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之职业病..
劳动者职业病认定与赔偿案例分析

劳动者职业病认定与赔偿案例分析标题:劳动者职业病认定与赔偿案例分析引言:劳动者职业病的认定与赔偿是劳动法中的重要议题。
在职业病案例中,律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法律实践和判例研究,运用法律知识和理论,对劳动者职业病认定和赔偿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探讨劳动者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劳动者职业病的认定案例一:工厂工人因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职业病事实:甲公司是一家化工厂,工人乙在车间接触过量的有害物质,导致出现明显的职业病症状。
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工业企业对工人必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乙工人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原因导致职业病,可以认定为工伤。
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劳动合同、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可以作为证明。
结论:根据相关法律及判例,乙工人可以从甲公司要求相应的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抚养费等。
案例二:争议性职业病认定案例事实:雇员丙长期在铅污染的车间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职业病症状。
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是否为职业病产生争议。
分析:在这类案件中,职业病的认定需要经过多个程序,包括劳动监督部门的检查和鉴定、医院的诊断和法院的判决。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应充分考虑职业病的工作环境、劳动内容以及相关证据等。
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这些证据来认定是否为职业病。
结论:当职业病的认定存在争议时,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和专业意见的鉴定,确保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二部分:劳动者职业病的赔偿案例三:未购买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事实:某企业未按规定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
员工丁在工作期间因工伤导致职业病。
分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对于未购买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请赔偿。
结论:根据相关法律,丁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请赔偿,并要求用人单位补偿医疗费用、误工费、抚养费等费用。
案例四:职业病的赔偿标准事实:劳动者戊长期在某公司工作,因为工作环境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劳动法释义第四十五条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

本条对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作了例外规定,在这种情形下,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鉴定为五级至六级伤残的,安排适当工作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不会终止。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放伤残津贴,劳动合同不会终止。经本人提出,劳动合同期满,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须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可以终止,但用人单位须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劳动法释义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延缓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期满不得终止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处于特殊困难阶段或者作出特殊贡献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予以了相应特殊保护,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在五种情形下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五种情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能否终止?本条对此作出了基本否定的回答,要求必须将劳动合同延续至相应情形消失时才能终止。
职业病工伤赔偿

职业病工伤赔偿职业病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高温、尘埃、噪声、放射线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身体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依法享有的一种权益。
职业病工伤赔偿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使其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和医疗救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是享有职业病工伤赔偿的权利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承担保障劳动者个人安全和健康的责任。
一旦劳动者发生职业病或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及时提供必要的救治和支持,并按照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给予相应的补偿。
职业病工伤赔偿的金额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获得因医疗救治而产生的各项费用的赔偿,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药费等。
另一方面,劳动者还可以获得因职业病或工伤导致的收入损失的赔偿,包括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停工留薪期间按照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十给予的补助费、劳动能力丧失后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的伤残津贴等。
赔偿金额的具体数额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此职业病或工伤死亡的,其长者、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获得一次性抚恤金。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的规定,对于参加工作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劳动能力鉴定定期评估后,可以根据伤残程度给予相应的伤残津贴。
此外,对于职业病工伤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劳动者,除了基本赔偿金额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工伤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等。
总而言之,职业病工伤赔偿的金额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伤残津贴、职业病或工伤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
具体金额的确定需要根据各地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来决定,以确保受害劳动者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并得到必要的救治和护理。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减少这方面的赔偿支出。
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的要求:案例分析

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的要求:案例分析职业病是指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而导致的疾病。
由于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侵害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为此,我国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劳动法,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详细探讨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的要求和影响。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化学产品。
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小王,长时间接触有毒化学品,不久前被确诊患有肺部疾病。
小王认为自己的病情与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他提出了诉讼要求公司赔偿。
1. 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的要求:根据新劳动法,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具体要求如下:1.1 安全生产措施:用人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
对于有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清楚标识有毒化学品,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1.2 职业病防护设施:除了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还需要配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排毒装置等,确保员工在工作期间免受有毒物质侵害。
1.3 职业病危害告知:用人单位必须向员工提供有关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并进行定期培训,让员工了解自身所从事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知晓相关预防措施。
1.4 违约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履行职业病防护的法定义务,导致劳动者患上职业病,将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2. 案例分析:根据小王的情况,公司存在未履行职业病防护义务的情况。
首先,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标识有毒化学品,违反了安全生产措施的要求。
其次,公司未提供或未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缺乏职业病防护设施,导致员工长期接触有毒物质。
最后,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充分的职业病危害告知和培训。
基于这些证据,小王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公司为他的疾病负责。
根据新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护的要求,小王有权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他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并请求公司支付医疗费用、误工费和相应的精神赔偿费等。
职业病认定与劳动法案例解析

