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古代中国与邻国音乐交流
中外音乐交流史
第二编汉时期第二章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端绪第一节朝鲜歌曲《公无渡河》与箜篌瑟对于玄菟郡的高句(音勾)骊县(金中国新宾之西),《东夷列传》记述该地风俗说:“皆洁净自熹。
暮夜则男女群聚,为倡(唱)乐。
”汉武帝曾经“赐鼓吹伎人”给他们。
所谓鼓吹,是从中原西北地区兴起的一个乐种。
它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组成的一种演奏形式,也常有歌唱,因此与民间歌曲的关系甚为密切。
在4世纪的高句丽时期,产生若干重要的古墓壁画,其中已知规模最大最华丽的第三号坟“河坟”(回廊东壁)大行列图,于是1949年6月在安岳(平壤西南,属黄道)出土的。
[图3]是其中“骑马鼓吹乐”的细部,所用乐器自下而上是羽葆鼓、萧(排箫)、角和铙。
从两个图像的比较中,不难体会到汉代鼓吹乐对高句丽的影响。
辰“嫁娶以礼,行者让路”,“俗喜歌舞,饮酒鼓瑟”。
从这一类的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朝鲜人民的若干音乐歌舞习俗,有些习俗和中原汉族的习俗又是相同或是近似的。
例如所谓“十月祭天”,可能是以十月为岁首的缘故,而以十月为岁首正是代到汉初的制度。
又如辰所喜用的瑟,正是汉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期业已流行。
根据为数不少的古代朝鲜壁画等可知,卧箜篌在古代朝鲜是相当流行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估计:为《公无渡河》伴奏的乐器应是卧箜篌,该曲的创作时期是在公元前111年消灭南越后,卧箜篌逐渐流传开来的时期,最迟不会越过东汉末。
《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属于汉代的“相和歌”,是以“引”为名的“六引”之一,列在“相和六引”的篇首,由此看来,它很重要,同时大概又会是比较早期的作品。
第五章与东邻、南邻音乐交流的鼎盛辉煌第一节与高句丽、百济、新罗的音乐交流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分别发展了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既有统一的民族特色,又有各自的特点。
在新罗统一的200余年间(668—935),音乐文化的发展得到有利条件的推动。
除歌曲的繁荣外,主要的乐器有玄琴、伽倻琴、琵琶、各种笛、鼓等。
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
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日语中的“音乐”一词源于中国。
包括音乐在内的中日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通过遣唐使制度,日本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带回日本,促成了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并行生长和综合发展,为音乐艺术的本土化里程还原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唐文化空间,确立了文化形态互动转化的全景视野和全息的文化生态氛围.音声长、音声生、学问僧、留学生、民间人士构成了唐代中日音乐交流的几重通道。
就总体而言,日本音乐的历史处于外国音乐的引进→外国音乐的日本化→日本民族音乐的兴隆→外国音乐引进过程的周而复始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音乐的历史是国际音乐时代与民族音乐时代交替、反复的历史。
本文以大量历史考证和文献资料为基础,梳理和阐述了日本从中国引入的音乐思想、音乐制度以及伎乐、燕乐、散乐、声明等丰富的音乐形态,对唐代日本音乐本土化建设的体制、本土化音乐形态、本土化特征和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在中国宫廷演出的、以燕乐为核心的经过加工的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构成了日本雅乐的主体。
本文在综合考察中日雅乐形态的区别以及日本本土化音乐建设的基础上认为,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具有共通性、官方性、主体性、地域性、不平衡性等特征。
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高峰,这固然是两国间长期经济文化往来的必然结果,但也同两国的政治友好、并处于统一、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有深刻的关联。
这一时期两国国内都处于和平繁荣的态势,国内外都形成了和谐、积极、自主的文化交流环境,这使得中日文化都具有一种蓬勃的性格,有着巨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也使中日音乐交流受益良多。
在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方面,唐代音乐打破了封建王朝长期以来对异国音乐和俗乐所采取的鄙夷的态度,全面兼容民间音乐以及来自波斯、印度、朝鲜等异域音乐文化形态。
唐代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异质文化,在传入日本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碰撞、吸纳乃至清理性的选择,在海岛国度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作用下,于崭新人文语境内传习生长,最终成为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一道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风景线。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上上承前人,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韵味。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不可小觑。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色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包括琴、瑶、笛、鼓、磬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琴、瑶、鼓、箫。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别具一格,音乐家不仅要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音高、音长,更要以情感和内心的感觉来演奏,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乐形式也各有特色。
四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演武长春》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其中《高山流水》强调音乐的自然流畅,反映了中国人崇尚道德精神的情感。
《广陵散》则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复杂的音乐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音乐的一支恋歌”。
在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非常感兴趣。
在国际音乐节、音乐大赛中,中国传统音乐往往也是颇具竞争力的表演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展示中国音乐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示给全球听众。
