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
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
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
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
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
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
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我国各民族情况分布

我国各民族分布情况一、我国的各民族概况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共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二、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
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一、民族概况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3、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4、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发布很广。
5、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
6、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
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共同创造了新中国。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平等政策1、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
2、民族平等的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区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民族平等政策实施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平等政策):①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民族分布简介和表格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 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多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为主要聚集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和青藏高原地区,如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等。
例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
这种分布的特点形成了我国各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其次,一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回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
在广东省,壮族是主要少数民族,形成了广东独特的地方风情。
此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另外,一些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特定地区分布较散乱。
如满族被称为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没有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此外,汉族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无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这些散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迁徙。
最后,少数民族在相对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藏族在西藏地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青海、新疆等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也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地区的特殊民族分布,对于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多样而复杂的,既有集中分布的特点,也有散居分布的特点。
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不仅反映了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对于我国的多元一体、和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势。
我国少数民族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B)个。
A、55B、56C、572、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
A、多、长、大、广、穷B、地大物博,资源丰富C、大聚居,小分散3、(C ),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A、共同团结进步B、共同发展进步C、共同团结奋斗4、“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 (A )同志提出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5、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C )、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公平B、互敬C、平等6、“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B )。
A、印度B、希腊C、埃及7、民族是(C )产生的。
A、人类社会一开始B、国家出现后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8、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B、共同习俗C、共同语言9、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大致有2700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和(C)人。
A、西班牙B、法兰西C、巴西10、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A )。
A、民族意愿B、国家规定C、历史推定11、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一是(A );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
A、国家的长期统一B、长期的历史交往C、民族的大融合12、(C)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A、增强民族团结B、维护社会稳定C、大力发展经济13、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B )。
A、民族解放B、民族繁荣C、民族自强14、当代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A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个基本特征。
民族形成、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我国民族地区的基本特点

1、民族形成、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我国民族地区的基本特点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都处在重要的发展期。
民族的产生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形成的。
民族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间: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时。
部落联盟的成员生活在一起,渐渐有了共同的习俗、语言、祭祀等,形成了最初的民族。
民族产生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原生形态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民族产生的特殊规律: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次生形态民族形成的规律)民族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本质上是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积淀和凝铸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
民族发展包括民族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等。
发展规律:民族的常态发展,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壮族。
民族的异态发展,一是民族发展极度缓慢,长期滞留在某个社会形态中,迟迟未能向下一个社会形态过渡。
二是民族发展出现族体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失衡。
契丹族。
民族的跳跃性和跨越式发展,是在社会历史发展总进程制约下,具体民族由于其内在矛盾的非均衡性和外部条件的压力所驱动而引起的跨越历史发展的一个或几个阶段,直接进入某一高级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态势。
独龙族(原始公有制残余形态的民族),凉山彝族(完整的奴隶制形态的民族),西藏藏族(封建农奴制或封建领主制形态的民族)等民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一越跨千年。
资本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
国开(内蒙古)51126-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任务1参考答案

国开(内蒙古)51126-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任务1参考答案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题目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汉族; 回族; 壮族; 蒙古族参考答案:壮族题目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小杂居,大聚居; 小杂居,小聚居; 大杂居,小聚居; 大杂居,大聚居参考答案:大杂居,小聚居题目3: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阶段是( ): 元、明、清时期; 隋唐时期; 秦朝; 汉朝参考答案:元、明、清时期题目4: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 ): .0741; .0841; .0641; .0814参考答案:.0841题目5:第一次完整提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是(): 马克思; 斯大林; 列宁; 恩格斯参考答案:斯大林题目6: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在于( ):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经济关系为纽带分;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遗传特征; 以种族特征区参考答案: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经济关系为纽带分题目7: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 国家消亡——民族消亡——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阶级消亡——民族消亡; 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民族消亡; 民族消亡——阶级消亡——国家消亡参考答案: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民族消亡题目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各民族和谐发展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参考答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题目9: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赋予了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提出了():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互助; 民族平等参考答案:各民族共同繁荣题目10: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 ): 民族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参考答案: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题目11:在西方,“民族”最早见于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这部著作。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

