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将官衔
宋代主流官职品级
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领侍卫内大臣。
l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城门领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
(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
(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
(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北宋武官职位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武”的政策,总的来说武官的实际级别大大降低。
另外又实行“官”、“职”分离的制度,使得武官的级别与所任军职并没有必然联系。
最高级别的武官仍然是“太尉”,但只有从二品,而且只是个荣誉称号,无论文武都可以封授。
同时保留了前朝的种种将军、校尉名号,但只是作为武官的“赠典”,只有荣誉称号的意义,甚至有的号为“大将”,实际上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官。
武官的级别以“某某使”(北宋后期改为某某大夫)来表示品级,如传统的称号:节度使(从二品)、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以及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均从五品),或者是宋代新创的内客省使(正五品)、四方馆使(正六品)等等,低级军官为“某某副使”。
到北宋末将高级武官改为带有“武”字系列的“某某大夫”,低级军官改为“某某郎”。
但都是虚衔,仅仅表示俸禄数额。
真正的最高军职为朝廷“三衙”长官,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往往只挂有个四、五品的官衔。
而且明确文官可以管辖武官,而武官绝不得管辖文官。
在品级比自己高的文官面前,武官只好俯首听命。
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不久,另设新机构并扩大“差遣”的范围,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册府元龟》卷308《宰辅部?总序》。
关于唐代后期和五代、北宋的宰相职衔,有人认为只有同平章事才是真宰相,侍中、中书令是虚衔,此说欠妥。
参见陈振:《关于晚唐、五代的宰相制度》,《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许多旧机构几乎都成了闲散单位,只办理一些次要事务。
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职、差遣三种职衔。
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仆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元丰五年(1082)官制改革以前,只作为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
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
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
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
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
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
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
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
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
制置使亚於节度使。
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
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
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
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宋朝武官官职介绍前的基本知识1、宋朝官员品级⾮常“珍贵”,跟明清朝那种通货膨胀式的官员品级相差⾮常⼤。
⽐例明清称“七品芝⿇官”,在宋朝七品属于⾼级官员,称为“升朝官”,具备上朝⾯君的资格。
正六品的宋朝⽂⾂,就具备了当宰相的资格。
清朝⼀艘铁甲舰的舰长就是总兵衔(正⼆品),换作现代,航母舰长也就是上校、⼤校军衔。
所以,千万不要把清朝的品级观念,带⼊到宋朝、带⼊到现代社会中来。
2、宋朝武官正任官,最⾼品级是正⼆品的节度使,但是整个国家也只有三两个,已经属于荣誉职位,授官之后,基本就是留在京城当“镇国柱⽯”不再外派。
次⼀级的是“节度观察留后”,直接就是“正四品”3、宋朝的官员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学之选,⽽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是虚衔⽤来定俸禄和官位,职是宋朝⼠⼤夫的特殊职称,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宋朝区分⽂武以阶官为准,⽽不以差遣为准。
宋朝武官制度更复杂,除阶官外,还有正任官、遥郡官、荣誉加衔等。
本⽂只介绍官(军衔)、差遣(职务)两个有实质意义的4、我军现代军衔三等⼗级,都是实职。
宋朝武官阶,分成共有三等七级60阶。
其中最⾼的横班13个等级,⼏乎是虚设的,⼀个皇帝在位的时代也没有⼏个⼈能当上只有少数神⼀样的存在的如狄青、岳飞、韩世忠等5、宋朝武官品级⾮常珍贵。
⼀个步军指挥(军队单位)500,率兵武官连品级都没有。
韩世忠⽣擒⽅腊之后才被授予最低的“从九品”。
狄青在西夏威名赫赫的时候,也是连品级都没有。
⼆、宋朝武官官阶(军衔)介绍武阶官依其官阶可分为横班、诸司使、使⾂三等;横班正使、诸司正使、横班副使、诸司副使、⼤使⾂、⼩使⾂、⽆品尉勇七级60阶;横班:相当于元帅;诸司使:相当于各级将军;⼤使⾂、⼩使⾂:相当于⼤校、上校、中校、少校;⽆品尉勇相当于:上尉、中尉、少尉、各级军⼠长(1)太尉(正⼆品)=[太尉主兵官为武阶之⾸](2)通侍⼤夫(内客省使:正五品)←(3)正侍⼤夫(延福宫使)←(4)宣正⼤夫←(5)履正⼤夫←(6)协忠⼤夫←(7)中侍⼤夫(景福殿使:正五品)←(8)中亮⼤夫(客省使:从五品)←(9)中衞⼤夫(引进使)←(10)翊衞⼤夫←(11)亲衞⼤夫(从五品)←(12)拱衞⼤夫(正六品)←(13)左武⼤夫(东上阁门使)←(14)右武⼤夫(西上阁门使:正六品)=[横⾏正使13阶为⼤夫,正五品到正六品](15)武功⼤夫(皇城使:正七品)←(16)武德⼤夫(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17)武显⼤夫(左藏库、东西作坊使)←(18)武节⼤夫(庄宅、六宅、⽂思使)←(19)武略⼤夫(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20)武经⼤夫(西京左藏库使)←(21)武义⼤夫(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正七品)←(22)武翼⼤夫(供备库使)=[诸司正使8阶为⼤夫,正七品](23)正侍郎(延福宫副使:从七品)←(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景福殿副使)←(28)中亮郎(客省副使)←(29)中衞郎(引进副使)←(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东上阁门副使)←(34)右武郎(西上阁门副使:从七品)=[横⾏副使12阶为郎从七品:⼀般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 (35)武功郎(皇城副使:从七品)←(36)武德郎(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37)武显郎(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38)武节郎(庄宅、六宅、⽂思副使)←(39)武略郎(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40)武经郎(西京左藏库副使)←(41)武义郎(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从七品)←(42)武翼郎(供备库副使)=[诸司副使8阶为郎,从七品](43)敦武郎(内殿承制:正⼋品)←(44)修武郎(内殿崇班:正⼋品)=[⼤使⾂2阶为郎,正⼋品(含从⼋品阁门只候)](45)从义郎(东头供奉官:从⼋品)←(46)秉义郎(西头供奉官:从⼋品)←(47)忠训郎(左侍禁:正九品)←(48)忠翊郎(右侍禁)←(49)成忠郎(左班殿直)←(50)保义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1)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52)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使⾂8阶为郎,从⼋品到从九品](53)进武校尉(⽆品)←(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品)=[⽆品阶尉勇]三,宋朝基层武官差遣(官职)介绍(这个级别的武官军衔是“⽆品级勇尉”,也就是最⾼是上尉).