职业病认定与劳动法案例解析一、什么是职业病认定?职业病是指长期从事特定工作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后,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对工人健康造成的伤害。
职业病认定是根据相关法律与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所患疾病是否为其从事特定工作所致,并给予合适的赔偿和保障。
二、劳动法中关于职业病认定的规定在劳动法中,对于职业病认定有如下规定:1. 劳动者有权申请职业病鉴定。
2. 当用人单位怀疑员工患有职业病时,应当及时组织申请鉴定,若不进行鉴定而导致劳动者受到损害,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职工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并出具体检报告。
因未依法进行体检或隐匿真实情况而导致劳动者患上了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三、案例分析以下为两个案例,用以说明职业病认定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应用:案例一:肺癌疾病认定张先生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多年,在其所从事的部门长期接触到了大量的有害物质。
后来,他被诊断患上了肺癌,并申请进行职业病认定。
根据相关鉴定标准,肺癌可以由某些有害物质造成,而张先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品正是其中之一。
因此,根据相关证据和鉴定报告,他的肺癌疾病被认定为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化工厂作为雇主应当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防护和健康检测,并提供安全环境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但是,在这个案例中,化工厂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防护措施,导致了张先生患上了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化工厂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张先生医药费和精神损失。
案例二:噪音引发聋讼订正判决王女士在一家汽车厂工作多年,她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
渐渐地,她开始感觉听力有明显下降的情况。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发现她患有聋病,并申请职业病认定。
根据相关鉴定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听力损害与其从事特定工作中的高噪音环境相关,则可以被认定为职业病。
在这个案例中,王女士所工作的汽车厂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员工免受噪音的危害。
因此,根据劳动法中相应规定,汽车厂需要承担责任,并对王女士进行赔偿以支付医药费和精神损失。
关于职业病调岗的法条

法条背景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因长期接触或者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进行重复性劳动而导致的一类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进行了规定,并对职业病患者的调岗问题进行了明确。
劳动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身体条件和工作能力,为其提供符合工作条件的岗位。
当劳动者患有或者疑似患有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
职业病调岗的法条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劳动者的身体条件,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工作岗位:对于已经患有职业病或者已经确诊患有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职业病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学意见,调整其工作岗位,使其不再接触或者减少接触引发职业病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避免从事引发职业病的重复性劳动。
2.改变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较大的工种,采取工艺、设备等技术措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职业病的危害程度,改良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劳动者的身体条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职业病调岗的程序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将评价结果告知劳动者,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在调岗方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职业病诊断:劳动者必须首先经过职业病诊断,由医院或者职业病诊断机构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
2.工作岗位调整:根据职业病诊断证明,用人单位将劳动者调整到适合其身体条件的岗位上,确保不再接触引发职业病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避免从事引发职业病的重复性劳动。
3.工资待遇调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对劳动者的工资待遇进行相应调整,不得降低其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与赔偿义务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与赔偿义务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劳动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的疾病,例如尘肺病、铅中毒等。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赔偿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就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赔偿义务进行探讨。
一、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根据《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承担以下职业病防治责任:1. 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用人单位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2. 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用人单位应提供劳动者必须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施,包括防护服、防护口罩等,确保劳动者在高风险环境下的安全。
3.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定期为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 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病防治情况。
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赔偿义务当劳动者因工作导致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义务。
具体赔偿事项如下:1. 治疗费用。
用人单位应承担劳动者因职业病治疗引起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
2. 工伤津贴。
劳动者在治疗职业病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支付工伤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
3. 护理费。
当劳动者因职业病需要护理时,用人单位应承担护理费用,包括护理员工资、护理用品等。
4. 伤残补助金。
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的伤残补助金,以弥补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损失。
5. 丧葬费。
当劳动者因职业病导致死亡时,用人单位应支付丧葬费,帮助劳动者的家属处理后事。
三、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于未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和赔偿义务的用人单位,我国法律规定如下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等。
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解读

