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题(考试版) - 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有一位身材不高的女教师上一节课批评了一个不遵守纪律的高个学生,下节课这位学生擦完黑板后,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沿让女教师拿不着,出教师的洋相。上课开始这位教师发现了这种情况,学生们也在偷偷发笑。这位教师尽力控制住自己激动地情绪,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改错题,叫那个学生上黑板改错,要求擦去错处,改为正确的解答。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哪个高个子学生深感惭愧,改完错后,他把黑板擦放在讲台上,并轻声地说SORRY,,教师也轻声的说了没关系。
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并谈谈你的看法。
本案例涉及教师如何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突发事件,及教学机智问题。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没有智慧就没有机智,而没有了机智,智慧最多也是一种内部的状态而已。加拿大当代著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专家马克斯、范梅南将教学机智归结为教师的克制,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等。巧妙的将计就计,将难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一场可能导致师生矛盾激化的冲突就这样解决了。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克制力,高超的教学机智。可见将调皮学生故意出的难题巧妙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始终保持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失为解决此类教学中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常言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也是如此,他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锤炼过硬的机智应变本领。这位女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影响自己情绪,更没有对那位高个子学生打发脾气,而是因势利导,机智地解决了教学突发事件。这样的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问题一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对这位教师拿学生撒气,态度不好的行为加以评析。答案:1案例中教师的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人格修养,情绪不稳定,把个人生活琐事中引发的不佳心境和恶劣的情绪带到了职业活动中2该教师婚姻生活不美满,不良情绪无处排遣,便选择了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发泄的突破口,以寻求某种心理平衡。这种意识和行为,反映出其思维的偏差和心态的扭曲。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生活不如意、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是否善于调节自已的情绪,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为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怒哀乐是情感的表达,本无可非议,但由于职业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在教育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已的感情,必须把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教育活动严格区分开来。马卡连柯以自身的行动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或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问题二:请分析该案例中教师朝学生的行是否正确,为什么?为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答案:1该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张老师缺乏基本的人格修养,讽刺、挖苦学生。2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很深刻的影响。有时看来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经意间却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类似上面的事件在学校中时有发生,而且由此可能造成各种不利的后果。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其后果对教师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为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偏激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②教师要尊重学生,切莫当众挖苦、讽刺、打击学生。
③强化法律意识,既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又不应该对学生的权利构成伤害。(教师容易侵犯学生的权利主要有隐私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
④分析学生学业不良状况的原因,采取正确的矫正措施。
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问题三:请结合相关知识对资深王老师的行为加以评析,她真的错了吗?为什么?
答案:1案例中王老师是一位有着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观念的教师。她希望学生有一个规规矩矩的学习氛围,为了达到现实所导向的教育目标,王老师就根据目标要求创设了一种自认为、也被公认是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教育氛围——即教育事故少发、刻苦学习、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循规蹈矩的教育环境。同时王老师认为自己是教育的权威,有权利规范学生的习惯,自已爱学生、为了学生成才,出发点是好的。根据多年的经验,学生们必须按照她的要求,规矩来,才能学得好。但是,王老师却忘记了施展权威的限度,这就是她的错误所在2教育环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案例中的王老师几乎没有留更多的时间与时间给学生,属予学生发展自己个性、舒展自己性情的时空几乎全部被老师的要求填满,甚至连作息习惯都得适应教师这新种好心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扳”过来的,但是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任务与需求也是多样的。如果受教育的环境与自已的兴趣、习惯等相背离,而且舒展本性的空间又几乎得不到保障,被强行以自己反感的学习方式或行为方式在学校,教育效果就难以保证。
当师生发生观念和行为冲突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单向要求学生适应自己,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新的观念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教育环境。问题四:请对案例中恩师李俊国尊重学生的现象进行分析,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案 1案例中可以得知,“我”是一个差生,但是在班主任对我依然充满希望,不放弃,不停的鼓励,十分顾及我的自尊心等情况下,我最终成为了一名受尊敬的老师。2李俊国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互补互助。
问题五:透过这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什么?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1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多年来道德教育的孱弱。
我们总是习惯于做表面工作,道德教育停留在表面,更不用说润入人心。深入心灵的道德说教才会引起人内心的向往之情,才会作用于行动。道德也只有与具体行动相结合,它的巨大作用才能显现出来。2结合实际,目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方面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②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③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少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④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3目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围绕社会现实和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育,强调实践、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问题六:请结合师生关系闹矛盾的相关知识对次案例加以解析。老师的做法给我们启示?答案:1师生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不再是小学生样盲目的崇拜和听话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自己的自尊,老师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能简单的规定不准干什么不许怎么样,更不能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2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那么,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怎样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呢?案例中胡老师的做法给我们两点启发:
①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案例中刘利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敬的,换作平常,也许有的教师就会大光其火,将刘利训斥一通,让其他学生都陪坐在那里挨训,教师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以至于这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会认为老师的脾气比刘利的脾气还大还急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魏书生说:“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案例中胡老师始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虽有生气但很快控制了,使课堂能平静的继续上课,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沉稳的气质。
②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瞬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或者不够细心,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案例中,胡老师注意抓住下课后其余学生都走了只剩下刘利时与其交谈,了解事情原委并加以温和地批评,既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