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平法识图及钢筋计算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五、钢筋的连接 当施工过程中,构件的钢筋不够长时(钢筋出厂长度 为9米),需要对钢筋进行连接。钢筋的主要连接方 式有三类:绑扎连接、机械连接和焊接。为了保证钢 筋受力可靠,对钢筋连接接头范围和接头加工质量有 如下规定: 1、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 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2、当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不 应采用绑扎搭接。 3、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 密区。如必须在次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1.环境类别的确定见下表: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确定要特别注意几点: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值 应增加5 mm。 2.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三、钢筋锚固值 1. 为了使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使钢筋不被从混
平法的现状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 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及桩基承台)》(替代原04G101-3、08G101-5、 06G101-6)
如何学好平法
平法图集包括“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两部分组 成,制图规则是设计人员绘制平法施工图的制图依据, 也是施工、造价人员阅读平法施工图的语言。
对于单根钢筋来说,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 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 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是小 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 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我们清单计量时不适用钢筋下料的计算。
钢筋计算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平法施工图,掌握 平法的规则和节点构造。
钢筋混凝土楼板平法钢筋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转角处分布 筋扣减计算实例
两向支座负筋相交的转角 处,两向支座负筋已经形成交 叉钢筋网,其各自的分布筋在 转角位置切断,与另一个方向 的支座负筋构造搭接
1号支座负筋筋计算:长度公式=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 =2*1200+2*(120-15) =2610 根数:公式=(布置范围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起步距 离=1/2钢筋间距 =(3000-300-2*50)/100+1=27根
支座为砌体圈梁
支座为砌体墙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构造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区域为跨中1/2处,一般选相邻 跨较大跨的轴线尺寸
计算条件:保护层15 定尺长度 :9米 连接方式: 绑扎 锚固30D 搭接:42D
LB9X 方向:10@150:1-2跨贯通计算 钢筋长度=净跨+左端支座锚固+右端伸入3-4轴跨中连接 =(3600+7200-150)+30D+(7200/2+42D) =(3600+7200-150)+30*10+(7200/2+42*10) =14970 一个绑扎搭接头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 (1800-300-50*2) ÷ 150+1=15根
LB9 Y方向:10@150钢筋长度=净长+端支座锚固=1800-300+2*30D= 1800300+2*30*10=2100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1-2轴:(3600-300-2*50) ÷150+1=33根 2-3轴:(7200-300-2*50) ÷150+1=69根
板底筋长度计算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11G101-1 平法识图与钢筋量计算
17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双肢箍 箍筋
多肢箍
上部筋 下部筋 中部筋
上部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钢筋
纵筋
构造钢筋 受扭钢筋
附加筋 其他钢筋 吊筋 拉筋
18
目
录
2
梁平法
2.1
-------梁平法制图规则 梁平法----平法规则
19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标注一样,怎么配置钢筋?
G4Φ10
什么意思?
41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4、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筋的 纵筋值是,则不需要在梁的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5、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 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里。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梁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 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分 隔。 当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经注明加腋,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却 不需要加腋是,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h,以修正 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
42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43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44
200 200
3600
5800
梁平法表示图
C25砼,3级抗震
3600
2800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I级钢 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
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28
集中标注——截面尺寸
梁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
