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非常全)
2023年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农产品流通行业是指将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环节中进行交流、分配和营销的产业链。
我将从市场规模、供应链体系、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养殖业、种植业、渔业等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为农产品流通行业提供了充足的供应。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人民币。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农产品流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农产品流通行业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
过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产品流通行业逐渐形成了农产品信息化、物流运输和仓储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通过信息化手段,农产品流通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需求,提高货物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多样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少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建设。
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推出新的农产品品种和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农产品流通企业还开始进行跨界合作,与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农产品流通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仍然突出。
部分生产者存在生产环境不达标、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其次,农产品流通的成本较高。
由于物流运输和储存设施不足,农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成本较高,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再者,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不断加剧,农产品流通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
• 国家干预下的市场调节阶段(1949年-1952年)
– 在国家干预下,通过市场进行调节
• 统购统销阶段(1953年-1978年)
– 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在 1956 年之后基本控制了鲜农产品的购销 –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产品运销制度
• 改革统购统销的过渡阶段(1979年-1984年)
一、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与 现状
第二单元 农产品价格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二、农产品价格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单元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质量追溯体
农产品质量安全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系建设
一、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 • 中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 农产品流通的网络结构 – 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特点
– 大幅度地减少了农副产品计划收购的数量 – 放开了粮食市场集市贸易,实行1991年) •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改革阶段(1992年-现在)
农产品流通的网络结构
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特点
• 集贸市场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 • 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以自然形态为主 • 现货交易是主要的农产品交易方式 • 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的关键环节
第十一讲 农产品流通现状与热点问题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姜你军”,“蒜你狠”, “白菜比肉贵”
卖菜难,菜价低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 甲醛白菜、荧光肉、毒韭菜、违禁添加 • 公众质疑不断:我们还敢吃什么? • 政府全面出动:立法、监管、新闻发布会
本讲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知识内容
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的关键环节
• 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
中国农产品行业发展回顾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行业发展回顾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农产品定义及初级产品分类农产品(farmproduce)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
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二、农产品行业发展现状1、农产品价格指数2019年1-12月中国农产品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1-12月中国农产品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总体呈缓慢下降,2020年12月,中国农产品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100.6(上年同月=100),比上年同比下降16.5(上年同月=100)。
从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来看,2019年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按季度呈上升态势,2020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按季度呈下降态势,2020年四季度,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101.9(上年同期=100),比上年同期下降26.6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上年同期=100)。
从生产价格指数来看,中国农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第二季度后上升明显,2020年四季度,中国农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7.9(上年同期=100),比上年同期上升9.4(上年同期=100)。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1-2027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显示: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逐年增长,2018年中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1.36万亿元;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2.4万亿元,同比增加9.1%;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林牧渔总产值8.67万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林牧渔总产值8.67万亿元,其中,中国农业总产值为43265.7亿元;中国林业总产值为3537.6亿元;牧业总产值为27431.8亿元;渔业总产值7961.2亿元。
3、农产品产量-主要粮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其中以种植业为主。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一)农产品流通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的增收以及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农业改革,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我国农产品场供求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市场的分散性和地域性以及交易的风险性等特征突出,主要存在“卖难”“涨价”、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农产品预警体系、农民盲目生产、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产品做得再好,没有推介展销的平台,也卖不出去。
而这就使蔬菜与市场流通的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当地有很好的农特产品,但是农民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公司的采购资源不多,而农户的种植都是分的、小规模的,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畅通的买卖信息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要求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同时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从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时期。
在这一时期,农产品流通行为具有商品经济和自给经济的双重特征。
从农产品流通来看,既有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又有中国过渡经济的转轨特征。
因此,依据农产品特点合理组织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商品流通合理分工的重要内容。
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
(二)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首先农产品的特点是品种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农产品的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再者就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显著时间性强的特点。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问题。
