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消费经济学知识梳理

消费经济学知识梳理

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通过导言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掌握和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掌握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一、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含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和宏观消费的关系。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方法、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及影响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研究与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家庭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者行为特征、经济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及其行为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二、消费者行为特征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收入、价格、利率、市场等二、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环境、社会阶层、关系集团等第三章:家庭消费决策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现代市场经济问题,加强家庭消费决策的计划性。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制约家庭消费决策的因素、家庭开支计划表类型;掌握家庭消费决策含义、家庭生命周期含义及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理解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消费决策的差异。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集团或政府)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社会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情况下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无偿、直接的发放救济钱物。

社会福利:国家或社会组织为特定的对象,如老人、孤儿、伤残人以及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机构及服务设施。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或其中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因疾病、年老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

消费观念:也叫做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信用卡:是由银行或非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

持卡人因各自资信状况不同而获得不同资信级别的授信额度。

在此授信额度内,持卡人可以在任何接受此卡的零售商处购买商品或劳务及进行转账支付等。

总量控制:是指消费者要把一定时期内的消费信贷总额控制在该时期的预算约束之内。

流动性:指消费者拥有的可即刻变现其不受损失的资产与当期需偿还负债的比例。

期限匹配原则:是指消费者应尽可能的提高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上的吻合程度消费信贷的期限匹配:指的是在整个期限内的收入与支出的匹配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成资产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1、消费的含义?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怎样理解生活消费的两重性?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的社会过程而非自然过程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与规律。

4、消费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的功能(一)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制约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与前提消费为生产创造基本条件(二)消费和分配分配影响消费,消费也制约着分配(三)消费和交换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对交换也有重要作用1、马克思需要阶梯理论内容: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生存需要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上升规律。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的比重相对下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的资料的比重不断上升4、恩格尔定律: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多种消费的比例会相应增加,但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5、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①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居民总体消费能力提升。

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影响总体消费需求。

?③农村消费持续增长面临较多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

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继续制约居民消费的增长。

⑤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1、什么是消费方式?如何理解消费方式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消费方式的概念和形式)概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方法和形式。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科目: 消费经济学1.1. 消费者1.2. 微观消费1.3. 消费对象1.4. 消费工具1.5. 消费结构1.6. 消费1.7. 分配1.8. 交换1.9. 总供给1.10. 总需求2.1. 预算约束2.2. 正常商品2.3. 弹性2.4. 需求收入弹性2.5. 奢侈品2.6. 恩格尔曲线2.7. 预期收人2.8. 需求曲线2.9. 替代效应2.10. 吉芬商品2.11. 替代品2.12. 互补品2.13. 需求交叉弹性2.14. 需求价格弹性2.15. 效用2.16. 边际效用2.17. 消费者剩余2.18. 需求2.19. 消费流行3.l. 收人效应3.2. 替代效应3.3. 生命周期储蓄3.4.遗产动机3.5, 谨慎动机3.6. 目标储蓄3.7. 社会保障制度3.8. 社会救济3.9. 社会福利3.10. 社会保险3.11. 现收现付体系3.12. 资本市场3.13. 流动性约束3.14. 消费观念3.15. 名义利率3.16. 实际利率4.1. 金融投资4.2. 实物投资4.3. 通货膨胀4.4. 债券4.5. 公募4.6. 私募4.7、零息债券4.8. 欧洲债券4.9. 外国债券4.10. 可转换债券4.11. 可提前赎回债券4.12. 股票4.13. 优先股4.14. 普通股4.15. 基金4.16. 当期收益4.17. 持有期收益4.18. 到期收益4.19. 货币的时间价值4.20. 复利4.21. 现值计算4.22. 风险4.23. 系统风险4.24. 非系统风险4.25. 市场风险4.26. 经营风险4.27. 完全流动的资产4.28. 市场有效性5.1. 劳动供给曲线5.2. 劳动供给弹性5.3. 巾场的劳动供给曲线5.4. 劳动力参与率5.5. 人力资本6.1. 消费信贷6.2. 间接贷款6.3.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6.4. 信用卡贷款6.5. 资产流动性风险6.6. 利率风险6.7.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6.8. 利息收人6.9. 贷款手续费收人6.10. 个人信用制度6.11. 个人信用7.1. 消费函数7.2. 相对收人假定7.3. 消费结构7.4. 宏观消费结构7.5.微观消费结构7.6. 合理的消费结构8.1. 投资乘数8.2. 消费率8.3. 可持续发展8.4. 同步型消费8.5. 早熟型消费8.6. 滞后型消费9.1. 消费政策9.2. 通货紧缩9.3. 适度消费9.4. 消费膨胀9.5. 消费不足9.6. 消费失衡9.7. 消费规模9.8. 消费需求不足10.1. 消费结构10.2. 宏观消费结构10.3. 微观消费结构10.4. 合理的消费结构10.5. 消费支出结构10.6. 产业结构11.1. 消费方式11.2. 个人消费11.3. 集体消费11.4. 家庭消费方式11.5. 社会消费方式11.6. 消费品的商品化11.7. 劳务的商品化11.8. 消费服务社会化12.1.消费者权益12.2. 消费者运动12.3. 压力集团12.4. 消费决策可诱导性12.5.消费购买力实现12.6.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名词解释题答案1.1. 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 经济学名词

