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
浅谈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及其应对措施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概述 • 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的应对
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在银行业务中,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 可能导致客户资金安全受到威胁,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在当前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的环境下,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 行为的风险和危害更加凸显,需要引起重视和加强管理。
THANK YOU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确实存在,且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时间段内问题较为突出 。
此类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管理、员工素质以及客户的需求等。
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和员工培训,同时提高客户意识和法律约束力,共同遏制此类 问题的发生。
对银行的建议
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定期开 展员工行为排查,发现问题及时
03
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行为的应对措施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银行应通过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操 作流程,确保代客保管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内部监督和检查
银行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代客保管业务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实施内部考核和奖惩制度
处理。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 素养和法律意识,杜绝代客保管
等违规行为。
提升客户服务意识,关注客户需 求,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金融
服务。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对银行员工违规代客保管 行为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未 能全面分析所有可能的影响因 素。
对于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银行合规警示案例

银行合规警示案例一、存款变保险,客户很“受伤”老张去银行存钱,就想图个安稳,把自己辛苦攒下的5万块钱存个定期。
到了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开始巴拉巴拉介绍一款产品,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收益高、有保障,还送小礼品。
老张听着晕乎乎的,稀里糊涂就签了字。
过了几年,老张家里有点急事要用钱,他就想着把这笔钱取出来。
这一取可不得了,银行告诉他这不是普通存款,是保险,如果现在取出来,不仅没有多少利息,本金还会有损失。
老张当时就懵了,他本来是来存钱的,怎么就变成保险了呢?这就是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合规操作,没有把产品性质给客户讲清楚,只想着推销,最后让客户遭受了损失,银行也因此失去了老张这个客户的信任。
二、贷款资料造假,银行也会“翻车”有个小公司的老板小李,想从银行贷款一笔钱扩大业务。
可是他的公司财务状况不太好,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标准。
小李就动了歪脑筋,他找了些假的财务报表,还伪造了一些交易流水,试图蒙混过关。
银行负责贷款审核的小王,刚开始审核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他没有深入调查,想着差不多就行了,就给小李批了贷款。
结果呢,小李拿着贷款根本没能力偿还,公司最后破产了,银行的贷款就打了水漂。
后来银行内部一查,发现是贷款资料造假,小王因为没有严格遵守贷款审核的合规制度,被银行处罚了,还差点丢了工作。
这就告诉我们,银行在贷款业务上,一定要严格审核资料,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银行员工违规代客操作,引发信任危机。
王奶奶年纪大了,不太会操作银行的自助设备。
她去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把钱转给在外地的儿子。
银行柜员小赵看到王奶奶笨手笨脚的,就主动说帮她操作。
王奶奶心想,这银行工作人员肯定靠谱啊,就把银行卡和密码都交给了小赵。
小赵很快就帮王奶奶转了账。
可是,这看似热心的举动却是严重违规的。
银行有规定,员工不能代客操作,这是为了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和隐私。
要是小赵有什么不良企图,王奶奶的钱可就危险了。
后来这件事被其他客户看到了,反映到银行,银行对小赵进行了严肃处理。
代办业务引发违规风险事件的案例

代办业务引发违规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未对外开始营业时,一柜员将客户委托其现金代缴电费存折(内夹有若干现金),从柜员抽屉中取出,将客户提供的现金随手放入柜员口袋。
通过大堂保安在自助终端上以无卡转账方式,将客户委托代缴金额从柜员个人账户转入客户存折帐户,大堂保安转帐后,柜员自办刷卡、打印转账信息业务。
二、案例分析这起看似简单的代客户代办业务,其实质涉嫌违规操作风险:(一)涉嫌代客户保管存折和现金风险。
柜员从抽屉中取出客户存折和现金,说明不是当天客户前来网点委托,而是存折早已放在柜员处,涉嫌违反禁止性规定“严禁违规代客户保管身份证件、现金、存单(折)、卡、有价单证、印章、证书、贵金属等重要资料和贵重物品”之规定,违规代客办理业务。
(二)涉嫌“用本人卡代客过渡缴费”的自办业务行为风险。
柜员代办客户缴费没有按正常流程办理,而是将客户缴费现金放入自己的口袋,归为自己,再通过自助终端上以无卡转帐方式给客户。
从收支情况看,柜员将客户代办缴费金额分文不少转入客户帐户。
其性质涉嫌“用本人卡代客过渡缴费”的违规自办业务行为。
(三)涉嫌违规查询客户信息风险。
柜员工作期间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私自将自带的客户存折通过刷卡、存折打印、查看信息。
该操作行为涉嫌“严禁违规查询、下载、复印、保存、变更、删除我行系统信息和客户信息”的规定。
三、案例启示这起违规案例虽属个案,但充分暴露了银行个别员工内控意识谈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理解不深,制度学习不够到位。
通过这个案例:一是要告戒员工,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合规操作,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二是从严禁执行银行的有关规定,以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内控文化建设加强员工传导和教育,提高员工思想认识,规范员工行为。
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堵塞违规操作渠道,防范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抵制能力。
银行人员非法代客操作法审案例

