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南坑傩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萍乡南坑傩的艺术特色

早就对乡傩颇感兴趣,从第一眼欣赏到傩舞表演,听舞傩者踩着“咚、咚”鼓点,看舞傩人迈着憨厚而独特的“锵、锵”舞步,似乎听到远古的先人用石头撞击所发出的脆响,一群树叶蔽体者围坐在篝火旁,喉咙里发出阵阵节奏的低吼;当看着那造型恐怖、雕刻精巧的傩面具扮做凶神恶煞的鬼神模样,似乎可以看到古人迷茫中的寻觅眼神;当看到将军模样的舞者把厉鬼捉住,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你分明可以听到先人们的呐喊和欢呼声……所有这些都勾起我浓浓的好奇心,更引发我无尽的遐想,总想一探究竟。于是我在一首首的诗句里、报纸的夹缝中、杂志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关注介绍傩舞方面的照片和文字,慢慢的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有关家乡傩的知识,也有了后来与乡傩零距离的接触了。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丰县《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奉命征伐闽越,驻兵南丰军山。为避“刀兵之灾”,告诫乡民“此地不数十年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所传之傩很快在县西流行。

唐代文化鼎盛,《开元礼》对州、县傩礼作了统一规定,推动了江西8州37县“乡傩”的传播,南丰、萍乡、修水都有唐代建傩庙、供傩神的传说。两宋江西经济文化发达,赣傩盛行,傩舞发展进入全盛期。

明清两代则是赣傩的繁荣时期,江西30多个县市都有乡傩记载

或遗存:赣东以南丰为最,清末至今有180多个村庄组建过傩班,现仍有“跳傩”、“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113班,乐安有“滚傩神”,崇仁有“面仂公”和“跳八仙”,宜黄有“跳傩”,广昌有“孟戏”和“跳魁星”,黎川有“跳和合”与“跳八架”,抚州、南城、金溪也有傩俗记载。赣北记载甚多,南昌和新建称“大傩”,高安和上高有“逐疫”,靖安和奉新名“掸傩”,修水叫“行傩”,武宁唱“傩歌”,德安“行傩礼”,瑞昌有“神傩”,都昌谓“逐疫”,彭泽“赶花猫”是傩俗。赣中是乡傩活跃区,清代峡江元宵“有傩”,清江和丰城的傩戏流传到云贵。赣东北以婺源有名,傩舞称“跳鬼”,清代有36傩班、72狮班之说。浮梁有“五举戏”,先跳傩,后舞狮。在赣南,宁都有傩舞遗存,瑞金有傩俗记载。

赣西数萍乡最多,主要分布于南坑、新泉、麻田、张家坊、上埠、茅店、万龙山、下埠、麻山、湘东、腊市、排上、上栗、桐木、金山、赤山、东源、长平、高坑等地。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萍乡县志》载:“先春三日,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

芦溪傩舞称“仰傩神”(仰,跳的意思)或“耍傩神”,傩庙、傩面具、傩舞谓之“三宝”。万载称“跳魈”或“搬案”,分“闭口傩”和“开口傩”两种流派。宜春亦有“闭口傩”、“开口傩”和“旁白傩”之分。各地乡傩构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赣傩文化群。而萍乡傩尤以南坑车湘村为最。

南坑,地处芦溪县西南面,20世纪末江西省考古队就在芦溪县

宣风镇的山背村发掘出了大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有石锛、石镞、石釜等,还出土有鼎、鬲、壶、罐、簋等陶器,从这些大量石器与陶器的出土,证明该县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居住,而南坑镇与宣风镇相隔仅20公里左右。

车湘,是芦溪县南坑镇的一个行政村,古时又称“芦茅洲”,是个荒芜之地,野兽出没无常。据传,南坑车湘傩起源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黎氏干公从江西吉安来车湘建基立业,其时定居在车湘院背冲庵门前的观音堂,为求神灵保佑,免受天灾病患,于是在观音堂内立了傩神大帝神位予以供奉,由于天灾战乱不断,无奈人口逐年减少,庙里的香火日渐衰退。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左右)时,黎氏頖(音pàn,頖,即“頖宫”,又作“泮宫”,中国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痈,诸侯曰泮宫”)芹公于元符三年来车湘,忽一夜,电闪雷鸣,紧靠在车湘长(音读zhǎng)房坪里的竹杈上平白无故地出现了一个铜质的傩面具,形似现在的小鬼面具,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躁动,大家议论纷纷,都说这是神灵感应的征兆,必须慎重对待,最后决定在长房坪里盖一茅厂屋为纪,把院背冲庵门前的傩神大帝与这一铜制傩面具一并供奉,日日焚香礼拜,丝毫不敢怠慢,自此,人口逐年增加,庙里的香火也日渐旺盛了起来。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拆除茅厂屋,扩建成三栋二间砖瓦结构的房子,开始雕绣傩神面具,练跳傩舞。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又扩建加高为四栋三间的“昌”字