宋朝军队编制及官职:⼤凡5⼈为伍(伍长)→5伍25⼈为押(押正)→2押50⼈为队(正副队将)→前后2队100⼈为都(马军=军使、副兵马使;步军=都头、副都头)→5都500⼈为营或部(正副指挥或正副将)→5营2500⼈为军(正副统制、同统制、统领)→⼏军为厢(正副都统制);厢为受中央直接指挥的最⾼作战单位,由⽂职使相(或兼都统制)指挥;营(部)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营(部)为500⼈,骑兵1营(部)为400⼈。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武将官衔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宋朝职位表大全详细
宋朝职位表大全详细宋朝职位表大全详细:宋朝官职等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水浒传》里宋代武官职级排列
《水浒传》里宋代武官职级排列
按照职级由高到低的排列为:
都教头,教头,提辖,节级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曾有过官职的地位都很低,大多属于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封官位最高的宋江也只得了个“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按现代的说法,充其量仅是个“独立团团长”。
教头宋时“教头”地位很低,位列“都教头”之后,“都教头”仅为中下级军官。
教头略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
职位大概为中校至少校。
提辖宋时一路或一州所置武职中提辖兵甲者的简称,编制在30人上下,应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武警中队长。
押司宋代官衙中的吏员,负责办理案牍等事务,为低级事务人员。
都头指挥使之下的下级军官,略相当于现在的连职。
制使原意是皇帝所派出的使者。
杨志谓制使,可理解是朝廷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
节级日行千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居此官职,为低级武职人员,相当于副排职。
知寨小xx荣司清风知寨,相当于镇长。
x xxx“xx”,大体相当于村长。
巡检大刀关胜曾任蒲东巡检,职位略与都监相当。
1/ 1。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 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 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 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 不久,另设新机构并扩大“差遣”的范围,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册府元龟》卷308《宰辅部?总序》。
北宋的官职排名和解释
北宋的官职排名和解释
以下是北宋官职排名和解释:
1. 太尉:北宋时期的太尉是最高武官职位,相当于国防部长。
太尉为正一品,享受宰相待遇,但实权较小。
2. 司徒:司徒是北宋时期的最高文官职位,相当于国家总理。
司徒为正一品,地位极为崇高,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 司空:司空是北宋时期的最高文官职位,相当于建设部部长。
司空为从一品,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建筑、水利等方面的事务。
4. 太师:太师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师为正一品,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5. 太傅:太傅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傅为正二品,与太师一样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6. 太保:太保是北宋时期最高文官职位之一,相当于宰相。
太保为从一品,与太师、太傅一样是朝廷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管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7.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傅的别称,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师为正二品。
8.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师的别称,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傅为正二品。
9. 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北宋时期为太子太师的别称,是朝廷
的重要官员之一,负责教导太子。
太子太保为从一品,地位仅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以上是北宋时期的官职排名和解释,这些官职在北宋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中国历史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朝代,但是你知道北宋的武官官职的称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宋武官官职的称谓,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武官职位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武”的政策,总的来说武官的实际级别大大降低。
另外又实行“官”、“职”分离的制度,使得武官的级别与所任军职并没有必然联系。
最高级别的武官仍然是“太尉”,但只有从二品,而且只是个荣誉称号,无论文武都可以封授。
同时保留了前朝的种种、校尉名号,但只是作为武官的“赠典”,只有荣誉称号的意义,甚至有的号为“大将”,实际上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官。
武官的级别以“某某使”(北宋后期改为某某大夫)来表示品级,如传统的称号:节度使(从二品)、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以及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均从五品),或者是宋代新创的内客省使(正五品)、四方馆使(正六品)等等,低级军官为“某某副使”。
到北宋末将高级武官改为带有“武”字系列的“某某大夫”,低级军官改为“某某郎”。
但都是虚衔,仅仅表示俸禄数额。
真正的最高军职为朝廷“三衙”长官,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往往只挂有个四、五品的官衔。
而且明确文官可以管辖武官,而武官绝不得管辖文官。
