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_第四节肺胀_中医世家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肺胀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以咳嗽,气喘,咯痰,烦躁,胸满,憋气为主症,甚则以面色晦暗,唇紫甲青,心悸水肿,或神志昏迷,或出血为主。
(3)听诊检查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
(4)辅助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2)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等危险因素接触史。
(3)体查及影像学提示肺气肿征。
(4)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二)病期诊断1.急性加重期:指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2.缓解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阶段。
(三)证候诊断1、外寒里饮:寒邪外束,引动伏饮,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郁肺:素体蕴痰,外邪化热或痰郁化热,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3、痰浊阻肺:蕴痰日久,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可见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4、痰蒙神窍:痰凝日久,蒙蔽心窍,或化热动风,可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谢谢大家!
辨证要点
肺胀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肺
因此应分清 其标本虚实的主次。
胀
1.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血瘀的偏 盛。
辨
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证
2. 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 早期以气虚为主,或为气阴两虚,病在肺、脾、肾;
?
肺
胀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
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 肺性脑病
述
及其它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的严重阶段。
病因
肺
胀
久病
内伤久咳、支饮、 喘哮、肺痨等 肺
痰浊潴留, 壅阻肺气,
肺 虚 系慢性疾患,迁延
肺气出纳失常,
病
失治
肺不敛降,肺气胀满
因
病
机 感受 久病肺虚 卫
外邪 外不固
六淫外邪 每易乘袭
? 二.病案分析题: ? 1.苏XX,男,56岁,干部 反复咳嗽喘息多年,近日烦躁胸满,痰黄粘稠难咯. ? 身发热,微恶寒,口干,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 2.张XX,女,65岁,干部 反复咳喘20余年,近2日来神志恍惚,烦躁不安. ? 时有肌肉跳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黄腻,舌质暗,脉细滑数. ?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 ? 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所述之支饮 ,症见“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
形如肿”,当亦属于肺胀范畴. ? 病因病机: ? 1.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
中医内科学肺胀
10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痰饮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 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 浊潴留益甚,喘咳持续难已。瘀血的产生,主要因痰浊内阻, 气滞血瘀;或心之阳气虚损,血失推动、脉失温煦所致。病 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转化,如痰从寒化那么成饮,饮溢肌 表那么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那么血郁为瘀; 瘀阻血脉,“血不利那么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 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中医内科学
2021/7/7
【病因病机】
7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致痰瘀潴留,肺气壅滞, 气不敛降,还于肺间,胸膺胀满而成,逐渐损及脾肾 与心,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疴慝发作或加剧。
中医内科学
2021/7/7
8
(一)病因
1.久病肺虚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 系疾患迁延失治,痰浊壅肺,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 病的根底。此外,长期吸烟、吸人粉尘,亦是损伤肺 脏,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
中医内科学
2021/7/7
16
(二)治那么治法
治疗当根据感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的不同, 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那么。标实者,根据病邪的 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 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祛瘀,甚或 开窍、息风、止血等法,或酎隋数法兼用。本虚者, 当以补养心肺、益1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 兼顾。正气欲脱时那么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虚实 夹杂者,应扶正与祛邪共施,根据标本缓急,扶正与 祛邪当有所侧重。
中医内科学
2021/7/7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肺胀,属肺病。
常继发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
以胸中胀闷、咳嗽咳痰、气短而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概说】一、概念: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二、沿革1、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肺胀病名的记载,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
2、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3、元代朱丹溪提出肺胀与痰瘀互结,阻碍肺气有关。
4、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
【病因病机】1、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肺、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
脾土生肺金,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
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2、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水饮和瘀血,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转化,兼见为病。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
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3、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肺胀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和瘀血且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转化,兼见为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肺胀是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后期病及于心,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导致肺不敛降,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 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早期由肺而及脾、肾,多属气虚、气阴两虚;晚期以肺、肾、心为主,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但纯属阴虚者罕见。 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果。如阳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饮难蠲;阴虚则外邪、痰浊易从热化,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现,每致愈发愈频,甚则持续不已。
转归预后:
01
02
03
04
05
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癜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证。
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久病肺虚 卫外不固
六淫外邪每易乘袭
诱使本病发作, 病情日益加重。
总之,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久病肺虚
复感外邪
肺
脾
肾
痰
痰浊(饮)壅肺
痰热郁肺
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 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由于肺虚卫外不固, 尤易感受外邪 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
《中医内科学10肺胀》课件
肺胀五式太极拳的详 细演练
通过详细演练肺胀五式太极拳 的动作,患者可以增强肺功能, 舒缓肺胀症状。
注意事项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PPT课件为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中医内科学10肺胀》 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中医内科学10肺胀》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肺胀的定义、病 因、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肺胀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肺胀五式 太极拳的介绍。
什么是肺胀?
