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的祖师是谁
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是谁?究竟是吕洞宾还是关羽?
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是谁?究竟是吕洞宾还是关羽?拜香港电影所赐,大家都知道警察和兄弟们都是拜关二哥,但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注意到,传统的剃头理发的也是拜关羽。
看了一些资料,有人说,会这样的原因是,是因为清人入关后,施行剃发制度,多次发布《剃发令》,强行命令所有汉人都要由束发为髻改为剃发留辫,所以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
也就是说,如果不愿剃发,只有死路一条。
有一则记载是这样写,当时专门有人挑着剃头担子,剃头担子旁挂着大刀,还有清兵守卫在旁。
如果拒绝剃发,就会被当场砍头示众。
然后清朝相当推崇关羽的信仰,认为关羽的忠是对大哥刘备,不像岳飞是对民族的忠,所以在各个领域都推广关羽信仰。
而剃发的政策,以及剃头担旁的大刀,就跟关羽的刀相结合了,反正关羽手起刀落,正呼应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关羽就这样成为理发师的祖师爷。
不过理发师也有人拜罗隐或吕洞宾,罗隐相传曾为唐玄宗、武则天剃发,武则天有一个儿子脑袋形状怪异像驴,剃头师傅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死了不少剃头师傅,直到罗祖为其剃头,才不再有剃头师傅惨死。
因挽救天下的剃头师傅,罗隐而被尊为祖师。
吕洞宾故事与罗祖类似,同样是为皇帝剃发,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后,因为有颗瘌痢头,所以凡有剃头匠被召进宫去理发,就没有活着从宫里出来的。
因为剃头难免剃痛了朱元璋的瘌痢头,他一痛剃头师傅就会被杀。
直到吕洞宾变身为剃头匠,替朱元璋剃头,从此才不再有剃头师傅受害。
三则故事来看,关羽的最是有趣。
古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理发师剃发就跟砍头一样。
而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擅长的也是取人头颅,手起刀落的砍头事业,不管是砍头或是剃发,标准都是快且准,共通之处实在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世界第一剪”聂凤:剪发剪成副教授
“世界第一剪”聂凤:剪发剪成副教授聂凤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发型设计师,被誉为“世界第一剪”。
他曾在国际发型大赛上获得多项金牌奖,被誉为“中国美发第一人”。
但是他的成功背后,却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不断学习的努力。
聂凤早期并没有成为发型设计师的梦想。
他小时候家境贫困,曾经挤过地铁,做过给人推车的工作。
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他考虑过退学去打工赚钱。
然而,他的父亲却坚持让他继续读书,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高中时期,聂凤开始对发型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观察人们的发型,尝试着模仿和创新。
他从家里买来的理发器开始练习。
在高中毕业后,他决定选择发型设计作为未来的职业。
他申请了北京市服装学院的发型设计专业,但因为对手激烈,被录取率极低,他只能考到了倒数第一的成绩。
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倍加努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发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上。
大学毕业后,聂凤选择到博雅美发学院继续深造,他向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剪发师”。
