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中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规划策略_陈同滨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对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城镇化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遗址保护问题。

大遗址是指多种文化遗存聚集的地方,其规模庞大,涉及到大量的考古遗址、古代建筑、文物等重要文化遗产。

大遗址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大遗址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大遗址勘探和调查大遗址的保护工作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勘探和调查,确保对大遗址的边界、面积、类型和特征等方面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考古勘探和文物调查工作。

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勘探和调查,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大遗址的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加强大遗址的保护法规建设大遗址的保护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大遗址的保护法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并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保护措施。

要加强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违反大遗址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三、加强大遗址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大遗址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

加强大遗址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大遗址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人们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治理大遗址保护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

要加强对大遗址周边环境的监管,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大遗址的影响。

五、加强大遗址保护的经费保障大遗址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大遗址保护的经费投入,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大遗址保护中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开展捐赠活动等途径,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加强大遗址勘探和调查、加强大遗址的保护法规建设、加强大遗址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治理、加强大遗址保护的经费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具有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和珍贵性,是城市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规划,这些文化遗产将可能被淹没在现代建筑的洪流中,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也将被削弱。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

首先,我们要遵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原则,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空间布局,实现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环境质量,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五、具体实施策略1. 科学评估与调研: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详细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评估和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目标、措施等。

3.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协调性,采用适当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避免过度现代化的设计。

4. 环境整治:优化区域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照明、交通等方面,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5. 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博物馆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以明长城青海大通段为例谈大遗址保护规划

以明长城青海大通段为例谈大遗址保护规划

以明长城青海大通段为例谈大遗址保护规划柳小豪;杨光;张有龙【摘要】阐释了大遗址概念及其保护规划理念,结合明长城青海大通段的遗址概况,总结了遗址的主要病害类型,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根据现场调研及室内设计的结果,针对其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研究区建立遗址公园的建议,为西北地区明长城的保护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Taking the situation of Datong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ffords a brief illust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large sites and the philosophy of its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types of disease of the sites,analyses the reason of the incubation of disease,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measur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on-site survey, interior design,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is conversation planning and suggest building a relic park in the study area,which may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work of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3页(P3-4,5)【关键词】大遗址;遗址病害;保护措施;展示规划【作者】柳小豪;杨光;张有龙【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大遗址是我国近10年来从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专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考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大中华国际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李东彬、代伟明、魏琏、赵基达、陈永春

36
我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分析和“十一五”规划预测研究
城市建设研究院
赵洪才、宋序彤、王磐岩、徐海云、许俊仪

37
填埋气体提纯制作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
清华大学、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王伟、吴学龙、万晓、高兴保、梁顺文

38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
丁曰堂、毕学军、武鹏崑、王振江、黄理辉

39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辅助系统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
刘伟杰、杨晓光、王宝辉、吴志周、刘玥

40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64
DN1500给水管道翻转法修复应用研究
上海自来水给水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杨文灿、陶伟元、蔡晓东、蔡燕飞、李田

65
二段往复式生活垃圾焚烧炉与高温余热锅炉技术与设备
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伟明集团有限公司
屠柏锐、王柯、项光明、卞俊、朱善银

66
射流间歇嚗气技术在氧化沟中的工艺应用研究
朱继武、朱德禹、王士林、魏国平、罗永权

30
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
(DG/TJ08-019-2005)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张其林、杨联萍、姚念亮、邱枕戈、黄明鑫

32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文化价值的重视愈发加深,尤其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更是高度重视。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不仅是人类对于文明积淀的敬重,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如何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地区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可能破坏了原有环境的和谐,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直接的视觉冲击。

此外,不恰当的改造和建设还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因此,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至关重要。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确保新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和谐共存。

其次,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风格、色彩等元素,保持原有环境的整体风貌。

最后,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四、规划设计研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充分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明确保护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要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布局:要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新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形成良好的关系。

2. 建筑风格:新建筑的风格要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协调,避免产生突兀的视觉效果。

3. 色彩运用:色彩是构成建筑环境的重要因素,要合理运用色彩,使新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色彩关系。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不仅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生态环境。

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现状分析当前,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新建建筑在风格、色彩、高度等方面与历史文化遗产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一些老旧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城市形象。

