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安全扫描技术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工具使用教程

网络安全工具使用教程

网络安全工具使用教程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网络攻击层出不穷。

为了保障网络的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网络安全工具应运而生。

本教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并详细说明其使用方法。

第二章: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最基本的网络安全工具,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数据包的流动。

其目的是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隔离带,阻止不明或有害的数据传输。

本章将介绍防火墙的原理及常见的软件和硬件防火墙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网络安全工具,用于检测和记录网络中的恶意活动和攻击尝试,以及发出警报或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御。

本章将介绍IDS的种类、工作原理、部署方式和配置方法,并提供一些常见的IDS软件的使用示例。

第四章:漏洞扫描工具漏洞扫描工具是网络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系统和网络中的漏洞和弱点,以及提供相应的修补建议。

本章将介绍漏洞扫描工具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列举一些常见的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OpenVAS等。

第五章:密码破解工具密码破解工具是一种用于破解密码的软件,主要用于测试系统和网络的密码强度以及密码策略的有效性。

本章将详细介绍密码破解工具的原理、分类、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密码破解工具示例,如John the Ripper、Cain and Abel等。

第六章:安全扫描工具安全扫描工具是一种用于扫描和评估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的软件,主要用于发现和修补系统和网络中的安全漏洞。

本章将介绍安全扫描工具的种类、原理、部署方式和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安全扫描工具,如Nmap、OpenVAS等。

第七章:数据加密工具数据加密工具是一种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软件,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章将介绍数据加密工具的原理、分类、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数据加密工具示例,如TrueCrypt、VeraCrypt等。

电子扫描档案规章制度

电子扫描档案规章制度

电子扫描档案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扫描档案的管理和运用,提高文件管理工作效率,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便于文件检索和共享,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适用于全市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电子档案管理机构。

第三条电子扫描档案是指将纸质文件通过电子扫描设备数字化处理转换成电子文件并存储管理的档案。

第四条电子扫描档案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规范有序、安全可控、便于检索和共享的原则。

第五条依法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和国家秘密,确保电子扫描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电子扫描档案的处理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鼓励各单位开展电子扫描档案技术创新研究,推动电子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章电子扫描档案的建立、归档和保管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建立电子扫描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电子扫描档案建立、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方面内容。

第九条电子扫描档案应当按照文件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编号、标识和建档。

第十条电子扫描档案的归档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程序完成,确保归档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电子扫描档案的保管应当依据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采取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和方式。

第十二条电子扫描档案的借阅应当经过审批程序,保证借阅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电子扫描档案的销毁应当严格按照文件管理的规定进行,确保销毁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第三章电子扫描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子扫描档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电子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十五条电子扫描档案应当定期进行备份和存档,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电子扫描档案应当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便于用户准确快速地查阅和使用档案信息。

第十七条电子扫描档案的利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操作程序进行,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八条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电子扫描档案的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第四章电子扫描档案的监督和评估第十九条建立电子扫描档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安全扫描

安全扫描

第一章系统概述蓝盾安全扫描系统(BDScanner)是一种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检测、评估系统。

它能够针对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常用的安全设备进行漏洞扫描,详细分析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各种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针对每一个漏洞提出一个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或补救措施,完整地为网络系统提供安全评估。

1.1 系统组成BDScanner由两部分组成:管理端和扫描服务引擎。

1.1.1 蓝盾安全扫描系统管理端系统管理端BDScanner管理端是整个安全扫描系统的控制部分。

它主要负责编辑扫描会话任务,操纵扫描服务引擎执行扫描任务,接收扫描服务引擎发回的扫描报告,整理扫描报告,形成完整的报告文档(包括:TXT、HTML、PDF三种格式)。

1.1.2 安全扫描系统扫描服务引擎BDScanner扫描服务引擎是整个安全扫描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负责执行管理端指定的扫描会话任务,对目标主机进行指定的扫描,详细检测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运行的服务,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把扫描结果以及已发现漏洞的解决方案、危险级别反馈给管理端。

1.2 主要功能特点1.2.1 固化、稳定、高效的扫描服务引擎BDScanner扫描服务引擎是固化的,采用标准的工业机箱结构,可以方便的放置到标准机柜中,便于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

扫描服务引擎的操作系统是BDOS2.0,是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蓝盾防火墙操作系统的改进版。

