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1306属于铁素体还是马氏体分析

合集下载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单介绍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单介绍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简单介绍2008年06月13日星期五 09:15 A.M.采编自百度百科马氏体不锈钢标准的马氏体不锈钢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这些钢材的耐腐蚀性来自“铬”,其范围是从11.5至18%,铬含量愈高的钢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热处理期间马氏体的形成,上述三种440型不锈钢很少被考虑做为需要焊接的应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属不易取得。

标准马氏体钢材的改良,含有类如镍、钼、钒等的添加元素,主要是用于将标准钢材受限的容许工作温度提升至高于1100K,当添加这些元素时,碳含量也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在焊接物的硬化热影响区中避免龟裂的问题变成更严重。

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通俗地讲,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这种特性决定了这类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

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马氏体铬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和碳。

图1-4是Fe-Cr系相图富铁部分,如Cr大于13%时,不存在γ相,此类合金为单相铁素体合金,在任何热处理制度下也不能产生马氏体,为此必须在内Fe-Cr二元合金中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以扩大γ相区,对于马氏体铬不锈钢来说,C、N是有效元素,C、N元素添加使得合金允许更高的铬含量。

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定义特征与区别

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定义特征与区别

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定义特征与区别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定义奥氏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

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

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

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铁素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特征: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渗碳体定义: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特征:渗碳体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

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很多,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珠光体定义: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特征: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SUS630

SUS630

SUS630
SUS630是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

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º C (572º F) 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它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和430一样。

应用领域
·海上平台、直升机甲板、其他平台
·食品工业
·纸浆及造纸业
·航天(涡轮机叶片)
·机械部件
·核废物桶
SUS630是沉淀、淬水、马氏体的不锈钢,和这个等级具有高强度、硬度和抗腐蚀等特性。

经过热处理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高达1100-1300 mpa (160-190 ksi) 的耐压强度。

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570F) 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它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 和430 一样。

以下产品现货单位:昆山腾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SUS630不锈钢板
SUS630不锈钢棒
SUS630不锈钢管
SUS630不锈钢六角
SUS630不锈钢钢带。

S11306+SA387 Gr.11 CL1 复合板材料焊接缺陷原因分析与焊接质量控制研究

S11306+SA387 Gr.11 CL1 复合板材料焊接缺陷原因分析与焊接质量控制研究

S11306+SA387 Gr.11 CL1 复合板材料焊接缺陷原因分析与焊接质量控制研究摘要:S11306+SA387 Gr.11 CL1是低合金钢复合板。

基层属于1.25Cr-0.5Mo系珠光体耐热钢,在小于500℃以下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抗硫化物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高温高压容器装置中,执行ASME标准。

为提高产品质量,在制作时进行深入研究焊接产生缺陷的因素,针对问题采用不同控制方法,有效提升复合板焊接的工艺水平。

关键词:复合板施工要素焊接质量预防措施前言:不锈钢复合板焊接与单一材质的压力容器焊接不同,由于基层和复合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焊接性能也有很大差异,相对于单一材质的压力容器对焊接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

不锈钢复合板焊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异种钢焊接过程中既要保证基层焊缝的力学性能,又要满足不锈钢复合层焊缝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能。

在材质S11306+SA387 Gr.11 CL1的容器制作过程中,发现几种经常性焊接缺陷和预防措施。

1.下料控制下料时采用等离子切割,不仅切口切割质量好,而且切口表面的淬硬倾向较小。

切割时基层面朝上,由基层向复层切割,调整好切割角度,在切割池内放满水,防止飞溅和烟尘破坏复层。

切割后检查外观切割质量,不得有裂纹、豁口、复层剥离等缺陷。

如产生缺陷,采用焊接主体的工艺措施进行修补,探伤合格后进行组对。

2.坡口型式选择不锈钢复合板选择坡口型式原则是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填充金属,降低焊缝溶合比,便于焊工操作。

