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有的问题及对策“百育德为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因为去何从。
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有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点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点淡化。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
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
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中学设有政教处,小学设有少先队,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
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都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
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
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
比如: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讲义气与诚实,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选择,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甚至对早恋现象,金钱观等敏感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
德育工作存不足及整改措施
德育工作存不足及整改措施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有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整改。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首先,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存在着独立性不强的问题。
一方面,德育工作常被视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常常脱离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并且缺乏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
这样一来,学校中的德育工作就容易出现整体性不足、点滴化、随意散漫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首先,建立德育工作的独立评估机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提高其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学校要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形成整体互补,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其次,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着教师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工作量较大,有时会因为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太愿意参与其中。
这样一来,德育工作就容易成为一项机械化的任务,缺乏师生互动和个性化的指导。
为了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工作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学校可以鼓励教师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将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接受度。
最后,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德育工作的评价常常以成绩为主,忽视了德育过程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学生注重追求分数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
为了改进评价体系,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成绩与品德表现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只重知识而淡化德育。
第二,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系统和奖励制度不够完善;第三,德育教育不系统、不具体、德育方式单一,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质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然而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
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
还有不少学校为了给自己的学校做宣传搞形式主义。
例(1)某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在河道上拣白色垃圾,边检边拍照,照完了相、就带领学生返校了。
那一堆白色垃圾仍然喜笑颜开的立在河床上。
例(2)某校带领学生学雷锋扫大街,学生挥舞扫帚,尘土飞扬、甚至把扫的垃圾堆扫在角落里就不管了,却无人劝告。
试问这样的德育能“育人”吗?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重点讨论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实施力度。
有些学校在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时声嘶力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计划。
这导致德育工作往往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无法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不够完善是另一个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需要专业的教师来推动和引导,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德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存在缺乏和不足。
他们缺乏德育理论和方法的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并且缺乏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此外,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德育工作往往被学校课程、考试和评价体系所边缘化。
德育工作往往被视为次要任务,在学校日常运营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这导致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一种形式,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持续的推进。
此外,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的问题。
有些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而忽视了其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上追求短期效果,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
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使德育工作丧失了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思路和方法:首先,学校应该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和措施。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德育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德育实践经验。
可以开展一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德育工作经验。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一: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德育工作存在短缺情况。
有些学校德育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有些学校设备不足,无法开展富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德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覆盖面和效果。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科目上,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冷淡的态度。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鼓励并赞赏学生的道德行为。
问题三:家庭教育责任缺失随着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推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缺失,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鼓励家长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德育辅导。
问题四: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同感。
同时,德育评价的标准也不够明确,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策: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评价,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
针对问题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
结论部分总结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了共同努力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视,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道德观念、家庭教育、学校、课程、家校合作、德育评价机制、提升、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介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只有通过德育工作,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未来的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学生道德观念淡化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传统道德规范的逐渐淡化,学生道德观念也呈现出模糊和淡化的趋势。
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部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导致言行不检、行为不端的现象时有发生。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问题一:德育工作粗放化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粗放化的问题。
学校只注重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重视宣传口号和标语,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结合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能力。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规范。
对策二: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只注重学生成绩和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行为。
问题二:德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学校面临缺乏专业教师、教材以及相关设备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通过招聘、培训、评价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德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对策二: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的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开发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问题三:家庭教育缺失当前,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培养和引导。
家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不高、不严格,甚至存在溺爱和纵容等现象。
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德育培养。