扫描服务引擎系统软件已经预先配置完毕;扫描服务引擎内建有蓝盾防火墙V2.0版,自身安全性很高,可以防范针对扫描服务引擎的攻击。

固化的扫描服务引擎具有详尽扫描的特点,可以详细分析各种服务存在的漏洞。

BDScanner1.0版拥有同时扫描256个目标主机的能力。

固化的扫描服务引擎不会影响用户现有的应用系统、无须更改用户的网络结构,还可以防尘、防静电、抗干扰,BDScanner 的最短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10,000小时,极大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

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措施

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措施

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措施网络时代的到来,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网络带给大家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交点。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应采取措施:第一章:网络安全性第二章:保密性与系统管理第三章:人员培训第四章:管理制度第一章:网络安全性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实时监控与恢复系统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您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这就需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来使用才能使得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第一节:硬件方面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是否稳定可靠,整体性能是否优越。

是否有加密设备(比如:热狗),是否有硬件防火墙。

这样也为网络安全性进一步的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软件方面1.防病毒软件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计算机病毒疯狂肆虐的一年,红色代码病毒、尼姆达病毒、求职病毒触动了信息网络脆弱的安全神经,更使部分信息网络用户一度陷入通讯瘫痪的尴尬局面……为了免受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建议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

所谓的多层病毒防卫体系,是指在每台PC机上安装单机版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比如:瑞星、熊猫卫士、江民等等),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反病毒软件。

因为防止病毒的攻击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人人都要做到自己使用的台式机上不受病毒的感染,从而保证整个网络不受病毒的感染。

考虑到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且途径多种多样,故相应地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时,应利用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

具体而言,就是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系统配置,使网络没有薄弱环节成为病毒入侵的缺口。

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廉龙颖-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廉龙颖-清华大学出版社

3.1 黑客——黑客行为发展趋势
✓ 手段高明化:综合各种流行的攻击方法,技巧性更强,更容易得手。例如,guest账户显示为禁用 状态,但能用其登录而且拥有管理员权限,这就用到了留后门的方法,如果管理员不知道这种黑 客手段,很难发现。
✓ 活动频繁化:黑客行为将越来越频繁,一台刚刚启动的服务器,在几分钟之内去查看它的各种日 志就会发现有过黑客攻击的痕迹。
黑客的破坏力也日益扩大化。仅在美国,黑客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 ✓ 黑客技术普及化:黑客组织的形成和黑客傻瓜式工具的大量出现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黑客技
术的普及。在Internet上,传授黑客技术的站点比比皆是,这些黑客站点提供黑客工具,公布系统 漏洞,公开传授黑客技术,进行黑客教学,甚至还有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相互交流黑客技术经验, 协调黑客行动。黑客事件的剧增,黑客组织规模的扩大,黑客站点的大量涌现,也说明了黑客技 术开始普及,甚至很多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了自己的黑客站点,从很多BBS上也可以看到学习探 讨黑客技术的人也越来越来多。 ✓ 黑客组织化:因为利益的驱使,黑客开始由原来的单兵作战变成有组织的黑客群体,在黑客组织 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技术经验,共同采取黑客行动,成功率增高,影响力也更大。
3.2网பைடு நூலகம்攻击
网络攻击是对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产生危害的行为。实际上,网络攻击是黑 客利用被攻击方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通过使用网络命令和专用软件侵入网络系统实施攻击。
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的特性是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听和监测,攻击者的目标是获得线路上所传输的信息。
窃听攻击和流量分析就是两种被动攻击的例子。 (1)窃听攻击。如图3-2所示,电子邮件和传输的文件中都可能包含敏感或秘密信息,攻击者通过 窃听,可以截获这些敏感或秘密信息,网络管理人员要做的工作就是阻止攻击者获得这些信息。

气象信息安全管理规定(3篇)

气象信息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气象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气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气象业务单位以及气象信息使用者,涉及气象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公开等环节。

第三条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二)科学规划,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气象信息安全;(四)公开透明,加强监督,提高社会参与。

第二章气象信息安全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国家气象局设立气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国气象信息安全工作,制定气象信息安全政策和规划,组织重大气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第五条省级气象局设立气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国家气象信息安全政策和规划,组织重大气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第六条市县级气象局设立气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上级气象信息安全政策和规划。