此外,一些地区过度开发,导致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

三、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确立以下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首先,协调统一原则。

新的建筑设计和改造项目必须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元素相协调,保持历史文化氛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可持续性原则。

在保护和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再者,人文关怀原则。

在保护和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策略具体而言,应采用多种措施。

首先,应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规范新建建筑的设计和审批程序。

其次,应加强对老旧建筑的维修和改造,提高其安全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应注重绿化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同时,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五、结语总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才能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城市文化的持续发展。

遗址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遗址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遗址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遗址环境整治是指对历史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行为,旨在提升遗址的文化价值和环境品质,保护历史遗址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遗址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旨在明确整治目标、实施步骤和保护措施,为遗址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

二、整治目标。

1. 提升遗址周边环境品质,营造文化氛围。

2. 保护历史遗址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 提高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环境评估,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评估,了解现状和存在问题。

2.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遗址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时限。

3. 环境改善,对遗址周边的绿化、道路、景观等进行改善,提升环境品质。

4. 文化保护,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破坏和污染。

5.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活动和文化展示,提升遗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保护措施。

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遗址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2. 强化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公众对遗址环境整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3. 加强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遗址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五、总结。

遗址环境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对于提升遗址的文化价值、保护遗址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环境改善和文化保护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遗址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希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遗址环境整治工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在城市“双修”中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双修”中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双修”中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01背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间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58.52%,但是目前我国仍处在诺瑟姆S曲线的快速上升阶段,还没到拐点(70%),所以我们未来还会有一段快速城镇化进程。

快速城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我国的城乡面貌,增进社会的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的“大拆大建问题突出,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

”其中大拆大建就包括大量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被拆除,工业遗存更是首当其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城市双修”的对策,所谓“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在“双修”中中央文件多次提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02对工业遗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在生态修复中,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城市建设也在实施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转变,在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改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保护遗产、盘活遗存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也有一些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交流,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处在探索试点、逐步推开的起步阶段,但业界和社会正在取得更多的共识,相关政策制度和法规也逐步在建立和健全。

前不久,住建部印发了《做好既有建筑保护利用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

认为既有建筑时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不能简单一拆了之,强调“坚持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理念”。

陈同滨

陈同滨

陈同滨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下半月)》 2020年第8期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院总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她是西湖文化景观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负责人。

她是杭州的女儿,长于西子湖畔,为中华文明遗产奋斗了半生。

2000年起,历时2年,陈同滨主持完成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2012年起,陈同滨又带领团队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一起,历时5年编制形成了5330页的良渚古城申遗文本。

她曾做过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9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主持申报成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等世界文化遗产。

她从人类文明高度解读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世界看到并了解中华祖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点评:
一位西湖的女儿,继为西湖成功申遗之后,又成功地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

她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着自己家乡的土地,发掘出它深藏的人类文明价值,并将它自豪地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200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0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1 7
小城镇及相关区域规划 沈阳建筑大学、 中国建筑 张福昌、张军、刘仁根、周静 设计导则与标准研究 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 海、 杜白操、 王宝刚、 李宏男、 划设计研究院 汤铭潭、冯国会、冯长春

1 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 郎四维、杨仕超、林海燕、涂 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 逢祥、赵士怀、彭红圃、孟庆 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 林、任俊、刘俊跃、冀兆良

1 2
工程设计三维 CAD 系统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岱林、姜立、沈文都、张凯 研究及开发应用工程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 利、王琳、张雷、邓正贤、于 团) 有限公司、 成都国龙 贵有、王国俭、孙林夫

3
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 3 动态气流密封高效排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同 许钟麟、张益昭、王清勤、沈 装置的研究 济大学 晋明、温风、张彦国、王荣、 刘华、牛维乐 1 4 东方艺术中心综合施工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 邱锡宏、张铭、徐顾鑫、倪建 技术研究 司、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 新、曹文根、周红兵、章奕、 限公司 1 5 黄轶、曾晓岚、孟根宝力高 二 二 二
获奖 等级 一
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抗 同济大学、 沈阳建筑大 李杰、 周静海、 刘威、 张吉库、 震可靠性分析与系统优 学 化关键技术研究 何军、陈玲俐、卫书麟、包元 锋、 艾晓秋、 胡俊生、 王宁伟、 陈建兵