1、在流通上表现为现货交易多,季节集中度高,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重要在农产品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比较明显,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水源等,生产的地区分布特征突出,并且季节性强,产品质量部均衡。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非常全)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常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以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对农村经济体制进⾏改⾰,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发展迅速、发⽣了巨⼤变化,个体运销户、经纪⼈、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合商业组织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流通主体共同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趋活跃。
然⽽短短30多年,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却经历了西⽅发达国家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与国外相⽐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泛关注。
⼀、引⾔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由⽣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主要由农产品⽣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分销、信息活动等⼀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改⾰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的巨⼤成就,农业开始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迅速、变化巨⼤,彻底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型转变为多元化,形成了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致经过了以下发展时期:第⼀,统⼀计划购销时期(1953—1977年)。
从1953年开始,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控制这⼀局⾯,保障基本的⽣产、⽣活需要,我国农产品开始实⾏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组织历史与现状

期内的“双轨制”。实践证明,实行市场调节的农产品生产增长较快,供求关系 基本平衡,而实行“双轨制”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不稳定,不少农产品成为经济发 展的“瓶颈”,并且演变为通货膨胀的重要诱因。
3、农产品流通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
从 1992 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促使农产品流通体 制改革全面转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农产品放开经营的范围也开始扩大到国民经济 中最重要的部分。为解决长期的购销价格倒挂问题,从 1992 年 4 月 1 日起,国 家下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对粮食实行“购销同价”政策。1993 年是我国粮食购销 制度改革最彻底的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 40 年的粮食统销,取消了口 粮供应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粮食供应和消费完全靠市场调节。1993 年底, 粮食定购实行“保量放价”(保留定购数量,价格随行就市)对其他重要农产品的 价格和经营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这项重大的改革政策措施由于 1993 年 11 月份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而未能付诸实施。1994 年 6 月起,国家大幅度提高 粮食定购价格,并加强收购市场管理,恢复了事实上的粮食双轨运行。与此同时, 1995 年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依靠行政力量强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与粮食情况相类似,棉花和其他农产品也出现了供给增加、价格下降甚至低迷的 状况。
二、市场化改革中的农产品流通组织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前的农产品流通,基本上是由政府实行计划控制的。进入流通的全部农 产品中,由政府定价的比重高达 92.6%2。这种高度集中的僵化的农产品流通体制,
2 陈锡文,“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4 年第 6 期,第 15 页 4
2、1985 年到 1991 年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阶段。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农产品流通管理是农业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环节多,导致了物流成本增加、冷链保鲜环节难以保障;其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再者,农产品溯源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最后,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产品流通管理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流通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形式。
三、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可改善流通环节的合作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销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形成产销合作、上下游协同。
另一方面,要发挥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流通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要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引导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
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发展

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农产品的流通与市场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市场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与问题农产品流通是指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其中包括采摘、收购、储运、加工、分销等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流通环节的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渠道冗杂。
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中间商赚取的差价过高,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的收益缩水,消费者也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
其次,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突出。
由于农产品储运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耗、腐烂等,流通效率低下。
再加上乡村物流网络薄弱,农产品往往难以及时送达市场,给供需双方带来了不便。
再者,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存在。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提高农产品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超标,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二、市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农产品市场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越发激烈。
只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化需求增加。
品牌化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再者,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产品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商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同时也便利了消费者的购买。
总结起来,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储运技术,降低流通成本。
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市场发展方面,要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需求。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现状1、农产品流通市场迅速发展至入世以来每年递增5%的速度增长,2007年投资上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562个,但成交额超过10亿的市场只有279个,占比18%,上100亿的07年10个,占比6‰;2、流通方式初级,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采取“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商贩零售”现货交易模式。
由于生产者与购买方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没有签订购销契约,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约化来实现规模效益,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3、交易方式传统,品牌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大部分弄产品市场仍是传统型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商品的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等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竞拍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
市场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自身经营特色不突出,提供的服务简单。
4、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对于全国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企业、种植户和运销户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5、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粗放,不健全、不完善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仍停留在一般水平,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完善,规范化管理缺乏系统的制定建设和配套措施;6、农产品市场近距离重复建设,相互间恶性竞争我国农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统一的管理与协调,近距离重复建设,市场布局过密,致使需求不旺、农户和经营者利益受损。
