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届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哲学(要求背诵)✧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在哲学课本中讲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客观性、真理客观性、联系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共性在于,所有的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见,物质是客观的)(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考常考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常考的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常考的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学科,是对人类思维、存在与价值的探究与思考。

在高考中,哲学作为一门文科必考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

一、认识论的基础知识1. 二元论与一元论:认识论的二元论观点认为,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人的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元论观点则认为人与世界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2. 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理性与感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方式。

理性在认识上强调思维的抽象与逻辑,而感性则注重直观和经验。

3. 知觉与观念的关系:知觉是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观念则是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图像与概念。

知觉是观念的基础,同时也受到观念的影响。

4. 经验与理性的关系:经验是理性的基础,理性则通过思维来加工和运用经验,进而得出新的结论。

经验是理性活动的来源和根据。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哲学史1. 辩证法思维方式: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强调整体和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思维方式包括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过程。

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对象。

3. 哲学史的分类与特点:哲学史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阶段。

三、形而上学与存在论1. 实体与属性的关系:实体是指存在的物体或事物,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

实体和属性是密切相关的,属性是实体的一部分。

2. 唯名论与唯实论:唯名论把名词视为独立于实体的存在,认为名字是对实体的简单表述;唯实论则认为名词是对实体的真实存在的反映。

3. 必然与偶然:必然是指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偶然则强调事物发生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必然和偶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伦理学与人生哲学1.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等。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善、恶、义务、权利等。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哲学篇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哲学篇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哲学篇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就要要求考生把必背知识的掌握记忆,下面由为有关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哲学篇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智慧与时代精神前言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根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局部,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方案、行动步骤等。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每年的政治高考试题中,哲学占据的分值是非常大的,不管是选择题和主观题都会涉及到哲学的内容,那么你对哲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够深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篇1专题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强调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组;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强调意识)2.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总之,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3.联系含义及客观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不过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客观性(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2008河北高考试题)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整体的性能状态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大局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强调结构: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反之有损整体功能的发挥。

要求我们善于“优化结构”。

强调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

部分的性能状态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甚至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具有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5.因果联系原理原因与结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因果联系之中的。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考哲学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哲学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哲学生活必背知识点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科目,高考哲学涉及到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探讨,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些重要的哲学知识点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哲学必背的知识点,并逐一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第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

形而上学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和实质的哲学方法,主张把事物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试图通过对元素的研究来认识整体。

而辩证法则注重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这两种哲学方法在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它们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运用恰当的方法。

第二,康德的三大问题。

康德是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认为人类思维的活动离不开三个基本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能做什么?”和“我能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涵盖了人类对知识、道德和宗教等方面的思考,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高考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意义。

第三,功利主义和德性论的区别。

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强调追求最大幸福原则,即使这种幸福是以牺牲个人权益为代价的。

而德性论则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品质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人应该追求具备高尚品质的行为。

这两种伦理学理论在道德选择和人生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对于道德和人生的价值观,从而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有所依据。

第四,尼采的超人理论。

尼采认为人应该超越自身的平庸和局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人。

超人是指那些有着超乎凡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他们将自我完全放松,不受道德和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尼采的超人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一理论来思考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第五,辛格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认为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辛格是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伦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高考政治中的哲学知识点是整个政治科目中最为抽象和深刻的部分,需要考生具有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领会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高考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政治的哲学知识点,本文将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7分)哲学是对人类及其所关心的一切综合认识的一门科学,包括存在、认识、价值和社会等四个基本领域。

一、存在:存在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存在是指有形的、能接触、可测量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精神存在是指人的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本质。

二、认识:是指人类在感官、思维和语言符号等方面与外界事物建立关系并对外界事物的属性、本质和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三、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是人类活动目的和意义的体现,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方面。

客观价值是指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具有普遍意义、客观存在的规律和价值,主观价值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变化的主观标准。

四、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规定和制度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场所和载体。

第二、哲学原理及其思想(13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根本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原理和唯心主义原理。

一、唯物主义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物质的产物。

二、唯心主义原理:它是哲学中的另一种根本原理,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能够掌握整个世界,而物质存在只能靠意识的认识和描述。

哲学思想是哲学原理在具体领域和历史条件下的应用和阐发,涵盖了众多思想和学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认识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自由等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汇总导语:在高考中,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文科学科,也是一门需要大量背诵和理解的学科之一。

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哲学题目,需要考生熟练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哲学题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的学科,它研究根本问题,例如人的本质、宇宙的本质、真理的性质等等。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种基本立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实在的,它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包含了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的转化等基本原理。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四、人的本质与价值人的本质是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例如生物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等等。