2.推动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音乐自古就已经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壮大,对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合作演出、交流讲座等方式增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了解。
浅谈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92浅谈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文/罗岚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便与周边国家有一些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而关于音乐方面的可靠记载则要比其他方面要晚一些。
在清朝之前,中国相对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发展可观,在音乐上更曾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可以说,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一、对日本雅乐的启示唐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及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向外国学习,并擅于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之处。
因而,唐朝的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空前的繁荣。
如此盛世吸引了众多国家派遣使者到中国来进行访问学习,其中要以与日本的交流最具规模和代表性。
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
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达中国,经考证在唐朝时正式派出遣唐使便有13次。
日本对于中国的音乐非常推崇,当时中国高度发达的音乐理论和思想被日本当作学习的标榜。
中国的音乐在唐朝大量传入日本,据日本史书记载,当时传去日本的燕乐乐曲,多达一百多首。
也是在这些燕乐的基础上,日本创建了他们现在仍在演奏的雅乐。
虽然日本雅乐也采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但它的内容却与我国的雅乐迥然不同。
日本雅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和乐、高丽乐以及唐乐。
其中的唐乐便是燕乐。
除了燕乐,日本雅乐中还可看到我国散乐的影子。
日本对散乐同样很重视,对于以演奏散乐为生的乐人,政府给予一定的保护和奖励。
随着日本雅乐的发展,散乐也从宫廷走向日本民间,而后更成为日本乐剧能乐①的源头之一。
“安史之乱”②时,日本停派遣唐使来中国,在国内实施了一系列乐制改革,将传入日本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音乐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音乐体系。
日本雅乐也以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对高丽③宫廷音乐的影响中国与古代朝鲜国土相连,在12世纪之前,关于古代朝鲜音乐方面的记录,大多为中国记录。
不论是在古朝鲜的箕子时代还是后来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并立的时代,中国的音乐文化都对古代朝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在不同历史背景、多元文化交汇的情境下,不断地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音乐向来都能跨越各种国界和文化的差异,成为不同民族之间连接的桥梁。
对于古代的中外音乐文化,其交流与融合更是各不相同。
本文旨在讨论古代中外音乐文化如何在交流与融合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一、中外音乐交流的开端追溯到史前时期,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战争、交流贸易和移民等方式进行的。
中国古代在与外国进行交往的同时,也将各种音乐形式带入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
其中,蒙古族和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在汉朝时期便得到了广泛传播,该音乐制作和表演在中国的广域地区独具特色。
另外,唐代的阿拉伯音乐也影响了中国音乐的演进,成为了唐代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之一,这些音乐作品是阿拉伯音乐和中国音乐的杰出融合。
二、中外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在经过长期交流的基础上,中外音乐文化产生了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各种音乐元素、创造方式和乐器制作等方面。
例如在中国,对欧洲的仪式音乐的广泛接受,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改革注打下了基础。
而在西方文化中,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的音乐文化也经过了相互渗透,为各国的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三、中外音乐文化的融合现象汇集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中外音乐文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意式交响乐和中国民族音乐互动的环境下,出现了意大利组曲《中国龙的传说》,该作品带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同时也有欧洲音乐文化的叙事特点。
在现代音乐艺术方面,中外音乐文化也展现了强烈的融合趋势。
例如,青年作曲家杨洪基所写的新派民乐中,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各种现代音乐形式及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充满作为性的新的音乐风格。
四、结语总之,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一种不断创造新时代的音乐文化的新的途径。
在我们面对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化的今天,探索自己的音乐文化,拓展音乐艺术的视野,是音乐人、作曲家不断前进的方向。
明清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doc
明清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明魏皓《魏氏乐谱》明魏双侯传《魏氏乐器图》明清时期,我国与亚州、欧州各国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
明末有魏之琰(号双侯)者,因避战乱,去日本长崎。
他在长崎、上京宫廷中演唱明代流行的歌曲,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
日本人士称之为“明乐”、“魏氏乐”。
日本宝历、明和年间(1751—1772),魏之琰的四世孙魏皓(号子明)(?—1774)在上京演唱并教授其曾祖所传明乐。