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二)、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形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风险,大力发展期货市场与无形市场,形成有效的现代市场运作形式与市场组织力量。
我国农产品流通70年发展报告

开始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开始起步,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中华粮网前身)成立。
第二阶段(1998年起),1998年12月,我国第一笔粮食网上交易,新华社记者报道“粮食在网上流动起来”,并且在全球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自1998年以来,通过中华粮网电商平台参与网上交易的粮油企业已有3000多家。
1999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开始网上交易。
作为计划经济很强的粮食棉花在网上交易,打破了电子商务的传统定义,即计划性很强的农产品不可能实现网上交易的“定律”。
第三阶段(2005年起),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标志着我国生鲜电子商务起步,改写了电子商务教材,之前的教材指出,生鲜农产品是不可以做电子商务的,但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电商网站涌现。
第四个阶段(从2012年起),从2012年底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事件营销一炮走红,随后又在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战”,标志着品牌农产品电商出现,即品牌农产品也可以采取电商的方式进入市场,至此品牌农产品电商成为一种时尚。
第五个阶段(2013年起),农产品电商18种模式同时出现,标志着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风、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各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
第六个阶段(2014年起),2014年大量农产品电商进入融资阶段,本来生活、美味七七、京东、我买网、宅急送、阿里巴巴、收货宝、青年菜君等先后获得了大量 PE/VC 融资,这些融资大都注入农产品电商。
第七阶段(2015年起),2015年阿里持股苏宁,京东入股永辉超市,投资天天果园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等,我国农产品电商进入整合时期,兼并重组成为常态。
第八阶段(2018年起),2018年我国进入数字农产品电商阶段。
特别是2019年颁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建设2020年、2025年、2035年、2050年四个阶段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数字农产品电商新时代的到来。
农产品市场流通形势分析

农产品市场流通形势分析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市场的流通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环境下,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将对当前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农产品市场的概述农产品是指由农业生产出的各种食品、药材、棉麻、烟叶、原料等进行加工后得到的成品,以及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等物品。
农产品市场则是指农产品在销售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市场体系。
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农贸市场,主要面向居民和小商贩,销售的产品范围较广;二是超市和商场,主要面向中高端的消费者,销售的产品以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三是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等,以其便捷、价格优势和扩大市场规模的功能逐渐成为国内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二、农产品市场的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推动了农产品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潜力也十分巨大,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供给质量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供给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一些农产品的采摘加工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如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农用地造成了农产品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其次,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不够透明,消费者往往难以得知农产品的真实来源,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3.流通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流通成本整体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配送和交通费用高昂、中间环节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致使农产品最终的售价高于生产成本,不利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三、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1.电商渠道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已经逐步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流。
相比于其他渠道,电商平台价格更加透明,产品来源也更加明确。
农产品流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农产品流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农产品流通行业是指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包括农产品的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农产品流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对农民的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面临着生产和消费环节之间的断裂。
农产品的产地和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其次,流通环节中存在交通不畅、冷链物流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损耗较大,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降低农民收益。
此外,由于流通商的不规范操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开始引起社会的担忧。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应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度,构建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此外,加强农产品流通物流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能力,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加强对流通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和综合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产地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在多元化的需求下,农产品流通企业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批发和零售,而是向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等多方向发展。
同时,农产品流通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农产品的溯源追踪,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此外,受科技的影响,未来农产品流通行业将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追溯性。
总之,农产品流通行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加强信息透明度和物流建设,加强监管和质量安全控制,未来农产品流通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产品市场调查年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农产品市场调查年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产品市场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年度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一关键领域的演变。
一、市场现状1. 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然而,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东部和南部地区通常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受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 市场结构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传统的农村集市、城市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子商务平台。
不同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消费者有多种选择。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广泛的销售渠道。
3. 进口和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涉及到国际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主要进口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农产品。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出口大米、小麦、水果等产品。
