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磁盘阵列

合集下载

raid缓存策略

raid缓存策略

raid缓存策略
RAID(冗余磁盘阵列)缓存策略是指在RAID系统中对数据进行缓存的一种策略。

RAID系统通常会配备一个缓存模块,用于临时存储读取或写入的数据,以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常见的RAID缓存策略包括:
1. 读取缓存(Read Cache):在读取操作中,缓存模块会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块缓存到高速缓存中,以加快读取速度。

当有读取请求时,系统首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避免了访问磁盘的时间延迟。

2. 写入缓存(Write Cache):在写入操作中,缓存模块会先将数据写入到缓存中,而不是直接写入磁盘。

这样可以提高写入的性能,因为缓存写入速度更快且不受磁盘的慢速度限制。

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将缓存中的数据一次性写入到磁盘中。

3. 写入回写(Write Back):一种写入缓存策略,即当数据写入缓存后,系统立即通知应用程序数据已经写入,不需要等待数据写入到磁盘。

然后在闲时或合适的时机,将缓存中的数据批量写入磁盘。

这种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写入性能,但也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4. 写入直通(Write Through):一种写入缓存策略,即当数据写入缓存后,系统必须立即将数据写入到磁盘,然后才通知应用程序数据已经写入完成。

这种策略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
持久性,但写入的性能相对较低。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RAID控制器的配置来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

什么是RAID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10

什么是RAID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10

一.什么是RAID: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RAID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其特色是N台硬盘同时读取速度加快及提供容错性Fault Tolerant,所以RAID是当成平时主要访问Data的Storage不是Backup Solution。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称为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强调扩充性及容错机制,也是各家厂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诉求的重点,包括在不须停机情况下可处理以下动作:RAID 磁盘阵列支援自动检测故障硬盘;RAID 磁盘阵列支援重建硬盘坏轨的资料;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备援 Hot Spare;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替换 Hot Swap;RAID 磁盘阵列支援扩充硬盘容量等。

一旦RAID阵列出现故障,硬件服务商只能给客户重新初始化或者REBUILD,这样客户数据就会无法挽回。

因此对RAID0、RAID1、RAID5以及组合型的RAID系列磁盘阵列数据恢复,出现故障以后只要不对阵列作初始化操作,就有机会恢复出故障RAID磁盘阵列的数据。

二.关于RAID的技术规范介绍(1)RAID技术规范简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为什么服务器需要做磁盘阵列

为什么服务器需要做磁盘阵列

为什么服务器需要做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是一种把若干硬磁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整个磁盘阵列由阵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统。

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当时RAID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廉价的磁盘阵列),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磁盘阵列的工作原理与特征:RAID的基本结构特征就是组合(Striping),捆绑2个或多个物理磁盘成组,形成一个单独的逻辑盘。

组合套(Striping Set)是指将物理磁盘组捆绑在一块儿。

在利用多个磁盘驱动器时,组合能够提供比单个物理磁盘驱动器更好的性能提升。

数据是以块(Chunks)的形式写入组合套中的,块的尺寸是一个固定的值,在捆绑过程实施前就已选定。

块尺寸和平均I/O 需求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组合套的特性。

总的来说,选择块尺寸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性能,以适应不同特点的计算环境应用。

磁盘阵列优点:磁盘阵列有许多优点:首先,提高了存储容量;其次,多台磁盘驱动器可并行工作,提高了数据传输率;...RAID技术确实提供了比通常的磁盘存储更高的性能指标、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可用性,尤其是在当今面临的I/O总是滞后于CPU性能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RAID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个缺口。

阵列技术的介绍: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我们常见的主板自带的阵列芯片或阵列卡能支持的模式有:RAID 0、RAID 1、RAID 0+1。

