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合集下载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作者:吴萱烨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8期摘要:由于两岸教育资源的互补性,两岸教育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两岸教育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两岸交流存在一定的瓶颈。

基于此,可以针对两岸教育在制度设计、语言环境、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评价制度方面的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加强立法保障,以期未来能实现教育交流的体系化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两岸教育交流台生陆生近年来,随着大陆与台湾地区各方面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也不断深入,其中以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尤甚。

随着交流队伍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推动了两岸教育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两岸教育环境的差异,给交流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适应困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两岸教育交流现状目前两岸的教育交流主要的形式为“分段对接”“校企合作”等。

但就目前相关立法,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而言,不够完善,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形成完备体系和长效机制,现有的制度也不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笼统问题,对于教育交流的有效实施保障不足,难以取得实效。

(一)陆生赴台数量逐年增多受近年来“少子化”现象的影响,台湾地区高校生源短缺,教育资源逐渐供大于求。

因此,急需通过教育交流补充生源,进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台湾地区自2011年起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位。

赴台陆生大部分来自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尤其是与台湾地区语言文化相通的福建省,这其中又以闽南地区的人数为最。

就读地不仅限于岛内,也有陆生赴离岛金门岛就读。

但由于台湾地区南北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了北部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于南部地区,且南部的省籍情结较为明显,因此较少有陆生选择到台湾地区中南部就读。

(二)台生来陆数量逐年增多目前,两岸合作交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省。

其次是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中西部地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极少。

由此可以看出,台生在就读地区的选择上,一方面会受到地理文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地的发展状况、教育資源水平的影响。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作者:杨川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22期摘 ; 要:当前,台湾的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子化浪潮来袭、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教育产业日渐成型、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等都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文章旨在探讨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全球化;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与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僧多粥少”的境况大不相同。

2014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录取率高达99.1%。

2015年,虽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但录取率仍很高。

如果没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百分之百的大学录取率亦有可能。

在以下几项重要高等教育政策主导之下,如今台湾已成为世界大学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一、促进大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政策(一)鼓励筹设私立专科学校为使台湾经济由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的形态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在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政府鼓励私人设立专科学校。

一时之间,台湾私立专科学校的筹设蔚起。

20世纪70年代,因私人创办者财力不足、私立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新设私立专科学校弊病丛生等,台湾政府全面冻结私立学校的创设。

鉴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期盼,在创建私立学校被冻结了十几年之后,台湾于1985 年公布了《开放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再度允许民间筹设工学院、医学院、技术学院、二专及五专学校。

此后,制定《鼓励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推出各项鼓励措施[2],包括设立校用地变更的协调机制,承租公有土地的协调机制,校舍建筑经费可以通过贷款方式筹措,对在尚未设置大专院校的县市设置大专院校者发放一定的开办费、相关教学补助等。

自此,台湾私立学校的创设又进入一个高潮。

(二)租用公营事业土地筹设私立学校台湾地区地少人多,筹措创设学校资金尚非难事,土地取得才是大问题。

早期,设立学院需有15公顷土地,专科学校亦需10公顷土地,寻觅学校用地大为不易。

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台湾教育考察报告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

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

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1、“国民教育”普及。

“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

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

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

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

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着。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

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

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

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

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

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

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摘要: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整顿期、发展扩张期和转型升级期等三个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呈现出三大特点,即办学理念清晰、注重通识教育、与经济呈互动式发展。

这无疑对大陆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启示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roughly experienced the recovery perio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xpanding and the period of three perio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Taiwan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rapid, present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education idea is clear,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and gen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teractive. This no doubt to the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concept; enlightenment台湾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00万,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有各类高校、职业技术院校320多所,密度之高世界少有。

深入了解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大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特征及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特征及启示