魏皓从祖传歌曲中选辑五十首,经他的学生,日本人平信好师古考订,编成《魏氏乐谱》,于明和五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日本芸香堂刊印。
曲谱用直行长格式工尺谱记写。
歌曲有《估客乐》、《敦煌乐》、《水龙吟》、《桃叶歌》、《清平调》等。
唱词出于古代诗词,其中部分曲调可能受后世和日本音乐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另有日本安永九年(1780)筒井郁(景周)所编《魏氏乐器图》。
收集明乐所用乐器、衣冠之图象,并附文字说明。
至明治时期(1867—1911),明乐和传至日本的清代俗曲合称“明清乐”,曾风行一时。
日本《明清乐之〓》(1894年刊行)中有明清乐表演图;日本《月琴自在》(1895年刊行)中有清乐表演图。
朝鲜《乐学轨范》此时期,我国与朝鲜在音乐文化上也有较多的交往。
明宫廷中有乐工表演“高丽舞”,清宫廷中设有“朝鲜乐”。
明弘治六年(1493)朝鲜音乐家成伣编成《乐学轨范》,对朝鲜所用雅乐、唐乐、乡乐作了详细记述。
从此书内容可看出朝鲜音乐与我们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了两国在音乐文化交流方面的悠久传统。
清《律吕正义》续编中的五线谱明代万历至清代道光年间都有西方传教士在北京活动,清康熙皇帝和他们的交往最为广泛。
当时有葡萄牙人徐日昇(ThomasPereira1645—1708)和意大利人德礼格(TheodorePedrini1670—1746)被聘请在宫廷中教授西方文化,包括古钢琴和欧州乐理知识。
他介绍了五线谱,后来,被编入清乾隆十年(1745)刊行的《律吕正义续编》中。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通的桥梁。
在丝绸之路上,除了商品、技术、艺术的交流外,音乐文化也在东西方之间传播、融合、影响着彼此。
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文化交流中最重要且最直接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以“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为主题,探讨其历史、特点和影响。
一、历史“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贯穿东西方各国,连接起中国、中亚、南亚、中东、地中海沿岸等地。
在长期的交流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交融互通,相互影响。
比如,中国的古琴、阮、笛等乐器以及中国的音律,在东传到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影响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中亚的吉他、南亚的坠琴、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竖琴等乐器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音乐的音乐器乐和音乐风格。
此外,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商人、旅行者、学者和传教士们从各地来往,将各自国家的音乐带到异国他乡,与当地文化碰撞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音乐文化互相借鉴、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
二、特点1.多元融合: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主要以东西方两大音乐文化为主要影响力,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经过长期影响融合,形成了多元丰富的音乐文化格局。
比如,中亚的音乐中融入了中国的音律、印度的情调、波斯的旋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3.发展交流: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交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产生新的影响和变化。
三、影响1.促进文化传承: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各国的音乐家、作曲家、乐器制作者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创新出新的音乐风格和技术,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
2.促进和平合作:音乐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藏,通过音乐的交流互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发展。
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艺术平台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沈阳音乐学院 刘嵬摘要 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立起多民族、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之间方法交流与合作,并在相互融通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繁荣局面,丝绸之路便是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本文从历史背景、歌舞音乐、乐器、宗教音乐等方面对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交流进行论述。
关键词:隋唐古丝绸之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空前的交流,繁荣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稳定局面将音乐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外域音乐文化的输入,此时对外来音乐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不但有利于中国音乐文化自身的蓬勃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外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与信任。
建立起多民族、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之间方法交流与合作,并在相互融通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与外来音乐文化的交流,彰显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大量输入,其中丝绸之路便是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是一条连接欧亚各国经济与文化的陆上要道,东起长安,西至罗马,作为一条重要的枢纽,将中国与外国联系起来,为多民族、多国家音乐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骞通西域以来不仅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还将西域音乐带入中原,造新声,用于鼓吹乐。
从西汉末年,西北少数民族逐渐向中原地区迁移,到西晋时期,迁移来的匈奴,鲜卑等人口近百万,居住关中地区的氏人、羌人五十万,占当时关中人口的一半,天宝初年京兆尹人达三十多万户,贞观的时候不到此数量,但当时长安一地的突厥流民却达到了万户,从上述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了当时丝路的往来中除管办宫廷间的交流活动外,民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
