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讨论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推崇和认同,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度。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中有许多模式,如小组讨论、合作任务、角色扮演等。

在选择模式时,要考虑到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小组合作模式。

例如,数学课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

教师可以将同一张试卷分成若干道题,根据学生的成绩水平、性格特点等情况分成若干个组别。

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做自己的试题,然后再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做题的方法、答案的正确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讨论,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二、设置合适的小组规则和奖惩制度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需要设置一些合适的小组规则和奖惩制度。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可以设置奖励小组最佳表现者的规则。

这样可以激励同学们发扬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同时也可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关系。

如果某个小组成员因疏忽或违规原因影响了小组的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惩罚或警告,以保持小组的纪律和合作精神。

三、组织合理的小组学习活动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需要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报告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细节和技巧,培养出习惯性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模式。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安排小组作业。

在小组作业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互相提出建议和指导,让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每个小组完成作业后,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数学学习中,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如何精心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建议。

一、确定讨论主题首先,老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讨论主题。

这可以使讨论具有方向性,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讨论主题应该与课堂所学内容有关,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来开展讨论,如“整数与有理数的关系”、“勾股定理的思考”等。

二、设定讨论目标除了确定讨论主题外,老师还需要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某次讨论中,老师可以设置如下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制定讨论规则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必须制定明确的讨论规则。

这可以帮助学生避免互相打断和争吵,以及让讨论更加有序。

例如,老师可以设定如下规则:“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时必须保持礼貌;每个问题限时回答。

”四、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老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自我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讨论“勾股定理”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勾股定理与什么有关?该如何应用?”五、促进互动和合作讨论中,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彼此交换意见,帮助彼此理解概念。

可以通过组合小组和分配任务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例如,老师可以设置如下任务:“每个小组负责用几何思想解决一道相似三角形的问题。

”六、总结讨论成果讨论结束后,老师需要总结讨论成果,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时应该强调学生的好点和不足,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分组讨论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分组讨论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分组讨论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分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分组并进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下面将介绍分组讨论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首先,分组讨论的实施步骤如下:1. 阐明讨论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步入讨论之前,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和任务。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讨论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2. 自主分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或是教师指定的方式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应该包括3至5名学生。

分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以及分组的多样性。

3. 讨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供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问题可以是一个需要求解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需要分析和解释的数学现象。

4. 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以轮流发言的方式进行讨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的质量。

5. 总结和分享: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过程。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经验的分享。

其次,分组讨论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如下:1.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参与讨论,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要倾听其他人的观点,进行适当的回应和反驳。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互相支持和尊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分享和借鉴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分组讨论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如何开展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开展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开展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确定小组成员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需要确定小组成员。

可以采取随机分组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明确,任务分工合理。

二、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1. 解决问题:让小组成员一起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做一个数学题目,通过讨论和交流,不仅可以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2. 研究项目:给每个小组一个独立的数学研究项目,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合作,进行实证研究或者模拟实验,最后汇报并分享研究结果。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与数学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解决。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角色扮演: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扮演数学家、工程师、统计员等,共同完成一个与数学相关的任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引导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启发性问题: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规定时间和任务:给小组成员规定时间限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鼓励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提供反馈和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改进和进步。

四、评估小组学习成果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需要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1.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向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分享。

可以通过展示的形式,评估小组的表现和成果。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我认为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主题或话题。

这个主题或话题应该是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作为讨论的主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题目作为讨论的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倍数和约数的题目作为讨论的主题。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小组讨论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其中。

小组讨论的组成是很关键的。

我通常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到五个学生,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我会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补充,即有一些数学上优秀的学生和一些相对较弱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我所教授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讨论一般会安排在课堂的中间部分,持续20-30分钟左右。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先听我讲解数学知识,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这种安排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的参与。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还在小组讨论的开展中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交流,还要通过书面的形式来记录下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况。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我所教授的数学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在小组讨论的开展中,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更多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小组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个学生组成。

最好是将学生分成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这样的小组能够互相帮助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或者题目,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决。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彼此的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询问和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决方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组讨论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数学问题观察和探索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小组讨论,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老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比如组长、记录员、总结员等。

通过分工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协作来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和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效。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为了建立合作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研究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异质研究小组,每组四至六人。

这样可以缩小小组之间的差异,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研究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默契,活动更加有共同目标,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研究贯串教学始终1)复中创设情境在复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一方面可以复解题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也为新课的研究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新课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2)新授中启发心智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适时引用小组合作研究模式,让师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1.独立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前,学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以感知新知识并在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上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作为小组中的听众。

