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二维图纸制图标准
![二维图纸制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ad170f77232f60dccca12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引言2 图纸幅面尺寸2.1 绘制图样时,优先采用表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必要时可以沿长边加长。
对于A0、A2、A4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长边的八分之一的倍数增加;对于A1、A3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短边的四分之一的倍数增加,见图1 中的细实线部分。
A0及A1幅面也允许同时加长两边,见图1 中的虚线部分。
3 图框格式3.1 需要装订的图样,其图框格式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一般采用A3幅面横装。
3.2 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
为了复制或缩微摄影的方便,可采用对中等号,对中符号从周边画入图框内约5mm的一段粗实线(图6、9、10)。
5 图幅分区5.1 必要时图幅可分区,如图9所示。
5.2 图幅分区的数目应是偶数,按图样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分区线为细实线,每一分区的长度应在25~150mm之间选取。
5.3 在分区内,按标题栏的长边方向从左到右用直体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按标题栏的短边方向从上到下用大写直体拉丁字母依次编号。
编号顺序应从图纸的左上角开始,并在对应的边上重编一次(图9、10)。
当图幅的分区数超过字母的总数时,超过的各区用双重的字母(AA、BB、CC……)依次编写。
5..4 分区代号用数字和字母表示;阿拉伯数字在左,拉丁字母在右,如3B、5C。
1 比例:图样中机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 绘制图样时一般应采用规定的比例1:1。
3 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例如1∶1。
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如图所示。
4 当图形中孔的直径或薄片的厚度等于或小于2mm以及斜度和锥度较小时,可不按比例而夸大画出。
5 在表格图或空白图中不必注写比例。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字母、数字的字体及号数(字高)。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098/I-1974《技术制图--字体--第一部分:常用字母》。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9cf5a32b160b4e777fcfb7.png)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 定义汽车总布置是指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 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与安装位置能否满足整车空间尺寸的 要求,使其在安全性、拆装便利性以及与人体的关系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协调 可靠,达到最优结果。
二、整车布置基准线 工作步骤如下图I■■ ■■初步参数确定绘制总布置草图校核总布置方案整车布置基准线注:1.均应在汽车营群雄窸下进行之母图时应将汽耳前融荏左侧■1车库上平面线纵粱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粱的上缘面在侧(前) 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z 坐标线,向上为“ +”、向下为“-”。
有些客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 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 °〜1.5 ° ,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 速时,客厢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 地面画成斜的。
| 2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即 z 坐标线, 向前为“-”,向后为“ +”。
3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曲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 作为横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即 y 坐标线,向左为“ +”、自右为“-”, 4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 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踏板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 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形式发动机昼矍驱动形式载客量装或量基准线/面确定同图的零线确定整车方式方和标注 酬定正负要求和琴数的 整车工况 是再合 结构尺寸三、各部件的布置各部件的布置主要包括传动、转向、悬挂、制动等,下面来一一看看:11、传动系的布置由于电动机、无极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电动机位置确定后,包括电动机、无极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产品二维图设计要求