银行人员非法代客操作法审案例
一、事件过程
XXXX年至XXXX年间,我行某支行员工张某利用本人员工卡和自己丈夫的银行卡代自己丈夫就职的公司老板购买本利丰、安心得利等自营理财产品,张某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为之,直至XXXX年末在分、支行的高压态势下停止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但心存饶幸,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XXXX年前的违规行为。
在此期间该员工先后换了三个网点,违规操作前后达4年,反复销卡开卡近10次, 累计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163次, 金额达3.34亿元。
二、涉案人员实际操作流程
1、违规操作流程。
张某通过以下几种违规方式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 一是张某代客户吴某保管借记卡,身份证等信息,受客户委托代客户滚动购买理财产品;二是张某以丈夫朱某的名义开立新借记卡,张某持有其丈夫借记卡并操作,代吴某滚动购买理财产品。
三是张某使用自己个人账户代客户吴某滚动购买理财产品。
2、违规点。
张某的行为违反《中国农业银行严格禁止员工行为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严禁以银行名义私自代客理财,代他人保管存单、存折、银行卡、密码、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票据、印章、网银K宝、有效身份证件及重要物品等。
三、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违规就是风险,无论是否发生实质性损失,都将给银行和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由于该员工合规意识淡薄、心存饶幸以至长时间反复违规操作,累计违规金额巨大。
有鉴于此,各行应该加强对“四个禁止, 一个公开”、“十必做”、“三十禁“五个严禁、五个一律"和总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处罚办法”等重要禁止性规定的学习,让每位员工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确保合法合规操作。
违规代客理财及同机操作的案例介绍

一、违规代客理财案例介绍1、员工承诺为客户资产增值,擅自委托导致亏损某营业部员工为提高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私下签订协议,口头承诺将客户资产操作达到指定市值。
由此取得了客户资金帐户和交易密码,员工通过自己工作用电脑,以“分析自助终端”为客户申购新股,操作一段时间帐户,该客户资产有增加。
因此,造成有一时间期间客户账户,由客户和该员工共同操作的情况。
近来新股上市后就遇到跌破了发行价,员工仍进行申购新股操作,造成客户亏损10多万元,故未达到原先客户资产增长的口头承诺,与客户造成纠纷。
期间客户帐户使用员工电脑委托受到公司管理部门的风险提示,但营业部未以重视,反而包庇员工,称是客户前来咨询,客户自行在员工电脑上委托。
公司管理部门希望营业部提供客户的交易确认,由于客户与员工的纠纷,委托电脑又属于员工工作使用的电脑;客户对亏损交易不予确认。
客户员工擅自委托情况和口头承诺收益的情况浮出水面。
[风险点]本案值得关注的是,该营业部员工擅自委托,以资产增值为承诺,获取客户交易密码,违规代客理财。
在公司管理部门风险提示后,营业部包庇员工未真实反映情况,也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2、员工未按规定接受客户的委托某营业部员工接收客户指令,委托品种、数量、价格,以及账户密码,通过自己电脑,进行分析自助委托下单。
由于营业部未与客户签订人工电话委托的协议,仅有采用电话录音,无事后的书面交易确认,违规操作,没有严格执行公司流程。
[风险点](1)该员工这种未按公司规定接受客户的委托。
应与客户签订协议、有电话录音、还要有书面交易确认。
(2)代客交易期间,形成了该账户由客户和该员工共同操作情况,存在借用他人帐户操作的嫌疑。
(3)客户将密码告诉了员工,客户没有做到“投资者应当妥善保存交易密码”。
3、营业部为大户服务,员工为大客户下单某营业部为迎合大客户的要求,多次让员工代客户下单操作,员工根据大客户的电话通知和客户提供的密码用工作电脑代其下单,且对客户的电话指令未作留痕,未让客户进行交易确认。
典型案例学习材料

