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事件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一、案例始末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绿大地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2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2011)官刑一初字第367号]。
根据判决结果,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原董事长何学葵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被告人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外聘财务顾问庞明星和公司员工赵海丽获刑两年,缓刑三年;公司员工赵海艳获刑一年,缓刑两年。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审计查处(一)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绿大地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20 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中小板挂牌上市。
今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 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 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在此之前,绿大地就因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屡受质疑。
一是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更换时间多在年报公布之前。
2008年10月,绿大地中断了与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多年合作关系,改聘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11月,绿大地再次改聘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审所随后给绿大地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2009年年报审计报告;2011年1月,绿大地2010年审计机构再次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
二是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五次变脸。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 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 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 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
对此,深交所在当天就发布公告,对绿大地"董、监、高"及保荐人都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三是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1�7�1�7�1�7。
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
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
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
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

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经管学院2013级保险学3130805127魏金霞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监管是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健发展,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各个国家与地区均根据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与需要,建立了各自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
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金融市场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市场监管是指金融市场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市场的监管目标主要有三种类型:多目标型、多重目标型、单一目标型。
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属于单一目标。
金融市场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都已逐步建立起来了,由货币市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共同构成。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法律制定和执行力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方式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尤其是发生了绿大地财务造假等相关事件后,我国的金融监管市场需从新审视。
以下是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一、云南绿大地的公司简介与性质分析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虚增资产
通过虚假记账、虚构资产评估等方 式,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 期资产。
隐瞒关联方关系
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和资金往来, 规避监管部门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
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投资者损失
投资者因绿大地财务造假而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绿大地公司简介 •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总结 • 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绿大地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 国内首家上市的绿化苗木 企业。
股市信任危机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社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
危机。
监管加强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提高了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公司声誉受损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 声誉严重受损,企业形象受到
严重影响。
03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审计不力
风险评估不足
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的关联方 交易和非公允的资产交易,但内部审 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执法不力
监管部门在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04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 总结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
绿大地读后感