![产品二维图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1825022f12d2af90242e6ac.png)
产品图设计要求一、三视图的布置1.视图布置要求便于用图者易于查找;2.视图布置、尺寸链、粗糙度、形位公差整洁、清楚;3.要素单元位置(x、y、z),各要素状态(x、y、z)无遗漏;4.设计基准、加工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
二、设计基准的选择原则:1.确认设计基准时,应首先考虑零部件的装配位置,它是用哪些面、孔、销进行定位,通过尺寸链传递到零部件的要求与其它零部件的配合要求;其次考虑其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第三考虑其功能要求,判断其精度、定位、材料、表面处理能否满足。
2.尺寸的标注方法;(从右边或图的下方能清楚读出)1)以选定的设计基准建x、y、z轴,确定原点(图A);2)标注控制要素单元基准的x、y、z坐标(图A);3)根据功能要求,确定配合公差、确定粗糙度符号。
其中(x0,y0、z0)为要素单元位置(x1、y1、z1)为要素形状尺寸(x、y、z)轴为基准线4)尺寸标注要求:A、线距相等控制在7mmB、尺寸线与轮廓线间距在8mmD、尺寸及公差、粗糙度、形位公差标注区域(B图)A区:尺寸公差、粗糙度、基准B区:形位公差3.技术要求的书写要求;字体要求为5号宋体字。
(1)未注圆角,未注倒角,去毛刺,倒钝等要求:(2)未注公差,未注形位公差要求;(3)坯件要求;●压铸件、锻件、洗铸件;●不允许疏松、缩孔;●执行国家标准;●锻件必须做探伤检查;●坯件做时效处理;●未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拔模斜度要求●表面处理要求(4)焊接要求(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坡口大小●焊缝均匀,不允许出假焊、虚焊、夹渣等●焊缝的宽度、长度,凸出高度或凹陷深度●焊接后的受力指标(拉力、扭力等)(5)冲压件技术要求(低碳钢)●原材料不允许锈蚀●冲压后基准面校平●冲压件的定位孔是否采用铰孔或钻孔●表面处理要求(喷漆、烤漆、镀锌(白、彩)、镀铬)(6)弹簧要求(弹簧钢)●总圈数●有效圈数;●旋向;●两端面是否磨平;●硬度要求;●疲劳特性要求:100万次.力值劣化率不大于2%;●喷丸处理;●着色(主要为非等距弹簧);●其余按弹簧的技术条件;(7)橡胶件●工作条件(温度条件、密封用、防尘用、是否转动或移动、减震用);●表面粗糙度要求;●去飞边、毛刺. ;●邵尔硬度;●抗老化性能;●耐温、耐油性能;●转速或移动速度、振动频率要求.(8)机加工件●热处理要求:●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渗碳深度(0.3~0.5)或(0.5~0.8).表面硬度78~83HRA●芯部硬度23~28HRC●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调质处理23~28HRC后再机加工●高频淬火:硬度45~55HRC●渗碳深度(0.3~0.5)或(0.5~0.8). 表面硬度78~83HRA芯部硬度23~28HRC。
二维图纸制图标准
![二维图纸制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dbdfdd102de2bd9705882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引言2图纸幅面尺寸2.1绘制图样时,优先采用表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必要时可以沿长边加长。
对于A0、A2、A4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长边的八分之一的倍数增加;对于A1、A3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短边的四分之一的倍数增加,见图1中的细实线部分。
A0及A1幅面也允许同时加长两边,见图1中的虚线部分。
3图框格式3.1需要装订的图样,其图框格式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一般采用A3幅面横装。
3.2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
为了复制或缩微摄影的方便,可采用对中等号,对中符号从周边画入图框内约5mm的一段粗实线(图6、9、10)。
5图幅分区5.1必要时图幅可分区,如图9所示。
5.2图幅分区的数目应是偶数,按图样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分区线为细实线,每一分区的长度应在25~150mm之间选取。
5.3在分区内,按标题栏的长边方向从左到右用直体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按标题栏的短边方向从上到下用大写直体拉丁字母依次编号。
编号顺序应从图纸的左上角开始,并在对应的边上重编一次(图9、10)。
当图幅的分区数超过字母的总数时,超过的各区用双重的字母(AA、BB、CC……)依次编写。
5..4分区代号用数字和字母表示;阿拉伯数字在左,拉丁字母在右,如3B、5C。
1比例:图样中机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绘制图样时一般应采用规定的比例1:1。
3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例如1∶1。
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如图所示。
4当图形中孔的直径或薄片的厚度等于或小于2mm以及斜度和锥度较小时,可不按比例而夸大画出。