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二、发展趋势1. 农产品供应链升级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升级,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储存和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降低价格,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 农产品品牌建设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品牌建设,农产品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民提供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
3. 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包括监管、检验和认证体系的建设。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历史、现状及改革措施

断加快 , 农产 品流通在解决“ 三农 ” 问题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
迅速变化和发展 , 总体来说 自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农产品流通大 致经历放开搞活、 市场发展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 。 第一 阶段 (9 9 19 年 )放开搞活阶段。这一阶段是 中 17 9 1 : 国探索计划经济相结合 的时代。在农产 品流通方面 , 政府逐步 减少计划 经济时代统购统销和派购限售 的品种和数量 , 缩小 国 家收购农 产品范围, 并逐步取消 国家对主要农产 品量和播种面 积下达的 2 5种指令性计划指标 。对继续实行统一派购 的农 副 产品减少 了计划收购的数量 。 步放开 了相关农产 品的购销价 逐 格, 实行议购议销 。 此外 , 政府还放开并大力扶 持农产品贸易市 场。 1 8 到 9 5年中共 中央和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 经济 的十项政策》 ,文件的核心 内容是改革计划经济时期 的统 购派购任务 , 按照不 同情况分别实行合 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 成立郑州 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和地方 粮食 批发市场 。 筹建国家粮
28 期 7
L GS S E GN E I N A A E E T T O C L I I N E RN A I M N G M N I I E R I G AND N E NG
物 流工 程 与管 理
・ ” 物流经济・ ‘
sa e n er l t n s se o g iu t rlp o d e ssn e t e r fr a d o n i g u , i c s e t t me d u c iv me t, t g si i ai y tm a r l u a re u t i c o m p nn - p d s u s d i r u o f c h e n e s e n o sahe e n s a a y e u r n r b e fcr ua o y tm. n i al i r ce p o d d s me w y e p n rf r b s d o b v n l z d c re tp o lms o i lt n s s c i e A d f l t s a t l r v e o a s t d e eo m a e n a o e n yh i i o e p be . o r l ms
农产品流通现状_问题及发展趋势

农产品流通现状_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物价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现状(一)流通主体多元化当前,农产品流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除了传统的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外,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电商平台等新型主体逐渐兴起,并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流通渠道多样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日益丰富,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其中,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但超市和电商平台的份额在逐步增加。
(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运输半径不断扩大,保鲜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地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
(四)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信息网站等渠道,农户和经销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二、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一)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等,每个环节都增加了成本。
这不仅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也降低了农民的收益。
(二)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尽管冷链物流技术有所进步,但整体发展仍相对滞后。
在农产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冷链设施不足,导致部分易腐农产品的品质受损,影响了其市场价值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在品质、规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流通环节带来了困难,增加了交易成本。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和经销商在获取市场信息方面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存在盲目性,容易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影响市场的稳定。
农产品流通行业分析

农产品流通行业分析农产品流通行业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加工、贸易、运输、销售等环节。
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分析:一、行业现状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存在着供求不平衡、生产国际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供求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过剩与供不应求并存,一些农产品出现了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农产品的生产国际化程度不高主要是指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规模相对较小。
市场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信息不透明,农民和消费者对于市场行情的了解程度不高。
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流通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产业化: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产品流通行业会转向农业产业化,即把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转变为农业企业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效益。
2.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农产品流通行业也不例外。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农产品,同时农民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
3.农产品品牌化:农产品流通行业将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行业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减少虚假宣传和不合理的价格波动,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加强农产品的监测和检验,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快农产品消费升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之,农产品流通行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发展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运销户、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合商业组织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流通主体共同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日趋活跃。
然而短短30多年,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却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引言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主要由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改革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彻底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形成了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大致经过了以下发展时期:第一,统一计划购销时期(1953—1977年)。
从1953年开始,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控制这一局面,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农产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
到195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对棉花的计划控制,农业的发展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1957年,国务院进一步指出,凡属国家规定计划收购的农产品,全部由国家计划收购。
其后,农产品基本上都由国营商业独家收购。
1961年,中共中央文件又提出了三种收购政策,即第一类物资(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第二类物资(其它重要农产品)实行合同派购政策1;第三类物资(统购派购以外的农副产品)实行议价政策。
这一时期基本上采用了农产品计划供应的方式,将农产品流通直接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实质上否定了农产品的商品交换性质,农产品基本上不存在随行就市的自由交易。
第二,过渡时期(1978—1984年)。
统购统销政策是粮食供求紧张、国家需要在农村取得大量工业化积累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978—1984年是我国由计划调节向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时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产品流通体制也开始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派购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
在这一阶段,国家逐步减少了统购统销和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的范围。
到1984年年底,属于统购派购的农产品由过去最多时的180多种减少到只剩下38种,统购派购的范围大大缩小。
