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实验》专题复习
化学实验复习专题(淮北实验高中)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且得到原物 质的纯净物,恢复原物质的状态。 提纯:将被提物质从原物质中提取出来,且 还原至原状态。其他杂质可以除掉,被提物 质中不能引入新杂质且量尽量不减少。
分离提纯的方法:过滤、分液、萃取、 洗气、蒸馏、结晶、升华、渗析、盐析、 化学法(热分解法沉淀法、转化法酸碱 法、氧化还原法等)
洗净的标准: 器壁无附着物、油污,附着的水均匀,不 聚成水滴也不成股而下 一般程序: 一擦洗(用洗衣粉或洗涤剂) 二冲洗(用自来水) 三润洗(用蒸馏水)
仪器的连接和组装
仪器的连接:用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连接。 润、转――即管口或塞子用水稍润湿,并转动插 入。 仪器的组装: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先查后装、先固后液。 仪器的拆装:先右后左、先上后下。先拆后灭。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注意
①边加热边搅拌②装液≤2/3 ③有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过滤
作用: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过程:过滤器的制作、过滤、沉淀的洗涤。(2~3)次。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注意: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 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试剂由于挥发或自身的分解应密封保存的: 浓硝酸、硝酸银、过氧化氢、浓溴水、汽油、苯 及铵盐。
对试剂瓶的要求:固体 广口瓶 液体 细口瓶
见光分解 棕色瓶(浓硝酸、硝酸银、卤化银、氯水、 溴水、碘水、某些有机物) 对瓶塞的要求: 碱性物质水玻璃-不能用玻璃塞,用软木塞或橡皮塞。
强氧化剂、酸性物质、有机物-不能用橡皮塞,用玻璃塞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是学生拿高分 的基础和捷径. 高中阶段主要要求学 生
学 会 以下 几 个 实 验 原 则 即 可 : 1科 学 性原 则 .
所谓科学性 , 是指 实验 目的要 明确 , 实验 原理要 正确 , 实验材料和实验 手段 的选择 要恰 当, 整个 设计 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 不能偏 离生物 学基本 知识 和基本 原理 以及其 他学科 领域 的基本原 则. : 如 淀粉 酶水解 淀粉 的顺序 问题.
1. 群 密 度 的 取样 调查 ; 7种
变量 , 又称因子 , 是指实 验过程 中所被 操作 的特 定 因素或条件. 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 中的复杂关 系的准则之一. 当实验出现多个 实验变量时 到底 是哪 个变量 引起实验现象 的不 同或是多 个不 同的因素 引 起实验现象 的不 同就不知道了. 以在实验设计过程 所 中要教会学生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一
现把高中生物课本和大纲有关的实验总结如下 :
1 生物组织中还 原糖 、 . 脂肪 、 蛋白质的鉴定 ; 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 .
3 细胞 质 流 动 的 观察 ; .
4 观察植 物细胞 的有丝分裂 ; .
