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和ATP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 酶和ATP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 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d3cf9f6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7e.png)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1 酶和ATP 【考情分析】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科学思维:根据实验总结酶的化学本质与特性3.科学探究:探究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4.社会责任: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知识梳理】一、酶的本质和作用1.酶的本质及作用2.变量分析:3.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4.酶本质的探索5.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二、酶作用相关图像及曲线解读1.酶高效性曲线解读(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像和曲线解读(1)图像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酶催化的物质。
高二生物酶和atp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酶和atp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b210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a.png)
高二生物酶和atp的知识点高二生物:酶和ATP的知识点生物学中,酶和ATP是两个关键的概念和细胞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起到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而ATP则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和转移形式。
本文将介绍酶和ATP的相关知识点。
1. 酶的定义和特性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但自身并不参与反应过程。
酶可以在细胞内和体外环境中发挥作用,但其活性和效率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如适宜的环境pH值和温度。
2. 酶的工作原理酶与底物之间通过亲和力和空间匹配来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催化底物转化成产物。
酶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反应速率加快。
酶的活性与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有关。
3. 酶的分类酶可根据催化反应的方式和底物的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酶分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和合成酶等。
每类酶都有其特定的底物和催化机理。
4.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呼吸链中的酶参与ATP的产生;DNA复制过程中的酶帮助复制基因等。
5. ATP的结构和功能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是细胞内能量的储存和转移形式。
ATP由核苷酸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当ATP分子中的最后一个磷酸基团释放出来时,储存的能量会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
6. ATP的合成和分解ATP在细胞内通过葡萄糖的降解过程中进行合成。
而在细胞内能量需求较高时,ATP会被水解成ADP和无机磷酸,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7. ATP的功能ATP作为细胞内的能量源,参与了多种细胞活动。
比如,肌肉收缩时需要ATP提供能量;离子泵通过ATP驱动来维持细胞的膜电位;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也需要ATP作为能量供应等。
8. 酶和ATP的关系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需要能量,而细胞内的ATP则是酶活性和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
ATP的水解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被酶吸收和利用,以推动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上专题12酶和ATP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上专题12酶和ATP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a7bf8f524ccbff0218435.png)
知识点专题12 酶和ATP一、基础知识必备1、酶的本质(1)酶的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的作用机理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两者的比较如图所示。
(3)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一般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由低温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可以恢复。
3、ATP的结构和形成(1)ATP的结构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去掉2个磷酸基团即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3二、通关秘籍1、酶(1)酶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2)酶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在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将保持不变。
(5)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6)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2、几种化合物中“A”的含义的区别ATP与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有“A”,但表示的含义不同,如图所示: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R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
可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
3、生物体内与“能源”相关的物质(1)生物体的三大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cb4e5fde80d4d8d15a4ffc.png)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 )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 )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 +的运输,在兴奋时Na +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 )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 )氧气浓度(3 )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的作用原理(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
三.酶的特性1 .高效性(1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 13倍。
(2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 .专一性(1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作用条件温和(1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酶和atp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
![酶和atp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3aab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酶和atp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英文回答:Enzymes are proteins that act as catalysts in biochemical reactions. They work by lower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required for a reaction to occur, thus speeding up the reaction without being consumed in the process. ATP, or adenosine triphosphate, is a molecule that carries energy within cells. It is the main energy currency of the cell and is involved in various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metabolism, muscle contraction, and cell signaling.Enzymes and ATP are closely related in cellular processes. Enzymes often require ATP as a source of energy to function. ATP provides the energy needed for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by transferring one of its phosphate groups to the enzyme or substrate, causing a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 enzyme that allows it to catalyze the reaction.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phosphorylation and is essential for many cellular processes.In addition, ATP is also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Some enzymes require ATP as a cofactor for their activity, while others are regula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ATP in the cell. ATP can also act as an allosteric regulator of enzyme activity, binding tospecific sites on the enzyme and altering its conformation to either activate or inhibit its function.Over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zymes and ATP is crucial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cellular processes. Enzymes rely on ATP for energy, while ATP 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and facilitating enzyme activity, making them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function.中文回答:酶是生物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高一生物atp与酶知识点