薄板不锈钢复合板坡口一般开在复层侧。

为使基层焊缝与复层焊缝能够区分开,使用刨床刨掉接头附近的复层金属,刨边宽度不小于5mm,刨边深度应大于复层厚度0.5-1mm(如下图所示)。

这样可以避免焊接基层时复层金属溶入到基层焊缝中,造成基层焊缝的硬化与脆化产生裂纹。

这种坡口型式虽然增大了过渡层与复层的焊接,但是背面清根是在容器外侧,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复层表面,因此该坡口型式广泛应用于薄板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制造。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

什么是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特性又有哪些?什么是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特性又有哪些?2-1.铁素体钢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

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2-2.铁素休-马氏体钢这类钢在高温时为y+a(或δ)两相状态,快冷时发生y-M转变,铁素体仍被保留,常温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由于成分及加热温度的不同,组织中的铁素体量可在百分之几至几十的范围内变化。

0Crl3钢,lCrl3钢,铬偏上限而碳偏下限的2Cr13钢,Cr17Ni2钢,Cr17wn4钢,以及在ICrl3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改型12%铬热强钢(这类钢也叫做耐热不锈钢)中的许多钢号,如Cr11MoV,Cr12WMoV,Crl2W4MoV,18Crl2WMoVNb等均属干这一类。

铁素体—马氏体钢可以部分地接受淬火强化,故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

但它们的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组织中铁素体的含量及分布形态的影响。

这类钢按成分中的含铬量分属12~14%与15~18%两个系列。

前者具有抵抗大气及弱腐蚀性介质的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及较小的线膨胀系数;后者的耐腐蚀性能与相同含铬量的铁素体耐酸钢相当,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着高铬铁素体钢的某些缺点。

2-3.马氏体钢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这类钢包括2Cr13,2Cr13Ni2,3Cr13以及部分改型12%铬热强钢,如13Cr14NiWVBA,Cr11Ni2MoWVB钢等。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区别

铁素体:铁素体是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用字母F或者α表示。

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δ=45%~50%。

强度、硬度较低,σb≈250MPa,而HBS=80。

所谓铁素体不锈钢.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它的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

铁素体有磁性。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

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

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s11306属于铁素体还是马氏体分析

s11306属于铁素体还是马氏体分析

老牌号0Cr13、新牌号06Cr13是基本的铬不锈钢。

此牌号的不锈钢类型,国外不锈钢标准中有的称为铁素体不锈钢,有的称为马氏体不锈钢。

国内不锈钢标准中也有时称为铁素体不锈钢,有时称为马氏体不锈钢。

国内现行不锈钢标准中也同时存在这两种不锈钢类型的名称,一般不锈钢标准中称为马氏体不锈钢,而承压不锈钢板和锻件标准中称为铁素体不锈钢。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不锈钢标准中规定0Cr13的不锈钢类型对于0Cr13而言,影响铬当量的合金元素有铬、硅,影响镍当量的合金元素有碳、氮、锰、镍。

硫和磷虽然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但它们对铬当量的影响很小,钢中含量也很少,因而对组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材料标准中一般没有标注对氮的限制,可认为其含量≤0.04%。

各国不锈钢标准中对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不锈钢类型及可进行的热处理类型列于表1。

由表1可见:①国际、欧洲各国与欧盟标准中均说明为铁素体型不锈钢,美、日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中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不锈钢标准主要参照前苏联标准,定为铁素体不锈钢。

80年代及以后的中国不锈钢标准主要参照美、日不锈钢标准(80年代主要参照日本标准),至今不锈钢标准均定为马氏体不锈钢。

只有承压设备用的板材标准GB24511—2009及锻件标准NB/T47010—2010中定为铁素体不锈钢;②各国牌号中都规定C≤0.08%,只有ISO683/13:1986中规定C≤0.06%,此标准已被替代,现在只有GB 24511—2009及NB/T 47010—2010中规定C≤0.06%;③各标准中均规定了在退火状态交货,因为主要在退火状态应用。

有许多标准,不论规定其为铁素体型不锈钢,还是马氏体型不锈钢,均又规定可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处理,说明此牌号有淬透性,即高温时组织为奥氏体或部分为奥氏体,快冷后才淬硬为马氏体或部分为马氏体。