附件:典型案例学习材料目录一、对私业务 (1)二、对公业务 (7)三、其他业务 (17)对私业务一、网点员工违规代客购汇事件描述:某支行派驻业务经理执行日常业务检查时发现,一名员工与其直系亲属十多个账户存在资金往来。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名员工通过自己的账户代客户理财,包括购买黄金、基金、股票、外汇宝等;通过自己的网银账户为多个客户进行网上汇款,以帮助客户降低汇款费;为满足客户换汇需要,更利用自己和亲戚的购汇额度帮客户换汇。
存在问题:一是员工通过自己账户代客户理财,违反双十禁规定,为客户节省汇款手续费,贪图便利通过自己的网银账户为客户办理汇款,容易诱发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也不利于我行中间业务收益。
二是利用自己或亲属的购汇指标,帮助客户购买外汇,明显违反相关外汇管理规定。
三是柜台人员办理该名员工违规换汇业务,说明柜台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合规意识淡薄,罔顾我行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不主动揭露违规行为,未能及时阻止风险隐患的演化发展。
改进要求:一是派驻业务经理应切实提高自身依法合规意识,同时发挥内控风险官作用带领队伍,带头执行我行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坚决制止各种违规代客理财等行为,依法合规服务客户,在网点形成良好的合规氛围。
二是派驻业务经理应关注网点人员行为和思想动态异常情况,发现网点各类案件或重大风险隐患,须立即口头报告,如涉及保密问题的,须采取保密方式向上级运营部门、监保等部门报告,并视情况不向网点负责人报告。
三是增强员工的监督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员工了解,监督是相互的,自己同样负有对网点负责人和派驻业务经理进行监督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员工敢于举报和揭示不良现象、违规事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二、未落实大额划转交易核实制度事件描述:某支行经办柜员在处理个人客户代办取款100万业务时,未查询账户资料及询问客户情况,就在传票写上“已大额核实”字样,交给派驻业务经理进行盖章,然后直接录入资料,提交集中授权中心核准通过。
银行员工代客操作案例

银行员工代客操作案例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咱银行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有个叫小李的银行员工,平时呢,就特别热心肠,热心到啥程度呢?都有点过了头。
那天,来了一位张大爷,张大爷是来办定期存款转存业务的。
张大爷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太好,对着那一堆表格和机器操作就有点发懵。
小李一看,心里就想:“张大爷这么不容易,我得帮帮他。
”这一帮忙可就坏事儿了。
本来按照规定,银行员工是绝对不能代客操作的。
可小李呢,可能是当时脑子一热,就直接上手帮张大爷在自助终端上操作起来了。
他一边操作一边还跟张大爷唠嗑:“大爷,您放心啊,我这都给您弄得妥妥当当的。
”张大爷呢,还一个劲儿地感谢他。
这事儿就这么发生了,后来呢,被银行的内部监控给发现了。
领导当时就把小李叫到办公室,问他咋回事儿。
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耷拉着脑袋说:“我就是看大爷太困难了,就想帮个忙,没寻思这么多。
”领导就严肃地说:“你这是好心办坏事啊。
咱们银行有严格的规定,代客操作可能会引发很多风险。
比如说,要是操作过程中出了啥差错,责任都分不清是顾客的还是银行的;再万一你要是有啥坏心思,偷偷转走客户的钱可咋整?这规定可不是为了为难客户或者员工,是为了保障大家的权益啊。
”小李被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顿,还被要求重新参加合规培训。
而张大爷呢,也被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地重新讲解了操作流程,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操作练习,确保他以后能自己办理业务。
还有一个例子呢,是关于一位年轻的银行女员工小赵和一位做生意的刘老板。
刘老板平时忙得脚不沾地,那天来银行办理一笔大额转账业务。
他带着秘书风风火火地就进了银行,一到柜台就说:“赶紧给我把这钱转到这个账户上,我还有个重要会议呢。
”小赵就按照流程,给他解释转账需要的手续和注意事项。
可是刘老板听得不耐烦,就说:“你就直接给我办了得了,我相信你们银行。
”小赵呢,一开始还坚持让刘老板自己确认转账信息并签字。
可是刘老板的秘书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我们老板真的很急,你就帮帮忙呗。
违规代客理财引发纠纷的案例

