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是为了评估土地利用和改变对水文、气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指导水土保持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定性监测法
该方法适用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查研究,获取某一地区的土壤类型、水文特征、气象条件、地貌、土地利用情况等基本信息,用以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

2. 定量监测法
该方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监测,如土壤水分、土壤侵蚀速率、水利用效率、径流量、泥沙含量等指标,以揭示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 监测模拟法
该方法采用计算机模型对水土保持影响进行模拟,包括模拟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参数确定、模型应用和结果分析等过程,为决策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依据。

4. 综合监测法
该方法结合定性、定量和监测模拟等手段,由专业团队组成,对某一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全面性、动态性的监测,既可评估目前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也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科学制定长远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破坏给水土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方案被广泛实施。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是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以提高方案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保持土壤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监测植被覆盖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方案实施后土壤的保持情况。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评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2. 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监测土壤侵蚀的程度和速度,可以评估方案的效果。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土壤侵蚀模型和水土流失指数等,通过对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和计算,得出土壤侵蚀的情况。

3. 水质监测:水质是衡量水土保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物、悬浮物和养分等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方案对水质的影响。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水样采集和化学分析等技术,对水体中的各种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4. 水量监测:水量是水土保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流量、降雨量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方案对水量的调控效果。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水文站和水位计等设备,对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5. 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方案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生物调查和生态学野外实验等技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以提高方案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监测和评估,我们才能了解到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实现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植被覆盖、土壤侵蚀、水质、水量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以提高方案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综合技术措施,保护并改善水和土壤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测评估的科学性,制定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对象及内容1.监测对象:本监测方案适用于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农田、森林、草地、水体等水土资源。

2.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监测:通过监测估算水土流失量,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

(2)土壤侵蚀监测:监测土壤侵蚀程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3)植被监测:监测植被覆盖率、根系情况、生物量等指标,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4)水质监测:监测水体中的水质指标,发现并预防水质污染。

(5)监测设备管理:包括监测设备采购、维护、校准等工作。

三、监测方法及频次1.监测方法:(1)水土流失监测:采用田间模拟方案或水土流失模型进行监测。

(2)土壤侵蚀监测:采用土壤侵蚀自动监测装置或人工测量方法进行监测。

(3)植被监测:采用遥感技术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4)水质监测:采取定点采样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2.监测频次:根据项目需求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应达到每年至少一次的监测频率。

四、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1.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明确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将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五、监测团队管理和培训1.监测团队管理:建立监测团队,进行人员安排、任务分工、考核等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应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决策、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方面,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以上是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为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水土保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是确保工程项目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一、定性方法1. 目测法目测法是最简单常用的定性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判断土壤和水体的颜色、质地、施工方式等特征,来评估水土保持效果的优劣。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结果主观性较强,易受个体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2. 指标法指标法依据水土保持要求制定一系列评估指标,如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程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和测量,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指标法可定性地描述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状况,但结果的客观性取决于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制定。

二、定量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的方法,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评估。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范围广、快速、定量等优势,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水土保持信息,但对处理遥感数据和解译结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利用一系列的传感器(如土壤水分传感器、降雨传感器等)对土壤和水体的参数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以获取水土保持的定量数据。

传感器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高频率的监测数据,但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

三、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将不同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在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中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方法结合了不同方法的优势,能够综合考虑影响水土保持的各种因素,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规模较小、影响范围有限的项目,可以采用目测法和指标法进行评估。

对于规模较大、影响范围广泛的项目,遥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水土保持监测建议书

水土保持监测建议书

水土保持监测建议书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持水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资源的定期观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问题,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本建议书旨在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 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随水流失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对流失量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定点观测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图像分析,测算出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 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风蚀、水蚀等自然因素侵蚀的现象。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需要对土壤侵蚀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土壤侵蚀强度指数法和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土壤侵蚀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为土壤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维持水土资源的重要因素,对于保持水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发现植被减少和破坏的情况,需要对植被覆盖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植被覆盖率的监测和分析,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1. 分析监测结果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覆盖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制定应对措施针对监测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比如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采取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等。

3. 实施监测评估对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保障水土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和管理水土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以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和评估,为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常规监测指标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常规指标的监测:1.土壤侵蚀情况:通过监测不同地块的土壤侵蚀率来评估水土流失情况,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2.植被状况:监测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群结构和植物生长状况,评估植被的恢复能力和对水土保持的贡献。