高。 H 高校数量及招 生学生数激增导致生源质量下 滑 、教育人均投入下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出现 ,教育教学质量 亦不可避免 地 出现 了严重 下滑 。 不 断下 降 的教育 质量促 使 教育者 开始 从重 “ 量 ” 不 重 “ 质 ” 的教育发展 道路 向质量发展 之路转变 。 ( 二 ) 大 学和教 师评 价 政 策导 致教 学与 科研 投
2 6 61 0 0。
5 O
朱信号
宋文红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 、特征及启示 奖励大学提升教 学品质 ,引领高校追求教学卓越 ,
也 树立 台湾 高校 的教 学卓 越典 范 ;通 过此 计划 亦提 升 大学 教师 专业 素养 ,培 养 学 生 的基 本 核 心 能力 , 从 而提 高 台湾 地 区高 等 教 育 竞 争 力 与 弹 性 。 _ 】 在 “ 教学卓 越 计划 ” 激励 的 同时 ,教 育 主管 部 门积 极 敦促各 大学 成立 教学 发展 中心 ,以促 使学 生学 习提 升与教 师专 业发 展 活动制 度化 、长期 化和 稳定 化 。
“ 教”与 “ 学” 的 专 门机 构 ,即教 学发展 中心 。本 文 以 台湾四 所著 名 高校 为例 ,探 索 了我 国 台湾地 区高校 教 学发展 中心 的设 立背景 、发 展现 状及 主要 特征 。在 实践探 索和特 征 分析 的基础 上 ,获得 以下几 个方 面的
启 示:坚持教学与研 究并重,重视教 学学术理念建设 ;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 中心;开展 多元 化教 学发 展 项 目,促 进教 师 专业发展 ;引入 教 学助 理制 度 ,协 助提 升 教 学质量 ;建 立教 师教 学评价 体 系 ,
能见度 ,融人 国际学 术 主 流为计 划 宗 旨。2 0 0 5年颁 布 “ 发 展 国 际一 流 大 学 及 顶 尖 研 究 中 心计 划 ”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相对较好。

台湾的教育发展有着长期历史积淀和稳
定的制度。

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优质的学校、师资和教材。

此外,台湾高等教育机构声誉良好,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

台湾的教育体系分为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五个阶段。

一般来说,教育资源在城市相对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
较差。

由于岛内面积有限和人口密度较高,学校紧缺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幼儿教育方面,台湾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社会交往
能力。

小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素养的培养,中学阶段则
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

台湾的高等教育以大学为主,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学,形成了
一定的学科特色。

大学入学竞争激烈,考生需要通过高考等方式进行
选拔。

大学的教学质量相对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有助于提供优质的
教育和研究环境。

尽管台湾的教育发展较为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竞争压力过大、教育改革进程相对缓慢等。


年来,台湾也在加强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并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和
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台湾教育现状较为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台湾教育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应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和公平性,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最新-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 精品

最新-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 精品

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余柏民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前言1990年之后,教育改革的口号已成为台湾地区住民的共识。

1994年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等人发起四一○教育改造—为下一代而走嘉年华会,改革者提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教育现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四大主张详见表1。

附图{图}资料来源《中国时报》1994年4月11日。

1994年9月21日,台湾政府为回应民间教育改革的需求,特别敦聘李远哲博士担任召集人,成立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该委员会历经两年之研究,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目前部分已实施,但大部分的建议尚在努力中。

二、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台湾地区促成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主要是受到解严后政治及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因为教育政策免不了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世界教育思潮演变的影响,也是促成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的因素之一。

因为教育决策的转变必须有赖教育思想作后盾,台湾地区近年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到人文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意义,主要在强调人文价值与人性尊严,重视人伦关系与人的责任,并认为人具有选择的自由意志。

近年来,重视人性的人文教育思想已蔚然成为国内外教育革新发展的主流,而倡导人文教育精神更为台湾地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因为当前台湾地区的教育,有不少措施,适巧与人文主义的人性化教育背道而驰。

台湾地区的教育向来偏重教师权威,忽略学生自我发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又以智育挂帅,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人,教学缺乏弹性,学生自由思想被扼杀。

为补救缺失,人文主义正好可以提供一剂补偏救失的良方。

除了人文主义之外,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力正逐渐在扩展中。

后现代主义自本世纪50、60年代兴起后,现代性逐渐成为被质疑、批判或否定的焦点。

后现代主义跟女性主义、边陲文化及少数民族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连,因而在教育中更强调多元化、乡土教育及生态保护等取向。

三、教育改革的动向台湾地区的教育改革是从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切入,以下笔者将扼要对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作一概述。