同时,人的价值也是哲学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对人的价值有着不同的解释。

五、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哲学中的两种对立观点。

自由意志认为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可以自主决定行为。

而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各种因果关系所决定的,人的选择是受到外界压力和内在动机的影响。

六、伦理学中的道德与伦理道德和伦理是哲学中关于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概念。

道德是指个体内心产生的对行为的规定和评价,而伦理则是指社会集体对行为的规定和评价。

七、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哲学中关于历史观的两种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的变革所决定的,而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变革是由个人意志和精神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

八、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和伪科学是哲学中关于知识的两种划分。

科学是指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所得到的可靠的知识。

而伪科学则是指没有科学依据或者违背科学原理的观点和理论。

高中哲学常识(背诵版)

高中哲学常识(背诵版)

高中哲学原理(背诵版)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达到最优目标。

②原理内容: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7、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而其中的哲学科目更是令人头疼的一科。

哲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在备考哲学科目时,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考哲学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I. 哲学定义与哲学史哲学作为研究普遍的人类问题的学科,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

掌握好哲学的定义和哲学史,是理解和学习其他哲学知识的基础。

可以从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演变、哲学家的代表作以及他们的思想方法等方面来总结掌握。

II. 哲学的主要分支哲学有伦理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分支。

了解这些分支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区别,不仅便于深入学习各个分支的具体内容,还有助于学习中对哲学问题进行分类与归类。

III.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是高考哲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与之密切相关且同样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如社会基本矛盾、社会革命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规律。

IV. 哲学问题哲学问题是哲学思维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根本的问题,包括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人类认识能力、意义与目的等问题。

学生应该掌握并理解这些哲学问题的提出、不同哲学流派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便于在解答哲学问题的考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V.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道德观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的学科,学生应该掌握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道德观念,如道德、道德规范、道德评价等,并能够分析不同伦理学派对道德问题的不同看法。

VI. 知识与信念了解知识的定义和认识的过程,掌握不同哲学派对认识论的不同观点,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知识的本质及其与信念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于学习和理解其他哲学问题也有促进作用。

VII. 神经科学与意识问题神经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而意识问题是哲学领域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

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哲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真理的本质以及道德伦理等重要问题。

作为一门学科,哲学也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以下是一些哲学高考必背的知识点。

一、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三大学派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被认为是哲学的起源。

在古希腊的哲学历史中,有三大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和斯多葛学派。

柏拉图学派以理念论为核心,他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现象,真正的存在在于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学派则强调经验和感觉的重要性,将重点放在人的观察和实践上。

斯多葛学派则观点独特,他们认为人应该通过理性去控制情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二、康德的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是现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他提出了先验形式和经验内容的区分,并强调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先验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合成才可能产生的。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他提出了“人人都应该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原则,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尼采的超人哲学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了超人哲学的概念,他认为超人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一种超越人类自身的存在形态。

尼采强调个体的自我超越和对自我的奋斗,他认为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超越自我而获得的。

尼采的超人哲学对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对现实意义的探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存在主义和宗教哲学的讨论。

四、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它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社会力量的斗争和变化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休谟的经验主义苏格兰哲学家休谟的经验主义思想对于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哲学知识点大全

高考哲学知识点大全

高考哲学知识点大全在准备高考哲学考试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你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而更好地回答试题。

以下是高考哲学知识点的大全,希望可以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1.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主要由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创立。

哲学从古希腊开始逐渐发展,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2. 哲学的主要流派哲学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主要的哲学流派包括存在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

3. 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例如真理、道德、自由、伦理、意识、存在等。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哲学理论和解答试题至关重要。

4. 哲学的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关注个人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研究。

包括道德价值观、道德决策、伦理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5. 哲学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探讨存在、实在和现实等抽象概念。

其中包括对于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等问题的研究。

6. 哲学的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分支,研究人类知识的起源、本质和限制。

涉及到观察、实证主义、合理主义、直观等方面的内容。

7. 哲学的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对于有效的思维和论证过程至关重要。

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可以帮助你进行清晰的思维和表达。

8.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哲学关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意义,而科学则借助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

9.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和宗教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探讨人类存在和意义的问题,而宗教则提供信仰和灵性层面的回答。

了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宗教文化。

10. 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哲学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哲学对社会影响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帮助你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哲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哲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哲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生和世界本质的学科,对于高考来说,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哲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人们用理性思考方式对世界进行思考与认识的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思考的时候更加关注的是对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的思考,它是一门全局性、综合性的学科。