第七条气象业务单位应当设立气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气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本单位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开展气象信息安全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三)监督、检查气象信息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四)发现、报告和处置气象信息安全事件;(五)参与气象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三章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气象信息安全组织架构;(二)气象信息安全责任体系;(三)气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四)气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处置制度;(五)气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六)气象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条气象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应当明确各级气象部门、气象业务单位以及气象信息使用者的安全责任,包括:(一)各级气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二)气象业务单位负责本单位气象信息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气象信息使用者应当遵守气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所使用气象信息的安全。

op安全技术说明书

op安全技术说明书

op安全技术说明书OP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章: 引言1.1 背景1.1.1 什么是OP技术?1.1.2 OP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1.2 目的1.3 范围1.4 参考文献第二章:OP技术概述2.1 OP技术定义2.2 OP技术的基本原理2.2.1 安全性2.2.2 可用性2.2.3 可靠性2.2.4 兼容性2.3 OP技术的分类2.3.1 软件OP技术2.3.2 硬件OP技术2.4 OP技术的特点2.5 OP技术的优势和劣势第三章:OP安全技术原理3.1 OP安全技术的概念3.2 OP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3.2.1 风险评估和管理3.2.2 安全策略制定3.2.3 安全控制和监控3.2.4 安全威胁与应对3.3 OP安全技术的分类3.3.1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3.3.2 加密和解密技术3.3.3 安全审计和日志技术3.3.4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3.3.5 防火墙和防病毒技术第四章:OP安全技术的应用4.1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4.1.1 权限管理4.1.2 安全策略4.1.3 强化系统安全性4.1.4 系统漏洞扫描4.2 网络安全技术4.2.1 网络防火墙4.2.2 信息加密和解密4.2.3 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4.2.4 云安全技术4.3 数据安全技术4.3.1 数据加密4.3.2 数据备份和恢复4.3.3 数据审计和监控4.4 应用安全技术4.4.1 应用程序安全性评估4.4.2 应用程序加固4.4.3 应用程序安全审计第五章:OP安全技术的实施5.1 OP安全技术实施的准备5.2 OP安全技术实施的步骤5.2.1 需求分析5.2.2 系统设计5.2.3 技术选择5.2.4 系统实施5.2.5 测试和验证5.2.6 部署和维护第六章:OP安全技术的管理6.1 OP安全技术的管理原则6.2 OP安全技术的管理方法6.2.1 风险管理6.2.2 安全策略管理6.2.3 安全控制管理6.2.4 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6.2.5 安全事件响应和处理第七章:案例分析7.1 OP安全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7.1.1 高频交易系统安全7.1.2 在线支付系统安全7.1.3 个人理财系统安全7.2 OP安全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7.2.1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7.2.2 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第八章:总结与展望8.1 OP安全技术的总结8.2 OP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8.2.1 人工智能与OP安全技术8.2.2 5G与OP安全技术8.2.3 区块链与OP安全技术8.3 对OP安全技术的建议参考文献注:以上只是大纲,实际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准备,字数可能会超过6000字。

网络漏洞扫描

网络漏洞扫描

网络安全—之—漏洞检测研究与实现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全球通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但是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

通常黑客和病毒是通过安全漏洞渗入目标系统的,因此只要找到并修补所有的安全漏洞,就可以抵御绝大部分的黑客攻击。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使网络管理者可以预先了解网络的脆弱性所在,从而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

通常,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首先要收集目标网络系统的漏洞信息,然后才能进一步对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攻击。