5在表格图或空白图中不必注写比例。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字母、数字的字体及号数(字高)。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098/I-1974《技术制图--字体--第一部分:常用字母》。
1一般规定1.1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技术中心二维图设计规范
![技术中心二维图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c638024a7302768e993945.png)
技术中心二维图设计规范
1、二维图纸的设计应按照国家机械制图标准的要求进行,并参照《国标机械工
程CAD制图规则》的规定使用制图软件进行绘制。
2、产品图纸设计请使用模板,模板文件存放在Y:\设计规范\管理文件附件汇总
\质量管理文件附件\图纸模板。
可以根据需要依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对模板的图幅进行加长,以便绘制加长图纸。
3、颜色、图层使用:粗线-----白色,细线-------彩色,具体参照模板的图层设
置。
4、字体:图纸中的文字统一使用单线体文字,西文romans.shx,中文hzkt.shx ,
字体宽高比0.67。
不要使用windows系统带的字体。
5、字高:一般使用3.5、5、7、10 几种字高,A2以下的图纸使用3.5、5,A1
以上大图可使用7、10。
6、在能清晰描述零部件的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小的绘图比例,使用
尽量小的图幅绘制图纸。
7、正式的产品图纸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包括技术条件、表面粗糙度、材料等,
尺寸应有公差要求,尺寸标注要考虑定位基准、便于检测。
8、虚线、中心线、点划线等要考虑注意调整线型比例,以便打印出间隔合理、
美观的线形。
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
![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https://img.taocdn.com/s3/m/767118d4360cba1aa811da07.png)
8.转向系的布置 8.转向系的布置
转向系统的布置,主要是保证驾驶员操纵轻便、舒适,并使汽车 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敏度,转弯时减少车轮的侧滑,减轻转向盘上 的反冲力和有自动回正作用。 转向系布置的关键要保证转向传动装置及拉杆系统有足够的刚度 和较小的传动比变化量。 转向机及转向柱的固定要牢靠,角度及转向盘的高度位置应保证 驾驶员操作灵便,手臂没有被架高的感觉,抬腿蹬踏板时不碰转向盘。 拉杆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特别是弯拉杆,要保证没有弹性变形。 在前轮左右最大转角区间内,各节点不能出现发卡、磨擦现象, 拉杆之间不能出现死角,在转向过程当中传动比的变化应尽量小。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根据总布置草图中所确定的发动机、前轴及前轮的相互位置关系、 发动机总成、散热器总成、车头驾驶室总成的外形图,一起在总布置图 中进行细化、准确定位,然后确定其坐标位置。 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油底壳与前轴的最小跳动距离; ②油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要考虑制动时 由于前簧的S变形而造成前轴向前有一转角β(约3°~4°)所要求的额 外间隙。特别是前驱动桥的传动轴与油底壳或附近的横梁等零件的间隙 也应如此。 ③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一般风扇至散热器可以对齐,或者高于芯部 中心,但风扇不要超过上水室下边,这样的布置冷却效果差;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零线的确定
汽车在满载状态下,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 负方向及标注方式。 (1)整车在满载状态、车头向左来确定整车的坐标线。 X坐标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的铅垂面,在侧视和俯视图上的投影 线即为X坐标线,前为“-”、后为“+”,该线标记为 。
在系列车型设计当中,由于轴距的变化会影响梯形底角的变化,在实 际生产中,这种细小的变动很难处理,管理上容易出现误装或错装,生产 也不好安排,为此就应在设计时回避这一误区。转向梯形的确定,以系列 车型中,产量最大的、或轴距居中的车型、亦可两者兼顾后决定以某一车 型为基础设计其转向梯形,其它车型直接乘用,这样便于组织生产和发展 变型车,对使用影响也不大。 在纵置板簧的布置中,转向垂臂的球头中心应与板簧的跳动中心重合 或接近,上节臂的球头中心应与主片的高度相差,这样可以减少车轮跳动 的干涉量、紧急制动时的干涉跑偏问题。 转向盘的高度、转向柱的角度固定方式等可与车身总布置共同商定, 亦可在1:1的内模型内确定,并与脚踏板和座椅一同考虑。
车身二维图设计作业指导书
![车身二维图设计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3238a3df5335a8102d22062.png)
1. 车身二维图设计流程2. 基本原则2.1 绘制产品图样,首先应考虑看图的方便,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主视图,使图面投影位置正确。
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各部分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
