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香港雄居首位,东南沿海领先,环渤海次之
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其中名列前3位的是香港、上海、北京。这三个城市由于人口和产业的超载,以致在资源的丰度方面显示出不足,但其自然区位优势度、经济区位优势度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方面都位居前列,因此在城市综合区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51个城市中,东南沿海的城市有25个,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有9个,这两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占到了51个城市中的67%。可见,东南沿海和环渤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其中,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以及内地具有区域中心性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东部沿海的其他地级市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上相对落后。
重庆、长春和沈阳这三个内地城市之所以能够以第6、8、10名跻身前10位,是因为尽管其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度都不强,但资源优势度和政治文化优势度都很高,所以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中能处于前列。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行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不断改善并提升自己的经济区位优势。区位优势虽然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关联性并不强。东部沿海大部分的地级市如潍坊、绍兴、嘉兴等,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如呼和浩特、石家庄等,有的临近海洋,有的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区位竞争力都很强,但由于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中心性不强,因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较为落后的。优越的区位固然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区位条件处于劣势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自然区位便利度:香港荣膺城市之冠,东部沿海优势明显,中心城市毫不逊色
香港、上海、天津的自然区位便利度荣膺中国内地诸城之冠。香港不仅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拥有天然良港,扼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是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上海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岸的中心,长江入海口;天津毗邻渤海,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苏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虽然没有优良的港口条件,但也临近海洋,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
51个城市中,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凭借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着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往的绝对优势。内地的省会城市如武汉、郑州、沈阳、西安等城市虽然没有临近海洋的优势,但由于其基本地处全国乃至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在区域的发展中起着承南启北、连东接西的作用,也显现出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自然区位优势度明显较弱的城市主要是内地的地级市,如柳州。呼和浩特、石家庄、长沙、昆明、太原虽然也是内地的省会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不仅没有临近海洋的便利区位,而且在全国乃至区域中也并不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自然区位优势度很弱。
自然区位优势作为一种静止不变的固有优势,是区域与生俱来的,因此在区域的竞争力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自然区位的绝对优势在城市的竞争力中并不具有主要的作用,例如大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自然区位优势很强,但是其综合区位竞争力却相对较为落后,因此,自然区位的优势与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关联性并不强。
(三)经济区位优势度:上海优势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
上海的经济区位优势度位居第一,香港和北京次之。上海和北京作为历史上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积淀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且其临近东部太平洋的优势使其在与国外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并有富庶的经济腹地长江三角洲;香港邻近内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北京是全国铁路、航空、通讯中心和枢纽,交通区
位极为优越,经济发达的环渤海地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辽阔的经济腹地。
51个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沿海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凭借拥有宽广的经济腹地,以及临近海洋、具备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易于实现区域间的贸易往来的优势,其经济区位度都名列前茅。其中,沿海的一些城市,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深圳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南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苏州虽然仅是个地级市,但由于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处于大城市的强烈辐射下,信息灵活,易于和大城市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作,因此,经济区位优势度很明显。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由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低,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能力弱,经济区位优势相对落后。
经济区位作为一种动态的区位因素,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和改变,因此,经济区位的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之间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在51个城市中,其中,北京、扬州、嘉兴、苏州、广州、柳州的经济区位优势度和区位的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一致。24个城市的经济区位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后20名,说明经济区位优势不强的地区,其综合区位竞争力也相对落后。
(四)资源优势度:呼和浩特列居榜首,东部沿海的地级市优势显著
资源优势度前10名城市为呼和浩特、长春、徐州、嘉兴、绍兴、潍坊、威海等。除两个省会城市外,其余城市主要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的地级市。这些地级市不仅城市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而且由于暂住人口较少,基本在10万~40万元;除个别城市的人均GDP较高外,大部分城市的GDP处在5000美元左右,城市的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对资源的消耗也较少。
51个城市中,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以及特区的资源优势度基本很弱,主要因为这些城市作为区域的发展中心,集聚着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对区域的资源消耗过大。例如上海和北京两城市本身的资源丰度就不足,再加上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聚,导致地区有限的资源在过度集聚的人口和产业压力下显现出严重的超载现象,表现出资源劣势。然而,沿海的中小地级市如扬州、烟台、南通不仅区域自身资源丰厚,而且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不强,因此,资源的消耗较弱,呈现出明显的资源优势。
内地经济处于中等水平的省会城市如南宁、石家庄、合肥、南昌等,虽然作为省会,是区域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中心,但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度却较强,首先是由于这些城市本身的资源非常丰富,其次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对资源的消耗还不很强大,所以,能在目前表现出较强的资源优势。
资源禀赋作为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地区的发展起着支柱性的作用。但在经济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资源的区位优势度和综合区位竞争力的相关性较弱。例如,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莞、大连、珠海、厦门等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资源的丰度本身就不足,又由于庞大的人口容量使有限的资源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因此导致资源的优势度不强,对综合区位竞争力的贡献少,但这些城市靠优越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城市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性的协作与交流,从而弥补了自身的资源劣势,并实现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政治文化优势度:北京优势突出,省会城市优势显著,东西地区差异明显
政治文化优势度名列前茅的城市都是特区和省会城市。北京以首都的优势位居香港和上海之前。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政治区位是其最大的优势,由于汇聚着全国最多的知名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因此也拥有最先进的文化;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在全国实施特殊的政策,政治区位优势很强,在文化方面,由于其长期受西方国家的统治,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深刻,因此文化优势也明显突出。
51个城市中,省会城市和特区的政治文化优势度明显突出,且东部沿海省份省会城市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