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含五篇)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有需要的朋友看看,有帮助。

祝考研成功!)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学重点名词解释

新闻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考研专业课新闻学新闻结构形式与主题2009-08-10 10:39:1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倒金字塔结构:1特点:a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

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即新闻的根本来源。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亲身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语言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等。

大众传播:习惯上只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中,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既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迅速、及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五要素: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原因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用“近来”、“最近”“近日”之类的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他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享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广义的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能够消除收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宣传的三元素:事实、道理、感情舆论监督: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而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

新闻体制: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机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等。

新闻宣传名词解释

新闻宣传名词解释

新闻宣传名词解释新闻宣传,也称传播、传达,是一种把思想、信息、意义等概念传达到其他社会环境,以传播和宣传信息的行为形式。

其主要手段有新闻媒体、传统媒体、公共关系,以及社交媒体等等。

新闻宣传可以用来推动企业、产品、服务等品牌知名度,更好地表现它们的特性,以增加其知名度和销售量。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把企业的观点和信息传播出去,让社会大众更了解企业和其产品,从而增加其销售量和知名度。

新闻宣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新闻释放、新闻发布、新闻介绍、新闻报道、新闻活动、新闻参与、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活动、新闻订阅、新闻统计等。

新闻释放是指给社会大众提供关于企业或其产品、服务的信息。

它可以用发布会形式发布,或者直接把新闻发送给新闻媒体或者社交网站。

新闻发布是用来对外发布信息的媒介渠道,其中包括宣传内容本身,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

新闻发布会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宣传内容,完成新闻的发布、传达、传播、宣传等过程。

新闻介绍就是以宣传的形式,把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大众,让大众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发展动态。

新闻介绍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企业,促进产品的销售,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通过实地调查,主动联系相关方获取新闻,用报道的形式发布新闻。

新闻报道可以全面、真实地呈现新闻,增加新闻的逼真度,也可以把新闻的角度和特点加以正确的表现出来。

新闻活动是指企业或者品牌主办的活动,以促进企业或者品牌的销售和知名度。

主要包括发布会,庆祝会,等展示性活动,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讲座、投票等,以吸引当地消费者的支持。

新闻参与就是参加新闻媒体活动,可以通过媒体资源和活动形式,把企业信息传播给公众,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新闻发布会是指企业在发布一项新的产品、服务等品牌的时候,专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一般邀请新闻媒体和公共关系机构参加,介绍新闻资讯,表达企业宣传方针,宣传新闻信息。

新闻发布活动是指企业宣传自身和其产品的活动,可以以特定的形式和活动来实施,让新闻及时的传播到各个媒体、社交媒体,以提高企业或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部分汇总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部分汇总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部分汇总85、媒介功能融合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

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

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

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86、媒介内部控制传播学控制研究的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播媒介通过组织制度、报道方针等对新闻或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报道过程的控制;二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制定职业纪律或道德准则来规范传播活动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就前者而言,任何传播媒都有其政治的、经济的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是为一定利益服务的。

这种倾向性通常体现在媒介的报道方针上,按照报道方针而进行的层层“把关”活动,体现了媒介组织内部对新闻和信息的传播过程的控制。

就后者而言,由于媒介是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只有自主规范传播活动和传播工作者的行为,才能维持媒介信誉,争取广大受众和提高传播效果。

因此,传媒自律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87、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研究注重经验和实证。

但它①过分偏重微观研究;②过分依赖定量方法;③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

89、传播学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90.“V 芯片”:《1996 电信法》规定,13 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内装能够接收节目等级讯号的“V 芯片”,以便通过V 芯片的作用,使包含有害内容的节目自动删除。

91.黑客:通过破译别人的通讯代码,擅自闯入后者的网页,乱加篡改,造成对后者的骚扰攻击或者网上窃取信息等。

92.数字化:与模拟技术相对而言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

93.MSNBC: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联合建立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该有线频道在互联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址。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五篇材料)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五篇材料)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五篇材料)第一篇: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的必要元素。

通讯社是专门采集、制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和背景资料等新闻产品,然后供应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的新闻机构。

新闻传播者的概念界定:广义:凡是和新闻生产有关的机构和人群都可以被称为新闻传播者。

一般意义:指的是从事新闻的采集、生产、传播和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主体和人格主体。

狭义:指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记者、编辑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调节新闻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是指新闻传播者的法律权利,即由相关法律规范所设定并保护的,新闻传播者可以享有的、以相应义务人的义务为保障的行为选择自由。

采访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新闻传播活动的需要,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采集新闻信息的权利。

创制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媒体的编辑方针,对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编排,最后制作成可以传播的新闻产品的权利。

传播权是新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制作的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的权利。

著作权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信息的定义:广义信息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利: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是指公民或组织利用传媒接收信息、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媒介名词解释

媒介名词解释

媒介名词解释
一、传播学: 1、传播(communication):指将信息或观念从一
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

2、媒介(medium):传播活动中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人类一切
传播行为及其所有物。

