>I2 :2NaBr+Cl2=2NaCl+Br2 2KI+ Br 2=2KBr +I251.Si + O2SiO252.工业制硅SiO2 + 2C Si + 2CO ↑53.SiO2+CaO CaSiO354.NaOH溶液存放可用玻璃瓶但不用玻璃塞(可用橡胶塞)SiO2 +2NaOH = Na2SiO3 + H2O55.氢氟酸腐蚀玻璃:SiO2 +4HF = SiF4↑+ 2H2O56.制玻璃反应之一:Na2CO3 + SiO2Na2SiO3+ CO2↑57.制玻璃反应之二:CaCO3 + SiO2CaSiO3 + CO2↑58.4Al+3O22Al2O359.铝热反应2Al + Fe2O3Al2O3+2Fe (放热)60.铝与盐酸反应:2Al+6H+=2Al3++3H2↑61.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2Al+2OH-+6H2O = 2 [Al(OH)4]-+3H2↑62. Al2O3——两性氧化物Al2O3 +6H+ =2Al3++3H2O Al2O3 + 2OH— +3H2O =2[Al(OH)4]-63.Al(OH)3——两性氢氧化物Al(OH)3 + 3H+=Al3+ + 3H2O Al(OH)3 + OH—=[Al(OH)4]-64. Al3+与NaOH溶液Al3+ + 3OH—(少)=Al(OH)3↓Al3+ + 4OH—(足)=[Al(OH)4]- 65. Na[Al(OH)4]与稀盐酸:[Al(OH)4]-+H+ (少)= Al(OH)3↓+H2O [Al(OH)4]-+4H+(过)= Al3++4H2O 66. Al(OH)3的制备——铝盐和氨水反应[用Al2(SO4)3或AlCl3 ] (与量无关)Al3+ + 3NH3·H2O = Al(OH)3↓+3NH4+67.实验室制备氯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68.C H4+2O2C O2+2H2O69.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70.C H2=C H2+3O22C O2+2H2O71.C H2=C H2+B r2C H2B r-C H2B r72.C H2=C H2+H2C H3-C H373.C H2=C H2+H2O C H3-C H2-O H74.C H2=C H2+H C l C H3-C H2C l75.2+15O212C O2+6H2O76.77.2Na + 2C2H5OH → H2↑ + 2C2H5ONa78.2CH3CH2OH+O22CH3CHO+2H2O79.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80.CH3COOC2H5+H2O CH3COOH+HOC2H581.CH3COOCH2CH3+NaOH→CH3COONa+ CH3CH2OH82.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C6H12O6+6O2→ 6CO2+6H2O83.制备聚乙烯:84.制备聚氯乙烯85.制备聚苯乙烯86.制备聚四氟乙烯:。
高一化学必修2教材课后习题整理(含答案)及化学方程式总结(含默写版)
![高一化学必修2教材课后习题整理(含答案)及化学方程式总结(含默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490347c850ad02de8041f0.png)
高一化学必修2教材课后习题整理(含答案)及化学方程式总结(含默写版)第一章课后习题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碘D、钙2、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99B、67C、166D、32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C、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砹的氢化物不稳定B、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D、铍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NaClC、H2SD、H2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B、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D、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8、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B、溴化钾C、水D、氯化镁9、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第 1 页共32 页C、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10、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B、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C、氢氧化铷是弱碱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11、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的是()A、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B、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C、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D、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O3B、HXO3C、H3XO4D、H2XO4二、填空题13、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这9种元素分别为A B C D E F G H R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得溶液的pH 7。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默写及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默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b74e943323968001c92d3.png)
新课标高一必修2化学方程式默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P6Na与O2反应(点燃)P6Na与H2O反应:P6K与H2O反应:P6Na2O2与H2O反应:Na2O2与CO2反应: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P8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F2Cl2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Cl2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P9(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3)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4、Mg与H2O反应:P16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P22H2N2H2OCO2CH4C2H4H2O2Na2O2NH4Cl Ba(OH)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P34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负极(锌):(氧化反应)正极(铜):(还原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P4134、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P485、高炉炼铁:P506、常用可逆反应:氮气、氢气合成氨NO2与N2O4的转化SO2的催化氧化H2与I2(g) 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1(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62 ①②③④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8(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P68生成物的名称(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8①②③(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P97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9~70(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取代反应①与Br2的反应: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03944b0717fd5370cdc41.png)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7;l;;2.C3.C4.A5.(1).;;(2).;;(3).;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3)乙与丙:;(4)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7.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2. ③④3.⑤⑥4.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 >(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3),,(4),。