违规代客理财引发纠纷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营业部理财经理凭借工作便利,利用客户对其理财经理身份的信任,给客户允诺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劝说客户将钱交其本人代为投资理财,最终因投资失败,拖欠多位客户款项,被客户告至当地法院,给银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该理财经理被银行解除劳动关系。
二、案例分析
本次风险事件首先反映了部分银行客户盲目追求高收益,将银行员工个人行为与银行企业行为视为等同,最终导致客户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反映了银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够,个别银行员工利用客户对其银行工作人员身份信任,擅自对客户口头承诺高收益,违规代客理财,从中谋利;第三反映了银行盲目追求指标,缺少对客户理性投资理念的教育和培养。
三、案例启示
一是强化员工的合规管理意识。
开展员工行为规范教育,学制度、析案件、铭教训,严禁违规代客理财,将规范操作、合规经营理念融入业务经营的始终。
二是规范流程操作。
合规的代客理财事先与客户签定协议,事中有录音、事后有交易确认,避免采取自助委托方式,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
如在网点张贴告示,告知投资者在开立资金帐户时,签署如“规则说明”、“风险揭示”等相关协议,包括“员工无权接受委托”等重要提示条款,对协议内容甚至关键条款予以足够的重视,无合法手续的理财属违规理财不受法律保护等。
代客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代客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某单位办理其员工的工资卡批量开卡业务,但因单位代理人临时有事,没有现场输入工资卡密码,而是委托经办柜员代办,由经办柜员代输密码。
员工代客办理业务,应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员工代客办理业务,屡禁不止,是违规行为。
该类行为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客户临时有事,无法到场,委托柜员代其办理诸如输密码、签名等业务;另一是由于个别网点以业务营销为借口,管理人员指使柜员违规操作,为单位客户办理代发工资等集中开卡业务。
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柜员的热心和帮助却给自己和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自己和银行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三、案例启示
一是结合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员工的履职意识。
充分运用当前银行开展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通过规章制度的梳理、相关细则的解读和典型案例的教学等方式,指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和告诫员工严守行为底线,严防各类违规行为,较好的履行岗位职责。
二是强化事中控制,严把风险关口。
现场管理人员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履行岗位职责,加强业务办理的事中监督审核,提醒和警示柜员的操作风险,及时制止柜员的违规行为,教育和引导柜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合规办理业务。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代客户在业务凭证上签字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启示

代客户在业务凭证上签字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启示
一、案例简介
近日,个人客户赵某到某网点办理转账业务,由于收款人张某和韩某的收款账户均为单一型储蓄账户,不能接受转账汇款,应赵某要求,网点柜员重新为收款人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
日终,柜员在翻打传票时发现上述两笔开户业务均未让客户签字确认,柜员遂在凭证上签署了客户张某和韩某的名字。
按照银行风险事件确认标准,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审查(审验)票据、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二)柜员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代客户在业务凭证上签名。
(三)有关管理人员未履行管理职责。
三、案例启示
(一)全体员工必须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关注业务风险点,提高业务操作的执行能力。
(二)加强事中控制,增强风险防范水平。
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工作,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减少操作失误。
(三)切实开展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组织全体员工全面、系统地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培训手册》,构建“正面有规范、反面有禁止、违反有处罚”的“三位一体”员工行为规范管理体系。
【2018最新】银行员工过渡客户资金案例-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银行员工过渡客户资金案例篇一:一则大堂经理违规代客户过渡资金的案例分析一则大堂经理违规代客户过渡资金的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某网点大堂经理“徐某”接受大额转款1笔,金额102万。
经核实,客户“文某”到该网点办理102万跨行汇款业务,因客户不愿意支付汇款手续费,大堂经理“徐某”为免除客户手续费,遂将客户款项转入本人帐户(汇款免费),代客汇入指定账户。
二、案例分析(一)操作风险。
违反了“严禁内部员工代客办理业务”的员工行为禁止规定。
员工出借本人账户为客户代办汇款业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反映出员工对规章制度学习不到位、还存在盲区。
(二)道德风险。
员工违规操作留下较大风险敞口,若管理不严,易引发内部人员盗窃、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隐患。
(三)大堂经理变相免除客户手续费,造成中间业务收入流失,且对客户服务收费标准不统一,极易触发客户对我行服务的投诉,影响客户对我行的信任度。
三、案例启示(一)大堂经理利用本人账户为客户过渡资金,属故意违规操作,明知故犯,应加强客户经理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履职管理,规范操作行为。
(二)大堂经理、客户经理要严格执行《员工违规行为暂行规定》,从思想上重视违章违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服务观,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内控管理落到实处。
篇二: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201X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原因分析: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3、中国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成功截获一份200万元;201X年7月27日下午,在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营;茂名营业部首先通过电话与该票承付银行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成巨额亏损并引发群体性事件。
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

