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法国巴黎城市规划
法国城市规划案例城市规划的起源、任务和体系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这种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到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而在更小的范围内,可以延伸到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因此,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5)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规划的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
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案例借鉴:巴黎德方斯新区
步行交通之用。在中心部位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工平台,长600米,宽70米,有步行道、花园和人工湖等,形成
67公顷的步行系统。人工平台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起来,不仅满足了步行交通的需要,而且提供了完美的游 憩娱乐的空间。德方斯分设13个相互独立的,与周围环路和附近主要建筑物紧密联系的地下停车场,停车量达 3.5万辆。 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这个新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十分发达,与巴黎和周围地区的联系都很便捷。还有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共有18 条线路,每天进出6万多旅客,整个拉〃德方斯区有25个公共汽车站,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 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公共交通、地下停车场与地面、各办公楼的联系都使用电梯。在德方斯工作的职员有75% 左右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重视功能分区和环境设计 德方斯的功能十分完善,它采取了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所不同的方法。高层写字楼与低屋的住宅彼此毗邻,使得 这个新市区昼夜一样充满生气。在白天商业贸易的繁忙喧闹之后,晚上主要是文娱社交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找 到城市中通常所见的各类建筑,如电影院、药房、旅馆、游泳池等;也包括其他各种新的设施,如艺术中心和业 余活动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展览馆等。这里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l/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 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及完善的设施 每年吸引约250万游客慕名而至。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 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综合协调,主轴线中央独特的巨门一“新凯旋门建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创造出了极富魅力的城市空间。 各具特色的建筑发挥了积极的效应 在德方斯内,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都互不相同,各具特色。办公楼以高层居多,居住建筑 多为中层,而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一般都为低层。这里拥有现代化的超高层办公楼,吸引着世界著名的财团和机构, 以显示巴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
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第一篇: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OFIS在巴黎设计的学生公寓楼设计分析一、基本功能要求:设计的要求是使大楼能耗到最低标准以达到巴黎市的“气候改善计划”的要求。
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研究、娱乐与聚会环境。
设计师按照管理与维护简单化的标准进行整体布局。
,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室内与室外的自由交流场所,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室内、室外景观。
二、基地环境选择与规划:该项目是在巴黎第19区的Stade de Ladoumègue基地上建造一栋学生公寓,里面还有180个工作室,属于由Reichen & Robert建筑师事务所完成的巴黎城市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到2012年年初,巴黎电车将通过此地,现在任务是力争在2011年到来之前完成所有的设计建造工作。
公寓楼拥有独特的结构:11米宽,并在南北中轴线上延伸200米左右,这显示了正确处理俯瞰着小桥街区延伸地带的东面幕墙的重要性。
此外,这条街还将修建电车轨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
它不是一个将环境融入其中建筑,而是将街区、建筑幕墙与景观融合了。
三、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公寓楼包括192间工作室,底楼为残疾人士专用工作室。
所有房间按照同一的风格进行装修设计,以使居住条件达到最优化。
每个楼层还设计了一个带有两个卧室的工作室,整栋楼共有7个这样的工作室,是专为学生夫妇而准备。
这一设计理念的关键点在于工作室内部:通风明亮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楼栋设计分析:公寓楼按照整个城市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被一个共享景观园林分割开的两个建筑。
两个建筑按照一个简单的功能框架实现了逻辑与经济的优化。
底楼是大堂、房间、开口朝向操场的个公共空间与一些工作室(设有残疾人士专用通道)。
楼上为其余的工作室与一个天台。
两栋楼之间设又通道。
处于安全与管理的需要,只有一个入口。
公寓楼设计成扭曲状,采用外廊式,保证整个公寓的自然采光,有利于通风,创造一种舒适、明亮、富有功能性的环境。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 直 以 来 , 巴黎 以其 统一 而 不乏 丰 富 的城 市 面貌 和 经 典 的城 市 空 间著 称 于 世 。 其城 市 空 间 的特 色集 中体 现 于严 格 遵 守 大
一
尺度城 市格 局 、 延 续城 市轴 线 空 间 骨 架 、 构 筑 城 市 节点之 间 的 强 大 空 间张 力 。 在 保 护 基 本城 市 肌 理 、 保 护 城 市 空间 轮廓 完
t o ma k e t h e n e w c r e a t i o n f o r t h e l i f e s p a c e o f p e o p l e .