5 比较 过氧化氢 酶和 F 抖的催化效率 ; . e
些探究 :
一
对 以 上 实 验 和 调 查 报 告 都 要 对 其 原 理 和 实 验 用
具 、 品等 十分 了解才 能拓 展到课外 实验 上来 , 以 药 所
学好课本的实验是前提条件.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
总结课 本实验 , 在此基 础上 向课外延 伸 , 样学生 才 这 能有信 心做 好实验题. 二、 传授生物实验的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是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原则 的, 也 这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银镜反应的改进与创新课件
影
响
因
素
银氨络离子、葡萄
糖、氢氧根离子
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
3%硝
酸银
mL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2
8
2
9
2
10
2
11
2
12
2
13
3
14
3
15
3
16
3
17
3
18
3
4%葡 萄糖
mL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20% NaOH
滴
2 2 3 3 4 4 3 3 4 4 2 2 4 4 2 2 3 3
三 我的收获 1 树立了科学严谨的态度 2 增强了敢于假设,勇于探究的信心
敬请指教 谢谢大家
3 锦上添花
②用玻璃片做卡通造型或带数字、汉字的平面镜
学生很有成就感的作品
4 银镜处理
稀硝酸
氯化铁
银镜 处理
双氧水
4 银镜处理
3mol/L稀硝酸
3Cu+8HNO3 原 =3Cu(NO3)2+ 理 2NO↑+4H2O
25%双氧水
6mol/L氯化铁Fra bibliotekH2O2+2Ag=H2O+Ag2O
Fe3++ Ag+ Cl—
银镜反应的改进与创新
我的设想
我的探究
银镜 反应
我的收获
一 我的设想
银镜反应 中学有机化学重要反应之一 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之一
2%的稀氨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3教材实验专题复习
加入双缩脲试剂A[ 0.1g/ml NaOH ] 2ml
加入双缩脲试剂B[ 0.1g/ml CuSO4 ] 3—4滴 溶液变成紫色
例题1: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 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 误的是 (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 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予 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方法:
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组织不能有颜色)
染色 洗去浮色
滴苏丹Ⅲ(苏丹Ⅳ)染液2—3滴 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1—2滴(溶解有机物)
显微镜观察 有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3. 蛋白质的鉴定 原理 :
-CO-NH- (类似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 与Cu2+作用形成紫色的络合物 方法 : 组织样液 (组织不能有颜色)
会向分解一侧移动
E. 实验所用的肝脏研磨液可以制好后较长时间后用
2 . 验证酶专一性的实验 实验材料: 1%的淀粉液 1%蔗糖溶液
试管
实验过程:
淀粉酶溶液 裴林试剂
①取A、B两支试管,向A试管中_加__入__适__量__的__淀__粉__液____溶液,向 B试管中___加__入__与__A_试__管__淀__粉__液__等__量__的__蔗__糖__溶__液__溶液; ②向两支试管中__分__别___加__入__适_量__并__且__等__量__的__淀__粉__酶______溶液
可能的实验结论: 1. 酶的催化跟无机催化剂相同,没有高效性。 2. 酶的催化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
例题: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无催化剂时,不会分解成水和氧气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高中物理复习实验知识点专题讲解18---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含答案
高中物理复习实验知识点专题讲解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学会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油酸的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1所示),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图1)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V/S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 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三、实验器材清水、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或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1.用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数出每毫升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算出每滴液滴体积的平均值.2.把洗干净的浅盘水平放置,倒入约2 cm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的痱子粉(或石膏粉)轻轻洒在水面上.3.用滴管 (滴管距离水面约1 cm)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在浅盘上盖上透明塑料盖板,用彩色水笔在透明塑料盖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缘轮廓.4.数出透明塑料盖板上所描出的油膜边缘轮廓线内含有的方格数,(数方格时,不足半个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1个格),估测出油膜的面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5.清洗浅盘,擦去透明塑料盖板上的油膜轮廓线,重复做2次至3次实验.【误差分析】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为减小误差,不足半个格子的舍去,多于半个格子的算一个.方格边长的单位越小,计算出的面积越精确.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 mL的滴数时,注意正确的观察方法.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 .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实验误差.2.痱子粉和油酸的用量都不可太大,否则不易成功.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不宜长时间放置.4.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5.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面受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二是酒精挥发后,油膜回缩.6.滴油酸酒精溶液的滴口应在离水面1 cm之内,否则油膜难于形成.7.因为水和油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要用痱子粉来显示油膜的边界.注意要从盘的中央加痱子粉.由于加粉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变小,水将粉粒拉开,同时粉粒之间又存在着排斥作用,粉会自动扩散至均匀.