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合集下载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风险物质临界量类比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风险物质临界量类比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规范名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物质名称 (1,4,5,6,7,7-六氯-8,9,10-三降冰片-5-烯-2,3-亚基双亚甲基)亚硫酸酯 (RS)-α -氰基-3-苯氧基苄基(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 基环丙烷羧酸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及其 混合物 1,1-二甲基肼 1,1-二氯乙烯 1,2,3-三氯代苯 1,2,4,5-四氯代苯 1,2,4-三氯代苯 1,2-二氯苯 1,2-二氯乙烷 1,2-二硝基苯 1,3-丁二烯 1,3-二硝基苯 1,3-戊二烯 1,4-二氯苯 1-丁烯 1-氯-2,4-二硝基苯 1-氯丙烯 2,4,6-三硝基甲苯 2,4,6-三溴苯胺 2,4-二氯苯酚 2,4-二硝基甲苯 2,6-二氯-4-硝基苯胺 2-氨基异丁烷 2-丙烯-1-醇 2-丁烯 2-甲基苯胺 2-氯-1,3-丁二烯 2-氯苯胺 2-氯丙烯 2-氯乙醇 3,4-二氯甲苯 3-氨基丙烯(烯丙胺) 3-氯丙烯 4-硝基苯胺 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 CODCr 浓度≥10000mg/L 的有机废液 N-(2,6-二乙基苯基)-N-甲氧基甲基- 氯乙酰胺 N-(2-乙基-6-甲基苯基)-N-乙氧基甲 基-氯乙酰胺 NH3-N 浓度≥2000mg/L 的废液 N-甲基苯胺 O-O-二甲基-S-[1,2-双(乙氧基甲酰) 乙基]二硫代磷酸酯 氨 白磷 苯 苯胺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7664-41-7 7.5 7697-37-2 7.5 7718-54-9 0.25 7719-09-7 5 7719-12-2 7.5 7726-95-6 2.5 7738-94-5 0.25 7775-09-9 100* 7775-11-3 0.25 7778-43-0 0.25 7782-41-4 0.5 7782-50-5 1 7783-06-4 2.5 7783-07-5 0.25 7783-20-2 10 7783-41-7 0.25 7783-60-0 1 7784-34-1 7.5 7784-42-1 0.5 7786-81-4 0.25 7789-00-6 0.25 7790-94-5 0.5 7790-98-9 5 7791-21-1 5 7803-51-2 2.5 7803-52-3 2.5 7803-62-5 2.5 8014-95-7 2.5 10025-67-9 2.5
598-73-2 624-64-6 624-83-9 630-08-0 689-97-4 814-68-6 1306-19-0 1314-56-3 1321-94-4 1327-53-3 1330-20-7 1634-04-4 2893-78-9 3132-64-7 3333-67-3 3811-04-9 4109-96-0 4170-30-3 6484-52-2 7439-97-6 7440-38-2 7446-09-5 7446-11-9 7550-45-0 7616-94-6 7637-7-2 7647-01-0 7664-38-2 7664-39-3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
实用文档
200 三氯硅烷
10025-78-2 5
201 氧氯化磷
10025-87-3 2.5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简称为“风险物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环境风险 评价工作,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是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有: ——调整了适用范围,与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重构体系衔接; ——调整、补充规范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风险潜势初判,改进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规范了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优化调整了大气、地表水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 ——增加了地下水风险预测与评价的技术要求; ——调整、细化了风险防范措施内容; ——增加了评价结论与建议章节; ——补充、完善了附录,增加了附图、附表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G、附录J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H、 附录I、附录K为资料性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0月14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0000.1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28 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简称为“风险物质”。

最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优秀文档