平法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大表第一节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总结,见表1-1表1-1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二)侧部钢筋总结表1----2 表1---2. 侧部钢筋总结大表(三) 下部钢筋总结表1------3表1---3 下部钢筋总结(四)支座负筋总结表1——4 表——4 抗震楼层框架梁支座负筋总结(五) 箍筋总结见表1-----5 表1-----5 箍筋总结(六)吊筋总结1------6 表1------6 吊筋总结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一)抗震框架梁与非抗震框架梁区别见表1-------7 见表1-------7 抗震框架梁与非抗震框架梁区别(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见表1------8 表1------8 非抗震楼层抗震框架梁总结三、抗震屋面框架梁(一)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9表1-----10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二)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见表1------11 表1---11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四、非抗震屋面框架梁(一)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12 表1---12 抗震WKL与非抗震WKL的区别(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见表1------13见表1------13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五、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见表1-------14 见表1-------14 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六:非抗震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见表1-------15 表1-----15 非抗震框架梁及井字梁钢筋计算总结七、悬挑梁计算总结见表1------16 见表1------16 悬挑梁计算总结八. 04G101----3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表1----17 表1----17 04G101----3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九、06G101------6基础类梁钢筋计算总结(1)基础梁JL和基础圈梁JQL钢筋总结见表1-------18 见表1-----18 06G101------6基础梁JL和基础圈梁JQL钢筋总结(2)06G101------6承台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钢筋总结见表1-------19表1-----18 06G101--6承台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钢筋总结第二章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柱插筋纵筋见表2------1表2—1 柱插筋总结《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第122页;04G101—3第32页见表2---2 地下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见表2----3 中间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四)顶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表2—4 表2—4 顶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第三章板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板底筋计算总结见表3----1二、板顶筋钢筋计算总结见表3---2见表3---2 板顶筋钢筋计算总结三、支座负筋计算总结见表3---3见表3---3 支座负筋计算总结第四章墙构件钢筋计算总结大表一: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见表4----1见表4----1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二:墙身竖向筋计算总结见表4----2 见表4----2 墙身竖向筋计算总结(三)墙柱钢筋总结见表4---3 见表4---3 墙柱钢筋总结四、墙梁钢筋计算总结见表4---4 表4----4 墙梁钢筋总结。
钢筋根数的计算
1.钢筋根数的计算:n=(L-2a)/s+1
式中:n—钢筋根数L—构件垂直于钢筋方向的长度s—钢筋布置间距a—砼保护层厚值
2.有加密区构件的箍筋根数
1)加密区箍筋根数:n加=L加/ s加+1
式中:n—加密区范围内箍筋根数L加—加密区长度s—加密区钢筋间距
2)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a)非加密区不在构件端部时:n非=L非/s非-1
b)非加密区在构件一端时:n非=L非/s非
式中:n非—非加密区箍筋根数L非—非加密区长度s非—非加密区钢筋间距3)构件总数:n= n加+n非
3.
h—弯起钢筋弯起的垂直高度,这里指外包尺寸
4.常见弯起钢筋长度计算表值
5.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表。
平法钢筋识图
平法系列(一)一一梁代号r序号跨戴及是否带有悬挑脂IL XX OoO- C OCA)或Co®)屋面框架梁WIL XX0o0~ C OCA)或O OE)框支桀KZL XX Got). Cm)§E(XXB)L XX Cxx). (m)或C M)悬挑粱XL XX井字梁J2L XX OoO. C OCA)或(XXB)位如为一端带聂挑.(m)为喃带副L聂挑茶计入僧队例.KL7(5Q表示笫7号框架梁.5跨,一端带悬捻L9(7B)表示骞9号4床架梁,7鹫,两端有悬排.梁的钢筋分类1上部通长篇1上部目或遹筋案立筋J下部遗长海下部非贯逋筋蹲起钢筋吊第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长度-右支座内侧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己.锚固LAEb.支座宽度一保护层厚度+ 15*d 匐面构蓬就受扭前1.贯通钢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一。
c.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 = Lae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 =1己6且>=0.5hc+5d,取锚固长度。
从03G101-1第54页中,我们可以知道KL梁因其情况不同,端支座有不同的锚固方式。
的玉q升戒td做铝内便,.IL > 84小近端支~;~1=》。
.5也+5 4L卢2.支座负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
(1)端支座负筋,如图二。
计算公式:(Ln净跨长)上排钢筋长度=1口/3+锚固长度下排钢筋长度=1口/4+锚固长度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支座的锚固。
(2)中间支座负筋,如图三。
