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
(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于皮书新闻稿的片面解读、歪曲报道,皮书作者(或课题组)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保留一切诉诸法律的权
利。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
新闻稿
News Release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现如今,中国经济在大国城市化、大国工业化、城市转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历史机遇之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在传统的四大区域发展格局下,中国出现了东部过度聚集、西部过度分散、东北持续下滑的困境。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蓝皮书提出要重新调整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体系。报告以“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为主题,分别从市场、产业、要素、交通一体化角度论证了东中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蓝皮书建议: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同时,蓝皮书还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
系新格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深圳首超香港获第一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无锡,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其中,与2013年相比,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无锡取代佛山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中,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优势明显。
从个体城市来看,北海市成为近三年来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城市中,天津、厦门、郑州、长沙分别在过去三年中提升了3个位次,深圳从过去两年的第2位上升至榜首位置,上海、台北、广州在近三年来一直稳居3~5位。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香港高居第二位,首次被深圳超越。综合竞争力分项表现稍有差异:从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来看,香港整体很好,但“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城市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香港过于看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关注不足,从长远看缺乏新型产业业态的支撑和引领。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p23、29、34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可持续竞争力强,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厦门。虽然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被深圳赶超,但是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在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项竞争
力方面,香港的等级排名均较为靠前。杭州、南京、厦门等三个未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的城市,在可持续竞争力上却具有很大优势。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布较为相似,可持续竞争力十强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述三大城市群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从个体城市来看,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十堰市成为近三年来可持续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可持续竞争力20强城市中,大连在过去三年中提升了11个位次,而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在近三年来则一直稳居前7位,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优势比较明显。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p25、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高铁时代的到来,城市间“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加剧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分异状况逐渐凸显,并呈现“俱乐部趋同”的阶段特征。2014年,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城市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方面均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城市,大量生产要素和资源仍然出现“孔雀东南飞”的态势。在2012~2014年间,虽然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差距呈现收敛迹象,但是可持续竞争力的变异系数在过去三年内持续扩大,这与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有关。东部一些城市密集带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市发展潜力有待挖掘;部分特大城市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而大量中小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等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由于资源集聚能力较强,其竞争力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地级城市。高铁时代的到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竞争力的这种“马太效应”。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p3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造城运动和土地财政破产,传统城市发展建设弊端开始凸显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