肺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气壅胀。病因包括肺气虚胀、肺火炽盛胀、肺阴虚胀、肺燥热胀和肺气 瘀阻胀等。了解肺胀的定义和病因分析是治疗的第一步。
肺气瘀阻胀证特点
肺气瘀阻胀表现为胸闷、疼痛和舌暗紫等症状。
中医促进气血运行,缓
解肺胀症状。
3
耳穴贴敷治疗
4
通过贴敷特定的耳穴,刺激相关的经络, 调理肺气。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调理肺气,纠正肺胀的病因。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按摩,舒缓肺组织,消除肺胀 不适。
预防肺胀病的注意事项
肺胀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肺胀患者常常表现出气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症状。
肺火炽盛胀证特点
肺火炽盛胀表现为咳嗽、痰黄、口渴和唇红。
肺燥热胀证特点
肺燥热胀表现为咳嗽有痰、口干舌燥和便秘等 症状。
肺气虚胀证特点
肺气虚胀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和声音低 弱。
肺阴虚胀证特点
肺阴虚胀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和盗汗。
1 饮食注意事项
2 休息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 度疲劳,注重休息。
肺胀(中医内科学)
肺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历史沿革1.《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
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是“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依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并提出治疗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3.《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提出肺站胀是由久病肺虚,又感外邪所致。
后世医家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又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在认识上不断有所充实发展。
4.《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病理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
5.《医学正传·咳嗽》:“肺胀者,主收敛……用诃子为君。
”强调了肺虚气不敛降的一面。
6.张璐玉《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而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范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度陈旧性肺结核。
肺性脑病—肺胀的危重证候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肺内伤久咳、久喘、久哮、支饮、肺痨—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日久气阴耗伤—发病基础2.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生物、气候、刺激性理化因子)反复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呈进行性加重3.痰挟血瘀病久肺虚,内有郁结之痰→反复感邪→肺气郁闭→血行无力→痰瘀互结肺,滞留于心二、病机1.基本病机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日久不愈,反复感邪→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肺胀2.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1)病变首先在肺生理——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司卫外病理——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邪气壅肺→肺气宣降不利→咳、喘、哮,或津液失于输布→痰浊→久则肺虚,气阴耗伤→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六淫乘袭,他脏之邪干肺→肺胀(2)日久累及脾肾肺脾同病——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肺脾两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输布水精→痰浊肺肾同病——生理:足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肺病日久→精气耗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气喘日益加重(3)后期累及于心生理——肺与心脉相通,同居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源于命门真火病理——久咳、久喘→治节失职→心营不畅→心脉瘀阻肾虚命门火衰→病及于心→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喘脱3.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且互为影响,相间并见(1)病理因素以痰为先病初——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化日久——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腾气化→痰浊潴留→喘咳持续不已(2)阳虚阴盛,气不化津→为饮为水→①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
中医内科学-肺胀
• 2.痰挟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气郁闭, 气郁痰阻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痰瘀相 结于肺,甚则病及于心,导致肺气壅滞, 而成肺胀。
• 3.感受外邪 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 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 日益加重。
精品课件
二.病机
• 1.基本病机 • 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
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治 法:涤痰,开窍,熄风。
代 表 方:涤痰汤加减。
精品课件
用药加减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 加葶苈子、天竺黄、竹沥;
若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 若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红花、桃仁活血通
脉; 若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
• 2.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 3.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 4.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
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咸、甜之品。
精品课件
【结语】