二、古代哲学思想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众多思想家的学说。

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哲学家。

2. 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倡仁爱、中正、忠恕等道德观念。

三、近代哲学思潮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唯物主义思潮,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2.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认为意识、精神或思维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的哲学观点。

康德的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性的重要性。

四、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现代科学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哲学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科学研究则为哲学提供了实证依据。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进步。

五、哲学与人生哲学的研究主题之一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究。

通过思考哲学问题,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强化自身的思辨能力,并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肯定自我、尊重他人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思辨和反思。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应肯定自我,尊重他人。

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古代和近代哲学思潮、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与人生的联系。

通过深入了解哲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哲学考试,并对哲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高考哲学作为一门文科核心科目,承载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拓展视野的重要任务。

而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然需要掌握一些核心的哲学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以及重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等内容。

一、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一门以思辨为特征的学科,研究人类存在、认识、价值等问题。

它包括三个主要要素: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

哲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的核心任务是解答宇宙、人类和自我三大根本问题。

二、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的根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本体论和宇宙观。

本体论涉及到实在与现象、物质与精神以及客观与主观等诸多问题。

宇宙观则关注宇宙的起源、发展和结构等问题。

认识论则关注人类的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研究认识的本质、方法和限度等问题。

经验论和理性论是两种主要的认识论观点。

前者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后者则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推理出真理。

三、伦理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的价值,探讨道德规范的起源和目的。

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善恶的本质、道德判断准则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等。

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探讨政府的起源、目的和运行机制等。

它包括政治哲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多个方面。

四、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唯心是信仰系统的两个极端,后者认为精神是存在的基础。

五、马克思主义与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它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重要概念。

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人性的价值,认为人类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

六、重要哲学思想家及其观点伊壁鸠鲁哲学强调追求快乐和自由,认为快乐是最高的目标。

康德哲学倡导道德的绝对性和人的自律性。

尼采哲学强调超人哲学和意义的重建。

以上只是对高考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介绍,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相信大家会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哲学是高中政治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思考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中,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模块,而哲学知识点也是必修的考察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哲学知识点,掌握它们的本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原则。

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物质是统一的、无限的、永恒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则认为思维是现实的反映,认知和现实之间是不存在绝对隔离的,同时承认思维具有客观性,即思维活动本质上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过程。

历史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一旦升级为对抗,就会引起历史的飞跃和变革。

二、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历史。

在高考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史,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运动、德国哲学、现代主义等。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涌现出众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等。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以基督教哲学为主,以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内容主要是神学和教义。

文艺复兴哲学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主张人类中心论和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伦勃朗、莎士比亚、达芬奇等。

启蒙运动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来解决社会问题,代表人物有伏尔泰、洛克、黑格尔等。

德国哲学则是以康德、黑格尔、尼采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影响深远。

现代主义则是哲学史上新兴的流派,在现代产生,以西方国家为主。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的哲学分支,也被称为道德哲学。

在伦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主要是行为规范、道德功利主义、德行伦理、人格利益哲学等基本理论和概念。

行为规范是由社会、道德和法律等制定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免费】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免费】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备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基本知识一、哲学是什么为什么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哲学题必背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高考哲学题的难度逐渐增加,考察的知识点也更加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以下是高考哲学题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1. 人的本质和存在人的本质和存在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存在意义、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等方面。

了解人的本质和存在对于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花钱买物品的行为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只是一种存在的表现。

人的本质是指人类普遍共有的特点和素质,而存在则指人类的具体行为和经验。

2. 知识和真理知识和真理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而真理是与事实相对应的说法或判断。

知识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包括感知、理性思维和直觉等。

真理的判断需要依靠逻辑思维和实证的证据。

理解知识和真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各种论断和观点。

3. 理性和经验理性和经验是哲学中对认识方式的不同分类。

理性是人类思维的能力,主要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来进行认识。

经验是基于感觉和直接观察的认识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理性和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理解理性和经验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4. 价值和伦理价值和伦理是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规范的问题。

价值是指人类对事物的评价和认可,而伦理是指根据价值观念对行为进行规范的道德准则。

了解价值和伦理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

例如,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的权衡,我们需要考虑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

5. 神秘和宗教神秘和宗教是人类思想和信仰的一部分。

神秘是指人类无法用理性思维和经验解释的事物和现象。

宗教则是基于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的系统。

了解神秘和宗教对于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高考哲学题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重要。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哲学题目,提高自己的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科学的,。

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

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的,环节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