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震测井_VSP_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VSP测井技术的研究

VSP测井技术的研究
等 物 理 参 数 ,还 可 以识 别 多 次 波 、 改 善 信 噪 比、 提 高 地 震 分 辨 率 ,从 而 用
定 ,确定各反射 层在地 震剖面上 的准确位 置 。v s P资料 提取 的速度参数 对
合 成 记 录 进 行 校 正 ,将 校 正 结 果 用 于 地 震 地 质 层 位 标 定 、 储 层 标 定 , 可 更


中国 化 工 贸 易
C h i n a C h e mi c a l T r a d e !
V S P测 井 技 术 的研 究
张 贤 明
胜利油田钻井 工程 技术公司 ,山东东营 2 5 7 0 0 0
摘要:现如今大部分油气 田已进入开发 的中晚期 ,油气勘探 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越 来越复杂,勘 探发现难度也越来越大 ,如何提高开采率 是我们 不断 探讨 的课题 ,V S 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 同地面 测量 参数之间最直接 的对应 关系,可以为地面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 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 型,还可 以 利用 V S p资料研 究岩性和储层物性 。通过 V S P技术 为解决这些 问题提供可靠 的参考资料 ,同时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油气勘探 V S P技术 采集 处理


前 言
四 、v s p资 料 的处 理
在油气勘探新 区寻找资源和对老 油 田进行深入解 剖,离不开一项重 要
技术,那就是 V S P技术 。V S P测井技术 ( v e t i c a 1 s e i s m i c p r o f i l e )就是 垂直地 震剖面 ,即把震源 放在井 中,检波器 放地面 ,或者 把震源放地 面, 接收器 放井 中进行 的地球物理勘探技 术。在垂直地 震剖面 中, 因为检 波器 置于地层 内部 , 所 以不仅能接收到 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纵波和上行转换波 , 也能接 收到 自上而 下传播 的下行 纵波及下行转 换波,甚至 能接 收到横波 。 这是垂直地震剖面与地面地 震剖面相 比最重要 的一个特 点。 V S P测 井技术 是近几年 发展 比较迅速 的一 门学科 ,在提取地 层地质参 数 、地 层速度 、地 震子波等地 震参数方面 很有作用 ,具有精度 高 的优 点。 目前 大部分 油气 田已进入 开发的 中晚期 ,以地面勘探为主 来发现油气 田的 市场 越来越 小,而井 中地 震在 油藏精细 刻画和剩余 油开发中有独特优 势。 油气勘探 开发面临 的地质 问题越来越 复杂,勘探发现难 度也越来越 大,新 增储量 品质 在不断 降低 ,储量动用率 也在降低 。油录井和测 井成果报 告信息 ,利 用 v s P获取 的速 度参 数对一定厚度 的砂体顶 底界面进行深度时间转换 。 应用 v s P技 术方法在胜利 油田第 3 2井进 行 v s P资料采集试验 ,取得信 噪 比较高 的原始资料 ,同时对 所取得 的资料进行 了处理试验 ,得 到分辨率 高于地面三维地震的反射波成果资料 。 通过与地面地震剖面对 比分析表 明, v s P成果 剖面精细 可靠,细节特 征 明显 ,可 用于井 旁精细构 造描述 和储层

VSP测井技术的研究

VSP测井技术的研究

VSP测井技术的研究摘要:现如今大部分油气田已进入开发的中晚期,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勘探发现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开采率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VS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还可以利用VSP资料研究岩性和储层物性。

通过VSP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油气勘探VSP技术采集处理一、前言在油气勘探新区寻找资源和对老油田进行深入解剖,离不开一项重要技术,那就是VSP技术。

VSP测井技术(vetical seismic profile)就是垂直地震剖面,即把震源放在井中,检波器放地面,或者把震源放地面,接收器放井中进行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置于地层内部,所以不仅能接收到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纵波和上行转换波,也能接收到自上而下传播的下行纵波及下行转换波,甚至能接收到横波。

这是垂直地震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VSP测井技术是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在提取地层地质参数、地层速度、地震子波等地震参数方面很有作用,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目前大部分油气田已进入开发的中晚期,以地面勘探为主来发现油气田的市场越来越小,而井中地震在油藏精细刻画和剩余油开发中有独特优势。

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勘探发现难度也越来越大,新增储量品质在不断降低,储量动用率也在降低。

油气藏地质成果的精度已成为制约油气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VSP 测井技术是实现老油田综合治理、深度挖潜和提高油气产量、支持油气勘探与生产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VSP技术的概述VSP就是在地面激发地震信号在井中不同深度上用检波器接收并记录下地震信号的技术。

进行VSP观测,要有以下基本条件:(1)井孔;(2)震源;(3)井下检波器;(4)记录仪器系统。

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油田先后在河南、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石油勘探,具有完备的勘探信息采集处理解释系统。

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新兴技术,VSP测井技术对特殊藏气条件下的勘探,能起到更直接、有效的作用,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其的研究,从而充分发挥此种技术在油田勘探的作用。

一、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性VSP测井即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其中的主要原理是,工作人员将检波器放在井中,在地表附近中一点激发地震波,然后在工作人员在地面测线的检波点上进行观测,能够接收到在其中传播的上行波和下行波,将其运用在油井勘探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作用:第一,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具有明显、直接、灵敏的特点。

工作人员运用VSP测井技术进行油田的勘测与开发,能够通过查看波场的分布位置,通过分析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能够帮助工作人员立即寻找出其中的变化。

第二,工作人员通过运用VSP测井技术主要测定井下油、气、水层的岩石物理性质,监测各油层的工作情况,检查开发井的技术状况等,是开发井采取作业措施和进行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依据。