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二 、台湾 高等职 教现 状
1 体 系结构 经 过 多 年 的 改 革 ,台 湾 学 校 教 育 制 度 由 以
前 的 单 轨 体 系 ,至 2 0世 纪 6 0年 代 后期 分 成 普 通教 育 体 系 与 职业 教 育体 系 两 轨并 行 ,9 o年代 后期 普 通教 育体 系 与职 业 教 育 体 系 相 互 沟 通 的
9 ,9 8人 ,增 长 了 1 倍 以上。 5 8 2
口 是职业学 校 ,5 代 中期 前 0年
马 早 主 要 发 展 初 级 职 业 学 校 和 部 明 分招 收 小学 毕 业生 的五 年一
贯制 的职 业学校 ;15 9 6年开 始发 展 招 收初 中毕 业 生 的高 级 职 业 学 校 在 整 个 5 0年
工业 升级 目标 的确立 ,对 高级职 业技术 人才 的需 要 也 就增 多 。但 由于 6 0年 代 专 科 学 校 设 置 过 多 ,出现 办学 质 量下 降现 象 。进 入 7 0年代 ,当 局 对高等职 教着 手进行 改造 ,主要 采取 了两 个重 大措 施 :一 是控 翩专科学 校 数 的增长 ,提升 办学 质 量 ,走 内涵式 发展 方 向 ,即在 现有 的专科 学校 整 体规模 的基础 上 ,挖 掘 潜力扩 大学 校 的办学规 模 ,提高 办学效 益 ,促 进 办学质量 ;二是组 建本
学校 的 同时 ,电很注重 发展 专科 职教 ,以适应 地
区经 济 的腾飞 、部分 行业 对高层 次人 才的需求 。 需要 说 明 的是 ,直 至 6 o年代 底 台湾职 教体 系 的 最 高层 次仍是专 科教 育 ,还没有 形成 完整 的职教
体 系 。但 是 ,就在 6 o年 代 , 台湾 高等 专科 职教

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现况

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现况

2021年2月第18卷第2期Feb.2021Vol.18No.2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现况黄志伟(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2008年以来,由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趋势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同文同种,互相学习的情景中,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其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面向,有明显长足的进步,成为两岸分治半个世纪以来,现在是最密切,最热络,最快速的时期,尤其2016年以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虽然受到台湾地区政府政策实施摇摆不定,以致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影响,其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日趋明显,但仍然无法阻挡日益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因此,透过梳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发展情形与现况并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可供未来相关教育政策改革之参考建议,关键词: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一、前言与研究动机在全球化冲击下,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教育的专业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已成为无可避免地趋势。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强化与深化教育内涵,开拓师生的视野,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已成为两岸共同优先的课题。

两岸教育与合作,除在两岸互动与和平发展上有划时代的意涵外,更具有“符合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的深长意义,并有助于两岸在全球化的永续发展。

两岸自1949年分治后,即处于政治分立的敌对状态,直到1987年台湾地区政治解严后开放两岸人民探亲才再开始交流;首先,1992年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关系条例》曾提 供大陆学历采认法源。

基于大陆籍配偶在台等相关因素考虑,1997年10月由当时“教育部长”吴京公布《大陆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以及73所采认学历的中国大陆大学名单。

该办法第22条即规定“台湾地区人民与经许可在台湾地区定居之大陆地区人民,在大陆地区接受教育之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由“教育部”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作者:徐建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介绍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深化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台湾;经验;建议[作者简介]徐建明,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广东广州,510225[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175-0002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的重点之一,但如何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并对我国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台湾高职教育概况台湾的高职院校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当局认识到,仅培养中专、职校毕业生已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于是从80年代初开始逐渐兴办了许多高职院校,但当时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台湾北部。

后来为了均衡南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各地人才需求,在南方也建立了一些高职院校。

台湾现有高校11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有38所,称之为科技学院(30所)或科技大学(8所)。

70年代台湾的初中毕业生被合理分流:大部分人入读职校,只有少数人进普通高中学习。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上大学的愿望明显增强,初中毕业生入职校和进普通高中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

二、台湾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1.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以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立足于地方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他们的办学理念是:“落实务实教学,推动产学交流,加强科技整合,适应产业升级;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扩大推广教育,畅通进修渠道;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地区发展。

”2.教师来源优质合理台湾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从岛内外招聘而来,条件为:“必须有5年的教学经验和4年的…产业年资‟(实践工作),必须是…学验俱丰‟”,即教学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