(5)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e215702768e9951e73892.png)
△△2 2 2 2 3P11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1;1;Cs ;Li ;7; 1;F ;F 。
2.C3.C 4.A 5.(1)6Li 7Li ; (2)14C14N ;(3)23Na24Mg 。
6.7.8.略 9.336711124Li+O 2 点燃 2Li 2O 10.(1)甲C 二 IVA ;乙 O 二 VIA ;丙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 :C+O 2 点燃 CO 2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Na O乙与丁:4Al+3O 2Al O。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3.C 4.(1)金属性 K ﹥Na (2)金属性 Al ﹥B (3)非金属性 Cl ﹥P(4) 非金属性 Cl ﹥S(5)非金属性 O ﹥S5.(1)酸性 HNO 3﹥H 3PO 4(2)碱性 Ca(OH)2 ﹥Mg (OH )2 (3)碱性 Mg (OH )2 ﹥A l ( O H ) 36. 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 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22 3 (3) C+O 2点燃 CO24Na+O =2Na O 或者 2Na+ONa O24Al+3O 22Al O 。
22 2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
11.7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 2.C 3.D 4.D5.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2b97cc175527072208c9.png)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7 3Li; (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83f2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7.png)
⼈教版⾼中化学必修⼆全册课后习题答案△△2 2 2 2 3P11⼈教版化学必修⼆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1;1;Cs ;Li ;7; 1;F ;F 。
2.C3.C 4.A 5.(1)6Li 7Li ; (2)14C14N ;(3)23Na24Mg 。
6.7.8.略 9.3367 11124Li+O 2 点燃 2Li O 10.(1)甲C ⼆ IVA ;⼄ O ⼆ VIA ;丙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2)甲与⼄:C+O 2 点燃 CO 2⼄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Na O⼄与丁:4Al+3O 2Al O。
11.12.略P191.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3.C 4.(1)⾦属性 K ﹥Na (2)⾦属性 Al ﹥B (3)⾮⾦属性 Cl ﹥P(4)⾮⾦属性 Cl ﹥S6. 略 7.(1)钡⽐铍剧烈;(2)钡应该⽤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结构⽰意图,电⼦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数=族序数;22 3 (3) C+O 2点燃 CO24Na+O =2Na O 或者 2Na+ONa O24Al+3O 22Al O 。
22 2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数相同⽽电⼦层数逐渐增⼤,原⼦半径逐渐增⼤,所以⾦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
11.7 个电⼦层,最外层电⼦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族;⾦属元素。
P241.略 2.C 3.D 4.D5. 共价键是原⼦之间通过共⽤电⼦对形成的作⽤⼒,形成时没有电⼦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对的偏移。
离⼦键是阴阳离⼦之间的静电⼒的作⽤,形成时可能有电⼦的得失。
6. 稀有⽓体中每个原⼦的和歪点⼦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 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 3、CH 4、SO 2;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F 2 和 O 2。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8be4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9.png)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的重点知识。
该如何进行总结?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一)1、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Mg(HCO3)2+ 2Ca(OH)2══2CaCO3↓+ Mg(OH)2↓+ 2H2O2、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Mg (HCO3)2 + Ba(OH)2 Mg(OH)2↓+ BaCO3↓+2H2O3、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Mg (HCO3)2+ 4NaOH Mg(OH)2↓+2 Na2CO3+2H2O4、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NH4HCO3+2NaOH(过量)══Na2CO3+ NH3↑+2 H2O5、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NH4HSO4+ Ba(OH)2══BaSO4↓+ NH3•H2O+ H2O6、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NH4HCO3+ Ba(OH)2══BaCO3↓+ NH3↑+ 2H2O7、在亚硫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NH4HSO3+ 2NaOH Na2SO3+ NH3•H2O+ H2O8、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2Na HSO4+ Ba(OH)2══Na2 SO4 +BaSO4↓+2 H2O9、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NO3)3+ 3NH3•H2O === Al(OH)3↓+ 3NH4NO310、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2KAl(SO4)2+ 6NH3•H2O 2Al(OH)3↓+ K2 SO4+ 3(NH4)2 SO411、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6Ba(OH)2+6KAl(SO4)2 6BaSO4↓+3K2 SO4+ 4Al(OH)3↓+ Al2(SO4)312、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2气体:CaCO3+ 2HCl══ 2CaCl2+ CO2↑+ H2O13、碳酸钙中滴入醋酸溶液:w.w.w.k.s.5.u.c.o.mCaCO3+ 2CH3COOH==(CH3COO)2Ca +CO2↑+ H2O14、乙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铵溶液:CH3COOH十NH4HCO3 CH3COONH4+CO2↑+H2O15、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Na2S+2HCl 2NaCl+ H2S↑16、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 Ca(HCO3)2+ 2HCl CaCl2+ 2CO2↑+2H2O17、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物质的量的盐酸:Na2CO3+ HCl NaCl+ NaHCO318、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Na2CO3+ CH3COOH== CH3COONa +NaHCO319、适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2Na [Al(OH)4]+ H2SO4 2Al(OH)3↓+Na2SO4+2H2O2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硫酸:CuSO4+ H2S === CuS↓+ H2SO4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二)1、Na2O2投入水中:2Na2O2+2H2O=4Na++4OH-+O2↑2、Na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①少量:Ca2++2OH-+CO2=CaCO3↓+H2O;②过量:CO2+OH-=HCO3-4、稀NH4Cl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①混合:NH4++OH-=NH3•H2O;②共热:NH4++OH-=NH3↑+H2O5、NaAlO2溶液中通入CO2:①少量:2AlO2-+CO2+3H2O=2Al(OH)3↓+CO32-;②过量:AlO2-+CO2+2H2O=Al(OH)3↓+HCO3-6、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2Fe3++H2S=2Fe2++S↓+2H+7、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Fe3++3H2O Fe(OH)3(胶体)+3H+8、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Na2CO3、NaHCO3):①Al3++3AlO2-+6H2O=4Al(OH)3↓; ②2Al3++3CO32-+3H2O=2Al(OH)3↓+3CO2↑③Al3++3HCO3-=Al(OH)3↓+3CO2↑9、乙醛跟银氨溶液反应:CH3CHO+2[Ag(NH3)2]++2OH- CH3COO-+NH4++2Ag↓+3NH3+H2O10、FeBr2溶液中通入Cl2:①少量:2Fe2++Cl2=2Fe3++2Cl-;②过量:2Fe2++4Br-+3Cl2=2Fe3++2Br2+6Cl-11、稀硝酸与Fe反应:①少量:Fe+4H++NO3-=Fe3++NO↑+2H2O;②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12、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O2-+HCO3-+H2O=Al(OH)3↓+CO32-13、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①少量:4OH-+Al3+=AlO2-+2H2O;②后续:3AlO2-+Al3++6H2O=4Al(OH)3↓14、Ca(ClO)2溶液中通入(CO2、SO2)①少量:Ca2++2ClO-+CO2=CaCO3↓+2HClO;过量:ClO-+CO2+H2O=HClO+HCO3-②Ca2++ClO-+SO2+H2O=CaSO4↓+Cl-+2H+15、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①至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②至SO42-完全沉淀: H++SO42-+Ba2++OH-=H2O+BaSO4↓16、NaOH与Ca(HCO3)2溶液反应:少量:Ca2++2HCO3-+2OH-=CaCO3↓+CO32-+2H2O过量:OH-+HCO3-+Ca2+=CaCO3↓+H2O17、CO2通入苯酚钠溶液C6H5O-+CO2+H2O→C6H5OH+HCO3-18、Al投入NaOH溶液中 2Al+2OH-+2H2O=2AlO2-+3H2↑19、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2Na++CO32-+CO2+H2O=2NaHCO3↓20、Mg(HCO3)2溶液中滴加Ca(OH)2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总结(三)1、硫酸工业:4FeS2+11O2 2Fe2O3+8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氧化还原反应)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2、合成氨工业:N2+3H2 2NH3 (氧化还原反应) 设备合成塔3、硝酸工业:4NH3+5O2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氧化还原反应) 设备氧化炉吸收塔4、氯碱工业2NaCl+2H2O 2NaOH+H2↑(阴极)+Cl2↑(阴极) 设备离子交换膜5、侯氏制碱法:NH3+H2O+CO2+NaCl=NH4Cl+NaHCO3↓2NaHCO3 Na2CO3+H2O+CO2↑(非氧化还原反应)6、酸性氧化物SO2+2H2S=3S↓+2H2O7、不成盐氧化物NO+2HNO3(浓)=3NO2+H2O8、酸HCl+HClO=Cl2↑+H2O H2S+3H2SO4(浓) 4SO2↑+4H2OH2O2+H2SO3=H2SO4+H2O9、非氧化还原反应:①NaHSO4+Ba(OH)2→②Mg(HCO3)2+Ca(OH)2→(两种沉淀)③AlCl3+NaOH→ ④NaAlO2+HCl→ ⑤碳酸盐+HCl等10、氧化还原反应:①单质+H2SO4(浓)→②单质+HNO3 →③SO2(或H2S)+HNO3→④Cl2(或S)+NaOH→ ⑤HCl(浓)+MnO2(或KClO3、Ca(ClO)2 等)→11、有机反应①CH3CHO+Cu(OH)2→ ②C2H5Br+NaOH CH2=CH2↑+NaBr+H2O12、非氧化还原反应:①AlCl3+NaOH→Al(OH)3 Al(OH)3+NaOH→NaAlO2 (X为NaOH)或NaAlO2 +HCl→Al(OH)3 Al(OH)3+HCl→AlCl3 (X为HCl)②NaOH+CO2→Na2CO3 Na2CO3+CO2→NaHCO3 (X为CO2 ) (B为其他碳酸盐亦可)或CO2+NaOH→NaHCO3 NaHCO3+NaOH→Na2CO3 (X为NaOH)③AgNO3+NH3•H2O→AgOH AgOH+NH3•H2O →Ag(NH3)2+ (A为锌铜等盐亦可)(相反过程同①)13、氧化还原反应①Na+O2 →Na2O Na2O+O2 →Na2O2 ②S(或H2S)+O2→SO2 SO2 +O2 →SO3③N2(或NH3)+O2→NO NO+O2→NO2 ④C+O2→CO CO+O2→CO2 (以上X为O2)④P+Cl2→PCl3 PCl3+Cl2→PCl5 (X为Cl2)⑥C+H2O→CO CO+H2O→CO2 (X为H2O )⑦Cl2+Fe→FeCl3 FeCl3+Fe→FeCl2 (X为Fe)⑧FeCl3+Zn→FeCl2 FeCl2+Zn→Fe(X为Zn)⑨C2H5OH(或CH2=CH2)+O2→CH3CHO CH3CHO+O2→CH3COOH (X为O2,B为其他醛亦可)⑩Fe2O3(或Fe3O4)+CO→FeO FeO+CO→Fe (X为CO)或CuO+H2→Cu2O Cu2O+H2→Cu14、Na2CO3的水Na2CO3+ H2O NaHCO3+ NaOH15、硫氢化钠的水NaHS+ H2O H2S+ NaOH16、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17、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氢钠溶液:AlCl3+ 3NaHCO3 Al(OH)3↓+3NaCl+3 CO2↑18、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SO4+ H2O2+ H2SO4══Fe2(SO4)3+2 H2O19、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5NaNO2+ 2KMnO4+ 3H2SO4══2Mn SO4+5NaNO3+K2SO4+ 3H2O20、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e215702768e9951e73892.png)
△△2 2 2 2 3P11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1;1;Cs ;Li ;7; 1;F ;F 。
2.C3.C 4.A 5.(1)6Li 7Li ; (2)14C14N ;(3)23Na24Mg 。
6.7.8.略 9.336711124Li+O 2 点燃 2Li 2O 10.(1)甲C 二 IVA ;乙 O 二 VIA ;丙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 :C+O 2 点燃 CO 2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Na O乙与丁:4Al+3O 2Al O。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3.C 4.(1)金属性 K ﹥Na (2)金属性 Al ﹥B (3)非金属性 Cl ﹥P(4) 非金属性 Cl ﹥S(5)非金属性 O ﹥S5.(1)酸性 HNO 3﹥H 3PO 4(2)碱性 Ca(OH)2 ﹥Mg (OH )2 (3)碱性 Mg (OH )2 ﹥A l ( O H ) 36. 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 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22 3 (3) C+O 2点燃 CO24Na+O =2Na O 或者 2Na+ONa O24Al+3O 22Al O 。
22 2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