最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优秀文档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值生产工艺20分安全生产控制(8分)消防验收2分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2分安全生产许可2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2分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40分)截流措施8分事故排水收集措施8分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雨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2分)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8分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4分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0分废水排放去向10分表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25M1类水平25≤M<45M2类水平45≤M<60M3类水平M≥60M4类水平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of enterprise(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02-05 发布2018-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ⅱ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级程序------------------------------------------------------------------- 2 5风险物质识别--------------------------------------------------------------- 2 6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 7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5 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10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制定本标准。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30000.2-GB30000.29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50483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747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3015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environmental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environmentalaccident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environmentalaccidentrisk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简称为“风险物质”。

3.4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ofrisksubstance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of enterprise(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02-05 发布2018-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ⅱ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级程序------------------------------------------------------------------- 2 5风险物质识别--------------------------------------------------------------- 2 6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 7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5 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10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制定本标准。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环办〔2014〕3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环办〔2014〕34号

附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 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 J941—2018)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page is only the cover as a document 2021year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附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附件

附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序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备注号(吨)第一部分1 甲醛50-00-0 0.52 四氯化碳56-23-5 7.53 1,1-二甲基肼57-14-7 7.54 乙醚60-29-7 105 甲基肼60-34-4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 苯胺62-53-3 57 敌敌畏62-73-7 2.58 甲醇67-56-1 500*9 异丙醇67-63-0 510 丙酮67-64-1 1011 三氯甲烷67-66-3 1012 丁醇71-36-3 513 苯71-43-2 10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4 天然气74-82-8 515 溴甲烷74-83-9 7.516 乙烯74-85-1 517 乙炔74-86-2 518 氯甲烷74-87-3 1019 碘甲烷74-88-4 1020 甲胺74-89-5 521 氰化氢74-90-8 2.522 甲硫醇74-93-1 523 丙烷74-98-6 524 氯乙烯75-01-4 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25 乙胺75-04-7 1026 乙腈75-05-8 1028 乙硫醇75-08-1 1029 二氯甲烷75-09-2 1030 二硫化碳75-15-0 1031 二甲基硫醚75-18-3 1032 环丙烷75-19-4 533 环氧乙烷75-21-8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34 异丁烷75-28-5 535 异丙基氯75-29-6 536 异丙胺75-31-0 537 1,1-二氯乙烯75-35-4 538 光气75-44-5 0.2539 三甲胺75-50-3 2.540 丙烯亚胺75-55-8 1041 环氧丙烷75-56-9 1042 2-氨基异丁烷75-64-9 543 三甲基氯硅烷75-77-4 7.544 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 2.545 甲基三氯硅烷75-79-6 2.546 丙酮氰醇75-86-5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47 三氯硝基甲烷76-06-2 0.2548 硫酸二甲酯77-78-1 0.2549 四乙基铅78-00-2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50 异丁腈78-82-0 1051 二氯丙烷78-87-5 7.552 三氯乙烯79-01-6 1053 乙酸甲酯79-20-9 554 过氧乙酸79-21-0 555 氯甲酸甲酯79-22-1 2.557 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 584-74-2 105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08-7 559 甲苯-2,6-二异氰酸酯60 萘91-20-3 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1 联苯胺92-87-5 0.562 1,2-二氯苯95-50-1 1063 3,4-二氯甲苯95-75-0 1064 氯乙酸甲酯96-34-4 7.565 硝基苯98-95-3 1066 2,6-二氯-4-硝基99-30-9 5苯胺67 4-硝基苯胺100-01-6 568 乙苯100-41-4 1069 苯乙烯100-42-5 1070 N-甲基苯胺100-61-8 571 1,4-二氯苯106-46-7 1072 对苯醌106-51-4 173 环氧氯丙烷106-89-8 1074 丁烷106-97-8 575 1-丁烯106-98-9 576 1,3-丁二烯106-99-0 577 2-丁烯107-01-7 578 丙烯醛107-02-8 2.579 3-氯丙烯107-05-1 580 1,2-二氯乙烷107-06-2 7.581 2-氯乙醇107-07-3 582 3-氨基丙烯(烯丙107-11-9 5胺)83 丙腈107-12-0 585 乙二胺107-15-3 1086 2-丙烯-1-醇107-18-6 7.587 乙烯基甲醚107-25-5 588 氯甲基甲醚107-30-2 2.589 甲酸甲酯107-31-3 590 醋酸乙烯108-05-4 7.591 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 7.592 三聚氯氰108-77-0 1093 甲苯108-88-3 1094 氯苯108-90-7 595 环己胺108-91-8 1096 环己酮108-94-1 597 苯酚108-95-2 598 醋酸正丙酯109-60-4 599 氯甲酸正丙酯109-61-5 5 100 亚硝酸乙酯109-95-5 5 101 呋喃110-00-9 2.5 102 正己烷110-54-3 500* 103 环己烷110-82-7 10 104 哌啶110-89-4 7.5 105 己二腈111-69-3 2.5 106 正辛醇111-87-5 7.5 107 丙烯115-07-1 5 108 二甲醚115-10-6 5 109 异丁烯115-11-7 5 110 四氟乙烯116-14-3 5 111 六氯苯118-74-1 1 112 2,4,6-三硝基甲苯118-96-7 5113 2,4-二氯苯酚120-83-2 5114 2,4-二硝基甲苯121-14-2 5115 反式-丁烯醛123-73-9 10116 二甲胺124-40-3 5117 甲基丙烯腈126-98-7 2.5118 2-氯-1,3-丁二烯126-99-8 5119 