这样做,比将粉撒在水面上的实验效果要好;撒痱子粉后,不要再触动盘中的水.8.当重做实验时,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边缘会残留油酸.为防止影响下次实验时油酸的扩散和油膜面积的测量,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脂棉擦去,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可保持盘的清洁.9.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的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基础练习:【例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 0.1 mL 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50 cm 2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1)下面是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步骤C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 mL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B.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2)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___________(单位:cm).【解析】 (1)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2)1滴油酸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0.05%mL N ,向浅盘中共滴入油酸的体积30.05%cm ,n V N= 所以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为0.05%.V n d S NS == 【答案】 (1)见解析 (2)0.05%n NS2.某学生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体积时,1 mL 的溶液的滴数多计了10滴【答案】AC3.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实验的科学依据是(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膜分子看成球形【答案】ABD【解析】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此实验的原理是将一滴油酸(体积为V),滴入水中使之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成为一个单层排列的球形体.显然,球形体的直径即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d.假设单分子油膜面积为S,必然有.V所以,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实验的dS科学依据是A、 B、D.4.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酸可以用汽油代替,因为汽油也不溶入水而能溶入酒精B.可以直接用量筒量取一定的油酸酒精溶液倒在水盘中C.可以用汽油代替酒精,因为油酸能溶入汽油D.不溶入水的各种油不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答案】 D5.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_.(1)用酒精稀释油酸来配置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和溶液的比是1∶200.(2)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和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N,反复试验三次,最后取平均滴数.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1=V/N.(3)将水倒入塑料浅盘,水深约1 cm~2 cm,或达盘深的一半即可.(4)将石膏粉(或痱子粉)均匀的撒在水面上,目的为了便于看清油膜.(5)用注射器(或滴管)吸取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并在浅盘中央水面上方1 cm内,滴一滴稀释的油酸溶液.(6)将有机玻璃迅速盖在浅盘上,并用水彩笔在有机玻璃板上描绘出油酸薄膜的轮廓图.(7)将有机玻璃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8)根据d=V1/S即可计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9)清理好有机玻璃及浅盘,使表面没有油酸残留,将仪器整理好、归位.(10)处理实验数据,填好记录表.【解析】(6)有错,待油酸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轻放在浅盘上,等待油膜面积不再变化后再用水彩笔描出油膜轮廓;(8)有错,应用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体积计算.【答案】 (6)(8)6.(2011上海)【题号:3200001756】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7.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高中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建议
() 进 行 扦 插 枝 条 生 根 实 验 时 , 般 需 要 剪 去扦 插 枝 条 上 2在 一 的 一部 分 叶片 , 主 要 目的 是 为 了减 少 其
还 应 使 扦 插 环 境 保 持 较 高 的
干枯 。
④ 从 定性 观 察 到 定 量 研 究 , 实验 结 果 建 立在 量 化 基础 上 , 将
就 应 淡 化 教 材 实 验 的 复 习或 干 脆 放 弃 复 习 教材 实验 呢 ? 答 案 是 否定 的 。因 为 教材 是基 础 , 考 命题 虽 然 取 材 于 教 材 之 外 , 所 高 但 考 查 的基 本 实 验 方 法 、 验 技 术 及 实 验 思想 , 是源 于 教 材所 蕴 实 还 含 的相 关 精 神 。因 此 , 关 实 验 专题 的复 习 , 议 分 为 两 大 部 分 有 建 内容 : 一 部分 是有 关 教 材 实 验 的 复 习 , 二 部 分 是 有 关 实验 设 第 第 计 的复 习 , 中 实验 设 计 是 复 习 的 中 心 内容 。 其
增 强 其 科 学性 。
同 时
避 免 扦 插 枝 条
观 察 子代 性 状 分 离 现 象 ,并 用 定 量 研 究 方 法 统 计 每 一种 子 代 数 目 , 出 内在 联 系 , 出 理论 解 释 其 结 果 。 找 提
本 题 考 查 的知 识 点 是“ 物 生 长 素 作 用 ” 实 验 “ 究 植 物 植 及 探 生长调节剂对 扦插枝条生根 的作用 ” ,精 彩 的 部 分 是 第 ( ) 1 小 题 , 查 学 生 的 实 验 与 探 究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 查 的 角 度 是“ 考 考 能 对 一 些简 单 的 实验 方 案 做 出恰 当 的 评 价 和 修 订 ,对探 究 过 程 进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归纳
中学生物试验专题复习一、高考考纲试验要求(共19个试验):二、试验设计Array遵循的原则(必修一P79):(1)比照性原则(2)单一变量性原则:(只能一个因素变,其余均要一样)(3)等量性原则:试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应留意等量的原则例如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只能生长素浓度变更,其余条件均保持一样:①生物材料要相同(数量、长度、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相同);②所用试剂的成分、体积要相同;③处理条件,光照、培育温度要相同。
