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翻译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翻译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翻译及易错知识点《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鲁肃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
1.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3.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了解;往事:历史。

6.就:从事。

7.及:等到,到。

8.三:几,
9.邪(yé):通“耶”,10.更:另外、重新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途,即当权。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气助词,不译)若1.孰若孤?(比得上)2.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3.若屈伸呼吸,(若:你)4. 若.止印三二本,(若:如果)古今异义
1.辞 :古义:推脱。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 à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课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谓:告诉,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掌:主管,掌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以:用。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做,当,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若:比得上。

译: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第 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 分总结全文。
十、主题概述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 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 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邓稼先(1924—1986),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 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 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 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的理论。成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 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殷红】发黑的红色。 【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五、文体知识 1、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通过阅读孙权劝学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修身齐家
在文章中,孙权首先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其次要齐家,即要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维系家庭和睦。

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二、勤学苦练
孙权在劝学记中多次强调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需要勤奋刻苦,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他还指出,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方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勤学苦练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石,也是立身之本。

三、志存高远
孙权强调了志存高远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志存高远,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虚怀若谷
孙权在劝学记中还提到了虚怀若谷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谦逊谨慎,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骄不躁,不自负自满,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成就。

虚怀若谷的态度既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也能使个人不断进步。

通过对孙权劝学记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孙权对学习和人生的看法,还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劝学记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不仅对当代的学生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也对每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主持编纂编年体通《资治通鉴》,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关于孙权、吕蒙、鲁肃【成长龟鉴(下)—《孙权劝学》】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

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守,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孙权劝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司马迁(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著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穿了1362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3.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

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2)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②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③见往事...耳(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孙权劝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主持编纂编年体通《资治通鉴》,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关于孙权、吕蒙、鲁肃【成长龟鉴(下)—《孙权劝学》】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

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守,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笔记

《孙权劝学》笔记
一、文章背景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三国时期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这篇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断进步的必要性。

二、生字注解
1.谓 - 告诉、讲给
2.涉猎 - 粗略地阅读、浏览
3.孰 - 谁
4.遂 - 于是,就
5.邪 - 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6.岂 - 难道
7.宁 - 宁愿
8.吕蒙 - 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
9.辞 - 推辞、拒绝
10.治经 - 研究经书
三、重点句子解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孙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吕蒙他
现在身居要职,必须学习。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鲁肃对吕蒙的进步
感到惊讶,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叹和惊讶。

四、主题思想
《孙权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的劝学和吕蒙的进步,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迎接人生的挑战。

五、课后问题解答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孙权认为吕蒙现在身居要职,必须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他的进步如何?
•吕蒙开始学习后,进步非常快,让鲁肃都感到非常惊讶。

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第4课《孙权劝学》学习笔记整理

第4课《孙权劝学》学习笔记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学习笔记整理主备人:占俊义审核人:曾昭游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担任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上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而去。

一.《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横江将军。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砸缸)《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二.重点字词解释1.初:当初2.谓:对……说3.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

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梳理课文字词详解一)(孙权劝学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务:事务。

⑧⑦以:用。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若孤?孰??耳。

卿言多务,?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若:比得上。

孰:谁。

?罢了”。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别。

?遂⑩拜蒙母,结友而,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别:告别。

”“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叹语气,可译为重点句子翻译(二).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卿言多务,孰若孤?2呢?(的事务多)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课文孙权劝学的笔记

课文孙权劝学的笔记

课文孙权劝学的笔记
《孙权劝学》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张权劝诫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笔记:
1.学习的重要性:孙权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认识,深刻认识到学习对于一个人
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是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2.善于引导:孙权采用劝导的方式,使吕蒙从推脱到接受学习,这一过程十
分自然,符合人性的弱点。

孙权的引导方式也提醒我们在教育他人时,应该注重引导而非强制。

3.勤奋学习:孙权自己也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典范。

他经常读书,自认为获益
颇多。

这表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勤奋努力。

4.历史知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5.文学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生动的文学手法,如对话、心理描写等,使故
事情节更加紧凑有力,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

总之,《孙权劝学》是一篇具有启示意义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主持编纂编年体通《资治通鉴》,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关于孙权、吕蒙、鲁肃【成长龟鉴(下)—《孙权劝学》】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

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守,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阅读文章,通过对权志龙(字子瑜)的教导,反映了孙权对教育的重视和他对子弟学习的期望。

以下是《孙权劝学》的知识点梳理:1.文章背景:-孙权: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第一位皇帝。

他治理国家,重视文化建设。

-权志龙:权志龙(207年-252年),字子瑜,孙权的长子,继位之后为孙父疑,号称“武神”。

2.文章重点:-劝学:孙权劝诫权志龙要重视学习,培养学识和品德,以更好地管理国家和行使权力。

-学习标准:孙权告诉权志龙学习要有标准,要有明确的目标,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学问。

-道德教育:孙权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君子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

-勤奋态度: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有勤奋的态度,不怕艰苦和困难,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努力学习: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投身学习,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学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

3.学习标准:-圣贤之教导:孙权告诉权志龙要学习圣贤的教诲,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博采众长:孙权告诉权志龙要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不偏不倚地学习各种知识。

-不贪多闻:孙权告诉权志龙不要贪图学习很多东西,而忽视了深入学习和研究。

-深究精髓: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领悟学问的真正精髓。

-注重实践:孙权告诉权志龙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4.道德教育:-基本品德:孙权告诉权志龙要具备基本的道德品德,如诚实、正直、廉洁、宽容等。

-君子风度: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有君子风度,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亲民政策:孙权告诉权志龙要亲民,关心百姓的疾苦,为民办事,赢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5.勤奋态度:-刻苦学习:孙权告诉权志龙要刻苦学习,牺牲个人的安逸和休息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艰苦奋斗:孙权告诉权志龙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放弃。

-毅力: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有毅力,不怕失败,坚持到底,最终获得成功。

6.努力学习:-精神追求:孙权告诉权志龙要有精神追求,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热爱,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

《孙权劝学》重点知识一、作者及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资治通鉴》,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书名是宋神宗所赐,“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本文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惊人增长,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二、重要字词1.权谓.吕蒙曰对……说2.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务:事务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5.但.当涉猎..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6.见.往事见:了解7.孰.若孤谁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过:经过10.今者才略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12.更.刮目相待重新13.更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14.大兄..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何见事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相当于“吗”四、古今异义1.治经为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五、一词多义1、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2、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3、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事卿今当涂掌事:事务见往事耳:历史何见事之晚乎:事情六、特殊句式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七、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八、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如今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③见往.事..耳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②但.当涉猎(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古今异义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1)通假字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结果,精彩至极。

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2.写作特点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1.文章中心概括《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积累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

二、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解释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见往事耳()蒙辞以军中多务()
四、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蒙辞以军中多务。

6.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比较阅读
【甲】《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及鲁肃过寻阳()(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其作用是什么?
4.写出出自甲文的成语:
5. 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6.吕蒙和邴原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