二、VSP测井技术在河南油田项目中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指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及对地震属性的全面利用,以泌阳为例,该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在泌阳凹陷的北部的斜坡部分,具有不同的鼻状构造,发育有小断块、小断鼻和地层不整合油藏。

工作人员应根据泌阳的特点,运用VSP测井技术进行三维地震解释工作。

第一,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储层分布预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从而对油田的勘测与开发工作进行设计,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井网部署、优化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等几方面,从而进行精细三维地震油顶构造图偏移归位处理解释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油田的特点明确的确定出断层的位置,了解断层的明显特征。

第二,泌阳凹陷属于中小型陆相湖盆碎屑岩沉积盆地,具有较多沉积,并且存在多种岩性共存的特点,在地震勘测过程中,会导致地震波的传播产生不均匀的变化,所以勘测人员需要对地震波的速度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建立三维地震解释模型。

VSP 测井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VSP 测井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VSP测井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贺小黑,孟召平,薛鲜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 (100083)E-mail: lanchaoheiniang@摘要: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即激发震源位于地表,在井中不同深度进行观测,研究井附近地质剖面的垂直变化。

VSP较地面地震信噪比、分辨率更高,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明显,但也有井场时间长,经费开支大,接收器组合级数少,叠加次数低,处理流程不完善等缺点。

本文采用了地质学、岩体(石)力学和地震波动力学等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索了一条应用VSP测井信息来计算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而得出地下岩层的岩石物理性质的途径;系统总结了VSP测井原理;并对影响VSP测井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VSP测井的控制因素有深度、岩性、频率、视速度、岩石密度等。

这为本区岩性反演和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了依据,适应了当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VSP;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影响因素;层速度1. 引言多年以来,地震勘探工作一直是在地面布置测线,设置排列,这种方法称为水平地震勘探方法,所得剖面是常规的地震剖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勘探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出现了在井中与地面结合起来设置观测系统的地震勘探方法。

该方法在地表附近激发,在井中不同深度布置一些多级多分量的检波器进行观测。

即:检波器放在井中,测线沿井孔垂向布置,所以这种方法称为垂直地震剖面法,简称为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地震源放置于地面,接收的检波器置于深井中,地面激发震动后由不同深度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讯号,减少了表层干扰和吸收,可获得较高频段信息。

这种方法获得的地震波讯号是单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来的,对分析和认识地下地质构造情况更为准确。

与常规的水平地震勘探相比,VSP资料具有信噪比高、分辨率高、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等优点,由下行P波和转换SV 波下行波场,求得各地层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以及各种弹性模量参数,与地层岩性进行比较,可对储集层含油气特征予以评价。

垂直地震剖面VSP

垂直地震剖面VS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可用VSP预告钻井未钻遇的地层深度。
(5)用VSP资料可提供子波、反褶积因子、速度、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以 及其他物理参数。
VSP 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6)可以识别多次波。
(7)可以同时记录纵波及横波,这样就使地震勘探步入了全波信息利用 的领域。根据其提供的速度及速度比、振幅及振幅比、频率及频率比、 波长及波长比以及波形结构等信息,可研究井孔周围隐蔽性的油藏及砂 岩体,或检测油气及圈定储油范围。 (8)VSP与地面地震勘探相结合,联合对比,用以分析研究波源点有特殊 意义。人们可利用以下两方面波场参数变化来研究波场:即检波器—震 源之间距离的变化(地表观测特点);以及检波器—地层界面之间的变化 (介质内部固有特点)。 (9)VSP资料与声波资料综合应用,可计算大套地层之间的簿层,同时, 在做合成记录时,可考虑其折射影响。另外,还可用所做的合成记录与 VSP资料解释地震波形成的机制与细致地对比地层。
零井源距(零偏)zero-offset VSP
从原理上讲,零井源距是使震源位于观测井的井口之上,如图5.5.2所示。 当地下界面水平时,零井源距是不能探测井身周围的地质情况的。当地 层倾斜时,地层的探测范围随地层倾角而变化,探测范围可用虚震源到 起止观测点的两条直线所限的界面长度确定。而实际上,不可能使震源 点位于观测井的井口之上,一般距观测井井口都有一定的距离。最大井 源距约2百米,小则几十米,且震源位置固定。
进行垂直地震剖面测量时,通常将地震震源布置在地面或地表 附近,并在井中按相间较近的距离放置检波器。从原理上讲, 地面一次激发,井中各深度点上检波器同时接收获得一张多道 的垂直地震剖面。从实际情况考虑,在充满泥浆具有高温高压 的深井中,要在各个深度点上同时记录地震波在技术和设备上 是有许多困难的,所以在生产中,往往是采用单道或几道沿井 逐点移动进行多次观测,最后将多次观测的记录拼成一张多道 记录,如果震源稳定,重复性好,则这种单点测量多次观测的 方法与多点测量一次观测的方法,其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地 面震源偏离井口的水平距离称为偏移距或井源距。在实际生产 过程,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VSP采集任务,出现了各种不同的 观测方法,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观测系统。按震源、检波器和井 三者空间位置组合关系可分为零井源距VSP观测系统、非零井 源距VSP观测系统、变井源距观测系统等等。

