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案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7页【教材分析】《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人秉承他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形象传神的勾勒一个小孩偷采白莲后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学情分析】古诗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和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而且容易疲劳,容易兴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因此,在此次古诗教学中采取诗画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多样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2.能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踪迹,浮萍”“偷”的意思,感知古诗意思,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点】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联系生活实际与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了解古诗意思,感悟小孩天真顽皮的形象以及夏日美景。

【教学过程】一 、由图入诗,读通读顺学习目标:借助图片,引出古诗,认识诗人,并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激发诵读欲.望。

操作要领:古诗的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此环节教师要做到范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也可以师生合作读,读得朗朗上口,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二、观察画面,展开想象,了解诗意学习目标:想象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操作要领: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学生把自己当做诗中的“小娃”,在想象着画面中充分地唱读,在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诗的大意。

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照诗句说说、做做、演演,让他们结合自身进入角色,才会很好地了解诗意。

三、品读“偷”字,体会“偷”趣学习目标:发现诗中的“偷”字,以“偷”为线索,探索“偷”之趣。

操作要领:画面与生活联系,给偷组词,了解诗中“偷”的意思,找到了与诗人笔下的小娃的共鸣之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诵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2.今天我们又要研究一首新的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

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

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

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

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

”(“浮”左右布局三点水,申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布局草字头,申明它和植物有关。

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

浮萍是漂泊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精确朗诵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配音范读)(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第【1】篇〗池上早秋唐代·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案

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池上》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池上》,并尝试背诵。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中包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感受诗歌中包含的童真、童趣。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些什么呀?2.你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多么有趣啊!那古时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瞧瞧他们的童年生活吧!孩子们,准备好了吗?3.打开时空大门我们回到了清代,看,在一片树林里,一个可爱的牧童正骑在牛背上高兴地唱歌,突然,他发现了树上的鸣蝉,想要去捉住它,所以赶紧闭上了唱歌的小嘴巴。

你们记得这首诗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出示《所见》诗带图4.多么有意思的画面,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捕蝉为乐。

告别可爱了的牧童, 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又进入我们的视野,看,他们沐浴着春风,放飞着一只只漂亮的风筝,他们是多么的快乐。

连诗人高鼎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

出示《村居》诗带图5.咱们继续前进。

这次打开时空大门,我们回到了唐朝。

咦!我们来到了哪里?美丽的荷花池。

那么在这个地方又有什么童年趣事发生呢?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池上》去看一看吧。

(板书)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瞧,池上的景色多美,你看到了什么?(生答)你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吗?(喜欢)带着自己的喜欢抽读、齐读。

2.师范读。

请打开课本67页,左手压书(生:右手指字)仔细听老师读,听准字音。

3.自读。

你会读了吗?注意左手压书(生:右手指字),读准字音。

4.请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引导评价:字音读得真准确!(学生评)5.大组开火车合作读。

部编一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

部编一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教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感情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觉农村孩子朴素、单纯的童心之美。

教课要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境界,领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累积。

教课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联合诗句睁开想象,领会童年的单纯与快乐,与古诗境界产生共识。

2、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影”等词语感觉诗人炼字之妙。

教课准备:1、教课多媒体演示文稿。

(文字、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有关资料。

教课时间:1课时。

教课过程:一、调换累积,导入新课1、师:此刻已经是初夏节气,礼拜天我经过南湖畔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容,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沟通自己累积的对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季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对于白居易的平生、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贫穷,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认识,他写了好多诗,揭穿统治者的豪侈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许多描绘山川光景的小诗。

他的诗朴素自然,平常易懂,老小能读。

白居易一世写诗3600 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畅。

2、检查初读状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谈谈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11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1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池上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2个字。

2.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首”字课前诵读《江南》。

1. 导入。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就是古典诗词。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今天要再来学两首诗,小手拿出来,和王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古诗二首。