3.土壤肥力: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评估土壤肥力状况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水体质量:监测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判断土壤侵蚀对水体质量的影响。

二、综合评价指标除了常规监测指标外,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还需综合考虑以下指标: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通过评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期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2.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估:通过考虑土地管理政策、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需求等因素,评估水土保持措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3.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加剧,因此需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

三、监测方法及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信息,以及土壤侵蚀、植被和水体质量等指标的定量化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遥感数据和其他环境资料,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土保持关系的模式和机理。

3.定位监测设备:通过在地表和土壤中布设水位计、雨量计、壁压计等设备,对水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4.调查问卷和采样分析:通过对农户和土地管理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然后采集土壤样品和水体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指标数据。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资源的状况和发展进行动态、定期的观测、调查和评价,以科学合理的数据为依据,制定和调整水土保持措施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了解水土资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和调整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原则:a. 科学性:监测方案应基于科学理论和现有监测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全面性:监测范围应涵盖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土保持对象,以全面了解水土资源状况。

c. 持续性:监测应定期进行,形成时间序列数据,以便进行趋势分析和长期规划。

d. 可操作性:监测结果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制定和调整水土保持措施。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a. 水土资源状况:包括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指标。

b. 水土保持设施状况: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设施的维护和效果评估。

2. 监测方法:a. 野外观测: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指标的数据。

b.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

c. 示踪试验:通过安装降雨模拟设备,模拟降雨过程,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三、监测指标和标准1. 监测指标:a. 土壤侵蚀指标:包括地表流失、坡面侵蚀、沟道侵蚀等。

b. 土地退化指标:包括干旱化、盐碱化、水logging等。

c. 水土保持设施状况:包括设施的完好度、功能状态等。

2. 监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水土保持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

四、数据采集和处理1. 数据采集: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全站仪、测距仪、无人机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和数据统计。

五、监测结果应用1. 提供决策支持: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为制定和调整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措施包括哪四项

水土保持监测措施包括哪四项

水土保持监测措施包括哪四项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综合性保护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措施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水土保持监测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是水土保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土壤的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含量、肥力等情况,从而为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在进行土壤监测时,首先需要选择监测点位,通常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土壤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的流失情况,对土壤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二、水资源监测。

水资源监测是水土保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了解水体的流量、水质、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水体的污染和流失情况,为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通过水资源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三、植被监测。

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被的监测,可以了解植被的覆盖情况、生长状况、植被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作用等情况,为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在进行植被监测时,需要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对植被的覆盖度、种类、数量等进行监测和统计。

通过植被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植被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植被的健康和生态功能。

四、工程结构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结构是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工程结构的监测,可以了解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使用效果等情况,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进行工程结构监测时,需要选择监测点位,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通过工程结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和有效性。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造土壤、植被、水资源以及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作。

在水土保持施工过程中,监测与评估方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二、监测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监测的基础。

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情况等基本环境信息,并针对性地收集样本进行分析。

实地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需求,并为后续监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监测十分关键。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遥感卫星、无人机、水土流量计、土壤含水量计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环境信息,如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量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施工设计方案的实时监测。

3. 数据分析监测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以评估施工服务方案的有效性。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图形展示,帮助决策者直观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状况。

三、评估方法1. 评价指标评估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有效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率、径流产沙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施工设计方案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

2. 评估模型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定量评估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效果。

常见的评估模型包括水土流失模型、土壤侵蚀模型等。

通过输入监测所得的数据,建立评估模型,可以模拟出施工方案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程度,并为改进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3. 定期评估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的评估应该是一个定期进行的过程,以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一、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为了了解水土资源的变化规律和情况,评估其质量和数量,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监测方案的目的是确定监测项目和方法,以便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

二、监测内容1. 水资源监测: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

监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和水量,考察其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土壤监测:监测土壤的质量、结构和肥力。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酸碱度和重金属含量的测试分析。

3. 植被监测:监测植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

采集植物标本,并记录其生长状况和生物量。

4. 侵蚀监测:监测水土流失情况。

通过测量河流或土地上的土壤侵蚀量,评估水土保持状况。

三、监测方法1. 水资源监测:选择合适的水质采样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测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位和流量,记录变化情况。