VSP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VSP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的性能相同,它可以为子波处理提供依据。
3.1 常规采集技术
井中检波器
井中检波器是VSP主要设备,它应具有以下特点:
(1)可伸缩的推靠臂,当检波器沉放到某一观测点时,要求检波器推靠在 套管上,保证良好的接触; (2)检波器具有较宽的通频带,有可调的动态增益; (3)形状影视两端尖直径小,以防止管道波的产生; (4)是三分量检波器,同时接受纵横波资料; (5)耐高温高压
一 VSP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在我国,VSP技术研究起步晚,整体技术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但近几年取得了质的飞跃: Walkaway- VSP技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3D-VSP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有了较大进步,目前正在 着重发展井地联合勘探技术。对VSP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提高其主要勘探技术,势必会对油气藏的 开发和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3.3.2 固定非零偏VSP观测系统
非零偏井源距VSP:激
发点与井口的水平距离d 较大(大于150米)。 d固定称为固定非零井源 距VSP观测系统,它要根据 钻井或地震资料,初步确 定油气储层后,为了圈定 其分布范围而设计的。可 根据预测模型来确定观测 系统的相关参数(如图)。 凡是使用固定井源距观测 系统的都要设置近场子波 检波器。
已远远超出了地震测井原来的范围,而 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独立的观测方法。
一 国内外VSP技术发展现状
在地面地震勘 探中,震源和 检波器都布置 在地面上
VSP中,检波 器是布置在与 震源垂直方向 上,
(a)
(b)
常规地面观测a与VSP观测b的比较
图中,布置在地下深处的检波器对上行和下行地震波都有反应,而 在地面的检波器只能记录到地震反射波。
一 国内外VSP技术发展现状

测井资料、岩心数据、VSP资料及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一种分析复杂地质构造的有力工具

测井资料、岩心数据、VSP资料及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一种分析复杂地质构造的有力工具

测井资料、岩心数据、VSP资料及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一种分析复杂地质构造的有力工具GermanGomez;潘晓仁;等【期刊名称】《测井与射孔》【年(卷),期】2002(005)001【摘要】介绍了一套利用分散的岩心数据、测井资料、垂直地震资料和井间地质资料的采集及解释来分析复杂储层结构的方法。

Carito油田在委内瑞拉的部盆地,摩纳哥的北边。

它的产层深度在13000-17000ft之间,位于Naricual和SanAntonio地层的第三纪和白垩纪砂岩内。

1999年8月,在Carito油田的南部了两口新井,井位是根据地面地震数据得到的构造模型确定的。

钻井时,产层的顶部深度与预计的不同,这说明地层结构比预先了解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我们认为必须对该地层结构进行详细评价或者对一切现有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每口井已有的资料包括电阻率资料、密度资料和中子测井资料、多级声波测井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地层角测井资料以有压力测试资料。

对这些资料的责任感一地区的构造是复杂的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资料。

介绍了由各种测井资料、高分辨率井眼地震成象和三维地震资料导出该地区最终油藏模型的综合评价过程。

后来的第三口井和1999年获得的地震资料的新解释验证了新储层构造模型的准确性。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GermanGomez;潘晓仁;等【作者单位】不详;胜利测井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利用井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 [J], 施振飞;印兴耀2.综合应用岩心分析及测井资料确定油气界面的方法研究 [J], 卢海涛3.岩心资料与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在STEZYCA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J], J.Wojtowicz;张红英;王安庆;张超谟;储冬红4.使用三维地震资料,VSP资料和井间地震资料的储层描述 [J], 藤井康友;初春田5.变偏VSP资料及井间地震资料的模拟与偏移成像 [J], 刘清林;王报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垂直地震测井_VSP_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垂直地震测井_VSP_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T2:1 814 ms 2400
1900 2500 泉 四 段 :1 890 ms
2600
2000 2700
2.00
2800 2100
2900
3000
图 3 塔 13 井 VSP-LOG 桥式综合对比图 Fig. 3 VSP-LOG bridge calibration graph of Ta 13 well
垂直地震测井(VSP)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减少了噪声的影响;②提高了 地震资料纵向的分辨率。 因此,垂直地震测井在油 气勘探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3 应用实例效果分析
3. 1 利用垂直地震测井(VSP)时深关系精细标定 薄层砂体 准确的层位标定及精细解释是储层预测的前
提条件[4]。 所谓标定就是将时深曲线的时深对与子 波作褶积,模拟井旁道的地震记录,使之与原始地 震道吻合。 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 定,这样标定的结果对一些厚度大的标志层较为准
2010 年
李本才等:垂直地震测井(VSP)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111
50 SP 220 DT24
40 GR
层 位 嫩 五 段 嫩 四 段 嫩 三 段 嫩 二 段 嫩 一 段 姚2+3段 姚 一 段 青 二 段 青 一 段 泉 四 段
时间 (ms)
907
1043 1113 1240 1313 1395 1447 1757 1814 1890
(图 3 右)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一些厚度 大的标志层对应较好,而且葡萄花油层内部层间的 标定也极为准确。 前者将葡萄花油层标定在了一套 正相位中间,而后者将其标定在一套正负相位之间 的零相位上,对应到井上岩性反映的是一套砂岩的 底,其上部的正相位则对应一套砂岩,而这套砂岩 就是该区主力产油层。

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表层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表层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表层调查中的应用分析作者:李岩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8期[摘要]微测井技术是对地表层进行勘查的有效手段,由于成本较高影响了测井布设的密度。

本文针对微测井技术资料采集和解释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实际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三分量;微测井:VSP;解释;横波中图分类号:P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355-01在进行油气资源地震勘查时,由于地表的不均匀性会给地震信号的激发、接收和校正等造成一定的干扰,特别是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区域进行静校正表现的特别明显,严重限制了勘探的效果。

采用何种方法对地表层进行低成本、行之有效的调查,掌握地表层变化规律,是摆在广大地球物理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微测井技术是对地球表层构成情况进行调查的重要手段。

