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面临各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等。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风险分级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1.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企业应根据其特定行业和运营环境,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不同突发环境事件的概率、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可控性等因素。
可以参考的指标包括:地理位置、工艺流程、设备安全性、环境监控能力、应急预案等。
2.划定风险事件等级依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将不同的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事件等级。
常见的划分标准包括:高、中、低三个等级或ABC等级。
划定等级的关键在于评估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发生概率较高且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应划分为高风险事件,反之则为相对较低的风险事件。
3.评估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4.重要性与可控性的评估对于评估出的风险事件,还需要进行重要性与可控性的评估。
重要性评估可以根据风险事件对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
可控性评估可以根据企业的内部能力,如管理体制、技术设备、应急预案等,评估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5.确定应对措施根据风险事件的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高风险事件,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安全投入等。
对于中低风险事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6.定期评估和调整企业应定期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调整。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应总结教训,调整相应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新的突发环境事件,及时评估其对企业的风险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结起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划定风险事件等级、评估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重要性与可控性、确定应对措施,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等步骤。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分级方法,企业才能更好地识别和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风险级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该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级别进行了明确划分,以下将从风险级别的定义、划分标准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风险级别的定义环境突发应急预案风险级别是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对事件进行分级管理。
风险级别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二、风险级别的划分标准1. 特别重大(Ⅰ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5)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Ⅱ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7)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8)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
3. 较大(Ⅲ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到一定影响;(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7)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8)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风险等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本文将针对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风险等级进行探讨。
二、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风险等级的划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等级的划分,旨在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及相关规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重大风险:指可能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
该等级风险事件可能涉及大量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较大风险:指可能导致较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
该等级风险事件可能涉及一定数量的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3. 一般风险:指可能导致一定范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
该等级风险事件可能涉及少量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需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低风险:指可能导致轻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
该等级风险事件可能涉及少量或不涉及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需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风险等级的判定依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的判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风险物质及最大存在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风险物质种类、最大存在量及临界量,计算Q值。
Q值越大,风险等级越高。
2. 企业危险工艺情况、防控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等(M):评估企业危险工艺、防控措施及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判断企业风险等级。
3. 周边环境受体敏感程度:调查周边敏感目标及人数、保护级别等情况,评估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年)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简称为“风险物质”。
最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优秀文档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值生产工艺20分安全生产控制(8分)消防验收2分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2分安全生产许可2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2分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40分)截流措施8分事故排水收集措施8分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雨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2分)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8分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4分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0分废水排放去向10分表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25M1类水平25≤M<45M2类水平45≤M<60M3类水平M≥60M4类水平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解读企业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近日,中国质检协会发布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以下简称《方法》),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方法》进行解读。
一、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分级标准,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个等级。
1.重大风险指因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可能引发严重社会影响、重大法律责任或资产损失的风险;2.较大风险指因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可能引发一定社会影响和法律责任或资产损失的风险;3.一般风险指因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可能引发较小影响和法律责任或资产损失的风险。
此外,在确定风险等级时,还需考虑风险的成因、区域特点、环境敏感性等因素。
二、评估方法《方法》包括五项风险评估指标:事件概率、事故后果、环境敏感性、应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
这些指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1.事件概率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从相应规章制度、历史事件和专家意见等方面评估;2.事故后果指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身、环境和财产损失等影响,可进行场景化分析;3.环境敏感性指风险事件发生地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环评报告等评估;4.应急管理水平指企业现有应急预案、剂量测量设备等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可通过现场检查、文件审查等方式评估;5.社会影响指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相关人员、社会秩序、企业声誉等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
根据以上指标,可计算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程度,并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三、应用建议《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可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1.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2.企业应严格执行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几率;3.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4.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的效率和协调性,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环境。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合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
合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者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
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合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合用于从事危(wei)险化学品运输或者搬运 (如港口装卸) 的载具或者单位。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危(wei)险化学品重大危(wei)险源辨识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1 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蓦地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乎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