![高一生物atp与酶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51ce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e.png)
高一生物atp与酶知识点高一生物:ATP与酶知识点在高一生物学习中,ATP(三磷酸腺苷)和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ATP被认为是能量的“通用媒介”,而酶则扮演着调控化学反应速度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ATP与酶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关键概念。
一、ATP的结构与功能ATP是细胞中常见的一种能量分子,其结构由腺嘌呤、三磷酸和核糖组成。
ATP分子中的磷酸键是非常高能的化学键,当这些键被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ATP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释放能量。
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 通过酶的作用被分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一个无机磷酸根,同时释放能量。
而当细胞中的能量需要储存时,ADP和一个无机磷酸根则会通过反应生成ATP,并吸收能量。
二、酶的作用原理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们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会被反应消耗掉。
酶本身通常是蛋白质,通过特定的构象和催化位点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
酶的催化作用可以通过“酶-底物复合物”模型来描述。
在这个模型中,底物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酶通过改变底物的构象或提供反应所需的环境条件,加速底物转化为产物。
最后,产物从酶中释放出来,酶则可以继续参与其他反应。
三、ATP与酶的相互关系ATP和酶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ATP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分子,可以提供酶催化反应所需的能量。
当酶需要能量时,它们可以通过将ATP分解为ADP和无机磷酸根来获得所需的能量。
其次,酶可以调节ATP的生成和分解。
酶可以催化将ADP和无机磷酸根合成ATP的反应,这个反应被称为磷酸化。
通过调整磷酸化反应速率,酶可以控制细胞中ATP的浓度,从而维持细胞内能量的平衡。
最后,ATP还可以调节酶的活性。
ATP可以与酶结合,改变酶的构象,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这种机制被称为反馈抑制,通过调节酶的活性,细胞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保持代谢平衡。
总结起来,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与传递者,而酶则是调控化学反应速度的关键催化剂。
高中生物教案《酶和ATP》
![高中生物教案《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659ec9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e.png)
《酶和ATP》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o掌握ATP(腺苷酸三磷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o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酶的特性以及ATP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o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酶的特性、AT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酶的催化机制以及ATP在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酶溶液(如唾液淀粉酶)、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ATP溶液、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等。
•实验设备:试管、滴管、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或荧光计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酶和ATP的结构示意图、动画演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消化食物)引出酶的概念,提问学生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引出ATP作为细胞内能量“货币”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酶的基本特性和作用o介绍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等特点。
o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酶与底物的结合以及催化反应过程。
o举例说明酶在生物体内的广泛应用(如消化酶、代谢酶等)。
2.ATP的结构和功能o介绍ATP的分子结构,强调其高能磷酸键的特点。
o解释ATP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中的核心作用,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o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ATP的合成与水解过程。
三、实验操作1.酶的特性实验o分组进行酶的特性实验,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
o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等特点。
2.ATP的作用实验o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进行ATP的发光实验,观察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
o通过实验现象理解ATP在细胞内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高一生物酶和ATP知识点
![高一生物酶和ATP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2738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7.png)
酶的本质1、化学本质: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2、合成原料: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3、合成场所: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RNA 主要在细胞核合成。
4、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5、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6、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二、正确辨析有关酶的八种说法项目错误说法正确说法产生场所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化学本质蛋白质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作用场所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还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温度影响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酶只起催化作用来源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生物体内合成合成原料只有氨基酸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只有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等酶具有高效性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思路(1)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检测底物分解速率;(2)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速率;(3)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酶具有专一性1、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
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2、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不能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催化分解。
3、酶具有专一性的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1)酶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的实例:H 2O 2酶只能催化H 2O 2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
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
(2)酶催化一类化学反应的实例:蛋白酶能够催化多种蛋白质水解,而不能催化非蛋白质水解。
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1、酶活性:(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及生物记忆口诀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及生物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012f1910508763230121201.png)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及生物记忆口诀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 )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 )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 +的运输,在兴奋时Na +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 )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 )氧气浓度(3 )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的作用原理(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