在博雅美发学院,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训,他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型设计水平。
聂凤的剪发技术非常高超,他善于从客户的脸型、气质、衣着风格等方面入手,制定最适合他们的造型方案。
他十分注重细节,并且将剪发视为一件艺术品,他相信一个人的发型能够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形象。
聂凤凭借他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认可,并且赢得了多项国际发型大赛的荣誉。
他曾经获得了2008年中国折线大师的称号,2011年中日韩发型大赛的金奖和全国美发造型大赛的金奖。
聂凤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花费了自己十年的时间来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技能。
他强调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除了他出色的技术和敬业精神外,聂凤也因为他的品行和个人魅力而备受尊重。
他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从不独占功劳,与同事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剃头1
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
其实,农历“二月二”多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前后。过了“雨水” 节,冬季少雨的现象就要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所以民间有“二月二,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至于在“二月二”理发则是过去农忙, 农民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得以轻松,而过年则要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 算起,直到“二月二”才算结束。过了“二月二”,农民们就要忙着春播, 于是赶紧剃头理发,准备新的农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二月二”理 发的传统
工具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的剃头挑子
从前剃头匠在走街串巷时还使用一种“唤 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 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 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 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就算是剃 头的叫卖声(即市声)。清初,剃头的并不 是什么行业,而是推行剃发令的官差,那旗 杆上的钢刀布原来是道圣旨,上写:“留头 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随着时代的变化, 这道圣旨便被钢刀布所替代了。剃头行业里 还有套行话,如从事剃头的叫“取三”,取 自满音。这句行话隐语不但在沈阳,就是大 江南北称谓皆同。另外,男活叫“瞧背”, 女活叫“八条”,剃的样式叫“帽缨子”等。
作为三百六十行第一行,剃头匠的行规也不少 : 一是唤头 二是“同行盘道” : 三不鸣 分文盘和武盘
The end
Thank you
姓名:高彩宇
10陶艺
指导老师:谭红宇
课堂感悟