内地_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与借鉴

内地_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与借鉴

高等学校 56 所 ,这些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研究生 的重要基地 ,也是重点建设的学校 。内地设置了 “211 工程”建设项目 (即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 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在投资中对北京大学 、清 华大学等 9 所高等学校进行了重点建设 。力争使 少数高等学校尽快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 。
香港和内地 、台湾可比性很小 。这里仅讨论 内地和台湾的可比性 。
相同点是 ,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看 ,两岸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都有集权制的特点 , 又都有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共同需求 。
不同点是 “, 从历史看 ,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 制的历史变革没有祖国内地复杂多变 。祖国内地 的经济体制经过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 ,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演变 。 这种演变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相应变 革 。即由主要面向政府转向主要面向市场 ———这 种转变仍在进行过程中 ,而台湾则追求美国和日 本实行市场经济 ,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面对市 场方面更为容易 。”从管理机构看 ,长期以来 ,祖国 内地的高等学校分属中央教育部 、中央各部委 、省
21 办学体制特征的比较 内地在 1998 年 8 月 29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第六条规定 “: 国家鼓励企 业事业组织 、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社会力 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 ,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 的改革和发展”。把多元办学体制作为改革方向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多元办学体制已 成为共识 。内地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 主体的包括各种非公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结 构 ,公有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全民所有制仍采取 国家所有制形式 ,这种基本财产关系决定了教育
·155 ·
(市) 三个不同条块的部门 。“台湾的高等学校没 有‘中央’各部委主办这一级 。”[4 ] ( P107)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作者:李雁玲王晖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1期■李雁玲王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台湾也于201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输出计划”,但要摆脱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

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台湾岛内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供给接近饱和20 世纪8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

1981 年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7%,经过1995年的教改,2009年已达到82.17%。

2008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定大专院校招生人数是35万,而按年龄推算20年前的出生人口,1988年的出生人口数仅有34万人,而实际新生的注册人数却只有29万人。

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快速扩张已使台湾高中的升学率已达95%,高职的升学率也以高于高中的速度增长,达到了80%。

因此,继续招收岛内生源压力增大。

台湾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共计162所。

其中大学117所(公立有46所、私立有71所),独立学院31所(公立有3所、私立有28所)。

大学和独立学院以研究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

现有专科学校14所(公立有2所、私立有12所),其教育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为宗旨。

另外,台湾还有2所研修宗教的私立学院。

未来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生存也将面临挑战。

(二)台湾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台湾大学生已成为高失业人群。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就业、失业统计,自2004年起至2011年,大学及以上学生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大专学历的学生。

2006年至2011年期间,除2009年外,其它年份大学及以上学生的失业率甚至高于高中学历的学生。

造成台湾大学生高失业的最大根源是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而原来许多两年制、三年制的大专学校纷纷升格为大学,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台湾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2】
万 方数据
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 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 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 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 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 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 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 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 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 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 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独立思考学习 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 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 育自信、活力、己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 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 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 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 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 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 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 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 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 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 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 校园氛围。我们这次参访的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 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 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 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 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 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一学院一系(所、 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 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 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 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 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 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 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 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 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

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4 . 重视 和 加 强 科 学研 究 , 提 升知识创新 能力 。
创 建 以来就 以其 良好 的非营利 性 公益形 象赢 得 了社
私立高校 自身 , 都 充分认识到 师资队伍 的重要性 。 为保障私立高校教师退休后 的权益 董事 会应 制定 章则 , 筹措 经费 办
会 的广 泛支 持 和认 可 。 当然 , 在 台 湾 地 区之 所 以不 断 有人 愿意 主动 捐 资兴 办高校 , 一 方面 , 与举 办人 崇 高 的思 想境 界 和道德 修养 有关 ; 另 一方 面 , 与政府 的 公 共政 策导 向和扶持 同样 是密 不 可分 的 。 2 . 注重 寻求 办学 特 色
突出, 该校 设有 “ 风 工 程研 究 中心 ” “ 智 慧 自动 化 与
台湾 地 区私立 高校 发展 的经 验
我 国台湾 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起 步并不算 早, 但无 论是 其外 延 发展还 是 内涵建 设 , 都取 得 了显 著 成绩 。从 考察 调 研 的 五所 私 立 高 校 看 , 台湾 地 区
6 . 坚持 市场 导 向办学
味贪 大求 全 , 而 是 突 出 打造 学 校 特 色 和 优 势 。从
所 考察 的 5所大 学 来 看 , 各 校 无 不 呈 现 出 了 自身 与 众 不 同 的办 学 特色 和优 势 。
3 . 经费 来源 多元 化
我 国台湾地 区私 立 高校之 所 以能保 持较 高水 平 的发展 , 稳 定而 充裕 的办 学经 费是 其重 要物 质基 础 。 与 大 陆地 区 民办 高 校 较 为单 一 的 办 学 经 费来 源 相 比, 台湾地 区私 立 高校 的经 费来 源 结构 则 显 得 更 为 多 元化 , 除 了 主要 的学杂 费收 入之 外 , 不 仅有 相对 稳 定 的政 府财 政补 助 , 而 且 还 有 学校 通 过开 展 各 种 社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作者:唐嘉彦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6期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三个重大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定位日趋模糊、少子化引发高校生存危机。