.2、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类型的确定绝大多数不锈钢标准和文献中都将不锈钢按钢的组织结构分成五大类: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

焊接与热处理

焊接与热处理
? δ>20mm;设计温度<-45 ℃时,任意厚度; ? S11306、S11348(铁素体不锈钢): δ>10mm; ? 其他低合金钢:任意厚度 ? 同钢材,不同厚度:按薄者 ? 异种钢:按热处理严者 ? 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 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不要求热处理
(八)热处理
焊接记录列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四)焊接工艺一般要求
1、焊接环境条件
? 风速:手工焊≤10m/s,气保焊≤2m/s ? 相对湿度:≤90% ? 焊件温度:≥-20℃ ? 焊件温度为0~-20℃时,将始焊处预热到15℃以上 ? 无雨雪环境 ? 焊材贮存库相对湿度:≤60%, 温度:≥5℃
2、焊接工艺要求
(六)不锈钢的焊接
(1)焊接性能
? 用于耐腐蚀、高温、低温 ? 奥氏体不锈钢主要问题:
? 晶间腐蚀: ? 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不同,1100℃时达0.12%,450~ 850℃时只有0.02%,称为敏化温度; ? 在敏化温度区晶粒边界析出Cr23C6,造成晶界局部贫铬(含 Cr量低于12%),丧失抗腐蚀能力。 ? 解决办法:超低碳,添加稳定化元素(Ti、Nb),快速冷却
试件厚度
T≤10 10<T<20
T≥20
拉伸
1 1 1
弯曲试验
面弯 1 1
背弯 1 1
侧弯
* 2
冲击试验
焊缝 3 3 3
热影响区 3 3 3
? 拉伸试验:与焊接工艺评定相同 ? 弯曲试验:与焊接工艺评定相同 ? 冲击试验:
? 试验温度:不高于最低设计金属温度。 ? 合格标准:试验温度下,3个试样的平均值不低于规
(七) 产品焊接试件及检验
3、产品焊接试件制备 ? 试件材料:与容器同标准、同牌号、同厚度、同热处

各种材质

各种材质

10cr13材料属于:不锈耐酸钢对应美国牌号:AISI 405对应日本牌号:SUS405对应中国新牌号:06Cr13(详见GB/150.2-2011表C.1)中国统一数字代号:S113060Cr13是铁素体不锈钢中含Cr量最低的一种。

它具有不锈性,而且耐蚀性优于含碳量高的1Cr13,2Cr13,3Cr13,4Cr13马氏体不锈钢。

它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冷成型性,而且优于含Cr量更高的其它铁素体不锈钢。

当0Cr13钢中含C量控制很低时,其塑性,特别是韧性,冷成型性还会显著提高。

0Cr13钢主要用于制造耐水蒸汽,碳酸氢铵母液,热的含硫石油腐蚀的部件和设备的衬里等。

此钢种对应的美标牌号是405,比重为7.75g/cm30Cr13是铁素体不锈钢中含Cr量最低的一种。

2特性用作较高韧性及受冲击负荷的零件。

3用途如汽轮机叶片、结构架、不锈设备、衬里、螺栓、螺帽等。

4化学成份碳C :≤0.08硅Si:≤1.00锰Mn:≤1.00硫S :≤0.030磷P :≤0.035铬Cr:11.50~13.00镍Ni:≤0.605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淬火回火,≥490条件屈服强度σ0.2 (MPa):淬火回火,≥345伸长率δ5 (%):淬火回火,≥24断面收缩率ψ (%):淬火回火,≥60硬度:退火,≤183HB6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1)退火,800~900℃缓冷或约750℃快冷; 2)淬火(固溶),950~1000℃油冷;3)回火,700~750℃快冷。

金相组织:组织特征为铁素体型。

11Cr13●产品:410(1Cr13)不锈钢410为马氏体不锈钢,淬透性好它具有较高的硬度,韧性,较好的耐腐性,热强性和冷变形性能,减震性也很好。

要求高温或低温回火,但应避免在370-560℃之间进行回火处理。

标准:GB/T 1220-1992对应日本SUS410,日本SUS403,美国403,英国S40300,德国403S17●特性及适用范围:1Cr13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机械加工性,1Cr13用作一般用途刃具。

