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名词解释道人
速收藏打印!传播学最常考的100个名词解释
速收藏打印!传播学最常考的100个名词解释《传播学教程》翻几遍啦?知识点是不是超级多,书合上脑子一团乱麻。
别急!小铎帮你把书上的知识点按照考试题型专题化后,就会容易很多哒。
今天,先上第一波:传播学核心名词解释,大家速速收藏打印,补充进笔记吧!注:由于篇幅有限,本条推送只能放50个名词解释,若想获得完整版【传播学100个核心名词解释】的PDF 可在木铎考研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传播学名词解释”就可以全部带走啦。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汇总1、传播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以实现的另一前提条件是双方要有共同的语义空间,即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
第三、传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受传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传播,即“通过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信息或态度、感情的流动过程。
2、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
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个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从不受外部势力干涉而言,它是一种最自由的传播活动。
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意见、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行为。
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人际传播有两个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传受双方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方法灵活;2)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它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双方可随时根据双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对传播内容进行修正、补充或改换传播方法。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开元杂报——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记载的是开元12年~23年间长安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
敦煌进奏院状——指在敦煌出图的至今仅存的两份唐代官报,内容与归义军节度使张惟深派驻朝廷的专使们的活动有关。
这两份文件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事物,还正式了唐代进奏院状自下而上点对点传播的特点。
邸报——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它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完全从官文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
其主要内容为皇帝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
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
小报有一批专门的采访人员,读者范围很广,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万历邸钞——明代万历的“邸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手抄本,内容有间断,且被摘删。
这部抄本保存了大量的原文,但它只是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的雕版印刷报纸,估计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前后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它注重研究读者的心理特点,文章短小,文体多样,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国人办的报刊。
发表政论文章、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善于经营副业。
《循环日报》——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1874年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主编。
新传名词解释技巧
新传名词解释技巧名词解释技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引入:①一句话定义/概括②出处③背景2.主题:①实质②主要内容③构成要素④性质/特点⑤类型⑥功能/作用3.结尾:①评价/意义/影响②发展③现状④影响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类型来看:1.理论研究或者相关理论:①出处:时间、地点、人物、首发文献+一句话概括②主体:主要内容③结尾:评价、影响、在当下是否适用2.现象:①概念➕来源②进一步解释③与新传联系来写3.人物:①生平②代表作③理论贡献④影响➕评价4.事物:概念解析➕延伸5.作品:①时间②人物③一句话概括④基本要点⑤评价6.媒体组织:①时间、地位、性质②大事件、特点、经营③评价、意义、影响举例说明:0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来源+内容+意义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分析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三功能。
(来源)他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监视功能(surveillance of the environment)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correlation of the parts of society) 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transmission of social heritag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内容)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名词解释: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
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以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为基础,伴随着新闻活动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而产生。
●新闻传播现象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它包括新闻传播的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产品和新闻传播业。
●新闻传播活动是指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播活动的微观运行过程和宏观运行过程。
新闻产品●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产品指的是新闻传媒所提供的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新闻图片等新闻性信息与服务。
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产品的生产者、表现形式、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
●传媒产品指大众传媒传媒提供的新闻、广告、知识、娱乐等信息与服务。
新闻传播业包括新闻传播机构如报社、电视台和新闻业务活动如新闻采编发布、媒介经营管理、支持服务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微观过程指具体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流程, 如新闻从业者和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传的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等。
●宏观过程指新闻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如新闻业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新闻业的社会功能及影响;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等。
本源形态的新闻即未被认识、反映和传播的新闻,也称潜在的新闻。
这是传播过程中的新闻的源头,即新闻的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大千世界客观存在的事实。
传播形态的新闻即处于传播过程中,以一定的符号形式、文本形式、观念形式存在着的新闻。
它是对本源形态的新闻的主观反映和符号化再现。
也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新闻,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传播形态的新闻是主观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精神世界,是精神现象。
因此,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客观信息是指以质、能波动的形式呈现出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社会信息指人类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符号系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再现、反映、解释或评述。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五篇材料)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五篇材料)第一篇: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的必要元素。
通讯社是专门采集、制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和背景资料等新闻产品,然后供应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的新闻机构。
新闻传播者的概念界定:广义:凡是和新闻生产有关的机构和人群都可以被称为新闻传播者。
一般意义:指的是从事新闻的采集、生产、传播和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主体和人格主体。
狭义:指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记者、编辑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调节新闻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是指新闻传播者的法律权利,即由相关法律规范所设定并保护的,新闻传播者可以享有的、以相应义务人的义务为保障的行为选择自由。
采访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新闻传播活动的需要,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采集新闻信息的权利。
创制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媒体的编辑方针,对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编排,最后制作成可以传播的新闻产品的权利。
传播权是新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制作的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的权利。
著作权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信息的定义:广义信息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利: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是指公民或组织利用传媒接收信息、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 二是行为规范标识,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统一。
四功能说:指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功能,由美国学者赖特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媒介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传播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通常包括国 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传媒的内容控制等。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三功能说:由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即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1.传播:信息流动的过程。