简称为“风险物质”。
3.4 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of risk substance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者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2408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值生产工艺20分安全生产控制(8分)消防验收2分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2分安全生产许可2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2分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40分)截流措施8分事故排水收集措施8分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雨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评估指标分值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2分)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8分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4分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0分废水排放去向10分表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25M1类水平25≤M<45M2类水平45≤M<60M3类水平M≥60M4类水平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分级。适用对象为涉及生 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 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 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
3.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
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 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为“风险物质”。
环境保护部
2018-03-01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 言------------------------------------------------------------------------------------------------------------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级程序------------------------------------------------------------------------------------------------------- 2 5 风险物质识别------------------------------------------------------------------------------------------------- 2 6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3 7 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5 8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10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介绍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环境保护标准制定,于201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适用于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准确评估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分级方法风险判断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分级需要先进行风险判断,判断方法如下:1.判断事件1.确认事件类型,并参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细化;2.判断每种事件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可持续性等因素。
2.判断企业风险1.系统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等级;2.确认企业环境管理情况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和能力;3.按照相应评估方法,得出企业风险评估。
3.判断控制措施1.根据企业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2.判断措施的可行性、效iveness。
风险分级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分为五个等级:1.特别重大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范围达到5公里以上或者污染物超标情况达到紧急标准。
2.重大风险–可能导致较大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范围达到3公里以上或者污染物超标情况达到国家标准。
3.较大风险–可能导致一定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范围达到1公里以上或者污染物超标情况达到地方标准。
4.一般风险–可能导致轻微环境损害和局部社会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范围达到500米以上或者污染物超标情况达到企业自建标准。
5.微小风险–本质上不影响环境和社会的突发环境事件;–损害范围小于500米或者污染物未超过有效监测范围。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种评估和管理工具。
企业可以根据此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第8-2章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风险物质识别
依据企业涉及的各类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进行风险物质识别; 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及附录A。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有毒气态物质 易燃易爆气态物质
有毒液态物质 易燃液态物质 其它有毒物质 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物质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
不涉及类型(1)和(2)的。
4 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
5 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
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分为两种情况: (1)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水(Q0)”。 (2)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水(Q水平-M类型-E类型)”。
本节复试题
1.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等级分为(ABC)
A.一般环境风险 B.较大环境风险 C.重大环境风险
2.对于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如何确定企业突发 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以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高者确定企业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01 标准适应范围
适用于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 件风险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分级。
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 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 的载具或单位。
02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程序
2 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
(2)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70分) 厂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近3年内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
新增加内容
2 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2.1生产工艺
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按照表3评估企业生产工艺情况。
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企业,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
企业生产工艺最高分值为20分,超过20分则按最高分计。
表3中的化工工艺名录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有关规定适时调整。
表3 企业生产工艺
注1: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76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所确定的化学物质;
注2: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中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2.2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表4评估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文件。
2.3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从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辅助生产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列表说明每个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环境风险单元及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情况。
对照表5,列出每个风险单元所采取的水、大气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按照表5评估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若企业具有一套收集措施,兼具或部分兼具收集泄漏物、受污染的清净下水、雨水、消防水功能,应按表5对照相应功能要求分别评分。
A.2.4雨排水、清净下水、生产废水排放去向
列表说明企业雨排水、清净下水、经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排放去向、受纳水体名称、受纳水体汇入河流及所属水系,受纳水体的年平均流速流量和最大流速流量等。
按照表6评估各类水的排放去向。
3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
列出企业周边所有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以企业厂区边界计,周边5公里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情况,并列表说明下列内容:名称、规模(人口数、级别或面积)、中心经度、中心纬度、距企业距离(米)、相对企业方位、服务范围(取水口填写)、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企业雨水排口(含泄洪渠)、清净下水排口、废水总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水环境风险受体(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情况,以及按最大流速计,水体24小时流经范围内涉及国界、省界、市界等情况,并列表说明下列内容:名称、规模(级别或面
积)、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据企业距离(米)、相对企业方位、服务范围(取水口填写)、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根据环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企业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表7。
如果企业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高的类型计。
4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1时,按表8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2时,按表9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3时,按表10确定环境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