第一课我国是统一地多民族国家、我们地祖国是一个统一地多民族国家,共有个民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地总称.、我国各民族分布地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一般特点是什么: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地地位.、民族地语言文字:在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同一地汉语,有个民族使用本民族地语言.有文字地民族个,共使用种文字.民族之间互通语言地情况十分普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公元前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地多民族地中央集权国家.、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地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地主流.第二课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间是不平等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是不平衡地.、社会主义地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地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地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在一切权利完全平等地基础上,自愿地联合和团结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地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地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地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地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地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地保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国地民族政策有什么好处: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怎样实现民族平等:为了使宪法和法律规定地各民族一律平等地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得到保障,而且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地一切方面都得到落实,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地政策和措施.少数民族参与行使管理国家地权利受到特殊保障,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代表地比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地区支援民族地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加强民族团结地重要性: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各族人民地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分裂分子是各族人民地共同敌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地义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是祖国地未来和希望,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大团结地优良传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地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地事,对伤害民族感情地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劝阻和批评;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地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在学校,各民族同学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加强团结,共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地社会主义事业地建设者和接班人,争做民族团结地模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地国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地基本政策,是国家地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地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地方与一般地省市地区别是,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宪法赋予地自治权,实行大于一般地区地自主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基本内容有哪些:第一,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地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维护国家地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区地遵守和执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依法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和组成自治机关.第三,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哪些地区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民族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一个或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地自治地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自治地方地自治机关是什么: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地民族地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地自治权有哪些:有立法权、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经济发展权、财政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权. 依据上述权利,民族自治机关可以修改公民法定结婚年龄.规定少数民族地计划生育可以宽于汉族地政策.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从从年满周岁变通规定为周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优越性有哪些: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地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地团结.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地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地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地优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地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关键.少数民族干了解本民族地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本民族群众有广泛地密切地联系,能更好地体察本民族群众地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地意见和要求.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地桥梁,他们地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民族地干部不能代替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新时期我党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地方针是什么?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地原则,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地素质,这种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世纪锻炼,增强代领各民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地本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地具体政策有哪些?自治机关地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地民族地公民担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需要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地政治局面地需要第五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地意义有哪些:第一,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特别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地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地根本途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地需要,对祖国地繁荣富强起着十分重要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是巩固别边防地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地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地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地政治问题.、解决民族问题地根本途径是什么: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地经济发展:国家根据民族地区地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施西部大开发地战略决策,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历史机遇.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地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民族地区地开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除了国家地支持和沿海地区地帮助外,民族地区地各族人民还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精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地全面进步.加快民族地区地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以回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汉族占多数,长有满、东乡、蒙古等少数民族散居地民族自治地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宁夏这块宝地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出来地.自元代回回人进入宁夏后,近年来,宁夏地回汉关系一直和睦相处为主流,回汉人民共同奋斗,进一步开发富饶地宁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部大开发,给宁夏地更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地历史机遇.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我国少数民族地语系有那些?我国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地语言,数量达种以上,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地基本政策是什么?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地自由采取地那些措施?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设立专门地机构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第七课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地含义:指地是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地共同喜好、风气、习俗和禁忌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地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各民族独特地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地一个重要方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广泛地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是民族心理素质地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体现了尊重兄弟民族地平等权利和民族感情;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地团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地政策是什么:党和国家把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地权利,作为一项重要地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地宪法都明确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地风俗习惯地自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它地重要意文.要认识到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地小事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厚地群众性和民族性地大问题.如果对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不理解、不尊重,就会伤害少数民族人民地感情,就会影响民族地团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要落实到具体地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地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就必须使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地风俗习惯,还必须注意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封建迷信区别开来.、保持或改革民族习惯,应当由谁来决定:对于一种风俗习惯,是保持还是改革,是奉行这种风俗习惯地民族内部地事情,应当完全由那个民族地人民自己决定,其他民族不能干涉,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迫命令.民族风俗习惯是历史上受各种因素地影响而形成地,一般说来,其中有些是健康地、进步地,有利于民族发展地;也有些是落后地、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地,不能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而要进行具体分析,在民族自觉自愿地基础上决定取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民族风俗习惯地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本民族地居住条件、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有关.我国宗教问题: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地国家.在我国普遍游行地宗教有佛教(包括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我国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地宗教信仰,有地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仰某一种宗教.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一定地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地意义:全面贯彻党地宗教政策,对于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交往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影响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夜以继日地建设,都有着重要地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党对宗教问题地基本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地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一直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地时候为止地政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党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规定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地公民和不信仰宗教地公民.国家保护正常地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地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地支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何全面理解党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地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地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地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地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地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地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地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地自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宗教信仰自由与遵守国家地法律地关系: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信仰问题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因此不能用简单地强制方法支处理.、青少年地宗教信仰问题:青少年是祖国地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地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树立科学地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克服唯心主义偏见,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坚决反对邪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保障信教自由,不妨碍加强普及科学教育地工作,更不妨碍加强反迷信地宣传.国家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岁以下地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4.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6.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7.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8.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 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 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民族政策常识》1