RAID磁盘阵列

RAID磁盘阵列
这一设计思想很快被接受,从此RA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存储进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新时 代。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的场景中:在宽 阔的大厅里,林立的磁盘柜,数名表情阴郁、早早谢顶的工程师徘徊在其中,不断从中抽出一块块沉重的硬盘, 再插入一块块似乎更加沉重的硬盘……终于,随着大容量硬盘的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IDERAID作为磁盘性能改善的最廉价解决方案,开始走入一般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RAID磁盘阵列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01 主要目的
03 发展 05 技巧
目录
02 分类 04 规范 06 磁盘阵列
基本信息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简单的 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 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 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 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技巧
技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RAID恢复服务提供商不仅需要具备包括原先的5种(或者6种,如果包括RAID 0或者无 RAID保护)基本的RAID阵列级别或者技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RAID 5E、RAID 5EE、RAID 6、RAID 10、RAID 50、RAID 51、RAID 60以及RAID ADG等其它级别的能力。这些RAID级别可以利用多个连接和磁盘驱动器的类型 以及各种各样的以太连接。技术挑战之外就是由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厂商以及有些介质制造商带来的RAID技术的变 化。

RAID 磁盘阵列详解

RAID 磁盘阵列详解

RAID 磁盘阵列详解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其实也分为软阵列(Software Raid)和硬阵列(Hardware Raid) 两种.软阵列:即通过软件程序并由计算机的CPU提供运行能力所成. 由于软件程式不是一个完整系统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RAID容错功能. 其他如热备用硬盘的设置, 远程管理等功能均一一欠奉.硬阵列:是由独立操作的硬件提供整个磁盘阵列的控制和计算功能. 不依靠系统的CPU资源. 由于硬阵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 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 如果你想把系统也做到磁盘阵列中, 硬阵列是唯一的选择. 故我们可以看市场上RAID 5 级的磁盘阵列均为硬阵列. 软阵列只适用于Raid 0 和Raid 1.要使用磁盘RAID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 插槽再接上硬盘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

这种方式成本比专用的RAID适配卡低很多。

此外还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统做成软RAID.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 0条带化(Stripe)存储,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倍。

RAID_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图文详解

RAID_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图文详解

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优点:能查错,对于大量
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 传输率。
缺点:不能纠错,对于随
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 操作的瓶颈。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图形(包括动画)等要求吞吐率比较高的场合。 高可用性:允许损坏一块磁盘。
RAID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优点:每个磁盘都是独立 运转的,因此不同的I/O请 求可以并行地满足。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 RAID
磁盘结构
磁盘的磁道、扇区、簇
RAID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 通过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 减少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了数据存取速度。
• 通过对一个阵列中的几块磁盘同时读取,减少了磁盘的机 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热备盘
热备盘的作用相当于是在raid里面再做一个备份,比如说本 来Raid里面是只允许坏一个盘的情况下系统和数据依然正 常运行,但是坏两个就不行了,但是加了热备之后就可以 同时坏两个盘都没问题,就多了个保险。
华为5885 V5服务器
磁盘阵列
• RAID 50 • RAID 53 • RAID1E • RAID5E • RAID5EE • RAID ADG • JBOD模式
缺点:成本高,磁盘利用 率低,通过二次读写实现 磁盘镜像,所以磁盘控制 器的负载也相当大。
应用场景:系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时被使用。 高可用性:允许损坏一块磁盘。
RAID2:带海明码校验
优点:在数据发生错误的 情况下将错误校正。
缺点:技术实施更复杂。
应用场景:需要连续存取大量数据的计算机使用,不适用于一般的多用户环境、 网络服务器和PC。 高可用性:允许损坏一块磁盘。