而对目标系统漏洞信息的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实现的。

本文首先论述了漏洞的定义、成因、特征、属性、分类和检测方法等。

重点研究了网络漏洞扫描技术,并从端口扫描、漏洞扫描等方面进行讨论。

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攻击的网络漏洞扫描系统关键词:网络安全漏洞漏洞扫描信息战网络攻击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it's a trend to communicate with open network. But it also a risk to use the convenient resources of network… So,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security ar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become key points of network security. Usually hackers and computer virus intrude a computer system by security holes. So, the system can be secure by detecting the holes by network administrators. The security holes scanning technology makes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s predict the places of the security holes. So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security technology.To perform a successful network attack, an attacker should firstly gather vulner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networks. And the function of gathering vulnerability information is often provided by network vulnerability scanning tools.This article first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source,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 and detecting methods of vulnerability. Then it studies the network vulnerability scanning technology, witch includes port scanning, vulnerability scanning.In the en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etwork vulnerability scanning system,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vulnerability, security holes, information war, network attack;目录引言 (1)第1章绪论 (2)1.1研究背景 (2)1.2本文所作的工作 (2)1.3论文章节介绍 (3)第2章漏洞研究 (4)2.1漏洞的定义 (4)2.2漏洞的成因 (5)2.3漏洞的特征与属性 (6)2.4漏洞扫描器概述 (7)2.5漏洞的检测方法 (7)第3章漏洞扫描技术研究 (8)3.1扫描技术概述 (8)3.2开放扫描技术 (8)3.3半开放扫描技术 (8)3.4隐蔽扫描技术 (9)3.5栈指纹OS识别技术 (10)第四章网络漏洞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 (13)4.1网络漏洞扫描器的总体结构 (13)4.2网络漏洞扫描器的扫描原理和工作原理 (13)4.3CGI的应用 (14)4.4网络漏洞扫描器的实现 (14)4.4.1 扫描模块的实现 (15)4.4.1.1 基本信息探测子模块的实现 (16)4.4.1.2 端口扫描子模块的实现 (17)4.4.1.3 扫描模块的流程 (19)4.4.2 漏洞库的建立 (19)4.4.2.1 设计原则 (19)4.4.2.2 漏洞分级原则 (20)4.4.2.3 漏洞库的实现 (20)第五章结束语 (26)5.1论文工作总结 (26)5.2后续工作展望 (26)参考文献 (28)后记 (29)附录 (30)附录A:程序清单 (30)附录B:外文资料翻译 (30)引言自从1993 年 Internet上首次采用第一种图形用户界面NCSA MOSAIC以来,这一全球最大网络的用户数量与服务内容都有了迅猛增加。

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研究

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研究

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研究第一章介绍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软件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软件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软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作为软件安全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正在逐渐成为软件产业及其综合管理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对其研究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分类软件安全性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划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大类。

静态检测技术指的是在软件开发阶段采取的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程序源代码的分析、语言语义解析以及程序自动化分析等方式,识别出潜在的安全漏洞。

静态检测技术不需要对程序进行执行,可以大量减少对软件的影响。

静态检测技术有利于从代码级别上对软件进行安全检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软件开发中。

动态检测技术指的是在软件运行阶段采取的检测方式,主要采取测试和攻击结合的方法,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动态检测技术中,系统会将软件运行在测试环境中,模拟各种可能的攻击情景,以确保软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正常运行。

动态检测技术依赖于各种测试工具和测试平台,测试覆盖率较广,可以有效地发现已经存在的漏洞以及预测新型漏洞。

第三章静态检测技术静态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程序源代码分析和程序自动化分析两种方式。

程序源代码分析是指将程序源代码进行语法、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于发现程序中可能存在的薄弱之处。

程序自动化分析主要借助各种软件工具,使得在编译和链接阶段就能够检测出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静态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漏洞扫描器漏洞扫描器主要是应对各种已知安全漏洞的情况,采用各种规则和模板对程序代码进行扫描,以检测代码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漏洞扫描器可以帮助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尽早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供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2. 技术扫描器技术扫描器主要是针对各种开发技术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的软件工具。

安全扫描管理制度

安全扫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公司业务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网络设备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数据库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可靠。

第二章安全扫描原则第四条安全扫描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性:根据网络设备和系统的重要性,制定定期安全扫描计划,确保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2. 全面性: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等,确保覆盖所有潜在安全风险。

3. 及时性:在发现安全漏洞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防止安全事件发生。

4. 可操作性:安全扫描工具和方法应易于操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

第三章安全扫描内容第五条安全扫描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操作系统漏洞扫描: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包括服务端漏洞、客户端漏洞等。

2. 应用程序漏洞扫描: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包括数据库漏洞、Web漏洞等。

3. 网络设备漏洞扫描: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包括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

4. 数据库漏洞扫描: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等。

5. 其他安全风险扫描:如配置漏洞、身份认证漏洞、加密算法漏洞等。

第四章安全扫描流程第六条安全扫描流程如下:1. 制定安全扫描计划:根据公司网络设备和系统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扫描计划,包括扫描时间、频率、扫描范围等。

2. 选择安全扫描工具:根据安全扫描计划,选择合适的扫描工具,确保扫描效果。

3. 扫描实施:按照安全扫描计划,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扫描,记录扫描结果。

4. 结果分析: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存在安全漏洞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