3
多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周锡元、姚德康、闫维明、汪 能与控制 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 梦甫、 叶献国、 马东辉、 李惠、 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工 龚士弘、常兆中、高晓安、曾 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 德民、 韩淼、 找宏宇、 杨润林、 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 彭凌云 验室、 合肥工业大学土 木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

西安城市大遗址保护问题研究

西安城市大遗址保护问题研究

区内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局限 , 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近年来 , 国际社 会对人类文化遗 产 日益关 注 , 我国对文化 遗址 保护问题 高度重视 。汉 长安城遗址 、 唐大明宫遗址 等一系列保护 展示项 目都被 列入 国家重 点 投资保护项 目。这是协调 解决遗址保 护与经济建设矛盾 , 改善遗址 区 域 内居 民生活环境 的难得 机遇 。但是 , 由于 国家投 资仅用于对文 物本 体的保护和展示 , 不能用于征地和其它建设 , 遗址保护 的土地 问题使保 护展示工程受到一定影响。 2 . 3大遗产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遭到破 坏 遗产保护和利用 的矛 盾突出表现在遗产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破 坏 。申报世 界文化 遗产要 求“ 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 , 而且要保护文物 的环境 、 历史 地段以及城镇的历史风貌” 。周边环境问题不但影响 了西 安 城墙等世界级 遗产 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工作 , 也影响 了西 安 申报世界 遗产城市 。长期 以来 的城市 单一 中心 的发 展模式 , 既破坏 了古城范 围 内的历史风貌和文物环境 , 也 限制 了城市发展 , 造成交通等一 系列 发展
西安地市大遗址保 护问题砜 穷
西安 邮 电大 学 库 瑞
[ 摘 要] 西安城 市大遗址保护应 以建设 “ 世 界级文明旅 游 目的地” 的新城 市文化 为 目标 , 构建 西安 大遗 址价值评估体 系和 大遗址保 护 与发展 的生态建设 系统 , 依据人 文关怀理念下的文化遗产发展 思路 , 实现道德背景 下的新 型保 护开发模 式 , 即“ 政策保护+慈善基 金+ 民众素质” 综合开发模 式。 [ 关键词 ] 大遗址保护 西安 各个发展 阶段涉及政 治 、 宗教 、 军事 、 科技、 工业 、 农业 、 建筑 、 交通 、 水利等方面历史 文化信息 , 具有 规 模宏大 、 价值重大 、 影 响深远等特点 的大型聚落 、 城址 、 宫室 、 陵寝 墓葬 等遗址 、 遗址群 。我 国大遗址 数量众 多 , 但长期 以来对其采取回填保护 和现状 维持的“ 死保 ” 模式 , 导致公 众参与缺失 、 破坏行为频发 , 使 遗址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也受 到极大限制。大遗址构成了我国古代文明史史 迹 的主体 , 是 中华 民族文 明与文化发展史 的珍 贵物证 , 具有遗存 丰富 、 历史 信息 蕴涵量 大 、 现存景观宏伟等特点和不可再生 、 不可替代 的价值 与地位 。西安城 市大遗址分 布密集 , 是 国内典型的大遗址 保护与开发 利用的区域。研究西安城市大遗址保护问题能为 国内大遗址保护 问题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价值的重视不断提升,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人类的宝贵遗产,日益成为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如何进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更关系到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其周边建筑环境对于其保护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建筑环境可以保护和突出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升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优质的建筑环境可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舒适、美观的游览和居住体验,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

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原则在保护和规划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历史原则:尊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确保新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不与原有文化遗产相冲突。

2. 协调发展原则: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保持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一致性。

3.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规划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4. 公众参与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到规划和设计中来,增强其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可采用以下方法:1. 环境影响评估:在规划设计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地质、水文、生态等要素的评估,确保新的规划和设计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制定详细规划:根据评估结果和保护原则,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方面的规定。

3. 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植被绿化等手段,提高建筑环境的生态性。

城市型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要点——以《唐华清宫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分析

