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与精神

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学术界,有人用辩证唯物主义指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可以具体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也有人把它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事实上只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我国哲学界,绝大多数人持后一种观点。按照后一种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是用自然物质的辩证运动解释一切的世界观。这一理解是本文讨论的基础。

应该承认,这样的世界观在马克思那里是存在的。

先看唯物主义思想。恩格斯和列宁用人以外的物质存在解释人本身、人的意识以及整个世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找不到关于这一思想的明确论述,不过经过仔细梳理会发现,他有这样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不懂实践的重要性时指出:人们连续不断的劳动生产活动是整

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这种活动哪怕只中断一年,整个人类世界包括费尔巴哈本人的存在,也很快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而整个这一点当然不适用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这表明,他认为外部自然界是不依赖于并且先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存在的,而且人本身就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产物。这里所突出的,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作为世界本源的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人本身也是自然存在物。这完全是恩格斯和列宁宣传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还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1)承认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的存在;(2)人和自然中其他存在物一样是物质实体;(3)人的精神或灵魂不可能独立于人的肉体而存在;(4)不存在非物质的实体,不存在上帝。”

再看辩证法思想。

他有一个用物质的辩证运动解释世界的世界观。按他的理解,人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椭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

力的人”,即物质的人,而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人本身,是人自我创造、自我形成的产物,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自然界的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对人民意识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种存在是同实际生活的一切明显的事实相矛盾的。”。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理论由来——它来自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继承和改造,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黑格尔的,也是马克思的。马克思认为,就是从观念上再现事物的有生命的运动发展过程。他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

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简言之,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就是以观念的形式再现事物有生命的运动发展过程。

马克思发现,人的思想观念,包括宗教意识,是各种社会关系作用于人的产物,而全部社会关系都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的改变引起人与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的改变又会导致其他社会关系的变化,这些关系的变化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二物质是精神的保障精神的需求是架构在物

质的基础之上精神享受都是架构与物质之上,无论什么都需要有物质才能有精神。我们因以自豪的汉唐文化是建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试想,如果没有汉唐强大的物质基础,那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么?抛开一个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说,单单说一个人,你如果没有一天的物

质保证,那你想的是填饱肚子还是思考社会,人生,还是看小说。

随意一个正常的人,你说完成一样工作,给你100元钱或者是夸奖你一次,你会选择哪样?我想对方辩友也会选择这100块钱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没用的所谓荣誉.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奖励比精神奖励更重要。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2、山里放羊的孩子并不只可能会放羊,但是他必须放羊。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物质条件决定的。

3、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逐渐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依次为生理、安全、交往、被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首先要满足的还是生理需要。中国古代的管子也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物质条件是意识形态(也就是精神)的先决条件,所以,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5、我们从不否认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精神

状态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价值,改变世界,但是,物质永远是先决条件。人类的精神财富,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得到的。也就是说,从来都是先有了物质财富才会有精神财富的。

1、“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来物质的吸收大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文化是包涵物质的,文化学需要传统的沉淀,物质需要创新的思维.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千百年形成的一种民族特质,不会随着物质的大幅引进而改变,物质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但民族文化不同,物质如同人身上的毛发可以不断的生长,文化则如同骨髓贯穿人的心脉,牢固而不可缺少.物质变更的灵活度远大于文化,物质易于从外界吸收汲取,30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国家在城市建设、国民收入、国际地位等方面脱胎换骨。我们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没有变过又何谈这短短的30年.看

看我国从外来吸收的物质,由最初的洋火、洋油、洋装、洋伞、音译过来的沙发和日本翻译过来的电话、到现在我们已离不开的各种电子产品,如西门子的冰箱、海尔的空调、LG的电视、索尼的电脑、诺基亚的手机乃至apple的MP3.这些仅仅是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外来的产品物资早已无处不在了.3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物质上已经逐渐能够自主,而不是一味的模仿,都要归

功于我国文化的导向,国产企业把物质结合中国的风格,适应中国的民俗,并把我们的产品带出国,这些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交易,而是融合了文化,又一次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因此是我

国的千年文化支撑我们走到现在,在吸收外来物质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思想,坚定自己的意志,

不动摇不退缩,才到今日能逐渐跻身世界前列.

一个人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在社会更好立足,一个国家也要坚持发扬自己的文化才能占据世

界上的一席之地.可见我国现在能走这么远都基于这30年来我国对外来物资的吸收远大于文化,坚持自己的文化并能取它之长,丰富自己.因此“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来物质的吸收大于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