5. 修复漏洞:针对分析出的安全漏洞,制定修复方案,及时进行漏洞修复。

6. 验证修复效果:对修复后的系统进行验证,确保漏洞已得到有效修复。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与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与答案
14. 生日攻击实例中攻击者意图生成何种碰撞?成功概率如何?
答:攻击者意图在两组合同中各选一份使得其杂凑值相同,既非 弱碰撞攻击也非强碰撞攻击,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形式。为 计算成功概率,先考虑 M 组中的一份合同均不与 M-组中任一份合 同杂凑值相同的概率:ρ1=(1-1/264)^232;其次,当 M 组中的任 一份合同都满足这一条件时,攻击者才会失败,对应概率为:ρ 2=ρ1^232=((1-1/264)^232)^232=(1-1/264)^264;最后,攻击者成功的 概率则为:ρ=1-ρ2=1-(1-1/264)^264。其中^表示乘方运算。
PDRR 模型在 P2DR 模型的基础上把恢复环节提到了和防护、检测、 响应等环节同等的高度,保护、检测、恢复、响应共同构成了完 整的安全体系。PDRR 也是基于时间的动态模型,其中,恢复环节 对于信息系统和业务活动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只有 建立并采用完善的恢复计划和机制,其信息系统才能在重大灾难 事件中尽快恢复并延续业务。
WPDRRC 模型全面涵盖了各个安全因素,突出了人、策略、管理的 重要性,反映了各个安全组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模型主要由六 个元素构成: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
6. 试分析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异同?
答:在 1949 年之前,是密码发展的第一阶段—古典密码体制。古 典密码体制是通过某种方式的文字置换和移位进行,这种置换或 移位一般是通过某种手工或机械变换方式进行转换,同时简单地 使用了数学运算。古典密码的安全性主要依赖对算法本身的保密, 密钥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十分突出。虽然在古代加密方法中已体现 了密码学的若干要素,但它只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4. 何谓业务填充技术?主要用途如何?
答:所谓的业务填充即使在业务闲时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增加 攻击者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的困难,是一种制造假的通信、产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学院:经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工一班姓名:张俊学号:11539005指导教师:马玉宝二00一五年六月目录目录 (Ⅱ)摘要 (Ⅲ)ABSTRACT (Ⅳ)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范围 (1)第二章网络安全 (2)2.1网络安全概述 (2)2.1.1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2)2.1.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4)2.2网络安全分析 (4)2.3网络安全措施 (7)2.3.1完善计算机立法 (7)2.3.2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7)第三章防火墙技术 (9)3.1防火墙的概述 (9)3.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9)3.3防火墙的关键技术 (10)3.4防火墙的好处 (12)第四章防病毒技术 (13)4.1防病毒技术产生的原因 (13)4.2防病毒技术的分类 (14)4.3常见的病毒防范方法 (15)第五章安全扫描技术 (17)5.1安全扫描的概述 (17)5.2安全扫描全过程 (17)第六章VPN技术 (18)6.1VPN的定义 (18)6.2VPN的功能 (18)6.3VPN的关键技术 (18)第七章入侵检测技术 (20)7.1入侵检测技术的定义 (20)7.2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20)7.3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第八章身份认证技术 (22)8.1身份认证的概述 (22)8.2身份认证的方法 (22)8.3身份认证的类型 (22)第九章结论 (24)参考文献 (24)谢辞附录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事件也随之增加。

网络已经无所不在的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在全球范围内,针对重要信息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入侵行为和企图入侵行为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网络攻击与入侵行为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数据中心_安全制度

数据中心_安全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数据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数据中心的所有设备、网络、系统、数据、人员和场所等。

第三条数据中心安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治理、责任到人;3. 依法管理、科学防范;4. 保障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

第二章安全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数据中心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数据中心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数据中心应设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数据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数据中心安全工作的决策和统筹。

第六条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七条数据中心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八条数据中心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九条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物理安全:确保数据中心建筑、设施、设备等物理安全,防止非法侵入、破坏和盗窃;2. 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防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3. 系统安全:加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系统安全,防止系统漏洞和恶意软件攻击;4. 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条数据中心应定期对安全设备和技术进行检测、评估和升级,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第四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一条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管理制度:1. 访问控制制度:严格控制人员、设备、数据等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滥用;2. 物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中心建筑、设施、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3.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策略,规范网络设备和系统的使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4. 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系统安全策略,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系统的使用,防止系统漏洞和恶意软件攻击;5.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策略,规范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确保数据安全;6. 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网络安全事件、物理安全事件、数据安全事件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安全事件。

网络防病毒软件入门教程

网络防病毒软件入门教程

网络防病毒软件入门教程第一章:病毒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病毒已经成为了网络安全的头号威胁之一。

病毒是一种可以自行繁殖并感染计算机系统的恶意软件,它会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组织都存在巨大威胁。

因此,学习并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网络防病毒软件的种类网络防病毒软件有多种类型,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安全扫描软件等。