2. 理解诗题(1)学习“首”。

首在课题里表示的是数目,那古诗二首的意思是——两首古诗。

给首字找个好朋友,我们可以说一首()。

课件出示:一首诗一首歌首字还有表示第一、头部的意思。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重点强调——横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再在手心里练写。

首字有这么多的横画,多像一行行的诗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了解诗题。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池上》。

我们一起来看看夏天的池塘。

(出示池塘图片,感受情境)有一位大诗人很喜欢池塘,请小朋友读读他的名字。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人称“诗王”,一生写了3600多少诗,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我们的大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呢?答案就在诗句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出要求:读准拼音,借助字音,按照自己的节奏把这首诗读一遍,试一试吧?(指名读)2. 指名读。

谁想来读一读?3. 小老师领读词语,正音:踪迹浮萍。

在班级优化大师中,为小老师加分。

4. 去掉字音,再读。

5.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一听王老师读,看看王老师读的和小朋友读的有什么不一样?6.古诗就像歌一样,如果能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首诗就更有味道了,注意要读得声断气连。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激趣质疑,指导示范,读中感悟,合作探究,游戏拓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1、板书“池”,认识这个字吗?能组哪些词语?2、补充课题“上”。

你见过的池塘上有什么?(生自由发言,注意把话说完整。

)3、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想知道他在池塘上看见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池上》这首古诗。

(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诗句,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指名读,正音。

(伺机指导读准“撑、艇,藏、踪”后鼻音,“藏、踪”平舌音)(2)齐读。

3、读出诗文的节奏。

(1)平时我们读诗的时候是怎么读的?(要停顿,读出节奏)(2)能试着读出诗句的节奏吗?(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评议。

(4)男女生赛读。

三、识字写字。

1、师:孩子们,课文你们都能读正确,读流利了,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大屏幕上,相信你们一定能认出它们,是吗?(课件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读。

2、调皮的生字宝宝们藏在了莲花里,没有了拼音,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本课无注音生字。

)(1)指名认读,当学生读出生字时,师借机问“什么×”,进行扩词练习。

(2)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踪”:我们学过哪些带有“足字旁”的字?利用学过的“跑、跟、踢、路、跳”等同偏旁的字记忆。

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跑、跟、踢、路、跳”是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生活中我们还认识了其他带有足字旁的字。

11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

11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朗读、分析、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了解古诗背景,感知诗人的情感表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生字词、解析诗句,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4.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句,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生字词:池、草、莲、间、低头、采、不解、浮萍等。
3.理解诗句含义,如“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等。
4.了解诗歌背景,认识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特点。
5.通过诗句描绘,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夏日池塘美景。
6.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仿写、绘画、角色扮演等,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池上》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举例:学习生字词“池、草、莲、间、低头、采、不解、浮萍”等,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作用。
(3)诗句理解:解析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举例:分析“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的“不解”和“浮萍一道开”表达的意境。
(4)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了解《池上》的背景,认识诗人白居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池上》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的时候,有没有去过池塘边玩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夏日池塘美景。

部编版池上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6篇

部编版池上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6篇

部编版池上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6篇《部编版池上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部编版池上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诵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

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

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

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

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

”(“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

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配音范读)(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

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池上教学目标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顽皮、可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1.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感悟诗中的童趣。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激趣导入。

1.游戏导入“诗词对对碰”。

2.引入新课:识记生字“首”,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引导学生用理解,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3.揭题《池上》:齐读课题,简介作者白居易。

4.简介写诗背景,自然过渡:想知道在池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故事,咱们一起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新知探究,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出示课件)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圈出生字,想法记住。

2.学生质疑:学生说出难读生字,带读后板书在黑板,再重点读本课需掌握生字。

3.认读“踪迹”。

讲解:“踪”是形声字,“迹”结合部首理解与脚有关,利用自制音频学习理解“踪迹”意思,并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动物脚印,练习说话,加深对“踪迹”的理解。