RAID卡技术简介

RAID卡技术简介
RAID 卡 技 术 简 介
服务器技术服务中心
服务器事业部 w w w. l a n g c h a o. c o m
一、 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简介 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 余磁盘阵列),即采用多余的磁盘对信息进行冗余保 存从而提高磁盘系统的可靠性。在某个硬盘发生故 障时,可以通过保存在其它硬盘上的冗余信息把故 障硬盘上的数据全部恢复出来。 RAID技术提供了比通常的磁盘存储更高的性能指标、 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可用性。 RAID技术分为多级,经常采用的有RAID0、RAID1、 RAID3、RAID5。 RAID技术的实现分a n g c h a o. c o m
RAID10、30、50
RAID 10为带镜象映射的数据分块,它在镜象 冗余方式上增加了分块功能。其每MB费用比 RAID1更昂贵。 RAID 30、RAID50,与RAID10类似,在冗余 方式上增加了分块功能。
服务器事业部 w w w. l a n g c h a o. c o m
服务器事业部 w w w. l a n g c h a o. c o m
服务器事业部 w w w. l a n g c h a o. c o m
谢 谢 各
再 见
服务器事业部 w w w. l a n g c h a o. c o m
二、浪潮服务器RAID卡的使用与配置 浪潮服务器RAID卡的使用与配置
AMI RAID卡: RAID卡 双通道RAID卡,集成的SCSI控制器,可实 双通道RAID卡,集成的SCSI控制器,可实 现RAID0、RAID1、RAID3、RAID5等RAID级 RAID0、RAID1、RAID3、RAID5等RAID级 别,对特殊应用还提供RAID10、RAID30、 别,对特殊应用还提供RAID10、RAID30、 RAID50等RAID级别,自带CPU和内存,不占 RAID50等RAID级别,自带CPU和内存,不占 用主机CPU资源,效率高。 用主机CPU资源,效率高。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速度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
RAID技术的两大特点: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于这两项优点,RAID技术早期被应用于高级服务器中的SCSI接口的硬盘系统中,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机的CPU的速度已进入GHz 时代。IDE接口的硬盘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盘。这就使得RAID技术被应用于中低档甚至个人PC机上成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⑵ 共享硬盘的安全性
共享素材硬盘是FC网络的核心,共享硬盘的损坏意味着音视频素材的丢失。与共享硬盘阵列安全性相关的因素有阵列的容错功能、阵列控制器的质量、硬盘的质量以及阵列的设计工艺包括电源、风扇、机箱工艺、防震特性等。目前许多硬盘阵列提供备份部件,如备份电源、备份风扇等。在选择硬盘阵列时,需根据其应用场合和资金预算进行综合考虑,如在节目制作网络中,其系统对硬盘的速度、容量要求比较高,可考虑使用非容错硬盘阵列,而在节目播出网络中,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性,所以通常会考虑使用容错硬盘阵列。

简述raid定义、类型及其特点

简述raid定义、类型及其特点

简述raid定义、类型及其特点RAID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存储技术,它的全称是“冗余独立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它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并实现数据分布与冗余备份,提高了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可靠性与性能。

RAID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RAID的基本定义。

RAID是由多个独立的硬盘组成的存储系统,它通过分散和并行地存储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容错能力。

RAID通过将数据分成多个块来存储,并将这些块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写。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还可以防止数据丢失。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RAID类型及其特点。

RAID有多种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是RAID 0。

RAID 0将数据均匀地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并行读写,提高了存储和访问的速度。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备份机制,只要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因此,RAID 0适用于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对读写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数据库临时文件存储等。

其次是RAID 1。

RAID 1采用镜像技术,将相同的数据同时写入多个硬盘,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即使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从其他硬盘读取到完整的数据。

RAID 1提供了较高的数据可靠性,但相应地增加了存储成本。

因此,RAID 1适用于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对读写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比如关键文件的存储。

再者是RAID 5。

RAID 5将数据和校验信息交错存储在多个硬盘上,通过计算校验信息来实现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硬盘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校验信息重新计算出丢失的数据。

RAID 5提供了较高的数据可靠性和读写性能,而且相比于RAID 1,RAID 5在存储成本上更加经济。

RAID技术介绍

RAID技术介绍

RAID 技术什么是raid中文即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

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数据冗余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冗余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

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性能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数据冗余。

Independent还是Inexpensive细心的读者可以注意到,一部分文章把RAID 解释为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即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那么,到底是Independent 还是Inexpensive呢?说到这里,我们要看一看RAID的历史了。

1988年,由加州大学Berkeley 分校的David A. Patterson等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提出几种新的磁盘组织方式,目的是用多个用于个人电脑上的廉价磁盘替代当时数据中心系统普遍采用的价格昂贵的SLEDs磁盘(Single Large Expensive Disks)。

根据这一目的,David A. Patterson 等人首次使用了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这一名称。

RAID被提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获得了成功。

但是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SLEDs磁盘已经成为过去。

现在普遍采用的磁盘在价格和性能上相差不多,因此如果再用廉价(Inexpensive)来形容组成RAID的磁盘就不合适了。

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委员会开始普遍把RAID解释为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RAID简介

RAID简介

简介磁盘阵列的全称是:RedundanArrayofInexpensiveDisk,简称RAID技术。

它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DavidPatterson教授等人提出来的磁盘冗余技术。