绿大地读后感“绿大地”事件读后感一头短发,坚毅的目光,拥有高级经济师头衔的何学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女强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担任着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及总经理,在短短数年间,她把一个仅有20万流动资金、5名员工的小花店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为4400多万元、总资产上亿元、拥有250多名员工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支绿化股。
何学葵也成为了坐拥数亿资产的“云南女首富”。
但这位女强人的辉煌人生却在202X年3月17日这天连同她的公司的命运一起跌入了最低谷。
而绿大地所暴露出得问题也是发人深省。
一、疯狂造假令人瞠目绿大地202X年3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2X 年3 月17 日晚公司接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通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2X 年3 月17 日20 时由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在云南省看守所。
何学葵被捕后,在各方的关注下,绿大地的财务造假行为被一一曝光,其疯狂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虚增资产,价值955万元的土地其实际价值只有一个零头,即55万元;一米长的荒山的围墙价值竟高达元。
虚增收入,上市后曾经的采购大户却神秘消失;出现巨额的销售退回,仅202X一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就高达亿元,虚增收入2856万元。
虚增利润,从202X年10月~202X年4月,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五度反复,202X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亿元。
近年来,从安然、世通到银广夏及蓝田股份,国际国内的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但其财务造假手段却是一次比一次拙劣。
安然利用离岸公司和关联交易作假,银广夏利用虚构合同造假。
而绿大地的行为几乎就是瞎编乱造,随意更改会计金额,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玩弄于股掌之上。
这样藐视法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二、监管缺失令人扼腕在了解了绿大地疯狂的造假行为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监管部门干嘛去了?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实行的是核准下的保荐制,是指由保荐人(券商)对发行人发行证券进行推荐和辅导,并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内继续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完成招股计划书中的承诺,同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绿大地财务造假是指绿大地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掩盖真实的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造假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公司治理上的缺陷,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以至于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和伪造。
绿大地公司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也存在问题,导致内部监督不力。
公司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下,绿大地公司可能为了达到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甚至是为了增加股价等目标,选择了人为干预财务报表。
公司管理层为了提高业绩和自己的报酬,可能会选择虚报收入、减少费用、掩盖负债等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内部控制不健全。
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包括会计核算政策的灵活性、风险管理机制的薄弱和内部审核制度的不完善等。
这些都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也是造成绿大地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力,对绿大地的财务报表审核和监督不到位,没有发现或及时阻止财务造假行为。
审计机构也未能全面审查和发现公司的财务操作和账目的异常。
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
公司的文化和道德风险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公司的文化倡导以结果为导向,强调业绩和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和诚信,那么企业可能更容易选择财务造假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短期利益。
绿大地财务造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治理不完善、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机制以及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等。
为了防止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改善公司治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大概资料已经有了,只是时间和事件上细节太少了,凑不够字数,资料大概是这些: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2001 年进行了股改,成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12 月21 日绿大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 900.20万元。
2005年4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共计3500亩,金额为3360.0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3190.00万元。
2007年6月30日,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上价值虚增 797.20万元。
2007年1至3月,绿大地对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 2124.00万元。
2004年至2007年1-6月绿大地招股说明书披露累计收入为62629.51万元,虚增收入29610.29万元。
司法鉴定证实,绿大地自2007年至2009年累计虚增收入25080.68万元。
绿大地2007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25746.55万元,其中虚增收入9659.90万元;2008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34194.76万元,其中虚增收入8564.68万元;2009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43949.59万元,其中虚增收入6856.09万元。
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0 亩土地使用权价值8370.00万元。
经司法机关鉴定,确认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0亩土地使用权价值虚增8370.00万元。
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
2008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月望基地土壤改良投入为4527.30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4527.30万元。
