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ppt精品课件37
【评析】以今天的眼光看,孔 子“先富后教”之见,是颇合 唯物主义思想的。治国的最高 境界应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共同发展。冉有善追 问,孔子善巧答;问者求知心 切,答者思想深邃。师生互动, 可谓绝妙。
冉有(前522—前489), 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 鲁国人。是孔子的直系(第 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 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 名,多才多艺,曾做过鲁国 贵族季孙氏(鲁国的正卿, 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的家臣。 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后 封徐公。冉有出身卑微,性 格开朗,秉性刚直。
端木赐,字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 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 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 巧辞,善于雄辩。他还善于 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 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 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 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 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 共守了六年.
【评析】此段也是本篇的纲领所 在。孔子主张内在的自我约束而 不太赞成外在的强制的约束,这 是他人道思想的体现。内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事实上一个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 办法,是内心里有强烈的道德感 和羞耻感。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 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 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 家中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法治也是必要的,以法治国与以 德治国并非是对立矛盾的。
【2· 1】子曰:“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 “用” 的意思。正常语序应为:以德为政, 即统治者应该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 即“德治”。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以德”的 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 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 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 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 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 峻法。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要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论语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课件
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的 融合
分析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的 契合点,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 中践行儒家道德观。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 为政以德”思想在实际工作中 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探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 和工作中践行“为政以德”的 理念。
课程总结与展望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展望“ 为政以德”思想在未来的发展 前景,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和探索。
学习成果
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德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德治理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学 习过程,加深对德治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培育“四有”新人
通过课程学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传播“为政以德”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 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课程内容与安排
“为政以德”思想的内涵 与意义
深入讲解“为政以德”思想的 起源、发展和内涵,阐述其在 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为政以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应注重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 企业文化,强调道德、诚信等价
值观念,提高员工道德素质。
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 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树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
建立道德规范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规范 员工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 氛围。
04
为政以德实践案例分析
古代为政以德实践案例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政(政令)和刑(刑罚) 对比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为政以德》ppt
又讯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加第二大党保守党的支持率继续攀升 ,已经领先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13个百分点。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攻,声讨。
⑧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 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⑨化若偃草:形过草容倒教一育般或。感化偃的草,力草量很被大风,吹如倒风。
完整版ppt课件
26
课后练习五: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 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 “用”。“使民以时”中完的整版“pp以t课件”意思是按照。古代的2介2 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④分崩离析: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 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⑤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完整喻版p兴pt课师件 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25 。
⑥祸起萧墙: 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
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 盾造成祸患。
⑦鸣鼓而攻之: 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4、既来之,则安之。完整版ppt课件
17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 “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
⑧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 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⑨化若偃草:形过草容倒教一育般或。感化偃的草,力草量很被大风,吹如倒风。
完整版ppt课件
26
课后练习五: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 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 “用”。“使民以时”中完的整版“pp以t课件”意思是按照。古代的2介2 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④分崩离析: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 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⑤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完整喻版p兴pt课师件 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25 。
⑥祸起萧墙: 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
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 盾造成祸患。
⑦鸣鼓而攻之: 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4、既来之,则安之。完整版ppt课件
17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 “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7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
为政以德--课件资料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 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问题探讨 (1)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如何取信于民?
敬事; 守信;节用;爱民、养民。
(2)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 富民、正身
16·1季氏将伐颛臾。
1.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 先王以为东蒙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 • 是社稷之臣也
两者没有矛盾。“先富后教”体现孔子的富民思想 ,他认为足民是很重要的,即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 物质需求,这是德政基础。“去食留信”则是在的特定 语境中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理解:
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 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 根本的条件。这 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 《论语》内容丰富,其中的许多思想,两千多 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影响着中 国人的思想。 《论语》富有哲理,影响深远, 值得反复阅读,并付之于行动。
• 今天我们熟知的许多格言,如:“听其言观其 行”,“不耻下问”,“和为贵”,“见利思 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出自《 论语》。
•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 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 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 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 了
•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 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 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注释】 • ①适:到,往。 • ②仆:驾车。 • 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 《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 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 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 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 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 彻乎?”曰:“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 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核心是 “富民”。有若认为,削减田税的税率,改 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 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 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学习与教育 十、学以致其道(论学习) 十一、诲人不倦(论教育) 十二、高山仰止(感人的师 生关系) 十三、沂水春风(感人的师 生关系) 哲学思想 十四、中庸之道(孔子社会 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孔子 的天道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一、为政以德课件-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4
为何要学《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板案头常备着两本书, ❖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思
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有若高论体现了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儒家的民 本思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道德问 题,并试图以道德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又是不 大现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 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通过对照,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使自身端正,言教身教,以
身作则。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
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洁,行为的中正等。)就是
高考链接
(2011年浙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 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共56页文档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9
(4)社稷(ji) (5)焉用彼相矣(xiang)
(6)固而近于费(bi)
A.(1)(2)(3)(4)
B.(1)(3)(4)(6)
C.(1)(2)(4)(5)
D.(2)(3)(5)(6)
夫
夫颛臾: 代词,这,句首位置 今夫颛臾: 放在句中,那,代词。 夫如是: 放在句首,发语词。
特殊句式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为政以德
9、执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
10、反对暴政,主张德治。
11、要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12、主张尚德不尚力。
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 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
绝对禁令, 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用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德不孤,必有邻; 5、 礼之用,和为贵。
為政以德
——論語
譬(pì)如: 比如,就好像。
庶(shù): 人多。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为政以德的理念 •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 为政以德的实践与应用 • 为政以德的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道德在政治和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政以德的理 念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修养。
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也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 为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 制等美德。
现代治理理念
现代治理理念也强调道德和伦理的 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承担社会 责任,秉持诚信、公正等原则。
03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
总结词
诚信是为政之本,是建立政治信任和 社会秩序的基础。
深化道德实践
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 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升道德教育
推动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使法治 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和发展。
THANKS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信经营
企业应遵循为政以德的原则,树 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 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发展
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以德为先,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腐败、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需 要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目标
01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为政以德的理念 •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 为政以德的实践与应用 • 为政以德的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道德在政治和 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政以德的理 念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修养。
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也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 为政治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 制等美德。
现代治理理念
现代治理理念也强调道德和伦理的 重要性,认为领导者应该承担社会 责任,秉持诚信、公正等原则。
03
为政以德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
总结词
诚信是为政之本,是建立政治信任和 社会秩序的基础。
深化道德实践
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道德实践中 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升道德教育
推动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使法治 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和发展。
THANKS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信经营
企业应遵循为政以德的原则,树 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 德和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 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创新发展
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以德为先, 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腐败、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需 要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目标
01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第十五课:天道观
14/15: 哲学 1
为政以德
2
自习要求:
• 1、标上章节号,共12章 •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疑难字、通
假字、特殊句式) • 3、结合注解、译文,初识孔子德政思想
3
“为政以德”课文结构:
• 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 时,孔子选 择了“去兵、去食” 而“留信”。