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日前,某国有商业银行某支行发生一起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客代理身份之便挪用客户贷款资金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60万元,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经银行自查和监管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案情该支行长期存在员工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情况,2011年10月以前,代客代理业务属分散的员工个人私自代理行为。
2011年10月,该支行制订《个人中高端客户代理交易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代客代理业务开始实行支行集中代理和员工备案代理两种形式。
该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理身份实际持有客户存折、密码及证件,以及熟悉内控制度、同事相互信任的便利,通过代签办理外汇质押炒汇存贷相关手续并进行转账、取现,挪用客户贷款资金,用于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2013年6月8日,在资金所有人华侨A某反映因国内采购需调用资金遇阻一事后,该支行经初步核实排查,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13年6月9日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将L某移送警方。
2013年7月2日L某因涉嫌挪用资金罪已被司法机关逮捕。
二、主要作案手段和经过(一)违规接受委托代理。
华侨A某因办理结售汇等需要,委托B某(A的嫂子)代理国内业务。
B某又前后找到C某(B的姨妈)、D某(B的舅妈)、E某(B的同学,涉案员工L某的前夫)三人分别在该支行开立账户,用于A 某汇入外汇资金的结售汇和质押炒汇,并将这三个账户的存折、密码和证件交由L某保管。
据查,L某代理的这三个账户中经该支行备案同意发给代理证的只有C某一户,其他两户属私自代理行为。
(二)擅自动用贷款资金。
经查,由L某代理的三个客户贷款账户基本情况如下:1.C某在2012年8月14日至2013年5月8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27笔1567万元,归还18笔917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9笔,金额650万元。
2.E某在2012年9月8日至2013年4月12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7笔445万元,归还4笔305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3笔,金额140万元。
银行资金承接工作典型案例