隋唐时代丝绸之路上传来的外来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作为东西方文明最早的交流之路,丝绸之路在各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之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文从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对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的汲取,并且分析了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对未来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作为一条重要的文明开拓之路,丝绸之路是亚非欧大陆的重要交通路线,它的产生对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音乐的沟通与传播过程中,促进了不同国家音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1.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对接几千年前,东西方之间缺乏联系的通道,其音乐文化等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产生和发展,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变得密切,实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接。
首先来说的是东亚音乐与中亚音乐之间的对接。
过去的中原地区,现如今的河南地区是我国东亚音乐的重要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亚地区就和我国中原地区产生了密切的交往,互相传送了音乐等形式。
《周1/ 6礼》这一著作记录到,周穆王曾经派乐队出使中亚地区,带去了当时周王朝的琴、簧、瑟、笙、钟等乐器,并且教习当地的乐者学习。
由此可见,早在周王朝时期,丝绸之路在东亚和中亚地区的音乐交流之间已经起到了一定的连接作用。
此外是西亚与中亚的音乐对接。
西亚和中亚的音乐交流,必经之路就是波斯。
波斯在占领了两河流域之后,促进了西亚的音乐传入我国的中原地区,特别是在汉代琵琶和竖箜篌这两种乐器的引入,深受汉灵帝的喜爱。
我国的《旧唐书》曾经记载过,琵琶和竖箜篌有二十二根弦,体区而长,其声音空灵,汉灵帝好之。
竖箜篌就是埃及的“哈卜”,游牧生活的赛亚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能够便以在马上进行弹奏。
而琵琶傳入中亚的时期较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交流是非常活跃的。
在北方,魏朝成为了统治者,南方则由东晋和南朝各个朝代掌控。
这场巨大的变革对于音乐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方式。
这一时期,由于地理、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南北方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
在此背景下,音乐交流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用于推动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北方音乐和南方音乐的融合。
这种融合既包括了北方音乐对南方音乐的影响,也包括了南方音乐对北方音乐的影响。
这种互相影响的现象,将北方音乐和南方音乐融合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宫廷活动来进行的。
在北方,魏朝和北魏都非常注重音乐文化。
宫廷中经常会有各种音乐活动,如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等等。
这些活动能够吸引各种音乐家和艺术家,从而促进了北方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南方,东晋和南朝的宫廷也同样非常注重音乐文化。
各种音乐表演、歌唱和舞蹈等活动经常在宫廷里举办,从而促进了南方音乐文化的发展。
总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是十分活跃的。
南北方之间的音乐交流促进了各种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卓越的音乐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政治动荡,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在这个时期,音乐交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音乐交流的渠道、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具体展开,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
一、音乐交流的渠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宫廷之间的文化交往,二是民间的音乐演出和传承。
首先是宫廷之间的文化交往。
在这个时期,各个朝代的宫廷都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交流,音乐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北朝的北魏、东魏,还是南朝的梁、陈等宫廷,都有专门的宫廷乐队和音乐演出活动。
宫廷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各个朝代的音乐得以相互传播和影响,为音乐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场合。
其次是民间的音乐演出和传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民间群体也是音乐交流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通过各种场合和形式,如庙会、集市、婚丧嫁娶、祭祀等,进行音乐的演奏和传承。
这一些民间音乐活动,不仅促进了各地音乐的传播和融合,也为后来的音乐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宫廷音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包括宫廷乐队的演奏,以及诸如《乐府诗集》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演唱。
北魏的著名作曲家嵇康创作的《广陵散》、《上林赋》等音乐作品在当时便成为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民间音乐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的另一重要内容。
作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音乐活动,民间音乐在这个时期也是十分活跃的。
当时的民间音乐以歌谣、民歌、舞曲等形式为主,内容涉及农耕、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三、音乐交流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对中国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促进了各地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风格。