课上看了《留住手艺》和一些传统文化的实例给我的 触动很深,使我在看待传统手艺有了自己认识。对我们来 说怀旧应该并不是我们要唱挽歌,我们正处于一个工业文 明的时代,生活中的许多人关注传统手艺、传统文化仅仅 是简单的为了一种猎奇的心态。 它的消失是一种必然,(正是即将消失的文化,人们 才会更加的珍惜它)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你我都无 法改变的事实,关键是我们能从中发现它的精神,这是我 们面向未来的源泉之一。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一种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的存在, 不但能让人们记忆起某个电动化,提高了效率。
剃头匠的故事
的故事◎张鸣剃头匠从事的,是个下九流的行当。
干这行的人,踉倡优与皂役一样,三代是不能考科举的。
不 过,这种“下等”的买卖,干了只为活命,多余的事儿,没有多少人来得及想,不能考,也就不能考了,又有哪个能考上呢?这个行当,在清朝之前,干的是理发事业,不 剃头,只给人们整理头发,也刮刮脸,修修眉什么的。
肤发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是儒家教条,有哪个男子敢轻易剃发呢?除 非你安心出家做和尚。
理发业什么时候兴起的,无从考据,有人说是汉代,就算是汉代,也该是东汉末年了。
接下来魏晋南北朝,士人不修边幅成为时髦,澡尚且不肯洗,衣服也不换,动辄扪虱而谈,还传为风流佳话,那长长的头发上还不净是虱子?身上的虱子,可以随时随地模出来扪,但头上的虱子,却不方便自己捉,有个人定期来给整理一下,自是方便。
所以,梳头的梳子和篦子也就大发市利了。
那时候的理发师,就给人干这个。
不然的话,见了皇帝,像王安石那样,虱子顺头发坠下来,玩跳伞游戏,还是有碍朝廷礼数的。
专门伺候皇帝的理发师,也叫侍诏,踉文学之士,大体一个待遇。
那时候,汉人北边的游牧人,有断发习俗的不少,但他们有没有专业的剃头匠,于史无征。
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金朝,他们的习俗,是把头顶的头发都剃掉,只留四周一点。
这个时候,估计就需要剃头匠了。
到了清朝,女真人的后代满人,把习俗改成将大部的头发剃掉,只留后面一点点,梳个小辫子。
要命的是,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入关之后,强迫汉人也这样。
尽管汉人反抗了,头颅掉了不少,还是没有用。
反正头发得剃,如果你有决心,干脆剃得一根不剩做和尚了,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剃头匠的事业很牛X了。
多尔衮下的发令,留发不留头,留 头不留发。
降服的标志,不 光是脑后的辫子,重点是脑袋顶上的光头。
人们传说,剃头匠都是皇封的,拥 有特权。
剃头挑子有一个立杆,立杆上面有一个短短的横杆,人说那就是挂头颅的。
不肯剃发,就一刀 把头割了挂上去。
这个传说,显然有点扯。
这么牛X的剃头匠,怎 么可能还是下九流呢?那 个横杆,分明是晒脸巾的。
历史趣谈:唐朝护国禅师 天下第一剃头匠杨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朝护国禅师天下第一剃头匠杨三
导语: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
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刷刷刷,龙飞凤舞,几下子就剃光一个头,刮完一个脸,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收费低廉,长安城里的百姓都愿意找杨三理发。
这天,杨三的剃头铺刚开门,就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另外一个身高九尺,身体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长青春痘的青年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听说,杨师傅的剃头手艺了得,我这个脸可以刮吗?”这要是一般的剃头匠,谁也不敢揽这样的活,因为这样的脸一上刀,就要刮破青春痘,流血。
杨三却说:“这有何难!”说罢,他先将一块热毛巾搭在了青年人脸上,然后拿起自己的宝贝刀子,在一块水牛皮上蹭了起来。
片刻后,杨三的刀子被水牛皮蹭得光亮照人,吹毛即断,他将青年人脸上的那块毛巾取下,突然将刀子凑了上去。
旁边的那个“络腮胡”一见,机警地上前抓住他的手,一瞪眼睛:“你要干什么?”杨三说:“你说我要干什么?自然是给客人刮胡子!”
青年人对“络腮胡”说:“不可无礼,且一边等候!”“络腮胡”应了一声,站到一边去了,但是那一双牛眼还是一眨不眨地瞪着杨三。