银行资金承接工作典型案例
一则大堂经理违规代客户过渡资金的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某网点大堂经理“徐某”接受大额转款1笔,金额102万。
经核实,客户“文某”到该网点办理102万跨行汇款业务,因客户不愿意支付汇款手续费,大堂经理“徐某”为免除客户手续费,遂将客户款项转入本人帐户(汇款免费)
代客汇入指定账户。
二、案例分析
(一)操作风险。
违反了“严禁内部员工代客办理业务”的员工行为禁止规定。
员工出借本人账户为客户代办汇款业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反映出员工对规章制度学习不到位、还存在盲区。
(二)道德风险。
员工违规操作留下较大风险敞散口,若管理不严,易引发内部人员盗窃、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隐患。
(三)大堂经理变相免除客户手续费,适成中间业务改入流失,且对客户服务改费标准不统一,极易触发客户对我行服务的投诉,影响客户对我行的信任度
三、案例启示
(一)大堂经理利用本人账户为客户过液资金,属故意违规操作,明知故犯,应加强客户经理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履职管理,规范操作
行为。
(二)大堂经理、客户经理要严格执行《员工违规行为暂行规
定》,从思想上重视违章违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服务观,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切实把内控管理落到实处。
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第一篇: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介绍网点柜员使用交易从自己帐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对外转帐,涉及客户共计10多笔,触发“员工通过网银频繁转帐”监督模型。
二、核查分析过程及整改情况经核实:该网点为某协议代发工资户办理代发工资,将现金存入其内部账户后,由于未开立基本账户,系统不支持现金存入发放代发工资,客户要求当天必须将代发工资发放到位,柜员就将其现金存入自己账户,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为客户进行工资代发。
属于员工代客户办理代发工资业务,违反员工行为准则,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三、核查结果(一)该单位由于没有开立基本帐户,系统不支持现金存入发放代发工资,因单位急于办理工资发放,要求工资款当日转入该单位员工账户,柜员感情代替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将单位现金存入自己账户,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为客户进行工资代发,严重违反《员工行为禁止规定》规定,存在制度执行风险。
(二)柜员将客户资金存入自己账户并为其代办业务,说明该柜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防范能力差,极易形成资金纠纷。
若柜员将客户资金挪为他用,将给银行带来诉讼风险,甚至经济损失。
四、管理措施或建议(一)加强规章制度学习,严格按照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约束自己形为,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是杜绝差错最有效措施。
(二)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采取不同培训方式,程处理每一笔业务,保证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及服务优质性。
第二篇:代客户办理代发工资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代客户办理代发工资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介绍网点柜员使用交易从自己帐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对外转帐,涉及客户资金,触发“员工通过网银频繁转帐”监督模型。
二、核查分析过程及整改情况经核实:网点为某协议代发工资户办理代发工资,将现金存入其内部账户后,由于单位未开立基本户,系统不支持现金存入发放代发工资,客户要求当天必须将代发工资发放到位,柜员就将其现金存入自己账户,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为客户进行工资代发。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

银行业违规违纪的案例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形;2021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原因分析: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3、中国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成功截获一份200万元;2000年7月27日下午,在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营;茂名营业部首先通过电话与该票承付银行1.深圳某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接受客户的全部委托,造成巨大损失和群体性事件。
2021年11月18日,数十名客户聚集深圳某营业部,声称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他们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投资损失惨重,要求证券营业部予以赔偿。
其间部分客户采取了踹门、驱赶客户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
据初步调查,营业部外部营销人员汤某与多名客户私下签订协议,约定汤某负责全权委托操作客户名下股票,并承担全部投资损失和分享20%的投资收益,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亏损600多万元。
由于投资损失较大,汤某于2021年春节后离开营业部,目前去向不明。
据了解,汤某无证券从业资格,于2021年11月被聘为业务部门的业务经理于2022年5月与公司总部签订了一份中介合同,作为外部营销人员从事客户开发工作。
2、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关闭刚刚成立两年零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首次有省级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总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海南省先后合并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大的。
成立时总股本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3.2亿元的出资额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公司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超过160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自开业以来一直举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高,资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银行代客操作案例

银行代客操作案例概述:本案例旨在展示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如何代理客户进行各项操作。
为了保护客户隐私,所涉及的姓名和具体细节都将进行修改和省略。
案例背景:刘小姐是一位忙碌的职业女性,平时工作繁忙,无法亲自前往银行办理业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决定委托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代理操作。
以下是代理操作的具体案例:1. 转账操作:刘小姐需要将一笔资金转账给她的姐姐。
她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转账所需的具体信息,包括姐姐的账户信息、转账金额和转账目的。
工作人员在刘小姐的授权下,使用合法的授权方法完成了转账。
2.账户查询:另一天,刘小姐需要查询她的银行账户余额,以便做出相关决策。
由于她无法亲自前往银行,她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并提供了她的账户相关信息。
银行工作人员在得到刘小姐的明确授权后,进行了账户余额的查询,并将结果准确地告知了她。
3.信用卡还款:刘小姐忘记还款日期,担心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
她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并提供了信用卡账户和还款金额等必要信息。
在得到刘小姐的有效身份验证后,银行工作人员按时为她还款,保证了她的个人信用。
4.账户开户:刘小姐最近决定为未来的婚礼存储一笔资金。
她委托银行工作人员为她开设一个新的定期存款账户,并提供了必要的身份和金融信息。
银行工作人员按照刘小姐的要求,妥善办理了账户开户手续。
总结:在以上的案例中,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与刘小姐的有效沟通和明确授权,成功代理了她的各项操作。
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确保了刘小姐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一案例旨在展示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证券代客理财处罚案例