特别是对于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其观察和审题,以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组内讨论:小组内各成员需要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并得出结论。

3.小组间交流:各个小组之间需要进行交流,发表各组的意见,并将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并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

关于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

关于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

关于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

一、提高学习效率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增强合作意识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需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四、促进交流沟通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需要相互交流、讨论问题。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交流沟通。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提高交流能力。

五、提高自信心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

同时,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提高自信心。

综上所述,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思维能力、促进交流沟通、提高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共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是一种群体学习的形式,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术能力提升。

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体现,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借鉴他人的思维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最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共同协作,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与团队意识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

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大的群体,比如班级内的学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我们可以采用在线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网上交流。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多方面协同的情况,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让学生在网上交流。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实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好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这个主题和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有一定难度和吸引力,同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管理。

这个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避免学生羞涩和不自信,精心设计分组互动的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做好讨论的总结和回顾。

及时总结和回顾是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关键,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一个参考。

在总结中,可以概括出讨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总之,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是一种群体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术能力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而数学小组讨论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今,我们就来谈一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一、小组组建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第一步是小组的组建工作。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

老师也可以将学习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搭配,以便于在小组讨论中形成更好的互补和帮助。

二、讨论主题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主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特定的讨论主题,也可以统一为全体小组设置一个统一的讨论主题。

在选择讨论主题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题目的答案。

三、讨论形式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小组讨论、问题求解、操场黑板报、小组竞赛等等。

在选择讨论形式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知识水平来进行选择。

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小组讨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通过比较自己的答案,发现自己答案中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小组讨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五、小组讨论的技巧在进行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时,老师需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要起到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要通过提问、点拨、比较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讨论。

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并通过讨论来纠正错误。

老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和锻炼。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的方法和策略。

一、组建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合理地组建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既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互补性。

同时,要确保小组的人数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通常3-5人为宜。

二、明确任务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个数学题目,让他们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解决。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供引导小组讨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开始讨论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四、营造积极氛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融洽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讨论。

五、角色转换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角色可以做一定的转换。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中的某一个人充当小组的组长或发言人,带动小组的讨论和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

六、总结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补充或者扩展,丰富学生的思维和知识。

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理组建小组、明确任务、提供引导、营造积极氛围、角色转换和总结讨论,教师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集体讨论策略:六个实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集体讨论策略:六个实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集体讨论策略:六个实用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集体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集体讨论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六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集体讨论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1. 问题导向型讨论问题导向型讨论是指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需要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没有确定的答案。

通过引入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想法、分享不同观点,并且从彼此之间吸取新的见解。

2. 合作式讨论合作式讨论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将小组或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难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且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3. 视觉化讨论视觉化讨论是通过使用图片、图表、图像等视觉元素来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交流。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觉素材,并与学生们分享,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这些素材进行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

4. 模拟实践讨论模拟实践讨论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们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场景,要求学生考虑如何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推理、提问和互相评价。

5. 反转教室讨论反转教室讨论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颠倒过来。

在反转课堂中,教师会事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提供相关阅读资料或视频。

学生在课堂上会先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6. 取材于实际讨论取材于实际讨论是通过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兴趣和主动参与。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测量、推理等等,可以与购物、旅行、运动等活动相结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从中延伸到更抽象和理论的数学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1. 引言1.1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

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

小组讨论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让他们共同合作、共同学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安排小组,让他们互补互助,共同进步。

在讨论问题的设置和引导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总结讨论的经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开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组织好小组成员,设置合适的讨论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践和总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2. 正文2.1 小组成员的组织与协作小组成员的组织与协作是小学数学小组讨论的重要环节。

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小组成员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可能担任组长,有的可能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有的可能提出问题或观点。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需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组长需要及时调节讨论的节奏,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某些成员主导讨论的情况。

小组成员应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某位成员可以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位负责提供解决方案,还有一位负责总结讨论内容。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提高讨论效率,使讨论更加有条理和深入。

浅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开展

浅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开展

浅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开展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是一个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数学课堂小组
合作讨论的开展。

1.小组分组和组员角色分配
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分组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小组成员最好
是人数均衡、能够相互合作、学习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学生。

同时,
小组应该设立小组长,明确好组员的角色分工,并对小组讨论的规
则进行说明,如时间、任务、发言等。

2.题目的选择
讨论的难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选择具
有灵活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题目,如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或是需要
推理、证明等思维能力的题目。