今后,台湾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质量,拓大招生范围。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一、发展历史自1945年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算起,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

根据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规模及特点,本文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停滞期、计划性成长期、严格管制期、逐步开放期、高速扩充期、二度停滞期(见表1)。

总体而言,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受不同时期的政策、环境影响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非成直线式的稳定成长,而是受到不同时期的政策或环境影响。

由表1可发现,60多年来,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两个停滞期和两个较快发展期,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在第一次停滞期(1946~1953年),因二战刚刚结束,台湾社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第二次停滞期(2008年迄今)却是因为高等教育严重饱和、供过于求,许多高校出现了生源危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因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再度管控高等教育的学校数和学生数,并将政策重心转移到如何提升教育的质量方面,努力推动大专校院的评鉴及高校间的资源整合。

第一次扩充期,即计划性成长期(1954~1972年)与台湾地区当时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高校数量的扩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

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地区的发展仍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当时高校数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专科院校。

第二次扩充期,即高速扩充期(1996~2007年)则源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为了推动教育改革、回应民间教育改革团体“广设大学”的诉求,另一方面为了兑现“县县有大学”的承诺,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了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榜排行榜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榜排行榜

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今天推出首个“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榜。

清华、台大在面向两岸四地招生的120所高校中并列榜首,港大居第三,澳门大学排在72位。

排名榜显示,在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师均论文和专利成果、生均办学经费等方面,大陆高校均逊色于港台大学。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编制。

该中心2003年推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在国际上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该榜单选择的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校中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且面向两岸四地招生者。

120所高校中,大陆 85所,台湾25所,香港8所大学,澳门2所大学。

清华、台大、港大居前三位,大陆大学授博士学位数量多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教授表示,随着台湾地区作出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求学、承认部分大陆高校学历的决定,今年9月首批大陆学生即将赴台就读,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之间高校大门将越来越多向彼此敞开,两岸四地高等教育的交流互通已进入新阶段,开展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有助于学生挑选更适合自己的大学,也有利于大学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依据的指标体系包括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学校资源四大类共13项指标,7项产出指标各占10%权重,其它占5%。

在公布的前100名大学中,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大学并列第一,香港大学位居第三。

第四到第十名依次是:清华大学(新竹)、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新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

前十名大学中大陆的有4所,台湾和香港各有3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排名最高的是澳门大学,排在第72名。

两岸四地大学中,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前20所学校全部是大陆和台湾的大学,其中交通大学(新竹)、北京大学等7所大学的研究生占全校学生比例已超过50%。

博士授予学位数量排名前十的,全部是大陆学校,其中多所大学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在1000个以上。

台湾教育体制

台湾教育体制

台湾教育体制问题的解决
由于台湾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抨击和指责, 迫使台湾当局不得不着手进行某些改革。1983年4月宣布成立"学制 改革研究小组",专门为教育改革研拟方案。面对21世纪,为适应 现代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台湾当局采取教育整体性调整与改革。 1、教育体系结构调整与改革1996年12月,台湾当局公布了《教育 改革总咨议报告书》。 2、注重各阶段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内涵改革1994年,台湾成立科学 教育指导委员会、人文社会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普通中小学 课程、教材的改革。 3、拓展海峡两岸学术、文化教育的交流。
台湾教育与内地相比存在的特点
第一、重视职业教育 60年代台湾建立了5年专科教育制 度。60~80年代,由于加工出口工 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类高级职 业学校和专科学校的发展,形成了 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 所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 共有58所5年专科学校,在校学生 近20万人,其中私立学校学生占85 %以上。
第三、受商业化风气影响,升 学主义、高学费现象相当普遍,学 生攻读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多,从事 数理等基础性科学学习和研究的较 少。 社会上有些人利用升学补习的 名堂大办补习班,这些补习班教学 质量差,严重妨碍正常教育发展
第四、师资素质不齐且教师队伍不稳定。 据1988年8月统计,小学教师缺额4200人,中 学教师缺2000名,当年应届毕业生能分配至各校任 教师者只有2000名。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目对口 的只占半数以上。偏远地区教师流动性更大,更短 缺。高职工科教师不合格者达40%,专科学校达20 %,职教系统教师流动性大,离职教师占其总数的 10%左右。高等学校教师结构也不尽合理,不少教 师业务水平不高,兼职教师过多,约占教师总数的 60%。教师学历偏低,部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经 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探究台湾地区医学教育现状

