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人的社会化如何在特殊个性决定下,在环境作用下,形成个性化性格特征的。
内部借助个体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基因、血型、体质对个体的影响。
外部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理论,研究具体家庭、学校、小群体、社区、民族、历史环境、时代变迁对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影响。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知,或叫人际认知。
如对他人个性特点、表情、行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
二是对自己的认知,也叫自我认知。
包括自我评价、情绪自我认知等等。
三是归因问题,即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4.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
什么影响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与程度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一个动态研究过程。
对研究者而言,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自我研究者而言,则是建立心理分析机制与习惯。
看自己心路变化历程。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个层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研究的基础上。
知己知彼。
再从自我研究引申到个体与个体间关系的研究。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其中,人际关系研究主要探讨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和改善。
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沟通的类型、功能、程序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
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是如何相互发生影响作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用有效果的理论是好理论。
(三)群体心理群体是指相互有着各种关系的各种人群,大大小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大到民族心理,小到家风,都属于群体心理研究范畴。
人是怎样受其所在各种群体影响,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领导者与成员之间,都是怎样发生相互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在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
研究了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
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
社会心理学有着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一、行为学
它探讨人类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维持的。
其中包括情绪和认知处理,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
二、社会环境
它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环境如何影响行为。
主要包括社会影响、社会条件、社会角色以及伦理价值观等。
三、社会心理认知
这部分探讨个人是如何理解他所处社会环境的,以及如何对社会信息
进行处理的。
四、社会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的。
五、人际关系
研究的重点是人们与社会环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如何影响彼此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断绝的过程。
六、社会情感
该研究如何在社会中形成和表达情感,以及情感如何影响行为和其它活动。
七、文化社会性
研究社会中各文化群体是如何形成和维护,以及如何影响和表达其社会性质的。
总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想、行为及行为影响的学科,其重点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特征在它的研究范围之中。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是一项涵盖行为学、社会环境、社会心理认知、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社会情感、文化社会性
等多方面的复杂科学。
它旨在指导人们去正确的理解自己的社会环境,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应对日常的生活挑战,以及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能力
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奥尔波特: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寻在的影响。
2.T.M.安德烈耶娃: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之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时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4.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性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学科,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①哲学方法论(1)方法论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②一般方法论③具体的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般观察法观察法公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隐蔽参与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具体研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方法现场实验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1)研究者(实验者)的偏向(2)被试者(被试)的偏向2.伦理问题:(1)实验性的欺骗(2)对被试隐私的侵犯(3)被试的痛苦3.遵循原则:(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要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在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要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这里的利益可以是对被试者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
(4)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孕育阶段(射虎哲学阶段)→形成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确立(社会分析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界20~70年代*1908年.英.麦独孤※※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表现的学科。
它涵盖从个体行为到团体行为的各种因素,探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交互、归属感、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达成合作和互惠,并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认同和群体行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是群体行为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群体行为中,个体通常会在一定的认同感推动下进入相应的群体行为状态,从而产生某些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往往是与自我价值、群体标准以及行为目标相协调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行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的社会信仰、意识形态在群体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群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群体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二、社会影响和如何发生社会影响是指他人、群体或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通常包括了群体压力、社会认同、社会支持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它们都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社会影响如何发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
通过研究社会影响,人们可以了解到单个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和其他个体的行为产生关联,并添强我们对于人们行为的了解。
三、群体协作和合作群体协作和合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核心的研究方向之一。
群体协作和合作通常涉及到大量的互惠、精神特征、情感等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如何进行群体协作、合作,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研究群体协作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人们的感受、思考和意见等方面。
四、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研究方向除了上述三个方向,社会心理学科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研究方向。