[ 5/3 ] [ Ln/3 fI—Ln/4_I |——Lri/4—I I I计算公式:(Ln净跨长)注:P28中LN取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上排钢筋长度= 2*Ln/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度= 2*Ln/4+支座宽度3.架立筋: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构造钢筋,起稳固箍筋的作用,如图四。
钢筋平法计算简图及公式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一、“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
如(图1)(图1)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注: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序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1)端支座(2)中间支座文字描述表达式符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L 净+ (0.4*laE(或者La) +15d)*2梁上部贯通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时,每跨加两个搭接长度(定向式)梁全长减去两个保护层后加之两个下弯长度(2 个15倍d)(分为(1)端支座、 (2)中间支座)支座端跨内的锚固长度加之伸入支座端跨内的长度支座宽加之伸入支座两边的跨内长度F 端=0.4 laE+15d+ 1/3 或者(1/4)Ln1F 中=h c+2*1/3Max(Ln左+ Ln右)表达式说明L 净—梁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抗震);l a—最小锚固长度(非抗震) ;d—受拉钢筋直径;N---跨数;llE—搭接长度分离式配筋连接比率为100%,系数指定用1.6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Ln1---支座端跨净长1/3-- (第一排),1/4--- (第二排),h c ---支座宽;Ln左---左跨净长Ln右---右跨净长L 净+ (0.4laE+15d)*2+ + (N* 2* llE)梁的净长加两个端支座锚固长度L 全-2*δ +2*15d+- 1 -3(1)、局部架立筋(2)、全架立筋(分为(1)局部架立筋、 (2)全架立筋)跨净长减去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再加之两个搭接长度(注: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梁的构件长度减去两个保护层Ln左---左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n右---右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lE---搭接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梁净长加之两个锚固长度梁的净长加之两端的锚固长度再加之每跨的一个搭接长度梁宽扣两个保护层加之 2 个箍筋直径再加之 2 个弯钩增长值a-2*δ +2*d 箍+28.27*d 拉(分(1)端跨、 (2)中间跨、 (3)全长)跨净长加之两边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d---钢筋直径N---支座数;llE---搭接长度a---梁宽; d 箍---箍筋的直径; d 拉---拉筋直径δ—保护层厚度Ln1---跨的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hc---柱宽Ln1+(0.4 laE+15d)+ Max { ≥lAe;≥0.5hc+0.5d}Ln-(Ln左+ Ln右) +2* llE 或者(0.15*2)L 净+ (0.4 laE+15d) *2+N* llE(1)、端跨L 全+2*15d L 全-2*δ- 2 -- 3 -(2)、中 跨Ln+ (Max {≥l Ae ;≥0.5hc+0.5d)*2Ln---跨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 h c ---柱宽(3)、全 长长度数量 (箍筋 间距成 倍数关 系)数量(箍筋 间距不 成倍数 关系)L 净+(0.4 l aE +15d )*2+(Max { ≥l Ae ;0.5hc+0.5d)K (分(1)长度、 (2)数量)梁的截面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再加上 2 个弯钩增长值[梁的净长扣两个起始间距]除以箍筋间距再加之两个 50mm (a+b ) *2-8* 6 +28.27*d(L 净-2*0.05) /@非+1+∑L 加/@非L 净---梁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 d---钢筋直径; h c ---柱宽a---梁宽; b---梁高;二 柱钢筋1 基础预留插筋 Cj (1)无框基梁时(2)有框基梁时梁的净长加之两端弯锚长度再加上每一个支座的一个直锚长度(1)(2)2(1)(2)(3)(4)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层高减【框】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3(1)(2)(3)中间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H+1.4*LaEH+1.4*LaEH+1.4*LaE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梁以下加密区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首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1.4*LaE+Hn/3+Hz-δ -2d+L 弯1.4LaE+Hn/3+Hj-δ -2d+L 弯- 4 -- 5 -顶层层间钢筋(分(1)边柱外纵筋锚梁、 (2)边柱内纵筋自弯、 (3)中间柱内外侧纵筋自弯(4)梁 上部筋锚入柱柱筋自弯) (5)梁高≥LaE 不锚入梁【只需直锚】的柱钢筋锚入梁:层高扣加密区扣梁高加搭 接长度不锚入梁: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 一个保护层加柱宽扣两个保护层后 自弯 8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柱自弯: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 密区扣一个保护层后自弯 12d 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密区扣梁高加最小锚固长度H-Max(D ;≥Hn/6;≥500)-Hb +1.5*LaEH —Max(D ; ≥Hn/6;≥500)-δ +a-2δ +8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Hb+12d柱箍筋(分(1)长度、 (2)数量) K柱的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加 135 度的弯钩 (a+b)*2-8δ +28.27d 值柱全高扣掉一个起始间距扣 1 个保护层 (Hn-C-δ )/@+ ∑Hi/@+1; 再除以非加密区间距然后加之所有加密 区之和除以非加密区间距后加 1H —楼层层高; LaE —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b---梁 高; Max —取大值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a —柱截面水平方向 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直 