例如北魏的宫廷音乐对隋唐时期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当时乐曲创作的重要参考和素材。
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艺术平台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沈阳音乐学院 刘嵬摘要 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立起多民族、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之间方法交流与合作,并在相互融通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繁荣局面,丝绸之路便是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本文从历史背景、歌舞音乐、乐器、宗教音乐等方面对隋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音乐交流进行论述。
关键词:隋唐古丝绸之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空前的交流,繁荣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稳定局面将音乐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外域音乐文化的输入,此时对外来音乐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不但有利于中国音乐文化自身的蓬勃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外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与信任。
建立起多民族、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之间方法交流与合作,并在相互融通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与外来音乐文化的交流,彰显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大量输入,其中丝绸之路便是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是一条连接欧亚各国经济与文化的陆上要道,东起长安,西至罗马,作为一条重要的枢纽,将中国与外国联系起来,为多民族、多国家音乐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骞通西域以来不仅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还将西域音乐带入中原,造新声,用于鼓吹乐。
从西汉末年,西北少数民族逐渐向中原地区迁移,到西晋时期,迁移来的匈奴,鲜卑等人口近百万,居住关中地区的氏人、羌人五十万,占当时关中人口的一半,天宝初年京兆尹人达三十多万户,贞观的时候不到此数量,但当时长安一地的突厥流民却达到了万户,从上述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了当时丝路的往来中除管办宫廷间的交流活动外,民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
隋唐时代丝绸之路上传来的外来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异域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异域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自古以来就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广泛的文化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的互动,更包括了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艺术品、宗教、科学等也传入了中国。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也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异域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的宗教观念得到了拓展,中国的文化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佛教艺术的影响也在中国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中亚的突厥、回鹘等民族的文化也对古代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民族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回鹘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东亚的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朝鲜、日本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繁荣,也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的刺激。
例如,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古典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不仅局限于亚洲地区,也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交流与影响。
例如,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交流使中国的科学、医学等领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学等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异域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的外交与交往方式
对文新与发展 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文化与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推动国际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05
古代外交与交往的 局限性
THEME TEMPLATE
封闭性
古代外交与交往方式主要局限于王朝之间的互派使节,缺乏民间交流。 古代外交与交往的封闭性还表现在对外界信息的封锁和缺乏了解,导致对外界认知的局限性。 古代外交与交往的封闭性也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抵制,缺乏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古代外交与交往的封闭性还表现在对外来技术的排斥和抵制,缺乏学习和引进的积极性。
科技交流
造纸术的传播:通过阿拉伯商人 传入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隋唐时期雕版印 刷,北宋时期活字印刷,对文化 传播有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火药的发明:唐末宋初用于军事, 后传播至阿拉伯和欧洲
古代天文交流:中外天文学家交 流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艺术交流
绘画交流:通过 绘画作品展示文 化特色和艺术风 格
信息传递困难:古代没有现代通讯手段,外交使节传递信息主要依靠驿站和信鸽,信息传递速 度慢且易丢失。