杀毒软件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可以用于检测、删除和隔离计算机中的病毒。

防火墙软件可以有效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来自外部的未经授权访问。

安全扫描软件可以全面扫描计算机系统,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三章:选择适合的网络防病毒软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防病毒软件非常重要。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选择软件,因为不同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安全需求。

其次,要查看软件的评价和用户反馈,选择一款有良好口碑和专业认可的软件。

最后,要注意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选择一个能满足自己需求的软件。

第四章:安装与配置网络防病毒软件安装与配置网络防病毒软件是使用软件前的必要步骤。

首先,要确保从官方授权网站下载软件,并通过杀毒软件检测下载的软件是否含有病毒。

然后,按照软件提供的安装向导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安装路径和组件安装选项。

最后,配置软件的自动更新和实时保护功能,确保软件能够及时更新病毒库和进行实时监测。

第五章: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基本操作是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关键。

首先,要定期进行系统全面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病毒。

其次,要及时更新软件的病毒库和程序版本,以保持软件的最新功能和性能。

此外,要设置软件的实时保护功能,确保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和阻止病毒入侵。

第六章:网络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除了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并采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病毒加密。

其次,要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以修复安全漏洞。

互联网安全和防护复习考试

互联网安全和防护复习考试

网络安全防护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计算机网络存储、管理、传输的信息被非法使用、破坏和篡改。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硬安全(物理安全)和软安全(逻辑安全)。

硬安全: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破坏、丢失等。

也称系统安全。

硬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软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也称信息安全。

第二章:网络安全的需求有以下5个方面: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

保密性:是指确保非授权用户不能获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性能。

为此要求网络具有良好的密码体制、密钥管理、传输加密保护、存储加密保护、防电磁泄漏等功能。

完整性:是指确保网络信息不被非法修改、深处或添增,以保证信息正确、一致的性能。

为此要求网络的软件、存储介质,以及信息传递与交换过程中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可用性:是指确保网络合法用户能够按所获授权访问网络资源,同时防止对网络非授权访问的性能。

为此要求网络具有身份识别、访问控制,以及对访问活动过程进行审计的功能。

可控性:是指确保合法机构按所获授权能够对网络及其中的信息流动与行为进行控制的性能。

为此要求网络具有相应的多方面的功能。

抗抵赖性又称不可否认性,是指确保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假冒的,而发信方无法否认索发信息的性能。

为此要求网络具有数字取证、证据保全等功能。

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具体每级要求如下:第1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2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3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4级,结构化保护级第5级,访问验证保护级第三章:远程攻击的一般步骤:1准备攻击(1)确定攻击目的(2)收集信息2实施攻击(1)获得权限(2)扩大权限3善后工作(1)修改日志(2)留下后门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缓冲区溢出、口令破解、网络侦听、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等。

密码体制的分类:单钥密码体制和双钥密码体制。

数据加密标准:1、DES的工作原理:DES是一种对二进制数据(0,1)进行加密的算法,数据分组长度为64位,密文分组长度也为64位,没有数据扩张。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第一章:介绍网络安全扫描工具的作用及分类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的软件工具。

通过对网络进行主动或被动扫描,可以发现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可以分为漏洞扫描工具、端口扫描工具、Web应用扫描工具等。

第二章: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漏洞扫描工具主要用于发现和识别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已知漏洞。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漏洞扫描工具可以通过远程扫描、本地扫描或云扫描等方式来执行漏洞扫描。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扫描方式,确保扫描结果准确可靠。

2. 设置扫描目标和范围:在进行漏洞扫描前,需要明确扫描的目标和范围,包括IP地址、端口、子网等。

合理设置扫描目标和范围可以提高扫描效率和准确度。

3. 配置扫描策略和规则:漏洞扫描工具通常提供多种扫描策略和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

例如,可以设置扫描的时间段、扫描深度和扫描频率等。

4. 分析和处理扫描结果:扫描完成后,需要认真分析扫描结果,查看漏洞的具体信息和危害等级。

对于发现的漏洞,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章: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端口扫描工具用于扫描目标主机上开放的网络端口,识别目标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端口扫描工具可以使用全连接扫描、半开放扫描或SYN扫描等方式进行扫描。

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扫描方式,确保扫描结果准确可靠。

2. 设置扫描策略和参数:端口扫描工具通常提供多种扫描策略和参数配置,包括扫描的端口范围、超时时间、并发连接数等。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提高扫描效率和准确度。

3. 分析扫描结果:端口扫描完成后,需要分析扫描结果,查看目标主机上存在的开放端口和运行的服务。

对于开放的端口和服务,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加固,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信息安全评估技术规定(3篇)