由于在地面上会收到井内不同深度受到激发形成的上行波,地形情况对其影响较小,可以达到很高的解释精度。

由于微测井技术在多采用钻井方式对地层进行打穿,从而对风化层进行有效的观测,才能提高对低、降速带速度以及厚度解释的正确性,从而形成较为精准的静校正量。

1、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对于地表层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区域,表层岩石的物性、速度和分布厚度较为剧烈,应该设置密度达到要求的微测井井位,方能可靠地采集到的地质资料,这样会使勘探投入的资金增加。

因为微测井技术需要利用地层表面进行激发,在井内进行观测,在信号获取过程中不会对原有的测井结构造成损坏。

所以,可以利用地震勘探形成的炮井来进行勘探,可以提高微测井布置的密度,减小微测井成本支出,可以经济、有效的对地表层进行勘探。

而对于风化层没有被打穿的勘探炮眼,可采用VSP微测井技术来对上行波信息进行接收,对地层的深度以及速度进行预判以及解释,可以解决由于井深不够引起的问题,扩大了微测井解释的范围,提升对地层表面勘探的精度,对于复杂地质情况的地表层静校正创造了条件。

应用VSP与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开展油藏精细地质研究

应用VSP与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开展油藏精细地质研究

及部署有利井位 。
关 键 词 :VS P 于楼 油 层 构 造 解释 储层 锦2 7 0井 区
锦 2 7 0井区 存 在较 大空 白区 ,井 区发育 有 一 定厚 度 的于 楼 油 层 , 但 构造落 实程 度低 ,储 层的发 育特 征 认识 不清 。为 提高 该井 区储 量 动 用程 度 ,进而 提高 整个 区块 开发 效果 ,并 研究 部署 油井 的可 能 ,故 确 立对 其进行 立项研 究 。
摘 要 :在 VS P测 井解 释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开展 砂 体 和 沉积 微 相 平 面 展 布 特 征 及 储 层 特 征 、 油藏 特 征 研 究 ,在 以 上研 究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油 井 动 态 资料 ,对锦 2 7 0井区进行开发效果评价;最后 ,综合 沉积特征、 小层划分、储层特性及 油水分布特征 ,进行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提 出下步工作方 向 Leabharlann 二 、精 细 地 质 研 究
1 . 构 造特征
我们 对本 区三维 地震 资料 进行 精 细解释 ,并 结 合非 零偏 移距 V S P 剖面 ,落实本 区的构 造及 目标区域 的储 层变化情 况 。 从S 中于楼 油层 Ⅱ组 顶界新 老构造 比较 上看 : 部署 图构造 形态 与新 构 造 图构造 形态 基本 一致 ,都 是一 个呈 北西 高而 南东 低的 斜坡 ,整 体 的构造 走 向没有 改 变 。通 过对 研究 区三 维地 震 资料 的 精细 解 释 和 VS P非零 偏 测井, ,在新 编 图 中发 现 了⑨ 号 断 层 ( 图2 一 1 ) ,⑨ 号断 层 向北东 方 向交汇 于② 号 断层 ,向 南西 方 向交汇 于 ③ 号断层 。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石油伯壬

V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闫总

V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闫总

处理前
处理后
处理前
处理后
利用吸收衰减规律预测油气
吸收衰减曲线
Ng1 Ng2+3
Ng4 Ng5 Ng6
Vp曲线 Vs曲线 电导率曲
线
SP曲线 紫色为密度曲
线
●层位对比(利用VSP资料标定、极性研究) 老技术深化
转换波合成地震记录=反射系数*子波 时深关系
VSP转换波(深度域)
VSP转换波(时间域) 三维转换波(时间域)
高分辨率三维
3DVSP偏移剖面
过井横剖面对比
3DVSP波动方程偏移过井纵剖面镶嵌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
3DVSP波动方程偏移过井横剖面镶嵌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
高分辨率三维
15-83
45 Hz
3DVSP
13-73
50 Hz
7、垦71区3DVSP资料构造解释
层位标定与构造框架剖面建立
地震相干识别与刻画地质体变化
VSP的技术原理
VSP观测系统
逆VSP观测系统
VSP资料的应用范围
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提供比较可靠的参数,提高地面 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可靠识别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辅助地面地震资料 的解释
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 研究井孔附近的地层构造细节和地层岩性变化 倾角预测和钻前预测 井周吸收衰减规律
但是从胜利油田内部的市场需求和我们的技 术实力来看,目前VSP技术在胜利油田内部的推广 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加强VSP技术在油田勘 探开发工作上的工作力度,争取为油田解决更多 的勘探开发实际问题。
建议
1、勘探开发中加强对VSP所提供准确信息的应用,可以改 进地面资料成像处理的精度,提供可靠的钻井目标地质体 的位置及深度,避免钻井偏靶漏靶事件的发生。 2、在资料采集方面要发展和完善多级检波器组合技术,增 加叠加次数,改进资料质量,还要进一步发展VSP资料采 集同地面地震联合作业的技术。 3、在VSP技术研究方面,要进一步提高频率,提高分辨率、 精度和清晰度,解决地面地震技术无法解决的井眼附近区 域小构造成像问题,实现井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使岩性 特征研究和井位储层评价结果更可靠。

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

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

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VSP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方法)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即激发震源位于地表,在井中不同深度进行观测,研究井附近地质剖面的垂直变化。

这种方法是在地震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测井与地震结合进行地质解释更加有据可循。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地面地震剖面而言的,其实质是在井中观测地震波场,将井下检波器置于井中不同深度来记录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

在地表设置震源激发地震波,在井内安置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即在垂直方向观测一维人工场,然后对所观测得到的资料经过校正、叠加、滤波等处理,得到垂直地震剖面,如图所示。