杨三深吸一口气,将剃刀凑近青年人脸部,突然开始发力。
青年人只觉得脸上就像有一只温柔的小手在抚摩着,又像是春风拂过面颊,
生活常识分享。
吕仙
吕仙,名岩,字洞宾。
浦州永乐县人。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
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
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的道号为纯阳子。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汉族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
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
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后世佛教徒谤吕祖参黄龙,已见陈撄宁先生数文力斥,请点击吕祖参黄龙可见。
又,吕祖言“参禅做鬼终不识!”“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可知吕祖绝不提倡“三教同源”。
)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
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
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53)理发祖师爷【吕洞宾罗祖】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53)理发祖师爷【吕洞宾罗祖】作者:潘长宏2023年1月13日一种行业可以只敬奉一个祖师爷,也可以同时敬奉几个祖师爷。
如笔业只拜蒙恬,纸业只奉蔡伦,但各地的染业却同时敬奉梅福、葛红两人为祖师;北京成衣社同时敬奉黄帝、伏羲和神农三人为祖师。
同一神被若干不同行业敬奉为祖师,是祭拜祖师习俗的普遍现象,如鲁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皮箱行、造船工等诸多行业敬奉为祖师爷;黄帝被帽业、鞋业、成衣业、弹花业、丝织业、医药业、弓匠等行业敬奉为祖师。
有的行业,由于地域不同,所奉祖师也不一样,如陶瓷业敬拜的祖师,景德镇奉童宾,宜兴奉范蠡,石湾奉舜帝,湖南奉陶正;再如理发业祖师,北方奉罗祖,南方奉吕洞宾,南京奉关公,还有的地方奉卢天锡或黄帝。
从业者对祖师爷的称谓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神师、祖师爷、祖师、本师、先师、师傅等。
吕洞宾罗祖衩奉为理发祖师爷。
关于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民间说法有两个祖师爷,一个叫做吕洞宾,也就是《八仙过海》里面的神话人物;另一个叫做罗隐(又名罗真人)。
吕洞宾早年浪迹江湖,有一天,他来到江淮地面上,见一大户人家朱门大开,便想进去蹭顿饭吃。
看门的一看,上下打量,阴阳怪气问:“想吃饭是不是?要想吃饭,就得想办法治好我家老爷的病,好了的话大鱼大肉让你吃个够,你要是没办法,赶紧走人”。
吕洞宾一听,吃饭还得治病?那就瞧瞧吧!看门的把他领进门,吕洞宾一看,并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虱疮。
唐朝以前,大多数人都还没有理发的习惯,长了就盘发髻在头上,天长日久,人再懒点,头上就几乎成了虱子的天堂了。
吕洞宾知道治病除根的道理,虱疮病根就是虱子,而要除虱出必把头发除掉,可当时没工具怎么除?总不能一根根往下拔吧?想了想,让看门的从厨房拿来一把锋利的菜刀。
老爷一看,吓得哆唆起来:“你干嘛?”,吕洞宾摇摇头:“老爷,你的病除发方能根治,我来给你除发”。
大约一个时辰后,发除完,果真舒服多了,老爷当即赏了一桌酒席!从那家出来,他眼前一亮,江淮这地空气潮湿,得这病的一定不少,可拿菜刀实在太累,除一半若掉了,非把人脑袋砍下来不可,应该弄把又小又快的刀,于是他去刀铺打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背厚刃薄的刀。
剃头匠观后感600字范文电影《剃头匠》心得体会与感悟
剃头匠观后感600字范文电影《剃头匠》心得体会与感悟看了电影《剃头匠》我感受颇多。
93岁高龄的老剃头匠敬大爷从12岁学会剃头,80年来一直为邻里上门服务。
