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马集省级生态镇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制定并实施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实施方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方案旨在全面排查环境问题,制定整治措施,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一、排查环境问题
1. 土壤污染排查:对可能受到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活动影响的土地进行排查,确定土壤污染状况。
2. 水质排查: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等进行全面排查,了解水质情况及受污染程度。
3. 大气污染排查: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进行排查,确定污染源和程度。
4. 生物多样性排查:对植被、动物种群等进行排查,了解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受威胁程度。
二、整治措施制定
1. 土壤污染整治:针对土壤污染情况,制定土壤修复方案,采取土
壤修复技术,恢复土壤功能。
2. 水质整治:对发现的水质污染问题,制定水质净化方案,加强污
水处理设施建设,净化水源。
3. 大气污染整治: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排放。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濒危物种,恢复生
态平衡。
三、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1. 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持续监测环境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
2. 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
3. 宣传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
动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上述生态环境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乡镇生态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生态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乡镇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社会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乡镇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乡镇生态环保工作亟待加强和改进。因此,制定乡镇生态环保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重点工作。
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乡镇应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乡镇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行为。
3. 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乡镇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乡镇应加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5.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乡镇应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护、植被恢复等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镇生态环保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工作合力。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相关精神,深入实施县委、政府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的发展战略,切实提升我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我镇沿线河流、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常态管理、绿化保护工作水平,根据《南民生办2号文件》相关标准,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科学规划,明确责任,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镇政府成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镇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响应,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和谐魅力镇,共享发展成果。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镇政府为辖区内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社区为辖区范围内第一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责任主体负责各属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落实。
(三)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原则。在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出现消极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和曝光。
三、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经镇领导办公会议研究,成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成员由综管所、党政办、水利,交通、经法办、劳动保障办、各村(居)委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下设综管所,由综管所所长邓中文担任办公室主任。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建设豫南水乡美丽淮滨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建设豫南水乡美丽淮滨摘要:近年来,淮滨县以开展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为依托,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载体,以廊道绿化为主线,以成片造林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效益显著,具有豫南水乡特色的“水景生态园林城市”——美丽淮滨,2011年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2012年建成了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淮滨;豫南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该县立足“激活老城、开发新城、治理湖洼、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突出水乡特色,彰显水景个性,挖掘淮河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大手笔绿化,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三绿”指标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水景、生态、园林”县城风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作用不可替。建设林业生态县是上级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淮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淮滨实现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意义深远。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每年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分
解到乡镇和有关部门,突出重点工程造林。
2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2.1 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造扩建工程
各乡镇认真对照林业部门摸底调查结果,对辖区内农田林网空格大,标准低,特别是对乡镇结合部不连续的进行查漏补缺,开展补植、完善和提高,对残次林带及时更新,消除林网空档和死角,全面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实施方案
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乡镇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对于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工作,制定了本方案,旨在提高乡镇生态环保监督的效果,保障乡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监督范围。
1. 水质监督,监督乡镇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确保饮用水安全。
2. 大气监督,监督乡镇的大气污染情况,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染源的
监督管理。
3. 土壤监督,监督乡镇土壤的污染情况,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对
土壤的影响监督。
4. 生态保护监督,监督乡镇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加强对
违法破坏行为的监督管理。
三、监督措施。
1. 加强监督力量建设,建立乡镇生态环保监督队伍,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监督
的专业化水平。
2. 完善监督制度,制定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监督的
程序和责任。
3. 强化监督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乡镇生态环保监督信息平台,实现
对监督对象的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乡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生态环保监督工作。
四、监督效果评估。
1. 建立监督效果评估体系,制定乡镇生态环保监督效果评估指标,对监督工作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定期公布监督结果,将监督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动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五、监督工作机制。
1. 建立乡镇生态环保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监督工作。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监督工作机制。
淮滨县2009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淮滨县2009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淮滨县2009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淮滨县2009年度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加大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把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省级市级生态文明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切实做好本年度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将本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建成果
1、生态示范县建设。创建生态示范县是信阳市“六城联创”2009年创建任务之一,也是我县2009年“六城联创”的主要内容。我县要同全市步调保持一致,年底前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2、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2009年,完成新里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完成赵集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赵集镇刘寨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完成张里乡吴寨村、三空桥乡曹塘村(以上两村08年已报)、谷堆乡徐围孜村、芦集乡项庄村、邓湾乡徐门村,王家岗乡立城村等6个市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1
3、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08年,中央下拨77万元用于谷堆乡沙湾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该村需于今年6月底前,按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目标任务要求,完成综合整治工作,以迎接检查验收。列入2009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治理的村庄分别是:赵集镇刘寨村、芦集乡项庄村、邓湾乡徐门村、王家岗乡立城村、新里镇新里村。以上各村务必做好村庄治理规划的编制及项目争取工作。
淮滨县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规划目标