热处理制度对S11306-Q345R复合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制度对S11306-Q345R复合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制度对S11306-Q345R复合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王小华【摘要】Effect of heat processing on metallurgical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I 1306 -Q345R clad plate is research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mass carbide precipitating on the grain boundary of clad layer SI 1306 after heat processing at 910 ℃, and the metal plasticity reduces obviously. Heat processing at temperature from 620 to 690 ℃ for SI 1306 - Q345R clad metal plate obtains excellence in general performance.%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S11306-Q345R复合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11306-Q345R复合钢板在910℃热处理后覆层S11306晶界有大量碳化物析出,塑性降低;在620~690℃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时,S11306-Q345R不锈钢复合钢板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期刊名称】《压力容器》【年(卷),期】2011(028)005【总页数】7页(P1-6,27)【关键词】S11306-Q345R复合钢板;热处理;组织;性能【作者】王小华【作者单位】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6;TG142.330 引言S11306不锈钢是一种铁素体不锈钢,占基体主要部分的是铁素体,虽然脆性大、焊接性差、缺口敏感性高,但比奥氏体不锈钢便宜、抗高含硫低酸值原油、耐腐蚀性能较好。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大家知道固态金属及合金都是晶体,即在其内部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排列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即:体心立方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

金属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它的多晶体结构是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α——铁, 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Υ——铁。

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

碳溶解到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它的溶碳能力极低,最大溶解度不超过0.02%。

而碳溶解到Υ——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它的溶碳能力较高,最高可达2%。

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

如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来源于铬。

实验证明,只有含铬量超过12%时钢的耐蚀性能才会大大提高,因此,不锈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均不低于12%。

由于含铬量的提高,对钢的组织也有很大影响,当铬含量高而碳含量很少时,铬会使铁碳平衡,图上的Υ相区缩小,甚至消失,这种不锈钢为铁素体组织结构,加热时不发生相变,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

当含铬量较低(但高于12%),碳含量较高,合金在从高温冷却时,极易形成马氏体,故称这类钢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镍可以扩展Υ相区,使钢材具有奥氏体组织。

如果镍含量足够多,使钢在室温下也具有奥氏体组织结构,则称这种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区别简介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的区别简介

不锈钢简介:不锈钢通俗地说,不锈钢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一部分不锈钢,既有不锈性,又有耐酸性(耐蚀性)。

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

这种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试验表明,钢在大气、水等弱介质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随钢中铬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时,钢的耐蚀性发生突变,即从易生锈到不易生锈,从不耐蚀到耐腐蚀。

不锈钢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由于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所以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获取得广泛的应用。

不锈钢牌号分组200 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300 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

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

焊接性好。

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

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

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

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

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1]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304、316、321、347 0Cr13 铁素体 马氏体

304、316、321、347 0Cr13 铁素体 马氏体

铁素体不锈钢 - 优点
使用 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不锈钢304和321的区别
304和321均属300系列不锈钢,它们在耐腐蚀性能上差异并不大。但是在500-600摄氏度的耐热工矿下,则大多使用321材料不锈钢。而且国外还专门开发了一种耐热钢,叫321H。它的含碳量略高于321材料,与国内的1Cr18Ni9Ti相近。不锈钢中添加适量的Ti元素,目的是改善其抗晶间腐蚀的能力。这是由于不锈钢生产的初期,由于冶炼技术不高,无法将钢中的碳元素含量降低,因而只能采取添加别种元素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可生产出低碳和超低碳的不锈钢品种,因此,304材料得到广为利用。而这时32
10--25#钢:这一类钢属于低碳钢,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焊接性好,所以主要用于制造压力加工件、焊接件、渗碳件等,例如垫片、容器、齿轮。
30--55#钢:这一类钢属于中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合制Leabharlann 受力复杂的工件,例如轴类件、连杆等。
60--85#钢:这一类钢属于高碳钢,强度、硬度高,弹性好,适合制作小型弹簧和其它对弹性有要求的工件以及对强度、硬度要求较高的轧辊等零件
304不锈钢化学牌号为06Cr19Ni10 旧牌号(0Cr18Ni9) 含铬19%,含镍8-10%。
抗拉强度 σb (MPa)≥520,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205,伸长率 δ5 (%)≥40,断面收缩率 ψ (%)≥50,硬度:≤187HB;≤90HRB;≤200HV