三.酶的特性1 .高效性(1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 13倍。
(2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 .专一性(1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作用条件温和(1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高三复习atp和酶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atp和酶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d797e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1.png)
高三复习atp和酶知识点归纳在生物学的学习中,ATP(腺苷三磷酸)和酶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两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ATP的概念和作用ATP是一种能量分子,在细胞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由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了能量,可在细胞需要时释放出来。
ATP是细胞中的主要能量供应物质,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包括运输、合成、运动等。
1. ATP的生成ATP的合成主要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进行。
细胞呼吸中的糖类分解过程产生的NADH和FADH2,将电子传递到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上,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将ADP磷酸化为ATP。
而光合作用中,通过在叶绿体内的光合电子传递链上进行,最终也可以合成ATP。
2. ATP的使用ATP在细胞内可以通过磷酸酶反应释放能量,转化为ADP和无机磷酸(Pi)。
这个过程称为ATP的水解。
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水解反应会释放出能量供细胞使用。
而当细胞需要合成物质时,如蛋白质、核酸等,ATP则可以通过磷酸化反应转化为ADP,提供合成物质所需的能量。
二、酶的概念和作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内起着促进化学反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1. 酶的性质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专一性,可以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此外,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酶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底物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在酶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酶在催化反应中起到降低活化能的作用,加速了反应速率。
3. 酶的特异性酶的特异性主要包括底物特异性和立体特异性。
底物特异性是指不同酶对应不同的底物,并且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
而立体特异性是指酶的结构对应特定的立体构型的底物。
4. 调控酶活性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进行调控。
温度、pH值的改变都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超过适宜范围则会导致酶变性。
此外,酶活性还受到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的影响。
高考生物知识点酶和atp
![高考生物知识点酶和atp](https://img.taocdn.com/s3/m/1e5cc0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a.png)
高考生物知识点酶和atp酶和ATP:生命活力的关键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以及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酶和ATP常常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酶和ATP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为高考生物学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酶,最早被认识为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蛋白质。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中众多的生化反应决定着细胞的正常运作。
然而,在生物体内,这些化学反应本身所需的能量却十分有限。
而酶的作用正是解决了这一难题。
简单来说,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了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自身不发生改变。
酶是一种高度专一的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
正是因为酶的存在,许多在体温下本来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化学反应,在细胞内可以在瞬间完成。
例如,糖类的分解与合成都需要酶的存在,而在这些反应中,酶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反应速率,也控制了反应的方向。
这种专一性的催化是由酶的空间结构所决定的,也是酶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另一个我们不得不提到的重要生物分子就是ATP(腺苷三磷酸)。
在生物学中,ATP被誉为“生命的能量货币”,其作用可远不止于此。
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残基组成,是一种高能化合物。
在细胞内,ATP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细胞各种生化反应所需。
同时,ATP能够通过磷酸化反应合成ADP(腺苷二磷酸)和磷酸盐,从而将能量储存在化学键中。
生物体内的几乎所有能量代谢过程都与ATP密切相关。
可见,ATP在维持生物体内能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光能合成ATP,为其它生物过程提供能量。
再如,ATP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提供的能量为肌肉细胞的收缩提供动力。
可以说,ATP既是能量的储存者,又是传递者,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分子。
酶和ATP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生化反应的进行;而ATP则为这些反应提供所需的能量。
考点10 ATP和酶-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10 ATP和酶-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f125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9.png)
考点10 ATP和酶(精讲+精练)目录一、知识点精准记忆二、典型例题剖析1、ATP的结构和特点分析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利用3、酶的本质、作用与特性的综合分析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三、易混易错辨析四、高考真题感悟五、高频考点精练1.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
2.结构简式:A —P ~P ~P ,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
3.特点(1)ATP 不稳定的原因:ATP 中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特殊的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2)ATP 的水解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1 mol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 ,所以说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4.功能:ATP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5.ATP 的供能机理:ATP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
6.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1)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ATP 。
(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3)储能物质:脂肪、淀粉(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4)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5)直接能源物质:ATP 。
(6)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二、ATP 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及ATP 的利用 1.ATP 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项目 ATP 的合成ATP 的水解反应式 ADP +Pi +能量――→酶ATPATP ――→酶ADP +Pi +能量所需酶 ATP 合成酶ATP 水解酶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储存在特殊化学键中的能量能量去路 储存在特殊化学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生物体的需能部位①ATP 与ADP 的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在动态平衡之中的。
②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2 酶和ATP【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2 酶和ATP【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03b9a5cc7931b764ce152b.png)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2 酶和ATP一、基础知识必备1、酶的本质(1)酶的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的作用机理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两者的比较如图所示。