信息安全评估技术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提高信息安全评估技术水平,保障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开展的信息安全评估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安全测评、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等。

第三条信息安全评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信息安全评估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二)客观性原则:信息安全评估应当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信息安全状况。

(三)科学性原则:信息安全评估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用性原则:信息安全评估应当注重实际应用,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评估技术体系,推动信息安全评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第二章评估主体与对象第五条信息安全评估主体包括:(一)信息安全服务机构:从事信息安全评估业务,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机构。

(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自行开展信息安全评估活动的单位。

(三)政府部门:依法对信息安全评估活动进行监管。

第六条信息安全评估对象包括:(一)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

(二)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

(三)其他需要评估的信息安全领域。

第三章评估方法与技术第七条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包括:(一)风险评估:分析信息系统或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脆弱性,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二)安全测评:对信息系统或数据进行技术检测,评估其安全性能和防护能力。

(三)漏洞扫描:对信息系统进行自动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四)安全审计:对信息系统或数据的安全管理、安全事件等进行审查,评估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信息安全评估技术包括:(一)风险评估技术: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量化、风险控制等。

(二)安全测评技术:包括渗透测试、代码审计、安全配置检查、安全漏洞扫描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1。

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1。

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1。

1。

2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1。

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1.2.1信息安全发展阶段通信保密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计算机安全阶段(20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Diffie Hellman,DES),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IA),PDRR模型: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store),我国PWDRRC模型:保护、预警(warning)、监测、应急、恢复、反击(counter-attack),BS/ISO 7799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1.2.2信息安全的含义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1.2。

3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1。

2。

4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1.2.5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1.2.6信息安全技术核心基础安全技术:密码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识与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主机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攻击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与响应技术,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恶意代码监测与防护技术支撑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评测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1。

网络安全扫描软件的实际使用方法

网络安全扫描软件的实际使用方法

网络安全扫描软件的实际使用方法第一章:网络安全扫描软件的概述网络安全扫描软件是指用于检测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的工具。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使用网络安全扫描软件来保护企业和个人的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选择合适的网络安全扫描软件在选择网络安全扫描软件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软件的功能。

要确保软件能够检测和修复各种类型的安全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漏洞、网络设备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

其次是软件的易用性和兼容性。

一个易于使用且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软件将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还需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其能够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

第三章:准备网络安全扫描软件在使用网络安全扫描软件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所有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已经更新为最新版本,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其次,收集网络拓扑结构图和设备配置信息,以便软件能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最后,创建一个备份,并记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配置信息,以防止在扫描过程中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第四章:运行网络安全扫描软件在运行网络安全扫描软件之前,需要按照软件的说明进行正确的安装和配置。

然后,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扫描范围的设置。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扫描整个网络或者指定的IP地址范围。

在运行扫描任务之前,还可以设置扫描策略和参数,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接下来,可以启动扫描任务,并监测扫描的进度与结果。

第五章:分析扫描结果网络安全扫描软件扫描结束后,会生成一份详细的扫描报告。

这个报告将列出所有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修复措施。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中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修复漏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扫描结果,一些网络安全扫描软件还提供了图形化的界面和数据可视化功能,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并处理扫描结果。