2. 土壤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按照一定的深度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

使用GPS定位系统记录采样点的坐标。

3. 植被监测:选择不同生态景观类型的样点,记录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生物量测量。

4. 侵蚀监测:通过采样土壤样本,测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析,计算侵蚀速率和量。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

四、监测频次和区域选择1.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资源可行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2. 区域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所有采集的数据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评估水土资源的变化状况和趋势。

3. 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综合评估水土保持状况。

六、监测报告编制1. 编制监测报告,详细描述监测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项目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监测方法和采样方案,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以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1. 介绍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确保农田肥力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的过程,以了解其状况、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它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2.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和参数:2.1 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量土壤侵蚀量,可以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土壤样品分析法、径流沉积物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等。

2.2 水土流失率水土流失是指水流或雨水冲刷土壤,造成土壤流失和肥力流失的过程。

水土流失率是评估水土保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水土流失率,可以了解水土资源的流失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常用的水土流失率测量方法包括水平位移法、沟槽侵蚀法和遥感监测法等。

2.3 坡面覆盖率坡面覆盖率是指坡面被植被、裸地和建筑物等覆盖的比例。

植被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

通过监测坡面覆盖率,可以评估植被覆盖状况,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坡面覆盖率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人工调查和植被指数计算等。

2.4 农田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农田生产的基础,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监测农田土壤肥力的指标,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变化趋势,引导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农田产量和水土保持效果。

常用的农田土壤肥力监测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等。

3.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指标和参数需要采用适合的监测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3.1 野外观测法野外观测法是指在实际农田或自然环境中进行现场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如使用水平位移法测量土壤流失量、设置沟槽进行坡面侵蚀观测等。

水土保持监测(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参考)
1、监测内容
采用地面观测、实地量测和资料分析相结合方法,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情况、取弃土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进行监测。

2、监测时段
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0 年月〜20 年月),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23年,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时段约3a。

3、监测方法
采用地面观测、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道路工程区、河涌工程区、施工营造区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为各区域每30天监测一次,记录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拦挡措施效果、建设期间正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项目等监测因子。

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至少每3 个月监测一次,若遇24小时降雨量>25mm后加测1次。

4、监测点位布设
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本工程道路工程区、河涌工程区是造成本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结合工程特点,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拟设5个临时监测点:主体工程区设立4个监测点;临时堆土区设立1个监测点。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测,是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目标,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2. 监测内容,包括土壤侵蚀程度、水土流失量、植被覆盖率、降雨径流特征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3. 监测对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土壤、水资源和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工程设施本身的运行情况。

三、监测方法。

1. 土壤侵蚀监测,采用定点观测法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土壤侵蚀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2. 水土流失监测,通过设置流量观测站和泥沙观测点,对降雨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植被覆盖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植被覆盖率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4. 降雨径流监测,设置雨量计和径流观测站,对降雨引起的径流特征进行监测和记录。

四、监测周期。

1. 土壤侵蚀监测,每年进行一次定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定性监测。

2. 水土流失监测,每年进行一次定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性监测。

3. 植被覆盖监测,每年进行一次遥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实地调查。

4. 降雨径流监测,每天进行一次实时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和评估。

五、监测报告。

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等内容,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并按要求进行公开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六、监测责任。

1. 监测工作由专业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或单位负责实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结果应由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问题整改和改进建议,并跟踪落实情况。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1 插钎(qian)观测1.1 说明:(定义、范围、监测内容)指在坡面样地内,在尽可能少地扰动地表土壤的情况下,向地下有规律地插入若干细钎,在插钎上标记与土壤表层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高度点。

降水发生后,通过观测地表土层降低的厚度,观测计算土壤水蚀侵蚀量。

插钎观测内容必须包括降水情况及土壤流失量;同时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变化、耕作情况等观测内容。

1.2 基本要求:(1) 样地四周30米范围内无与试验项目有关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等。

(2) 样地坡面应平整、不修或修坡尽量少(尽量选用自然坡面)。

(3) 插入土壤中的钎要牢固稳定,不因风吹雨打而松动。

1.3 设备配置:(1)常规配置:钎子若干个、雨量计和雨量桶(每个插钎径流场配置一套)、标尺、取样器设备(土钻、土盒、环刀等)、样品分析设备(烘箱、天平等)。

(2)选择性配置:土壤物理性质观测设备(张力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剪力器等)。