四氯乙烯127-18-4 10120 苯乙腈140-29-4 1121 丙烯酸丁酯141-32-2 5122 丁酰氯141-75-3 5123 乙酸乙酯141-78-6 500*124 2,4,6-三溴苯胺147-82-0 5125 乙撑亚胺151-56-4 5126 乙拌磷298-04-4 0.5127 肼302-01-2 7.5128 氟乙酸甲酯453-18-9 0.25129 丙二烯463-49-0 5130 乙烯酮463-51-4 2131 羰基硫463-58-1 2.5132 1,3-戊二烯504-60-9 5133 溴化氰506-68-3 2.5134 氯化氰506-77-4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35 四硝基甲烷509-14-8 5136 硫氰酸甲酯556-64-9 10137 2-氯丙烯557-98-2 5584-84-9 5138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139 1-氯丙烯590-21-6 5140 氰酸钾590-28-3 2.5141 过氯甲基硫醇594-42-3 5142 三氟溴乙烯598-73-2 5143 反式-2-丁烯624-64-6 5144 异氰酸甲酯624-83-9 5145 一氧化碳630-08-0 7.5146 乙烯基乙炔689-97-4 5147 丙烯酰氯814-68-6 1148 氧化镉1306-19-0 0.25149 五氧化二磷1314-56-3 10150 甲基萘1321-94-4 5151 三氧化二砷1327-53-3 0.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52 二甲苯1330-20-7 10153 甲基叔丁基醚1634-04-4 5154 二氯异氰尿酸钠2893-78-9 2.5155 环氧溴丙烷3132-64-7 2.5156 碳酸镍3333-67-3 0.25157 氯酸钾3811-04-9 100*158 二氯硅烷4109-96-0 5159 丁烯醛4170-30-3 10160 硝酸铵6484-52-2 50161 汞7439-97-6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2 砷7440-38-2 0.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3 二氧化硫7446-09-5 2.5164 三氧化硫7446-11-9 2.5165 四氯化钛7550-45-0 1166 过氯酰氟7616-94-6 2.5167 三氟化硼7637-7-2 2.5168 氯化氢7647-01-0 2.5169 磷酸7664-38-2 2.5170 氟化氢7664-39-3 5171 氨7664-41-7 7.5172 硝酸7697-37-2 7.5173 氯化镍7718-54-9 0.25174 亚硫酰氯7719-09-7 5175 三氯化磷7719-12-2 7.5176 溴7726-95-6 2.5177 铬酸7738-94-5 0.25178 氯酸钠7775-09-9 100*179 铬酸钠7775-11-3 0.25180 砷酸氢二钠7778-43-0 0.25181 氟7782-41-4 0.5182 氯7782-50-5 1183 硫化氢7783-06-4 2.5184 硒化氢7783-07-5 0.25185 硫酸铵7783-20-2 10186 二氟化氧7783-41-7 0.25187 四氟化硫7783-60-0 1188 三氯化砷7784-34-1 7.5189 砷化氢7784-42-1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90 硫酸镍7786-81-4 0.25191 铬酸钾7789-00-6 0.25192 氯磺酸7790-94-5 0.5193 高氯酸铵7790-98-9 5194 一氧化二氯7791-21-1 5195 磷化氢7803-51-2 2.5196 锑化氢7803-52-3 2.5197 硅烷7803-62-5 2.5198 发烟硫酸8014-95-7 2.5199 一氯化硫10025-67-9 2.5200 三氯硅烷10025-78-2 5 201 氧氯化磷10025-87-3 2.5 202 四氯化硅10026-04-7 5 203 溴化氢10035-10-6 2.510048-95-00.22 204 七水合砷酸氢二钠205 二氧化氯10049-04-40.5 206 一氧化氮10102-43-90.5 207 二氧化氮10102-44-0 1 208 氯化镉10108-64-20.25 209 硫酸镉10124-36-40.25 210 三氯化硼10294-34-5 2.5 211 白磷12185-10-3 5 212 羰基镍13463-39-30.5 213 五羰基铁13463-40-6 1 214 硫酸镍铵15699-18-00.25 215 硫氢化钠16721-80-5 2.5 216 氟硅酸16961-83-4 5 217 乙硼烷19287-45-7 1 218 戊硼烷19624-22-70.25 219 四氧化锇20816-12-00.25 220 丁烯25167-67-3 5 221 硝基氯苯25167-93-5 5222 二苯基亚甲基二26447-40-50.5 异氰酸酯(MDI)223 甲苯二异氰酸酯26471-62-5 2.5 224 乙酰甲胺磷30560-19-10.25 225 硫63705-05-510 226 石油气68476-85-7 5227 煤气(CO,CO和/ 7.5 H2,CH4的混合物等)/ 0.25 228 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229 锑及其化合物(以/ 0.25 锑计)/ 0.25 230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231 钼及其化合物(以/ 0.25 钼计)/ 0.25 232 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233 锰及其化合物(以/ 0.25 锰计)/ 2500** 234 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235 