第六章:定期扫描与漏洞管理网络安全扫描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定期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计算机系统内部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管理员缺少安全方面的知识,缺少安全管理的技术规范,缺少定期的安
全测试与检查;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 应用系统缺陷,等等; 在此,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来自计算机系统外部的黑客的攻击和入侵。
安全扫描技术概论
安全扫描技术是指手工的或使用指定的软 件工具----安全扫描器,对系统脆弱点进行 评估,寻找对系统扫成损害的安全漏洞。
扫描可以分为系统扫描和网络扫描两个方 面,系统扫描侧重主机系统的平台安全性 以及基于此平台的系统安全性,而网络扫 描则侧重于系统提供的网络应用和服务以 及相关的协议分析。
(1)带宽耗用(bandwidth-consumption):其本质是攻击者消 耗掉通达某个网络的所有可用带宽。
(2)资源耗竭(resource-starvation):一般地说,它涉及诸如 CPU利用率、内存、文件系统限额和系统进程总数之类系统资源的消耗 。
(3)编程缺陷(programming flaw):是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或 嵌入式CPU在处理异常文件上的失败。
3
10.1.2 安全威胁分析
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威胁有来自计算机系统外部的,也有来 自计算机系统内部的。
来自计算机系统外部的威胁主要有: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计算机病毒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黑客”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
非法连接等; 内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丢失 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信息战;
1
10.1 安全威胁分析
10.1.1 入侵行为分析
怎样才算是受到了黑客的入侵和攻击呢? 狭义的定义认为:攻击仅仅发生在入侵行为完成且入侵者已经在其目标网络 中。 广义的定义认为:使网络受到入侵和破坏的所有行为都应被称为“攻击”。 本书采用广义的定义,即认为当入侵者试图在目标机上“工作”的那个时刻 起,攻击就已经发生了。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入侵行为进行分析: (1)入侵目的 执行过程 获取文件和数据 获取超级用户权限 进行非授权操作 使用系统拒绝服务 篡改信息 披露信息
5
攻击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根据入侵者使用的 方式和手段,将攻击进行分类。
口令攻击
抵抗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是口令系统。几乎所有的多用
户系统都要求用户不但提供一个名字或标识符(ID),而且 要提供一个口令。口令用来鉴别一个注册系统的个人ID。在 实际系统中,入侵者总是试图通过猜测或获取口令文件等方
顾名思义也就是对环境的了解,目的是要了解目标采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 ,哪些信息是公开的,有何价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入侵者以后将 要发动的攻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攻击系统 在窥探设施的工作完成后,入侵者将根据得到的信息对系统发动攻击。攻 击系统分为对操作系统的攻击、针对应用软件的攻击和针对网络的攻击三 个层次。 掩盖踪迹 入侵者会千方百计的避免自己被检测出来。
(4)路由和DNS攻击:基于路由的DOS攻击涉及攻击者操纵路由表 项以拒绝对合法系统或网络提供服务。
7
利用型攻击 利用型攻击是一种试图直接对主机进行控制的攻击。它有两种主要
的表现形式:特洛伊木马和缓冲区溢出。 (1)特洛伊木马:表面看是有用的软件工具,而实际上却在启动
后暗中安装破坏性的软件。 (2)缓冲区溢出攻击(Buffer Overflow):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
,就可以得到口令。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性口令是有效的解
决方法。
6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站DOS (Denial of Services)使得目标系统无法提供正
常的服务,从而可能给目标系统带来重大的损失。值得关注的是,现实 情况中破坏一个网络或系统的运行往往比取得访问权容易得多。像 TCP/IP之类的网络互联协议是按照在彼此开放和信任的群体中使用来 设计的,在现实环境中表现出这种理念的内在缺陷。此外,许多操作系 统和网络设备的网络协议栈也存在缺陷,从而削弱了抵抗DOS攻击的 能力。 下面介绍4种常见的DOS攻击类型及原理。
2
(2)实施入侵的人员 伪装者:未经授权使用计算机者或者绕开系统访问机制获得合法用户账户
权限者。
违法者: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库、程序或资源的合法用户,或者是具有访问 权限错误使用其权利的用户。
秘密用户:拥有账户管理权限者,利用这种机制来逃避审计和访问数据库 ,或者禁止收集审计数据的用户。
(3)入侵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窥探设施
式来获得系统认证的口令,从而进入系统。入侵者登陆后,
便可以查找系统的其他安全漏洞,来得到进一步的特权。为
了避免入侵者轻易的猜测出口令,用户应避免使用不安全的 口令。
有时候即使好的口令也是不够的,尤其当口令需要穿过
不安全的网络时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很如果攻击者监听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
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 序转而执行一段恶意代码,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信息收集型攻击 信息收集型攻击并不直接对目标系统本身造成危害,它是为进一步
的入侵提供必须的信息,这种攻击手段大部分在黑客入侵三部曲中的第 一步—窥探设施时使用。
8
假消息攻击 攻击者用配备不正确的消息来欺骗目标系统,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3)Web欺骗: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任何用户都可以建立 自己的Web站点,同时并不是每个用户都了解Web的运行规则。常见 的Web欺骗的形式有:使用相似的域名;改写 URL、Web会话挟持 等。
(4)DNS欺骗:修改上一级DNS服务记录,重定向DSN请求, 使受害者获得不正确的IP地址
9
。常见的假消息攻击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电子邮件欺骗:对于大部分普通因特网用户来说,电子邮件
服务是他们使用的最多的网络服务之一。常见的通过电子邮件的攻击 方法有:隐藏发信人的身份,发送匿名或垃圾信件;使用用户熟悉的 人的电子邮件地址骗取用户的信任;通过电子邮件执行恶意的代码。
(2)IP欺骗:IP欺骗的主要动机是隐藏自己的IP地址,防止被跟 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