消费 经济学名词

消费经济学名词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

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同时,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果你对消费经济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经济学所考察得消费者,就是指能够做出独立得消费决策得基本经济单位。

它可以就是单个人,也可就是家庭,还可以就是一定得团体.2、所谓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得约束下选择最优得商品组合。

3、需求收入弹性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得需求量对收入变化得反应程度。

4、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中得一种商品价格得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得增加,而一种商品得价格得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得减少,即两者就是相互替代得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商品.5、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得一种商品价格得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得消费量得减少,即两者就是相互补充得关系。

6、需求得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得反应程度。

7、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得消费所得到得效用得增加。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得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得增加,该商品得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9、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得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得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得收益.10、关系集团,亦称参考团体或相关群体,它就是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得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与观察事物准则得团体。

11、目标储蓄就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得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得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得教育费用而进行得。

12、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得损失与生活处境得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得一种制度。

13、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劳动者)、政府三方或其中得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得原则,在被保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得一种保障制度。

14、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得各种融资活动组成得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15、消费观念亦称“消费意识”,就是指支配与调节人们消费行为得思想、意识。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一、什么是消费经济学?1.什么是经济学研究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学说2.消费经济学=微观消费问题+宏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问题:消费者如何进行商品的购买选择;消费者如何将自己的收入在消费和储蓄间进行分配;消费者的信贷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宏观消费问题:消费需求如何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推荐课外读物:《Principles of Economics》[美] 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效用与无差异曲线一、效用(Utility)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如何衡量效用?经济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最大支付意愿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5810边际效用25第五对烤翅25第四对烤翅23第三对烤翅18第二对烤翅10第一对烤翅总效用奥尔良烤翅的消费量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负),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因为边际效用递减。

3.无差异曲线曲线的位置越高,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4.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二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一、预算约束和预算约束线1.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商品组合。

2.预算约束线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所以也叫消费可能性线。

第四节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一、收入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上一节的消费者均衡分析假设收入不变。

现在考虑收入发生变化,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均衡如何变化。

所以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取决于该种商品的性质。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将导致更高的消费。

消费经济学_123

消费经济学_123

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如何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必须研究人 们的消费需求,研究消费需求结构的变 化;研究消费水平变化及发展趋势;研 究市场的变化和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 的变化;研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 容
边际效用价值论
需求理论
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马歇尔---需求理论
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一物对任
何人的全部效用随着他对此物所有量的增加 而增加,但不及所有量增加的那样快。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 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的 反向的依存关系: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 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 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 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 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具 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 恩格尔提
出的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 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 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 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 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 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 构改善。
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
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 券等资本形式保持猜度的一种心理动机。
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生产首先决定消费