不锈钢螺栓等级

不锈钢螺栓等级

不锈钢种 类 Grade SUS XM7 (302HQ) SUS 304 A2 SUS 316 A4 SUS 316L A4
C max 0,08 0,08 0,08
Si max 1,00 1,00 1,00
化学成分 in % Chemical Composition Mn P S Cr Mo Niபைடு நூலகம்max max max max max max 17,02,00 0,045 0,030 19,0 8,5-10,5 17,02,00 0,050 0,030 20,0 8,0-13,0 16,010,02,00 0,050 0,030 18,5 2,0-3,0 14,0 16,018,5 10,014,0
类 别
组 别
C1 C3 马氏体
马氏体 铁素体
C4 F1 3)
50 70 45 60
< M24 < M24
800 700 450 600
640 410 250 410
0,2d 0,2d 0,2d 0,2d
147-209 209-314 128-209 171-271
20-34 -
奥氏体不锈钢螺栓、螺钉的破坏扭矩M1.6-M16(粗牙螺纹) 按照欧洲国际工业标准ISO 3506 破 坏 扭 矩 性 能 等 级 50 70 0.15 0.2 0.3 0.4 0.6 0.9 1.1 1.6 2.7 3.8 5.5 7.8 9.3 13 23 32 46 65 80 110 210 290 Nm 80 0.24 0.48 0.96 1.8 4.3 8.8 15 37 74 130 330
0,03
1,00
2,00
0,050
0,030
2,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牌号0Cr13、新牌号06Cr13是基本的铬不锈钢。

此牌号的不锈钢类型,国外不锈钢标准中有的称为铁素体不锈钢,有的称为马氏体不锈钢。

国内不锈钢标准中也有时称为铁素体不锈钢,有时称为马氏体不锈钢。

国内现行不锈钢标准中也同时存在这两种不锈钢类型的名称,一般不锈钢标准中称为马氏体不锈钢,而承压不锈钢板和锻件标准中称为铁素体不锈钢。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不锈钢标准中规定0Cr13的不锈钢类型对于0Cr13而言,影响铬当量的合金元素有铬、硅,影响镍当量的合金元素有碳、氮、锰、镍。

硫和磷虽然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但它们对铬当量的影响很小,钢中含量也很少,因而对组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材料标准中一般没有标注对氮的限制,可认为其含量≤0.04%。

各国不锈钢标准中对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不锈钢类型及可进行的热处理类型列于表1。

由表1可见:①国际、欧洲各国与欧盟标准中均说明为铁素体型不锈钢,美、日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中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不锈钢标准主要参照前苏联标准,定为铁素体不锈钢。

80年代及以后的中国不锈钢标准主要参照美、日不锈钢标准(80年代主要参照日本标准),至今不锈钢标准均定为马氏体不锈钢。

只有承压设备用的板材标准GB24511—2009及锻件标准NB/T47010—2010中定为铁素体不锈钢;②各国牌号中都规定C≤0.08%,只有ISO683/13:1986中规定C≤0.06%,此标准已被替代,现在只有GB 24511—2009及NB/T 47010—2010中规定C≤0.06%;③各标准中均规定了在退火状态交货,因为主要在退火状态应用。

有许多标准,不论规定其为铁素体型不锈钢,还是马氏体型不锈钢,均又规定可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处理,说明此牌号有淬透性,即高温时组织为奥氏体或部分为奥氏体,快冷后才淬硬为马氏体或部分为马氏体。

.2、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类型的确定绝大多数不锈钢标准和文献中都将不锈钢按钢的组织结构分成五大类: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