一.VSP中波的主要类型1.VSP中的主要波动从波的类型来分:(1)直达初至波(2)一次反射波:反射纵波和转换波(当震源有偏移距)(3)多次反射波从波传播到接收点的方向来分:(1)下行波:来自接收点上方的下行波(直达波和下行多次波)(2)上行波:来自接收点下方的上行波(一次反射波和上行多次波)2.VSP中干扰波类型(1)套管波:沿套管传播的波(2)电缆波:电缆振动引起检波器振动。

(3)管道波:充满泥浆的井与围岩形成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由震源产生的面波传播到此界面时,好象一个新的震源,产生了沿井轴方向传播的管波,能量强,速度低(1400-1460),稳定。

二.VSP资料采集在VSP数据采集中所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井口震源、井下检波器、记录仪器、电缆、参考检波器(近场检波器)。

在采集过程中有以下要求:1.对震源要求:1)震源能激发高宽频信号,提高分辨率;2)能量强,干扰小,多在低速层以下激发,采取多次重复激发方式,以增强能量。

3)要求震源子波一致,一口井观测点上百,每个点又必须重复激发,这样一口井都要激发很多次,所以要求每次激发的子波要一致。

4)相邻道震源的标识误差应小于1ms,以保证有较高的精度。

2.偏移距:小(偏移距大小与界面成象范围有关)3.参考检波器(近场检波器):近场检波器埋于地下监视震源子波,要求它尽可能与井中检波器的性能相同,它可以为子波处理提供依据。

VSP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VSP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2.2 VSP时距曲线分析
2.2 VSP时距曲线分析 (4)均匀介质情形下的一个水平反射界面的二次上行多次波时距曲线
与一次上行波平行,但不与直达波
相交。与上行波相比,同样具有随观测
点深度时间变小和负视速度的性质,它 和上行的一次波有平行的同相轴,而不 和直达波相交。
上次多次波的射线路径
三 VSP信息采集技术

VSP测井基本原理
01
02 03 04
国内外VSP发展现状
VSP测井基本原理
VSP信息采集技术
三维三分量VSP简介
2.1 VSP中的主要波动
从波的类型来分:(1)直达初至波
(2)一次反射波
(3)多次反射波
从波传播到接受点的方向来分:(1)下行波,来自接收点上方的下行波;
(2)上行波,反之。
d1为直达波;d1' 为下行多次波; u1为一次反射波; u1'为上行多次波
VSP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2015.6.10
主要成员及国内外VSP发展现状及VSP工作原理 VSP信息采集 三维三分量VSP应用
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国内外VSP技术发展现状
VSP测井原理
VSP资料采集技术
三维三分量VSP简介
一 国内外VSP技术发展现状
VSP
利用初至波、续至波 观测点距很小(典型的是10~25m)
观测系统多种多样。主要有:零偏VSP、 利用震源在井口附近的零偏移距观测 非零偏VSP、变偏(移动震源)VSP、 系统 多方位变偏VSP、逆VSP、随钻VSP等; 目的主要是测定速度 从原理上来说是很简单的 目的主要是研究井旁地层剖面及在实际 地层介质中研究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

垂直地震剖面测井仪研究报告

垂直地震剖面测井仪研究报告
• GRU自然伽马射线光电倍增管正常工作电压1500Vdc,最大工作电压 1800Vdc。
2020/7/16
CCL采集短节CLU
• CLU用于套管井中VSP的校深,根据套管接箍的已知深度与记录的套 管接箍深度进行对比,从而校正VSP记录深度。
• CLU在VSP系统中为可选配置短节。 • 最高工作温度:180℃ • 最高环境压力:1500 bar
2020/7/16
垂直地震剖面测井仪 VSP
北京捷威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Geo-Vista Technology Ltd.
VSP测井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即垂直地震剖面测井,是一种特殊 的地震观测方法。该方法在地表激发地震波,再在沿井内不同深度布 置的多级多分量的检波器上进行观测。和其他井中地球物理技术相比 ,VSP在探测范围上有很大的优势,能得到井周围几平方公里到十几 平方公里的三维直达波、纵波、转换波和横波数据,成像分辨率更高 ,降低了时间与深度的不确定性,能帮助量化各向异性,更好的解决 油田地质问题。
2020/7/16
VSP工作示意图
2020/7/16
• VSP系统主要由井下,地面和震源系统三部分组成。井下的AU采集 单元可在压力1500bars,温度170℃环境下连续工作。
• VSP系统全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最多支持32级井下3分量检波 器采集单元。级间电缆长度可选。
• 采用自适应高速遥测技术。使用7000m标准7芯电缆时,数据传输速 率大于1.5Mbps。
• 每个HOTSHOT最多控制4支气枪。可以4个 HOTSHOT通过级联方式最多控制16支气枪。
• 气枪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能够有效抑制气泡效 应,压制多次波。

俄罗斯垂直地震剖面(VSP)测井仪

俄罗斯垂直地震剖面(VSP)测井仪

俄罗斯垂直地震剖面(VSP)测井仪АМЦ-ВСП-3-48 (MSAT-3-48)俄罗斯垂直地震剖面(VSP)测井仪,原名叫三维矿井地震波探矿模数数控仪АМЦ-ВСП-3-48。

从1983年开始该设备已生产了几个型号,当时,在其总设计思路不改变的前提下,经过了7次改型。

在俄罗斯及其邻国的主要石油天然气产地地质物理部门中有30多套这种仪器在使用。

基于这种原因,将АМЦ-ВСП型仪器定为工业标准。

两套8模量АМЦ-ВСП型仪器,以下简称MSANT(Modular Seismic Array Tool),于1997年起Schlumberger公司开始使用,已有两套设备(设备名缩写为MSAT)被斯伦贝谢公司购买使用。