从那时起,磁盘阵列技术发展得很快,并逐步走向成熟。

磁盘阵列技术目前人们逐渐认识了磁盘阵列技术。

磁盘阵列技术可以详细地划分为若干个级别0-5 RAID技术,并且又发展了所谓的RAID Level 10, 30, 50的新的级别。

RAID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简称。

用RAID的好处简单的说就是:安全性高,速度快,数据容量超大。

某些级别的RAID技术可以把速度提高到单个硬盘驱动器的400%。

磁盘阵列把多个硬盘驱动器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速度,同时把硬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接近无错的境界。

这些“容错”系统速度极快,同时可靠性极高。

由磁盘阵列角度来看磁盘阵列的规格最重要就在速度,也就是CPU的种类。

我们知道SCSI的演变是由SCSI 2磁盘阵列技术(Narrow, 8 bits, 10MB/s), SCSI 3 (Wide, 16bits, 20MB/s), Ultra Wide (16bits, 40MB/s), Ultra 2 (Ultra Ultra Wide, 80MB/s), Ultra 3 (Ultra Ultra Ultra Wide, 160MB/s),在由SCSI到Serial I/O,也就是所谓的Fibre Channel (FC-AL, Fibre Channel - Arbitration Loop, 100 – 200MB/s), SSA (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 80 – 160 MB/s), 在过去使用Ultra Wide SCSI, 40MB/s 的磁盘阵列时,对CPU的要求不须太快,因为SCSI本身也不是很快,但是当SCSI演变到Ultra 2, 80MB/s时,对CPU的要求就非常关键。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概述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概述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概述RAID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的缩写。

这一术语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Patterson、Gibson和Katz在1988年撰写的一篇说明阵列配置和应用的论文中最先使用的。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是在服务器等级用于高容量数据存储的公用系统。

RAID系统使用许多小容量磁盘驱动器来存储大量数据,并且使可靠性和冗余度得到增强。

对计算机来说,这样一种阵列就如同由多个磁盘驱动器构成的一个逻辑单元。

RAID并非保护大量数据的唯一途径,但是,常规的备份和镜像软件速度较慢,而且,如果一个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往往需要中断系统。

即使磁盘不导致服务器中断,IT工作人员仍需要断掉服务器来更换驱动器。

相反,RAID利用镜像或奇偶信息来从剩余的驱动器重建数据,不必中断系统。

过去,计算机系统往往只限于向单个磁盘写入信息。

这种磁盘通常价格昂贵而又极易故障。

硬盘一直是计算机系统中最脆弱的环节,因为这些设备是在其它部件完全电子化的系统中唯一的机械部件。

磁盘驱动器含有许多以高速运行的活动机械零件。

问题不是硬盘驱动器是否会发生故障,而是何时发生故障。

RAID旨在通过提供一个廉价和冗余的磁盘系统来彻底改变计算机管理和存取大容量存储器中数据的方式。

它曾被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AID将数据写入多个廉价磁盘,而不是写入单个大容量昂贵(SIED)。

最初RAID代表廉价磁盘冗余阵列,但现在已改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存储的方式多种多样。

某些类型的RAID强调性能,某些那么强调可靠性、容错或纠错能力。

因此,可根据要完成的任务来选择类型。

不过,所有的RAID系统共同的特点--也是其真正的优点那么是"热交换"能力:用户可以取出一个存在缺陷的驱动器,并插入一个新的予以更换。

对大多数类型的RAID来说,不必中断服务器或系统,就可以自动重建某个出现故障的磁盘上的数据。

RAID基本原理RAID通过条带化存储和奇偶校验两个措施来实现其冗余和容错的目标。

磁盘阵列备份方案

磁盘阵列备份方案

磁盘阵列备份方案1. 简介磁盘阵列备份方案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的策略,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并使用备份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其他磁盘上,以提供数据冗余和可靠性。

这种备份方案通常用于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等对数据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2. 磁盘阵列备份方案的原理磁盘阵列备份方案基于R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RD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的技术,通过数据分布和冗余机制,提高磁盘I/O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2.1 RD 1 (镜像阵列)RD 1是最简单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之一。

在RD 1中,两个磁盘被配置成镜像对,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两个磁盘,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如果其中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继续运行,并且可以从另一个磁盘恢复数据。