探究台湾地区医学教育现状

探究台湾地区医学教育现状笔者于2011年的5月在台湾的慈济医学院和长庚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有关台湾医学现状的调研和学习,调研和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向学校和医院的管理人员了解相关的情况和参加学生的听课及临床见习生并与学生交流,下面就台湾医学教育的现状做简单的介绍。

1 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历史台湾现代的医学教育开始于日据时期,1985年台湾总督府在台北设立了台北医院,是台湾的第一所公立医院。

198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台北医院内设立医学讲习所,教授医学。

1899年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正式成立。

经历了多次的更名和规模扩大,1936年改为“台北帝国大学”设立医学部。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将“台北帝国大学”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原医学部改组为“台大医学院”。

50年代后,台湾的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其他院校相继成立。

台湾地区共有163所大专院校,其中11所设有医学系,医学系是台湾医学教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学系,这些医学系80%都集中在中东部和东北部,台湾地区推崇长学制的医学教育形式,为七年制,即6年+1年实习。

5~6年为见习,7年为实习,台湾每年医学生招生为1000名左右。

2 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1 注重通识教育所谓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90年代,指非专业的,人性化的,提高全面、促进思考方法的活动及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在逐渐的提高,与此同时医疗纠纷也越来越频繁,回顾台湾地区医学教育,我们逐渐意识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名医生都要学会和病人沟通、交流、学会治疗“病人”而非“疾病”,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给予最好的抚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医患关系,让病人没有任何的压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先做人,再做医生”。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1998年美国的NCFMEA(国外医学教育与认可委员会)将台湾的医学教育评定为与美国“无法相比”,给台湾的医学教育敲响了警钟,随后“教育部”即委托国家卫生研究院拟定医学院的评鉴制度,2000年台湾医学院评鉴委员会成立,定期对医学教育评鉴,检讨得失,给予改正。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

台湾依托行业办学教育模式1.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概况1.1 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现状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 ,虽然发展历史并不长 ,却发展迅速 ,培养出大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也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

普通高等教育为学术性教育,基本包括普通大学、学院和师范院校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技术性教育,主要包含了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专科学校以及大学附设技术院系等教育机构,其中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属于本科教育层次的高职教育,分为大学部和研究所两部分,大学部又分为2年制和4年制两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包括5年制专科学校、3年制专科学校(1998年最后一次招生,已不存在)、2年制专科学校;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包括硕士班和博士班。

在专业分类方面,台湾根据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专科学校设置了工业、农业、商业、家政、海事、药学、护理、医技、体育、艺术、戏剧、语言、食品加工等类科;技术学院的系所大致也分为8个学群:工程、管理、设计、农业、海事、家政、医护保健和商业服务等。

这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类科与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类科相呼应,共同组成完整的科别系统,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目前,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加上专科学校的数量占据了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台湾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中,私立学校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专科学校中私立学校更是居于大多数。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其独特之处和成功之处,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安排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因此台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其目标也是为了培养适应台湾经济建设需要的优质技术人才。

台湾如今采取的“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为“建教合作”模式,在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机构主要是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
指导教师:X X 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

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

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

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

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

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

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

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

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首先是大学招考制度有重大变革。

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大学联合招考制度。

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考试中心”,研究改革联合招考制度,并于1992年提出多元入学方案,1994年试办推荐甄选,1997年试办申请入学,不再公布各系组的最低录取原始分数。

2001年,台湾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行“考招分离”的“多元入学方案”,即“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双轨并行,前者占招生比例的六成左右,后者占四成左右。

主要内容是:一是“考招分离”。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命题研究、学科能力测验与指定科目考试等,而招生业务则由“联合分发委员会”负责。

“甄选入学制”包括推荐甄选、申请入学和各类资优保送等多种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校系自行决定招生方式。

“考试分发制”分为甲、乙、丙等三种方案,其中甲、乙两种方案为两阶段式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为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

丙案则只要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即可,也就是联考。

为配合2002学年度起的多元入学方案,全面停办大学先修制度。

这一改革方案,较为复杂,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

这一改革后,台湾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升,从此前的约60%上升为2003学年度的110%。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
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四、台湾高等院校的目标定位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

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

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

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

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

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

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反观我们大陆,虽然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同时还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如今的大学一味注重综合性而忽视了学校的专业特色,缺乏目标定位;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提高所谓的高考生升学率,各个学校不顾一切的扩大招生而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台湾学习,最终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