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11011.05万元,经鉴定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
绿大地事件

绿大地事件绿大地事件,指的是发生在某地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据报道,这起事件起源于当地一家化工厂的非法排放行为,导致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遭到污染,进而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该化工厂位于该地的工业区,从事塑料加工和染料生产等工作。
由于一些内部管理的漏洞以及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忽视,该厂对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并未得到妥善的安排,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首先,废水处理不当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厂的产业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水。
然而,由于厂家在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和维护上的疏忽,导致排放的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当地河流。
这种不当处理使得河水变得浑浊污染,严重威胁到沿岸居民的饮用水来源和农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废气排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厂在染料的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而这些有毒气体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对周边农作物和人民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据当地居民反映,近期有不少居民出现了呼吸道疾病和过敏等症状,而这很可能与废气排放有关。
此外,由于化工厂对废物处理的不规范,导致了大量有毒废弃物的堆积。
这些废物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在厂区周边的土地上,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可能通过地下水层的沉积进一步扩散,危害到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
面对这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对该化工厂启动了严格的执法行动,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追责。
同时,环保部门也进一步筛选出了该地其他潜在的环境污染源,并加强对其监管力度,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设备的投入,提升了废水和废气的处理能力,以期减少环境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政府还积极组织了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了公众自我保护的能力。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绿会计造假案例分析组长:组员:绿造假事件背景往日的大牛股绿股票价格从2010年11月12日¥44.86高点,一路跌到昨日(2011年5月10日)的收盘价¥14.37。
为什么该股票在不出半年的时间暴跌67%?因为它是个“问题〞公司,很可能有被退市的危险。
2010年3月17日,证监会立案调查绿,因为它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行为。
2011年3月17日,公安机关以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逮捕了该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
2011年4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名对该公司董事、财务总监鹏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5月4日,深交所对该公司股票00220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绿公司概况绿生物科技股份〔以下简称为绿〕成立于1996年6月,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于2007年12月21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举成为国绿化苗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省首家民营上市企业。
公司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已开展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特色苗木工业化培植、销售及效劳的生物科技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开展成为集“研发-种苗培育-苗木种植-苗木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于一体,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的综合企业。
目前,公司注册股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亩,生产各类绿化苗木500多种,是国领先、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绿股份在2007年在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2,1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增加注册资本21,000,000.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83,937,280.00元。
根据公司2008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2008年12月31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送红股2股,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6股,增加注册资67,149,824.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151,087,104.00元。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利益驱动与道德缺失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经 济利益采取财务造假等不正 当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 持。
道德缺失:企业高管缺乏道 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为了个人 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 和社会责任。
01
案例教训与启示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失效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员工缺乏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管理层滥用职权违规操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外部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绿大地财务造假行为。
监管机构对绿大地的日常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合规行为。
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造假金额巨大涉及多个年度
云南绿大地公司通过虚增收 入和利润的方式在IPO申请 文件中进行财务造假
事件曝光后公司及相关责任 人受到法律制裁
绿大地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造假手段及影响