三、试验操作设计(四步曲)(1)取材、分组、编号(2)依据原理进行试验处理(遵循比照、等量、单一变量原则)(3)培育与视察,记录试验结果(4)结果与结论分析四、试验设计与分析中要留意语言规范、科学、简明1、试验组别编号描述如:凡试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2、试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3、在试验中因素不能做到精确量化的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相宜的温度”、“适量的”、“肯定量的”等。
4、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试验术语,不能用模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
五、试验复习要点a 、对试验相关基础学问(试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现象)精确记忆,透彻分析。
b 、娴熟驾驭试验中涉及的方法及操作技能并能敏捷运用c 、提升对试验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说明、分析及处理的实力。
光学显微镜构造注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注3:显微镜的运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视察注4: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整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缘由?(ABC )A 、物像不在视野中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 、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 、未换目镜 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法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高考考试大纲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实验类试题是重中之重。
但从多年高三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实验类试题普遍感觉难度很大,有的同学思路不清,有的是无从下手,更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实验类试题产生畏难情绪。
这也导致高考中得分不理想。
对此,我就高三生物教学中实验部分的复习提出几点建议,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交流。
一、逐个落实,分类整合首先,我认为对于教材中(包括必修和选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进行逐个落实,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以及实验思考题各个方面,在全面落实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教材中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为学生逐步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探究思路奠定基础。
也许有人认为教材中的实验不必如此下功夫复习,高考肯定不考现成的实验,如果这样认为那就错了,看看2009年高考全国卷一32小题,那不就是教材中关于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翻版吗?当然这也仅仅是个案,高考中很多实验题还是很新颖的。
在对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逐个落实到位后,接下来就要将教材中所有实验进行归类整合了,大致可以归为四类:1.观察类: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2.验证类: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等;3.探究类: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蔗糖的作用”等;4.设计类:“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通过将这些实验归类,可以让学生明白每类实验的特点,设计的一般程序、以及步骤处理、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结果结论的不同描述,比如:验证类实验和探究类实验在描述实验结果结论时就明显不同,验证类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而探究类实验的结果结论是不确定的,需要将各种可能的结果结论都预测出来。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2. 气体生成实验3. 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4. 阴极和阳极反应实验5. 电化学实验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pH试纸、pH计2. 氢氧化钠、硫酸3. 锌片、铜片、铁片4. 碘液、淀粉溶液5. 电解槽、电源、导线四、实验步骤: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a.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b. 使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
c. 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至中和反应结束,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气体生成实验:a. 在试管中放置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气泡生成。
b. 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测试气体种类。
3. 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a. 将碘液滴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加入硫酸铜溶液至淀粉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阴极和阳极反应实验:a. 在电解槽中放置一定量的CuSO4溶液,将铜片连接在阴极上,通电,观察铜片的现象。
b. 将铁片连接在阳极上,观察铁片的现象。
5. 电化学实验:a.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电解槽中,将铜片和铁片连接在电源上,通电,观察两片的变化。
b. 测定反应产物的质量,计算电化学反应的当量比。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2.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要仔细,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专题的实验,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考点复习)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考点复习)一、实验题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使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增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C.减小双缝的间距(2)某次测量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____mm。
(3)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2条亮条纹到第6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