200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淮滨县淮南湿
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处于北纬32°15′~32°38′,东经115°10′~115°35′,南与固始接壤,西与息县相连。主要包括淮河及其支流白露河、乌龙港、兔子湖、方家湖等,总面积3400hm 2。其中核心区面积396hm 2,缓冲区面积528hm 2,实验区面积2476hm 2。保护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
及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众多,生态系统保存良好,各种珍稀野生鸟类分布集中,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1现状
保护区地质古老,地形复杂,气候优越,生物(特别是鸟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1.1原始古老的自然性
保护区地质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草甸区。
其环境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反映出古朴、原始的自然状态。1.2南北过渡带的典型性
保护区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华北、华中和华东三方植物系交错、渗透,湿地植被类型多样;保护区还是我国动物区划中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南北共有种成分较多。
1.3植被类型的多种性
该保护区植物群落分为7个植被类型组,12个群系
200个群丛,湿地植被保存良好,生产力较高,结构复杂,发育进化完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活跃,时空关系适宜,形成一个庞大而又相对稳定、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然中心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和美化自然环境,并保护、孕育大量动植物、微生物,是物种资源基因库,也是一个遗传基因多样性的繁育场所,保持着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1.4物种的多样性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5.08.04
•【字号】
•【施行日期】2015.08.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信阳市航务管理局:
你局报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审批申请书》及委托由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按照Ⅳ级通航标准整治淮滨至息县段47.809公里航道,建设年吞吐量300万吨码头及服务区各1个,按照公路Ⅰ级标准改建淮河淮滨大桥。项目建成后运输物品包括矿建材料、矿物、钢材、水泥、粮食及农副产品。项目总投资11.93亿元,环保投资2709.6万元。
二、该工程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后,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我厅原
则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工程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保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三、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应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落实各项水保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现场清理和植被恢复工作。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委托有关单位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将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集镇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方案
集镇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集镇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集镇是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不善,许多集镇存在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拥挤和人居环境恶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乡发展的平衡。因此,提升集镇环境质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综合提升工程目标
1.改善集镇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提升集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
3.提高集镇环境管理水平,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
4.推动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三、综合提升工程方案
1.改善道路交通
(1)对集镇主要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整治,保障道路宽敞、畅通、平整。
(2)新建或改造成立交立交桥、提升道路标志和交通管控设施,提高道路安全系数。
(3)鼓励发展绿色出行方式,推广骑行和步行,减少机动车辆使用。
2.提升生活配套设施
(1)新建或改造集镇商业街,打造现代商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2)发展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和健康保健等多元化公共服务。
(3)改善集镇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1)建立健全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和管理力度,实行定期清扫和垃圾分类处理。
(2)加强市容市貌建设,美化集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满意度。
(3)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4.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优化集镇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淮滨县栏杆镇环境保护规划(报批版)
1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镇镇创建活动,生态镇镇的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镇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生态镇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淮滨县栏杆镇政府委托,信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编制了栏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
(6)《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8)《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规划》;
(9)《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0)《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和2020规划》;
(11)《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环然[2001]38号)
(12)《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4)《栏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工作计划》;
(15)《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16)《淮滨县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
(17)《淮滨县生态功能区划》;
(18)《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第一节、建设沿淮生态屏障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统筹考虑人口集聚、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适度规划产业,创新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为目标,推进调水工程沿线环境治理,加强淮河干流和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白马湖、南四湖等河湖的生态保护,加强流域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南水北调东线生态净化能力和涵养功能,把淮河干流和沂沭泗河沿线建设成为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走廊。打造沿海滩涂湿地生态走廊。加大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强苏北沿海重要渔业水域保护。完善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保育工作,提升“蓝色国土”生态功能。加强海域滩涂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和排污强度,强化陆海污染源头防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严控自然岸线保有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支持建设海域无人机监管应用基地,实现对东海海区海域、沿海滩涂湿地无人机常态化监测。提升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生态保育功能。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以
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伏牛山生态区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桐柏山生态区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混交林比例,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强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水源涵养和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大别山生态区要建立原物种就地保护基地,加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及监控体系,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最新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最新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最新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篇1)
全面落实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上级河长制、路长制的工作要求,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全面提升我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村(社区)主体、属地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垃圾不落地、城乡有秩序、环境无乱象”的目标要求,突出农村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明确管理重点,细化管理标准,压实管理责任,着力建立城乡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稳步提升,争创全市人居环境示范乡镇。
二、整治标准
1、机关、部门、企业:维护好单位周边20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门前屋后、道路两侧以及绿化带内垃圾、杂草;全面清扫内部环境卫生,保持窗明几净、干净整洁,无蜘蛛网,无污垢,院内无堆积物、无果皮屑、无砖瓦土石、无污染积水;垃圾容器密闭,垃圾日产日清;沟渠管道保持畅通,务必做到食堂“四防”(防蝇、尘、鼠、腐)设施齐全,有卫生许可证;无旱厕,粪便要实行无害化处理。
2、侯旨亭、回龙铺集镇:门店做到经营有序,无店外经营、无流动摊贩;坚持“一店一牌”原则,无违规设置招牌、落地灯箱、立体广告、立式电子屏等;车辆停放入位,车头朝向一致,无乱停乱靠现象;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功能分区、整洁有序,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保持沟渠管道畅通,畜禽隔离销售,厕所卫生干净整洁;垃圾桶、下水道盖板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无缺失、破损;垃圾清运及时,无爆满、堆积现象;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每日上午9点前完成清运(雨天和冰冻天气除外);每日对集镇进行洒水降尘,保持街面清洁。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早由江苏淮安市发起,2012年上半年,江苏宏观经济研究所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淮河生态走廊”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信阳、盐城、淮南等地相继加入委托,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目前规划中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苏、鲁、皖、豫、鄂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规划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依托淮河发展流域经济带,即通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淮安、蚌埠、信阳三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三个核心城市带动十几个县级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使之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通过规划的实施,淮河将成为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支撑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二、进展情况