11.7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 2.C 3.D 4.D5.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c87c57ee2bd960590c677ba.png)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汇总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 a C l2+ N a2 S O 4 = = = = B a S O 4↓ + 2 N a C l2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 a C l2+ N a 2 C O3 = = = = = C a C O 3↓ + 2 N a C l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 a 2 C O 3+ 2 H C l= = = = = 2 N a C l+ H 2 O+ C O2↑高温4 、木炭还原氧化铜: 2 C u O +C 2 C u+ C O 2↑5 、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 e+ C u S O 4= = = = = F e S O 4+ C u6 、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a C l2+N a 2 C O 3= = = = = C a C O 3↓ +2 N a C l7 、钠在空气中燃烧: 2 N a+O 2N a 2 O 2钠与氧气反应: 4 N a+O 2= = = = 2 N a 2 O8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 N a 2 O 2+ 2 H 2 O = = = = 4 N a O H+O 2↑9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 N a 2 O 2+ 2 C O 2= = = = 2 N a 2 C O 3+ O 21 0 、钠与水反应:2 N a+ 2 H 2 O = = = = 2 N a O H +H 2↑1 1 、铁与水蒸气反应: 3 F e+ 4 H2 O ( g )= = = = F e3 O 4+4 H 2↑1 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 A l + 2 N a O H + 2 H 2 O = = = = 2 N a A l O 2+ 3 H2↑1 3 、氧化钙与水反应: C a O +H2 O= = = = C a ( O H )21 5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 l2 O 3+ 6 H C l= = = = = 2 A l C l3+3 H 2 O1 6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 l2 O 3+ 2 N a O H = = = = = 2 N a A l O 2+H 2 O1 7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 e C l3+ 3 N a O H = = = = = F e ( O H )3↓+ 3 N a C l1 8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S O 4 +2 N a O H = = = = F e ( O H )2↓+ N a 2 S O 41 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4 F e ( O H )2+2 H 2 O +O 2= = = =4 F e ( O H )32 0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 F e ( O H )3 F e 2 O 3+ 3 H 2 O ↑2 1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 l 2 (S O 4 )3+ 6 N H 3· H 2 O = = = =2 A l ( O H )3 ↓+ 3 ( N H 3 ) 2 S O 42 2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 l ( O H )3+3 H C l = = = = A l C l3+ 3 H 2 O2 3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 ( O H )3+ N a O H = = = = N a A l O 2+ 2 H2O2 4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2 A l ( O H )3 A l 2 O 3+ 3 H 2 O2 5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2 F e C l3+ F e= = = =3 F e C l22 6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 2 F e C l2+ C l2= = = = = 2 F e C l32 7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 i O 2+ 4 H F= = = =S i F 4+ 2 H 2 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 i+ 4 H F= = = =S i F 4+ 2 H 2↑高温2 8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 i O 2+ C a O C a S i O 32 9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 i O 2+ 2 N a O H = = = = N a 2 S i O 3+H 2 O3 0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 a 2 S i O 3 + C O 2 + H 2 O = = = N a 2 C O 3+H 2 S i O 3↓3 1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 a 2 S i O 3 + 2 H C l = = = 2 N a C l + H 2 S i O 3↓点燃3 2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 2 F e+ 3 C l2 2 F e C l3点燃3 3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 C u+ C l2 C u C l2点燃3 4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 2 N a+ C l2 2 N a C l3 5 、氯气与水反应: C l2+H 2 O = = = =H C l+H C l O光照3 6 、次氯酸光照分解: 2 H C l O 2 H C l+O 2↑3 7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l2+ 2 N a O H = = = = = N a C l + N a C l O+H 2 O3 8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2 C l2+ 2 C a ( O H ) 2= = = = C a C l2+C a ( C l O )2+ 2 H 2 O3 9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 C l+ A g N O 3 = = = = A g C l↓ +H N O 34 0 、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 C a ( C l O )2+ H 2 O + C O 2 = = = = C a C O 3↓+2 H C l O4 1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 == =H2SO3放电4 2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2+O 2 2 N O4 3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2 NO +O2==== 2 NO24 4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 = ===2HNO3+NO4 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 S O 2 + O 2催化剂2 SO34 6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 == ==H2SO44 7 、浓硫酸与铜反应: C u+ 2 H 2 S O 4 (浓) C u S O 4+ 2 H 2 O +SO2↑4 8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C + 2 H2SO4(浓) C O2↑+ 2 SO2↑+ 2 H2O 4 9 、浓硝酸与铜反应: C u + 4 H N O 3 (浓)= = = = C u ( N O 3 ) 2 + 2 H 2 O+ 2 NO2↑5 0 、稀硝酸与铜反应: 3 C u + 8 H N O 3 (稀) 3 C u ( N O 3 )2+ 4 H 2 O+ 2 NO↑5 1 、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 H3↑+H2O5 2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 H 3+H C l= = = =N H 4 C l5 3 、氯化铵受热分解:N H 4 C l N H 3↑ +H C l↑5 4 、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 H3↑+H2O↑+CO2↑5 5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 4 N O 3 + N