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023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加注重。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一、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德育教育课程的内容、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例如,只是讲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缺少情感教育和实际生活案例的渗透。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考核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述,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很多学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真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丰富教学内容。
多方筹集资金,向德育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二、探索多元化德育教育方式。
引入游戏化、情境化、互动式等全新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在互动中感受、认识德育教育的内涵。
三、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考核和评估两种方式。
考核主要以语言表述为主,评估更加注重学习者整体德育素质的确定。
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加强德育宣传,拓展学生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参与的意识。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德育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特点,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素质,让他们成为更加优秀、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缺乏全面系统性当前,许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倾向于片面侧重某个方面或某种行为规范。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只具备表面上的道德素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重构建全面并系统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现有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对道德与人文关怀等领域的教学内容,并且过分强调考试科目。
这造成了学生对道德伦理知识缺少基本掌握,并且无法将其融入到日常行为之中。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需适度增加相关内容,并加强跨学科教学。
四、师生互动不够密切由于大班额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德育工作中师生互动不够密切。
一些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而学生也缺乏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
因此,为改善这种状况,在课堂上应注重互动式教学和个别辅导。
五、评价体系单一化现行的德育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或简单且定性化的评估方式。
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法既限制了对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认知,也削弱了其他方面教育环节对于道德培养产生影响力的可能性。
因此,在考评方案上应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
六、家校合作存在薄弱环节德育工作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但目前家庭参与度普遍不高,并且双方之间欠缺有效沟通和协调。
以至于某些家长将全部责任寄托给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盲点。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放日、家委会等形式增进双方合作关系,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
七、缺乏典范引领以往德育工作过于依赖传统道德模范,而忽视当代社会形势和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寻找具有时代精神的典型个体,并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学生。
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模范人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宣传塑造。
八、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目前缺少针对德育工作的有效反馈机制,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德育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分析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
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缺乏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德育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意义一些德育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一些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无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许多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用的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种做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然而,当前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改进建议1. 强化品德培养,注重价值观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教师应加强品德培养,注重价值观教育。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2. 丰富德育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了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应丰富德育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社会事件和社会风气,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导致办学宗旨严重偏离,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
抓升学率能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很难用具体的标杆来衡量,成绩看不见。
此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嘴上说说而已,可有可无。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2、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学校没有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素质也比较差。
能够做到“全员育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组织、政政处、班主任去做。
其他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即使在德育岗位上,也不完全尽职尽责。
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德育干部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无暇参加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多数教师只凭经验干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极其简单。
甚至少数教师,师德败坏,不能行为示范,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3、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认识中,学校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将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远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学生只能停留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水平,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味地唱高调,难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结果在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
没有落实“低重心、低起点”,没有从“小一点,实一点,近一点”活动入手,没有从“有形”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德育工作。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德育;学校;家庭;培训;资源;评价机制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效如何,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困扰农村中小学育人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不够。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尝试性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学校教育低效。
一是课程内容单纯。
多数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德育目标和任务,不能在各科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课程育人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小学无专职德育教师,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学生道德素质的变化往往超出了教师的应对能力,影响德育效果。
三是评价机制不全。
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没有把德育工作成效列入教师业绩考评序列。
2. 家庭教育低能。
一是养成教育习惯差。
在目前的人口状况下,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溺爱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容易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
二是家长能力素质低。
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教育规律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很难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学生习惯养成。
三是隔代管理问题多。
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孩子较多,他们离开父母,失去了应有的关爱和管护,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养成不良习惯。
3. 学生行为任性。
一是厌学情绪浓厚。
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老师、家长不督促,不会主动去学习、去锻炼,归根结底还是德育教育没搞好,思想认识出了问题。
二是文明礼仪欠缺。
一些学生不尊敬师长,不理解父母疾苦,爱和同学比吃穿,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没有养成诚信做人的习惯。
三是自我意识强烈。
一些学生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跟家长撒谎要钱胡乱挥霍,有的捡到钱物不交老师,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工作在我国学校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然而,在实际推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目前,针对学生德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学校间对于培养德育素质与学术成绩之间关系认知不足,认为提高学术成绩就是提高学生素质表现。
这导致在教师选拔、评优等方面普遍倾向于重视学术而忽视德育。
其次,教师思想观念更新速度较慢。
部分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德育工作,并不能及时适应时代背景下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
另外,一些教师本身道德水平也存在差距,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难以给学生以引领和示范。
再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现代社会中,一些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关注。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了学校对于德育状况更加严峻的挑战。
最后,存在着课程性质化、考试导向化倾向。
由于高考占据了很大比重,学校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学术科目上,而轻视了德育课程的开展与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道德素养培养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进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首先,在评价体系方面,建立起清晰明确的客观评估指标和方法。