在品级比自己高的文官面前,武官只好俯首听命。
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不久,另设新机构并扩大“差遣”的范围,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册府元龟》卷308《宰辅部?总序》。
关于唐代后期和五代、北宋的宰相职衔,有人认为只有同平章事才是真宰相,侍中、中书令是虚衔,此说欠妥。
参见陈振:《关于晚唐、五代的宰相制度》,《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许多旧机构几乎都成了闲散单位,只办理一些次要事务。
宋朝时候的军衔
宋朝时候的军衔宋朝(960一1279)是在结束唐末五代割据纷争基础上重建的统一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
其军制奠定于北宋初年,南宋相承,但又有差异。
北宋开国后,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
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政,中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相制,守内虚外等改革措施,对强化中央集权,开创宋代基业,起了积极作用。
但其后继者奉此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则又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致使两末百万兵将,在与辽、西夏、金的抗衡中屡遭失败,最终为起于漠北的元朝所灭。
军事领导体制宋朝军队的建立、调动和指挥大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其下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二》)。
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
正副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一般由文官担任,依次宰相,却与宰相对持文武二柄。
南宋中期,规定宰相兼抠密位为定制。
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为中央军事指挥机关。
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武帅,分统全国禁军和厢军,其地位低于枢密院长官。
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戊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统领当地分屑三衙禁军,事毕则罢*后又子路或州、府设经略安抚使、经略快、安抚使等职为率臣,兼管较大地区军民内政,由文臣任正职,武将任副职。
军事行动一般须奉命于皇帝、宰相和枢密院。
枢密院、三衙、率臣,职权分割,上下相维,使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
此外,尚书省还没有兵部,主要掌管仪仗、武举、兵器、马政、地图等军务事宜,兼学厢军、乡兵、土军、蔷兵、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封与承袭等。
兵役制度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
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
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官员品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御史大夫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镇军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开封府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府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侮校尉、御侮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宋朝官衔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财赋和监察 路 监司 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刑狱监察 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仓储监察。
监察区
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
兼任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 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
幕职官管军 曹掾官管政
“走马承受” 监视,直接向朝廷汇报
宋朝官衔制度
正五品: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 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从五品: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 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 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 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正六品: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 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 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 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 旨、副承旨,骁骑尉。 从六品: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 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 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 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
宋朝官衔制度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 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 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 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 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 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 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 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 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 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 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 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 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 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为从八品。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