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解读职业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或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受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的长期、间断性暴露,导致劳动者某种疾病的状态。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防控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中国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一、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最基本的劳动保护法律。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对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防护设施,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教育和培训。
此外,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还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对劳动者的职业病病情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劳动者发现自己患有因劳动引起的疾病的,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因治疗等必要费用而增加的经济损失。
二、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明确了职业病的防治目标、主体责任、防治措施等内容。
根据该法,国家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职业病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进行职业病检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施,并为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职业病诊断标准与职业病目录为了统一职业病诊断的标准,中国卫生部和劳动部联合发布了《职业病诊断标准与鉴定指导原则》和《职业病目录》。
根据这两个文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职业病进行诊断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告到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对劳动者实施职业病医学观察,对已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和补偿。
四、职业病危害项目清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制定了《职业病危害项目清单》,明确了各类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以及相应的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和工作现场监测的指标。
职业病的赔偿标准

职业病的赔偿标准职业病的赔偿标准一: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或患有特定工作性质的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的慢性疾病。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职业病的赔偿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病标准进行评定。
二:赔偿标准细则1.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劳动者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时,应及时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鉴定。
鉴定结论应由当地职业病鉴定委员会出具,并作为赔偿的依据。
2. 相关医疗费用赔偿(1) 诊断费用:包括职业病鉴定费用、医疗检查费用等。
(2) 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
(3) 康复费用:包括康复训练费用、康复器材费用等。
(4) 辅助器具费用:包括轮椅、助听器等费用。
3. 一次性工亡保险金在劳动者因职业病身故时,其家属有权获得一次性工亡保险金。
该保险金标准参考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定。
4. 住院伙食补助劳动者因职业病住院期间,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其一定比例的伙食补助。
5. 丧葬费用报销劳动者因职业病身故,其家属有权获得一定比例的丧葬费用报销。
6. 残疾赔偿金劳动者因职业病致残时,根据残疾程度,赔偿金标准参考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定。
7. 跳槽追加赔偿劳动者在职业病鉴定前跳槽的情况下,若后续发现职业病,原雇主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并按照相关职业病赔偿标准进行赔偿。
8. 陪护费用赔偿劳动者因职业病住院期间,其家属的陪护费用可视情况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
附件:劳动者申请赔偿的相关材料清单1. 个人联系明2. 医疗报告、病历等相关医疗文件3. 劳动合同和劳动证明4.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报告5. 职业病鉴定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劳动法规定,包括对劳动者权益和劳动关系的保护等内容。
2. 《职业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包括职业病的预防、控制、鉴定和赔偿等内容。
中国劳动法下的职业病索赔案例分析

中国劳动法下的职业病索赔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劳动法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其中涉及职业病的相关条款为劳方提供了索赔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中国劳动法下职业病索赔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工人甲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职业病工人甲在某化工厂从事生产作业多年,长时间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中,并患上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据法医鉴定结果,其患病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密切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在工人甲所受到损害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有关,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可以认定为职业病。
根据相关规定,工人甲可向用人单位提起索赔。
2. 案例二:农民工乙因长期从事危险作业导致职业病农民工乙在某建筑公司从事高海拔作业多年,由于长期暴露在缺氧环境中,患上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根据法医鉴定结果,其患病与长期从事危险作业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农民工乙所患职业病应当由用人单位负责赔偿。
具体赔偿数额则取决于其工龄、收入情况及社会保障等因素。
3. 案例三:司机丙因长期驾驶车辆导致职业病司机丙在一家物流公司任职多年,长时间开车导致颈椎出现问题并引发严重的颈椎病。
经过医生诊断与工作环境关联紧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等相关规定,司机丙可向用人单位提起索赔,并要求获取有关的康复费用以及相应损失的经济补偿。
三、劳动法下职业病索赔的流程根据中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职业病索赔应按如下流程进行:1. 举证责任分配:劳工必须提供足够证据证明患病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
用人单位要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承担一定责任,需提供相关信息以协助鉴定。
2. 鉴定和诊断:劳工应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并向大医院进行职业病鉴定。
此外,还可以申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鉴定。
3. 报案备案:劳方应将相关情况报告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并申请备案。
劳动法对于工伤与职业病的赔偿规定