这影响了ВСП仪器的改进以及在国外使用仪器的改进。

该设备受到CONOCO和EXXON公司的高度评价。

АМЦ-ВСП仪器的基本思路是应用了定中心差多路传输模量图,它是由测试时间与数据向地面记录器传输时间分离的多模数矿井探测器获取的。

在数据传输之前,在每一个接收模数内部都进行数据缓冲。

地面设备与矿井模数之间的信息转换是通过成组和单独的选项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

该设备可对每个测量点的地震接收器指标进行标准化,这使得可以进行精确地三分量测量,并可使用高精确极化多波方法处理数据。

可进行0.125毫秒数字化步长的精确测量,用于井间地震X线成像,用于解决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用于研究小振幅煤矿构造地质学。

工艺软件包还包括一个专门的程序,用于进行微地震,用于选择一个合理的地震激发深度,以获得高质量的垂直地震数据。

1、仪器简介仪器的地面部分包括小而易搬动的模块,模块包括矿井仪器电源的程控模块、笔记本电脑NOTEBOOK和接口组,可以对套管井或裸眼井进行高灵敏三分量地震测量。

测量设备包括:数字式多短节地震井下探测器,该探测器由三个相同的接收短节、转发器及伽马短节组成,接收短节之间使用跨接电缆联接。

地面设备,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程控电源及接口模块,接口模块与井下探测器进行数据遥传、与地震激发同步系统联接,并记录信号。

井间地震VSP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

井间地震VSP技术在渤海油田的首次应用

(2)可控震源。

其激发信号作用时间较长、且为均衡振幅的连续扫描振动信号,例如双轴井下震动器Z-Trac。

特点:Z-Trac震源,可同时激发高频纵波、横波。

激发能量频带宽,且能稳定输出最低有效频率在30Hz,仪器稳定,保养周期长,单次保养,能保证100000万次激发正常,不对井壁及环空水泥产生影响。

1.2.2 检波器选择(1)基于流体耦合的多级水听器拖缆。

其特点为:布置简单、频率响应高,但缺乏推靠式传感器那种矢量波场的测量能力,受管波的影响严重。

(2)推靠式三分量多级检波器。

其特点:推靠臂工作,使检波器与地层耦合良好,记录井壁粒子运动形成的矢量波场,有抑制管波,但其记录效率比水听器拖缆差。

对井间地震来说,井下的干扰因素众多,波场复杂,在采集中首先要保证有效波场的高信噪比;另外,井间地震采集,不但有一般构造与地层的空间展布关系,而且还有各向异性与流体的问题,在施工时,应该综合考虑区块的地质情况、井况、施工要求、预算等多种因素,采用性价比最高、最适合该区块的井下检波器。

1.2.3 采集方法井间地震采集方法,最为常见的有两种:共检波器采集(CRG)及共炮点采集(CSG)。

以CRG为例,检波器固定深度不动,震源从底深度,定点上提至顶深度,该采集就构成了一个扇区。

通常情况下,检波器需要上移几个深度,每移动并固定到一个深度,则震源移动并激发,从而再次采集一个扇区。

以这样的模式,采集完所有扇区,则完成井间地震采集。

同理,CSG则相当于震源不动,检波器移动采集扇区,或者说相当于一个震源炮点的非零VSP采集。

1.2.4 采集参数设置(1)检波器、震源移动深度选择。

在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井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震源、检波器的布放深度,必须保证目的层必须在覆盖范围内。

(2)采集深度间隔。

一般检波器级间距选用15m(或30m),采集深度间隔为2.5m、5m、7.5m、15m(通常选择5m深度间隔),震源采集深度间隔一般为5m。

VSP

VSP

1961 VSP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VSP测井即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即激发震源位于地表,在井中不同深度进行观测,研究井附近地质剖面的垂直变化。

它是与通常的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相对应,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同时在沿地面测线布置的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VSP测井也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但它是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的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前者检波器放在地表,测线沿地面布置,所以又称为水平地震剖面,后者检波器放在井中,测线沿井孔垂向布置,所以称为垂直地震剖面[1]。

2 VSP测井的技术优势1)VSP在远离地表的井下介质内部接收地震波,环境相对比较安静,避开了近地表对地震波场的强烈影响,比地面地震资料有较高的信噪比,一般可达3~4。

2)VSP具有地震波传播路径较短、有效高频成分损失较少的特点,因此VSP资料与地面地震相比有较高的分辨率。

3)VSP在地面激发,沿井筒顺序布观测点接收,可以获得地面地震处理的地震子波和精确的地震传播速度。

4)VSP利用三分量检波器可以观测到纵波、横波和转换波等多种类型的地震波,各种波的到达方向明显不同,且随震源和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更易于界面附近地震波动力学的研究。

3 VSP测井在锦16块二元驱开发中的应用锦16块经过30余年的注水开发,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区块产量递减速度快。

2008年区块开始实施转换开方式,将II 7-8小层由原来的注水开发转为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替方式,采用5点法,实施24注48采,初期区块产量上升快,有效遏制了产量的递减速度,但也存在着个别井或井组不见效的情况,分析主要原因为锦16块砂岩组级别的大套储层对比关系明确,但受沉积相影响小层级别储层变化大,对比差异较大,造成局部注采关系对应差。

3.1 利用VSP测井技术进行微构造的识别针对区块小层级别储层变化快,对比差异较大的情况,对6-2416井和丙6-A226井进行了一个零偏和8个非零偏方向的VSP测井资料采集及相关地质研究[2],同时结合全区高清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区块的微构造进行了重新落实,重新落实后新增断层3条,其中2条断层(F5、F6)断距在10m左右,延伸长度比较短,是导致井组内个别单井不受效的主要原因,1条断层(F4)断距20m左右,延伸长度较大,是导致区块内小层对比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3]。