a O H N H 3↑ + N a N O 3 +H 2 O5 6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2 N H 4 C l+ C a ( O H )2 C a C l2+ 2 H 2 O + 2 NH3↑点燃5 7 、氯气与氢气反应: C l2+H 2 2 H C l5 8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 4)2 S O 4+ 2 N a O H 2 N H 3↑ +N a 2 S O 4+ 2 H 2 O5 9 、 S O 2+ C a O = = = = C a S O 36 0 、 S O 2+ 2 N a O H= = = =N a 2 S O 3+H 2 O6 1 、 S O 2+ C a ( O H )2= = = = C a S O 3↓ +H 2 O6 2 、 S O 2+ C l2+ 2 H 2 O = = = = 2 H C l+H 2 S O 463、SO2+2H2S====3S+2H2O6 4 、 N O 、 N O 2的回收: N O 2+ N O + 2 N a O H = = = = 2 N a N O 2+H 2 O6 5 、 S i+ 2 F 2= = =S i F 46 6 、 S i+ 2 N a O H+H 2 O = = = =N a 2 S i O 3+ 2 H 2↑6 7 、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高温电炉粗硅的制取:S i O 2+ 2 C S i+ 2 C 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 i(粗)+ 2 C l2S i C l4高温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 L i与O2反应(点燃):4 L i+O2 2 L i2ON a与 O 2反应(点燃) : 2N a + O 2N a 2 O 2N a与 H 2O反应:2N a + 2H 2 O = = = 2 N a O H + H 2↑K 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2 、卤素单质 F 2、C l2、B r2、I2与氢气反应:F 2+ H 2=== 2HF C l 2 + H 2 = = = 2 H C l Br 2 +H 2= = = 2 B rI2+H 2===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 )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 C l 2 + 2 N a B r = = = B r 2 + 2 N a C l②C l 2 + 2 N a I = = = I 2 + 2 N a C l( 2 )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B r 2 + 2 N a I = = = I 2 + 2 N a B r4 、 M g与H2O反应:M g + 2 H2O= = =M g ( O H ) 2 +H 2↑A l与H C l反应: 2 A l + 6 H C l = = = 2 A l C l 3 + 3 H 2↑M g与H C l反应:M g + 2H C l= = =M g C l 2 +H 2↑5 、 N a与C l 2 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 B a ( O H )2 ?8 H 2 O 与 N H 4 C l的反应:B a ( O H ) 2 ·8H 2 O + 2 N H 4C l = = B a C l 2 + 2 N H 3↑ + 1 0 H 2 O2 、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 n - C u原电池)负极(锌):Z n - 2 e - = = = Z 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 2 H + + 2 e - = = = H 2↑(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和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07869d84254b35eefd3453.png)
新课标高一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P6Na与O2反应(点燃)P6Na与H2O反应:P6K与H2O反应:P6Na2O2与H2O反应:Na2O2与CO2反应: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P8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F2Cl2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Cl2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P9(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3)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4、Mg与H2O反应:P16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P22H2N2H2OCO2CH4C2H4H2O2Na2O2NH4Cl Ba(OH)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P34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负极(锌):(氧化反应)正极(铜):(还原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P4134、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P485、高炉炼铁:P506、常用可逆反应:氮气、氢气合成氨NO2与N2O4的转化SO2的催化氧化H2与I2(g) 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1(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62①②③④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8(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P68生成物的名称(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8①②③(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P97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9~70(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取代反应①与Br2的反应: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及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432545901020207409cf8.png)
新课标高一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P6Na与O2反应(点燃P6Na与H2O反应:P6K与H2O反应:P6Na2O2与H2O反应:Na2O2与CO2反应: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P8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F2Cl2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Cl2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P9(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3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4、Mg与H2O反应:P16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P22H2N2H2OCO2CH4C2H4H2O2Na2O2NH4Cl Ba(OH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P34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负极(锌:(氧化反应正极(铜:(还原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P4134、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P485、高炉炼铁:P506、常用可逆反应:氮气、氢气合成氨NO2与N2O4的转化SO2的催化氧化H2与I2(g 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1(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62 ①②③④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8(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P68生成物的名称(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8①②③(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P97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9~70(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取代反应①与Br2的反应: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和离子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和离子式](https://img.taocdn.com/s3/m/bcb2795255270722192ef7f8.png)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式汇总必修一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2NaOH 2NH3↑ + Na2SO4+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SiCl4SiCl4 + 2H2高温Si(纯)+ 4HCl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4Li + O22Li2 ONa与O2反应(点燃):2Na+O2Na2O2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K与H2O反应:2K+2H2O===2KOH+H2↑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Br2 + H2 === 2Br I2 + H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Cl2+2NaBr===Br2+2NaCl②Cl2+2NaI===I2+2NaCl(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2+2NaI===I2+2NaBr 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Al与HCl反应:2Al+6HCl===2AlCl3+3H2↑Mg与HCl反应:Mg+2 HCl === MgCl2+ H2↑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高一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12c7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2.png)
高一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人教版一、氧化还原反应1. 酸-碱反应:H2O + CO2 --> H2CO32. 氧化还原反应:2CO + O2 --> 2CO23. 氰化反应:NaCN + H2O --> NaOH + HCN4. 碳酸根氧化反应:HCO3- + H2O --> CO3²- + H3O+5. 氯气氧化反应:Cl2 + 2H2O --> 4HCl + O26. 独立氧化反应:2K → 2K+ + 2e-7.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原子的还原:O2 + 4H+ + 4e- → 2H2O8. 氧化性离子的氧化:Fe2+ + 2e- → Fe9. 氧化还原平衡:2 Cr2+ + 2H2O + O2 → 4CrO4²- + 4H+二、酸碱反应1. 水的离解:H2O --> H+ + OH-2. 酸-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3. 氨水的电离:NH3 + H2O → NH4+ + OH-4. 酸碱反应的滴定:HCl + NaOH ↔ NaCl + H2O5. 强碱的溶解:Na2CO3 + H2O → 2Na+ + HCO3- + OH- 6. 有机酸的水解:CH3COOH + H2O → CH3COO- + H3O+ 7. 羧酸的电离:HCOOH → HCOO- + H+8. 盐酸的水解:HCl + H2O → Cl- + H3O+9. 萘醌的水解:C6H5CN + H2O → C6H5COO- + H+ + CN-三、水解反应1. 盐式水解:KHSO4 + H2O --> K+ + HSO4-2. 酯式水解:K2CO3 + H2O --> 2K+ + HCO3-3. 交联式水解:Na2CO3·H2O --> 2Na+ + HCO3-4. 脱水式水解:FeCl3·H2O --> FeCl3 + H2O5. 醇的水解:CH3CH2OH + H2O --> CH3CH2OH2+ + OH- 6. 环糊精的水解:C6H10O5 + H2O --> C6H10O5H2+ + OH- 7. 脱羧酸的水解:HCOOH + H2O --> HCOO- + H3O+8. 毒死芽孢杆菌的水解:C8H11NO2 + H2O --> C8H11NO2H+ + OH-四、分子式的指示性反应1. 过氧化物的缩聚反应:2KClO3 → 2KCl + 3O22. 氧化氢反应:2HCl + O2 → 2H2O + Cl23. 酸整合反应:H3PO4 + 3NaOH → 3H2O + Na3PO44. 共价带来的活化:FeCl3 + NaOH → Fe(OH)3 + NaCl5. 水热反应:CaCO3 + H2O → Ca(OH)2 + H2CO36. 氧化还原反应:S + O2 → SO27. 混合催化反应:2H2 + O2 → 2H2O8. 水杨酸的改性反应:CET + H2O → C6H10O5 + 2H+ + 2OH-。
必修二化学方程式默写
![必修二化学方程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2c59fa1b0740be1e650e9a77.png)
19.辛烷的催化裂化:
20.丁烷的催化裂化(两种可能反应):
21.合成聚乙烯:
22.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缩聚合成涤纶:
23.乙烯、氯气、水反应得氯代乙醇(ClCH2CH2OH)
24.氯代乙醇、HCl、氢氧化钙反应得环氧乙烷
25.以上两个总反应:
26.银催化法制取环氧乙烷
27.丙酮与HCN反应制取(CH3)2C(OH)CN
14.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
15.Zn-Cu原电池负极(锌)的反应:
16.Zn-Cu原电池正极(铜)的反应:
17.普通干电池(锌锰电池)负极(锌)的反应:
18.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反应:
19.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的反应:
20.高炉炼铁的主反应:
21.高炉炼铁中CO产生的反应(两个反应):
22.氯气与氢气反应:
1.姓名:
2.Li与O2反应:
3.Na在空气中加热
4.Na与H2O反应:
5.K与H2O反应:
6.F2与氢气反应:
7.Cl2与氢气反应:
8.Br2与氢气反应:
9.I2与氢气反应:
112.用电子式表示氯原子形成氯气分子的过程:
13.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28.(CH3)2C(OH)CN、甲醇、硫酸反应制取甲基丙烯酸甲酯(CH2═C(CH3)COOCH3)
29.丙炔、CO、甲醇在Pb催化下制取甲基丙烯酸甲酯
30.碘酸根与碘离子反应:
31.锡与盐酸反应
32.氯化亚锡与氯化铁反应:
33.氯化亚铁与重铬酸钾反应:
34.丙烯、氨气、氧气制取丙烯腈(CH2═CH—CN)
4.乙醇的催化氧化:
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2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17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2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643fb3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5.png)
默写小纸条DAY1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体现硫的氧化性①硫粉与钠研磨爆炸:2Na+S===Na2S②硫与铝共热:2Al+3S===Al2S3(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③铁与硫粉共热:Fe+S===FeS(黑色固体,不溶于水)④铜与硫粉共热:2Cu+S===Cu2S(黑色固体,不溶于水)⑤硫与银反应:2Ag+S===Ag2S(银器变黑)⑥硫与汞反应:Hg+S===HgS(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默写小纸条DAY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1.硫与非金属反应①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②硫与氢气共热:S+H2===H2S(该反应体现了单质硫具有氧化性)2.硫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反应——体现硫的还原性①硫与浓H2SO4反应:S+2H2SO4(浓)===3SO2↑+2H2O②硫与浓HNO3反应:S+6HNO3(浓)===H2SO4+6NO2↑+2H2O3.