劳动法对于工伤与职业病的赔偿规定工伤与职业病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对于工伤与职业病的赔偿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劳动法对于工伤与职业病的赔偿规定展开阐述。
一、工伤的定义和赔偿范围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或者因工作所致的外伤、中毒、职业病以及在工作期间因公事故或者公务活动而遭受的人身伤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雇主应当依法对发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赔偿。
工伤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医疗费、工伤津贴、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死亡补助金等。
其中,医疗费由企业承担,工伤津贴按照工伤发生后一定时间内的工资标准发放,伤残补助金根据劳动者伤残程度和工资标准比例确定,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原工作单位支付,死亡补助金由雇主支付给受害者的近亲属。
二、职业病的定义和赔偿范围职业病是指因从事特定职业或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慢性疾病。
职业病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治疗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工伤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雇主应当对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进行赔偿,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治疗费由单位承担,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单位支付给受害者,一次性工伤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死亡补助金由雇主支付给受害者或其近亲属。
三、赔偿程序和争议解决工伤和职业病赔偿的程序一般分为申请、调查鉴定、支付和复查四个环节。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应当立即向单位报告,并进行申请。
雇主有责任进行调查鉴定,并在确定赔偿金额后向劳动者支付相关费用。
劳动者在接受赔偿后,若对赔偿金额有异议,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复查。
争议解决方面,若劳动者和雇主对赔偿金额以及其他事项产生争议,双方可以进行协商,经调解仍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1工会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职业病属于工伤的一种,职工患职业病的,可按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赔偿标准需要根据实际的伤残等级来确定。
那么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职业病赔偿标准具体如下:一级工伤赔偿标准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注: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9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级工伤赔偿标准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注: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8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级工伤赔偿标准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注: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8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四级工伤赔偿标准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注: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劳动法中职业病认定的标准与程序

劳动法中职业病认定的标准与程序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从事某种特殊工作环境而引起的劳动者患上的疾病。
职业病的认定在劳动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权益,也涉及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法律关系。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中关于职业病认定的标准与程序。
劳动法确定了一些职业病的认定标准。
首先,劳动者患病应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直接关联,即工作环境或工作任务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这些职业病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这些疾病一旦被劳动者确诊,则雇主必须立即停止其工作,即使劳动者仍有工作能力。
另一类是普通疾病,这些疾病需要劳动者提供证据证明其工作环境或工作任务与患病有关。
对于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劳动者只需提供诊断证明即可获得职业病认定。
然而,对于普通疾病,劳动者则需要提供更为详尽的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医生的诊断证明、劳动者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相关资料、劳动者患病前后的工作情况、劳动者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等。
劳动者需通过这些证据证明患病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职业病的认定程序也在劳动法中有所规定。
劳动者首先需向雇主提出申请,申请方式一般为书面形式。
雇主收到劳动者的申请后,应及时进行认定并作出认定结果。
如果雇主不同意劳动者的申请,必须书面告知拒绝的理由,并提供法律依据。
在此阶段,雇主以及劳动者均有权利提供证据以支持其观点。
如果劳动者不满意雇主的认定结果,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法庭提起诉讼。
诉讼程序要求劳动者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包括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医生的专业意见等。
在进行职业病认定时,专业性至关重要。
因此,劳动法规定了专业医疗机构作为职业病鉴定的机构,承担着评估劳动者患病与工作环境的关系,并发出鉴定意见的重要职责。
鉴定的结果将对劳动者的权益产生重要影响,也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法律保护,保障其权益。
尽管劳动法对于职业病认定的标准与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治措施有何规定