日历上挂着的那只笔详细的记录着他的服务对象及服务日期。
那些老人的名字像冬日里树上的片片枯叶,逐个地凋零,敬大爷也一天天老去。
他像墙上挂着的那面老钟,古朴、谦和、不落俗。
我非常敬佩敬大爷的为人,在他面前,无论是富贵、贫贱,一视同仁。
他活得实在,活得坦荡,活得有尊严。
忘不了他手里的那把小梳子,喜欢看他梳理满头白发的样子,那是一种从容、一种真正绅士的风范。
他说他心里不存事儿,什么事在他这里过就过去了,不想,那样会“累得慌”。
他说人要有“容人之量”,即便是看到不公、不平、不雅之人之事,他总是能隐忍。
我想他是真正的君子。
整部影片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像一部录像片,真实的记录下老北京皇城根儿下那些小人物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影片真实、细致的刻画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哪怕是就出了几个镜头的’人物也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比如哪位服装店的女服务员,敬大爷要买中山装,她不怕麻烦,耐心地跟老人解释说没有中山装,然后又给老人推荐她认为合适的休闲装,发现老人不喜欢,她又为他指路去别的地方订做。
寥寥几个镜头,我甚至没能看清女服务员的脸,可我知道她是多么善良,多么仁义。
还有为敬大爷画像的那位小伙子,他留着长发,穿着红色的上衣,很时尚。
有时候我总以为像这样的年轻人有些傲慢,缺乏耐心和爱心,甚至看不起人,可这次我错了。
他非常耐心地指导老人家摆着POSE,注重每个细节,努力刻画出老人的内心世界,把老人一生的经历与沧桑画在他的脸上。
他成功的为老人画了像,不但不收钱,反而付老人钱,说老人为他做了模特。
有时候,人需要把自己放低一点。
一个人越是接近平凡,他便越高尚。
刚好翻到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剃头匠》,来篇影评跟大家分享一下,豆瓣评分9.2哦。
这部电影有点老,07年的,风格偏平淡,但是感情表现突出,无尿点,可以试着看看,毕竟又不损失什么。
行业鼻祖
龙源期刊网 行业鼻祖作者:伊尹来源:《润·文摘》2013年第03期上网时无意中浏览到一篇帖子,这才知道中国黑道的开山鼻祖是春秋时期的卢展雄,原先我还以为是关公呢。
卢先生原本不是混黑道的,官拜将位,后来因为一场官司出逃,官也做不了了,占山为王,日子过得也不错。
过去黑道人物都在自家堂口供奉卢展雄的画像以示敬重,至于关公什么时候上任的,这个无据可查。
七十二行,行行都有开山鼻祖。
木匠公认的鼻祖是鲁班,传说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等都是他一个人发明。
伞也是鲁班发明,每当雨天,川流的人群人手一把雨伞,就是最好的致敬与怀念。
明朝初期,有个名叫万户的人,自驾炮仗椅,双手各持一只大风筝,企图在空中飞行,虽然挑战失败,炮仗椅在空中爆炸解体,但此举载入世界史,月球上有一座山脉以他的名字命名,因此万户即为航空业的开山鼻祖。
有个传说:杜康少年时是个放羊娃,放羊时经常把饭挂在树上,有一次忘了吃,过了几天剩饭产生的汁水竟然甘美异常(我怀疑,泔水不是馊的么?)杜康经过进一步的钻研摸索,掌握了自然发酵的原理,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成为酒业开山鼻祖,他的酿造名叫杜康酒,广告词曹操早就写好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医业以战国扁鹊为中医的祖师。
华佗是外科手术的鼻祖,不过我认为他最适合做麻醉师的鼻祖;孙思邈是药王;药铺药店则尊奉明代李时珍为祖师。
鼻祖职位分工比较明细。
画匠信奉吴道子,他画的龙:麟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是古代的3D图,不奉才怪。
算卦的祖师当然是鬼谷子,他住的地名很吓人,叫鬼谷,他带的学生非常喜欢掐架。
理发师的鼻祖叫罗祖;裁缝业尊奉轩辕氏,他手巧又亲民,亲自捏着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服,然后去敬老院进行慰问,树叶衣是夏装,兽皮衣是冬装,老人们感动得热泪长流;我等这般码字为生的撰稿人,我们的鼻祖又是谁?找来找去,似乎只有仓颉最合适,撰稿人吃的是文字饭,传说仓颉造字时,鬼都被气哭了,认这个鼻祖同时可以辟邪,多好!但印刷业已经把他抢去做鼻祖了,不过没有关系,有能力的人,都是可以身兼数职的,鼻祖们当然也不例外!(云菲摘自《深圳商报》)。