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对于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这个方向主要关注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身份、自我概念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探索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感知、态度、偏见和行为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对人类行为的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索。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独立发展。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0世纪中叶,社会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始涉及更多与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相关的议题,如社会动力学、群体心理学和社会认知。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议题包括群体决策、群体行为、社会认同、人际关系和社会认知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问卷调查、观察和纵向研究。
实验方法通过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人类行为。
问卷调查则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收集数据。
观察方法则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社会行为。
纵向研究则通过长期跟踪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社会心理学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帮助解释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感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个体持有矛盾的态度或观点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进而会努力寻找减轻这种不适感的方式。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时,倾向于使用一些特定的认知策略和处理方式。
•自我感知理论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外界反馈来认识自己的内在状态和特点。
•社会影响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影响,并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实践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心理学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分类形式则体现出不一样的研究重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人在的社会属性表象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或者某些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
而这种心理学影响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外在影响,进而形成综合的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目前来看,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
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
虽然社会心理
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该领域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维持和破坏人际关系。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爱情、友谊、群体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互动等。
2. 分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在不同的群
体中的行为。
他们研究的问题包括隶属感、群体合作、领导力以及人
们对不同群体的偏见或歧视等。
3. 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被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结构和
文化等方面所影响。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权威、顺从、社会对个体行
为的期望以及对于少数群体的态度等。
4. 自我与个人认识。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自我和其他人、
自尊心的形成和变化、本质主义以及关于自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信念
等问题。
5. 教育和健康等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直接
应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教育领域中的团队合作、教学效果
评价等,以及健康领域中的心理干预、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社会心理学尝试解释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模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思考、感受、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个体和集体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1.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早期的心理学家如威廉·詹姆斯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开始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正式建立。
在20世纪的中后期,社会心理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学派,包括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它关注个体和集体之间的互动,包括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偏见和歧视、交往技巧等。
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观察等。
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等问题;调查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行为、社会态度等问题;观察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互动、个体表现等问题。
4.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商业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改善服务质量等;在政治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的态度、改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等。
5.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重点可能会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社会心理学概述
第一课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出版;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研究对象和范围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
奥尔波特的定义(略)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本教材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得行为、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区别: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与所处情境的函数B:行为P:个体E :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R:反应0:中介S:刺激S O R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社会心理学范围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问题:人际沟通风俗、时尚是属于哪个层面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论:(一)弗洛尹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2.“力必多”: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知识吴东红2011.12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性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4)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专栏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中心是个体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解释社会行为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美国社会学会(ASA)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季刊》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艾宾浩斯(H.Ebbinghaus,1908):“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用如何。