城市型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要点——以《唐华清宫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分析

i mp r ove me n t .Fi na l l y,t h e a r t i c l e poi nt e d ou t s o me d e f e c t s i n he t c a s e a nd e n s ui n g s e v e r a l t hi n i ng k s . Ke y w ords: ur ba n g r ea t r ui ns; c ul t ur a l he r i t a ge; p r o t e c i t i on; c ons e r v at i o n p l n ni a ng
dynam i c pr ot e c t i on an d c l a s s i ie f d p r ot e c t i on i n cour e s o f pl a nni ng,a s w el l a s s eve n t e c hni c al keys s uch as val ue
1 . 1 . 1 大遗址 的概 念 与特 点
“ 大遗 址 ”是 在 “ 遗 址 ”基 础 上 提 出 的 一 个相 对
概 念 , 目前 尚无 准确 的学术 定 义。 陈 同滨在 《 中 国大遗 址 背 景环 境 保 护主 要规 划对 策 》一 文 中认 为 , “ 大遗址
的概 念 主要 运用 于 文化 遗产 保 护领 域 ,指 文化 遗产 中规 模 特 大 、 文 物 价 值 突 出 的大 型 文化 遗 址 、遗 存和 古 墓 葬 。 ”④大遗 址 的基 本特 征 可 以概 括 为规模 庞 大 、 内容
c h i n a A n c i e n t C i t y f C 卸 a d s 蒜
眦 n ∞

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

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

了 《 于保 护景 观和 遗 址 的风 貌 与特 性 的建 议 》 定 义 了环境 保 护 的 程 中的可 持 续 价值 。 关 . 含 意制 定 了一 系列 保护 准  ̄ ; 措 施 . J ln t - 内容 主要 是对 各 种 建设 开 发行 为 的限定 . 包括 保护 划 区 土地 控 制 环 境风 貌 控 制 防止 污 染 、 制 止筑 坝 采矿 限定旅 游 开 发项 目等 .其 中特 别 强调 了规划 在 整个 环 境保 护措 施 中 的突 出地 位 。1 6 年 5 4 9 月在 威 尼斯 通 过 的 《 际古 迹 国 保护 与修 复 宪章 》 ( 称 《 尼 斯 宪章 》 简 威 )进 一 步 明确 提 出 了古迹 遗 址 的 本体 与 它的背 景 环境 在 文 化价 值上 的 关联 意 义 1 7 年在 巴黎 2 9
维普资讯
Hse i t  ̄ 《

《 l 《 《
口 中 国建筑设计研究 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陈同滨
人 遗址 、 生 人 殳化 遗 J t插 的总 体俅 于i 划必 须 纳 入城 i 总 体 舰 r 规 l i
划和 城 镇 体 系规 划;诈 l ll 僻 ' :家 rt  ̄ 家 人 义化 资源 的 整体 保 护 提 供 最 l ,制定 卡I f l i l 父的 法 规 条例 ,为 的法规点撑 。

维普资讯
可 谓我 国 几千 年 文 明发 展 史 的主 要 载体 .具 有 不可 再 生 不可 替代
的价值 与地位 是 国家 文 化资 源 自 精髓 部 分 。 勺
2 1 2 类 型与 数 量 .. 根 据 大遗 址在 保 护规 划 编 制 别 是背 景环 境 方 面 的内容 差 异 . 特 约 可分 为 8种 = 要 的规 划 类型 【 见 图 1 : _ E 参 】 旧石 器 时代 古 人类 遗 址 ( 以采 集狩 猎 经 济 为主 )Ⅱ 1Ⅷ 图 新 石器 时期 大 型聚 落 遗址 ( 含住 居 大型 古代 城 市遗 址 Ⅱ 1 目 图 3 大型 古代 建 筑 群和 园林遗 址 Ⅱ 1 . 图 4 大型 石 窟寺 和 石刻 遗 址 Ⅱ 1 5 ; 图 大型 古 代 工程 遗址 ( 军事 水 利 ,交 通等 ) 图 ]6 含

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摘要:城镇规划对城镇未来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城镇规划中环境规划存在的局限性,致使在城镇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池州市香隅镇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指出了城镇中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城镇环境发展的远期目标,阐明了城镇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But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of the limitation of insufficient, causing the city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produc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some citie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urban plan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Xiangyu TownChizhou city, points out the planning content urban air, water,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urban sou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goal, illustrates the grievances of city planning 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关键词:城镇规划;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Keywords: Town planning;Environment plan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城镇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类的思想。