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治措施有何规定案例分析: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规定引言:近年来,职业病问题日益严重,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本文将就劳动法对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规定进行深入研究。
一、劳动法对职业病的界定根据《劳动法》第会议二条的规定,职业病是因劳动条件引起的职工患的疾病。
这意味着只有在劳动者因工作环境和工种所致而患病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职业病。
如何界定职业病是关键性问题,职业病鉴定分为两种类型:强制性职业病鉴定和自愿性职业病鉴定。
案例一:工人小明在工作期间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身体严重不适,经过鉴定确认为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为小明提供职业病较重等级的劳动能力鉴定,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
二、劳动法对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劳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护教育和培训。
这为职业病的预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案例二:某企业生产车间存在噪音、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未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导致工人小红患上了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噪音、加强通风等,同时提供并督促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三、劳动法对职业病的检测和宣传《劳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检查,并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三:某工厂未进行职业病检查,导致工人小李患上了职业病。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职业病检查方案,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职业病体检,及时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四、劳动法对职业病赔偿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患病、受伤的,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同时,雇主应当依法为工伤职工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职业病是指在接触、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处于有害非生活化学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以慢性程度较高的疾病。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劳动者可能会面临职业病的风险,因此劳动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赔偿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赔偿范围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职业病赔偿包括经济补偿、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四个方面的内容。
1. 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指劳动者因患职业病而被解雇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支付与其工作年限和离职原因相匹配的经济补偿。
2.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是指劳动者因患职业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治疗费、检查费、住院费、手术费等。
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劳动者因职业病就医产生的合理治疗费用。
3. 伤残赔偿金伤残赔偿金是指因劳动者患职业病而导致伤残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根据伤残程度支付的一次性赔偿金。
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伤残赔偿金标准按照职业病分类和伤残程度划分,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4. 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指劳动者因患职业病导致死亡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家属的一次性赔偿金。
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二、赔偿标准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职业病赔偿标准根据职业病的分类和伤残程度来进行划分。
1. 职业病分类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职业病分为三类:第一类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中的毒物、有害物质或者有害非生活化学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的,被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的一种疾病;第二类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中接触、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经鉴定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第三类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中接触、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和医学学说,被承认可以引起疾病的。
2. 伤残程度伤残程度是根据劳动者因职业病导致的功能减损或器官损伤程度来确定的。
劳动法中对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劳动法中对职业病防治的规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工厂的建设,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职业病不仅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健康,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中国劳动法中对职业病的防治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首先,劳动法规定了雇主的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九条,雇主有责任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这就要求雇主在工作环境中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
其次,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劳动强度,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如果劳动者发现工作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权要求雇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和补偿制度。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九条,劳动者患职业病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诊治,并根据职业病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补偿。
劳动者还有权委托工会代表自己进行诉讼。
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鼓励他们积极维权,使雇主在预防职业病方面更加重视。
除了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也对职业病的防治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监测,要求雇主做好职业病的危害评估,并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
此外,用人单位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患者。
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政府、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同时,要健全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职业病的监测体系和诊断补偿制度,实施职业病的综合防治。
要更加重视职业病监管体系的建设。
目前,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强大,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资源都有待提升。
应当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

劳动法职业病赔偿标准职业病赔偿标准在劳动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为受职业病影响的劳动者提供了一种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遭受损害后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中职业病赔偿标准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以及相关规定。
一、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从事特定工作而引起的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对于职业病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职业性肺尘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放射病。
二、职业病赔偿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劳动法对于职业病的赔偿设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首先,职业病赔偿应当以损害的程度、职业病的性质和劳动者的贡献为依据。
其次,职业病赔偿适用于劳动者因工作引起的职业病,而不适用于因个人原因引起的疾病。
此外,劳动者一旦被确诊为职业病,就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三、职业病赔偿标准的具体规定职业病赔偿标准是职业病赔偿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二是伤残抚恤金。
1.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是指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病后,根据不同的病种和损害程度所获得的医疗费用补偿。
具体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一般包括医疗费用、交通费和伙食补贴等。
2. 伤残抚恤金伤残抚恤金是指劳动者因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而获得的经济赔偿。
根据不同的伤残程度和职业病种类,伤残抚恤金的支付比例和标准会有所不同。
四、职业病赔偿流程和申请一旦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病,进行职业病赔偿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劳动者提交赔偿申请劳动者需要向所在单位或者相关职业病赔偿机构提出赔偿申请,并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如职业病诊断证明等。
2. 赔偿申请的审查和评估用人单位或者职业病赔偿机构会对劳动者的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职业病的病情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赔偿标准。
3. 赔偿金的支付一旦赔偿标准确定,用人单位或者职业病赔偿机构会支付相应的赔偿金给劳动者。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或者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以规范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的目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1.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制定的最重要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1.2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例如,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应当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等。
1.3 卫生法卫生法是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法律,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规定。
例如,卫生法规定了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雇主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等。
二、职业病防治行政法规2.1 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是国家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的行政法规,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该条例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组织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工作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它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组织管理、监测方法与标准、评价方法与标准等内容。
2.3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该办法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而制定的行政法规。
它规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调查处理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
三、职业病防治规章3.1 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病防治规划是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职业病防治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
该规划包括了职业病防治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等内容。
职业病赔偿案例学习:新劳动法下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与标准