【答案】(1)B(2)2.190(2.189~2.191均正确)(3)dΔx4l【解析】【小问1详解】要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则条纹的宽度减小,根据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为Δx=l d λ为减小相邻亮条纹(暗条纹)间的宽度,可增大双缝间距离或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故选B。
【小问2详解】手轮上的示数为2mm+19.0×0.01mm=2.190mm【小问3详解】第2条暗条纹到第6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两个相邻明纹间的距离Δx′=Δx6−2=Δx4则单色光的波长λ=Δxd 4l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了光的波长,其中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缝到双缝的距离越远,条纹间距越大B.屏上的条纹与双缝垂直C.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无关D.条纹间距与双缝的宽度有关(2)第16条亮纹、第22条亮纹分别到第1条亮纹之间的距离为图乙和图丙所示,则相邻两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双缝屏到光屏之间的距离为L,两狭缝之间的距离为d,相邻亮条纹间距为Δx,则波长的关系式为λ=________。
【答案】(1)D(2)0.75(3)ΔxdL【解析】【小问1详解】A.条纹间距与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清晰,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所得到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故B错误;CD.由公式Δx=Ldλ可知,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以及双缝之间的距离均有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淮北实验高中二轮复习资料-实验专题
(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 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进而加快对图2中________(填字母 A~D)物质的利用。
(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 μmol/L硫酸甲酯吩 嗪(PMS)和1 mmol/L NaHSO3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 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 000 μmol·m-2·-1)。 s
(3)________________ ,
30 min后停止光照______________ 。
以上实验重复3次,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
(三)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 (2)根据装置图,表中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____________ 。 (3)表中测得的O2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O2量,其原因是
[答案]
(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 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 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 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 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
[答案] 分为两组
(1)③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 ⑤切下1号和2号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 ⑥
收集生长素,并将琼脂小块分别放到去尖端胚芽鞘的两侧 重复步骤③~⑤ (2)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 3
(3)赤霉素
可能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赤霉素也可 能同时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 素的含量
(精)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电学部分一.高考大纲及说明:二.能力要求(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
(2)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3)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思路: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1、实验仪器的使用:高考试卷实验部分的第一题往往是针对测量仪器的原理、使用及读数而命题。
<<考试说明>>要求会正确使用的电学仪器有: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以及示波器等。
说明: 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读数规则,不仅要明确其构造、原理,会读数,还要明确量程的选取规则,正确进行实物连线。
2、读数[典型例题分析]例1. 如图甲是电压表的刻度盘。
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 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为 V图乙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0.6A量程,那么电流表度数为 A甲 乙归纳:读数的基本原则: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从仪器上直接读出估计值=对应最小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电流表、电压表通常采用1/2估读法)说明:凡仪器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凡仪器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一般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下估读。
例2.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V. (2)如果是用直流5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mA . (3)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______Ω. [解题分析]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各个项目的每个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是属于共用标度,如表盘的第二行刻度就是交、直流电压、电流共用的标度。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实验一:酸碱中性试验
目的:了解常见物质的酸碱中性性质。
所需材料:
1.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
2. 蓝、红石蕊试纸;
3. pH试纸;
4. 漏斗、试管、试管架。
实验步骤:
1. 分别取一些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2. 用蓝、红石蕊试纸分别测定各试液的酸碱性质;
3. 用pH试纸测定各试液的pH值。
实验结果:
1. 盐酸和硫酸呈酸性,红石蕊试纸呈红色;