(3)雨量观测设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1-90执行。

1.4 技术要求:(1)工作环境:插钎样地周围应布设步道,保证降水后观测人员能到达扦插点。

样地应不受崩塌、侧流的影响。

(2)精度:插钎要尽可能的细,以减少插钎过程中对周围地面的影响;钎插角度误差小于0.5度。

天平精度1%,测量尺精度2毫米。

(3)整体结构要求:插钎成品字型或梅花型均匀分布于样地上,钎插深度要大于坡地土壤可能的侵蚀深度,地面要露头,便于标记或寻找。

样地四周要有栏杆。

雨量计距离插钎的距离小于100米。

(4)外观质量要求:钎子顺直,插钎布设规范,标记物统一牢固,标志碑牌、桩的编号清晰、完整配套。

(5)材料要求:插钎由硬木或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成。

2 径流小区观测2.1 径流小区指修建于坡面,具有一定控制面积,四周带围埂,用于收集围埂范围内降水所产生的所有径流泥沙的设施。

适用于观测各种类型坡面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测,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一、监测目标。

1. 监测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土壤侵蚀、河流泥沙淤积等;2. 监测植被覆盖情况,包括植被破坏和植被恢复情况;3. 监测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完好情况,包括坡面覆盖、护坡、梯田等;4. 监测降雨情况,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等。

二、监测方法。

1. 采用遥感技术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获取水土流失和植被覆盖情况;2. 设置监测点,进行定点观测,了解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使用情况;3. 配备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及时掌握降雨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三、监测频次。

1. 水土流失和植被覆盖情况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2. 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监测,每月进行一次;3. 气象监测,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降雨情况。

四、监测责任。

1. 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工作;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结果处理。

1. 监测结果应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2.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做好监测成果的传递和利用;3. 监测结果应作为水土保持方案调整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六、监测成果评价。

1.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效性;2. 评价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3. 监测成果评价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七、监测经费保障。

1. 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实施方案的经费应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预算;2. 监测经费应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监测经费使用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八、监测宣传和应用。

1. 监测成果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2. 监测成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推广,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和推动。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是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保持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水土保持状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侵蚀状况、植被覆盖情况、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方法1. 土壤侵蚀监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水分含量等指标,评估土壤质量和侵蚀程度。

可以使用土壤侵蚀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如RUSLE模型等。

2. 植被覆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的信息,包括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等指标。

同时可以进行野外调查,记录不同地块的植被类型和覆盖程度,评估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3. 水资源利用监测:通过监测水源地的水文数据,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包括水位、水量、水质等指标的监测,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监测频率水土保持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土壤侵蚀监测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以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和趋势;植被覆盖监测可以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以了解植被的生长情况;水资源利用监测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以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

五、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和问题所在。

对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判断侵蚀程度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和保护效果;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可以评价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六、建立监测报告和数据库根据监测结果,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减缓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而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持续稳定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中常见的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分类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常见的监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土壤侵蚀监测技术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土壤侵蚀监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土壤侵蚀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土壤侵蚀信息,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而GPS技术和GIS技术则可以对土壤侵蚀的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评估工程的效果和影响范围。

2. 水资源监测技术水资源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应用也相当关键。

常见的水资源监测技术包括水位监测技术、流量监测技术和水质监测技术等。

水位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水位仪器实时监测和记录河流、湖泊或水库的水位变化,为工程运行提供数据参考。

流量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流量仪器测量水体流经断面的流量,并分析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等参数。

水质监测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化学分析,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坡面监测技术坡面是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形单位,因此坡面监测技术对于水土保持工程尤为关键。

常见的坡面监测技术包括地形测量技术、雨滴动力侵蚀监测技术和覆土厚度监测技术等。

地形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全站仪等仪器获取坡面的地形数据,为工程设计和监测提供准确的地形信息。

雨滴动力侵蚀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感应器测量雨滴对土壤的侵蚀力,估计土壤的侵蚀状况。

覆土厚度监测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测量仪器测量坡面上土壤的厚度,评估人为覆盖措施的效果。