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Hb---梁高;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 钢筋直径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b —截面纵向方向 尺寸; d —钢筋直径; δ -最小保护层 Hn —柱全高;C--起始间距; δ -最小保护层 @--非加密区间距; Hi —加密区尺寸; ∑ --所有之和(2)(3)(4)(5)5(1)(2)(1)4- 6 -板钢筋板纵向受力筋(分上层(1) X 向筋 Tx (2) Y 向筋 Ty 、下层(3) X 向筋 Bx (4) Y 向筋 By ) (5)板面、底受力筋的数量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长度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 L 全-2*a+ (≥1.3*Ll ) +La*2长度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值中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 L 中+12.5d钩值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a —支座宽; δ —最小保护层;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L 全-2*a+ (≥1.3*Ll ) +La*2三1(3) (1)(2)(4)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a—支座宽;δ —最小保护层;值d—钢筋直径中跨: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L 中+12.5d 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钩值d—钢筋直径板的净跨长扣两个起始间距然后 (L 净-2C) /@+1 L 净—板的净跨长;C—起始间(5)除以间距加1 距2 板面负筋F 分: (1)边跨、 (2)中间跨、 (3)延伸覆盖跨、 (4)延伸悬挑跨) (5)根数图示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一个保e- (h-δ )【*2】e—图示尺寸;h—板厚;δ —(1)护层【直弯钩长】保护层厚度摆布两端的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e1+e2)+(h-δ )*2 e1—左端尺寸;e2—右端尺寸;(2)一个保护层【直弯钩长】h—板厚;δ —最小保护层四楼梯钢筋1 AT 型楼梯(分(1)底板纵筋Bz, (2)下端负筋 F 低, (3)上端负筋 F 高(4)分布筋 f 长(注:当采用HPB235 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坐90 度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应作180 度的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当采用HPB335 或者HPB400 带肋钢筋时,则不作弯钩。
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Ⅰ框架梁的钢筋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①.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直锚,锚固值=Max(Lae,0.5Hc+5d)②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弯锚,锚固值=Max(hc保护层,0.4Lae)+15d1、上通长筋L=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支座负筋长度(Ln/3和Ln/4为延伸长度)①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②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max(Ln右,Ln左)/3X2+中间支座宽度;第二排为:max(Ln右,Ln左)/4X2中间支座宽度Ln右:中间支座右胯尽长,Ln左:中间支座左胯尽长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两端锚固长度)+2x6.25d(一级钢筋时:才有的两端的1800的弯钩长)抗扭钢筋:算法同通长钢筋5、箍筋箍筋长度=(梁宽+梁高)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6、吊筋吊筋长度=2X锚固+2X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x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X2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次梁高的一半Ⅱ板的钢筋计算1、板底筋单根长度=净长+支座锚固值+弯钩长度(1800的弯钩值6.25d)锚固长度:当板的支座为梁,钢筋混凝土时锚固长度=max(支座宽度一半,5d);当板的支座为砖墙支座时,锚固长度=max(板厚,120)。
平法图纸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计算公式:外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钢筋长度=(5000+2×150-2×15)+(3000+
过程
2×150-2×15)+2×15×14 = 8960
4-2-18
3.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基础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水平
总结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 筋计算——以转角 处遇暗柱墙为例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数量计算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以转角处遇暗柱墙为例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1.转角墙水平分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
计算公式:内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1号筋长度=5000+2×150-2×15+2×15×14=5690 过程 2号筋长度=3000+2×150-2×15+2×15×14=3690
分布筋与拉筋间距。
各楼层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 = (层高-2*0.05)/间距+1
起步距离
4-2-22
计算 过程
基础底-3.4
基础内水平分布筋根数 = 2根 -1至3层水平分布筋根数=[(3000-2*50)/200+1]+[
(3600-2*50)/200+1]*3 = 73根
钢筋平法计算规则
钢筋直径
hb
为梁节点高度
Lw
钢筋弯折长度
Hn
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Ln
梁跨净长
hc
在计算钢筋时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在计算梁时:h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基础钢筋(基础平板中)