剧毒化学物质/ 5236 有毒化学物质/ 50/ 10 237 COD Cr浓度≥10000mg/L的有机废液/ 1238 NH3-N浓度≥2000mg/L的废液第二部分239 1,2,3-三氯代苯87-61-6 5240 1,2,4-三氯代苯120-82-1 2.5 241 1,2,4,5-四氯代苯95-94-3 5242 1,2-二硝基苯528-29-0 0.5 243 1,3-二硝基苯99-65-0 0.5 244 1-氯-2,4-二硝基苯97-00-7 5245 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81-15-2 5 246 五氯硝基苯82-68-8 0.5 247 2-甲基苯胺95-53-4 7.5 248 2-氯苯胺95-51-2 5 249 壬基酚25154-52-3 1 250 支链-4-壬基酚84852-15-3 1 251 六氯-1,3-丁二烯87-68-3 2.5 252 萤蒽206-44-0 0.5 253 精蒽120-12-7 5 254 粗蒽120-12-7 5 255 一氯丙酮78-95-5 2.5 256 全氟辛基磺酸1763-23-1 5 257 全氟辛基磺酸铵29081-56-9 5258 全氟辛基磺酸二癸二甲基铵251099-16-85259 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铵70225-14-8 5260 全氟辛基磺酸钾2795-39-3 5 261 全氟辛基磺酸锂29457-72-5 5262 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56773-42-3 5 263 全氟辛基磺酰氟307-35-7 5264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25637-99-4;53194-55-6( 134237-50-6;134237-51-7;134237-52-8)265 氰化钾151-50-8 0.25 266 氰化钠143-33-9 0.25 267 氰化镍钾14220-17-80.25 268 氰化银钾506-61-6 0.25 269 氰化亚铜544-92-3 0.25 270 砷酸7778-39-4 0.25 271 五氧化二砷1303-28-2 0.25 272 亚砷酸钠7784-46-5 0.25 273 硝酸钴10141-05-60.250.25 274 硝酸镍13138-45-9;14216-75-2275 氯化汞7487-94-7 0.25 276 氯化铵汞10124-48-80.25 277 硝酸汞10045-94-00.25 278 乙酸汞1600-27-7 0.25 279 氧化汞21908-53-20.25 280 溴化亚汞10031-18-20.25 281 乙酸苯汞62-38-4 0.25 282 硝酸苯汞55-68-5 0.25 283 重铬酸铵7789-9-5 0.25 284 重铬酸钾7778-50-9 0.25 285 重铬酸钠10588-01-90.25 286 三氧化铬[无水] 1333-82-0 0.25 287 四甲基铅75-74-1 2.5 288 乙酸铅301-04-2 0.250.25 289 硅酸铅10099-76-0;11120-22-2290 氟化铅7783-46-2 0.25 291 四氧化三铅1314-41-6 0.25 292 一氧化铅1317-36-8 0.257446-14-2 0.25 293 硫酸铅[含游离酸>3%]294 硝酸铅10099-74-80.25 295 二丁基二(十二酸)77-58-7 0.5 锡296 二丁基氧化锡818-08-6 0.25 297 二氧化硒7446-8-4 0.25 298 硒化镉1306-24-7 0.25 299 硒化铅12069-00-00.25 300 氟硼酸镉14486-19-20.25 301 碲化镉1306-25-8 0.254685-14-7 1 302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及其混合物303 O-O-二甲基121-75-5 10 -S-[1,2-双(乙氧基甲酰)乙基]二硫代磷酸酯137-26-8 0.25 304 双(N,N-二甲基甲硫酰)二硫化物137-30-4 0.25 305 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5972-60-8 5 306 N-(2,6-二乙基苯基)-N-甲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4256-82-1 5 307 N-(2-乙基-6-甲基苯基)-N-乙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08 (1,4,5,6,7,7-六氯115-29-7 0.25 -8,9,10-三降冰片-5-烯-2,3-亚基双亚甲基)亚硫酸酯52315-07-8 5 309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310 三苯基氢氧化锡76-87-9 0.25。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序号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 甲醛50-00-0 0.5 否2 四氯化碳56-23-5 7.5 否3 1,1-二甲基肼57-14-7 7.5 否4 乙醚60-29-7 10 否5 甲基肼60-34-4 7.5 是6 苯胺62-53-3 5 否7 敌敌畏62-73-7 2.5 否8 甲醇67-56-1 500* 否9 异丙醇67-63-0 5 否10 丙酮67-64-1 10 否11 三氯甲烷67-66-3 10 否12 丁醇71-36-3 5 否13 苯71-43-2 10 是14 天然气74-82-8 5 否15 溴甲烷74-83-9 7.5 否16 乙烯74-85-1 5 否17 乙炔74-86-2 5 否18 氯甲烷74-87-3 10 否19 碘甲烷74-88-4 10 否20 甲胺74-89-5 5 否21 氰化氢74-90-8 2.5 否22 甲硫醇74-93-1 5 否23 丙烷74-98-6 5 否24 氯乙烯75-01-4 5 