除棉花外,其它农产品在完成政府收购任务后,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
在过渡时期,由于政策的放宽,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剩余农产品大量出现,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市场也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交金额增长迅速。
第三,双轨制时期(1985—1997年)。
这一阶段废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两种交易方式并存。
统购统销制使生产、消费、需求相脱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84年的粮食大丰收,使国家陷入购不起、销不动、调不出的困境。
因此,在1985—1991年期间,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实行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的“双轨制”方式,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大加快。
21992—1993年,农产品购销走出“双轨制”,进入全面市场化的阶段。
经过10多年的改革,粮食等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已经结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购销体制正式形成。
但在1994—1997年,农产品流通又回归“双轨制”模式。
国家放开粮食购销体制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却并未顺利付诸实施,并由此导致了粮食供需缺口的扩大,引发粮价大幅上涨。
为保持社会①1962年底,国务院公布了一个国家派购的农产品品种目录,共34类,约100种左右。
到1978年,由商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管理派购的农副产品共117种。
①在1978年前,在农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额中,国家统一定价的部分占94.4%,自由市场销售的比重仅为4.6%。
到199o年,农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从1978年的94.4%下降为2.5%,国家指导价的比重为22%,自由市场定价的比重上升到52.2%。
稳定,国家再度强化了对市场的介入。
在棉花的购销中,继续不放开经营,不放开市场,不放开价格,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由供销社统一经营。
第四,深化改革时期(1998—现在)。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从1998年开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说明,这一时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粮食领域,粮食以外的各类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都得到了持续的推进,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化流通秩序,虽然也有流通不畅的情况发生,但主要是局部的结构性问题,只有粮食流通在市场和计划取向上出现了反复,其间存在的问题呈现出典型的体制内生性,使粮食体制改革陷入两难境地。
因此,1998年以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纵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变迁路径,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性手段的“计划”和“市场”的地位,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即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市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当然,在这种改革演进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笔者认为,现今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着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物流成本高,价值增值少、物流技术水平低,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市场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流通模式及其先进经验借鉴,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方式及其基本特点(一)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方式1.自产自销模式即在短距离的生产地市场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如城郊的农民种植蔬菜后到城市去卖。
这种流通方式的优点是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少,农民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收益及时兑现。
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流通过程中产品缺乏加工、保鲜、包装等物流技术处理,商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并且其销售的物品除粮食等易于保存的农产品之外,一般的鲜活产品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农产品物流全过程,否则生产者一是利益会受很大损失;二是物流半径极其有限,生产者难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寻找可出更高价值的需求者;三是单位物流成本很高,由于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的流通量和销售量都很小,致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销售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
2.零售商参与模式即生产者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由零售商(个体私营农产品商贩)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
城镇农贸市场中的商贩集农产品并运输到城镇农贸市场中的商贩集农产品采购、配送和零售于一身。
零售商一般直接去农村向种植的农户收购农产品并运输到城镇农贸市场或是由生产者直接地将产品运输到零售市场转移给零售商,然后由零售商出售给消费者,赚取其中的差价。
城镇农贸市场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下游环节,它向上衔接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向下面向城乡居民消费,形成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
现城镇农贸市场商销售的粮食、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有时零售商也会用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和包装甚至加工,但这种农产品的物流方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商品流通范围极其有限,且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民的利益易受侵害3.批发市场参与,异地销售模式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同生产者自己或由收购者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商收购,然后再通过零售商销售,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以其规模大、档次高、品种闻名全国。
“买全国,卖全国”、“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菜”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市场的评价。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农产品的物流半径明显扩大、单位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已经成了大宗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化模式中有一种“批发市场+农户”,就是批发市场与农户签订合约,批发市场负责销售,农户按批发市场的要求进行生产,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农产品的集散地,主要单纯从事产品收购和批发销售,很少进行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而且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4.龙头企业加工、异地销售模式这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即“龙头企业+农户”。
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约,规定农产品的规格与类型,农户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生产,最后,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通过加工包装后再配送给零售商销售。
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有两大优点。
首先,通过龙头企业使初级产品得以进行加工、保鲜、包装,使农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民可以分享加工的利润,收益得以增加。
其次,龙头企业有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而且资金雄厚,它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降低农户生产的自然的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但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缺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履约率低。
如何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并在不同的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将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绘制如下(图2.1):图2.1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Fig.2-1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Pattern of China(二)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特点通过这些年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我国城乡农产品集市贸易寻求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和市场功能多样化,不仅有零售、现货交易,而且有批发远期交易,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农产品外贸市场也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国有、集体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格局,统一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