如口语、文字、印刷品、电子媒介、摄影、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等。

3、载体(carrier):从广义上讲,载
体也称“介质”,是用以记录信息并承载一定的意义的物质实体。

4、编码(coding):是指消息内容的结构、语言文字等表达形式
和符号系统的总和,如汉字、拼音、数字、词汇、语法、音乐旋律等等。

5、流通(circulation):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在空间范围
内移动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向着需求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渠道。

二、新闻传播学: 1、新闻(news):是指客观事物未经人类的主观意识改造而被自然界客观地反映出来的消息。

5、流通(circulation):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在空间范围内移动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向着需求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渠道。

二、新闻传播学: 1、新闻(news):是指客观事物未经人类的主观意识改造而被自然界客观地反映出来的消息。

2、传播(transmission):是指社会信息系统借助一定的媒介将消息(或
信息)从发生源传递到接受点的社会活动过程,也是信息发生、传递、反馈的过程。

3、传播媒介(media):是指信息得以运送、储存和收
集的物质手段。

4、传播过程(communication process):是指通过
符号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2018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o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2024年新传考研押题名词解释

2024年新传考研押题名词解释

2024年新传考研押题名词解释如下:
1.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公共信息的自由。

它通常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一个延伸,是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传媒责任:传媒责任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承担的道德、社会和法律责任。

它要求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新闻时,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

3.传媒伦理:传媒伦理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

它强调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

4.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选择、利用、制作和传播的能力。

它包括对媒介信息的识别、解读、批判、选择、利用、制作和传播的能力,以及对媒介信息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5.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

通俗意义上讲,媒介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名词解释 整理版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名词解释 整理版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新闻学必会名词解释

新闻学必会名词解释

●新闻学60个名词●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

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

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电子版本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电子版本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76、“热媒介”和“冷媒介”这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例如,一张照片是清晰的,而一幅漫画中的形象比较模糊,需要人进行联想和思考。

前者属于“热媒介”,而后者属于“冷媒介”。

“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77、“电视人”这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78、“容器人”这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含五篇)第一篇: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其本来面目。

19、新闻实践——是以某种客观事实为新闻传播或接受对象的活动。

20、新闻时新性——指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21、新闻时宜性——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

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22、独家新闻——指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相对独家新闻——即时间差新闻,指抢先或者首次播发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绝对独家新闻(01考)——即非时间差新闻,指那些事实被掩盖着,不经记者发掘,很难公之于世的新闻。

23、瞬态新闻——指于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的特点,其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24、新闻自由(98、00考)——就是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25、新闻党性(98、07考)——是新闻传播者站在所属阶级或正当的立场上,去从事收集、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新闻活动。

26、新闻党性原则(03考)——是新闻传播者在从事一切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所属阶级或政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的原则。

27、新闻道德(98、00)——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传播者的行为准则或规范。

28、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对其自身所实行的道德约束。

内心信念——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闻自律组织——是以新闻界权威人士为主体的新闻评议机构。

社会公德——指人们在交往中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反映的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29、新闻行为——指新闻传播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所作所为。

30、境遇道德论——又叫境遇决定行为论,指因特殊情况的需要或正当的理由,新闻传播者可以随时违反某种新闻道德准则。

31、绝对主义道德论——新闻传播者不可稍加背离新闻道德的准则,即使特殊情况的需要、有正当理由也不能放松对新闻行为的道德约束。

32、反强制主义道德论(01考)——否定一切新闻道德准则,认为新闻行为的发生时随机的、自由自在的、不可预料的。

33、新闻舆论——是舆论主体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和方式对舆论对象所表缪那个的共同意见。

34、舆论(04、06考)——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35、新闻宣传——通过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向受众灌输某种观点,并劝导他们接受这种观点。

36、连续报道——对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作多次有序的报道。

37、深度报道(01、02考)——它是一种新闻样式(或新闻体裁),其基本特点是在全面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同时,加进新闻背景,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或发展趋向。

38、新闻信息——是通过新闻传播者所反映的变化着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

39、新闻可读性(98考)——是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40、阻抗——是阻碍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干扰因素。

主观性阻抗——指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间在心理—生理方面的差异,即二者的记忆痕结构不一致,它与新闻的可达性相联系。

客观性阻抗——指新闻载体成为阻碍新闻事实顺利传播的干扰因素,它与新闻的易受性相关。

41、新闻趣味性——指新闻具有情趣和意味的那种特性。

42、新闻价值(07考)——是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客观素质或属性的功能适合自身需要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

(注: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不同,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是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考虑的仅是新闻是否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并不考虑新闻的社会效果问题。

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把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混为一谈。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3、受众(05考)——在传播学上,它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它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44、受众期待——是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主观愿望。

受众认知期待——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认知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受众情感期待——是手中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情感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45、受众动机——是新闻受众之所以接受新闻事实的诱因,是新闻受众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46、硬新闻——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它有极其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并且报道应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47、软新闻(05考)——指那些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8、受众定位(05考)——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

其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49、新闻指导性(00考)——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目标上去。

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50、新闻选择——即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它是对事实的选择。

51、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52、媒介生态环境——指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生态环境。

传播学——名词解释(一)重要概念1、传播(05考)——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架子花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3、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4、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是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5、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8、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9、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0、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1、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相应的组织目标,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

12、大众传播(06考)——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3、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4、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