2.2 图样必须按照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或规定绘制,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2.3 图样上的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结构要素及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2.4 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应能明确表明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并作为制造、检验的技术依据。
2.5 图样在能清楚表达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少。
2.6 同一产品或零部件,应尽量分别绘制在一张图样上。
如果必须绘制在数张图样上时,主要视图、技术要求一般应置于第一张上。
2.7 每张图样按TJI/AG·0004·A1的规定填写标题栏,并按TJI/CZ·0001·A1的规定,在签署栏内经有关人员签署。
3.电子文件设计规范3.1文件名电子文件的中文名称应与明细表上的名称保持一致;电子文件的西文名称应与明细表上的图号保持一致。
UG二维图的文件名应在“图号”后加上“-dwg”字样。
文件应按分组目录分别存放于以分组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3.2文件格式3.2.1二维图的最终文件不应是转换文件(如·igs文件);3.2.2 UG二维图的文件格式应为·prt;3.3单位制电子文档采用国际单位制。
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3.4文字的字体名称:UG文件中:字体文字用—chinesef_fs;3.5电子文件应包含的内容3.5.1二维图电子文件除二维图图样Drawing外,还必须包含与二维图相关联的三维数模。
为了保持与主模型的相关性,三维数模必须以文件装配的形式装入“-dwg”文件中。
3.5.2汽车车身零件二维图及其他具有复杂曲面的零件的二维图,必须在数模中保存曲面控制线。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49dffa1a37f111f1855b6c.png)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03·111-2005前言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
侧视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
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位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65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T15759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GB/T 17346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GB/T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3术语和定义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汽车的中心线。
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7bfa795acfa1c7aa00cc39.png)
第一章整车集成1.1 总布置图绘制1.1.1 意义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造型设计。
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1.1.2.1 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1.1.2.1.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 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1.1.2.1.2 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 1、H 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4、COP 零件的状态; 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 6、各种限制面;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2.1.3 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
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图1-3后踵点(3)先确定前排H 点位置,再确定后排H 点位置,如图1-4所示。
车辆二维方案
![车辆二维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70a21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1.png)
车辆二维方案在交通工具的设计领域中,车辆二维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车辆二维方案指的是车辆在地面上的投影形状,通常用于评估车辆的尺寸、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对于设计师和工程师而言,理解和掌握车辆二维方案的绘制和评估方法非常重要。
车辆二维方案的绘制方法车辆二维方案的绘制方法通常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
具体绘制方法如下:1.绘制车辆的主轮廓线:包括车身外形、车轮、挡泥板、车灯等,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绘制。
要确保主轮廓线的比例和尺寸与实际车辆相符。
