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

合集下载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

因此,人生礼仪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1]彝族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

作为具有悠久彝族发展史的楚雄昙华乡,其人生礼仪积存着厚重的文化蕴涵。

昙华彝族的人生礼仪既与其他彝族地区有着相同之处,又因为社会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一般家庭这天要给婴儿举行“满月礼”,祝贺母子平安,此谓“弥月之喜”。

满月这天亲朋好友要前往送贺礼,主家则设宴招待宾客。

早在我国唐朝,庆贺儿孙满月的满月礼就已经非常盛行。

《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661 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生下一男,“月满月,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但大家都不以为意,就将它杀了,把肉放在锅里煮。

“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

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

”这则故事的本义或许在于对人们进行宗教宣传,却反映出当时民间庆祝满月的活动是相当隆重的。

[2]所有的人生礼仪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满月礼除了“庆生”之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满月礼是昙华彝族极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婚姻关系和家庭血亲关系得到社会认可的标志性程序。

它整合了身份认同、职责赋予、教育传承、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展现了当地彝族的信仰文化和人际馈赠文化。

满月礼自古至今传承已久。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中有:“男宝仁尚公主,在晋阳赐第一区。

礼教的社会功用与现代复兴

礼教的社会功用与现代复兴

礼教的社会功用与现代复兴摘要:礼教曾被严重误解。

本文对礼教进行正本清源,认为礼教是文明进化,具有圆满人生、陶养性情、治国理民、维系道德伦理等社会功用。

礼教中的“乐教”通过乐陶冶、教化人民。

近代从政治视角批判礼教,全盘否定,应该看到礼教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正面价值。

今天需要重新认识礼教,呼唤礼教回归,重塑道德伦理,共创和谐社会。

关键词:礼教;社会功用;现代复兴何谓礼教?《现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是指“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

”[1]772 《古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指“关于礼制的教化” [2]958,并举例《列子•杨朱》“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和《礼记•经解》“恭谨庄敬,礼教也”为例来说明。

其实古代“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礼” 指礼仪,所以狭义的“礼教”指礼仪教化,与“乐教”并提。

广义的“礼”指礼乐” ,所以广义的“礼教”指礼乐的教育、教化。

本文即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礼教概念的。

与礼教相近的是“名教”。

《现代汉语词典》说名教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曾在思想上起过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 [1]886《古代汉语词典》说名教是“以等级名分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 [2]1072 可见,礼教和名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同义词,但礼教主要是指礼制和教化,而名教则是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礼教,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礼教之文明进化中国礼教传统源远流长,起于古代圣人使人自别于禽兽,也即自觉与动物界区分开来,走上文明之路。

礼乐是重要的教化基本方式之一。

人能好礼、行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标志。

礼教的根本精神是“敬” ,孔子以是否有“敬”为人与动物的区别。

《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一个人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礼仪之光照亮人生道路

礼仪之光照亮人生道路

礼仪之光照亮人生道路一、礼仪之光照亮人生道路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

它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美德,犹如一束照亮人生道路的光芒。

无论在社交场合、职场还是家庭中,恰当的礼仪都能为我们赢得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和成功。

二、社交场合中的礼仪之光1. 礼尚往来在社交场合,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恰当的礼仪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微笑、热情的态度,并主动与他人进行问候和交谈。

当别人向我们问好时,要礼貌地回应,并予以真诚的关注。

2. 注意仪态仪表端正是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

无论是穿着整洁得体,还是言谈举止得体,都能让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言行举止中的细节,比如说话声音的音量适中,不要大声喧哗;动作要得体,不要过于张扬;在交谈中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打断他人。

三、职场中的礼仪之光1. 尊重他人在职场中,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当尊重同事的职责和权益,避免对他人不礼貌行为,如批评、挑剔或中伤等。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达成共识。

2. 专业形象在职场中,我们的仪表和形象往往代表着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要注重着装,遵循公司的着装规范。

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四、家庭中的礼仪之光1. 关爱家人家庭是每个人最温馨的港湾,而关爱家人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关注家人的情绪和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严肃执行。