消费经济

消费经济
其次,消费经济具有独特的检测机制和反馈功能,它是度量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测量器”,又是引导经 济运行不断改善的“指示器”。从一次循环看,生产是“起点”,分配与流通是“中介”,消费是经济运行“终 点”。前三个环节的功效评价,显示在终点环节之上。消费显示和检验看经济运行的总效果,但从动态的循环看, 消费又是下一循环的“起点”和“先导”,它引导着下一循环的投资方向,发展的结构和规模,通过“看不见的 手”(市场),传达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通过“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运行功效,为下一次运行 的优化提供依据。
高收入者消费饱和或缺少消费,与中低收入者有消费需求但无力消费并存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富有者有房有 车,家里装备一应俱全。而中低收入者进入万元级、10万元级消费还没实力,从而推动了信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研究与消费有直接关系的人人经济活动,分析我国现阶段消费者行为的 最终实现,消费者权益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的内涵、制约因素以及维护等问题进行分析,既体现出经济理论的系 统性、科学性,又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证性和指导性。培养公共事业管理及政策经济分 析的专业人才。
现实意义
消费经济首先,消费经济是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外贸都是拉动增长的动力源, 俗称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外贸已进入高成本时期,出口率已拉升至35%的上限,不断的外贸摩擦日益凸 显,且引发了人民币汇率不够稳定的国际压力,因此,扩展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已难有作为,拉动效应唯有依靠 扩大内需。从长久来看,投资如果得不到消费导向和支持,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就难以优化,经济效益就得不到 保障和提高,资源配置就谈不上有效率。从中长期来看,只有把投资建立在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之上,才能有效 拉动内需的扩大。消费的需求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也充 分证明,消费历来就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通常占60%左右,国外这一比率更高达70%以上),消费每增长1个百 分点,可以拉动GDP0.6%的增长点。

消费经济方面的概念解释

消费经济方面的概念解释

名词解释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它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2.微观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3.效用: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4.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5.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人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6.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人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也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7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8正常商品:一般地,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也会增加。

那种消费量随人们收人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

9.弹性:在经济学中。

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

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

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这个概念是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因此,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10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收人弹性时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保持不变。

需求收人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爵分比之比。

即: 需求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收入变化的百分比11.奢侈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那乏、表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超过收人增加的百分比,因而该商品是侈品。

12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人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3预期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人水平的预期。

消费经济学 名词解释

消费经济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它可以是单个人,也可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2、所谓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4、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商品。

5、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6、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7、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9、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10、关系集团,亦称参考团体或相关群体,它是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的团体。

1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

12、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和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3、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劳动者)、政府三方或其中的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的一种保障制度。

14、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15、消费观念亦称“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消费经济学——精选推荐

消费经济学——精选推荐

教学内容第一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消费经济学、消费、生活消费、消费倾向2、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西斯蒙第在消费经济理论上进行了那些与众不同的研究。

4、简述马歇尔“需求理论”。

5、简述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6、简述凯恩斯对消费问题的论述。

7、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

8、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论述。

第二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消费者、关系集团、社会阶层、消费者时间预算结构、消费结构2、消费者经济活动的最一般特征是什么?3、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是什么?4、消费者行为特征有那些?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那些?6、简述绝对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7、简述相对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8、我国消费者的预期收入如何?对他们的消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提高消费者的收入预期?9、短期内,名义收入提高为什么会使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提高消费水平。

10、简述劳动力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1、简述利率三种变动情况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2、简述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则边际消费倾向越低。

为什么?14、我国入世以后,国内消费品的价格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从静态看,关税减让措施的逐步实施有利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从动态看,入世所导致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将有助于国内生产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国内竞争商品价格的降低。

请用前面所学原理来分析,我国入世以后,国内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家庭消费决策、家庭生命周期2、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有那些?3、满巢阶段Ⅱ家庭消费决策的特征有那些?4、消费者储蓄存款的动机有那些?第四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消费者投资、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到期收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风险溢价2、简述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2.围观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一级消费信贷等问题。

3.消费者行为特征: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4.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子啊自己有限收入的约定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5.需求的收入弹性只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6.需求曲线时便是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消费量。

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得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8.效用就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9.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10.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效益。