油藏评价技术规范

油藏评价技术规范

油气藏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藏评价的涵义、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及应提交的成果.本标准适用于大庆探区的油气藏评价及其成果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492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SY/T 5367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T 5842 砂岩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开发地质油藏工程部分SY/T 5970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要求SY/T 6021 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SY/T 6041 石油天然气勘探效益评价方法SY/T 6098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109 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式SY/T 6510 稠油油田注蒸汽开发方案设计技术要求SY/T 6583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细则DZ/T 0217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Q/SY 179 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Q/SY DQ×××× 盆地评价技术规范Q/SY DQ×××× 区带评价技术规范Q/SY DQ×××× 圈闭评价技术规范3 油气藏评价涵义油气藏评价是从圈闭预探获工业油气流开始,直到探明整个油气田的全过程。

它以现代油气藏地质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震、井筒、试油、试采、分析化验和试验区开发动态等资料,对油气藏的构造、储层岩性、物性、微观特征,以及油气水分布等三维空间形态进行精细描述,查明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产能,完成油气探明(或控制)储量计算,论证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进行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产能建设中的应用

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产能建设中的应用

VSP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摘要】油田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速度快,而且井网基本完善,给油田的稳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重点介绍VSP测井技术的应用,以VSP测井技术为基本,结合全区的三维地震解释及单井地层对比,落实复杂区块的微构造、追踪薄层、落实单砂体,最终落实区块构造,完成井位部署工作,为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稳产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VSP测井技术产能建设地震井位部署微构造锦州油田经过30余年的开发历程,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区块产量递减速度快,并且井网已基本完善,要维持老区产量,产能建设研究工作的重点就必须从区块的中部向区块的边缘转移,向构造较为复杂的区域转移,由厚层块状油藏向薄层油藏转移,向岩性油气藏转移,落实区块边界断层、微构造、追踪薄储层、寻找岩性油藏成为油气挖潜的主力方向(宋立忠,2007)。

而VSP测井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1 VSP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VSP测井即垂直地震剖面法(朱光明,1988),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即激发震源位于地表,在井中不同深度进行观测,研究井附近地质剖面的垂直变化。

它是与通常的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相对应,地面观测的地震剖面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同时在沿地面测线布置的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VSP测井也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但它是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的一些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前者检波器放在地表,测线沿地面布置,所以又称为水平地震剖面,后者检波器放在井中,测线沿井孔垂向布置,所以称为垂直地震剖面。

在水平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置于地面,所以除沿地表传播的直达波和面波外,只能接收到来自地下的上行波,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通过井置于地层内部,所以既能接收到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波,也能接收到自上而下的下行波(图1)。

相对于水平地震剖面,VSP测井可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

直接、更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层底面
姚二+三 段底
姚一段底
油层底面
姚二+三 段底
姚一段底
姚二+三 段底
姚一段底
姚二+三段底 姚一段底


图 2 常规标定(左)与利用 VSP 时深对标定(右)对比 Fig. 2 Comparison between ordinary calibration(left)
and VSP time-depth calibration(right)
第 22 卷 第 1 期IRS
文 章 编 号 :1673-8926(2010)01-0109-05
Vol.22 No.1 Mar. 2010
垂直地震测井(VSP)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李本才1,曹卿荣1,李 珮2,桂 盼1
(1.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利用 VSP 时深对制作合成记录,计算出井旁速 度,将时间域剖面转换成深度域剖面,与同一比例 的岩性综合录井剖面进行直接对比,直观地反映出 某个反射同相轴所反映的砂组顶底面反射,并且可 以确定是多大厚度地层的综合响应,为井震对比提 供了一种准确、直观的技术手段,可建立目的层段 地震与地质之间对应关系,给地震反射同相轴赋予 一定的地质和岩性意义,为下一步的地震属性分析 及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3. 2 葡萄花油层岩性组合及沉积演变分析
(图 3 右)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一些厚度 大的标志层对应较好,而且葡萄花油层内部层间的 标定也极为准确。 前者将葡萄花油层标定在了一套 正相位中间,而后者将其标定在一套正负相位之间 的零相位上,对应到井上岩性反映的是一套砂岩的 底,其上部的正相位则对应一套砂岩,而这套砂岩 就是该区主力产油层。
收稿日期:2009- 03-12;修回日期:2009- 12- 15 作者简介:李本才,1964 年生,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探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138000)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公司勘探开发
研究院勘探所。 E-mail:libenc@
110
岩性油气藏
识别和对比发生困难。 垂直地震测井由于在介质内 部点上直接观测,能够避开和减弱剖面上部低速带 的干扰,易于识别波的性质。 ④地面地震观测时,由 于地面上部的影响,地震噪声能量较高,仪器有效 灵敏度受到限制,很难记录和识别强度低的弱波。 垂直地震测井在介质内部的点上观测,地震噪声水 平随深度迅速衰减,可以大大提高仪器的有效灵敏 度,并使弱波的观测成为可能。 ⑤地面地震观测时, 不同界面的波到达地表测线上各点的方向都是来 自下方,且彼此差别不大。 垂直剖面观测时,不同界 面的波到达井内测线上各点的方向可以是来自上 方,也可以是下方,而且在界面附近发生突变,所以 垂直地震测井可以有效地利用波的到达方向这一 特点。 ⑥地面地震观测时,由于低速带和地层剖面 上部的影响,造成波的质点运动方向畸变。 垂直地 震测井可以避开地层剖面上部和低速带的干扰,准 确观测波的质点运动方向。 因而,可以利用波的“空 间偏振”(或极化)这一特别灵敏的参数来研究波的 性 质 和 地 层 岩 性 [3]。
第 22 卷 第 1 期
地震响应
时间
地表
震源
震源
井 时间
地震响应
反射界面
反射界面
(a)
(b)
图 1 常规地面观测(a)与 VSP 观测(b)的比较 Fig. 1 Comparison between ordinary surface receiving
system(a) and VSP receiving system(b)
深度 (m)
1036
1255 1367 1530 1633
1752
1827
2300 2384 2507
嫩 五 段 1 036 m
嫩 四 段 1 255 m 嫩 三 段 1 367 m
嫩 二 段 1 530 m
嫩 一 段 1 633 m
姚 二 三 段 1 752 m 姚 一 段 1 827 m
青 二 段 2 300 m 青 一 段 2 384 m 泉 四 段 2507 m
通过 VSP 准确标定,结合地层岩性综合录井,确 定姚家组(1 827.0~1 632.0 m)地层厚度为 185.0 m。 下部姚一段地层为紫红色泥岩夹灰色泥岩及少量 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姚二+三段地层为灰 色泥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组合。 结合塔 13 井过井 主测线反演剖面(图 4)分析认为,下部湖岸线以上
有利的勘探目标,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就成 为该区勘探的关键[2]。 因此,必须在 地 震 剖 面 上 精 确标定出葡萄花油层的位置,全区精细追踪解释, 利用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及沿层切片等地震方法 刻画砂体,才能有效地确定该区的有利勘探目标。
2 垂直地震测井的优点
垂直地震测井(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是一种地震观测方法(图 1)。 它是在地表附近的一 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的一些 检波点上进行观测。 与地面地震所不同的是由于在 垂直地震测井中,检波器通过井置于地层内部,所 以既能接收到自下而上的上行波,又能接收到自上 而下的下行波,而地面地震只能接收到前者。 垂直 地震测井的优点为[3]:①垂 直 地 震 测 井 通 过 观 测 波 场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来研究地质剖面的垂向变化, 因此,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更明显、更直接、更 灵敏。 ②地面地震观测距介质内部有意义的界面较 远,与界面有关的波需要经过一段复杂的旅程才能 到达地表,垂直地震测井可以在介质内部紧靠界面 附近观测,也可直接记录与界面有关的较纯的地震 子波的波形。 ③地面地震记录主要的干扰波大都来 自地层剖面上部,这些干扰往往使地震记录上波的
时 间 (ms)
500 1000 1500 2000
L300
VSP-LOG 时深 尺 500 500
1 0.50
51
101
151
201
251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1000 嫩 五 段 :907 ms
1100
1000
1200