2、麦独孤、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之父),及奠基的几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因果分析(P33-P42)2、期待效应p27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主试对试验产生影响3、霍桑效应p27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行为的改变与被试所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一种心理效应。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涵义: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or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2、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个体心理及行为(2)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及行为(4)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1)研究偏向问题(2)伦理道德问题(3)价值中立问题(4)或然性问题4、伦理道德问题:(1)相应的伦理道德问题:1)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2)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3)被试的痛苦问题及人身伤害【作为研究者,应该把可能发生的危险告诉被试,以被试自愿参加为原则,让被试自由做出决定;当被试对研究出现不良反应,意识到研究对自己不利,或对研究不再有兴趣时,被试应有随时退出的权利,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提出应急计划】(2)伦理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1)自愿参加的原则2)匿名和保密原则3)风险最小化原则(or书p71~74:(1)知情同意的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实验性欺骗③角色扮演技术(2)避免伤害与最小危险原则(3)保护个人隐私原则(4)事后解释原则)第二章(小题目多)5、社会心理学的形成(3个时期):(1)哲学思辨阶段(孕育时期)(2)社会经验阶段(初创时期):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引论》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诞生(3)实验分析阶段(形成时期):1924年,奥尔波特著作的《社会心理学》出版,运用实验的方法,标志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6、早期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冯特:10卷《民族心理学》(1920年)用十年写成,民族的语言风俗。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派(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派第三章7、社会化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人格特点&情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价值(Sheldon—自主、能力、关系、自尊)2.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认知/归因)、人际(从众)、群体(跨文化、环境)。
(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假设的三个要求: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简单;2.理论的标准(准确、一致、简洁、广泛):统合现有的知识,解释已有的现象,有预测性,可以知道研究方向。
3.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社会(社会学更关注),个人(临床:研究并治疗心理障碍;人格: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景稳定的差异;社会: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后两个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人际(用个体所处的情景及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景包括环境中的他人、他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
5.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①生物理论(本能和遗传差异)②学习理论(机制:联结、强化、模仿)③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论、需求满足论)④认知理论(原则:分类、聚焦;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⑤角色理论(三)自我概念1.自我研究的历史:①威廉·詹姆斯(经验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自我知觉具有二元性: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活跃的信息处理器,主我;②库勒:自我通过人际关系建立,是社会的产物,成为投射/镜中自我;③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④沙利文:看重社会和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具有直接作用;⑤Eormuth: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实现动态平衡;⑥Tajfel & Turner: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努力使对自我感觉良好;⑦弗洛伊德: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⑧Rosenberg: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⑨Shavelson:自我概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源于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会环境的经验体验;⑩Markus & Wurf:动态自我概念,不同印象、图式、概念、原型、理论、目标、任务的集合体。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2、社会规范理论 (1)互惠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3、进化心理学理论 (1)保护家族 (2)互惠 (二)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在场 (二)榜样的存在 (三)时间压力 二、被助人的特点 (一)性别 (二)相似性 (三)不被责备者
三、助人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四、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 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 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 过程。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 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 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 Leabharlann 一)冒险转移原因:1.个人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 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 价 (二)群体极化的概念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嘉庆,是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 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三)群体极化的机制
二、群体的形成 (一)群体形成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部分总结
社会心理学总结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归根到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社会本身。
这是社会心理学区别与其他行为科学领域并得以独立存在的根本点。
我们将社会心理学界定为:“社会心理学时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在美国心理学界,在社会心理学的界说上,都采纳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68年的定义,认为社会心理学的“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
奥尔波特的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实际的、直接的社会相互作用会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指出了想象与隐含的间接社会存在同样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
2,系统社会心理学著作何时出现?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1908年在北美与欧洲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本专门的社会心理学系统著作。
一本是该年6月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另一本是10月出版的英国本能主义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出版以比较系统的实验材料为依据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奥尔波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什么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暂时使人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的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是目前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范围最广,实施最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4什么是社交测量法?社交测量法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群体内人际关系的状况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奥德利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20世纪30年代最先创造的。
社交测量法的原理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了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5社会同一性理论的重要思想是什么?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等提出的社会同一性理论近年来受到社会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1 巴纳姆效应:实验: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