合金内有较高的奥氏体形成元素Ni、Mn、C、N等,形成较高的镍当量,使钢从高温到室温时的基体组织绝大部分为奥氏体。

一般其中铁素体含量应低于15%,称为奥氏体钢。

合金内有较高的铁素体形成元素Cr、Mo、Si、Nb等,形成较高的铬当量,使钢从高温到室温的基体组织基本上均为铁素体,称为铁素体钢。

合金在高温下为奥氏体或部分为奥氏体(另部分为铁素体),快冷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使常温时的基体组织为马氏体或部分为马氏体,称为马氏体钢,马氏体不锈钢有明显的淬硬性。

合金高温下为奥氏体,空冷至室温时基体中存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相,且铁素体相的量不低于15%,称为双相不锈钢。

合金在室温下的基体组织为马氏体、奥氏体或铁素体,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在基体中沉淀(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及碳化物、氮化物等,使不锈钢强化为沉淀硬化不锈钢。

一般的13%Cr不锈钢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碳含量,见表2。

俄罗斯不锈钢标准中将12X13(1X13)、14X17H2(1X17H2)称为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半马氏体钢),将07X16H6(X16H6)、08X17H5M3(X17H5M3)称为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

表2中各牌号的13%Cr不锈钢经退火处理后,室温下均为铁素体组织,但并不能因此均称为铁素体钢,只有从高温到室温下,不论冷却速度快慢,基体组织基本上为铁素体,才能称为铁素体钢。

高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或至少部分具有奥氏体组织,快冷(水冷或空冷)后奥氏体才能转变为马氏体,室温时基体组织为马氏体或部分马氏体,才能属于马氏体不锈钢或半马氏体钢。

如高温时为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并存,快冷后为马氏体相与铁素体相并存,大多数不锈钢标准并不专门设定马氏体—铁素体的不锈钢类型,从定量上说,马氏体占多少量才成为马氏体钢、铁素体占多少量才成为铁素体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可能是各国标准中将0Cr13定为马氏体钢或铁素体钢的原因之一。

0Cr13常在退火状态时应用,其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因此有人认为0Cr13是铁素体不锈钢。

这是不准确的,因为2Cr13公认是马氏体不锈钢,退火后基体组织为铁素体,所以不能根据其组织来判断是否为铁素体不锈钢,应根据其高温下有无奥氏体,快冷时能否淬硬成马氏体来确定其为铁素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

3、合金成分对铬不锈钢分类的影响纯铁在912℃以下为铁素体,912~1394℃为奥氏体,1394~1538℃熔点为铁素体。

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很低,室温下约为0.006%,600℃时约为0.01%,727℃时为极限溶解度0.0218%。

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溶解度要大得多,727℃时为0.07%,1148℃的极限溶解度为2.11%。

钢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碳,在压力容器用钢的碳含量范围内(一般碳含量≤0.25%),钢处于高温奥氏体相区时,钢中的碳基本可以全部固溶于奥氏体基体中。

当温度降低到铁素体相区时,碳在铁素体基体中的溶解度降低得很多,当冷速很缓慢时,钢中的碳会呈碳化物形态大量析出,基体仍为铁素体。

当高温奥氏体快冷到铁素体相区时,基体中的碳严重过饱和,应有析出的趋向,但由于冷却速度过快,过饱和的碳来不及充分析出,当温度到达300~400℃以下时,碳在钢中的扩散已不可能进行,这样就形成了碳严重过饱和溶解的铁素体,即为马氏体相。

当碳含量很低时,马氏体相的晶体结构尚能保持体心立方;当碳含量较高时,晶体结构为具有长方度的体心立方,即为体心四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是相等的,即a=b=c。