3.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
组内讨论时,组员应该遵循讨论的规则,互相尊重和倾听他人
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快速解决组员的困惑。

在讨论之后,应通过组
间交流的方式,进行结果的交流,学生可以互相提出各自的方法、
思路,也可以对其他组的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发掘更多的解决方法。

4.教师指导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轮流观察、记录和记录教学过程的方式进行指导
和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评价标准,评
价学生的表现,并反馈到评价结果中。

总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组讨论的组织和进行方式,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今天我共读的内容是第二模块的《小组活动的形式》,围绕书中的内容,我想谈谈:在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良好的合作学习还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我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很多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分五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科学分组,优生与差生搭配,人数4至6人合适;第二,合作目标明确,设计合理内容。

开展小组合作的内容一定要有探究性,具备合作的价值;第三,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第四,互助反馈,总结评价。

例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是探究型课例,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生为本,设计探究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我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先让学生猜想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1)提出操作和研究要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体会平行四边形转成长方形的过程;(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和讨论:怎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个探究的过程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探究。

(3)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教师要培养孩子语言表述的能力;(4)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因为探究过程是孩子思维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公式推导类型的课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重视转化的过程和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地发挥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发生思维碰撞,形成能力,这也是我们课堂小组合作的最终目标。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引言 数学小组讨论是初 中数学教学 中的一 种非 常重 要 的教 学 方 法 ,它 是 在教 师的主导作用下 ,初中生通过 小组 的方式根据某一个特定的 知识点来发表各 自的见解 , 互 相听取小组之中其他成员 的看 法 ,从而加深对 于课堂教学 内 容 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堂教 学方法。在现阶段,对于数学 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研究 ,有利 于最大 限度地 发挥出初中数学小组讨论 的作 用 ,切实提升初 中数学教学效 率。在每次小组 活动之前 ,教 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 内容 大 和 目标,完成任务 的方法等 , 万 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 、任 务之后 , 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 组织组员有 序地开展讨论 、交 镇 流、动手操作 、探究活动。这 初 样做避免 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学语 文是一 门有着强烈 的人 文色彩的学科 门类 ,小学教育中蕴含 着 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 间的每一个文字 、每一组词汇和每一 个语句中 ,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 学 过 程 中 。本 文 将 着重 探 讨 小学 语 文 教学 中的人文教育。 概念解读 所 谓人 文教育 ,主要是指 对受 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 , 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 ,以促进其 人性 境界 的提 升,实现其 理想人 格 的塑 造 ,以 及 促 使其个人和社会 价值的实现为 目 的的教育。人文 教育注重的是对 受教育者进行 由 外 而 内 的 文 化 素 养 培 育 。 人 文教 育注重对人的精 神的养成 ,其教 育的途径是多样 的 ,如通 过传统 方式传授广博的
【 摘
要】 新课程 改革使初 中数学教学呈 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讨论小组 中

高中数学学习小组讨论计划

高中数学学习小组讨论计划

高中数学学习小组讨论计划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果,我们计划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以下是详细的讨论计划:
一、目标
1. 提高同学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二、对象
高中数学学习小组成员。

三、时间
每周六下午2点至4点。

四、地点
学校图书馆/教室。

五、形式
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六、内容
1. 当周学习的数学知识点。

2. 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3. 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流程
1. 开场(5分钟):确定讨论主题,介绍当周学习内容。

2. 个人展示(10分钟):每位成员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小组讨论(40分钟):针对个人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总结(10分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关键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下周的学习任务和讨论主题。

八、注意事项
1. 请各位成员提前准备好讨论内容,积极参与。

2. 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团队氛围。

3. 遵守时间规定,不迟到、不早退。

九、评估
1. 每月对成员的参与度、表现进行评估。

2. 每学期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

十、激励措施
1. 对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奖励。

2. 对积极参与的小组给予奖励。

希望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期待大家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一起进步!
{content}。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讨论目的。

小组讨论需要明确目的和议题,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性,同时小
组讨论应是课堂学习中的一部分,有明确定义的时间和学科内容。

2.分配角色。

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需要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秘书、汇报人等,组长主持会议并引导讨论,秘书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汇报人则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
结果。

3.明确规则。

小组讨论需要明确讨论的规则,例如尊重他人意见、按顺序发言、讨论
时间限制等。

同时也需要教育学生,克制自己的情绪,听取各种声音,遵循讨论规则展示
个人才华。

4.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自主和探究性学习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的
自信。