当筏板基础≤2000mm: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钢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3×3箍筋长度
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
内箍筋长度=H-2*保护层+2*保护层+2*LW+2d(横向、纵向各设置一道)↓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连接,搭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
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4×3箍筋长度:
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保护层-d)/3*1+d+(H-2*保护层))*2+8d+2*L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Ⅰ框架梁的钢筋
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
①.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直锚,锚固值=Max(Lae,0.5Hc
+5d)
②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弯锚,锚固值=Max(hc保护层,0.4Lae)+15d
1、上通长筋L=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支座负筋长度(Ln/3和Ln/4为延伸长度)
①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②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max(Ln
右,Ln
左
)/3X2+中间支座宽度;
第二排为:max(Ln
右,Ln
左
)/4X2中间支座宽度
Ln
右:中间支座右胯尽长,Ln
左:
中间支座左胯尽长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两端锚固长度)+2x6.25d(一级钢筋时:才有的两端的1800的弯钩长)
抗扭钢筋:算法同通长钢筋
5、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梁高)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6、吊筋
吊筋长度=2X锚固+2X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x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
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X2
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次梁高的一半Ⅱ板的钢筋计算
1、板底筋
单根长度=净长+支座锚固值+弯钩长度(1800的弯钩值6.25d)
锚固长度:当板的支座为梁,钢筋混凝土时锚固长度=max(支座宽度一半,5d);当板的支座为砖墙支座时,锚固长度=max(板厚,120)。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2、板面筋(联通计算)
单根长度=净长+2La(不管是否有抗震要求都为La=24d,为支座锚固值)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
3、支座副筋及分布筋
①支座副筋:
单根长度=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板厚—保护层厚度)x2]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
②分布筋:
单根长度=支座副筋布置方向中心线长—一侧支座副筋平直段长+150—另一侧支副筋平直段长+150
根数=(端支座副筋平直段长度—支座宽度一半)/间距+1
Ⅲ柱的钢筋计算
1、基础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基础内长度h1+基础顶面非连接区长度Hn/3
⑴弯折长度a和基础内长度和h1的确定
①当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时;(Lae=34d)
基础内长度h1=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a的取值
②当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时;
柱角插筋基础内长度h1=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柱中插筋基础内长度h1= Lae
弯折长度a= Max(6d,150)
⑵基础顶面非连接区长度Hn/3的确定:
最底层的Hn长度=基础顶面至上一层梁下表面的距离;其余各层:Hn长度=层高—梁高
2、中间层柱纵筋的计算
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的长度;其中第一层及以下非连接区的长度为Hn/3;其余各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 (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3、顶层柱长度的计算
⑴中柱
顶层中柱长度=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⑵角柱和边柱
第一种情况:梁包柱
1)外侧纵筋
①外侧纵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
②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2)内侧纵筋
①内侧纵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②[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第二种情况:柱包梁
1)外侧纵筋
①不少于柱外侧纵筋面积的65﹪伸入梁部分长度为至梁底起1.5Lae
计算公式=层高—梁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1.5Lae
②剩下的位于第一层的钢筋,升至柱顶,柱内侧边下弯8d
计算公式=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的保护层厚+[(柱宽—柱的保护层x2)+8d]
③剩下的位于第二层的钢筋
计算公式=层高—柱的保护层厚—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宽—柱的保护层x2)
2)内侧纵筋
①计算公式=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②弯锚与直锚的判断
[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③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4、箍筋
⑴箍筋长度=(柱宽+柱长)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
⑵根数:计算主要是确定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长度
⑶箍筋根数=箍筋布置长度/间距+1
⑷第一层和地下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下部为Hn/3;上部为Max (Hn/6 ;柱截面长边长度;500);其余各层上部与下部加密区长度均为Max(Hn/6 ;柱截面长边长度;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