2. 维护和谐家庭中的沟通和谐也是良好家风的基石。

当我们与家人交流时,要保持耐心和善意,不使用冲突性语言和攻击性言辞。

相互尊重和体谅是家庭中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

五、礼仪之光的重要性和影响礼仪之光能够在感情上增进彼此的懂得,化解矛盾,减少冲突。

它使人们更容易接纳对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交场合中,恰当的礼仪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人脉资源,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1、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

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修身放在首位。

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

2、方便交往应酬。

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

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

著名传播学家布吉尼教授提出了个三A原则:一是接受对方,ACCEPT。

要有容纳意识。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二是重视对方,APPRECIATE,实际是欣赏对方。

怎么欣赏,比如与人交往要善于使用尊称。

对有行政职务的人要称行政职务,即使他是你的老朋友,在正规的场合也要称其行政职务,因为对方是代表单位,有决策权。

也可称技术职称,就高不就低,王教授,一般不说王副教授。

重视对方还表现在记住对方,每人都认为是独一无二,名字不能说错。

厍忱、缑颉。

三是赞美对方,ADMIR。

发现别人的长处是美德,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即使是你的好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赞美他,所谓扬善公庭,规过私室。

3、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活体广告。

企业形象的好与坏实际就是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与低。

礼仪是陌生人之间的润滑剂,是熟人之间的奢侈品。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

"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

"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

礼仪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礼仪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礼仪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对中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

2、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是十分必要的。

为人处事是中学生人生最关键的一门功课。

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3、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乂深蕴着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综合性、包容性很强,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学生对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礼仪教育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

4、礼仪教育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扑充。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LI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举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需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

过去的学校围绕升学率这个日标,正常的开设政治课,其他方面就轻忽了,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人生发展过程人格、道德素质不完善的问题。

结合我们当地习俗谈谈人生礼仪民俗的利弊

结合我们当地习俗谈谈人生礼仪民俗的利弊

结合我们当地习俗谈谈人生礼仪民俗的利弊批号:151学号:W**************:***日期:2017年3月4日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1.中华礼仪之美 (1)2.我们当地习俗 (1)2.1 春节习俗 (1)2.2清明节习俗 (2)3.携手共建新时代礼仪之邦,共同抵制恶习陋习 (3)参考文献 (4)摘要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

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关键词:当地习俗人生礼仪民俗利弊1. 中华礼仪之美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