2.绘制车辆的剖面线:剖面线是指车辆在竖直方向上的切面线,也就是车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剖面线的绘制需要根据车辆的高度和底盘结构等要素进行确定。
3.绘制车轮和悬挂系统:车轮和悬挂系统的绘制需要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
要特别注意车轮和悬挂系统的比例和尺寸与实际车辆相符。
4.绘制其他细节和装饰:这包括车辆的各种细节和装饰,比如车灯、车窗、车门、后视镜等等。
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绘制。
完成以上绘制步骤后,车辆二维方案就基本上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绘制车辆二维方案时,要确保尺寸和比例的准确性。
另外,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车辆的结构和稳定性,特别是在绘制底盘和悬挂系统时要保证其合理性和稳定性。
车辆二维方案的评估方法车辆二维方案的评估方法可以基于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尺寸、结构和稳定性。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尺寸评估:尺寸评估主要是指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方面的评估。
需要确保车辆二维方案中的尺寸与实际车辆相符。
在尺寸评估中需要特别注意底盘和悬挂系统的高度,要确保它们的高度与车身的高度相匹配。
2.结构评估:结构评估主要是指车辆二维方案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需要针对车辆底盘和悬挂系统进行评估,确保其结构稳定可靠,不易发生变形或破碎等问题。
3.稳定性评估:稳定性评估主要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需要评估车辆的自重、载重、重心位置等要素,确保车辆的重心位置合理,稳定性良好。
车身二维图制图要求
![车身二维图制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26eaad9d15abe23482f4dea.png)
Q/QC 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发布Q/QCBAW B4—2008前 言本标准由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产品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产品技术中心 产品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茂胜。
车身二维图制图要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由UG或CATIA等三维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数模汽车车身的二维图制图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GB/T 324焊缝符号表示法BAW/JS-03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格式及填写内容3 零件图样要求零件图样需表达内容a ) 零件原材料和料厚。
b ) 零件定位基准。
c ) 孔功能说明,包含以下内容:——孔的用途;——孔大小(圆孔、方孔、长方孔、长圆孔等);——孔中心坐标(只表达定位孔的坐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组孔(同一零件安装用多个孔),应注明各孔顺序号。
d ) 孔的形位公差和配合面、修边的轮廓度。
e ) 视图可按任意方向投影,但应尽量与坐标系方向一致。
4 焊装图样要求焊装图样需表达内容a ) 焊接基准。
b ) 重要配合、定位尺寸及公差。
c ) 焊接方式的表示,含焊接类型、焊点大小、焊缝长度、高度及焊点等级等。
——焊点表示法1):两层板焊点表示符号:。
三种符号是区别不同的两件焊点时使用;2):三层板焊点表示符号:。
三种符号是区别不同的三件焊点时使用;3):四层板焊点表示符号:。
三种符号是区别不同的四件焊点时使用;4):使用铜板无痕焊接的焊点使用空心箭头标注,见图1所示。
图1 空心箭头标注示例——焊点等级表示法1)A级:有关整车功能方面的焊点,例如:上摆臂安装处、车架安装处、扭杆安装处、发动机悬架安装处、后悬安装处、减振器安装处、油箱安装处和传动轴安装处等,应按图2所示标注,并在技术要求中注明A级的含义;图2 A级焊点等级标注示例2)AR级:有关国家法规规定的焊点,例如:安全带安装处等,应比照图2所示标注,并在技术要求中注明AR级的含义;3)B级:一般焊点,可以不标注。
二维图绘制规范标准
![二维图绘制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982441f111f18583d05a92.png)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
侧视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
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位置。