是25 乙胺75-04-7 10 否26 乙腈75-05-8 10 否27 乙醛75-07-0 5 否28 乙硫醇75-08-1 10 否29 二氯甲烷75-09-2 10 否30 二硫化碳75-15-0 10 否31 二甲基硫醚75-18-3 10 否32 环丙烷75-19-4 5 否33 环氧乙烷75-21-8 7.5 是34 异丁烷75-28-5 5 否35 异丙基氯75-29-6 5 否36 异丙胺75-31-0 5 否37 1,1-二氯乙烯75-35-4 5 否危险化学品38 光气75-44-5 0.25 否39 三甲胺75-50-3 2.5 否40 丙烯亚胺75-55-8 10 否41 环氧丙烷75-56-9 10 否42 2-氨基异丁烷75-64-9 5 否43 三甲基氯硅烷75-77-4 7.5 否44 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 2.5 否45 甲基三氯硅烷75-79-6 2.5 否46 丙酮氰醇75-86-5 2.5 是47 三氯硝基甲烷76-06-2 0.25 否48 硫酸二甲酯77-78-1 0.25 否49 四乙基铅78-00-2 2.5 是50 异丁腈78-82-0 10 否51 二氯丙烷78-87-5 7.5 否52 三氯乙烯79-01-6 10 否53 乙酸甲酯79-20-9 5 否54 过氧乙酸79-21-0 5 否55 氯甲酸甲酯79-22-1 2.5 否56 三氟氯乙烯79-38-9 5 否57 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 5 否5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 10 否59 甲苯-2,6-二异氰酸酯91-08-7 5 否60 萘91-20-3 5 是61 联苯胺92-87-5 0.5 否62 1,2-二氯苯95-50-1 10 否63 3,4-二氯甲苯95-75-0 10 否64 氯乙酸甲酯96-34-4 7.5 否65 硝基苯98-95-3 10 否66 2,6-二氯-4-硝基苯胺99-30-9 5 否67 4-硝基苯胺100-01-6 5 否68 乙苯100-41-4 10 否69 苯乙烯100-42-5 10 否70 N-甲基苯胺100-61-8 5 否71 1,4-二氯苯106-46-7 10 否72 对苯醌106-51-4 1 否73 环氧氯丙烷106-89-8 10 否74 丁烷106-97-8 5 否75 1-丁烯106-98-9 5 否76 1,3-丁二烯106-99-0 5 否77 2-丁烯107-01-7 5 否危险化学品78 丙烯醛107-02-8 2.5 否79 3-氯丙烯107-05-1 5 否80 1,2-二氯乙烷107-06-2 7.5 否81 2-氯乙醇107-07-3 5 否82 3-氨基丙烯(烯丙胺)107-11-9 5 否83 丙腈107-12-0 5 否84 丙烯腈107-13-1 10 否85 乙二胺107-15-3 10 否86 2-丙烯-1-醇107-18-6 7.5 否87 乙烯基甲醚107-25-5 5 否88 氯甲基甲醚107-30-2 2.5 否89 甲酸甲酯107-31-3 5 否90 醋酸乙烯108-05-4 7.5 否91 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 7.5 否92 三聚氯氰108-77-0 10 否93 甲苯108-88-3 10 否94 氯苯108-90-7 5 否95 环己胺108-91-8 10 否96 环己酮108-94-1 5 否97 苯酚108-95-2 5 否98 醋酸正丙酯109-60-4 5 否99 氯甲酸正丙酯109-61-5 5 否100 亚硝酸乙酯109-95-5 5 否101 呋喃110-00-9 2.5 否102 正己烷110-54-3 500* 否103 环己烷110-82-7 10 否104 哌啶110-89-4 7.5 否105 己二腈111-69-3 2.5 否106 正辛醇111-87-5 7.5 否107 丙烯115-07-1 5 否108 二甲醚115-10-6 5 否109 异丁烯115-11-7 5 否110 四氟乙烯116-14-3 5 否111 六氯苯118-74-1 1 否112 2,4,6-三硝基甲苯118-96-7 5 否113 2,4-二氯苯酚120-83-2 5 否114 2,4-二硝基甲苯121-14-2 5 否115 反式-丁烯醛123-73-9 10 否116 二甲胺124-40-3 5 否117 甲基丙烯腈126-98-7 2.5 否118 2-氯-1,3-丁二烯126-99-8 5 否危险化学品119 四氯乙烯127-18-4 10 否120 苯乙腈140-29-4 1 否121 丙烯酸丁酯141-32-2 5 否122 丁酰氯141-75-3 5 否123 乙酸乙酯141-78-6 500* 否124 2,4,6-三溴苯胺147-82-0 5 否125 乙撑亚胺151-56-4 5 否126 乙拌磷298-04-4 0.5 否127 肼302-01-2 7.5 否128 氟乙酸甲酯453-18-9 0.25 否129 丙二烯463-49-0 5 否130 乙烯酮463-51-4 2 否131 羰基硫463-58-1 2.5 否132 1,3-戊二烯504-60-9 5 否133 溴化氰506-68-3 2.5 否134 氯化氰506-77-4 7.5 是135 四硝基甲烷509-14-8 5 否136 硫氰酸甲酯556-64-9 10 否137 2-氯丙烯557-98-2 5 否138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584-84-9 5 否139 1-氯丙烯590-21-6 5 否140 氰酸钾590-28-3 2.5 否141 过氯甲基硫醇594-42-3 5 否142 三氟溴乙烯598-73-2 5 否143 反式-2-丁烯624-64-6 5 否144 异氰酸甲酯624-83-9 5 否145 一氧化碳630-08-0 7.5 否146 乙烯基乙炔689-97-4 5 否147 丙烯酰氯814-68-6 1 否148 氧化镉1306-19-0 0.25 否149 五氧化二磷1314-56-3 10 否150 甲基萘1321-94-4 5 否151 三氧化二砷1327-53-3 0.25 是152 二甲苯1330-20-7 