关 键 词 巴黎 l 城市空间特征 l 传承 l 创造
K e y wo r ds P a r i s I Ur b a n s p a c e c h a r a c t m‘ s I I n h e it r a n c e I Cr e a t i o n
城市设计 I 3 7
个城市 传承城市特征 , 营造生活 品质 法 国巴黎的2
设计案例分析
C r e a t e Ar t i s t i c L i f e Q u a l i t y wi t h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C i y t C h a r a c t e r : R e s e a r c h o n T w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a n a l y s i n g i n b o t h c a s e s h o w t o i n n o v a t i v e l y i n h e r i t P a r i s u r b a n s p a c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4—以巴黎左岸玛森纳(Masséna)街区设计为例
2004—2008年,借参加中法交流“150名建 筑师在法国”总统项目④的机会,笔者来到了欧 洲文化中心——巴黎。这里除了每周,甚至每天 各种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展览让笔者可以跟许多 法国和其他国家建筑师及规划师面对面地讨论之 外,笔者还时常漫步于巴黎的普通街区,同那里 的居民交谈。通过这些日常的城市生活体验,笔 者渐渐地明白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存在 于它精致的城市空间和那些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更渗透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居民 间的交往之中。这些Et常体验让笔者对城市空间 和街区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筑师要如何通 过空间的创造来促成一种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 经典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原则是否还适用于当前 城市高速发展、不断膨胀、日趋复杂和无法预知 的趋势呢?城市街区应该独立于城市还是更加紧 密地融入城市?笔者以为,这些城市规划和社会 学课题也是建筑师需要关心的,尤其是我们的中 国城市目前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笔者现在 还没有找到明确答案,但却被这些问题深深地吸 引……
二巴黎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在巴黎你既可以欣赏到大量保留下来的古典时期的历史建筑广场公园和纪念碑也可以目睹大量建造于现代主义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从20世纪初的埃菲尔铁塔到1977年建成的蓬皮杜中心以及后来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拉德方斯新大门拉维莱特公园和音乐城阿拉伯文化中心再到最后一个密特朗总统工程1995年建成的新国家图书馆还有现代主义大师柯布93万方数据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西耶留下的数量不菲的经典作品
来说,笔者对巴黎的这种多元化的魅力深有体会。 巴黎的城市规划,是以“多中心”、多功能混合拼 贴的杰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段都充满了“人多种选择。
城市设计法国巴黎分析
• (二) 拿坡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 1.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胜利服务。 2. 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决定 了城市多数地区的面貌。 • 3. 改建里沃利大街。 • 4. 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在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 柱和纪念性建筑点缀广场与街道,使彼此呼应,以控制巴 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 5. 修建雄狮凯旋门,改造协和广场。在规划布局上形成 了以协和广场为枢纽,控制巴黎市中心的格局。为了改善 交通,在雄狮凯旋门处修建明星广场,为12跳大道交会点。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于:
• 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 2.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改 造,如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非生产性基 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兵营、监狱、公园等; • 3.城市道路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 板; • 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 条新路; • 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凡尔赛宫的规划思想
• (一) 宫前三条放射性大道,使人们观赏景物时能把包括凡尔赛花园 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中。 • (二) 建筑巨大体量与规模同其两边花园的宏大规模取得协调。 • (三) 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利用列树装饰的道 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 (四) 凡尔赛宫的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它的规划 思想,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它的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 一些城市规划有借鉴作用。
巴黎整体城市形态: 巴黎轨道线网结构—双环 长射线
• 中心市区:轴向空间发展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传承城市特征,营造生活品质——法国巴黎的2个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作者:周俭张仁仁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周俭张仁仁文章编号1673-8985(2015)01-0037-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B摘要一直以来,巴黎以其统一而不乏丰富的城市面貌和经典的城市空间著称于世。
其城市空间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严格遵守大尺度城市格局、延续城市轴线空间骨架、构筑城市节点之间的强大空间张力。
在保护基本城市肌理、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完整性的原则下,城市建设者对巴黎城市空间的艺术性、丰富性和社会性方面进行了着力的创新。
从巴黎的两个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这两个案例中如何创新性传承巴黎城市空间特色,营造城市生活空间品质。
1 案例背景1.1 巴黎ZAC Masséna——马塞纳街区城市设计(设计师 :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巴黎左岸协议开发区(ZAC RiveGauche)覆盖了130hm2的用地,用地呈三角形,沿塞纳河展开3km。