要将学生成绩与素质发展相结合进行全面评价,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标准。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提高其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德育素质培养。
学校应该定期进行教师道德修养培训和专业发展研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其德育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对于优秀德育先进个人和团队的表彰和激励,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再次,在家庭与学校合作方面,建立稳定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家庭日、公开课等活动,增进对于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的共识,并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小学总结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小学总结2023年了,德育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回顾过去几年小学的德育工作,可以发现,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法治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困难和不足。
首先是师资问题:很多学校的法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很难合理分配各个学段的法治教育资源;其次是教材问题:当前市场上的法治教育教材种类繁多,质量不齐,这给学校的法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再者是课程安排,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安排存在滞后于课改进程的情况,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德育工作缺乏综合性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修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提升。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重视的仍然是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缺乏综合性,是很多学校存在的困难。
3、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难点在于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性德育评价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合理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习惯和学术表现,更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学校评价方式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学校仅以所谓的“5德指标”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等方面。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老师们的工作得不到体现,学生也难以得到全面性评价,更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德育工作的改进方向德育工作肩负着学生身心发展的使命,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以下列出几个方面的改进方向: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法治教育质量创造优秀的教育环境,培养有自信、有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优秀学生,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针对法治教育方面,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科学的课程安排和评价考核体系,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2、引入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质量如今,科技的发展无处不在,教育也不例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德育意识不强在一些小学中,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盲区和空白。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关注不够,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应付。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和典型故事宣传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缺乏实际的生活化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也难以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3. 学校家长配合度低家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配合度不够,往往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持观望态度,对学校提出的一些德育要求,比如家校合作,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的配合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4. 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小学德育教育单纯以成绩、奖励、惩罚等来评价学生的品行表现,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和品行关键的综合评价。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解决措施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素养。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德育研修班、讲座和研讨会,让教师了解德育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应该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学科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德育故事宣传、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的沟通,建立正面的互动关系,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品行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可以在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德育教育讲座,引导家长合理引导孩子的行为,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品行表现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落实不够到位、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材内容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落实德育教育到位。
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于德育教育则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难以培养。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德育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德育教育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但目前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能力不足。
为此,教育部门可以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思想意识,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专业能力。
可以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宽教材内容。
当前的德育教育教材内容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道德的定义和规范,缺乏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案例分析。
为此,可以加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人士,特别是一些德育教育专家和成功人士,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的德育教育评价主要以成绩为导向,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全面评价。
应该建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包括考查学生的品德、道德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要注重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避免以单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给学生带来不公平和压力。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德育教育的落实、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宽教材内容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教育环节。
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德育活动、教师教育水平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德育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德育活动需要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参与。
但是,有些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过于抽象、宏大,学生很难理解和体验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导致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
解决措施:加强与生活相关的德育活动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以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比如,可以开展红领巾升旗仪式、道德讲座、素质拓展活动等。
同时,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社会名人、志愿者、父母等加入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
问题二:教师教育水平不高德育教育需要有一支富有热情、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但是,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师缺乏专业性和专业知识,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只是口号喊得响,实质上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解决措施: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专题研讨会、实际案例的分享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智慧。
问题三:评价机制不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成绩、过于形式化、过于堆砌性等,让学生和教师难以真正体验和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从学生兴趣、品德、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学校及教育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师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的教育参与度有待提高。
传统的教育手段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德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引入新的教育手段,强化德育评价机制。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未来公民。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家校合作、教育手段、德育评价机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小学德育教育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一些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传统的德育课程设置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急需引入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目前的德育评价机制也存在不足,过分强调成绩和表面行为,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养。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 正文2.1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道德伦理教育上,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