职业病赔偿案例学习:新劳动法下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与标准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吸入、摄取、接触简单化学物质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疾病。
随着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病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并为受到职业病侵害的劳动者提供相应的赔偿,我国不断完善和细化了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与标准。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例,结合新劳动法,深入探讨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与标准。
一、案例分析小明是某家电厂的一名员工,长期从事电焊作业。
由于电焊作业需要频繁接触焊接烟雾和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
小明在工作中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经过去医院诊断和治疗,确定为工作性肺部疾病。
小明要求公司承担职业病赔偿责任,但公司予以拒绝。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疾病与他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有直接的联系,符合职业病的定义。
他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在焊接烟雾和有害气体中,导致了肺部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结合新劳动法,详细介绍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与标准。
二、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根据新劳动法,职业病认定与赔偿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劳动者申请认定劳动者在被诊断出患有职业病后,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认定。
申请认定时,劳动者可以提供相关的诊断证明、病例资料等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职业病与工作内容有关。
在本案中,小明应该向电厂提出申请认定,同时提供相关的诊断证明和病例资料。
2.用人单位责任认定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者的申请后,应立即组织相关的调查组,对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调查核实。
调查组主要负责查明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将调查结果与有关证据一并提交给劳动者。
电厂在接到小明的申请后,应组织调查组,对小明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进行调查核实,查明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
3.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职业病认定的重要环节之一。
鉴定机构通常由劳动行政部门指定,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法律条文
• 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 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 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 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 人单位承担。 • 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 学观察,所需要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所需要的费 用。
法条变动 • 2014年的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 新的调整,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调整的原则和职业病的遴选原则,修 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来 的115种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 放性条款)。 • /info/laodong/zh iyebing/20140304141989.html
相关法律条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第二十条第一款
•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动或提 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第三十条第一款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 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遏等如实告知劳 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相关法律条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 病防治活动。 •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 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 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 公布。
案例分析
• 本案的焦点是我国关于职业病预防和保护的法律 规定。 • 关于职业病的防治,我国至今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 定管理办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 • 这些法律法规对职业病的诊断方法、全国注册建 筑师、建造师考试职业病患者的待遇、企业对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等等进行了明确的 规定.
劳动法之职业病
小组成员:张月莹 李坷槿 雍银银 费璐遥 渠娴娴 曹甜甜 陈露 陆梦怡
展示:张月莹
• • • •
回顾:什么是职业病? 案例一 案例二 法条变动
回顾:什么是职业病?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
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 素而引起的疾病。 •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2]》。这一目录规 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 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 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
案例2
• 2005年6月1日上午,某鞋厂有8名工人因头晕、乏力、皮 下淤斑等症状到当地卫生院就医,当地卫生防疫站接报后 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厂工人使用和接触标签为甲苯的清洁 剂、黄胶、白乳胶和快干剂。经追踪观察,该厂有37人 被诊断为职业性苯中毒。该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该厂使用的 “甲苯”清洁剂和胶水中含苯量高,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 通风不良,导致苯浓度严重超标。该厂投产前未向卫生防 疫站申报,所以未获必要的卫生监督。接触苯作业的工人 均未接受就业前体格检查,也未被告知所从事的工作有毒, 也未让他们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 问:我国关于职业病预防和保护的管理有些什么规定和要 求本案中桌鞋厂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职业病相关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颁布时间:20011027 • 颁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第二章 前期预防 •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 第五章 监督检查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第七章 附 则 • /question/32700197.html?s i=
•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 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 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 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 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的,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 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 《职业病目录》 • (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 因素所致职 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 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 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
案情分析
• 本案的焦点在于甲从事电脑工作患上的“干眼症”、颈椎 病是否属于法定职业病。
• 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职业病,亦称为职业 性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有害因素的 作用,身体上出现一定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作业能力,甚至丧失全部劳动 能力。而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通常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 病。可以诊断为职业病,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 遇的,是狭义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
案例1
甲,女,30岁,某企业办公室打字员。2005年8 月5日,甲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咨询,自述参 加工作5年多来,一直在企业办公室担任打字员, 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患上了“干眼症”、颈 椎病等疾病,而且近来症状有所加重,经常出现 头晕、恶心等反应。现在企业正在裁减人员,自 己这半年由于此病经常请假,所以很有可能要被 裁掉。 甲咨询:自己感觉所患的病与自己的职业有关,是 否可以享受职业病待遇企业在裁员时能不能对她 有些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