RD 1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但磁盘利用率较低,因为保存了两个磁盘的完全副本。

2.2 RD 5RD 5是一种采用分块方式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

在RD 5中,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被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通过奇偶校验信息可以恢复任意一个磁盘的数据。

RD 5至少需要三个磁盘,其中一个磁盘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

RD 5在提供数据可靠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磁盘利用率。

但当一个磁盘故障时,RD 5需要重新计算奇偶校验信息,这会导致磁盘I/O性能的下降。

2.3 RD 10 (RD 1+0)RD 10是将RD 1和RD 0两种方案结合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

在RD 10中,首先将多个磁盘分成两组,每个组采用RD 1的方式进行镜像备份,然后再将两个RD 1组合成RD 0。

RD 10既具有RD 1的数据冗余性,也具有RD 0的高性能。

RD 10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和高性能要求都很高的场景,但需要较多的磁盘数量。

3. 选择适合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在选择适合的磁盘阵列备份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数据可用性要求:如果对数据可用性要求很高,可以选择RD 1或RD 10方案。

RAID知识

RAID知识

RAID知识/组建全面解析说起RAID,相信大多数DIYer都听过这个名词,它会经常出现在各个主板包装、说明书上;但是要说对RAID技术非常熟悉的DIYer,却屈指可数。

早在多年前,RAID一直以来都是面向服务器用户,以提高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不过现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普通用户也有条件关注RAID,并且成了我们今后装机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情。

本文中,笔者将会深入浅出的为你讲述以下内容:1、什么是RAID?原理、种类等知识?2、普通用户是否适合组建RAID?3、实战RAID系统组建!●什么是RAID?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RAID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早期的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

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 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

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

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目前,IDE/SATA接口标准的硬盘都可以支持RAID技术,不过一般主板芯片组支持的主板只能支持SATA硬盘组建RAID。

早期一般都是SCSI卡提供SCSI RAID的支持那么为何叫做冗余磁盘阵列呢?冗余的汉语意思即多余,重复。

而磁盘阵列说明不仅仅是一个磁盘,而是一组磁盘。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RAID, R edundant A rray of I ndependent D isks),旧称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硬盘阵列。

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硬盘阵列组,使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硬盘。

根据选择的版本不同,RAID比单颗硬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

另外,磁盘阵列对于计算机来说,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分为RAID-0,RAID-1,RAID-1E,RAID-5,RAID-6,RAID-7,RAID-10,RAID-50,RAID-60。

简单来说,RAID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为一个逻辑扇区,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硬盘。

RAID常被用在服务器计算机上,并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作为组合。

由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与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与主板集成,它也成为了玩家的一个选择,特别是需要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工作,如:视频与音频制作。

最初的RAID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每种等级都有其理论上的优缺点,不同的等级在两个目标间取得平衡,分别是增加数据可靠性以及增加存储器(群)读写性能。

这些年来,出现了对于RAID观念不同的应用。

RAID 0[编辑]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

RAID 0亦称为带区集。

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磁盘。

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危险程度与JBOD相当。

理论上越多的磁盘性能就等于“单一磁盘性能”ד磁盘数”,但实际上受限于总线I/O瓶颈及其它因素的影响,RAID性能会随边际递减,也就是说,假设一个磁盘的性能是50MB每秒,两个磁盘的RAID 0性能约96MB每秒,三个磁盘的RAID 0也许是130MB每秒而不是150MB每秒,所以两个磁盘的RAID 0最能明显感受到性能的提升。

硬盘Raid是什么?

硬盘Raid是什么?

硬盘Raid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多个磁盘互相备份,以防硬盘损坏、数据丢失等意外情况。

用于不允许数据丢失的场合,譬如银行。

个人电脑是不需要这种技术的。

参考下面:RAID,为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冗余磁盘阵列。

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巳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巳经发展了六个级别,其级别分别是0、1、2、3、4、5等。

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

下面就介绍这四个级别。

RAID 0: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

RAID 0亦称为带区集。

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硬盘。

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

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RAID 1:两组相同的磁盘系统互作镜像,速度没有提高,但是允许单个磁盘错,可*性最高。

RAID 1就是镜像。

其原理为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

当主硬盘(物理)损坏时,镜像硬盘则代替主硬盘的工作。

因为有镜像硬盘做数据备份,所以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上磁盘利用率最低的一个级别。