十四 中国各行业的祖师爷
Page 13
The end
谢谢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笔墨纸砚,古称为文房四宝。制笔业以蒙恬为祖 师。蒙恬,秦朝守长城的名将。 P325 最早提及蒙恬制笔,约是晋代张华的《博物志》
Page 6
四、造纸业祖师蔡伦
造纸业奉东汉蔡伦为祖师,每年三月十六日举行 祭拜活动。P327 蔡伦,桂阳人,东汉和帝时为主管皇宫制造御用 器物的尚方令。
Page 7
Page 4
二、铸zhù剑业祖师欧治子
据考古发现,我国铜剑起源于吴越地区。P323 据现存文献与近年考古出土,吴越地区出土铜剑 已有36件。当时越国有欧治子,吴国有干将、莫 邪均为铸剑高手。 欧冶子与干将一起铸剑,浙江龙泉,龙渊、泰阿、 工布三剑献于楚王。
Page 5
三、笔业祖师蒙恬
各种糕点行业也有自己的祖师。如糕饼师尊汉宣 帝为祖师,金华酥饼奉程咬金为祖师,北京尊奉 雷祖大帝为糕点祖师,上海馒头师又以诸葛亮为 祖师。P332 中国馒头的祖师爷是诸葛亮的说法,宋代已经流 传。
Page 10
八、茶神陆羽 茶业多尊奉唐代的陆羽为茶神。
Page 11
九、理发业祖师罗祖
理发师,也称剃头匠,古称刀摄工,他们尊奉罗 祖、吕洞宾、陈七子、关公等为祖师。 罗祖是理发师普遍尊奉的祖师爷,这种崇拜大约 始于明代。 P335
Page 12
十、乞丐祖师范冉等
乞丐,也成叫花子、讨饭子。他们也组成帮或行, 称为丐帮或丐行。他们尊奉的祖师爷,各地不同, 或尊奉范冉,或尊奉伍子胥,或尊奉明代皇帝朱 元璋。P337 北京地区、河南、河北、天津、黑龙江等地多尊 奉范冉(丹)为祖师爷。 但安徽、江浙一带多尊奉朱元璋为丐行祖师爷 今苏州一带乞丐又尊伍子胥为丐行祖师。
各行祖师爷
各行祖师爷中华农耕文化的祖师:神农氏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道教的祖师:张道陵、老子教育界、儒教的祖师:孔子瓦、木、石、绳、棚匠的祖师:鲁班铁匠、补锅匠、窑匠、金银业的祖师:太上老君小炉匠、兴秤匠的祖师:胡顶真人白铁匠的祖师:白云老祖鞋匠的祖师:孙膑皮匠的祖师:白头佛画匠的祖师:吴道子磨刀匠的祖师:马上皇帝扎柳匠的祖师:范丹竹匠的祖师:泰山、张班扎彩匠的祖师:臵公禅师剃头匠的祖师:罗祖修脚匠的祖师:陈七子制陶业的祖师:宁封子雕漆业的祖师:俞伯牙泥塑、面塑行业的祖师:女娲杠房业的祖师:穷神煤窑业的祖师:窑神酒、醋、酱坊的祖师:杜康染坊业的祖师:梅葛二仙裘皮行、熟皮作坊行业的祖师:比干梳篦行的祖师:赫连、陈七子、张班糖坊的祖师:邹和尚豆腐坊的祖师:刘安、乐毅茶叶行的祖师:陆羽牲口牙行的祖师:马神屠宰行的祖师:张飞花行、花农的祖师:花王神孵化业的祖师:张五、陆相公花炮行业的祖师:祝融澡堂业的祖师:智公禅师纺织业的祖师:黄道婆丝绸业、蚕农的祖师:(女累)祖造纸业的祖师:蔡伦创造文字的祖师:仓颉制笔业的祖师:蒙恬印刷业的祖师:毕升化装业的祖师:观音玉器行的祖师:丘处机文具行的祖师:文昌帝君商业的祖师:范蠡旅游业的祖师:徐霞客中医内科祖师:孙思邈中医外科祖师:华佗中医针灸祖师:王唯一中医妇产科祖师:陈靖姑膏药行祖师:李铁拐中草药行祖师:李时珍兽医行业祖师:伯乐性知识、性教育祖师:玄女娘娘厨行祖师:詹王馒头行业祖师:诸葛亮糕点行业祖师:闻仲北京烤鸭业祖师:朱元璋涮羊肉行业祖师:忽必烈火腿业祖师:宗泽制作炒肝的祖师:刘喜贵臭豆腐的祖师:王制和面筋的祖师:张士诚五香酱羊肉的祖师:马永祥炒疙瘩的祖师:穆姥姥水产业的祖师:龙王干鲜果行祖师:王母娘娘咸菜业的祖师:秦始皇粮仓的祖师:韩信典当行的祖师:赵公明戏曲行业祖师:唐明皇曲艺行业祖师:周庄王相声行祖师:东方朔说唱道情的祖师:张果老吹鼓手的祖师:师旷音乐行祖师:洪涯戏法、杂技行祖师:吕洞宾皮影戏的祖师:李少翁木偶戏的祖师:偃师算卦行祖师:鬼谷子相面行祖师:刘伯温看风水的祖师:郭璞镖行的祖师:达摩武术行业祖师:张三丰土匪的祖师:达摩小的祖师:时迁娼妓的祖师:管仲媒婆的祖师:月下老人乞丐的祖师:范丹司法、牢狱的祖师:皋陶各行业的祖师爷戴金赐莆田风俗淳朴,尊师敬业,蔚然成风。
长子理发文化的历史流变
J n 2 1 u ., 0 0
Vo .7 N . 1 .o3 2
长子理发文化 的历史 流变
郝 建 军
( 治职业技 术学 院 , 长 山西 长 治
摘
06 1) 40 1
要: 长子理发文化的流传至今 有其深刻的社会 经济文 研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 0 0 0 - 0 10 17 — 0 4 2 1 )3 0 4 - 2