10 否153 甲基叔丁基醚1634-04-4 5 否154 二氯异氰尿酸钠2893-78-9 2.5 否155 环氧溴丙烷3132-64-7 2.5 否156 碳酸镍3333-67-3 0.25 否157 氯酸钾3811-04-9 100* 否158 二氯硅烷4109-96-0 5 否159 丁烯醛4170-30-3 10 否危险化学品160 硝酸铵6484-52-2 50 否161 汞7439-97-6 0.5 是162 砷7440-38-2 0.25 是163 二氧化硫7446-09-5 2.5 否164 三氧化硫7446-11-9 2.5 否165 四氯化钛7550-45-0 1 否166 过氯酰氟7616-94-6 2.5 否167 三氟化硼7637-7-2 2.5 否168 氯化氢7647-01-0 2.5 否169 磷酸7664-38-2 2.5 否170 氟化氢7664-39-3 5 否171 氨7664-41-7 7.5 否172 硝酸7697-37-2 7.5 否173 氯化镍7718-54-9 0.25 否174 亚硫酰氯7719-09-7 5 否175 三氯化磷7719-12-2 7.5 否176 溴7726-95-6 2.5 否177 铬酸7738-94-5 0.25 否178 氯酸钠7775-09-9 100* 否179 铬酸钠7775-11-3 0.25 否180 砷酸氢二钠7778-43-0 0.25 否181 氟7782-41-4 0.5 否182 氯7782-50-5 1 否183 硫化氢7783-06-4 0.25 否184 硒化氢7783-07-5 0.25 否185 硫酸铵7783-20-2 10 否186 二氟化氧7783-41-7 0.25 否187 四氟化硫7783-60-0 1 否188 三氯化砷7784-34-1 7.5 否189 砷化氢7784-42-1 0.5 是190 硫酸镍7786-81-4 0.25 否191 铬酸钾7789-00-6 0.25 否192 氯磺酸7790-94-5 0.5 否193 高氯酸铵7790-98-9 5 否194 一氧化二氯7791-21-1 5 否195 磷化氢7803-51-2 2.5 否196 锑化氢7803-52-3 2.5 否197 硅烷7803-62-5 2.5 否198 发烟硫酸8014-95-7 2.5 否199 一氯化硫10025-67-9 2.5 否200 三氯硅烷10025-78-2 5 否危险化学品201 氧氯化磷10025-87-3 2.5 否202 四氯化硅10026-04-7 5 否203 溴化氢10035-10-6 2.5 否204 七水合砷酸氢二钠10048-95-0 0.22 否205 二氧化氯10049-04-4 0.5 否206 一氧化氮10102-43-9 0.5 否207 二氧化氮10102-44-0 1 否208 氯化镉10108-64-2 0.25 否209 硫酸镉10124-36-4 0.25 否210 三氯化硼10294-34-5 2.5 否211 白磷12185-10-3 5 否212 羰基镍13463-39-3 0.5 否213 五羰基铁13463-40-6 1 否214 硫酸镍铵15699-18-0 0.25 否215 硫氢化钠16721-80-5 2.5 否216 氟硅酸16961-83-4 5 否217 乙硼烷19287-45-7 1 否218 戊硼烷19624-22-7 0.25 否219 四氧化锇20816-12-0 0.25 否220 丁烯25167-67-3 5 否221 硝基氯苯25167-93-5 5 否222 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26447-40-5 0.5 否223 甲苯二异氰酸酯26471-62-5 2.5 否224 乙酰甲胺磷30560-19-1 0.25 否225 硫63705-05-5 10 否226 石油气68476-85-7 5 否227 煤气(CO,CO 和H2,CH4的混合物等)7.5 否228 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0.25 否229 锑及其化合物(以锑计)0.25 否230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0.25 否231 钼及其化合物(以钼计)0.25 否232 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0.25 否233 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0.25 否234 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2500** 否235 剧毒化学物质 5 否236 有毒化学物质50 否237 COD Cr浓度≥10000mg/L 的有机废液10 否238 NH3-N 浓度≥2000mg/L 的废液 1 否危险化学品239 1,2,3-三氯代苯87-61-6 5 否240 1,2,4-三氯代苯120-82-1 2.5 否241 1,2,4,5-四氯代苯95-94-3 5 否242 1,2-二硝基苯528-29-0 0.5 否243 1,3-二硝基苯99-65-0 0.5 否244 1-氯-2,4-二硝基苯97-00-7 5 否245 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81-15-2 5 否246 五氯硝基苯82-68-8 0.5 否247 2-甲基苯胺95-53-4 7.5 否248 2-氯苯胺95-51-2 5 否249 壬基酚25154-52-3 1 否250 支链-4-壬基酚84852-15-3 1 否251 六氯-1,3-丁二烯87-68-3 2.5 否252 萤蒽206-44-0 0.5 否253 精蒽120-12-7 5 否254 粗蒽120-12-7 5 否255 一氯丙酮78-95-5 2.5 否256 全氟辛基磺酸1763-23-1 5 否257 全氟辛基磺酸铵29081-56-9 5 否258 全氟辛基磺酸二癸二甲基铵251099-16-85 否259 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铵70225-14-8 5 否260 全氟辛基磺酸钾2795-39-3 5 否261 