杨朝明《人民日报》(年月日版)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成人”礼仪,注重发挥其在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地教化功能.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可以认真研究传统“成人”礼仪,借鉴其合理成分,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地“成人”观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地前提,是“成人”地基本要求.懵懵懂懂地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地“成人”.人要“成人”,就应当“仁”.所以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地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地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但“成人”与“成人之行”又有所不同.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地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地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地人方可谓之“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特别强调礼乐对于“成人”地教化作用,认为仅仅具有某种技能或某方面地素质,并不等于解决了“做人”地问题;没有礼地约束、乐地熏陶,人们不仅不能“成人”,还可能丧失一些原本可贵地品质.周代“冠礼”与“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地认识,有着深刻地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地“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地冠礼则相对较早.女子一般十五许嫁,许嫁则笄;如尚未许嫁,则二十而笄.西周时期地教育体制已经比较系统.当时人们一般在八岁入小学,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些都是基本地知识与技能.到十五岁时,贵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学,由老师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个人经过十几年地学习,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谙世事地孩子变成能够承担社会义务地成年人.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地开始.“冠礼”地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地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地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地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地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地标志.礼有“礼仪”与“礼义”地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地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不应再像顽皮地孩童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礼记·冠义》又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我国古代社会地基本伦理关系是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一个长大成年地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地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人年满二十,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地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地人非常有益.比如,《国语·晋语六》就记载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地话:“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也就是说,刚刚成年地人要谨慎戒惧,一开始就要学习美善之道,进而吸收、增长更多地才德和学识,摒弃不善地东西;如果开始时接触地是邪恶,则会滑向善地反面.善生善,恶生恶,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类一类地滋生.人们行过“冠礼”后,就应树立正确地人生方向,形成是非判断能力.就像宮室有墙有屋,房屋可以遮挡风雨,但还需要随时清扫;人有了正确目标,还需要继续修为,随时纠正偏失.显然,“冠礼”所昭示地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地标准行事.因此,《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推动传统“成人”礼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道德人格养成地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确立地重要时期.在任何时代,青少年地人格养成教育都十分重要.古人将“成人”礼仪看作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不可缺少地一环,其中地合理成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把握传统文化中“成人”观地精髓.例如,孔子之学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仁”学,是为人之学.孔子不但围绕“仁”提出了系统地“成人”观,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位不断“学之、行之、礼约之”地行动者.他地教诲、他地行为,都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年前,历史学家柳诒徵在《论中国近世之病源》一文中说:“今日社会国家重要问题,不在信孔子不信孔子,而在成人不成人,凡彼败坏社会国家者,皆不成人者之所为也.苟欲一反其所为,而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焉,则必须先使人人知所以为人,而讲明为人之道,莫孔子之教若矣.”柳诒徵从学术角度出发,认为当时社会出现地病象正是由于传统“成人”礼仪遗失、孔子之教不行.他地这一见解,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地必要性、重要性上来说,无疑具有一定地合理性.在借鉴和创新中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我国有着久远而丰厚地礼治传统.礼仪作为礼地形式,体现地是礼地本质意义.世界各地都有形式不一地成人礼.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也将成人礼作为青少年教育地重要内容.传统地“成人”教育注重礼地内涵,注重通过礼仪地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地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地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地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地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地基础上,制定具体地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地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地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同时,在进行青少年“成人”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师德教育,使教师不但能够“授业”“解惑”,而且善于“传道”,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者为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试论“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

试论“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

试论“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礼仪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是对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规范。

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礼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更是人际关系的基石,能够促进和谐相处、增进友谊、提升信任,对个人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而礼仪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亲密、真诚的关系。

当我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学会倾听和关心对方的需求,不仅可以增加对方的好感,也能够让自己在交往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如在职场中,有良好的礼仪举止能够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其次,礼仪有助于增进友谊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我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时,可以增加彼此间的好感和亲近感,有助于维系和发展友谊。

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礼仪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能够建立起互信基础,有助于形成稳定、高效的合作模式,为共同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反,如果缺乏礼仪,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破坏人际关系,从而阻碍友谊的发展和合作的实现。

此外,礼仪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中的职业素养包括技术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等,而其中的礼仪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职场中,有良好的礼仪可以让我们体现出一种自信、专业的形象,同时也能够提高与客户和同事之间的沟通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面试、与客户接触、与同事合作,都需要我们展示良好的礼仪,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礼仪还能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当我们懂得尊重他人、做到礼尚往来、待人真诚礼貌,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修养。

通过遵守社会习俗和规范,培养自己优雅的行为和举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同时,良好的礼仪能够培养出宽容、谦虚的品质,使人对待他人更加宽容、包容,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生礼仪的文化意义

人生礼仪的文化意义

人生礼仪的文化意义
人生礼仪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

它是通过教导和实践,传递给人们关于如何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得体的规则和价值观。

以下是人生礼仪的文化意义:
1. 建立社会秩序:人生礼仪指导了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中的行为方式和互动规范,确保了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它使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从而减少冲突和矛盾。

2. 彰显尊重和敬意:人生礼仪教导人们如何对他人表现尊重和敬意,无论是家庭成员、长辈、朋友还是陌生人,都需要遵守礼仪规范。

通过礼貌和善意的举止,人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3. 传承文化传统:人生礼仪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能够保持和传承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通过参与不同场合的仪式和庆典,人们能够加深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了解。

4. 塑造个人形象:人生礼仪对个人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影响。

遵循礼仪规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展示自己的教养和品格。

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和社交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 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人生礼仪的存在和遵循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共同遵循礼仪规范,人们能够建立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总之,人生礼仪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指导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与社会准则。