关 键 词 : 子 ; 发 文 化 ; 史 ; 变 长 理 历 流
中图分类号 : 2 G12
长 子 县 地 处 上 党 盆 地 之 腹 , 势 平 坦 , 地 肥 沃 , 唐 宋 以来 战争 连 年 , 去 土地 和 家 园 的长 子 农 民 , 井 离 乡 , 转 地 土 从 失 背 辗
日益兴 盛 , 县 村 村 有 理 发 手 艺 人 , 多 的是 南 李 村 、 刘 、 全 较 南
长子理发文化的技艺发展和传 承主要 有两种形式 : 一是
鲍庄 、 草坊 、 韩头 、 小堡 头 、 大刘 等村 , 尤其 是南 李 村 , 村 家传 , 全 即父传子 ; 二是投 师学艺 。父传子一般 只传 长子 , 再有
最 大 的理 发 大 军 。
学徒 家长要写 “ 投师纸” 。据《 长子县志 ・ 第五章 ・ 理发业 》 记
造 成 长 子 理 发 业 兴 盛 的 原 因 ,一 是 地 处 上 党 腹 地 的 长 载 ,投师纸” “ 内容有 :其子 当徒工 , “ 三年 内若有 天灾 人祸 , 逃 子, 自古 以来 靠 农 业 立 县 , 由于 耕 作 方 法 落 后 , 食 产 量 低 , 跑 失 踪 , 粮 与师 傅 无 关 。 学 徒 必 学 行 规 、 话 , 年后 方 可 出 行 三 农 民耕 作 一 年 , 得 甚 少 。 于饥 寒 交迫 的 困境 中 , 子 人 便 师 , 师 时 要 达 到 站 有 站 相 , 有 坐 相 , 作 时 挺 胸 直 立 , 所 处 长 出 坐 操 刀
理发师的祖师爷竟然是行刑官
从一出生,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任谁都不离不开一种人,那就是理发师。
我们都很熟悉他,因为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去理发。
但是在最早的时候,人们看到理发师,
不像现在觉得把自己收拾得利索而高兴,那会儿,估计连哭的心都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最开始的理发师是给你行刑的,吓了一跳吧!在过去有一种刑法叫髡刑,还有一种叫耏刑。
髡刑就是把你头发都剃了,耏刑就是把胡子都剃了,这里的剃头、刮胡子都是刑法。
在过去,中国人观念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剔除,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代人都是长
头发,毁坏头发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假如别人强迫给你剃了头发就是对你精神最大的折磨,这是一种侮辱,正常人都承受不了,所以古代理发师都是行刑官。
而剃头发这个习俗,是从满清开始入关强行剃发开始的。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一
曹操:乱世英雄,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奸诈+坦诚+可爱
饶叛徒魏种
宽容,报复心极强,重感情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又儿女情怀,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苏轼: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许邵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深知,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真话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周瑜: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三国志》的评价:性度恢廓
刘备的评价:气量颇大
蒋干的评价:雅量高致
诸葛亮:
空城计的的不可能性: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是后人编造杜撰。
鲁迅评:《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关羽:(财神,理发师祖师爷)。
理发的祖师爷,恬淡守一罗真人
理发的祖师爷,恬淡守一罗真人