而体心四方晶格a=b≠c,c/a>1,称为正方度。

钢中碳含量越大,c/a值越大,马氏体的硬度越高,塑、韧性越低,即脆性越高。

钢中的铬含量必须≥10.5%才能成为不锈钢,具有明显优良的耐蚀性。

Cr13型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为铬、碳和氮。

低碳级的Cr13中铬的名义成分为13%,标准牌号0Cr13的铬含量控制在11.5%~14.5%(各国标准不同)。

碳含量一般控制为≤0.08%,(仅ISO 683/13—1986(E)中的牌号N o 1为≤0 . 0 6 %。

此标准已过期被取代)。

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铬当量为1。

碳和氮均为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当量均为30。

按标准规定0Cr13的碳含量≤0.08%,在0Cr13中氮并不作为合金元素,而仅作为尽量低的杂质元素,在大气中冶炼时一些氮可从大气中进入钢中。

作为非含氮钢通常氮含量≤0.04%。

碳和氮含量虽不高,但由于其镍当量很高,碳和氮的总量达0.1%时,即相当于3%的镍所起到的奥氏体形成能力。

由图1的Fe-Cr系相图(富铁部分)可见,铁中铬含量提高时,奥氏体(γ)相的温度区域会缩小。

当铬含量约≤12%时,奥氏体相区才能存在,当铬含量约≥13%时,从凝固温度到常温和低温均为铁素体(α)相区,没有相变。

在铬含量约12%~13%时,为铁素体和奥氏体(α+γ)同时存在。

因此对于不含碳和氮等其他合金元素的铁铬合金而言,当铬≤12%时,存在奥氏体相区,具有淬硬性,快冷可以获得马氏体,称为马氏体不锈钢,当铬≥13%时,不存在奥氏体相区,不具有淬硬性。

快冷也不会产生马氏体,称为铁素体不锈钢。

在铬含量为12%~13%时,存在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相区,比较狭窄,具有一定的淬硬性,快冷后的组织中除铁素体外还存在部分马氏体相。

一般把存在奥氏体相区和铁素体+奥氏体相区的Cr13型不锈钢均称为马氏体不锈钢,而只有不存在奥氏体相区的Cr13型不锈钢作为铁素体不锈钢。

重要的分界点在于α+γ相区和α相区分界点的镍当量和铬当量。

图2为强奥氏体形成元素碳和氮对铬钢中(α+γ)/α相界的影响。

如果铬不锈钢中不考虑弱铁素体形成元素硅和弱奥氏体形成元素锰对奥氏体形成的影响,氮含量也在控制杂质含量(≤0.04%)以下不予考虑,则当碳含量约0.013%时,能产生高温奥氏体相区(或α+γ相区)的铬含量已低于16%,即0Cr13的铬含量范围11.5%~14%均可在高温存在奥氏体,0Cr13应当定为马氏体不锈钢比较合适。

图3 中含碳为0.05% 的铬钢,铬含量低于1 2 %时即存在γ相,铬含量12%~21%即存在α+γ相,0Cr13不锈钢在各标准中铬含量范围在11.5%~14%之间,所以存在γ相或α+γ相,均可为马氏体钢(或部分称为半马氏体钢)。

图4中含碳量为0.10%的铬钢,铬含量低于13%时即存在γ相,铬含量13%~27%时即存在α+γ相,1Cr13均可为马氏体钢(部分为半马氏体钢)。

对于0Cr13而言,当铬含量接近最大值13.5%或14%,硅含量接近最大值 1.0%,而碳、氮、锰又接近零的情况下,即铬当量达最大,镍当量为最小时,高温下也可不存在奥氏体,高温和室温时全为铁素体,这时0Cr13也会成为铁素体不锈钢。

因此对于0Cr13而言,在绝大部分成分范围时应为马氏体不锈钢,在小部分成分范围时也可为铁素体不锈钢,不论规定的碳含量为≤0.08%还是≤0.06%均为如此。

4、不锈钢牌号中碳含量的标示老牌号0Cr13中“0”表示C≤0.08%。

0Cr13在GB/T 20878-2007不锈钢牌号标准中,C≤0.08%,新牌号为06Cr13,数码牌号为S41008(表示铁素体钢)。

0Cr13在GB/T 24511—2009承压不锈板标准中,C≤0.06%,新牌号为06Cr13,数码牌号为S11306(表示马氏体钢)。

按对不锈钢牌号中碳含量的标示新规定,当碳含量只有上限未规定下限时,当C≤0.10%时,碳含量用碳上限的3/4的二位数表示,如:因此当C≤0.06%时,该牌号应为05Cr13(四舍五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