它对于社会秩序、个人形象、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述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论述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论述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礼仪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平台,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素质的培养的重要阵地。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礼仪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一部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如何体现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个懂得礼仪的大学生会更容易融入社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礼仪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了解不同场合的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礼仪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明修养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通过学习礼仪,大学生也可以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塑造出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礼仪教育的意义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桥梁,通过学习礼仪,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学术、工作和社交场合,懂得礼仪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拓展人际关系网络,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自律和自信学习礼仪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坚持,这也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通过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迈向成功的道路。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礼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礼仪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通过学习礼仪,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人伦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国家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礼仪的重要性(总结10篇)礼仪的重要性总结(一):大家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而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

人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与别人交往时自我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并且还包括言行、仪容、仪态和风度等,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

礼是什么礼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每个人对自我严格的要求,我们能够说礼是自我给自我定的规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礼的的体现,也是每人都应当遵守的规矩。

礼的目标是要和睦相处,对人有礼,别人就不会对你产生厌恶感,不产生厌恶感,就不会起冲突,没有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悲惨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好多人都说的一句话,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一向坚持笑容的,笑容是你对世界释放的一种善意,也能够说是你对这个世界坚持的一种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礼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和睦相处,实现一种生活美。

礼是一种自我人格魅力的展现,也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要求,是五千年礼貌的传承,也是我们更好的在社会立足的基础。

礼貌礼仪它所包含的资料很多:不止是言行举止,在那里大家想一个画面,一个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的全身上下散发出酸臭味的人,他言行有礼,举止有礼,但你看到他的外表之后第一印象就不好了,你还会不会接近他并与他交流呢我想大部分人肯定是选择远离,甚至是唾弃他。

所以礼貌礼仪不仅仅体此刻言行举止还体此刻外部形象。

在此刻的社会一个看外表的社会一个简单干净大方的人才更有被他人理解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仪容仪态。

并且礼貌礼仪还表此刻风度,心理,待人接物,和热爱生活等方面。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仪式感,有仪式感的人才更能懂礼貌懂礼仪。

礼貌礼仪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教育是否成功,如果想要追求卓越,走向成功那么礼貌礼仪不可或缺。

礼仪的重要性总结(二):一、礼仪的含义与礼仪修养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构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贴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社交礼仪论文——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社交礼仪论文——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工商管理学院《社交礼仪》课程期末考核作业标题《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刘凤奇日期2013年12月7日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摘要: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礼仪含义礼仪教育重要性。

一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社交礼仪?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

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礼仪作为一种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行为要求,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

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从礼仪的历史沿革看,现代社会的礼仪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中,为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为、道德、社会规范和惯用形式。

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

同时,还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

一个人能否对现实社会或周围环境有良好的、积极的适应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

随着社会发展,礼仪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新潮、多元。

能够娴熟地掌握和得心应手地运用社交礼仪,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人生礼仪民俗5

人生礼仪民俗5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 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 。过满月,是在 庆祝“ 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 喜”。
山西境内、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 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 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 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留 点零花钱,但饭是一定要吃。
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其人生礼仪主 要经过四个阶段—一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 仪和丧葬礼仪,在这一点上,她与其他民族一样。 只不过在具体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上肯定是 有所不同的。 (l)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中的开端礼。 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重 视子嗣的国家。可以说从婴儿未出生之前一直到成 年,人们都会举行一些列的仪式。因此,诞生礼仪 大体上包括求子仪式、庆贺生子等阶段的内容,其 中又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标志仪礼
诞生礼、成年礼、 结婚礼、丧葬礼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 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l)诞生礼仪 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 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 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 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 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一般来说,举行成年礼仪,有 年龄的规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举行成年礼有不同 的方式与内容,其意义也不尽相同。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 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 责任感。
分清女方是嫡出还是庶出,并问明女子本人名字、排行及出生年、月、 日等情况,以便占卜婚姻的吉凶。