2012年7月上旬,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院长顾为东一
行七人在省、市发改委领导陪同下,首次来到淮滨调研。2013年4月中旬和5月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一行先后两次来淮调研构
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提出要通过淮河经济带的构建,使淮河成为继珠江和长江之后的中国第三个通海的黄金水道,使淮河经济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增长极的规划构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战略规划研究,现已初步成稿,准备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通报,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9日至1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王金才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胜利镇城北村、胜利水厂、泥溪镇元潘村、隐山养殖场、洋湖水厂、北山矿业和五龙庵苗木基地,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上述三镇和县环保局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地方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从这次调研情况看,各地党委政府对农村生态环保工作的认识有一定提高,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开展了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宣传,干部和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2、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一是通过宣传,提高了农村群众饮用水安全意识。二是鼓励林农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通过实施石质山造林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提高森林覆盖率。三是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省防治条例的规定,禁止农村焚烧秸秆。四是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强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
3、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通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基本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全面开展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全县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程度改观。三是围绕农村“三美”目标,扎实推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2023)S335 线淮滨县城至淮息交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一)
(2023)S335 线淮滨县城至淮息交界段公路改
建工程环评报告书(一)
2023年S335线淮滨县城至淮息交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
前言
该报告书旨在详细介绍2023年S335线淮滨县城至淮息交界段公路改
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方案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
项目概况
改建工程计划将原有的S335线公路进行改扩建,包括新建立交、修建
雨污水管网、新增绿化带等,工程涉及淮滨县城至淮息交界段,总长
度约70公里。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工程所在区域内的土地、气象、水文水资源、生物、景观等方面。通过各项评估和调查,对工程改建所涉及环
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
针对该工程的建设,预计可能对水土保持、土壤、气候、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通过对工程改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结合已有的
环保措施,并提出进一步的环保方案,确保该工程改建不会对周边环
境造成过大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我们将实施以下保护措施:
1.尽可能采用低污染、低排放的机械设备;
2.强化排污口管理,严格控制建设过程中各类废水、废气、废渣的
排放;
3.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专门的垃圾堆放点,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
4.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地内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维护;
5.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回收利用;
6.推进绿化工作,新建立交以及沿线的绿化带等。
结论
经过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措施安排,该工程改建对周边环境影响可控,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护。我们会本着合规合法的原则,力求达到安全高效的目标,并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
关于淮滨县新农村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淮滨县新农村村庄规划情况的
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随着淮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审视县情、理清思路,提出了“打淮河碑,做水文章,坚定不移地走非农化之路,借淮河之威,扬淮滨之名,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抢抓治淮机遇,全面提升淮滨,争当豫东南崛起后起之秀”的总体要求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淮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县委、县政府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紧紧抓住“三农”问题不放松,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村素质为手段,多种措施统筹城了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今年以来,县政协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把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3月份,由县政协经科委牵头,组织政协常委和机关有关人员,先后深入期思、王店、三空、邓湾等试点乡镇和农村,就村庄规划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走访等各种形式,认真听取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新村规划等问题的所思所想,常委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淮滨县村庄规划基本情况
淮滨县总面积12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万亩,总人口6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人,辖17个乡镇,289个行政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淮滨四面环水、一河直贯的实际,提出了“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步伐,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扩大有线电视的覆盖面积,建设农村能源小型公益设施项目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村精神和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农村的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交通网初步形成。2004年以来,我先县积极向上级争取“村村通”工程资金,目前已完成10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油路建设。2004年以来开通了全县2条城市公交客运和8条乡镇客运线路。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效明显。大力实施村电农网改造工程,全县已投入三期农网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是全县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有发往上海、萧山、深圳、信阳等大中城市客车,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年上缴利税152万元。采取以“公司+农户”,“场+农户”的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饲养量达55万只(头),总产值达5000万元,该镇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40000万元。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阳市决定大力创建生态县、环境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羸”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生态乡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马集镇政府
委托,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编制了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发[2002]11号);
(13)《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豫环然[2001]38号);
(17)《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9)《河南省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马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2)《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3)《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马集镇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马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马集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马集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马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镇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保护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4.1规划范围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范围是马集镇的全部行政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68.4平方公里。
1.4.2规划时限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任务确定后,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马集镇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结合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目标与指标。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出规划文本。本规划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马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同时,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1.6规划重点
目前,马集镇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没有产生大的污染破坏。淮河支流流经北部三个行政村,因此本次规划在对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同时,要重点突击生态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具体规划重点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