这导致学生对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认知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
由于缺乏系统的德育课程设置,学校德育教育缺乏深度和延伸性,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德育需求。
学生在道德意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师资力量和德育评价机制存在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德育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推广使用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解决措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师资力量不足、家校合作不够紧密、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推广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1. 引言1.1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不仅是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和社会风气的波动变化,小学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
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律和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学会自我约束,并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学校的德育教育责任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培养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正文2.1 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德育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号宣传和简单的道德说教阶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指导。
德育教育缺乏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
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
虽然有专门的德育机构,负责全校德育工作。
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反感。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
比如: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讲义气与诚实,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选择,而传统思想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
2 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德育教学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
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究学习活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德育的探究过程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
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但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
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干脆回到最省事的“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
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在现实的利益诱惑或独善其身的两难选择面前,他们往往毫无招架之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1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要真正使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
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实质上是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过程。
发挥少先队,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通过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多一份保证。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
并且可以适时地沟通二者的关系:由于我国整体人口素质低下,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却远远称不上是一个人才强国。
现在,一部分中国人虽然有钱了,但是他们到国外旅游,却意外发现一些国外景点并不太欢迎中国旅客。
究其原因,原来极少数中国游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就是这些公民素质的“小节”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心里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2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
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理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
”(2)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勿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义工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屋”的个性精神。
3 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戒毒所,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3),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充分肯定我国中小学德育进步与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中小学德育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缺乏实效,缺乏魅力,教师与学生关系失调等。
但深层的问题是德育定位不准,德育观念陈旧,德育价值取向偏移,德育目标与评价错位等。
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源于德育思想观念的陈旧与模糊。
1、德育定位问题如果德育定位不准或偏移,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施等一系列的问题。
德育定位主要包括认识上的定位和实际工作中的定位两个方面。
就二者的关系来讲,认识上对德育的定位准确与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实际工作中中对德育的定位。
(1)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在我国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有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
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两个抽离:一是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教师、单独的德育机构(如政教处、德育处)来实施德育。
二是把德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于生活世界的孤立实体。
学校里所搞的德育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学校德育脱离活生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出空疏的特征,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具体道德情境时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帮助不大,学生很难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因而很难对现行德育产生兴趣。
(2)认识上的不到位。
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实际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定位偏移或游移不定。
一方面存在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割裂对待的工作格局。
在学校教育中,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班队系统和德育活动,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人搞德育,没有形成学校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就无法保证德育实效。
同时,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生活的整体大系统,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及相互配合不紧密,单纯依靠学校,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由德育教师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
(3)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但不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2、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一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目标取向。
既往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基础德性、品格的培养。
当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听从、盲目地服从既定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不是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和体验新生活。
这不仅降低了德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德育目标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而且**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道德关系的敏感性,容易形成只知道背诵道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分离的双重人格。
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
既往的德育不是去积极大胆地激励引导学生.而是设法约束、防范学生。
这样的德育在信息传输上带有明显的单向灌输性,其动力系统是外在的,学生不会产生内在需求。
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的控制、惩罚,会导致学生的恐惧与逆反心态,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学生很难通过自觉的理解真正提高其道德水平。
3、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的。
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育者认识的局限。
教育者对德育过程的生活性、活动性、情感性、生成性等本质特点缺乏认识,有些教育者误以为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一样,就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讲授或灌输既定的德育内容,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于是出现了有些教育者**学生的活动时空,包教包办的做法;有些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则存在着远离生活的现象。
其实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没有产生道德体验时,德育要求是难以内化的,因而便不能取得德育实效。
调查表明,虽然学生身体的绝大部分活动时空是可控的,但其内部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却无法被学校德育时空所**,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校外的社会信息发生着密切的交流、比照,一旦学校所传递的德育知识信息与社会现象不相一致,或不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时,学生会冷眼旁观,出现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自主参与性较低,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这就出现了德育过程中的“精神游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