中国古代人生礼仪简述

中国古代人生礼仪简述

人生仪礼
• (二)由旁人送子。求子习俗中还有 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亲友或特殊人 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 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 送去某种食物,据说妇女吃了可以 很快受孕。这类食物通常有南瓜、 鸡蛋、芋头、生菜等。
人生仪礼
• 如贵州中秋节有偷瓜送子风俗。偷瓜
于晚上进行,故意使被偷人知道,以 惹其怒骂。瓜偷来后绘上眉目,穿上 衣服,成小儿形状,用竹舆抬送至无 子之家,且一路敲锣打鼓。受瓜之人 请送瓜人吃月饼,然后将瓜置于床上 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食,认为 可以怀孕。
人生仪礼
• 神像前的供案上置有一些泥娃娃,祈
子者从中挑选一个取走,或用红绳套 在娃娃脖子上,把娃娃的小鸡儿掐下 来带回家泡水喝下。如果日后果然生 了孩子,要再往庙中去还愿。在各地, 这种祈祷和领仪式常在正月十五前后 或传说送子神灵的生日那天进行。
人Hale Waihona Puke 仪礼• 中国古代曾有祭祀高禖(生育之神) 的礼仪,在仲春之月举行。这种古 老的传统于50年代以前还在河南省 淮阳县、陕西省岐山县等地有所保 留。可见民间祈子习俗源远流长, 其古老的形态与始祖神话传说关系 密切。
人生仪礼
• 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某些
盼怀孕得子的习俗,仪式多带有神 秘的色彩。“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这种植根于以家庭为生产单 位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 统观念,使得那些不能及早抱上娃 娃,特别是多年不能生育的夫妻, 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可终日。
• 未孕妇女成为家人众矢之的,其心
理压力更是沉重。为了改变这种难 堪局面,便采取向神祈祷、施行巫 术行为等方式,以达到怀孕生子的 目的。中国民间的求子仪式纷繁多 样,可以按其观念与手段的特点分 为以下三个主要种类: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阶段,它们是出生、 成年、婚嫁及死亡。
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 诞生礼仪 成年礼仪 婚姻礼仪 丧葬礼仪
3
2021/6/24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诞生礼仪: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这不仅 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存在,而且,通过为他 举行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 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建许多寺庙,有送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 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 2)由旁人送子。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 3)孕期习俗。包括:孕期禁忌、孕期馈送和接生方 式。 4)庆贺生子。“洗三”、“满月”、“抓周”。
6
2021/6/24
中国人生礼仪民俗
2、成年礼仪: 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
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一般社交,宜约于酒楼或茶 餐厅。
称谓:先生、小姐、太太等。
香港人重视正常劳动,不轻言请假。
香港人多能守秩序,车站排队,罕见“插塞”。
15
2021/6/24
澳门民族人生礼仪
澳门人生礼仪民俗与香港几乎是一模一样。但 也保留了一些葡萄牙人的生活习惯,如还受天 主教或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16
2021/6/24
台湾人生礼仪民俗
婚嫁:议婚、订婚、完婚、迎亲四个阶段。 丧葬:台湾葬礼也是沿袭大陆 生育:台湾习俗最重嗣续。 寿庆:台湾同胞喜欢过生日。一般从50岁开
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上寿,90岁为 耆寿。百岁为期颐。有子孙发起庆祝,颇为 隆重。
17
2021/6/24
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2
2021/6/24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婚姻礼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婚俗的表现形 式各异。

中国目前礼仪现象与将来的发展

中国目前礼仪现象与将来的发展

中国目前礼仪现象与将来的发展礼仪是一种行为科学,礼仪在群体社会中各种人类交际与行为过程中为了规范社会,和谐社会而制定与提出,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人类的精神成就。

据我们所知,自古以来我国就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人们重视礼仪,用各大思想家提出的道德礼仪的规范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

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精神文明内容却在渐渐被众人所遗忘,除了那些从事文学文化的人,很多的人们不再去关注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再去探求中国从古到今的精神文明成果。