以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控为抓手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基本策略--良渚遗址

以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控为抓手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基本策略--良渚遗址

以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控为抓手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基本策略——良渚遗址保 护规划简介Based on Classified Land Space Management as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Conservation Plan of Large-scale Archaeological S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 of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规划设计:陈同滨Planning: CHEN Tongbin“良渚遗址”(距今5300 ~ 4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

1996 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以“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遗产,被认为“改写了人类历史”。

回顾该遗址的保护历程,从1994年列入《预备名单》 到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在25年的时间里, 良渚遗址经历了一个堪称“艰巨而伟大”的保护历程。

其中仅它的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方面就颇有突出的代表性。

本所从2000年幵始受理良渚项目,在近20年 的时间中,一共主持编制或指导编制过3套规划,用于指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渚遗址”的保 护管理及其“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过程:其一是 主持编制了启动于2000年的《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 M 以下简称《总规》);其二是主11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保护区划图--保护范围边界OR 一类建设控制地带E7:: 一类环境控制区—建设控制地带边界! J 二类建设控制地带r ..二类环境控制区―环境控制区边界r?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三类环境控制区■重点保护区■四类建设控制地带遗存:一般保护区匚71五类建设控制地带持编制了启动于2012年的《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 理规划2017-2050》(以下简称《管规》);其三是指导编制了遗产区的一系列专项规划,包括《土地 利用专项规划》《村落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 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水系保护专项规划》等。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多学科研究_陈同滨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多学科研究_陈同滨

视点中国文物报/2002年/05月/03日/第005版/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多学科研究陈同滨一 中国大遗址保护概况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宏大、价值突出的遗址类。

因其占地面积小者几十公顷、大者可达几十平方公里,其保护与利用工作与遗址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明显的利益关系。

1997年,国务院在 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中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并特别强调了要将这类遗址的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

因此,大遗址的概念主要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大遗址,可作为大型古文化遗址的简称,同时在使用中具有广泛的含义。

一般可包括在考古学文化和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城市、宫殿、陵墓区和宗教、丧葬、军事、交通、手工业、水利等建筑与设施的遗迹及相关环境。

大遗址由遗存与相关环境组成,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

具有遗存丰富、历史信息蕴涵量大、现存景观宏伟,且年代久远、地域广阔、类型众多、结构复杂等特点。

在我国已公布的126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可划作大遗址的约占1/4,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目标。

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文化遗产的留存特色。

为此,国家文物局在2000年11月特向国务院提交了 大遗址 保护 十五 计划 ,提出在 十五 期间,针对大遗址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各类遗址的保护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重点实施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

至2002年2月统计,已经启动或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的项目现已达25处左右,约占总数的1/2。

二 问题的提出编制保护规划(含利用)是大遗址保护工作最基本的步骤。

即:在明确的保护立场上,进行综合考虑、通盘筹划,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保护技术、管理措施和合理利用的对策。

一个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就是它的法规性文件,是直接指导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具有指令性的 操作手册 。

因此,保护规划的编制质量是大遗址能否获得有效保护的基本前提,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建设与遗址保护和谐关系下的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与遗址保护和谐关系下的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与遗址保护和谐关系下的城市规划刘爱林【摘要】城市的今天是长期历史沉积形成的,是一个传承变迁乃至创造的过程.城市现状只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片段,所以现代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打破或推倒原有固化的遗址遺迹及其环境风貌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例所证明.【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1(000)022【总页数】1页(P51)【关键词】城市建设;遗址保护;人文环境【作者】刘爱林【作者单位】衡水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多的城建工程与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产生了矛盾。

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文明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如何使城市建设与遗迹、遗址保护保持和谐关系,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又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遗址是指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遗址是人类活动的遗迹,是由历史原因形成并遗留至今的古代的、民族的东西,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文物保护法律所保护的对象。

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城市规化区范围内的遗址等历史古迹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可能会格格不入,因而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就不可避免的会对遗址及遗址赖以存在的历史、人文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的今天是长期历史沉积形成的,是一个传承变迁乃至创造的过程。