伪造凭证和单据 虚构交易和客户 隐瞒关联方交易
虚增资产和利润 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误导 对公司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道德观念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专 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强化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观 念防范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 管理流程
绿大地造假分析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对 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的公平、 公正和透明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审慎投资,充 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THANKS FOR WATCHI部审计部门应保持独立性,定期对内部控制制 度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舞弊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强化外部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完善,明确企业财务报告和信 息披露的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
绿大地造假分析
目录
• 绿大地简介 • 绿大地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造假后果分析 • 绿大地造假案例反思 • 结论
01 绿大地简介
公司背景
成立时间
01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绿化苗木种植和销售的
企业之一。
注册资本
02
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总部地点
03
2011年3月,绿大地董事长兼 总经理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
罪被捕。
2013年7月,绿大地因涉嫌违规 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多 项罪名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14年4月,绿大地被证监会 处以60万元罚款,并撤销其保 荐机构资格。
造假手段
01
虚增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等方式,绿大地在上市前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
公司总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主营业务
绿化苗木种植
绿大地主要从事绿化苗木的种植和销 售,包括各种花卉、树木等。
园林工程设计及施工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 9号资 料 ,在 对 中小板 上市 的 2 6家 7 5 二 、 大 地会 计造 假 的经 济 学成 因 绿
f )一 股 独 大 ” 公 司 内 部 治 理 一 “ 的
结 构
民营 公 司的研 究 中 。发现 第一 大 股东 持
股 比例 占 5 %以上 的达 5 家 ,第 一大 0 1
21 0 1年之 前 , 其他 三 位独 立 董 事也 从 未 对公 司 的决 策 发表 过任 何 反对 意见 。五
差 。 业 总 收 入 、 利 润 、 股 收 益 暴 可 能 就是 在 其位 不谋 其 职 ,根本 就 没 关 营 净 每
合 并现 金流量项 目差错 就多达 2 7项 ,
等方 式 虚增 资产 ,通过 虚 构银 行 回款 方
式 虚增 收入 , 以虚增 资产 、 假采 购 方 并 虚
股 东 持 股 比例 占 2 % 以 上 的 多 达 2 1 5 0 家 占整 个 样本 的 比例 高 达 7 . % , 85 2 实 际 控 制 人 以 单 一 自然 人 或 家 族 控 制 为 主。 多个 自然 人 制衡 类型 较 为少见 , 实际 控制 人 的控 制结 构较 为简 单 ,多层金 字 塔结 构较 为少见 ,而 从 实际 控制 人 的违 规状 况来 看 ,其 违规 行 为 的发 生频 率与
虚增 2 0 0 6年末 银 行存款 , 增金 额 占货 虚
独 立 董事 、 事会 形 同虚 设 。 监 根据 资 料显
币 资金期 末余额 一半 以上 , O 募 资 3 6 示 ,0 9年 绿 大地 共召 开 9次 董 事会 , I P . 4 20 亿 元。上市 后 。 大地继 续实施 财务 报表 独 立董 事 郑 亚光 均 亲 自参 加 ,而 2 1 绿 00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军师“挂不上靠了”
❖ 2010年,已生疑心的监管部门向绿大地“推荐” 了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庞明星无法“挂靠” 后,种种财务黑洞终于曝光。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 2007年至2009年,绿大地利用其控制公司, 采用阴阳合同等方式虚增资产;以虚构银行回款 方式虚增收入;以虚增资产、虚假采购方式将资 金流出,通过其控制公司将资金转回方式虚增销 售收入,影响公司利润。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造假军师—庞明显
❖ 庞明星,原四川华源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在此案 中以外聘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然而值得注意的 是,庞明星原来曾在与华源有密切联系的深圳鹏 城会计师事务所,它也正是当年绿大地IPO的审 计机构
绿大地审计失败案例课件
公司介绍
❖ 绿大地始创于1996年,注册资本1.5亿主 营经营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 及销售,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 20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深交所中小 板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也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持股 28.63% 的何学葵在2009 年便以 11 亿 的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成为云南女首富。
❖ 同时,庞明星又担任着注册会计师的角色,虽然 庞明星也并没有对报表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但仍 担任绿大地审计的”终审”角色。
❖ 这样,通过绕开高管和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庞明 星自己一手制造着绿大地的财务数据,一手又自 己修改着绿大地的财务报表。严重损害了注册会 计师的独立性。
审计论文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

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剖析【摘要】近几年来,从2001年8月银广夏财务丑闻被媒体曝光起,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造假案件的不断发生,注册会计师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人们将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归责于会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及会计业查处力度的不足。
而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件则是近期影响最大的相关案件,本文以此为例,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责任进行客观剖析,并着重讨论注册会计师行业频繁遭受法律诉讼的原因。
【关键词】绿大地注册会计师造假责任诉讼爆炸一、绿大地事件线索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举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