2.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呈碱性,蓝石蕊试纸呈蓝色;
3. 盐酸和硫酸的pH值小于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pH值大于7。
实验结论:盐酸和硫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为碱性物质。
实验二:生成气体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物质之间反应产生气体。
所需材料:
1. 碳酸氢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
2. 碳酸氢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3. 试管、试管架。
实验步骤:
1. 将碳酸氢铵溶液倒入试管中;
2.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碳酸氢铵溶液中;
3. 将碳酸氢铵固体放入另一试管中;
4. 用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碳酸氢铵固体中。
实验结果:
1. 产生气体的反应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反应,生成氨气;
2. 产生气体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氢铵固体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产生氨气。
以上为高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范本,希朎对您有所帮助。
强化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五大题型复习
要熟知实验仪器操作 ,对考纲 的每一个实验 目的 、原 理 、方法和操 作步骤逐 一温故 ;攻略 2 :剖析课 本经 典实验 。理解实验设计 ,从不 同的角度对试 剂应 用的
原理、材料选取依据 、实验对照 的设置原则 、实验结
强化 双 基 。攻 课 本 实验 重 组 改进 型
、
果分析等方面做深入剖析 ,提升课本实验重组改进型
温处理 的酶是否 还具有 活性 ,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 班 氏糖定性试剂检测 。
① 如果 纤维 素酶能 耐受 8 0  ̄ C 高温 ,则经 8 0 ℃高
温处理后 ,依然能使纤维 素水解 .经斐林试剂检测能 出现砖红色沉淀
【 命题透析】此题为启发评价型。唾液淀粉酶的
最适温度 为 3 7 ℃。在 7 0 c c 时 ,由于高温使酶 失去 活 性 ,干扰 了 p H对人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斐林试 剂应在沸水浴 中参与反应 。
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 ,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
高中 2 0 1 3年第 3 期
理 综高参
… … … … 一
羹
l
试管 1
试管 2
2 . 题型例举 : ( 2 0 1 2全 国卷 ,节
第一步
第二步
加入适量缓冲液
第三步 第 四步 第 五步 第 六步
加入 加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将5 支试管 放入 7 0 ℃ 恒 温水浴 中 .保温时 间 ,则 表 明该
相 同且合适 。
② 若
纤维素酶不能耐受 8 0  ̄ C 高温 :
④ 取 出各试管 ,分别加入斐林试剂 2 m L 。摇匀 。 ⑤ 观察 各试管 溶液的颜 色 ,通过颜 色深 浅判断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3、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 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 下四个方面:
⑴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 ⑵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 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 ⑶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完全一样。 ⑷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 积上等量的问题。 例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 4、科学原则 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 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甲状腺激素) 。
2、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 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⑴空白对照(对照组)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⑵条件对照 例如:在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 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 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对照组只加了等量 但这种处理作为对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 实验,其实验设计方 照意义的 ,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 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 (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
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 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 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组)。
⑶自身对照
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 对照。 例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 ⑷相互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实验》专题复习
一、推断题
纯碱工业始于18 世纪末,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在纯碱工业史上,比利时人索尔维,中国人侯德榜等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是1861年索尔维发明的制碱法中物质转化关系图,其中I~IV代表四个主要化学反应,a~i 代表除H2O以外不同的物质。
若不计其他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只有e、g、h
B.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只有c、f、i
C.每消耗1mol a,同时消耗0.5mol b
D.每消耗1mol h,同时消耗0.5mol i
2.从母液中析出的NaHCO3中含有NH4Cl,需洗涤后再进行灼烧。
若省略洗涤操作,则最终对所得纯碱纯度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无明显影响B.NH4Cl杂质含量上升
C.NaCl杂质含量上升D.NaOH杂质含量上升
3.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推进了纯碱工业的发展,其最重要贡献是()A.找到了新型高效的催化剂B.充分利用了能量
C.提高了纯碱产品的纯度D.提升了Na+的利用率
【来源】2018年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
【答案】
1.C
2.C
3.D
【解析】
【分析】