5.组织总结。

最后,小组讨论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整理讨论的结果,发现问题,成
果与收获,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发现时间,让他们发现讨论中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并进
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总之,小组讨论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及鼓励创造性的解决问
题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当注意发挥小组讨论的优点,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
潜能和学术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温馨、创意、思想交流的乐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1)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

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学生学习《夏夜荷花》第一段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时学生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

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

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全班交流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5)复习巩固阶段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

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

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预习作业布置——课前两分钟演讲——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精讲点拔”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合理设计讨论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讨论的重点。

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重点,可设计活动:“用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学生将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观察,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自然地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这样教学既突破了重点,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讨论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因此,课堂开展小组讨论,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通过自编阐童话故事“猫妈妈分鱼”,利用图片学具和课件,创设一个理解“平均分”的情境:猫妈妈钓了很多鱼,你知道她要把鱼分给几只小猫吗?(出示课件:3只小猫)。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你能帮猫妈妈分好鱼吗?请你把袋中的鱼分在小猫下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法,然后在全班展示。

学生就可以从分得的结果“同样多”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例子,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这样的小组讨论,学生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三、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还可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进行。

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自学,充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在理解圆的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圆的各部分名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增强了讨论的针对性,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摘要:如何开展好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本文提出几点看法: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升是小组讨论和学生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关键词:学生的小组讨论数学课上的探究活动自主、合作、交流成果共享建构新认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平常老师的课堂,把课上得有问题的提出、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教师的精彩点评、有数学思想的升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真的让所有的学生得到了发展,是否真的让全体学生的手、脑、口动了起来,这些标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为数学课堂教学优劣的基本标准。

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把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一、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过程。

数学是美好的,数学是漂亮的,数学更应该是自然的。

王冠闽教授曾经说过:“走进数学,就是走进美妙的山水之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探究和讨论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紧张害怕的学生,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控制自己别犯错误,紧张的猜测任课教师的意图,他还有精力去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美妙的音乐放松学生的心情;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可以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讲代数式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心中选一个数,对这个数做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运算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运算的结果,老师就可以很快的猜中学生心中想的数字。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数式化简问题,但这种游戏却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适当的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探究的前提,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和探究其实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

这种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知识不再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知识。

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成功的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还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全体学生都会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

(1)讨论前,除了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外,还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小组是讨论和探究的基本单位,每个小组可以由4——6名学生组成,但这4——6名学生的组织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品质、学习成绩、教室内座位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最好能做到性格互补、学习成绩相近、座位相邻。

小组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应保持成员的相对稳定。

教师要求在讨论前形成一名记录员,讨论后形成一名对外发言人,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中还应有组织人和资料员等角色。

讨论前,教师尽量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问题的难度掌握在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程度,问题之间要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研究灯光与影子的关系时,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固定手中的粉笔的长短和位置,改变手电筒的照射方向和角度,粉笔的影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固定手中的手电筒,改变粉笔的位置和长短,粉笔的影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③你能画出手电筒照射下粉笔的影子吗?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现象看到本质,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形。

有了这样的系列问题,学生才能明确讨论的目标,从而发现规律。

(2)讨论时,应该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在老师的问题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教材、画图折纸等操作过程或做练习等演算过程反复地把外来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对,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信息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发现自身以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对先前个人经验的重组,构建新认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达、交流、评判、检验、反思和改进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再是新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学习者。

所以这时的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正确引导下可以自主的完成这个新知识的重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也给予他们尽量多的自主权,放手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切忌在给出学生问题后,迫不及待的讲解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

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长此下去,学生还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

老师呢?也可能会在又讨论又讲解的课堂里白白浪费时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妨“傻”一点,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听一听学生的思路,想一想他们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

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所有这些都应该以充分的探究时间为基础,所以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时间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关键。

(3)讨论后,鼓励所有学生发言,以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

全班交流、全员合作是交流和探究的重要一环。

每小组选出发言人阐述小组发现的规律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当所有小组的发言人全部阐述完毕后,其余同学可以发表意见,可以针对某小组的某一观点,也可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学生之间通过互相的启发、相互促进可将各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全体同学的认知结果。

在每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在全班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再一次寻找差距,最后达到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的目的。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上需要解决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24人分别乘两辆小面包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面包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还有42分钟,这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小面包车,连司机在内限乘13人,这两小面包车的行驶限速为60千米/小时。

问:这24人都能赶上火车吗?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困难,很多学生马上算出了结果:一辆小面包车来回3个15千米所用时间为:15÷60×3=45分钟>42分钟,所以相差3分钟不能赶上火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