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应用案例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中广泛应用了各种监测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一、水土保持监测的概念和意义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资源的状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系统、科学地观测、记录、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水土资源的变化趋势,评估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1. 水文监测水文监测是指对流域内河流径流量、径流速度、河道深度等进行观测记录,以了解河道流量变化情况,为防洪减灾提供依据。

2. 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指对不同类型地表覆盖下(如林地、草地、耕地等)土壤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不同类型地表覆盖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情况,并评估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3. 植被监测植被监测是指对不同类型植被(如林木、草本植物等)的分布、生长状况、生物量等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植被变化趋势,评估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4. 地貌监测地貌监测是指对地形、地貌类型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不同地区地貌类型、演化趋势等情况,并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5. 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监测是指对不同类型流域(如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水土流失程度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6.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指对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了解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和技术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两个环节。

野外实地调查主要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取样等,样品分析则主要包括土壤、植被、水质等方面的分析。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覆盖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从而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3. GIS技术GI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水土保持监测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保证措施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本文将从监测和保证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观测和记录,以评估土地水土流失的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量、植被覆盖、地表径流等指标。

1. 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对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监测土壤侵蚀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测量土壤流失量、径流产沙量等指标,以及采用遥感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土壤侵蚀程度进行遥感监测,从而及时了解土壤侵蚀状况。

2. 水资源量监测水资源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水资源量可以帮助评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需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水源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水资源量需要建立水文站点,定期测量水位、流量等指标,并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流域水资源状况的空间分布。

3.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保持土壤稳定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手段,监测植被覆盖情况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

监测植被覆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被指数等信息,也可以设置监测点定期测量植被覆盖度、植物群落结构等指标。

4. 地表径流监测地表径流是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监测地表径流可以了解流域内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产沙量等情况。

监测地表径流可以通过设置水文站点,定期测量流量、泥沙含量等指标,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流域内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三、水土保持保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质量。

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调整、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1. 土地利用调整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的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当前,小范围的监测主要靠人工实地测量;大范围的监测主要靠遥感方法,通过图像解译,确定各类图斑的界线,遥感图像解译分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工解译两种方法,目前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尚未成熟;人工解译方法是通过图像解译人员以遥感影像或航空相片为背景,在各类绘图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像解译和各类图斑的勾绘。

风蚀监测对风蚀强度的观测采用测钎法,风沙流强度采用阶梯式积沙仪收集扬沙法,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

阶梯式积沙仪测定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分别固定安装4个集沙仪(每次观测重复两次),同时在建设区外设置2处进行对比观测。

在达到起沙风速时,气流搬运的沙量绝大部分在离地面30cm的高度内,误差较小。

集沙测量一次10分钟,沙子从10个进沙孔分别进入安装在集沙仪里的塑料管进行收集测量,在风季(3~5月份)每15天测定1次,同时用风杯风速表测定相应的风速。

测钎法:在选定的监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设1个测钎,一组10个测钎。

每隔10m布设1组,共布设3组。

每一次大风(达到起沙风速)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

用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起沙风的历时,然后分析风蚀量。

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

(2)水蚀监测本期工程各个施工区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水蚀监测。

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

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计算出边坡的沟蚀量,从而得出边坡的土壤水蚀量。

同时要对降水量进行观测。

边坡土壤水蚀监测如表5-3。

说明:侵蚀量=(细沟侵蚀量+浅沟侵蚀量)(1+30%)。

细沟侵蚀量=a×h×L×n×r。

浅沟侵蚀量=(a+b)×h×L×n×r/2。

侵蚀模数=侵蚀量×106/(侵蚀年限×投影面积)。

r—土壤容重,t/m3。

(3)植被状况监测项目实施前、实施期末及施工期两年每年调查1次,共4次。

主要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郁闭度(乔木)等。

采用典型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大小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样方重复2次,一般情况下草本样方为1m×1m,灌木样方为5m×5m,乔木样方为20m×20m。

(4)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采取巡查法,并结合定点测量法。

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1995)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治理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监测法进行。

1、水土保持监测目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同时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提出更加实际可行的目标。

(1)对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分析,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2)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依据;(3)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提供依据;(4)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应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特性,深化上述3个目标或增加其他的目标,使监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可行。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如下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2)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3)监测方法及频率与观测内容的指标一一对应。

3、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影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主要因子,包括降水、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等。

(2)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形式、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3)水土流失危害,包括下游河道泥沙涝洪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包括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毛泽东195年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写的按语: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已的问题了。