公司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设有分子公司,是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及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集辉煌与荣耀于一身的公司,再一次步了蓝田股份、麦科特和银广夏等“先躯”的后尘,陷入了欺诈发行股票、重大财务造假的指控中。
从2010年12月20号董事长即控股股东何学葵所持有的绿大地限售股股份被公安司法机关冻结开始,股价连续跌停,市值急速缩水,短短六个月的时间,迅速走向了落败之路。
图1-1 绿大地事件之“辉煌篇”图1-2 绿大地事件之“败落篇”图1-3 绿大地2011年第一二季度股票价格指数二、招股说明书及年报造假根据绿大地招股说明书,2007年下半年,绿大地上市的审计机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对绿大地造假之后的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深鹏所股审字[2007]104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一)招股说明书的问题1、未披露存货减值风险2006年绿大地第一次冲击中小板未能成功,有传闻称是因为“税收优惠折股”,而证监会给的理由是材料不齐,具体原因也是含糊其辞。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案例——以“绿大地”公司为例1. “绿大地”造假事件背景及发生状况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于2001年3月28日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3196万。
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2007年l2月21日,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1年3月l7日,“绿大地”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女士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该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事务所,五次变更业绩报告,高管频繁辞职。
2011年3月22日,中国证券会在官网上表示,证券会2010年3月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行为。
2011年4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名对该公司董事、财务总监李鹏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5月4日,深交所对该公司股票00220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2. 财务造假手法透视2.1利用关联方虚增收入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绿大地上市前三年,公司每年前五大客户的采购比例总和在其全年销售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同为绿大地客户的晓林园艺工程公司的法人在持有本公司80%股份的情况下,还担任了鑫景园艺工程公司的股东,拥有公司10%的股份,并多次向绿大地购买苗木,采购金额在300万元以上。
随着绿大地上市,天绿园艺公司,鑫景园艺工程公司,自由空间园艺公司这些与绿大地有大量业务往来的公司均由于不知明原因接二连三地办理了公司注销手续,让人不得不怀疑绿大地存在暗箱操作和严重的关联方交易。
2.2虚增资产2.2.1虚增存货绿大地的总资产从开始到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止共有4.5亿元左右,其中存货这一项目竞高达1.8亿,然而作为其主营项目的苗木在财务报表上的报价(300元)与市场价格(60元)有着近五倍的差额。
2.2.2虚增固定资产绿大地在马鸣基地有三口深水井,共计固定资产216.83万元,平均下来每口井将近72万元。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作者:李志丹来源:《财讯》2018年第28期云南绿大地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是比较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对该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提醒从事会计和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并据此事件引以为戒。
文章将从提出该事件,分析其舞弊方式和原因,然后提出防止舞弊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最后总结。
绿大地财务舞弊原因事件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是1996年的6月份,并于2007年1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绿大地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绿化苗木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云南省第一家民营的上市企业。
案件主要人物是绿大地公司的董事长何学葵,在2011年3月1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何学葵被公安机关逮捕。
2013年的2月7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何学葵涉及的欺诈发行股票案件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判处云南绿大地公司罚金1040万元,并认定该公司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欺诈发行股票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
而涉及该案的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相关人员也获得了相应的处罚。
事件分析(1)财务舞弊方式1.虚构交易和经济业务。
绿大地多次利用伪造合同以及会计相关资料的方式,虚增土地使用权。
还编造出虚假的会计资料或者通过其控制公司产生虚假的苗木交易,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还利用员工信息登记注册公司,形成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的银行账户来控制资金的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工商登记资料、发票等手段,少付多列,将产生的款项再支付给公司人员,虚构了交易业务、资产以及收入。
2.不断粉饰并隐藏自身债务。
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之下,仍然不思悔改,并在2009年度发生了一场五度变脸的闹剧。
由预增过亿元,最终报出了1.5亿元的巨亏。
3.罔顾会计政策。
基于会计政策的谨慎性原则,绿大地应当在每期期末终了时对生物资产核实,并按照可收回金额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计提存货减值准备,虽然可以降低存货风险,但是增加了成本费用,从而降低了公司利润。
绿大地造假案始末

绿大地造假案始末作为中小板首例欺诈发行股票案例,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股票简称*ST 大地,股票代码002200.SZ,下称“绿大地”)案并未终结。
2月17日,在上诉截至期限之前,绿大地原董事长何学葵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同时也将绿大地推向了暂停上市的悬崖边。
此前的2月7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绿大地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金1040万元;公司原实际控制人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原财务总监蒋凯西、原财务顾问庞明星、原出纳主管赵海丽、原大客户中心负责人赵海艳等人分别被判处6年至2年3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一案曾经由昆明官渡区人民法院审理,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决何学葵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
