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当前,小范围的监测主要靠人工实地测量;大范围的监测主要靠遥感方法,通过图像解译,确定各类

图斑的界线,遥感图像解译分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工解译两种方法,目前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尚未成熟;人工解译方法是通过图像解译人员以遥感影像或航空相片为背景,在各类绘图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像解译和各类图斑的勾绘。

风蚀监测

对风蚀强度的观测采用测钎法,风沙流强度采用阶梯式积沙仪收集扬沙法,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

阶梯式积沙仪测定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分别固定安装4个集沙仪(每次观测重复两次),同时在建设区外设置2处进行对比观测。在达到起沙风速时,气流搬运的沙量绝大部分在离地面30cm的高度内,误差较小。集沙测量一次10分钟,沙子从10个进沙孔分别进入安装在集沙仪里的塑料管进行收集测量,在风季(3~5月份)每15天测定1次,同时用风杯风速表测定相应的风速。

测钎法:在选定的监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设1个测钎,一组10个测钎。每隔10m布设1组,共布设3组。每一次大风(达到起沙风速)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用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起沙风的历时,然后分析风蚀量。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

(2)水蚀监测

本期工程各个施工区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水蚀监测。

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计算出边坡的沟蚀量,从而得出边坡的土壤水蚀量。同时要对降水量进行观测。边坡土壤水蚀监测如表5-3。

说明:侵蚀量=(细沟侵蚀量+浅沟侵蚀量)(1+30%)。

细沟侵蚀量=a×h×L×n×r。

浅沟侵蚀量=(a+b)×h×L×n×r/2。

侵蚀模数=侵蚀量×106/(侵蚀年限×投影面积)。

r—土壤容重,t/m3。

(3)植被状况监测

项目实施前、实施期末及施工期两年每年调查1次,共4次。主要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郁闭度(乔木)等。采用典型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大小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样方重复2次,一般情况下草本样方为1m×1m,灌木样方为5m×5m,乔木样方为20m×20m。

(4)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

采取巡查法,并结合定点测量法。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1995)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治理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监测法进行。

1、水土保持监测目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同时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提出更加实际可

行的目标。

(1)对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分析,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2)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依据;

(3)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提供依据;

(4)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应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特性,深化上述3个目标或增加其他的目标,使监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可行。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2)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

(3)监测方法及频率与观测内容的指标一一对应。

3、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影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主要因子,包括降水、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等。

(2)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形式、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3)水土流失危害,包括下游河道泥沙涝洪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包括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毛泽东

195年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写的按语:

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已的问题了。要全面规划,要加强领导。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学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

对离山县《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一文写的按语是:离山县委的这个水土保持规划,可以作黄河流域各县以及一切山区做同类规划的参考。

朱德

1957年12月19日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水土保持是农业的一项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对于开展山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治河流水患,保证农、林、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

我国地广人多,每年都有水旱灾害发生,不是北方旱灾就是南方水灾,或是北方水灾,南方旱灾。多建设水利,搞好水土保持就可以解决水旱灾害。建设社会主义主要是要征服自然,保持水土,根治水害,这是保证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个全国性、艰巨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才能做好。据说治理每平方公里就需要6000~7000工,这样看来,离开群众的力量,水土保持工作是绝对做不好的。

水土保持工作还必须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水土保持必须从山顶到山脚,从上

游到下游,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必须把水土保持规划纳入省、县、乡、社生产规划中去,从上到下,下达指标,从下而上汇总规划,不仅制订长远规划,同时也订出年度计划。并且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这项工作牵扯到农、林、水、畜牧、交通、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各有关部门必须在党政统一领导下,密切协作。

周恩来

1952年12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种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工作。由于各河治本和山区生产的需要,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已属刻不容缓。三年来,在山东、河北、察哈尔、西北、东北和淮河流域试验推广,并已收到一部分成绩。其进行的方法:根据山东等地的经验,首先应在

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带有计划地封山、造林、种草和禁开陡坡,以涵蓄水流和巩固表土,同时应推行先进的耕种方法,如修梯田、挑旱渠、等高种植和牧草轮作等办法,以期使降落的雨水尽量就地渗入,缓和下流,不致形成冲刷的流势和流量。对于已经冲刷的山溪沟壑,即应先支沟,后干沟,自上而下,由小而大地修筑拦沙坝和缓流坝,以改变沟壑纵向的坡度,延缓洪水下泄的速度,截流其挟带下泄的泥沙,淤出的土地并可增加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