1.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由物质转化关系图可知a为NaCl,b为CaCO3,c为CO2,d为NaHCO3,e为NH3,f为NH4Cl,g为CaO,h为Na2CO3,i为CaCl2;
A.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有NaHCO3、NH3、CaO、Na2CO3,故A错误;
B.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有CO2、NH4Cl,故B错误;
C.由Na2CO3中元素守恒可知,n(Na)=2n(C),而n(NaCl)=n(Na),n(C)=n(CaCO3),可得n(NaCl)=2 n(CaCO3),则每消耗1molNaCl,同时消耗0.5mol CaCO3,故C正确;
D.由物质转化关系图可知h和i都是生成物,没有被消耗,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从母液中析出的NaHCO3中含有NH4Cl,若省略洗涤操作,NH4Cl水解产生的HCl会和NaHCO3反应生成NaCl,使NaCl杂质含量上升,故答案选C。
3.“侯氏制碱法”相比于氨碱法,氯化钠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所以其最重要贡献是提升了Na+的利用率,故答案选D。
二、实验题
4.某化学研究小组为测定Na2O2样品(仅含Na2O杂质)的纯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一] 取样品0. 100 g,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
(夹持装置省略)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2)若在实验过程中共产生气体11.20 mL(已折算成标准
状况),则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
[实验二] 样品溶于水后用盐酸滴定
(3)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并配制成250 mL溶液,配制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用到。
由表中数据可知,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为mL。
若滴定前用上述所配溶液润洗锥形瓶,对实验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小组同学对比两个实验发现,实验一测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比理论值明显偏小。
经过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明显偏差不是由操作失误和装置缺陷引起的,可能是反应原理上的原因。
查阅资料发现:Na2O2与水反应产生的H2O2未完全分解。
①写出Na2O2与水生成H2O2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将实验一稍加改进,就能使测定结果接近理论值,写出改进方案:。
【来源】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1)夹紧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旋开活塞,一段时间后,
若水不能顺利流下,证明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78.0%
(3)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25.00 偏高
(5)①Na2O2+2H2O=2NaOH+ H2O2
②反应前向Na2O2样品中加入少量MnO2(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实验目的,考查定量实验的测定方法及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A气密性主要是防止活塞处漏气,所以要夹紧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旋开活塞,一段时间后,若水不能顺利流下,证明气密性良好;或者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右侧的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分液漏斗,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冷却后是否有一段水柱形成。
(2)气体11.20 mL,说明氧气为0.0005mol,则过氧化钠为0.001mol,质量为0.078g,质量分数为78%。
(3)稀释至250 mL,需用到250 mL容量瓶,定容时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
(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组数据误差大,要舍去,后三组平均值是25.00mL。
若滴定前用上述
所配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滴定液会增多,则需要的盐酸体积增多,计算时会认为氧化钠偏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低,这里说的实验测定结果指的是盐酸的体积会偏高。
(5)①Na2O2与水生成H2O2方程式是Na2O2+2H2O=2NaOH+ H2O2。
②实验一改进的目的是使过氧化氢分解,一般加入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氯化铁等均可。
考点:考查定量测定物质的纯度、气密性的检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中和滴定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能力以及过氧化钠的性质,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5.(4分)为测定含有Na2O杂质的Na2O
2
样品的纯度,甲同学设计以下的方案。
用图所示装置,通过测定Na
2O2与C0
2
反应生成0
2
的体积来测定样品的纯度。
(1)C中所盛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2)A中橡皮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利用该实验方案所测Na
2O
2
的纯度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装置A、B中的空气对测定结果产生了影响
b.装置C中的空气对测定结果产生了影响
c.读数时U形量气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
d.读数时U形量气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4)该法步骤相对麻烦,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法完成实验目的,画简图说明即可。
【来源】2014-2015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1)NaOH溶液
(2)起恒压作用,使盐酸容易滴下;避免盐酸排空气使氧气体积偏大。
(3)a、d (4)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要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选用NaOH溶液。
(2)分液漏斗上连接胶管,是起恒压作用,使盐酸容易滴下;避免盐酸排空气使氧气体积偏大。
(3)氧气的体积偏大,则测过氧化钠的纯度偏大,a、装置中的空气存在会使测的体积偏大,正确;;b、装置C中有空气对实验没有影响;c、读数时量气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说明氧气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则其体积偏小,不选;d、左高右低,说明氧气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体积偏大,所以选a、d。
(4)直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测定氧气的体积,所以装置图为:
考点:过氧化钠的性质,和气体体积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