全氟辛基磺酸锂29457-72-5 5 否262 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56773-42-3 5 否263 全氟辛基磺酰氟307-35-7 5 否264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25637-99-4;3194-55-6(134237-50-6;134237-51-7;134237-52-8)5 否265 氰化钾151-50-8 0.25 否266 氰化钠143-33-9 0.25 否267 氰化镍钾14220-17-8 0.25 否268 氰化银钾506-61-6 0.25 否269 氰化亚铜544-92-3 0.25 否270 砷酸7778-39-4 0.25 否271 五氧化二砷1303-28-2 0.25 否272 亚砷酸钠7784-46-5 0.25 否273 硝酸钴10141-05-6 0.25 否危险化学品274 硝酸镍13138-45-9;14216-75-20.25 否275 氯化汞7487-94-7 0.25 否276 氯化铵汞10124-48-8 0.25 否277 硝酸汞10045-94-0 0.25 否278 乙酸汞1600-27-7 0.25 否279 氧化汞21908-53-2 0.25 否280 溴化亚汞10031-18-2 0.25 否281 乙酸苯汞62-38-4 0.25 否282 硝酸苯汞55-68-5 0.25 否283 重铬酸铵7789-9-5 0.25 否284 重铬酸钾7778-50-9 0.25 否285 重铬酸钠10588-01-9 0.25 否286 三氧化铬[无水] 1333-82-0 0.25 否287 四甲基铅75-74-1 2.5 否288 乙酸铅301-04-2 0.25 否289 硅酸铅10099-76-0;11120-22-20.25 否290 氟化铅7783-46-2 0.25 否291 四氧化三铅1314-41-6 0.25 否292 一氧化铅1317-36-8 0.25 否293 硫酸铅[含游离酸>3%] 7446-14-2 0.25 否294 硝酸铅10099-74-8 0.25 否295 二丁基二(十二酸)锡77-58-7 0.5 否296 二丁基氧化锡818-08-6 0.25 否297 二氧化硒7446-8-4 0.25 否298 硒化镉1306-24-7 0.25 否299 硒化铅12069-00-0 0.25 否300 氟硼酸镉14486-19-2 0.25 否301 碲化镉1306-25-8 0.25 否302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及其混合物4685-14-7 1 否303 O-O-二甲基-S-[1,2-双(乙氧基甲酰)乙基]二硫代磷酸酯121-75-5 10 否304 双(N,N-二甲基甲硫酰)二硫化物137-26-8 0.25 否305 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37-30-4 0.25 否306 N-(2,6-二乙基苯基)-N-甲氧基甲基-氯乙酰胺15972-60-8 5 否307 N-(2-乙基-6-甲基苯基)-N-乙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4256-82-1 5 否308 (1,4,5,6,7,7-六氯-8,9,10-三降冰片115-29-7 0.25 否危险化学品-5-烯-2,3-亚基双亚甲基)亚硫酸酯309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52315-07-8 5 否310 三苯基氢氧化锡76-87-9 0.25 否311 全盐量≥2000mg/L的高盐水5000 否。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与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展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如下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与根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与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如此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与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如此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与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展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与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表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与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响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质曾由于交通事故引发了突发环境事件;c代表该种物质曾由于非法排污引发了突发环境事件;d代表该种物质曾由于其他原因引发了突发环境事件;e代表该物质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

注2:第一、二、三、四、五、六部分风险物质临界量均以纯物质质量计,第七部分风险物质按标注物质的质量计。

注3:健康危害急性毒性物质分类见GB30000.18,危害水环境物质分类见GB30000.28。

* 该物质临界量参考GB18218。

** 该物质临界量参考欧盟《塞维索指令III》(2012/18/E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