它涉及信息的发送、接收和共享,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指的是个人内部的思维、情感、认知等活动的传递和交流。
3.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它可以是直接的口头交流,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
4.群体传播: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通常涉及多人之间的互动,并受到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信息交流活动,通常发生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旨在实现组织目标。
6.把关人: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这个概念由卢因提出,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些人或机构会根据自己的立场、视角或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控制信息的流向和内容。
7.新闻时新性: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它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8.新闻时宜性: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
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9.独家新闻: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它可以分为相对独家新闻(时间差新闻)和绝对独家新闻(非时间差新闻)。
10.瞬态新闻:在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的特点。
它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11.新闻自由: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它是新闻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保障新闻的公正、客观和真实。
以上只是传播学专业考研中常见的部分名词解释,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术语需要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复习,以全面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知识体系。
传播名词解释
***传播名词精讲***传播名词精讲第一讲名词解释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
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社会信息: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
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
信息社会亦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
信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所能得到的各种物质手段来延伸、扩展和强化人的脑力劳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和分散化。
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首先体现在它使得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国古代报纸,从唐⾄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并进⽽成为社会上⼀种⾏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册⼦,从⾮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
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书状态。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复习本章,要求在全⾯了解和把握古代官报的产⽣及发展变化的同时,对⼩报产⽣的原因和过程也要予以认识,尤其对邸报和⼩报的特点和性质要加以区别、⽐较并认真地把握;另外,民间报房及其所办报纸也是本章应该关注的重点。
(⼀)名词解释1、露布⼜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书。
它是进⾏宣传⿎励或传播新闻的⼀种有效⽅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
它直接⾯向⼤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板或丝帛上,⾼⾼悬起以吸引读者2、进奏院状(地⽅级别)唐代,进奏院状是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汇报资料,包括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新闻,以及进奏院采集的新闻信息。
因为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阅读,⽆复本,只是⼀种半官⽅性质的情报。
宋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有了很⼤变化。
改由中央政府控制,扩⼤了传播范围,不再是单线的情报资料;内容也基本定型,包括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奏章。
3、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些朝廷消息的汇集,⽽不是⼀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抄的,传播范围很⼩;⽆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4、敦煌进奏院状⼀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书的痕迹;(2)发报⽅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在朝廷的⼤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事。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名词解释 整理版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
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第一篇: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新闻学100个名词解释
新闻学100个名词解释汇总1、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
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
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
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
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
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
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5、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真实性的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新闻与传媒的认识与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新闻与传媒的认识与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与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对新闻与传媒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闻与传媒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分辨真假新闻。
一、新闻与传媒的概念新闻是指记载社会事件和事实的一种载体,它通过传媒以多种形式传递给公众。
新闻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传播给大家。
传媒则是提供新闻与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机构,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
二、新闻与传媒的作用1.提供信息与知识新闻与传媒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新闻与传媒,我们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热点事件和重要的知识内容。
2.推动社会进步新闻与传媒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它们可以反映社会问题,传递公众的声音,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比如,新闻可以揭露社会腐败问题,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关注,进而推动反腐斗争的开展。
3.培养正确价值观新闻与传媒在塑造社会风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如何分辨真假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新闻信息非常庞杂,其中不乏一些假新闻。
为了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我们需要学会分辨真假新闻。
1.查证消息来源在阅读新闻时,我们需要注意查证消息来源。
如果消息来自可靠的媒体机构或官方认证的账号,那么信息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如果消息来源模糊或是没有明确的渠道,我们需要保持怀疑态度。
2.对比多家媒体报道当我们看到一则新闻时,可以通过对比多家媒体的报道来判断其真实性。
如果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同一个事件且信息基本一致,那么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就比较高。
3.关注专业媒体在获取新闻信息时,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些专业媒体,比如新闻电台、报纸等。
这些媒体通常会经过多重审核和核实,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来说更为可靠。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新闻传播那些名词!啥叫新闻呀?新闻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儿!比如说,你看到电视里报道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这就是新闻。
那传播呢?传播就像是一阵风,把这些新闻消息呼呼地吹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比如说社交媒体,那不就是个超级大喇叭嘛!你在上面发个动态,瞬间你的朋友们就都知道了,这就是一种传播呀。
还有报纸,那可是传统的传播大佬呢!你早上买份报纸,一边喝着豆浆一边看,各种新闻就进入你的脑袋啦。
再说说受众,受众就是听新闻、看新闻的我们呀!我们就像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张着嘴等着新闻这颗“食物”喂进来。
比如说你喜欢看体育新闻,那你就是体育新闻的受众;她喜欢看娱乐新闻,那她就是娱乐新闻的受众。
那舆论呢?舆论就像是一阵浪潮,能把事情推向不同的方向。
就好比说有个明星做了件不好的事,大家都在网上批评他,这舆论的浪潮就可能让他受到很大的压力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新闻价值呢,就像是一件东西的珍贵程度。
一条新闻如果很有新闻价值,那它就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吸引大家的目光。
比如说重大的政治事件、突发的灾难,这些新闻的新闻价值就很高呀。