北宋武官官职称谓导读:小编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宋武官官职称谓》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历史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朝代,但是你知道北宋的武官官职的称谓?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宋武官官职的称谓,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武官职位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中国历史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朝代,但是你知道北宋的武官官职的称谓?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宋武官官职的称谓,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武官职位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武”的政策,总的来说武官的实际级别大大降低。
另外又实行“官”、“职”分离的制度,使得武官的级别与所任军职并没有必然联系。
最高级别的武官仍然是“太尉”,但只有从二品,而且只是个荣誉称号,无论文武都可以封授。
同时保留了前朝的种种、校尉名号,但只是作为武官的“赠典”,只有荣誉称号的意义,甚至有的号为“大将”,实际上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官。
武官的级别以“某某使”(北宋后期改为某某大夫)来表示品级,如传统的称号:节度使(从二品)、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以及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均从五品),或者是宋代新创的内客省使(正五品)、四方馆使(正六品)等等,低级军官为“某某副使”。
到北宋末将高级武官改为带有“武”字系列的“某某大夫”,低级军官改为“某某郎”。
但都是虚衔,仅仅表示俸禄数额。
真正的最高军职为朝廷“三衙”长官,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往往只挂有个四、五品的官衔。
而且明确文官可以管辖武官,而武官绝不得管辖文官。
在品级比自己高的文官面前,武官只好俯首听命。
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不久,另设新机构并扩大“差遣”的范围,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册府元龟》卷308《宰辅部?总序》。
北宋军将官职
北宋军将官职军将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你知道北宋军将官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宋军将官职,希望能帮到你北宋军将官职骠骑大从一辅国大正二上镇国大正二冠军大正三上怀化大正三云麾从三上归德从三忠武正四上壮武正四宣威从四上明威从四定远正五上宁远正五游骑从五上游击将从五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振威校尉从六上振威副尉从六致果校尉正七上致果副尉正七翊麾校尉从七上翊麾副尉从七宣节校尉正八上宣节副尉正八御武校尉从八上御武副尉从八仁勇校尉正九上仁勇副尉正九陪戎校尉从九上陪戎副卫从九北宋的官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统,难住了多少票英雄汉已不计其数。
其军官名目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在下不才,仅凭一知半解小议一下,见笑诸君。
北宋开国,鉴于五代战乱相寻、武将夺权、藩镇割据蔚然成风。
那时侯,节度使就是半个皇帝,弄好了称帝,弄不好也能称王,实在弄得太糟了被人兼并了那是你没能耐。
宋朝开国后,决策层就致力于结束这种混乱局面。
于是,先通过一系列手段将节度使的权力化为乌有,再将禁军里有威望的大将派到地方当节度使。
将地方精锐收归中央,建立起一支强大精锐的禁军,直接由皇帝统辖。
地方只有老弱残兵供官府差使,称为厢军。
这么一来,节度使成了空壳子,厢军都是老弱病残,地方上闹不起来了。
禁军归皇帝统辖,轮流驻防京师,将领也要轮换,“山转水也转”,京城也闹不起来了。
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我还是说正题吧-----北宋军官。
由于复杂到了一定程度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只好随意说,说到哪算哪。
★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这些从前的封疆大吏级的人物如今全是闲散人等,如果他没有其他官衔职务的话,那他就是不干事光拿钱的主了。
而且很多都是遥领,即不到所在的地方赴任。
如宋初崔彦进开始是果州团练使,果州在四川,而四川当时还不是宋朝的领土,因为他在禁军中有职务,所以就在禁军中工作。
后来崔彦进官做大了,宋辽满城之战得胜后,他因功升任河阳三称节度使,这个藩镇在孟州。
北宋文武将官职
北宋文武将官职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武”的政策,总的来说武官的实际级别大大降低。
你对北宋的文武官了解多少?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宋文武将官职,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文武将官职北宋文官职北宋前期,沿袭唐制,官阶分本官阶和散官阶。
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级,武散官从骠骑大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级(与唐二十九阶相比,增加正三品怀化大,在冠军大下;从三品归德,在云麾下)。
太宗初年,为避(光义)讳,将文散官命的正议大夫改为正奉大夫,通议大夫改为朝奉大夫等。
京朝官和选人,遇郊祀等庆恩,每次加五阶,到朝散大夫以上,每次加一阶。
武官诸司使以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内殿祟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
散阶较为复杂,但作用不大,所以在神宗改制时废除了。
此后,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如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长空、司马、司十、文学、助教等。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是在太宗末年和真宗时期确定的。
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
神宗元丰改制,将原有的京朝宫本宫阶改为职事官的名称,而新定的京朝官本官阶即寄禄官阶采用了原有的散官阶名称。
这种新定的京朝官寄禄官阶,自开府仪同三司到承务郎共二十五阶。
其中自开府仪同三司到通直郎,共二十阶,属升朝官;自宣德郎(微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到承务郎,共五阶,属京官。
哲宗元佑三年(1088),将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等大夫分置左、右,比前增加了六阶。
次年,进一步将朝请大夫到承务郎的官阶各分为左、右,增加了十四阶。
绍圣(1094一1098)到大观(1107—1110)间,恢复新法,基本取消了左、右之分。
高宗时,举行元佑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为左,其他人为右。
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
祟宁二年,将选人的本官阶进行改革,以便与京朝官的本官阶统一起来。
宋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宋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
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