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案例:❖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案例:❖表现:5 晕轮效应❖案例:❖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案例: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第2章自我认知一、什么是自我认知•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物质自我•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社会自我•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精神自我•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1 通过自己:•内省(很少发生)•观察自己的行为2 通过他人:•反射性评价•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的目的:•认知自己•保护自己:比下有余•跟以前的自己比•跟不如自己的人比•提升自己:比上不足三、印象管理自我表达(self-presentation):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而进行的种种尝试。
印象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循社会情境、与他人的行为相匹配印象管理的具体策略•逢迎或奉承(ingratiation)•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第3章社会认知一、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对人的言行、外表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推测判断其内心的活动、性格、兴趣、动机、态度的过程,即不仅对外部行为,也包括对行为动机的了解。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观察归因形成印象(一)观察:言语知觉和非言语知觉手势的文化差异:OK•美国:没问题•日本:钱•法国:零•墨西哥:性•埃塞俄比亚:同性恋•巴西:下流手势(二)归因1 内隐人格与归因•一个熟人跟你打招呼:“真高兴见到你”•归因:她真这么想吗?这大概就是个礼貌的说法吧。
也有可能她是在撒谎,兴许她早受不了我了。
•内隐人格理论:帮助我们归因。
2 内隐人格的文化差异艺术人格•西方文化中,说某人有艺术人格,意味着这个人很有创造性、性格热烈、神经敏感、生活放荡不羁。
中国文化中没有关于艺术人格的图式。
•世故•中国文化中,说世故的人就是指这个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精于处世之道、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沉默自制。
西方文化中没有对应的说法。
3 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外部原因: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
4 归因偏差“归因”应当是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其结论应该是可信的。
但是,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发现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即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包括:•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归因基本归因错误•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外部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的作用,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自利归因: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他人或情境。
•为什么会有自利归因?•维护自尊•印象管理(三)形成印象形成印象: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个性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的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社会认知偏差主要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思维定势•社会刻板印象•自我实现预言••首因效应指在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
•首因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且影响着以后的交往••近因效应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对一个事物或对一个人接触的时间延长以后,该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会对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投射效应也称为虚假一致偏差,是指在评价他人时,会产生别人是跟我一样的假设,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法、程序、模式。
•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自我实现预言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经典研究:教师的期望如何影响学生智商发展。
在小学进行,学年初测量所有学生智商随机确定一部分学生,告知老师这些学生智商高,以后成就会很大不告知另外学生的智力测试结果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均不知道智力测试结果学年结束时再一次测量同样的智力测验学年课程结束后的智力测试结果。
那些在学年初被随机标定的学生,其智力测试取得进步的比例远远高于一般学生,其表现真的比其他学生好。
•第四章态度和偏见一、态度的含义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是个体对人、事、物、理念等的评价态度的成分:ABC•情感成分(Affective):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
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认知成分(Cognitive):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行为成分(Behavioral):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但只是一种行动倾向,不等于外显行为。
二、态度的存在形式•外显态度:意识到的,并且容易报告的态度。
•内隐态度:自然而然的,不受控制的,并且往往是无意识的态度。
如:外显态度:真诚地认为所有种族都是平等的。
愿意在防止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请愿书上签名。
内隐态度:面对一群非裔美国人时感到紧张。
从来没有主动邀请班上的非裔同学一起玩。
三、态度的改变1 改变态度的办法:•通过行为来改变态度:善行、恶行•通过说服来改变态度(广告)2 说服的中心和外周途径模型•说服的中心途径:•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并且有能力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时,他们更多地使用说服的中心途径,即关注论据。
•说服的外周途径:•当人们忙于其他事情而对说服的主题不关注,或没有足够时间或动机去推敲信息所包含的内容时,通常使用的是说服的外周途径,即关注其他不假思索就可以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仔细分析论据。
3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谁说说什么对谁说说服者信息内容被说服者专业性理智对情感卷入程度可信度差异度个性特征吸引力首因对近因心情自身免疫情况关联度四、态度与偏见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偏见又不同于态度。
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
•偏见与刻板印象和歧视关系密切。
如:群体敌视•偏见:情感成分•刻板印象:认知成分•歧视:行为成分两种主要偏见•性别偏见:针对女性的一种偏见,源于古希腊的厌女症,并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贬低女性的地位。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性别歧视。
•种族偏见:指人们对来自其他种族的人的偏见。
由于交流的受限制以及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有一种偏执,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或团体的一切都是标准的,而与自己不同的是无法接受的。
种族偏见会导致种族歧视,比如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
如何消除偏见合作性相互依赖平等的地位相互熟悉的可能性制度与规范支持第四章群体行为一、什么是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互动、彼此依赖、为了满足共同需要和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的人•二、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具有正式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由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为纽带联结成的人群。
正式群体执行社会功能,非正式群体满足情感需求。
三、群体的特征•角色•地位•规范•凝聚力角色模拟监狱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受到这种社会角色的规范与束缚,努力地想要去扮演我们所认定的角色关系剧本,角色其实决定了我们生活中大部份的态度及行为。
•锁住人类自由的,常常不是监狱那道有形的高墙,而是人类自身对角色规范的认定,并由此所带来的心灵枷锁。
地位:群体中常常将地位作为手段,左右他人的行为。
规范:群体中关于其成员应该如何行为的规则。
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
•四、群体的心理功能•归属感:成员所具有的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比如落叶归根就是个人归属感的体现。
•认同感:指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的认识与群体的要求相一致,个体往往把群体做为自己社会认同的对象。
•社会支持:当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群体的要求时,群体往往会加以赞许与鼓励,从而强化这种思想与行为,得到群体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群体行为社会促进社会懈怠社会补偿去个体化1 社会促进Triplett的社会促进实验: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表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