(编写标准的说明)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TJI/YJY(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标准)1范围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2.1QC/T 490-2000 汽车车身制图2.2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2.3GB/T15759-1995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2.4GB 14167-199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2.5GB 11565-1989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2.6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2.7GB/T 17346-1998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3术语和定义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汽车的中心线。
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
整车初步布置
![整车初步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ce66eb70a98271fe910ef980.png)
速腾
H30---前R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
凯美瑞
262 627.5
奥迪A6L
262 613 250
储物箱总 成
俯视图表达特征截面线或总成部件有:
TOP投影外表面主要特征线、水箱布置、大灯布置、
发动机轮廓线、蓄电池布置、轮胎、发动机悬置特 征点、油箱布置、备胎布置; 人机布置主要表达:AB区、前后排座椅宽度特征、 前人体臀部肩部肘部空间、内饰特征、后人体臀部 肩部肘部、内饰特征
前后视图表达特征截面线或总成部件有:
W827E
桑塔纳
H130 312
L18 472
H74 147
LX1
64°
桑2000
64° mm
339
<400
464
>450
152
>150 >750
推荐值
前座上下车方便性尺寸
后座上下车方便性尺寸
H131 桑塔纳 L19 310 LX3 W828E 75° mm
桑2000
推荐值
343
<400
发动机坐标位置应接近标杆车数值
纵置--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 1~3 °(后倾)
3.传动轴夹角的校核
横置发动机需确定差速器中心点(DC) 传动轴夹角满载时≯4°,上下跳最大夹角≯10°水
平面传动轴夹角在+/- 0.5 °
4.配置不同型号发动机
传动轴夹角应接近标杆车数值
校核尺寸空间及发动机悬置设计.要考虑 (a)振动噪声最低,要分析计算;
4. 整车高度尺寸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选取合理的人体模型即合理的百分位
男子50% GB 1678 mm, SAE 1755 mm 男子95% GB 1775 mm, SAE 1870 mm 女子5%(1502mm) 人机工程校核采用男子GB 95%女子5%人体模型
汽车车身总布置与外形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与外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6b23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4.png)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座椅布置及造型
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节装置装在座垫骨架 和地板之间。前、后方向的调节量一般在90~140mm之间, 大多不大于120mm;上、下调节范围一般在30~60mm之间。 靠背倾角装置装在座垫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它的调节 范围不仅限于驾驶姿势的要求(3度~8度),而且应可适 应乘客从坐姿到睡眠的状态(6度~65度)。在整体座椅 倾斜角可调的结构中,座椅底面和水平面间的夹角的变 化范围为5度~10度。当人的脊椎与垂直面的角度为28度时 座椅的布置与造型如下:
前视图 俯视图
座椅
座椅布置
座椅与方向盘、人体、地板之间的布置 需将后排座椅与轮罩部分挖空
轮胎布置及造型
表2 轮胎设计参数
转向角角度 转向轮的内转向角为31°,外转向角为35°
车轮造型
人机工程学应用
人机工程学应用
人机工程学应用
室内人体模型布置图
人机工程学应用
室内人体模型布置图
车身造型
设计任务
中型轿车汽车车身总布置造型 方案论证
方案论证
车身总布置及造型设计方案论证
人机工程校核 车身外部布置与造型 汽车总布置
方案论证
宝马335i基本参数
发动机性能曲线
直列六缸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爬坡度
动力特性
性能曲线
驱动力
加速度
车身总布置图(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座椅布置
(1)由Alias建模的座椅,导出座椅二维图的前、后、左、 右 视图再在CAD中布置座椅的位置。在根据座椅在二维图上 表示的XYZ坐标综合位置,转接到在Alias中布置其三围空 间位置。 (2)其中座椅二维布置需要与地板、方向盘、人 体等因素相协调后,得出比较理想的座椅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03・111-2005
前言
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
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
侧视
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
(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
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
位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