RAID 3:存放数据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

RAID 3是以一个硬盘来存放数据的奇偶校验位,数据则分段存储于其余硬盘中。

它象RAID 0一样以并行的方式来存放数,但速度没有RAID 0快。

如果数据盘(物理)损坏,只要将坏硬盘换掉,RAID控制系统则会根据校验盘的数据校验位在新盘中重建坏盘上的数据。

不过,如果校验盘(物理)损坏的话,则全部数据都无法使用。

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

RAID

RAID

注意:在构建RAID系统时,最好购买同容量、同品牌的同型号硬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下面,我们就以Intel的ICH5R芯片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两块硬盘来组建RAID 0或RAID 1系统。
二、在BIOS中打开RAID功能
安装好SATA硬盘之后,就要进入BIOS中打开南桥芯片的RAID功能。具体方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OnChip IDE Device”窗口,找到一个名为“SATA Mode”的选项,将它设置为“RAID”,然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
Disable和Auto的意思一目了然,就不用说了,但是下面3种呢?看下面的表格。
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采用默认的Auto设置实质上和Enhanced Mode一样,一般BIOS里的默认设置也都是Enhanced Mode,因为只有Enhanced Mode 才能完全启用6个设备,这时候会开启4个IDE通道,其中传统的IDE在一、二通道,SATA在三、四通道。
三、组建RAID系统
在BIOS中启动了RAID功能后,ICH5R南桥芯片内置的“Intel RAID Option ROM”便开始启动,该软件是Intel RAID应用程序,提供BIOS和DOS服务。在系统启动POST(加电自检)时,屏幕上会有一些提示信息,按“Ctrl+I”键便可进入Intel RAID Configuration Utility窗口
一、什么是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Byte)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数据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数据被写到磁盘2中,依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数据写完为止。

RAID

RAID

RAID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基本思想就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硬盘阵列组,使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硬盘。

RAID通常被用在服务器电脑上,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组成一个逻辑扇区,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做一个硬盘。

RAID分为不同的等级,各个不同的等级均在数据可靠性及读写性能上做了不同的权衡。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RAID方案。

标准RAIDRAID 0RAID0称为条带化(Striping)存储,将数据分段存储于各个磁盘中,读写均可以并行处理。

因此其读写速率为单个磁盘的N倍(N为组成RAID0的磁盘个数),但是却没有数据冗余,单个磁盘的损坏会导致数据的不可修复。

大多数striping的实现允许管理者通过调节两个关键的参数来定义数据分段及写入磁盘的方式,这两个参数对RAID0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

STRIPE WIDTHstripe width是指可被并行写入的stripe 的个数,即等于磁盘阵列中磁盘的个数。

STRIPE SIZE也可称为block size(chunk size,stripe length,granularity),指写入每个磁盘的数据块大小。

以块分段的RAID通常可允许选择的块大小从2KB 到512KB不等,也有更高的,但一定要是2的指数倍。

以字节分段的(比如RAID3)一般的stripe size为1字节或者512字节,并且用户不能调整。

stripe size对性能的影响是很难简单估量的,最好在实际应用中依自己需求多多调整并观察其影响。

通常来说,减少stripe size,文件会被分成更小的块,传输数据会更快,但是却需要更多的磁盘来保存,增加positioning performance,反之则相反。

应该说,没有一个理论上的最优的值。

很多时候,也要考虑磁盘控制器的策略,比如有的磁盘控制器会等等到一定数据量才开始往磁盘写入。

磁盘冗余阵列解决方案

磁盘冗余阵列解决方案

磁盘冗余阵列解决方案RAID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硬件RAID解决方案,一种是软RAID解决方案。

硬件RAID解决方案1、RAID 0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ID 0示意图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

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

如使用了三块80GB的硬盘组建成RAID 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40GB。

其速度方面,各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

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出一了RAID 0的另一种模式。

即在N块硬盘上选择合理的带区来创建带区集。

其原理就是将原先顺序写入的数据被分散到所有的四块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

四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了4倍。

在创建带区集时,合理的选择带区的大小非常重要。

如果带区过大,可能一块磁盘上的带区空间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I/O操作,使数据的读写仍然只局限在少数的一、两块硬盘上,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并行操作的优势。

