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按新课程的要求,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同。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老师们教学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等。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小组讨论,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老师们在教学中都很愿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但我们也看到,有的时候由于有些教师还不太清楚怎样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小组讨论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我们看到主要存在这样几种现象:

一、讨论的问题不恰当

二、讨论的时机不合适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四、讨论中缺少合作意识

五、教师的定位不准确

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认识问题。教师没有明确小组讨论的作用是什么,也不明确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责任,也就没有真正地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使小组讨论有预期的效果。其实要使小组讨论正常开展,还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看看一些做到比较好的老师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

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最后通过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答案多元的时候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

3.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

4.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既需要考虑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针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

在开始小组讨论的初期,要提出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与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要求是促进学生学会讨论。

(2)鼓励合作

在开展讨论学习初期,有的小组可能缺乏默契,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指导合作技巧,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