TJI/YJY・03・111-2005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1565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T15759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GB/T 17346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
GB/T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
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
3术语和定义
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
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
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
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
为汽车的中心线。
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
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
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
它是作为
标注汽车各垂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而对于具有从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则以车身中
部底板下表面或中部边梁的下翼面在侧视图或前视图上的投影线作为标注垂向尺寸
的基准线或零线。
3.4地面线
地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地面线。
它是标注汽车高度、货台高度、离地间隙、接近角和离去角等尺寸的基准线。
3.5前轮铅垂线
通过左右前轮的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前轮铅垂
线。
它是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上平面线与地面平行时,前轮中心线即与前轮铅垂线相重合,轿车即是这样。
而MPV或SUV满载静止时的车架上平面线一般设计成与地面线相倾斜,且前底后高的倾斜0.5~1.5°的小角度,以便汽车驱动时车厢能趋于水平。
为了绘图简便,在绘制汽车侧视图时,应将车架上平面线这条基准线画成水平的,否则驾驶室及货箱等都要倾斜一个小角度。
4要求
4.1整车姿态、总体人机工程主要布置;
4.2侧视图主要表达截面线或总成部件有:整车Y0截面线(含内饰地面线)、侧面投影主要特征线(如:车身外表面主要分块线等)、仪表板主要特征截面线(含空调暖
风装置)、前舱盖开闭状态、后背门开闭状态、前后车轮不同状态的静力半径(含空
载、半载、满载)、水箱(含冷凝器)布置、发动机特征轮廓线(含动力输出点)、蓄电池布置、排气布置、前围板截面线、方向管柱(方向盘)布置、前后座椅布置、换
档布置、手刹布置、备胎布置、悬挂减振器及轮包特征线(含点)、转向器断开点、三踏板布置、制动真空助力布置、油箱特征截面线、加油口盖布置、安全带安装布置
区域、内后视镜布置、顶盖天窗布置特征线;
4.3侧视图人机工程表达内容有:前后人体布置(含与方向盘、座椅的相互关系尺寸)、眼椭圆、VP系列点、AB区、前后头部包络、膝部包络、脚包络、前方视野、内后视野、双门障碍角;
4.4俯视图主要表达底盘各主要总成相互的主要硬点和空间布置状态,同时表达总体
人机主要布置;
4.5俯视图主要表达特征截面线或总成部件有:TOP投影外表面主要特征线、水箱(含冷凝器)布置、大灯布置、左右车门开启状态(含上下车方便性尺寸)、发动机轮廓线(含空载、满载传动轴状态。
如果是后驱则表达在侧视图中)、蓄电池布置、进排
气布置、轮胎布置(含内外转角)、转向系统、发动机悬置特征点、前后悬挂特征点、轮包特征截面线、油箱布置、备胎布置;
4.6俯视图总体人机布置主要表达:AB区、前后排座椅宽度特征、前人体臀部肩部内饰特征、后人体臀部肩部内饰特征;
4.7前后视图主要表达:前后人体R点处特征截面线、人机Y向(前后)特征、方向盘布置(注意左右舵)、踏板布置、外后视镜状态、内视镜、前后玻璃特征截面线、
前后轮胎状态(轮距)、遮阳板布置、前后头部空间、换档空间(与前座椅)、传动轴布置。
4.8总布置图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后视图。
其中前视图、后视图各绘制
一半,组成一个整视图。
4.9主要设计硬点
4.9.1前R点、后R点
4.9.2前排踵点
4.9.3方向盘中心点(上)
4.9 4BHC点-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缸体后端面交点
DC点-差速器中心点
4.9.5加速踏板上表面中心
制动踏板上表面中心
离合踏板上表面中心
4.9.6变速操纵手柄球头中心
4.9.7前减震器上中心点
后减震器固定上支点内安装点
4.10设计说明
4.10.1整车设计状态为半载;
4.10.2整车视野校核采用95%中国人体模型;
4.10.3发动机为;
4.10.4轮胎规格:标准;
轮辋规格:铝轮辋,或同型号钢轮辋;
4.11尺寸标注说明
代号术语代号术语
H30 前R点至前踵点的垂直距离L19 后车门打开时下部通道宽度
H93 前R点至方向盘中心的垂直距离L53 前R点至前踵点的水平距离
H95 前客厢头部空间L63 前R点至方向盘中心的水平距
离
H96 后客厢头部空间L64 后R点至后踵点的水平距离
H101 车辆高(满载)L122 风窗玻璃倾角
H117 接近角(满载)W3 前客厢肩部空间
H118 离去角(满载)W4 后客厢肩部空间
H157 最小离地间隙(满载)W5 前客厢臀部空间
L13 行车制动踏板与方向盘之间的距
W6 后客厢臀部空间
离
H100 整车高(空载)W101 前轮距
L35 后R点X坐标W102 后轮距
L40 前靠背角W103 车宽
L41 后靠背角W120 车辆宽(前车门打开时)
L49 腿上空间W122 车门玻璃内倾角
L50 前后R点之间的距离L18 前车门打开时下部通道宽度
L110 行李舱盖开启时车长H31 后R点至前踵点的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