文化差异影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外交使节在交往过 程中往往面临沟通障碍和文化冲突。
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古代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有限,外交政策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外 交活动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使节往来的记录。
职责与权利:使节代表派遣国的利益,享有外交特权,并负有保护本国公民的职责。 重要事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 外交事件之一。
隋唐筝乐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隋唐筝乐的对外传播与交流隋唐筝乐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其对外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学者来华学习和交流。
随着这些外国人的回国和传述,隋唐筝乐也逐渐传播到了东亚和中亚地区。
隋唐筝乐在对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它将东西方连接起来,使得文明的交融成为可能。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外国商人和旅行家来到中国,带来了自己的音乐和乐器。
与此中国的音乐也随着贸易船只和商队出口到了西域和中亚地区。
这一过程中,隋唐筝乐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艺术价值而受到外国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城市和国家,隋唐筝乐与当地的音乐进行了交流和融合。
在中亚地区,隋唐筝乐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新音乐风格,如古波斯音乐和阿拉伯音乐。
这些新音乐风格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对当地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筝乐还通过外国使节和学者的传述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
在日本,隋唐筝乐与当地的雅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如琴曲和箏曲。
这些琴曲和箏曲成为了日本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日本传统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朝鲜半岛,隋唐筝乐与当地的宫廷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宫廷音乐形式,如宫廷琴曲和宫廷筝曲。
这些宫廷音乐在朝鲜半岛流传至今,对朝鲜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唐筝乐的对外传播与交流不仅仅是音乐形式的交流,更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
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东亚文化的中心。
隋唐筝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通过对外传播与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视野下中原古代音乐融合
“丝绸之路”视野下中原古代音乐融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也是一条连接东方和西方的贸易之路。
在丝绸之路的交往中,中国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视野下探讨中原古代音乐在交流中的融合与发展。
一、丝绸之路与中原古代音乐的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交流通道,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这条古代贸易之路上,中国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商人、僧侣、外交使者等通过丝绸之路来往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带去了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也学习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艺术,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 东西方音乐风格的融合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中,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受到了印度、波斯、西亚、欧洲等地音乐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形式。
汉代,中原地区的音乐受到了西域音乐的影响,出现了以竹笛、琵琶、筝等乐器为主要伴奏的音乐形式。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宫廷音乐与西亚、波斯等地的音乐发生了融合,形成了气势恢宏、优美婉转的音乐风格。
唐代的《广陵散》就是中原地区古代音乐与西亚音乐融合的产物,它既保留了东方音乐的柔美和含蓄,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豪放和开阔,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2.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乐器交流丝绸之路的交往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乐器与西域、印度等地音乐乐器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的古代音乐乐器如筝、琵琶、笛子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西域、印度等地,同时西域、印度等地的音乐乐器也传入了中国,如阿拉伯的弦乐器“提琴”、铜号等。
这些乐器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原地区的古代音乐器乐形式,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的音乐艺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题材和民间故事传播丝绸之路的交流不仅仅是音乐形式和乐器的交流,还包括音乐的题材和民间故事的传播。
浅谈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浅谈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是一个丰富而广泛的话题,历史上中国的音乐文化曾多次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这些交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两方面介绍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即来源和影响。
来源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如雅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