:1
1.00 043 ms
1300 T06:1 113 ms 1100
确,但是具体到一些层间薄储层时的标定就很难准 确标定,而 VSP 资料所得的时深关系对可以准确标 定这些层间储层。
长期以来吉林油田 100 多 口 井 的 VSP 资 料 都 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由于上交的所有 VSP 资料中,数据体的道头格式与传统的 Landmark 标准 格式不符,造成研究人员不能将 VSP 的有用信息加 载到工作站 Landmark 中。 本次通过深入研究,运用 多种软件(如 EPT)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 VSP 所 得的时深关系(时深对)及 VSP 数据体(SEGY)加载 到工作站 Landmark 中。 图(2)是利用常规方法声波 时差标定塔 13 井与利用 VSP 时深对标 定 塔 13 井 结果对比。
将 加 载 到 Landmark 中 的 塔 13 井 VSP 时 深 关 系,结合声波时差曲线,分析认为:拐点处基本与地 层界面对应,最大速度拐点在嫩江组底界,对应深 度约为 1 633 m,其原因是 1 633 m 上部为大套泥岩, 下部为姚家组泥岩、粉砂岩互层,速度拐点反映了 该井地层的岩性变化。 同时将加载到 Landmark 中 的塔 13 井 VSP 的 SEGY 资料与原始三维地震资料 联结起来进行综合桥式对比(图 3),完成了地质资 料 与 地 震 资 料 的 相 互 标 定 ,特 别 是 对 T06,T1,T1p,T2 反射层的准确标定。 在进行 VSP-LOG 剖面与三维 地震剖面及岩电剖面的层位标定时发现,T06 反射层 与 原 标 定 层 位 有 所 不 同 ,VSP 标 定 的 T06 层 应 在 原 三维地震认定的 T06 强反射轴下部约 16 ms 处。 同 时传统的常规标定方法(图 3 左)总是存在全井段 上 下 不 能 兼 顾 的 问 题 ,而 利 用 VSP 时 深 对 其 标 定
时 间 (ms)
Xline Well
301
321
341
361
塔 13 381 401
421
441
461
481
1000
10086
9690 1200
9294
1400
8899
8503
1600
8107
7712
1800
7316
6920
2000
6525
6129
图 4 塔 13 井过井主测线 LINE335 反演剖面 Fig. 4 Inversion profile of line 335 across Ta 13 well
垂直地震测井(VSP)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减少了噪声的影响;②提高了 地震资料纵向的分辨率。 因此,垂直地震测井在油 气勘探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3 应用实例效果分析
3. 1 利用垂直地震测井(VSP)时深关系精细标定 薄层砂体 准确的层位标定及精细解释是储层预测的前
提条件[4]。 所谓标定就是将时深曲线的时深对与子 波作褶积,模拟井旁道的地震记录,使之与原始地 震道吻合。 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 定,这样标定的结果对一些厚度大的标志层较为准
1400 1200 1500 嫩 二 段 :1 240 ms
1300 1600 T1:1 313 ms
1700 Y2+3:1 395 ms 1400 1800 Y1段 :1 447ms
1500 1900
1.50
2000 1600
2100
1700 2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