形庙宇,增雕一大神傩面具,名曰:“大老爷”,作为守家之神;同时添置耍傩道具,年年春节耍傩神,跳傩舞;后还在庙门前修建了一座戏台,惜在1953被强行拆除,庙里的全部材料也被搬去一空。解放后,破除迷信,庙门一度紧闭,傩神庙被辟为集体仓库。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傩舞、傩庙、傩面具”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得以发掘保护,重显其独特光彩和魅力。1984年庙宇又重新整修,1986年雕绣傩面具26尊,添置傩舞道具、服装一批……南坑傩得到全面恢复。1994年南坑车湘傩还被邀请到秦皇岛南戴河,为“中国万博文化城”的开城大典做傩舞表演达一月之久,笔者有幸带领表演队伍到该地演出,至此车湘傩声播全国。

现在的傩神庙是从原址院背冲庵门前搬来的。距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1998年7月又将旧庙拆除,建成琉璃瓦,瓷条饰墙的砖混结构建筑,增设焚香亭、戏台、厨房、傩舞表演场等,形成了演练、观赏、议事为一体的综合格局,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500多平方米;2000年剥离饰墙瓷条,改用红粉拌水泥刷墙;2011年在傩庙东北面增设傩文化陈列室,傩庙正北面开辟了傩舞表演场等。

车湘傩神庙,位于萍乡市芦溪县西南面约15公里的南坑镇车湘村,其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人丁兴旺。傩神庙里供奉的主神是“三元”唐、葛、周,(唐,唐宏,字文明;葛,葛雍,字文度;周,周武,字文刚)。

传说“三元”唐文明、葛文度、周文刚这异父同母的三兄弟在梅山古寺老僧学道有成后,为皇帝设坛求雨,解救旱情有功,被封

为官,做阳间与天神之间的使者。

千百年来,每年大年前夕,傩神大帝必须出洞过大年。时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童谣有云:“噼呖趴啦砰,小年傩爷要出洞。”出洞前必须问卦选定吉日良辰,摆好新毛巾,烧好药水茶,给大神准备洗面水,请有威望,身体洁净健康的头首操作,将洗好面的菩萨一一摆放在庙里神桌上,要求工正整齐,大将置中央,其他放两旁,所有信士在三十年夜饭前,都得先到庙里用大肉大鱼供奉大神,燃放爆竹之后方才回去过年。所以三十夜傩庙内香火空前旺盛,爆竹声不断,纸屑成堆。

“咯咚锵锵、咚咚锵锵、新年初一,傩神出行。”正月初一是“大老爷”“出行”的日子。十几二十号人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前面有牌匾、土号、各色彩旗、万民伞、蜈蚣旗开道,后面紧接有大锣、钞、鼓、唢呐等民乐护送,“大老爷”及其他傩神面具被安放在傩王爷轿(俗称“傩轿”)里,傩轿装饰得极为豪华,四面用红绸圈围,绸布下方缝以手掌宽的金边,鲜艳亮堂;正面红绸上绣一大“福”字,轿尾绣一大“发”字,左右两边分别绣的是“平安”、“兴旺”;傩轿由头首抬着,踩着“︱︱咙咚咙咚咙咚咙咚︱锵||”龙灯鼓点调,吹着喇叭到福主老爷那里拜年,然后进行游行,每到一处,家家户户准备香烛鞭炮,摆出最丰盛的祭品在路旁进行迎送、供奉,接受大神恩赐,出行完毕回庙。然后以关公、欧阳二位大将带四位将军到各户耍傩舞,但只耍将军搁剑。各家各户无不热烈欢迎,盛情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