咱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新闻传播名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呢?反正我觉得呀,这些名词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零件,组合起来才让我们的信息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呀,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们,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海洋里畅游无阻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词解释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词解释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0(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分钟)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100.00)1.两级流动传播(华南理工,2009年)(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宣传(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邸报(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时代华纳(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际传播(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北京大学,2014年)(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舆论引导(暨南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涵化理论(四川大学2018年研;西安交大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上海大学2013年研)、培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华尔街日报》(中央民大2012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面思维(华南理工2013年研)(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苏州大学考研——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功能:
新闻信息的守门人模式1.ppt 新闻信息的守门人模式2.ppt 生存环境的监测者智子入浴.ppt 社会交往的中介者王斌余杀人案.ppt 民众生活的服务者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三、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构成
1、新闻传播者的社会意识
自觉地关注一个时代的新变动、新情况、 新事物,引导和促成时代精神的形成 自觉地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党派、集团 服务 新闻传播活动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 打破条条框框,勇于革新,富于创造
2、新闻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足受众需 要——服务的过程 了解受众,传播多样化,通俗易懂,生动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四、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养 对政治气候的准确把握和判断邓小平南 巡ppt 群众观点 政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埃德加斯诺和夫 人参观延安.ppt 2、道德素养 责任心和使命感 面对利益的诱惑不为所动 寻求真相的意志和勇气 3、业务素养 丰厚的学识 调查研究的能力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运用互联网的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
一、新闻传播者的界定 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 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新闻传播机构是作为组织的新闻传播者,是 现代新闻传播高度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突出标 志。 新闻传播机构主要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 视台、新闻网站、新闻期刊杂志社、通讯社 等。 新闻从业人员主要包括隶属于特定的新闻机 构的记者、编辑以及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运行 提供技术保证和其他服务的人员。记者 证.jpg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社会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一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别根据以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当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宾产生了近代报刊的时候,报刊便成为新闻事业最基本的新闻手段了.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于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源于人的群居本能.2.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3.新闻的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1)记者采访2)通讯社发稿3)资料社发稿4)读者来信5)通讯员及群众投稿6)广告7)社会宣传品及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指新闻出处,即新闻提供者.对不愿透露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一般应予保护或在新闻中略去或采用间接暗示法,如"从有关方面获悉","某权威人士告知"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之别.4.好奇说(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学关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心理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心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换言之,是人的新闻欲促成了新闻活动.(这种把产生新闻这种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了是为了本能的需要的观点,脱离物质生产时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竟声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承认和尊重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但认为主要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5.群居说(第一节)一种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始于西方新闻说.该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结群居住,相互间需要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于是产生的新闻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群居有着深刻的社会物质原因.因为太初时代人类面临着洪水.猛兽等强大的自然灾害和部落战争,为着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结成群体,共同居住,协同劳动和斗争,正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和石灰生活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6.新闻欲(99考题)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认得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是新闻欲的主要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7.硬新闻(straightnes)和软新闻(soft news)源于西方新闻说的名词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新闻.观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种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delayed reward)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观感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immediated reward)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种新闻.在思想容健康的前提下,把新闻写的软一些对于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有益的.现在人们长吧那些登载生活娱乐服务容的刊物称之为"软新闻刊物".8.易碎品西方对新闻的生命___时效的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效的逝去而消失.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二.简答题1.新闻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区别于信息而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无论其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没有事实就成不了新闻.可以说,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起基本的容就是报道和评论事实,起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2)笔削有新意.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的"新",首先是构成新闻的事实有很强的时效性,能满足人们急欲知晓的需要.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根据.因为客观事物的活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新闻只有不断的新代,才能是新闻事业永葆青春的活力.3)必须及时.试问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有新意相联系的一个要求.既然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时效或者称为时间性是决定新闻的又一因素.着也是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人形象的把这一要求称为抓"活鱼".(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2.为什么说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需要?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洪水,猛兽,毒虫,饥荒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进行劳动生产活动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么逐渐认识到哟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人们互相联络,沟通的情况下,不断了解客观世界变动的新信息,以变相应的采取行动,因此新闻传播活动相应而生.3.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早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一点?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4.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新闻定义的不同类型.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他不仅是新闻事业细胞,还是新闻事业的主体.2>新闻的第一可分两大类型:<1>不成文的新闻定义.这些是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星期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他们把办报最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当作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的商品.他们往往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以行文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a> 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名词解释道人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
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