在北京白云观东路真武殿的东侧,有一座砖石三层塔,此为恬淡守一真人塔,又称为罗公塔。
罗真人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白云观坐化,雍正皇帝敕封他为恬淡守一真人。
据考证,早年理发店里供奉的祖师爷,便是这位罗道士。
北京剃头业的祖师爷被称做“罗公”或“罗祖”。
有传说说他是个为雍正剃过头的道士。
清纪昀在《乌鲁木齐杂记》中说:“剃工所奉神曰罗祖,每赛会,剃工皆赴祠前。
”
有一年雍正皇帝头上长疮,梳辫子时不好受,他怀疑是梳头太监搞的鬼,一连杀了好几个太监。
当时有位姓罗的道士住在北京白云观中,他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者,便想办法制做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拢子、篦子之类的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
发的操作方法,教给梳头太监学用。
太监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给雍正皇帝剃头、梳辫子,雍正皇帝感到很舒服。
问来由,太监们上奏是罗道士传授的。
雍正便赐罗道士以“半朝銮驾、小执事”称号。
罗道士于是成了理发匠的祖师爷。
他死后,被葬在白云观里,即如今的“罗公塔”。
雍正封他为“淡泊守一真人”。
早年理发店里供奉的祖师爷,便是这位罗道士。
友情链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手艺人都很尊崇本行的祖师,把他当作社来崇敬。
三十六行,行行有自己的祖师,象木匠业的鲁班,铁匠业的老君,制笔业的蒙恬,缝纫业的轩辕,造纸业的蔡伦等等。
有趣的是,许多行业只有一位祖师,而理发业却有两个祖师。
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不知哪朝哪代,有个皇帝头上长着三只虱子。
这三叫虱子非同一般,它们趴在皇帝头顶上,弄得皇帝一身痒酥了,觉得十分舒服。
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嗜痒成癖,头上也就少不得这三只虱子。
皇帝老子喜欢三只虱子,没啥了不得。
可他头发长了要理呀,那些理发师傅可不懂皇帝的虱癖。
他的头发理好了,虱子也剃到地上去了。
皇帝头上没了虱,浑身都难过,就象得了病。
结果生起气来,杀了理发匠解恨。
说来也怪,那掉到地上的虱子过不了多久,又会自动爬回到皇帝头上,给皇帝痒痒。
这样一来,理发匠死在皇帝手上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远远近近的理发匠都惧怕被召进宫去替皇帝理发。
年复一年,众从屈死的理发匠冤魂直冲牛头,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便派神仙吕洞宾下凡查问。
吕洞宾下到凡间,化作一个半大小子,直奔当地一位年最长、艺最高的理发师傅罗真家,请他收留为徒。
罗真见来人面慈目善,便答应了。
吕洞宾学艺勤快,敬师如父,不多久就学成一手好功夫,在当地很有些名气。
一天,太爷派师爷手持圣旨来找罗真,要罗真派一位高徒急速到京给皇帝理发。
县太爷为啥不要罗真自己去呢?因为他心里明白,罗真此去必然凶多吉少。
县里没了罗真,理发一行的高档绝技就要失传,那不是要遭全县人骂几辈子的事吗?吕洞宾在旁听见,赶紧手遂自荐,愿意上京。
罗真虽舍不得高徒,却抗不得圣旨,只好悲悲戚戚又强装笑颜地打发他上路。
吕洞宾到了皇宫,不待休息,便摆开架式为皇帝理发。
他是神仙,一眼便看出皇帝头顶的秘密和皇帝的心思。
不消片刻,他给皇帝理完发,又将收拢在手心的三只虱子放回到皇帝头上。
这下皇帝再没有失去痒痒感,很是高兴。
待正要黄门官宣旨诏封吕洞宾为三品官时,阶下却报理发匠不知去向。
气得皇帝老子恨恨地说:“这些个剃头匠,生成不是做大官的料。
”圣旨口一开,从此理发匠再难出人头地,而沦下九流。
吕洞宾隐形疾走,顷刻回到罗真面前。
罗真见了惊喜不已,忙问其情。
吕洞宾将此行经历细细告诉师父,叮嘱他转达诸位师叔伯、师兄弟,以及满天下理发匠,日后若轮到给皇帝理发,务必如此这般,方可无虞。
说完,化作一缕青烟去了。
罗真这才醒悟过来,知道高徒原是天帝派来护佑理发匠人的。
于是,提议公立吕洞宾为理发业祖师。
不过,这吕洞宾既然拜过罗真为师,大家自然也就把祖师之师尊为祖师。
这样,理发业便有了两个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