硫与强碱的反应——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用热碱溶液清洗硫:3S+6NaOH===2Na2S+Na2SO3+3H2O①Na2S与稀H2SO4反应:Na2S+H2SO4===H2S↑+Na2SO4②Na2SO3与稀H2SO4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实验室制SO2的方法)③向Na2S和Na2S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H2SO4: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40体积的SO2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能使指示剂变色: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SO2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SO2(少量)===Na2SO3+H2OSO2过量:NaOH+SO2(过量)===NaHSO3③SO2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与酸性比H2SO3弱的酸所对应的盐反应)A.少量二氧化硫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Na2CO3+SO2(少量)+H2O===Na2SO3+2NaHCO3B.过量二氧化硫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2SO2(过量)+H2O===2NaHSO3+CO2C.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NaHCO3+SO2===NaHSO3+CO2【拓展】分析除杂问题(括号内物质为杂质)CO2(SO2)饱和NaHCO3溶液CO2(HCl)饱和NaHCO3溶液④SO2与BaCl2溶液: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违背了弱酸制取强酸默写小纸条DAY4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SO2,CO2共同存在时,二者的检验装置的设计过程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SO2时通常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实验装置所选试剂及其作用装置A B C D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作用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SO 2、CO 2共同存在时,二者的检验装置的设计过程SO 2和CO 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2和SO 2时通常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所选试剂及其作用装置A BC D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 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作用检验SO 2除去SO 2检验SO 2是否除尽检验CO 2默写小纸条DAY6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H 2SO 4能吸收物质(气体、结晶水化物)中湿存的水分,利用此性质可用浓H 2SO 4作干燥剂,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846115aef8941ea66e056b.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SiCl4SiCl4 + 2H2高温Si(纯)+ 4HCl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4Li + O2 2Li2 ONa与O2反应(点燃):2Na+O2Na2O2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K与H2O反应:2K+2H2O===2KOH+H2↑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F2 + H2 === 2HF Cl2 + H2=== 2HCl Br2 + H2=== 2Br I2 + H2===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Cl2+2NaBr===Br2+2NaCl ②Cl2+2NaI===I2+2NaCl(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2+2NaI===I2+2NaBr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Al与HCl反应: 2Al+6HCl===2AlCl3+3H2↑Mg与HCl反应: Mg+2 HCl === MgCl2+ H2↑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默写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daeb52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d.png)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默写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必修二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默写和总结。
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左边,产物在右边,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箭头连接,表示反应的方向。
方程式中,化学式、物质状态和反应条件都应该明确标记。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该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尖写下面的反应式:C + O₂ → CO₂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用化学式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M)。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粒子数和物质的体积。
例如:1 mol H₂的质量是2g1 mol Na的质量是23g1 mol CuSO₄的质量是160g三、气体的化学计量气体的化学计量涉及到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是22.4L,称为摩尔体积(VM)。
例如:1 mol H₂气体的体积是22.4L1 mol O₂气体的体积是22.4L1 mol CO₂气体的体积是22.4L四、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比例来表示。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克/升(g/L)。
稀释是指在已知浓度的溶液中加入溶剂,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
例如:1L浓度为1mol/L的NaCl溶液中含有1 mol的NaCl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2Na + Cl₂ → 2NaCl在这个反应中,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被氯原子接受,Na被氧化,氯被还原。
六、置换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置换反应是指两种金属之间离子交换的反应。
电解质溶液在水中电离产生带电离子,导致溶液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一必修2化学方程式默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P6Na与O2反应(点燃)P6Na与H2O反应:P6K与H2O反应:P6Na2O2与H2O反应:Na2O2与CO2反应: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P8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F2Cl2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Cl2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P9(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3)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P94、Mg与H2O反应:P16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P2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P22H2N2H2OCO2CH4C2H4H2O2Na2O2NH4Cl Ba(OH)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P34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负极(锌):(氧化反应)正极(铜):(还原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P4134、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P485、高炉炼铁:P506、常用可逆反应:氮气、氢气合成氨NO2与N2O4的转化SO2的催化氧化H2与I2(g) 