这片弃置地曾经是为首都巴黎供应物资的“城市后台”,包括众多功能类型的用地,诸如火车站、铁路、港口、仓储、物流等公共设施,也有大量的厂房。
巴黎市政府计划在这片工业与铁路用地中,进行有步骤的整体再开发,建设形成融合文化、教育、办公、居住等多功能的、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综合片区(图1)。
巴黎左岸与右岸,在城市用地结构上有着极其相似的形态。
右岸的里昂火车站铁路沿线地带隔离了十二区内部与塞纳河的联系;左岸的奥斯特里茨火车站铁路沿线地带隔离了五区、十三区内部与塞纳河的联系。
巴黎以申请“19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1992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选址贝尔西—奥斯特里茨(即左岸和右岸地区)进行国际方案招标。
邀请了Dominique Perrault、Jean-Paul Viguier、Antoine Grumbach、OMA、APUR等多家设计机构进行研究与设计。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
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
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
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论文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
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
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
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
看下图奥斯曼改造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优秀城市设计案例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不仅仅是建筑、道路、绿化等单一要素的堆砌,更是对城市整体规划、功能布局、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它们不仅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以下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希望能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伦敦的伦敦眼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城市设计案例。
伦敦眼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它位于泰晤士河畔,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伦敦眼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游乐设施,更是为了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它的建成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周边地区的商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同时,伦敦眼的建成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伦敦的城市名片。
其次,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也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城市设计案例。
滨海湾花园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公园,它集合了植物园、湿地公园、雕塑公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了新加坡的城市绿肺。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享受到城市中的宁静和舒适。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注重了自然生态的保护,更兼顾了城市功能的需求,成为了新加坡的一张城市名片。
再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也是一个经典的城市设计案例。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独特设计和雄伟气势成为了巴黎的城市名片。
埃菲尔铁塔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巴黎的城市形象,更成为了巴黎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埃菲尔铁塔的建成也为巴黎的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成为了巴黎的一张金字招牌。
综上所述,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不仅仅是建筑的美观,更是对城市整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的合理考量。
它们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更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中汲取经验,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之地。
巴黎城市规划与浪漫形象成因之分析
THE WHOLE WORLD区域治理巴黎城市规划与浪漫形象成因之分析中国传媒大学 王其琛摘要:巴黎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本文通过分析巴黎的城市建设历程与浪漫城市形象的成因,在城市规划层面总结出林荫大道提升视觉感知、依老城区而建提升视觉识别、新旧址协调形成视觉融合几个特点,在城市品牌塑造层面总结出爱情圣地的标榜、新生活方式的推出、文化态度的展现几个方向;并为当下众多旅游城市的形象提升和品牌传播给出了灵感和建议。
关键词:巴黎;城市建设;城市形象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061-0002电影《穿Prada的女王》中有一句台词:“美国是我的祖国,巴黎是我的故乡。
”如果巴黎是一个人,那她一定是精致、优雅、浪漫而又不安于现世的,在她与每一个行人过客对视的目光中,尽是迷人的魅力。
购物和时装周是巴黎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是她的前世今生:观光的演进,空间的故事,人和人、人与区域的相互凝视。
在对城市演进和城市气质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来探索巴黎带给城市建设和形象传播等领域的重要意义。
一、巴黎城市建设——“设计出来的城市”十九世纪初的巴黎像很多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一样,街道狭窄、污水横流、泥泞遍布、充斥着危险与不安。
1853年,塞纳河省长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在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的任命下,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城市改建工程,这一工程旷日持久,历经战争和革命的往复,受到了贪腐指控和民间质疑,却也成为后人提起这位省长时无法忽略的标签。
奥斯曼似乎是重建了一座城市:对市区进行网格化布局,林荫大道打破弯曲小路的阻塞,街道沿中轴线对称或以广场为中心辐射,在开阔中保持秩序,贯通的公共交通使城市更加高效;改建公共卫生体系,修葺排污系统,城市一改往日的疾病缠绕与疫情蔓延;在林荫大道旁建立起公园、教堂、歌剧院等公共场所,重新规划住宅区……观感与实用并重、更加人性化的巴黎诞生,成为当时世界文明史上的高光时刻,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上荣光。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巴黎正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大巴黎改造计划”。