2012年3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撤销了官渡区人民法院对绿大地案的刑事判决,发回原审官渡区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致使绿大地一案再度“穿越”回了原点。
2012年5月7日,绿大地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开庭。
何学葵当庭翻供,并辩称之前的供述是诱供的结果。
何学葵当庭不仅全盘否认公诉机关的指控,而且推翻了以前在侦查机关的供述。
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重审9个月之后,何学葵等嫌疑人均被加重判决。
《证券市场周刊》获得的司法机关资料显示,何学葵控制绿大地时,在绿大地上市前和上市后都曾有过多次虚增资产的造假,先后通过注册和购买方式共计35家关联公司,进行虚增资产和收入。
在被监管机构立案稽查后,又在短期内发布五度变脸的巨亏业绩报告。
本刊独家获取了绿大地涉嫌欺诈发行股票案的司法资料,完整还原轰动资本市场的绿大地造假案。
村庄里的造假故事上市前虚增收入3个亿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公诉机关指控称,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被告人何学葵、蒋凯西、庞明星的共谋、策划,由被告人赵海丽、赵海艳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为了圈钱,不惜财务造假的事件发生屡见不鲜,而绿大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四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结果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
由此,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正式浮出水面,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绿大地全称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块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46亿元,成为A股唯一的一个园林行业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大企业,竟然被爆出严重的财务造假。
起初为了实现绿大地公司的快速扩张,野心十足的何学葵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意图通过发行股票来获取巨额额资金,但是想要发行股票上市,就必须通过证监会设立的一道道门坎。
2006年11月,绿大地首次IPO,虽然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但是此后不久绿大地却丧失成功,在其上市成功的背后,必然有着更多的机构推波助澜,保荐人和会计事务所显然都难辞其咎。
绿大地事件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并不是作案手段多抹高深,反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手段罢了。
一、虚增资产和收入根据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为4.5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资产的存货一项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绿大地的主要货物为各类苗木,但根据绿大地的财务报表显示,苗木价格与市场价格完全不一致。
某种苗木的市场报价为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300元。
除了货物价格造价外,他们的地价也是假的。
在昆明二环外偏远郊区的绿大地总部,他们自己的报价为100万元每亩,而实际价格为20万元每亩。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二、舞弊事件概述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5 月,证监会对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违规信息披露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 根据调查结果,绿大地公司在IPO及再融资期间存在重大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
1、虚增收入:绿大地通过虚构销售交易和客户信息,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 润。例如,2010年,公司虚增了近1.5亿元的营业弊的具体手法和过 程
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上虚增收入和资产的主要手法包括签订阴阳合同、伪造业 务凭证和验收报告等。例如,在与某公司签订的绿化工程合同中,绿大地通过签 订阴阳合同的方式,虚增了合同金额,并将虚增的部分以现金形式返给对方。
此外,绿大地还通过伪造工程验收报告来虚构收入,甚至伪造假发票来冲减 成本。
通过对绿大地的舞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必须建 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其次,监 管部门应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督效果。最后,企业应借鉴其 他企业的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管理和监督机制。
总之,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监管 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更加规范、 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体系。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目录
01 一、公司背景
03 三、财务舞弊手法
02 二、舞弊事件概述 04 四、舞弊原因分析
目录
05 五、舞弊后果
07 七、案例启示
06 六、监管措施及处罚 08 参考内容
一、公司背景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股票代码:),创立于 1996年,是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生物化学制品为主的现代生物科技 企业,产品涵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菌剂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收集及整理 :封帆 朱佳莉 何文燕 金泽慧 戴凤霞 PPT初级制作及加工: 王灵露 张璐 演讲 :柴梦珍 傅晓英 组长(整体监督及协调):包灵莎
目录
事件概述 1 2 绿大地四大乱象
3 幕后
4 绿大地危机谁之过? 5 什么造就了绿大地 6 深交所对绿大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给予处分
事件概述
幕后
• 上市前资产九成泡沫 • 此番何学葵被捕,公安机关表示是“涉嫌欺诈上市” 。而证监会负责人表示,绿大地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 入、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 • 而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绿大地“虚构”的资产庞大。 《理财周报》报道,一名曾和绿大地打过多次交道的银行 行长爆料,绿大地现在每股净资产只有两毛。而公司的财 报上显示着每股净资产3.91元。上市前绿大地自称资产 4.5亿,实际数字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 为了资产虚增,公司财报在存货、土地、合同上全部作假 。(如某种苗木市场上报价是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 成了300元,高报5倍,以此虚增收入。据绿大地2007年上 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多项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疑问)。
保荐人"只荐不保"造"IPO毒药"
• 在绿大地2007年的上市保荐书中,来自 联合证券(现为华泰联合)的保荐代表人李 迅冬和黎海祥信誓旦旦地承诺:有充分理 由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 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保荐代表人已勤勉尽责,对发行 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调查。