另一方面,如果带区过小,任何I/O指令都可能引发大量的读写操作,占用过多的控制器总线带宽。

因此,在创建带区集时,我们应当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慎重的选择带区的大小。

带区集虽然可以把数据均匀的分配到所有的磁盘上进行读写。

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硬盘都连接到一个控制器上的话,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这是因为当我们频繁进行读写操作时,很容易使控制器或总线的负荷超载。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建议用户可以使用多个磁盘控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起RAID,相信大多数DIY er都听过这个名词,它会经常出现在各个主板包装、说明书上;但是要说对RAID技术非常熟悉的DIY er,却屈指可数。

早在多年前,RAID一直以来都是面向服务器用户,以提高服务器数据的安全性;不过现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普通用户也有条件关注RAID,并且成了我们今后装机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情。

本文中,笔者将会深入浅出的为你讲述以下内容:1、什么是RAID?原理、种类等知识?2、普通用户是否适合组建RAID?3、实战RAID系统组建!●什么是RAID?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RAID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早期的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

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

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

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目前,IDE/SATA接口标准的硬盘都可以支持RAID技术,不过一般主板芯片组支持的主板只能支持SATA硬盘组建RAID。

早期一般都是SCSI卡提供SCSI RAID的支持那么为何叫做冗余磁盘阵列呢?冗余的汉语意思即多余,重复。

而磁盘阵列说明不仅仅是一个磁盘,而是一组磁盘。

这时你应该明白了,它是利用重复的磁盘来处理数据,使得数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RAID实现原理以及种类RAID如何实现数据存储的高稳定性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RAID按照实现原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之间工作模式是有区别的。

整个的RAID结构是一些磁盘结构,通过对磁盘进行组合达到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的目的,不要因为这么多名词而被吓坏了,它们的原理实际上十分简单。

问了便于说明,下面示意图中的每个圆饼代表一个磁盘,竖的叫块或磁盘阵列,横称之为带区。

简单点说,RAID的功能就是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磁区,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硬盘。

RAID系统的类型有多种方式,如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10,RAID-53等。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些RAID类型的区别以及用途:RAID 0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

RAID 0亦称为带区集。

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磁盘。

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

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

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

RAID 1两组以上的N个磁盘相互作镜像,速度没有提高,但是允许N-1个磁盘损坏,可靠性最高。

RAID 1就是镜像。

其原理为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

当主硬盘(物理)损坏时,镜像硬盘则代替主硬盘的工作。

因为有镜像硬盘做数据备份,所以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 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

但无论用多少磁盘做RAID 1,仅算其中一半磁盘的容量,是所有RAID上磁盘利用率最低的一个级别。

RAID 2这是RAID 0的改良版,以汉明码(en:Hamming Code)的方式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分割为独立的位元,并将数据分别写入硬盘中。

因为在数据中加入了错误修正码(ECC,Error Correction Code),所以数据整体的容量会比原始数据大一些,RAID2最少要三台硬盘方能运作。

RAID 3采用Bit-interleaving(数据交错存储)技术,它需要通过编码再将数据位元分割后分别存在硬盘中,而将同位元检查后单独存在一个硬盘中,但由于数据内的位元分散在不同的硬盘上,因此就算要读取一小段数据资料都可能需要所有的硬盘进行工作,所以这种规格比较适于读取大量数据时使用。

RAID 4它与RAID 3不同的是它在分割时是以区块为单位分别存在硬盘中,但每次的数据存取都必须从同位元检查的那个硬盘中取出对应的同位元数据进行核对,由于过于频繁的使用,所以对硬盘的损耗可能会提高(Block interleaving)。

RAID 5RAID Level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硬盘分割)技术。

RAID 5 至少需要三颗硬盘,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

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 5可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

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

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廉。

RAID 6同一阵列中容许两个硬盘同时失效(或是当一个失效后还来不及更换便有第二个失效)后.更换新硬盘时再由另两个正常硬盘将备份的资料建立在新的硬盘中.所以至少必须具备四或四个以上硬盘才能生效。