新华社大马士革2月21日电 (记者 杨臻)据叙利 亚通讯社21日报道,当天发生在叙首都大 马士革南郊赛达· 宰纳卜镇的连环爆炸袭击 造成83人死亡、178人受伤。
原因? 实行了一系列正 确的民族政策
第一课/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 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 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泛。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1)地域广大,人口较少; (2)位于祖国边疆, 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3)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民族多(56个)语 言多(超过80种),文字也多(近30种)。通用文字 现象比较普遍(汉回满同操汉语,一种民族同时掌握 几种语言)。
《民族政策常识》
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农村地区的种姓抗议已经连 续抗议一个星期,现在已经演变为持续两天的 暴力抗议,导致人员伤亡,并引发首都新德里 的缺水危机。从法律角度讲,印度早已废除沿 袭千年已久的将人依照种姓划分的制度,但种 姓制度仍很大程度存在现实社会中。印度政府 为了促进社会平权与减少对低种姓人口的歧视 ,在公共部门给予底层种姓族群一定配额的工 作,不过这也引起其他一些种高种姓族群的不 满。
5、民族团结 是什么: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 根本政策 ,也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含义(P31)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 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具体包括: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 歧视;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 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 为什么: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掌控中考P115116课本P34-35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形势与政策出卷(民族团结)

形势与政策试题(民族团结)1、填空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答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2、选择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 )的特点。
A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B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C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D 普遍性、长期性、国际性、重要性答案:A《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 2001年2月28日B、 1984年5月31日C、 1984年10月1日D、 1985年10月1日答案:C不定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是()。
A、朴实善良、勤劳勇敢B、能歌善舞、多才多艺C、地域辽阔,人口稀少D、物产众多,资源丰富E、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答案:C D E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帮助的主要形式有()。
A、实行优惠政策B、经济上的直接扶持C、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D、开展边境地区贸易E、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答案:A B C材料题:材料: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也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加以改变。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
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俄 罗 斯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 温 克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 昂 族
云南省。
保 安 族
甘肃省。
裕 固 族
甘肃省。Βιβλιοθήκη 京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塔 塔 尔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 龙 族
云南省。
鄂 伦 春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赫 哲 族
黑龙江省。
门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我国幅员辽阔,陆上疆界长达2.1万千米,同朝鲜、俄罗斯、蒙古、越南等10多个国家接壤。我国聚居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珞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基 诺 族
云南省。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但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边疆省份,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