• 这正如后世孟子那个著名的选 择一样:舍鱼而取 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 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 都是“必不得已而去”。
8
思考: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 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 盾?(P5课后练习一)
• “为政以德”的作用、意义:①、② • “为政以德”的内容:③ — ⑫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4
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 批语示例: • 这段话是本课的纲领,以下各章都围绕这
一中心展开。 • 孔子用北辰星和众星设喻,说明统治者只
要实行德政,就能 得到臣民的拥戴 , 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苛政。”夫子曰:“小子识苛之,政猛于虎也
。”
13
⑧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 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 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有若的观点是, 减轻赋税,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其核心是“富民” 思想。
12
⑦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 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为政以德》课件
孔子简介——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 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 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 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 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7日,赍(jī)志而殁(mò)。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பைடு நூலகம்。”(2〃1)
【朱熹批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
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 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 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 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 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 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 “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 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均” 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 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 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 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 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 “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
为政以德课件
• 固定句式
•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 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
•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 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 呢”等。
•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 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 么”。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 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练习
1、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意 义不相同的是( CE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于是入朝见威王 E、见笑于大方之家
• 2、找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项( B )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词类活用
• 形容词作名词 •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
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 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 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 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不能” 指能力差的人。 • 补充说明: •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 了。
“为”字作动词和语气助词时读wéi,作介词时 读wèi。 ④⑤⑥均作介词,分别是 “替”“向”“替”之意。
阅读12.7一段,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
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
立”的理解。
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 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 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 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 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 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 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 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朱熹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 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 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谓以人情而 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 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 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 以危急而可弃也。” 9
(5)【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1·5 )
为政以德
.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下平。”
思考: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即德政主张的策略)?
.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2·1)
——对统治者的要求:敬、信、节用、爱民
【评析】 本章孔子所阐述的治理国家的三个方略,都 具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以民为本”, 就是主张治理国家要为人民负责,要取信于 民,要节俭开支,要减轻人民负担,要尊重 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规律. ,要合理利用民力等。10
(7)【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 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17)
你认为“政”和“德”、“刑” 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 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 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 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
5
孔 子 “
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 本质区别是什么?
为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
政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
以 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
德” 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思
想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
的 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
局 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
限 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性 服务的。
.
6
(3)【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13·9)
——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
了儒学的人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
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 能存在下去了。
8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 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 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 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12
(9)【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13·6)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
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
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
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
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
3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主张德治、礼治,将之与法令、刑法比较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 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 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 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 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 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 该的,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4
——统治者应“正身”
【评析】
孔子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端正自
身,才能使民信服。这也是“德政”
的体现。
.
13
(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 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统治者应注重道德的感召引导
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 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 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 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总体看来,孔 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财
【评析】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
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
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
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
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
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
其他学生去声讨冉求。 .
11
(8)【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 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 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12•9)
——建议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藏富于民。
——先富民,后教民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
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
.
7
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4)【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 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 )
【评析】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 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 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
14
(1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 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0)
(5)【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1·5 )
为政以德
.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下平。”
思考: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即德政主张的策略)?
.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2·1)
——对统治者的要求:敬、信、节用、爱民
【评析】 本章孔子所阐述的治理国家的三个方略,都 具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以民为本”, 就是主张治理国家要为人民负责,要取信于 民,要节俭开支,要减轻人民负担,要尊重 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规律. ,要合理利用民力等。10
(7)【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 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17)
你认为“政”和“德”、“刑” 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 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 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 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
5
孔 子 “
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 本质区别是什么?
为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
政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
以 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
德” 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思
想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
的 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
局 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
限 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性 服务的。
.
6
(3)【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13·9)
——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
了儒学的人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
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 能存在下去了。
8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 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 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 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12
(9)【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13·6)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
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
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
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
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
.
3
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主张德治、礼治,将之与法令、刑法比较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 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 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 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 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 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 该的,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4
——统治者应“正身”
【评析】
孔子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端正自
身,才能使民信服。这也是“德政”
的体现。
.
13
(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 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统治者应注重道德的感召引导
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 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 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 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总体看来,孔 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财
【评析】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
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
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
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
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
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
其他学生去声讨冉求。 .
11
(8)【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 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 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12•9)
——建议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藏富于民。
——先富民,后教民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
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
.
7
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4)【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 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 )
【评析】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 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 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
14
(1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 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