证券代客理财处罚案例
某年某月,证券监管部门接到投资者举报,反映某证券机构存在涉嫌非法经营、违规
操作等问题。
经初步调查核实,该机构名为“金信证券有限公司”,经营证券代客理财业务。
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1. 违规操作资金:该公司违规操作客户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的风险等级进行投资,而是将部分客户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品种,导致客户投资损失较大。
2. 私自挪用客户资金:该公司存在私自挪用客户资金的行为,将客户资金用于公司
自身的经营活动,违背了证券代客理财的基本原则。
3.未尽职义务:该公司未能尽全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并未向客户充分
披露相关风险和收益情况,导致客户对投资风险认知不足。
针对以上违规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处罚。
具体处罚如下:
1. 罚款:根据《证券法》和相关规定,对该公司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用以惩戒其违规行为,并维护市场秩序。
2. 取消营业执照:由于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证券代客理财的基本原则,甚至私自挪用
客户资金,监管部门决定取消其营业执照,终止其经营证券代客理财业务。
3.责任追究:根据法律法规,对涉及此案的公司高管和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公司高管将承担重大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刑事等多方面的法律制裁。
此案件的处罚将有力地打击证券代客理财乱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醒各证券
机构严格按照规定运营,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理财环
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
日前,某国有商业银行某支行发生一起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客代理身份之便挪用客户贷款资金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60万元,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经银行自查和监管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案情
该支行长期存在员工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情况,2011年10月以前,代客代理业务属分散的员工个人私自代理行为。
2011年10月,该支行制订《个人中高端客户代理交易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代客代理业务开始实行支行集中代理和员工备案代理两种形式。
该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理身份实际持有客户存折、密码及证件,以及熟悉内控制度、同事相互信任的便利,通过代签办理外汇质押炒汇存贷相关手续并进行转账、取现,挪用客户贷款资金,用于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2013年6月8日,在资金所有人华侨A某反映因国内采购需调用资金遇阻一事后,该支行经初步核实排查,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13年6月9日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将L某移送警方。
2013年7月2日L某因涉嫌挪用资金罪已被司法机关逮捕。
二、主要作案手段和经过
(一)违规接受委托代理。
华侨A某因办理结售汇等需要,委托B某(A的嫂子)代理国内业务。
B某又前后找到C某(B的姨妈)、D某(B的舅妈)、E某(B的同学,
涉案员工L某的前夫)三人分别在该支行开立账户,用于A 某汇入外汇资金的结售汇和质押炒汇,并将这三个账户的存折、密码和证件交由L某保管。
据查,L某代理的这三个账户中经该支行备案同意发给代理证的只有C某一户,其他两户属私自代理行为。
(二)擅自动用贷款资金。
经查,由L某代理的三个客户贷款账户基本情况如下:
1.C某在2012年8月14日至2013年5月8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27笔1567万元,归还18笔917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9笔,金额650万元。
2.E某在2012年9月8日至2013年4月12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7笔445万元,归还4笔305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3笔,金额140万元。
3.D某在2013年3月27日至4月12日两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2笔145万元,归还1笔75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1笔,金额70万元。
截至2013年6月9日,以上三个客户在该支行有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10万元,现汇欧元余额127.56万元,其中C某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0万元、现汇欧元余额95.1万元;D某账户现汇欧元余额11.19万元;E某账户现汇欧元余额21.27万元。
该三个账户均以账户中的现汇欧元存款为质押办理了“质押炒汇”贷款共计860万元。
经查,C某、E某的个人质押炒汇贷款协议由其本人到
该支行签订,D某的个人质押炒汇贷款协议是在其本人未到场的情况下,由L某代签,其中D某的贷款发放过程未经审查、审批环节,且三个账户中的860万元贷款资金均由L某办理支用手续。
据警方审讯,L某承认这860万元贷款资金全部被其挪用,其中590万元人民币(C某账户480万元、D某账户70万元、E某账户40万元)被L某投入有关企业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造成大额损失,其他资金被用于弥补以前投资损失。
该案件最终损失有待警方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