将资本与金钱看做人生重中之重,我们经常会看见媒体上各种中国人不文明的行为,经常会有许多境外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用中文来警告不文明而行为,许多缺乏营养娱乐化严重的节目却广泛地被大众所吹捧。

许多大众媒介为了增加阅读量和收益推广低俗趣味的内容,让广泛的接收者着眼于这样的内容,让大众的思想素质近入一种死循环之中。

某些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每天拿着很多工资,享受着十分优雅的生活,生活在上流社会的璀璨之中,却在私下被爆出不文明的丑闻,被法律调查出贪淫腐败的现象。

网络上键盘侠的诞生,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言行语言对社会舆论所带来的影响,为了自己暂求的乐趣或快感对其他人造成人生伤害,在自媒体普及的年代,匿名的形式使人们不再在意自己的行为,为所欲为。

当然,以上所举例的仅仅是一部分人,不能概括所有,但是中国文化弱化的现象不可小觑。

舒丹说: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当我们见到一个人时第一影响是其外表而第二影响就是行为和动作。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风格,行为的方式都是其内在思想与道德的表现。

一个国家需要提高最有效但最漫长的过程就是教育。

礼仪的内容加入到学生的课堂中是十分重要的,让同学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对礼仪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去关注它实践它。

我国目前而言礼仪的内容的确融入了课堂,但是对此内却往往持以不重视的态度,教育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我们都理解改革是一件困难的事,谁都不想当谁成为实验品,改革的道路依旧很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大致有以下四点,1、环境监测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文化传递功能。

4、娱乐功能。

而人生礼仪也分为:诞生礼、成人礼、婚礼、以及葬礼。

人生礼仪大致具有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以及娱乐功能。

下面我将一一论述。

诞生礼的社会功能: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

现在庆祝诞生,一般是新生儿家人摆酒宴,邀请亲朋好友。

诞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

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

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

我认为诞生礼具有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以及娱乐功能。

诞生礼作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事件,那么他所引发的其他事件就可视为他的影响,首先诞生礼是一件喜事,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要有亲朋来贺,这一举动不但加强了人与人之的亲密感,更是一种释放友善和谐社会的举动。

诞生礼具有其独特的礼仪文化。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诞生礼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大家同乐,所以又具有了娱乐功能。

成人礼和婚礼的社会功能:汉族的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族入侵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

现在正在逐渐恢复。

冠礼和笄礼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

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

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成人礼实际上具有社会协调功。

当一个人成年可以结婚时,婚礼就成为他人生中的又一件大事,礼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

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

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

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

结婚就意味着一个人他就拥有了两个家庭,即原生家庭(养育他的家庭)与新生家庭(由他为支柱所建立的家庭),就有了文化的传承,将从原生家庭中学到的传承到新生家庭中。

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功能。

葬礼的社会功能:葬礼礼仪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对死者的处理方式。

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

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

形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缸葬、洞葬、树葬、悬棺葬、沙葬、风葬、二次葬、木乃伊等等,在儒家思想中葬礼作为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最后一件事,其所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我国提倡简化葬礼,为响应号召许多知名人物在逝世后其家人遵照其遗愿为其实行简化葬礼,但简化葬礼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葬礼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下降。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

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

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

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结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

生命礼仪是人生的一个个驿站,对于年轻的生命来说,生命礼仪带来的是新鲜、喜悦、兴奋,如同追日的少年,登上山顶目睹太阳喷薄而出的感觉一般。

憧憬在心中荡漾,壮丽的生命前景在眼前展开。

而对于成熟的生命个体,生命礼仪则象冬日暖阳般的温暖,如同雨夜疲惫的路人歇脚的驿站。

历尽跋涉艰辛的生命个体,由年少时对生命的憧憬转化为了感悟,回望来时之路,心中充满着回味与感慨。

但是不管是如风的少年还是沉静的中年,或者是安详的长者,生命礼仪都会给人们心底一份温和的滋养,温情的抚慰。

综上所述,人生礼仪具有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以及娱乐功能。

我所论述的可能有所欠缺,但这就是我对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