• 1.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证。 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 喘脱等危重证候。
• 2.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 情进行性加重。
精品课件
•二、相关检查
• 1.X线检查。 • 2.心电图检查。 • 3.血气分析检查。 • 4.血液检查。
精品课件
鉴别肺诊胀 断 哮病
喘证
• 相同:咳、痰、喘。
• 不同: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独立病种,以
点,且以
喉中鸣息有声为临床 特
夜间发作多见。
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点,咳
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 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 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中医内科学肺胀
▪ 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爽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久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 致肾气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脉上通于肺,肺 气辅佐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虚治节失常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 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可以出现喘脱等危候。
病因
▪ 1. 久病肺虚 ▪ 如内伤久咳、支饮、喘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是常,还于肺间,日久
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 2. 感受外邪 ▪ 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
病机
▪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 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
▪
(2)恶寒,周身酸楚,口干不饮;
▪
(3)舌体胖大,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
具备(1)+(2)或(1)+(3)均可。
▪
2. 治法 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
3. 方药 小青龙汤
▪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
半夏、甘草:祛痰降逆;
▪
五味子、白芍:有防止麻、桂辛散太过之功效。
▪
4. 临床应用
▪
▪ 病程中由于肺虚卫外不固,尤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若复感风寒,则可目外寒内饮之证。感受风热 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
▪ 如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闭目道,蒙蔽神窍,则可发生烦躁、嗜睡、昏迷等变证。若痰热内郁,热动肝风, 可见颤,甚则抽搐,或因动血而致出血。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中医内科学之肺胀
竭带血,严重时
可出现大咯血。
发热:部分患者可
5
能出现发热,多为
低热,持续时间较
长。
消瘦、乏力:患者
6
可能出现消瘦、乏
力,严重时可出现
恶病质。
诊断方法
01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 舌苔、脉象等
02
闻诊:听患者呼吸音、 咳嗽声等
03
问诊:询问患者病史、 症状、生活习惯等
治疗进展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药物治疗:抗 炎、抗氧化、 抗纤维化等药 物的研究和应 用
非药物治疗: 呼吸康复、心 理干预等方法 的研究和应用
综合治疗:中 西医结合、多 学科协作等治 疗模式的研究 和应用
基础研究:肺 胀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等方 面的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01
肺胀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
研究
02
肺胀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
研究
03
肺胀的中西 医结合治疗
研究
04
肺胀的预防 和康复研究
谢谢
适当饮用茶、汤等,有助 于润肺止咳
运动锻炼
01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2 呼吸锻炼:进行深呼吸、腹 式呼吸等锻炼,有助于改善 肺功能
03 增强体质:通过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 防疾病
04 持之以恒:运动锻炼需要长 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 果
注意事项:针灸治
4 疗期间,避免剧烈 运动,保持情绪稳 定,饮食清淡,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肺胀的预防与调护
生活习惯
戒烟:吸烟是导 致肺胀的重要因 素,戒烟可以降 低肺胀的风险。
中医内科学 肺胀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 愈,多见于老年人。 2.林楚表现为咳逆上气,胸部膨满,憋闷,动则加剧,甚 至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则脘腹胀满,口 唇紫绀,肢体浮肿,严重者出现喘脱。 3.常常因外感而诱发,其它如情志刺激亦可诱发。
【相关检查】 1.首先是肺X线或肺CT检查,尤其是肺CT可见肺部纹 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 2.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出现肺型P 波等。 3.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等。
4.阳虚水泛证
心悸,喘咳,咳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 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 沉细。
证机概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温肾健牌,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之 水肿;后方通阳化气利水,配合真武汤可加强利尿消肿的作用。 常用药:附子、桂枝温肾通阳;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 健脾利水;赤芍活血化瘀。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苓术芍附加生姜。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3.痰蒙神窍证
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烦躁不安,搓空理线,嗜睡,甚
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抽摘,咳逆嘴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组滑数