要全面规划,要加强领导。

我们要求每个县委书记都学阳高县委书记那样,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

对离山县《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一文写的按语是:离山县委的这个水土保持规划,可以作黄河流域各县以及一切山区做同类规划的参考。

朱德1957年12月19日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水土保持是农业的一项基本建设。

水土保持对于开展山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治河流水患,保证农、林、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

我国地广人多,每年都有水旱灾害发生,不是北方旱灾就是南方水灾,或是北方水灾,南方旱灾。

多建设水利,搞好水土保持就可以解决水旱灾害。

建设社会主义主要是要征服自然,保持水土,根治水害,这是保证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个全国性、艰巨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才能做好。

据说治理每平方公里就需要6000~7000工,这样看来,离开群众的力量,水土保持工作是绝对做不好的。

水土保持工作还必须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水土保持必须从山顶到山脚,从上游到下游,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必须把水土保持规划纳入省、县、乡、社生产规划中去,从上到下,下达指标,从下而上汇总规划,不仅制订长远规划,同时也订出年度计划。

并且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这项工作牵扯到农、林、水、畜牧、交通、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各有关部门必须在党政统一领导下,密切协作。

周恩来1952年12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水土保持工作是一种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工作。

由于各河治本和山区生产的需要,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已属刻不容缓。

三年来,在山东、河北、察哈尔、西北、东北和淮河流域试验推广,并已收到一部分成绩。

其进行的方法:根据山东等地的经验,首先应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带有计划地封山、造林、种草和禁开陡坡,以涵蓄水流和巩固表土,同时应推行先进的耕种方法,如修梯田、挑旱渠、等高种植和牧草轮作等办法,以期使降落的雨水尽量就地渗入,缓和下流,不致形成冲刷的流势和流量。

对于已经冲刷的山溪沟壑,即应先支沟,后干沟,自上而下,由小而大地修筑拦沙坝和缓流坝,以改变沟壑纵向的坡度,延缓洪水下泄的速度,截流其挟带下泄的泥沙,淤出的土地并可增加生产。

水土保持是群众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必须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动群众组织起来长期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功效。

必须与农林、水利和畜牧各项开发计划密切配合,才能巩固和扩大工作的成绩。

因此在进行的时候,应当首先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和流域。

在一个地区和流域,应当首先集中在一条或几条支流。

就和水利工作配合来说,应当首先集中在已经开始和即将开始根本治理的河流,切忌力量分散。

在1953年除去已经开始进行水土保持的地区,仍应继续进行以外,应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延水,及泾、渭、洛诸河流域为全国的重点,其他地区亦要选择重点进行试办,以创造经验,逐步推广。

谭震林1957年12月21日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水土保持是治面的工程,不是治一个点,而是整个面,是从面上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

水土保持是治面的工程,要在面上去治理,就必然要依靠群众,依靠合作社,而不是依靠国家,整个面的治理依靠国家是行不通的。

水土保持既然是依靠群众,依靠合作社,就必须与当前生产密切结合,必须把群众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成为一个群众性的运动。

邓子恢195年10月19日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的最根本措施。

譬如三门峡水库修好了,如不做好水土保持,每年河道就要流下十三亿八千万吨泥沙,水库寿命就不能持久,也不能彻底解决下游的水患灾害,水力发电、灌溉、航运等设施也就难于做好,那么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就成为空话。

根治黄河是三个五年计划中最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期限是几十年,投资五十八亿,动员人力更不知多少,如果这个工作做不好,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影响工业建设,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水土保持工作是提高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山区面积所占的比重很大,提高山区生产主要靠水土保持,在山区发展农、林、牧业生产都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密切联系。

现在不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石山区、风沙区的农业产量很低,一般的山区和南方山区的生产水平也较低,其主要原因都与水土流失有关,离开了水土保持要提高山区生产,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是不可能的。

如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山区不仅不会穷困,而且潜力很大,生产可以大大提高。

1957年12月16日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要“集中治理”,就必须要“综合利用,全面规划”,农、林、水、牧结合,而且要“坡沟兼治,治坡为主”,生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点、线、面要密切结合。

在南方和目前水土流失还不严重的地区要“防重于治”,在一切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必须是“治理与巩固结合”,边发展,边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