同时,中国还与其他国家保持了密切的文化往来,促进了音乐艺术的交流和分享。
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还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音乐和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音乐相互影响、借鉴,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伊朗音乐中的弦乐器具、民谣、舞蹈等形式深深地受到了中国音乐的影响。
2. 汉唐交流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音乐在史书记录的文化交流中已经被大力弘扬。
汉唐时期,中国历经千辛万苦地将文明带到以今天日本为中心、包括中国在内一圈周围,将深厚的中华文化通过艺术手段传播到各地,最终萌芽了另一种独特的音乐。
同时,汉唐时期也是中国音乐的黄金时期,那时的音乐从宫廷到民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中日文化交流也是在此期间达到了最高水平——中日音乐交流的铺陈,使得中国音乐从东向西的国际视野开始茁壮成长。
3. 近现代交流近现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加强,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文化思潮。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开始展露头角。
中国音乐家、艺术家的音乐家演奏和作曲活动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越来越广泛的听众;同时,中国音乐也积极融合了国外先进的艺术成果,逐步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影响文化交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创作和表演技巧的改进,二是音乐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1. 音乐创作和表演技巧的改进中国音乐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作品的引领和启发,不断发展和改进自己的作曲和表演技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音乐交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以下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交流的一些论述,总计约1000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音乐交流成为了连接各地文化的纽带,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地区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具有多样性。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音乐交流非常活跃。
南方地区的音乐风格多样,有吴音、越音等,这些地方音乐不断向中原地区渗透,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频繁,西域音乐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促进了各地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的音乐风格对中原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音乐多以琴瑟等弹拨乐器为主,使得中原地区的乐器使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琵琶、筝等乐器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
南方的音乐以柔美来袭,《琴谱》、《弹琴歌诀》等琴谱也活跃于这个时代。
这些琴谱对于南方地区的音乐形成了相应的影响,不断推动了南方地区音乐的发展和壮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各地区的音乐在交流中融合,产生了新的音乐风格。
这些融合后的音乐风格,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南陔》、《秦声》等音乐作品,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中形成的,它们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影响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文化交流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通过音乐交流,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和艺术灵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无疑为后世的音乐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与影响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异域发生了广泛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也对其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这条交通线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得以传遍世界。
同时,也有许多其他文化产品和思想理念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艺术的交汇。
佛教的传入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交流之一。
佛教的到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佛教音乐、佛教艺术等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还影响了中国的文学、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
从中国传出的音乐和舞蹈,如曼陀罗舞和莫高窟音乐,对中亚和西亚的音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从中亚和西亚传入中国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则为中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
二、科技与思想的交流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国家。
尤其是中医药、农业技术和纸张的发明等,对世界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瑰宝之一,其疗效在当时就有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中医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并对当地的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医的诊疗技巧和草药疗法为当地的医学传统带来了新的思路。
农业技术是中国古代另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