11.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12.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创造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状态;狭义讲,是指某个社会和国家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以特定的哲学、宗教和行为的方式为中心形成的综合体。

13.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是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4.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5.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

16.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未料到的对资金的需要,如在看病和意外事故上的花费,人们也要进行适当的储蓄。

17.目标储存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

18.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收到的损伤或生活环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消费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步成熟,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消费在社后经济运行中所处地位的不断地提高,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西方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步分化为两个方向。

其一,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产品销售服务。

其二,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

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的方法,非常注重数量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宏观消费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从而缓和经济波动。

这样,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宏观消费问题和微观消费问题。

一、宏观消费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买方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消费在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消费也就成为了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总需求的变化。

除了消费需求外,总需求还受到投资需求的影响。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并不独立影响总需求,两者会相互影响,使得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总需求较大的变动。

研究消费需求与总需求的关系,目的是从总量把握消费需求,以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决定着国民经济能否均衡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都能证明市场的自发调节不能够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讲义: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概述

讲义: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概述一、消费的涵义与意义1.消费是什么?(1)消费的界定消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新帕尔格雷大经济学大辞典》对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研究的代表性观点有系统的介绍,但是对消费一词没有单独定义。

我国经济学界对消费的最早定义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而在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主编的《当代消费经济词典》中又表述为:“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以上两种表述都是指广义的消费。

经济学中的生产性消费,属于直接生产过程,是指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使用、利用或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或/和服务的活动。

任何生产消费活动总会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耗费的形式有一次性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及辅助材料;也有多次性消耗和使用的物质资料,如设备、厂房、工具等。

在生产消费中,也必须耗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抑或称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消耗,而绝不只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

物质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在生产中的消耗本身是生产过程的要求,本质上属于生产过程,是一种生产行为,包含在生产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生产消费是一种中间性消费,生产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的新的劳动产品,这种新的劳动产品主要是物质产品,也包括服务产品,是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出现。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生产消费是构成这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总量的主要基础。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生产消费。

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

”3生产消费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领域与起点环节。

与生产消费不同,生活消费是最终消费,一般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物质文化需要而使用、利用或消耗各种物质资料或/和服务的活动。

生活消费是实现人自身再生产的行为与过程,马克思称它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4,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0选6 共30分)1、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通过物品和劳务使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需要。

2、消费水平: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它关系着每位消费者实际生活水平的状况,因而是消费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

3、消费结构:是指一定时期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4、绿色消费: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兼顾个人健康,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消费方式,它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家庭生命周期:是根据家庭主人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家庭规模等因素所构成的家庭发展阶段。

6、社会性消费心理:是指由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决定的,以某种生理因素为条件、在社会状态下的心理反映。

7、消费者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行动,消费者行为进行的过程,也是消费心理和消费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

8、消费流行:消费流行一词由英文fashion翻译而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迅速传播或风行一时的事物,也称为时兴、时尚、时髦等。

9、消费信贷: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10、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利益。

二、问答题(9选5 共50分)1、研究消费经济学有什么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研究消费经济学是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结合的内在需要;(2)研究消费经济学是拉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需要;(3)研究消费经济学是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为搞好市场研究,改进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方向、内容和依据的需要;(4)研究消费经济学是开拓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的需要。

2、影响消费需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1)经济因素①消费者货币收入的数量和构成,消费者货币收入数量与消费需要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消费经济方面的概念解释

消费经济方面的概念解释

名词解释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它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2.微观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3.效用:所谓效用,即商品和劳务的有用性,或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4.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5.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人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6.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人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也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7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8正常商品:一般地,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也会增加。

那种消费量随人们收人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

9.弹性:在经济学中。

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

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

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这个概念是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因此,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10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收人弹性时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保持不变。

需求收人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爵分比之比。

即:需求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11.奢侈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那乏、表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超过收人增加的百分比,因而该商品是侈品。

12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人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3预期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人水平的预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根本经济单位。

它可以是单个人,也可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2、所谓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响程度。

4、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商品。

5、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6、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响程度。

7、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9、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10、关系集团,亦称参考团体或相关群体,它是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那么的团体。