通过这一投资额高达1000亿欧元的计划,法国希望将巴黎现有的地铁规模增加一倍,并期待这一计划每年为“大巴黎”地区创造600亿欧元的公共收入。
我们所谈论的“大巴黎”并不是“巴黎市”。
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巴黎市和巴黎大区是相互独立的。
狭义的巴黎城是法国的第75省,只有20个街区,分布在如今巴黎市区的环城路内,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
上塞纳省、塞纳-圣但尼省、瓦勒德马恩省这三个与巴黎环城路紧邻的省份,构成了巴黎的“小皇冠”区域。
再往外,则是巴黎的“大皇冠”区域,包括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的内侧部分。
上述整个区域共8个省,共同组成了“法兰西岛”大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巴黎”。
在历史上,巴黎经过了两次脱胎换骨,从而形成了今天巴黎市和巴黎大区的模样。
巴黎城的第一次大变身,是在拿破仑三世时代。
当时的那次巴黎改造计划由奥斯曼男爵统领,这一计划最主要的审美取向是以“大”为美。
奥斯曼拆除了大量的旧建筑,像切蛋糕似的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
这种设计具有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
但是,奥斯曼的计划也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严重破坏。
到了20世纪60年代,巴黎开始了第二次改造。
这次改造不再在老城区上“动刀子”,而是通过建设新城区,将工业、金融业等行业迁出中心区域,并通过修建配套工程、高等级公路、高速地铁等措施,将巴黎市与巴黎大区联系起来。
如果眼下这项“大巴黎改造计划”进展顺利,将让巴黎迎来第三次大变身。
去年11月,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负责交通、海洋和渔业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维达利斯来华访问期间,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巴黎改造计划”中,公共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每天在法兰西大区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超过850万人,人们每天花在路上的平均时间已从60年前的10分钟攀升至如今的80分钟;法兰西大区以全法国10%的交通路网承担着40%的交通流量。
巴黎城市中心设计——香榭丽舍案例分析
巴黎香榭丽舍案例分析概况:巴黎市区最热闹、游客最繁多的一区应属第八区。
第八区包括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和协和广场,以及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
从古到今一直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区,省市政府的所在地。
香榭丽舍大道两旁商店尤其多,时装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尽是五星级旅馆、高级餐厅;沿着圣多诺黑路即是总统府爱丽舍宫,在此区还有内政部、海军部,还有大小皇宫、玛德莲教堂等。
区位:第八区是巴黎20区之一。
第八区位于纳塞河的右岸,以巴黎歌剧院为中心的地区,和第二区、第九区一起构成巴黎主要的商业区。
东起巴黎的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门连心中轴线上的香榭丽舍大道(又称“爱丽舍田园大街”)地势西高东低,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
重点分析:1.整体:香榭丽舍大街不比卢浮宫华丽,也没有左岸咖啡淡然,它只是优雅、高贵、浪漫地铺陈开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香榭丽舍毫无保留地诠释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
“香榭丽舍”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人流连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
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香榭丽舍大街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绿树成行,莺往燕来,鸟语花香,是闹市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处。
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两道8线行车的大街配上其间起伏凹凸的地势,使这条大街气度非凡。
2.交通:奥斯曼将星形广场原有的5条大道拓宽,又增建7条,使广场成为12条呈辐射状大道的中心。
香榭丽舍大道则从圆点广场延长至星形广场,成为12条大道中的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
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
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
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
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
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
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在1853年——1870年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工程,修通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公园,拆除房子,改善城市通风,基本解决窒息不卫生等问题,此期间巴黎面积增加30%,人口增加一倍。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特征如下:
(1)多个在高度体量有一定特征的建筑物作为真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是的该建筑群布局呈现
“三段式”的典型形式。
(2)建筑物大多依地形,道路走向规则布局。
(3)各个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基本布局形式,各个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结每条大道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从空间形态上看,巴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以社区为中心,成同心圆向外围扩展。
巴黎市中心集行政,科学文化,商业,金融于一体,但边缘仅为结构单调,简单的住宅群,城市街道呈放射。
这样是巴黎市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市区人口过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等。
1965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实现了从“以限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转变。
最终1976年,巴黎地区成立代替了原来巴黎地区行政区,经过几次规划调整,最终发展为现在有8个主成,拥有2%国土面积和20%的人口的大巴黎地区。
总结
城市区域整体性是一个逐渐加强的发展过程,由城市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