4.认读“浮萍”。

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5.学生诵读古诗。

(一生评价)6.师教给五言诗诵读小诀窍:诵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我们可以采用二三的节奏读诗。

7.再读古诗:学生划分节奏,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配乐读古诗。

三、吟诗炼字,初知大意。

(一)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观察插图:请你们看诗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小娃采白莲)诗中哪一句写的的就是这幅图的内容呢?(课件出示一、二句)板书:小娃2.以字带词,读好词组“撑小艇”,并结合动作理解。

11.古诗二首 池上(教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 池上(教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池上教案+说课稿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浮、萍、渠、迹”4个生字,会写“采”1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好诗歌的韵律读出诗味,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热爱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难点1. 吟诵中理解诗句的含义,展开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与体会童真童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吟诵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小朋友们,你们是活泼可爱的现代儿童,在遥远的古代那些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吟诵着走进古诗《池上》。

来,伸出小手跟老师写诗题(“池”左边三点水,右边“也”字),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写了3600多首古诗。

有一天,他来到荷塘边,不仅看到了这儿的美景而且遇到一个有趣的儿童,于是随口就吟诵了古诗《池上》。

2.齐读诗题,解释诗题。

(出示课件)二、循序渐进,学习生字1.荷花池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2名学生朗读并给出评价。

(课件出示古诗)3.学习生字“采”。

(出示课件)①出示“采”字演变过程的图画,让孩子们在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掌握生字。

②给“采”字组词。

(采花、采果、采白莲)齐读词语。

③谁来告诉老师写“采”,指一名同学说,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采”字,并指出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④学生写“采”字,指一名学生上台写,并给出评价。

三、初读古诗,感受吟诵。

(一)朗诵古诗,感受吟诵。

1.猜字谜的游戏结束了,我们随诗人回到池上,古人一看到诗词文就会手舞足蹈,来拍手读,跺脚读,手、脚合起来边拍手边跺脚边读古诗。

2.师范读吟诵调《池上》。

这种读书方法叫中国式读书方法---吟诵,想不想学?3.生跟师吟诵一遍。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池上+小池》,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及其《池上》一诗的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池上》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池上》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池上》一诗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池上》一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池上》一诗,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池上》一诗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运用图表、示意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第三章:诗歌鉴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池上》与《小池》的异同。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独立分析《池上》一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对比《池上》与《小池》,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异同。

3.3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互动4.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池上》一诗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默写《池上》一诗,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池上》的场景。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further study.5.2 教学内容回顾《池上》一诗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11.古诗二首《池上》(教案)部编版 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池上》(教案)部编版 语文一年级下册

池上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采、萍”等五个生字,会写“采”字。

2.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理解“踪迹、采、偷、浮萍”等字词意思,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中儿童的天真顽皮。

3.能正确朗读古诗,感受诗中蕴藏的夏日情趣。

4.利用诗词诵读表演和扩展延伸,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教学重难点重点:1.准确朗读诗词,读出诗歌节奏美、韵律美;2.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难点:1.感受诗中儿童的天真顽皮;2.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意激趣,引入新课1.回顾经典,揭示诗题同学们,我们从小就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词,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第一关:古诗对对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呈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过渡语:看来这个挑战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下面我们将难度升级。

(2)第二关:看图猜古诗《静夜思》《鹅鹅鹅》(过渡语)咱班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你们积累的古诗词,比杨老师猜测的还要丰富。

(过渡语)同学们,人间有四季,诗词中亦是如此。

谁能和大家来分享一些和四季有关的诗句呢?每人说一句,并告诉同学们。

(3)(课件出示:春)学生分享与春天有关的诗句(4)(课件出示:秋)学生分享与秋天有关的诗句(5)(课件出示:冬)学生分享与冬天有关的诗句(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的诗词积累量让杨老师惊喜,刚才在分享的过程中,杨老师好像忘了一个季节,是哪一个?——夏季。

