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ea805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f.png)
第六单元祖国山河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4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和洞庭湖独特风光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方美丽城市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方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在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篇现代文中很多自然段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写的,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借助它们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些关键语句。
再如《海滨小城》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课文中有“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这些中心句,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通过它们理解段落的意思。
对于本单元的3首古诗、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用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的方法理解诗意。
课后习题也要求:“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3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充满了画面感,学生学习时不要停留于对词句生硬的理解,要充分想象画面来感受诗中风光的壮美。
另外,本单元3篇现代文都有中心句,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海滨小城》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a6f7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c.png)
第六单元:祖国河山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展现了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古诗三首》描写了山水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表现了海疆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描绘了南国美丽的风光,《美丽的小兴安岭》展现了北国四季迷人的景色。
山水美!海疆美!南国美!北国美!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三年级之前,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还比较模糊,知道有“热爱祖国”这一说法,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f462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1.png)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
分析
本文旨在对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课后
题和研究要点。
该单元的主题是“阅读与理解”。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课文,学
生可以培养语言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题的练,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本单元共包括X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特定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课文的内容涉及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除了课文外,本单元的教材还包括课后题。
题种类丰富,涵盖
了词语理解、语法练、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这些题旨在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能力。
此外,本单元的教材还提供了研究要点,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
所学的知识。
研究要点涵盖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语
言规范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研究要点的掌握,可以提高自己的语
文水平。
总而言之,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一本以
阅读与理解为主题的教材。
通过课文、习题和学习要点的综合教学,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在语文学科上的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c595ef336c1eb91b375d66.png)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理解段落的意思。
第二,本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相机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a31d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7.png)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三篇精读课文,旨在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第一个语文要素,那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学会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编排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认识35个生字,会写51个字和45个词语,读准6个多音字。
2.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5.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6.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7.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背诵课文中的3首古诗和日积月累中的1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9.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10.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
11.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35个生字,会写51个字和45个词语,读准6个多音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a20d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f.png)
2.课件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了老师所展开的祖国地图,每个学生都在独立的思考。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活动意图: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出示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同时使学生对古诗三首也有所了解。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更加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3.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复读古诗,深度了解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040c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e.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与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人生。
选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故事。
有教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父子骑驴》;有教会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让我们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结果”的《三袋麦子》;还有教会我们坚忍、清白做人的古诗《竹石》,以及教会我们要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的《钉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充满思辨,饱含哲理。
不仅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养。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学会思考与选择,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思想水平。
这个世界像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幻无穷。
孩子们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觉得新鲜、奇妙,也充满了许多疑问。
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
这个世界充满了奥秘,也充满了智慧。
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保持水晶一般纯洁的.心,还要教给他们许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本单元的课后问题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
特别是进一步体会一些有深度的表达情怀的词句。
也有适当的拓展题,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应用于观察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及自己身边的生活。
把自己摆进去,达到开阔视野、拓展襟怀、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目的。
“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和“习作百花园”联系紧密,教学时可以拉通进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b950d758fb770bf68a55ee.png)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辅助。本单元的主题为“祖国河山”,作为初步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课文内容片段理解还需要方法的渗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生在学习第五单元仔细观察,把观察感受所得写下来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写具体,把意思表达清楚,还存有差距。因而本单元重点训练阅读时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用“—”标出关键词句,并根据词句的字面和背后的含义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3.学生默读《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写景的部分,说一说如何做到完成习作,进行自批互批,运用修改符号自我完善修改。
4.学生借助查阅的祖国各地美景,讨论对中国壮美河山的看法。
三、评价时间:
课堂及时评价,课后巩固练习测评。
四、评价实施:
(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观察方法,关注第四、五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明白一段话可以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并在课后小练笔“看图写话”中,引导学生运用从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从颜色、数量、动物的动作等方面观察文中插图,并进行合理想象,赋予图中各种生物以“人”的动作、语言等,仿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
(六)语文园地六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活动设计
开展“祖国各地”交流会。
四、实施方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4091ca21614791711289d.png)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和语文园地六组成。
会认47个生字,学会书写33个。
二、单元主题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
单元导语为: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主题为: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本组所选的四篇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维妙维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
所以,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三、教材分析1、《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小牧童,竟然对着著名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
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
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
2、《我为你骄傲》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等问题。
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f577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d.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材分析前言本文旨在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的教材内容。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主题、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材主题第六章的主题是“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中华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中华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本章节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学作品欣赏教材引用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祖国的花朵》等,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培养爱国情感。