公司治理概况
• 公司治理的理念和目标原则 • 关于公司治理制度 •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主要为生产技术人员构成,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 用了基地周边的农民临时用工,现有技术人员能够满足公 司现有业务的需要,但随着公司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业 务量发展壮大,公司仍需要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队伍。 2、除生产管理人员外,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较为精简 ,未来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需求较高,因此公司需要 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配置,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
披露违规的具体体现
• 未及时发布2009年业绩预亏公告; • 公司对2009年业绩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正,修正前后业绩发 生盈亏性质重大变化,且修正时间严重滞后; • 公司2009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与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的 业绩数据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误差率在100%以上。 • 此外,绿大地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对销 售退回未进行账务处理。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相关文件亦 存在多处错漏。
深交所对绿大地信息 披露违规行为给予处分
•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处分公告,对绿大地公司多项信息披 露违规行为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鉴于云南绿大地生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当事人的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经 深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深交所作出如下处分决 定: • (1)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 的处分。 • (2)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学葵, 时任监事刘玉红、王云川,副总经理徐云葵、陈德生,时任 独立董事罗孝银,时任副总经理李梦龙,时任财务总监蒋凯 西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发市场的质疑。
绿大地四大乱象
1 五度变更业绩:业绩变脸如同变魔术 2 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现
3
4
三年三换审计机构
股权被冻结 董事长守口如瓶
五度变更业绩:业绩变脸如同变魔术
•
关于绿大地的过往,最为人诟病的是 公司业绩变脸之快、之频繁为两市少见。 仅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就达5次之 多。绿大地披露的业绩五度反复,由之前 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业界表示,正是业绩频繁变脸,引发监管 部门注意,绿大地业绩黑洞的盖子才最终 被掀开。
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现
• 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 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2010年5月 ,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 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 任。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 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
三年三换审计机构
• 绿大地上市三年便改换了三家审计机 构,且每次都是在年报披露前夕。三次变 更审计机构,且都在年报披露前期,且今 年1月变更审计机构正是董事长何学葵持有 绿大地的股权被公安机构冻结后。业内人 士表示,不断更换的审计机构和财务经理 不排除公司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 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
1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及责任人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1.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包括:公司网站中对于投资者想要了解的 内容及公司公告更新不够及时; 2.对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有待于进一 步加强 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及责任人
绿大地危机谁之过?
• 1、上市已超过3年,这不禁让人要问:为 什么这样的公司当初能够成功上市? • 2、绿大地问题频出的2010年,公司股价却 出现连番上涨的怪现象。 • 3、中国的资本市场正是因为财务造假与欺 诈上市的成本实在太低,才导致部分上市 公司、高管以及中介机构敢于铤而走险。
什么造就了绿大地
1、发审制度缺陷催生造假上市频发
2、保荐人"只荐不保"造"IPO毒药"
发审制度缺陷催生造假上市频发
•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绿化苗木种植企业 ,自上市后,绿大地除了在09年进行过一次无疾 而终的增发之外,未经配股,也没有发行过可转 债。这就意味着,公告所披露的绿大地原董事长 何学葵所涉嫌的欺诈发行股票罪很可能是其IPO期 间向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出具的业务资料和 原始凭据资料上有造假行为
股权被冻结 董事长守口如瓶
• 去年12月20日,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所持股份 被公安机关司法冻结,紧接着12月31日,绿大地 再次公告接到公安机关通知,因涉嫌违规披露、 不披露重要信息接受调查。董事长股份被司法冻 结的消息一出,绿大地股价便出现连续两个无量 跌停,此后股价在27日和28日再次下跌14%后才逐 渐企稳,绿大地流通市值在四个交易日蒸发了 12.2亿元。 然而对于股份遭冻结的具体原因,何学葵却 不愿透露。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17日,绿大地就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绿大地4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8日接云南省公安机关通知,公 司董事、财务总监李鹏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已于4月 7日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证监会对于绿大地 的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证监会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绿大地涉嫌“虚 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资料显示,自绿大 地2007年底挂牌以来,公司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师事务 所,四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离职,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不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