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1(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62 ①②③④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P68(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P68生成物的名称(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8①②③(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P97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9~70(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取代反应①与Br2的反应: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反应方程式:(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P74(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P74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P75分步: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CH3CH2OH−−−−−−−−→−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4KMnOCH3COOH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P75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P75(2) 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P76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葡萄糖结构简式P78果糖结构简式P78①蔗糖水解反应:P80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P80 ③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P80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H 2O −→−酸甘油+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 反应)油脂+H 2O −→−碱甘油+蛋白质+H 2O −−→−酶等各种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P88~891、2HgO 受热分解:Ag 2O 受热分解:2、①CO 还原Fe 2O 3②C 还原CuO③O 2与Cu 2S 反应④Al 还原Fe 2O 3(铝热反应)Al 还原Fe3O4⑤Fe还原CuSO4:3、电解①电解NaCl:②电解MgCl2③电解Al2O34、海水①I-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再加入H2O2P91②用空气和H2O蒸气将Br2吹入SO2吸收塔5、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C 还原H2O P96C16H34裂化P97C8H18裂解P97C4H10裂解得到乙烯和乙烷:P97C4H10裂解得到丙烯和甲烷:P976、缩聚反应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制涤纶P987、乙烯制环氧乙烷(两种方法)P102补充部分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Al(OH) 3与NaOH溶液反应:Mg 与CO2反应Fe与Cl2反应:FeCl2溶液与Cl2反应:Fe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溶液与Cu反应:Cu 与浓H2SO4反应Cu 与浓HNO3反应Cu 与稀HNO3反应[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4Li + O 2 2Li 2 O 2Na+O 2Na 2O 22Na+2H 2O===2NaOH+H 2↑ 2K+2H 2O===2KOH+H 2↑2、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F 2 + H 2 === 2HF Cl 2 + H 2 === 2HCl Br 2 + H 2 === 2Br I 2 + H 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Cl 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 2(或I 2):①Cl 2+2NaBr=Br 2+2NaCl ②Cl 2+2KI=I 2+2KCl(2)Br 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 2:Br 2+2KI=I 2+2KBr4、Mg+2H 2O === Mg(OH)2↓+H 2↑ 2Al+6HCl===2AlCl 3+3H 2↑Mg+2 HCl === MgCl 2+ H 2↑5、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略` 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略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NaOH+HCl==NaCl+H 2O2、原电池原理(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负极(锌):Zn-2e -=Z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2H ++2e -=H 2↑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 +=Zn 2++H 2↑3、2H 2O 2= 催化剂 △ 2H 2O+O 2↑4、Na 2SO 4+CaCl 2=CaSO 4↓+Na 2CO 35、2C + O 2 = 2CO Fe 2O 3 + 3CO ==2Fe + 3CO 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H 4(g)+2O 2(g)−−→−点燃CO 2(g)+2H 2O(l)(2)取代反应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 2H 4+3O 2 −−→−点燃2CO 2+2H 2O (2)加成反应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 + H 2CH 3CH 3 CH 2=CH 2+HClCH 3CH 2Cl (一氯乙烷) CH 2=CH 2+H 2OCH 3CH 2OH (乙醇)(3)聚合反应: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2C 6H 6+15O 2 −−→−点燃12CO 2+6H 2O (2) 取代反应① + Br 2 −−→−3FeBr + HBr ② 苯与硝酸(用HONO 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 2浓硫酸 △ + H 2O (3) 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 2−−→−催化剂Br —NO 2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2) 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 3CH 2OH+3O 2−−→−点燃 2CO 2+3H 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 3CH 2OH+O 2−−→−Ag Cu 或 2CH 3CHO+2H 2O乙醛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CH 3CH 2OH −−−−−−−−→−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4KMnO CH 3CO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3) 乙酸的酸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2CH 3COOH+CaCO 3(CH 3COO )2Ca+H 2O+CO 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4) 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反应原理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C 6H 12O 6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H 2O −→−酸甘油+高级脂肪酸(1)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油脂+H2O −→−碱甘油+高级脂肪酸 蛋白质+H 2O −−→−酶等各种氨基酸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