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 代表方:涤汤加减。本方可涤痰开窍,息风止痉,用于痰迷心窍, 风痰内盛,神识昏蒙或嗜睡,痰多,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胆星涤痰息风;竹茹、枳实清热化 痰利膈;菖蒲、远志 郁金开窍化痰降浊。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 黄丸以清心开窍。 方歌:涤痰星菖夏陈草,参苓竹茹枳姜枣。
【病因病机】 肺胀的发生,排出体外,肺气胀满,每每因感受 外邪诱发或加重。 1.病因:久病肺虚和感受外邪。 2.病机:病变在肺,后则影响脾肾,最后影响及心。病 理因素在于痰浊、水饮、瘀血相互影响。而痰浊、水饮 瘀血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如痰浊久留,肺气 郁滞,心脉失畅则皆可致瘀;而血行不利则为水。但一 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最后痰浊、血瘀、 水饮错杂为患。
中医内科学肺胀
肺胀1. 定义:由多种慢性疾病迁延而致,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发绀,心悸,肢体浮肿,经久难愈,甚至出现喘脱、昏迷为主症的疾病。
(是所有肺慢性疾病发展到后期的一种表现)(近期咳喘突然加剧,痰由白色变为黄色,表明有外邪入侵了)2.肺胀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提出支饮亦属于肺胀范畴。
《诸病源候论》。
朱丹溪《丹溪心法·咳嗽》开辟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认为肺胀是痰瘀阻碍肺气。
《证治汇补》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
3. 病因病机:(1)病因:①肺病迁延②六淫乘袭——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条件③年老体虚(肾虚)(有痰浊势必导致血瘀,阳虚也考虑血瘀)(2)基本病机:久病正虚,痰浊、水饮、血瘀互结于肺,气道壅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发为肺胀。
(清气不入,邪气不出)4. 病位:首先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肺虚治节失职,。
5.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
痰产生,喘咳持续难已。
痰从阴化为水饮。
水饮迫肺、凌心、困脾,心悸。
久则瘀结胁下,导致肺脾气虚而各种出血。
变证可见烦躁、嗜睡、昏迷、震颤,甚则抽搐、痉厥。
7.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
8.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以喘咳痰胀瘀为主症,日久可见心悸、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
可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
(二)鉴别诊断(相同、不同、联系)【简答题】哮病、喘证、肺胀:肺胀与哮病、喘证均以咳逆上气、喘满为主症。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喘病: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胀:是包括哮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肺胀可以隶属喘证范畴,哮病和喘病久病不愈又可发展为肺胀。
9. 辨证论治:(1)辩证:①辨标本虚实(平时偏于虚,感邪偏于实)②辨病情轻重(无外邪则病情稳定)(2)证型:【备注】1.外寒内饮临床表现: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发热,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之肺胀
避免诱因
避免吸烟:吸烟是导致肺胀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避免
01
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02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肺胀的加重
03
避免感冒:感冒可能导致肺胀的加重,应注意预防感冒
04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了解肺部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了解肺部功能变化
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了解肺部疾病情况
定期进行痰液检查,了解肺部感染情况
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了解肺部气体交换情况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
定期进行肺动脉高压检查,了解肺部血管病变情况
定期进行肺活量检查,了解肺部通气功能变化
定期进行肺泡灌洗检查,了解肺部炎症情况
定期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提高肺部功能
谢谢
演讲人
中医内科学之肺胀
目录
壹
肺胀概述
贰
肺胀的治疗
叁
肺胀的预防
1
肺胀概述
病因病机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导致肺气失宣,气机不利,水液代谢失常,形成肺胀。
内伤七情:忧思、恼怒、惊恐等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肺气宣降,形成肺胀。
01
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
02
疗程:根据病情和体质,每周1-2次,持续3-6个月
03
注意事项:针灸前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04
生活调理
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02
中医内科学肺胀
• 证机概要:痰浊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壅肺,清肃失司. •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 常用药:麻黄、黄芩、石膏、桑白皮、杏仁、半夏、苏子.
复习思考题:
• 1.肺胀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常见病机转化有哪些 • 2.试述肺胀常见证型的症状、治法及方药. • 3.肺胀有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
肺胀
概说
一、概念: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 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 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 3.痰挟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气郁闭,气郁痰阻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痰 瘀相结于肺,甚则病及于心,导致肺气壅滞,而成肺胀.
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心脉不能上通于肺
首先 在肺
由肺 及脾
由肺 及肾
由肺 及心
• 4.病理性质:
•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的亏虚.标 实为存在许多病理因素.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外邪、痰浊、 水饮、气滞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本虚与标实之间常 相互影响.
• 在病变的不同时期,病理产物的表现各有特点,一般而言,初 期以痰浊为主,继则痰瘀并见,后期则痰浊、水饮与血瘀互 为影响.