2. 研究诗词本章还包含了一些经典的诗词,如《登鹳雀楼》,通过研究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 语言表达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章节还提供了一些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如描述祖国景色的描写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受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阅读导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头的引子,激发学生对本章节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畅想能力。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文学作品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合作研究的氛围。
- 语言实践:通过写作练、诗词背诵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总结通过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的教材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该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诵读诗词等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以上内容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材分析》的简要介绍。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aef9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0.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东方之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建议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首先应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见投影)。
其次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见投影)。
第三还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这里我想就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举两个例子:1、课内扎实学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那么如何在课内引导学生扎实学语言呢?我们来看两个片段,同样是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在如今的课堂上应该是很多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似乎都是时下流行的新理念、新方法。
但是,我们如果追问一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除了了解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物产外,究竟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恐怕答案是不容乐观。
相反,第二位教师的教学同样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研读,但因为有了老师的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42b8f8b3186bceb18e8bb4e.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当你随着列车远行,你是否从匆匆而过的窗外看到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辟了金色的甬(yǒnɡ)道,你是否透过它看到长江翻卷着晶莹的浪花?你是否听到草原回荡着深情的马头琴声?你是否目睹雄伟山岳间缭绕的云雾?祖国的万里河山,正等着你来赞美!读一读本单元的课文,一起去古诗中欣赏天门山的雄奇、西湖的多变和洞庭湖夜景的静谧,去西沙群岛观赏美丽、富饶的景象,去海滨小城感受凤凰花的火红,去小兴安岭深嗅林木的芬芳。
让我们用最火热的胸怀来将祖国的美好河山拥抱吧!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进行编排,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从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到讨论、梳理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再到说话练习、习作要求,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教学时要注意,一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理解;二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相机指导口头表达、小练笔,以课文为例,让学生仿写表达,降低难度。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
富饶的西沙群岛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运用掌握的词语、方法进行仿写。
海滨小城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的方法。
17古诗三首文本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了充分展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428ec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6.png)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对于热爱祖国的感情比较淡,所以要引导他们的这一方面。
研究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研究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研究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研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惯。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首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了解课文大抵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研究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六单元教材解析(素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材解析(素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c431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f.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内容简介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围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两个语文要素来安排学习资源。
语文要素一指向阅读,语文要素二指向写作。
“关键句”是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的句子,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我们这次三上的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中,接着,在三年级下第四单元“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有出现。
通过对教材安排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准确把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对于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作者阐述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要素一“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是读懂文章意思、理解内容的抓手之一。
阅读中,通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去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意思,学生需要先读懂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找到关键的语句,从而理解这段话内容的主要意思。
语文要素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围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安排了写作“这儿真美”。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重点是总分的构段方式),仔细观察,把身边的美景具体、生动地介绍给别人实现读与写的双向链接。
(二)单篇课文解读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古诗三首》◎课文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047a5bfd0a79563d1e72ad.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4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单元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进行本单元习作教学时,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语文园地”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评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4059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2.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评析介绍本文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进行评析,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教材特点1. 内容丰富:该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涵盖了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
内容丰富:该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涵盖了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
2. 循序渐进:教材的编排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推进,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水平。
循序渐进:教材的编排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推进,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水平。
3. 注重启发思考: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题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重启发思考: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题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文本简洁生动:教材中的文本简洁生动,语言质朴自然,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文本简洁生动:教材中的文本简洁生动,语言质朴自然,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5. 注重实践操作:教材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重实践操作:教材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优缺点1. 优点: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启发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研究效果。
优点: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启发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缺点:教材的一些题设计较为简单,缺乏一定的挑战性;也缺少一些与时代和现实相关的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缺点:教材的一些习题设计较为简单,缺乏一定的挑战性;也缺少一些与时代和现实相关的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建议1. 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动力。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一些扩展阅读和拓展知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思考、多实践、多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95646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0.png)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解读和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主要包括4个部分:口语,阅读,写作及一个话题。
结合四个部分的内容围绕
“拍卖会”主题,实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教学过程有趣的效果。
首先,口语的目的是学会谈论和询问拍卖会的有关信息。
教师可
以安排一些拍卖会相关的游戏或问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
到话题中来,让他们学会用口头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文章《拍卖会》,从参加拍卖会的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该学生活动的意义,并能看出整
个文本的主题思想是“珍惜礼品”。
文章中还展现了参加者充满激情,勇于接受挑战,能够坚定地坚持到底的精神。
此外,写作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有描写拍卖会情景、
写人物故事、撰写拍卖会常识或说明拍卖会文化特色等。
无论哪种写
作形式,都可以使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养成认真思考,注重艺术表达
的习惯。
最后,话题讨论部分的目的是通过发表言论,扩大学生的视野,
强化学习成果。
在话题讨论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知识,总结分
析主题思想,在有条理的论述中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说服能力。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是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综合平台,老师可以多灵活运用创新方式,充分发挥课文材料的教学优势,最终实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www.5ykj.com 一.内容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21《古诗两首》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①播放西湖景色的。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②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碧水:开、回、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孤帆:日边来晴水光、2、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雨山色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读画出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体验。
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