11、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置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展的。

12、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和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根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3、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劳动者〕、政府三方或其中的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那么,在被保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展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的一种保障制度。

14、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15、消费观念亦称“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道德、宗教及自然等因素。

16、基金,又称投资基金。

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对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展经营和管理。

17、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18、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防止或分散的风险。

19、非系统风险,又称为特定风险或可分散风险,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

20、劳动的供应弹性的定义为,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应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响程度。

它等于劳动供应量的变化的百分比与工资变化的百分经之比。

21、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

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的为对象的贷款。

22、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生开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以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23、持久收入根本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固定比例关系。

24、同步型消费,即指消费水平、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根本保持一致。

25、早熟型消费,也称消费早熟或消费超前,是由罗斯托最早提出来的。

一般认为,消费的增长速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即出现消费早熟。

26、滞后型消费是指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生产开展。

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27、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开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局部。

28、消费构造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29、消费支出构造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构造。

30、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个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31、消费方式是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32、个人消费,是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公共消费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33、消费效劳社会化,是指个人消费领域的效劳不是由消费者个人提供,而是由社会来提供;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效劳,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购置效劳。

34、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置、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利益。

35、消费者主权,是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36、消费者的自我保护,一方面表达在消费者个体通过加强权益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消费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可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填空1、合理的消费构造是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经济开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构造。

2、微观消费问题是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3、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根底。

4、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缺乏。

5、效用最大化原那么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根底上的。

6、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

7、当把消费者看成为追求最大满足的理性人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包括两个根本要素:一是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是最大化目标。

8、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9、需求穿插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响程度。

10、根据团体和个人的关系,关系集团可以划分三种类型:成员资格型、接触型和吸引力型。

11、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表现了某种行为,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内在驱动力就是动机。

12、动机的产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刺激,二是内在需要。

13、理智动机是消费者经过对自身需要、商品效用和价格等进展认真分析和思考以后产生的动机。

14、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5、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6、资本市场是相对于货币市场而言的。

一般来说,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亦称货币市场。

17、所谓名义利率是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18、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置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19、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和教育投资三大类。

20、在进展金融投资时,消费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

21、概括地讲,依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来分,可分为契约型和公司型两大类。

依据基金可否赎回来分,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大类。

22、第二年的终值的计算方法:FV=PV*〔1+i〕n〔n是上标〕23、完全流动的资产即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适宜〞的购置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根本上是即时完成的。

24、最终劳动供应的增加还是减少,这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

25、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数量,即劳动供应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劳动的质量,即劳动生产率的上下。

26、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27、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最初的增加量之比,被称为投资乘数。

28、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29、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阶段是起飞阶段。

3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影响利率的通常做法是“公开市场业务〞。

31、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通常可以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市场零售物价指数〔RPI〕等来表示。

32、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国民经济目标而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和产业组织的成长政策,它具体分为产业构造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33、消费效劳社会化的实质是消费过程中效劳的商品化,或说是家务劳动的商品化。

34、消费者运动,是消费者自发兴起的社会范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

三、单项选择1、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产品销售效劳。

2、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构造、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非常注重数量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宏观消费的研究,为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和经济波动。

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在局部,即宏观消费问题和微观消费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构造与经济构造,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展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6、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及凡勃仑的“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7、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8、凯恩斯首先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对消费函数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展了分析,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9、消费者也就主要指的是个人和家庭。

10、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指的是消费者将其个人可支配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展的分配。

11、消费者资源再分配那么是指消费者将其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各大类消费工程——食物、衣着、用品、住房、交通、劳务、文化等之间的分配。

12、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消费者行为是站在购置者和消费者立场上进展的活动和行为。

13、习惯性,即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14、不可逆性,即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的影响。

15、消费者一旦形成某种消费水平,这种消费水平的保持会对他目前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即使他的收入水平有所降低,他也仍试图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这就是属于消费者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6、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7、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反映了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水平变化的情况,这在西方被称为消费的“掣轮作用〞。

18、我们已明白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准那么。

19、只有预算约束线EF上的点才是消费者会在收入的约束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0、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转动。

21、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