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农具等都对世界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水稻为例,中国的种植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东南亚地区,对东南亚的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纸张作为一项重要的发明,也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开来。
纸张的传入对西亚和欧洲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当时使用羊皮或木板的书写方式,大大推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三、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除了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和异域之间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源古代中国与邻国音乐交流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伴随其实践而产生的乐学理论极其丰富。
同时也反映了音乐文化发展状况的资料,包括乐器、乐律、乐曲、声乐、演奏、音乐理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诗歌、舞蹈、戏剧等。
音乐文化经常伴随着卜列活动而进行交流往来,即有关国家的人民的接触交往、商业活动、人民的迁移流动、政府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宗教的传播等。
这份珍宝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中国人民和邻近国家的人民,从隋唐时代就有友好的接触和交往,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历史上缺乏关于当时音乐文化交流的可靠记载。
现在我们从隋朝统叹公元581年)之后说起。
宫廷宴乐中有“天竺乐”和“扶南乐”。
天竺乐器有凤首笠模、革巢、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钱、贝等九种。
凤首笠模即竖笠模①,源于西亚。
公元605年,隋朝从林邑获扶南乐工及其鲍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乐传写其声。
鲍琴即印度乐器维那。
林邑在今天越南中部,
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相同。
林邑乐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较深。
7世纪初期唐朝建立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范围也更为)‘泛。
唐代音乐以中原音乐为根木,吸取了国内各地区以及各邻国的优秀的新鲜的音乐素养,经过长期的酝酿融合,达到很高的成就,从而又对各邻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朝宫廷宴乐也有天竺乐,乐器增加了揭鼓、革巢两种,减去铜鼓。
揭鼓相当于印度的“塔不拉”鼓,演奏时起指挥作用。
塔不拉源出于阿拉伯的“塔布尔鼓”。
天竺舞工的服饰是:辫发、朝霞袭装、行缠绑鹭、碧麻鞋。
乐工的服饰是:皂丝布头巾、自练糯、紫绩裤、绊被袭装。
服饰虽然具有印度特点,但和库车、敦煌寺院的唐代经变画不完全相同。
又史书记载:“婆罗门国②献乐人,倒行以足舞。
”扶南乐,乐工以朝霞为衣,赤皮鞋。
此服装亦受印度影响。
7世纪初期,唐朝有歌颂“秦土”李世民通的《秦土破阵乐》,有歌有舞,影响很大。
公元629年,唐僧玄类前往印度取经。
他在印度时,有两个国土都对他谈到这个著名的舞蹈。
他们只是听说过这个舞蹈,似乎都没有看到。
吹管乐器“革巢”是唐代最流行的乐器之一,出于新疆库车.流传到一些邻国.在越南和秦国都称为“革”。
“击水杯”,占称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音乐演奏方式,不知何时传
入印度,至今盛行于民间。
隋唐以来,中口两国音乐文化交往频繁。
口木经常派“遣唐使’丫‘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
他们在中国演奏口木音乐,又把中国音乐带同口木。
公元702年,口木设立“雅乐寮成。
唐开元年间,口木人吉备真备在中国留学17年,同国时带去相传为武则天撰写的《乐书要录》、方响、铜律管等。
至今在口木还保存一种关于唐乐舞、散乐和杂戏的占图录,名《信西占乐图》,全名《信西入道占乐图》。
口木占乐书称((懈图》、《唐懈图》、《唐懈绘》。
经口木学者考证,它可能是公元12世纪前后的作品,并认为是研究中国唐代乐舞的珍贵资料。
口木流传有占抄木《五弦谱》一卷,正仓院也保存《天平琵琶谱》一页,是天平十九年抄木,相当于唐玄宗天宝六板747)。
这两种乐谱所用符号和记谱法与《敦煌曲谱》相似。
正仓院还保存笙、排箫、竿、腰鼓等乐器和有关文字、图像资料,都是研究唐代音乐和中口文化交流历史的珍贵实物。
公元754年,唐朝政府公布更改一大批乐舞曲名。
其中有些曲名原来是梵语的音译,如《优婆师》改为《泛金波》,“优婆师”原是梵语“女信徒”的音译;《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婆罗门”原是梵语“清净”的音译。
以梵语取名的乐曲未必都出于印度,也可能出于
佛教盛行的其他地区。
但《优婆师》和《婆罗门》应是印度乐曲。
这次改曲名不仅是为了使曲名民族化,而且意味着乐曲木身己按照中国风格的要求,经过了改编或再创造。
如诗人自居易《霓裳羽衣歌》说:“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被步摇冠,锢缨累累佩珊珊。
”己经成为中国风格的舞蹈,而且还有道教色彩。
10世纪中期宋朝建立以后,民间的音乐和戏剧活动口益开展。
教坊的五队有“婆罗门队”,穿“紫罗僧衣”,执“锡环柱杖”“菩萨蛮队”穿“窄砌衣”,砌衣即僧侣百钠衣;“佛霓裳队”,穿“红仙砌衣”“菩萨献香花队”穿“窄砌衣”等。
从舞队的服饰可以考察所表演的乐舞内容和性质。
这种乐队一方面继承了唐代的乐舞遗产,一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吸收了音乐文化交流的新成果。
据越南史书记载,越南黎朝龙挺土在位时公元1005-1009的,很宠信宋朝优人寥守忠⑥。
这时宋朝的杂剧可能己经传到越南。
又越南在陈朝时12- 15世纪)盛行一种集体舞蹈,所用歌词中有《庄周梦蝶》、自居易《母别子》诗等,乐曲中有《降黄龙》、《宴瑶池》等,都是从中国传去的。
元朝统一以后,版图辽阔,海上交通口益发达,这样就更便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13世纪末,中国优人
李元吉在越南做占传戏,有《西土母献仙桃》等传,角色12人,“著锦袍绣衣,击鼓吹箫,弹琴抚掌”,“更出迭入为戏”。
这正是元杂剧的表演形式。
17世纪清朝建立之后,宫廷宴乐中设“安南乐犷越南乐”、“尔喀乐犷尼泊尔乐”和“缅甸乐”019世纪初期,越南的元朝建立,仿照中国占代乐制,越南的旧戏,无论音乐、服饰或演出形式,都受了中国的影响。
中国剧目也常常被越南采用。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代,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不断地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互相观摩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丰富了各自的音乐内容,提高了各自的音乐艺术,而且互相加深了了解。
今后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更为频繁,这对于各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统友谊的增强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