RAID 10、RAID 53和RAID 0+1这种RAIDxy的类型实际上就是RAID x与RAID y的组合方式。

比如说RAID 10就是RAID 1+0,即先组建两组RAID 1镜像,然后再将两组RAID 1镜像组建成为RAID 0;而RAID 53实际上就是RAID 5+3模式,很好理解。

需要注意到是,RAID 10并不等于RAID 0+1,实现的顺序不一样,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JBOD严格的说,JBOD并不属于RAID的范畴,只是将多个磁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磁盘,不具有错误冗余机制。

资料的存放机制是由第一颗磁盘开始依序往后存放,即操作系统看到的是一个大磁盘(由许多小磁盘组成)。

但如果磁盘损毁,则该颗硬盘上的所有资料将无法救回。

若第一颗硬盘损坏,通常无法作救援(因大部分档案系统将档案表存在磁盘前端,即第一颗),失去档案表即失去一切资料。

JBOD在组建过程中,一般用英文Spanned。

在实际的应用中,RAID2~4并不存在,因为RAID5已经涵盖了所需的功能。

因此RAID2~4目前只有在研究领域有实作,而在实际应用上则以RAID 0、1、0+1、5或RAID6为主。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用的最多的也就是RAID 0、1、0+1和RAID 5,所以本文我们将重点对这几个RAID类型进行讲解普通用户最常用的RAID 0详解也许大家看完上一页的内容之后,还是觉得不太明白。

那么,下面就针对几个我们最常用的RAID模式用比较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加深大家对RAID系统的一个正确认识。

RAID 0——提高性能,无空间损失RAID 0是最基本的RAID模式,它的功能是将两块/多块硬盘合并成一块逻辑磁盘。

比如两块500GB的硬盘组建RAID 0,那么在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块1TB的逻辑磁盘,而并不能看到是两块物理硬盘。

RAID 0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便于分区管理”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便于分区管理”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两块500GB的硬盘组建RAID0,你不用考虑分区的时候单独分区只能小于500GB,也就是说你可以分两个区,第一个区800GB,第二个区200GB(硬盘实际容量有损失,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当然,RAID 0主要是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而生的,它的原理是当系统下达指令后,会同时从每块硬盘调用/写入数据。

这样就可以利用每块块硬盘传输通道所提供的带宽。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组建RAID 0系统的时候,理论上硬盘数量越多,传输速度提升就越大。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受限于系统IO总线和其他因素的一些影响,还是有一些衰减的,比如一个磁盘的效能是50MB/秒,两个磁盘的RAID 0效能约96MB/秒,三个磁盘的RAID 0也许是130MB/秒而不是150MB/秒。

所以,两个磁盘的RAID 0最能明显感受到效能的提升。

实际上,我们组建RAID系统的时候,并不一定要两块/多块容量相等的硬盘,可以用一块大硬盘和一块相对容量较小的硬盘组建RAID系统,很多JS都说需要两块一样大小的硬盘组建RAID实际上并不正确。

但是当硬盘容量不一样时,会按照容量最小的硬盘来计算,并且速度上也会以最小硬盘为标准。

比如说一块5400RPM的60G硬盘与一块7200RPM的80G硬盘组建RAID 0系统,结果的总容量是60×2=120GB,而理论速度只会达到5400RPM硬盘的两倍。

所以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是建议使用两块同型号的硬盘组建RAID系统。

虽然RAID 0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性能,但是整个系统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

所以,RAID 0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

一般来说,RAID 0在组建的时候,英文名为Striped。

数据最安全的RAID 1详细解析前面我们说道了RAID 0的具体工作原理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不过稍微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都会选择RAID 1阵列方式。

RAID 1的主要功能是让数据更加安全,它的实现原理是在往一块硬盘写入数据的时候,同时也向另一块硬盘写入数据,也就是镜像功能。

组建RAID 1阵列的时候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并且数量只能是偶数。

如2块、4块、6块、8块等,因为需要用做备份,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是最好的,但是只能利用到磁盘总容量的一半。

举例来说,使用两块80GB的SATA硬盘组建RAID 1系统,在操作系统下显示的总容量仍然是80GB,因为另外的80GB硬盘用做备份了。

如果这两块硬盘中的一块物理损坏,仍然可以从第二块备份硬盘中恢复回来。

同理,如果使用6块硬盘组建RAID 1系统,其中有3块用于存放数据,另外三块用于备份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