城市现状只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片段,所以现代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打破或推倒原有固化的遗址遗迹及其环境风貌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例所证明。

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等都是如此,它们都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控制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28日/第005版
遗产周刊
城镇化建设中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滨
大遗址是我国近10年来从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专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考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

大遗址由遗存本体与相关环境组成,具有遗存丰富、历史信息蕴涵量大、现存景观宏伟,且年代久远、地域广阔、类型众多、结构复杂等特点。

在我国各类文化遗产中,其突出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几乎贯连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和发展鼎盛期的大部分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发展史的珍贵物证,在整体价值上可谓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是国家文化资源的精髓部分。

根据大遗址在保护规划编制、特别是背景环境方面的内容差异,约可分为8种主要的规划类型:1、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2、新石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含住居、祭祀、墓葬等);3、大型古代城市遗址;4、大型古代建筑群和园林遗址:5、大型石窟寺和石刻遗址;6、大型古代工程遗址(含军事、水利、交通等);7、大型古代手工业遗址;8、古代帝王陵寝与各类大型墓葬群。

根据现状统计,我国大遗址的分布位置与现行行政区划的关系大致可分为4种主要分布类型:位于城镇建成区,位于城郊或城乡接合部,位于村落,位于荒野。

大遗址因其占地面积规模较大,保护与利用工作往往与遗址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显著的利益关联,特别是它的背景环境保护,是我国遗产保护领域中保护措施综合性最强、经费需求最多者,也是受我国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影响最大者。

我国目前正处于GDP指标向中等发达国家收入迈进的阶段——这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消费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加快、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上述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古迹遗址、特别是它的背景环境的保护,致使我国目前遗产周围环境治理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对古迹遗址本身的维护力度,严重破坏了古迹遗址的文化价值,限制了社会经济与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累积五千年的古迹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正在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面临历史上最广泛、最严重的破坏与威胁时期。

面对上述严峻挑战,我们坚持国际古迹遗址的保护理念,围绕遗址的背景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理论与技能探讨,在这里我想谈谈初步的体会与经验:大遗址保护规划必须坚持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遗址环境景观设计要追求与遗产文化价值的和谐一致,维护和完善遗产文化价值。

通过整治和保护遗产背景环境,达到保护遗产文化价值的延续性、深化遗产文化价值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规划目标。

我们主要从管理、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和景观审美4个层面制定规划对策:管理层面的规划对策主要包括:界定保护区划;制定专项法规;建立管理体制;规定区划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制定专项政策;筹措经费来源;协调利益各方等。

社会和谐层面的规划对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性质控制;居民人口调控;居民安置规划;经济结构调整;交通路网调整;功能组团布局;城市发展方向;村镇体系规划等。

这些对策可通过“城市化进程导引”方式进行,所有规划措施必须纳入地方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统一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层面的规划对策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控制;水土流失防治;水系整治疏浚;地下水和水源涵养保护;风沙侵蚀防治;土壤沙化治理;化肥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审美层面的规划对策主要包括:环境整治规划;环境考古研究;景观考古研究;历史环境修复;景观展示结构;视线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准则;造型设计准则等。

在上述4个层面的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措施展开之后,系统的监测与跟踪措施是深化和不断完善遗址背景环境保护的基本保障,属于保护规划的重要编制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区划管理监测;社会可持续发展动态跟踪;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与记录;景观环境保护监测。

目前4项监测系统尚需建立基础数据库和运行管理制度,制定监测基本内容和参数标准,以求为遗址背景环境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国大遗址的背景环境不仅在文化价值上与遗址本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地位,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它也具有相当突出的重要地位,并在保护措施和管理操作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

根据经济学家预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很有可能再保持20年的稳定、高速、持续的发展。

因此,中国大遗址的保护,特别是背景环境的保护也将面临不断加剧的、更加艰难的挑战。

鉴于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所里现的综合性、复杂性及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关联程度,大遗址背景环境、包括大型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必须在总体规划层面与地方城镇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统筹协调,才能实现遗产价值的完整保护。

为此,建议大遗址、包括大型文化遗产的总体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并在国家管理层面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为国家大型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提供最重要的法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