(3)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一般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由低温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可以恢复。
3、ATP的结构和形成(1)ATP的结构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 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去掉2个磷酸基团即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合成ATP的水解反应式ADP+Pi+能量A TP ATP ADP+Pi+能量所需酶ATP合成酶ATP水解酶能量来源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量去路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生理过程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肌肉收缩、细胞分裂、兴奋传导、物质吸收等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生物体内的需能部位,如细胞膜、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等关系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的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此A TP的合成和水解不可逆3二、通关秘籍1、酶(1)酶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2)酶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酶和atp高考知识点
![酶和atp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2643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4.png)
酶和atp高考知识点酶和ATP:化学反应的掌控者酶和ATP是高考生物科学中常见的重要知识点。
它们作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重要调控因素,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酶和ATP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与高考相关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由蛋白质组成,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同时不参与反应本身,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对特定的底物具有活性。
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使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加。
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主要通过亲和力和导向力驱动,使得反应原料更容易聚集并定向进行反应。
此外,酶还能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构象,提供合适的反应环境等方式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二、ATP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ATP(腺苷三磷酸)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能量分子。
它由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以及一个副磷酸酯键构成。
ATP的能量主要存在于磷酸键中。
在细胞内,ATP通过水解磷酸酯键释放出一个磷酸基团,并释放出可用于生物代谢的能量,形成ADP(腺苷二磷酸)。
ATP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储能和传递能量两个方面。
首先,ATP作为细胞的储能分子,可以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通过释放磷酸基团提供能量。
其次,ATP还可以通过磷酸化反应将能量从一个化学反应转移到另一个化学反应中。
三、酶和ATP的生理功能1. 酶的生理功能酶是生物体内许多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
例如,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酶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呼吸过程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三磷酸腺苷和氧气反应,提供能量供细胞使用;免疫系统中的酶可以降低细菌的生长速率等。
2. ATP的生理功能ATP作为细胞的能量供应者,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细胞呼吸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葡萄糖通过多个酶的催化转化为ATP,供给细胞能量需求;肌肉收缩时,ATP能够提供肌肉细胞的机械能;神经传递过程中,ATP能够通过磷酸化受体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等。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专题3ATP与酶课件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代谢专题3ATP与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5e8c5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8.png)
知识点1
知识点2
典例3-2(2020浙江1月选考)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 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 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 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答案 A 解析 葡萄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A项正确;纤维素是构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物质,不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储能物质,B项错误;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C项错误;糖的氧化 是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D项错误。
知识点1
知识点2
考向3ATP-ADP循环 典例3(2021浙江1月学考)下图是细胞中ATP-ADP循环示意图。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2)此外,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的浓度、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
等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知识点1
知识点2
考向1酶的发现过程 典例1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 起催化作用 D.萨姆纳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A.ATP和AD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和核糖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可以发生甲、乙过程 C.能量①可来自放能反应,能量②可用于吸能反应 D.肌肉收缩过程中发生过程甲,不发生过程乙
知识点1
知识点2
答案 D 解析 ATP和AD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A项正确;原核 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可以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过程,B项正确;合 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可来自放能反应,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 吸能反应,C项正确;肌肉收缩过程中,过程甲和乙都会发生,D项错误。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ATP和酶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ATP和酶](https://img.taocdn.com/s3/m/f0bb4e5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f.png)
第1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ATP的结构腺苷=腺嘌呤+核糖腺苷+磷酸=腺嘌呤+核糖+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基本单位之一=AMP1、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结构式可以简写为A—P~P~P。
图中各部分名称: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①代表腺苷,②代表AMP,③代表ADP,④代表ATP,⑤代表高能磷酸键。
2、ATP与RNA的关系: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3、ATP的结构特点: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建。
①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为ADP。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也可以接受能量而重新形成ATP。
②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或物质上可逆,能量上不可逆)总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或物质上可逆,能量上不可逆),其原因是:(1)反应条件不同:酶1是合成酶,酶2是水解酶;(2)反应场所不同:ATP的形成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而ATP的水解发生在活细胞内;(3)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不同:ATP的形成能量来自光能或化学能,去向是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ATP的水解能量来自A 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阶段C02的还原,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植物或动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才能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2、能源与能源物质(1)能量的根本来源:光能或太阳能;(2)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3)储能物质:植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淀粉;动物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