(6)教师揭题《池上》:蛙鸣、蝉响,风吹叶动,夏日的午后,一位诗人,散步来到了荷花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有趣情景,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①板书诗题:池上。

②相继理解诗题:荷花池里。

③简介作者白居易。

师:谁认识白居易?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指名回答④课件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7)出示课件。

部编版《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池上》公开课教学设计1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采”字。

2、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白莲”“踪迹”“采”等词语,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设问导入1、师出示莲蓬、莲子实物,提问引导课件播放图片,生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出示莲蓬、莲子实物,提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师板书“池上”,生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指名读。

师评。

生圈画后鼻音。

课件出示红色标注的5个后鼻音。

齐读后鼻音。

4、多种形式检查初读情况。

个别读,男女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1、师范读,生划分节奏。

2、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诗,生对照改一改,读一读。

3、指名读,师评。

4、齐读。

四、品读古诗1、师生交流读诗时看到的画面,相机解释“艇”“撑”“采”“浮萍”“踪迹”的意思,并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品析人物。

2、指导书写“采”字。

讲解字义,师范写,生描写,师巡视并指导(提示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3、赏析“小娃”提问:你觉得小娃娃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答。

指名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

4、介绍作者。

5、看图片,填空讲诗意。

6、齐背古诗。

五、小结古诗,珍视童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池上》描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偷采白莲而不知道隐藏踪迹,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你的童年也发生过这么有趣的故事吗?课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交流交流吧,也请大家珍惜你们的童年生活,努力让童年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乐趣吧。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根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当一个小画家小诗人。

《池上》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池上》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池上》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老师逐句领读。“小娃”乘坐在什么上面?(小船)你从哪个词知道是小船?(小艇)学习“艇”。
“小娃”怎样划着“小艇”的?认读“撑”。注意翘舌音,弄明白字义。
谁明白这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谁能大声地读一读第一行诗句?
【教学重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3.体会诗中的趣味。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三、识字,体会诗意。
四、反复诵读,体味童趣。
五、拓展练习。
六、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看图,注意观察这个孩子身边的景物,想想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孩子在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池上》。
2.小孩划着小船干什么去呀?(偷偷地去采白莲)学习“莲”。
你怎么知道他是偷偷地去采呢?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偷)学习“偷”。
谁能讲讲这句诗?
谁能把这两行诗句连着读一读?
3.(看课件)这个小孩偷偷地行动,不会有人发现,是吗?(不是)哦?那他哪儿露出马脚了?
(湖面上绿绿的一层东西被船划开了,证明有人曾来过这儿。)绿绿的一层东西叫“浮萍”,看相关图片,学习“浮萍”二字。

池上-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池上-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池上-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主要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池上故事进行教学设计。

池上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既有美好的情感表达又有丰富的人生哲理。

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教案从课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池上故事。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池上故事,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应有的品德修养,如待人接物、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等;3.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情景描写、人物描写等基本写作技巧;5.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池上故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和情节发展;2.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3.学习和运用情景描写、人物描写等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思想和情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1.导入目的:了解学生对池上故事的了解程度,进行预热;2.导入方式:采用live、PPT或其他媒介,播放相关短片及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语文课文阅读1.阅读目的:对文本进行初步认知、理解故事情节、识别重点;2.阅读方式:整体阅读,齐读、小组分组朗读、背诵。

第三节课:故事情节剖析1.目的:通过故事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理解情节发展;2.方式:讲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分析,梳理情节节点。

第四节课:人物形象分析1.目的: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特点,抓住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深化对故事的理解;2.方式:根据故事细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用形象化的方式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第五节课:语言描写技巧1.目的:学习文本中情景描写、人物描写等写作技巧;2.方式:分析文本,针对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特定描写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池上》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

“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

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

“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

“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

“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给诗配图,师生评价。

2、根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根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描描写写(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填空,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请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