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我所教授的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是关于解决问题的。
本节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教材的第66页至第68页。
这些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如何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以及如何通过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
然后,我会出一个具体的例题,并逐步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基本要素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写出来,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出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提供答案,以便学生们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会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在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问题基本要素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们需要明白问题中包含的信息和需要寻找的答案。
在引入新问题时,我会注重让学生们仔细阅读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词,从而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也是学生们容易遇到困难的地方。
学生们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强调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来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运算操作,加强对运算的熟练程度。
三年级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理解题意,找出需要的信息,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问题2. 乘法与除法的应用问题3.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问题出发,理解题意,找出需要的信息,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与粉笔2. 投影仪与PPT课件3. 教学卡片与实物模型4. 教学软件与计算器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已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通过故事或实际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30分钟)教师讲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尝试。
3. 巩固练习(1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4. 归纳小结(10分钟)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经验。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建议。
5.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计算;- 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将:- 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 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策略和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内容1.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 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板书准备。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进行衔接。
5.2 新课讲解(20分钟)•通过课件和板书,简要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反思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列举几个例子。
5.3 练习与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并用简洁的语言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写在纸上。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4 总结(10分钟)•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及解决步骤,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6. 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用解决问题的步骤写出来。
•下节课可以邀请几个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及解决步骤进行展示和讨论。
7.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步骤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在数学学科中,还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灵活运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计算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2)巩固练习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解决实际问题(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实际情景,如计算班级学生的总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用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等。
3. 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4. 其他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解决问题(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知道,学生指大屏幕。
)你们真会观察,很会学习。
既然你们这么聪明,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板书课题)(生:愿意)老师说明要求(三种路径走到老师这里。
)(意图:意在感受生活中也存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课件出示)4×3×5组成的长方体。
比如,停车便成为我们铜陵人比较闹心的问题。
引出立体停车库,你知道这里一共多少辆车吗?①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可能出现多种方法:如,4×3×5,4×5×3,3×5×4 ② 留足时间师生交流。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课本例1)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
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102页第四题中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2)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物品总价、人数变化等。
(3)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验答案等。
3. 实践环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

第 4 课时解决问题(1)【教课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52 页例 3 和“做一做”,第 54 页练习十二第1 ~4 题)。
【教课目的】1.让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目关系和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研究意识,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的应意图识和实践能力。
【要点难点】依据数目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形导入】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而后导入课题,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好多近似的数学识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新课讲解】教课教材第 52 页例 3。
1.出示例 3 情形图。
商场一周卖出 5 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 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守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2)学生议论、沟通、报告。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 12 个,一共卖出了 5 箱,每个保温壶需 45 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剖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45× 12=540(元)(2)一共卖了多少钱?(1)5 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12× 5=60(个)(2)一共卖了多少钱?45× 12×5=12×5×45=(1)学生思虑。
(2)议论、沟通。
(3)学生报告,教师板书。
方法一:能够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列式为: 12×5= 60(个)再求这 60 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列式为: 60×45=2700(元)答:一共卖了 2700 元。
方法二:先求出每箱能够卖多少钱?列式为: 45×12=540(元)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列式为: 540×5=2700(元)答:一共卖了 2700 元。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
重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
计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吧。(出示课件)
①瞧,(课件出示)一共折了216只纸鹤,布置教室需要2行纸鹤,每行要4串纸鹤。平均每串有几只纸鹤?
②出示算式,请你选出正确的算式。
③课件演示正确的算式。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解决连除问题的应用题,和解决连乘问题的应用题一样,都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再列式计算。
B、再将60人平均分成6个组,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列式:60÷6=10(人)(出示课件并板书)
C、综合算式。60÷(3×2) =10(人)(出示课件并板书)
(二)解决问题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棒,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解答正确吗。
①说说每步分别算的是什么。
②每组10人,3组30人;每队30人,2队就是60人。所以解答正确。(课件出示)并且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课件出示)
五、布置作业
第55页练习十二,第8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9题、第10题。
A、把60人平均分成2队可以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列式:60÷2=30(人)(出示课件并板书)
B、我们现在知道了每队有30人,将这30人平均分成3组,可以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列式:30÷3=10(人)(出示课件并板书)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问题背景,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背景,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如:小华和小明去书店买书,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买了5本书,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问题。
(1)描述问题:小华和小明去书店买书,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买了5本书,求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2)分析问题:这是一个求和问题,可以用加法运算解决。
(3)解决问题:3 + 5 = 8,他们一共买了8本书。
3. 随堂练习出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策略培养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1)问题背景:小华和小明买书(2)数学描述:3 + 5 = 8(3)分析问题:求和问题,用加法运算(4)解决策略:找出已知条件,确定求解目标,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亮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明2个,小亮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超市有一种饮料,每瓶2元,妈妈买了4瓶,她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10 3 2 = 5,小亮还剩下5个苹果。
(2)2 × 4 = 8,妈妈一共花了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4、回顾与反思
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5、教材44页第2题。
小精灵说: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学生解决后交流。
6、生活中的数学
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三、课堂练习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五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3、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
重点
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教学
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出示例4
1、独立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3、4题。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2、12题。
三、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件出示销售清单,学生读题。
小组合作交流
2、阅读与理解
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பைடு நூலகம்小组讨论:
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3、分析与解答
(1)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558+225+166=
怎么列竖式计算?
5 5 8
2 2 5、
+ 1 6 6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560+230+170
= 560+400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2.学习使用相关策略去解决具体问题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理解如何运用相关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并运用在生活中常见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教学内容课程安排1.思维激活–小组合作游戏:数学竞赛2.理解概念–“解决问题”的定义和意义3.学习策略–分析拆分、推理判断等策略的介绍和应用4.练习解题–同步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方法演示具体教学步骤步骤1:思维激活在本课前,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竞赛。
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步骤2:理解概念在步骤2中首先要了解“解决问题”的定义,即如何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并不是只是一个死板的计算科目,而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科目。
步骤3:学习策略在步骤3中,我们要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如何运用其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分析拆分、推理判断等策略的介绍和应用。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这些策略如何运用到生活中。
步骤4:步骤4:练习解题在步骤4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题目演示答题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推崇教学的多元化,既有老师板书和解题演示的教学形式,也有小组合作游戏和练习题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在多种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在本单元结束后,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测试,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几道简单的题目并进行讲解,另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教学注意事项1.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而不是简单加减乘除的数学题2.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倡导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2024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读题、分析、列式、计算等。
同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步骤和方法。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数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新知识详细讲解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读题、分析、列式、计算等。
结合具体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享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直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连乘)》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2页例3和做一做。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典型的归一、归总问题,积累了关于两步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要求会列出综合算式,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并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核心能力通过“分析与解答”,在分步的基础上会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综合算式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2.通过合作与交流,熟悉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学习重点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题策略。
(六)实施资源《解决问题(连乘)》名师教学课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 口算6×12×5 7×8×9 15×8×512×5×6 8×9×7 8×5×15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用3×4×10这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出示超市的图片。
提问:这是哪儿吗?对,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超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超市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超市情境的引入,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探究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1)在尝试交流中,形成个人的解题方法。
①阅读与理解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超市需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②自主解决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你想怎么解决?请试一试。
③学生相互交流质疑。
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列出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015人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0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
2. 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到一般法等。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根据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到一般法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践应用(1)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第一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
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四、思维训练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
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
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1、阅读与理解;2、分析与解答;3、回顾与反思。
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1)》教案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
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
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
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分析与解答;“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3、回顾与反思。
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