二.病机
• 1.基本病机 • 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
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_第四节肺胀_中医世家第四节肺胀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
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目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
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可见隋代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
后世医藉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亦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
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
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
”《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当这些疾病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
1.肺病迁延肺胀多见于内伤久咳、久喘、久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所致,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归宿。
因此,慢性肺系疾患也就成为肺胀的基本病因。
2.六淫乘袭六淫既可导致久咳、久喘、久哮、支饮等病证的发生,又可诱发加重这些病证,反复乘袭,使它们反复迁延难愈,导致病机的转化,逐渐演化成肺胀。
故感受外邪应为肺胀的病因。
3.年老体虚肺胀患者虽可见于青少年,但终归少数,而以年老患者为多。
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肺胀形成。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肝。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
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
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J::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病理因素有痰浊、水饮、瘀血、气虚、气滞,它们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痰饮的产生,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潴留益甚。
痰、饮、湿(浊)同属津液停积而成。
痰饮水浊潴留,其病理是滞塞气机,阻塞气道,肺不能吸清呼浊,清气不足而浊气有余,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故胸部膨膨胀满,憋闷如塞。
痰浊水饮亦可损伤正气和妨碍血脉运行。
气虚气滞的形成,因气根于肾,主于肺,本已年老体虚,下元虚惫,加之喘咳日久,积年不愈,必伤肺气,反复发作,由肺及肾,必致肺肾俱虚。
肺不主气而气滞,肾不纳气而气逆,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肺肾之气)S能交相贯通,以致清气难人,浊气难出,滞于胸中,壅埋于肺而成肺胀。
瘀血的产生,与肺,肾气虚,气不行血及痰浊壅阻,血涩不利有关。
瘀血形成后,又因瘀而滞气,加重痰、气滞塞胸中,成为肺胀的重要病理环节。
由此可见,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
标实为痰浊、水饮、瘀血和气滞,痰有寒化与热化之分;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晚期则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
其基本病机是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而成肺胀。
如内有停饮,又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证。
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
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痰热内闭,热邪耗灼营阴,肝肾失养,阴虚火旺,肝火挟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则发生肢颤,抽搐;痰热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
亦可因气虚日甚,气不摄血而致出血。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阴损及阳,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成为阳虚水泛证;阳虚至极,出现肢冷、汗出、脉微弱等元阳欲脱现象。
【临床表现】喘、咳、痰、胀,即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是肺胀的证候特征。
病久可见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
兼外邪或调治不当,其变证坏病可见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故有长期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胸肺膨胀和病变由肺及心的过程是逐渐形成的。
早期除咳嗽、咯痰外,仅有疲劳或活动后有心悸气短,随着病程的进展,肺气壅塞肿满逐渐加重,叩之膨膨作响,自觉憋闷如塞,心悸气急加重或颜面爪甲紫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脉动甚,右胁下症积,下肢浮肿甚至有腹水。
病变后期,喘咳上气进一步加重,倚息不能平卧,白粘痰增多或咯黄绿色脓痰,紫绀明显,头痛,有时烦躁不安,有时神志模糊,或嗜睡或谵语,或有肉困,震颤,抽搐,甚或出现咯血、吐血、便血等。
舌质多为暗紫、紫绛,舌下脉络瘀暗增粗。
【诊断】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及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
3.有长期慢性喘咳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4.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
5.体检可见桶状胸,胸部叩诊为过清音,肺部闻及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锣音,且心音遥远。
6.X线、心电图等检查支持西医学肺气肿、肺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肺胀与哮病、喘病均以咳逆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其区别如下。
1.哮病哮痼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且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是包括哮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每次因外感诱发为逐渐加重,经治疗后逐渐缓解,发作时痰瘀阻痹的症状较明显,两病有显著的不同。
2.喘病喘病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
但肺胀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上气,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标本虚实肺胀的本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
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
标实为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的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治疗原则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
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
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分证论治·风寒内饮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半夏、甘草祛痰降逆;佐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使散中有收。
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
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痰热郁肺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方用麻黄、石膏,辛凉配伍,辛能宣肺散邪,凉能清泄肺热;半夏、生姜散饮化痰以降逆;甘草、大枣安内攘外,以扶正祛邪。
若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以清化痰热,痰热内盛亦可用桑白皮汤。
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通腑泄热。
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
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津润燥。
,·痰瘀阻肺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方中用葶苈子涤痰除壅,以开泄肺气;佐大枣甘温安中而缓药性,使泻不伤正;桂枝通阳化气,温化寒痰;茯苓除湿化痰;丹皮、赤芍助桂枝通血脉,化瘀滞。
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
本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红花、丹参等化痰祛瘀乎喘。
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厚朴以通腑除壅。
·痰蒙神窍.症状: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涤痰汤中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清热涤痰;橘红、枳实理气行痰除壅;菖蒲芳香开窍;人参扶正防脱。
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清心开窍。
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
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通腑泄热。
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凉肝熄风。
唇甲紫绀,瘀血明者,加红花、桃仁、水蛭活血祛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