(4)直接能源物质:ATP提醒①细胞中A TP含量很少,A 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酶的本质 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争论⎩⎨⎧ 1857年提出:只有 参与才能进行发酵母细胞中的 引起发酵活酵母细胞某种物质↓毕希纳(德国):获得含有酶的提取液,但提取液中还含有许多其他物质,无法直接对酶进行鉴定↓ 萨姆纳(美国):1926年用丙酮作溶剂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现RNA 也具有催化功能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拓展: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其他证据①酶经酸、碱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②酶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变性失活。
③酶和蛋白质一样,具有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胶体性④酶也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化学呈色反应。
⑤与蛋白质的分子相对量相似、结构相似。
⑥在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也可变性沉淀。
(2)证明某种酶是RNA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拓展:证明酶是RNA的其他证据将某种酶液用核糖核酸酶处理,根据酶液是否被水解予以判断。
应用指南酶与激素的比较考点2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与相关曲线 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共性与特性 (1)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①可降低分子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易进行。
②改变化学反应速度,本身不被消耗。
③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④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2)酶的作用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②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③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 条件下进行。
2.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1)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A ,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 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2)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B ,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 不催化底物A 参加反应。
4.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甲、乙曲线表明: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③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 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5.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应用指南1.温度和pH 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考点3 ATP ——直接能源物质 1.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 (1)ATP 结构式(2)相关物质的关系2.ATP的再生与利用3.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ATP 分子中,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重新生成,这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非常重要。
ATP 在细胞内含量并不多,但可迅速转化循环利用。
如下图所示:转化式:ADP +Pi +能量酶1酶2ATP 。
ATP 的合成和水解比较如下:从表上可看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应用指南能源物质总结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的。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能利用有机物氧化分解后转移至ATP中的能量。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群落中消失。
5.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6.病毒等少数种类的生物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在其生命活动——增殖中也消耗ATP,但这些ATP则来自于其宿主细胞。
考点4 实验面面观:关于酶催化特点的实验Ⅰ.酶的作用原理与高效性实验1.实验原理(1)2H2O2――→过氧化氢酶或Fe3+2H2O+O2↑。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条件下气泡产生的数量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①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②实验过程中变量及对照分析③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应用指南1.基本技术要求(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体动物体内取出的肝脏做实验材料。
因为酶是蛋白质,如果取材过早,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使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充分接触,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
原因是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氯化铁溶液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4)由于反应速率快,实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比较产生气泡的多少,冒气泡时间的长短,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5)H 2O 2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让其接触皮肤。
2.拓展实验的第3、4号试管的对比,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酶的作用的高效性还可用以下实验说明:①制备唾液。
漱口后制备较纯净的唾液。
②将制备的唾液进行稀释后倒入试管。
将唾液依次稀释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等。
③向经稀释的唾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37℃水浴加热30min 。
④定时检测样液的变化。
每隔5min 取样用碘液检测,观察颜色变化。
Ⅱ.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 1.实验原理 (1) ⎩⎪⎨⎪⎧⎭⎪⎬⎪⎫――→酶麦芽糖――→酶葡萄糖+果糖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Cu 2O ↓。
(2)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流程应用指南基本技术要求(1)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如果蔗糖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2)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3)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4)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既可以用不同的底物作自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底物相同):底物1→底物2→酶→结果1→结果2或酶1→酶2→底物→结果1→结果2注意: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则所需最适温度也不同。
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75℃;若淀粉酶来自人体或生物组织,则最适温度为37℃左右。
Ⅲ.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特别提醒】(1)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是过氧化氢。
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
(3)本实验中第②、③步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特别提醒】(1)实验程序中2、3步一定不能颠倒,否则实验失败。
(2)注意实验步骤的顺序: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pH或不同温度),然后再加入反应物。
(3)注意选择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3.实验结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应用指南基本技术要求(1)在探索温度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
(2)在探索pH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顺序不能颠倒。
实验面面观:单一变量原则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因变量有干扰作用。
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2.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变量实验面面观: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才能使实验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有效方法。
应用指南1.设置对照的4种方法(1)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2)条件对照: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腺抑制剂)。
通过条件对照,实验说服力大大提高。
(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