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主要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的主要知识点。
1. 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指机械从输入能量中所得到的有效输出能量与总输入能量的比值。
通常用η表示,η = 有效输出能量 / 总输入能量。
2. 机械功的计算:机械功是指机械在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功。
机械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机械功 = 力×移动距离× cosθ
3. 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η = 机械输出功 / 机械输入功
4.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受到摩擦力和机械结构的影响。
摩擦力是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机械结构的设计合理与否也会影响机械效率。
5.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改善机械结构和选用适当的工作条件等方式来实现。
6. 杠杆原理与机械效率的关系:杠杆原理指的是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的平衡。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乘积恒定,即力1 ×力1臂 = 力2 ×力2臂。
在杠杆平衡时,机械效率等于力2 ×力2臂 / 力1 ×力1臂。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2.3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使用哪种方式的机械效率高?在 三种方式中总功是什么?哪一部 分是有用功?哪一部分是额外功
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为什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人总共所做的功,总功, F拉S绳子
人 提 沙 子 做 功
拉 滑 2.对桶做功 滑 2.对桶做功 轮 2.对口袋做功 轮 在使用机械过程中,不得不做的那部分 做 做 额外附加功,额外功 3.克服自重做功 功 3.对动滑轮做功 功 3.对动滑轮做功
次 钩码重 钩码上升 数 /N 高度/cm 1 2 10 2 5 5
弹簧测力 弹簧测力计 计示数/N 移动距离/cm 0.8 40 1.5 20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作业:
1、完成《知能训练》、《课时练习案》 第3节《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 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 ____ 3 个,其中 2 个。 动滑轮有_____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2.5% ________ , 第二 次 实验 时 滑轮 组 的机 械 效率 大于 ______ 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答案: (1) W总= 240J; (2) W有用= 180J; (3) W额外= 60J; (4) η = 75%; (5) G动=60N。
F
.
G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 力F 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 子自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 (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东方心韵
D O N G F A N G X IN Y U N
新/动/力/学/习/小/镇
湖北东方心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XI ND ONGL I
1.滑轮组机械效率(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动滑轮上绳子 的股数,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f—物体水平运动受到的摩擦力)
XI ND ONGL I
4.(2019 重庆)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 800 N 的重 物缓慢匀速竖直提升 3 m,人对绳的拉力 F 为 500 N,不计绳重和滑轮 转轴处的摩擦,则( B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9 m B.动滑轮的重力为 200 N C.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1 5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53.3%
竖直:η=WW有 总=GFhs =nGF
水平:η=WW有 总=Ffss物绳=nfF
2.斜面的机械效率:η=WW有 总=GFhs (s—斜面长, h—斜面高 )
XI ND ONGL I
1.(2018 安徽)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 F=50 N 时,恰好可以使物体 A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 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约为 80 N,假如在 5 s 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 0.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
XI ND ONGL I
7.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长度 s=0.50 m 的 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 G=5.0 N 的物块从斜面底端 匀速拉至斜面顶端.
XI ND ONGL I
(1)小明在实验中,调整斜面的高度为 h=0.22 m,将物块从斜面底 端匀速拉至顶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4.0 N,则有用功为 1.1 J,机械效率为 55%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8 N.
12.3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例题1: 如图所示:用80N的拉力,将180N的物体 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1)W总=? (2)W有用=? (3) W额外=? (4)η=? F (5) G动=?
.
G
例题2: 如图所示:若物重500N,摩擦
阻力为重力的0.2倍,在120N的拉力 作用下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5s,求: 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对沙子做功
2
对沙子做功
3
对沙子做功
1
对桶做功
2
对桶做功
3
对口袋做功
对自己做功
对滑轮做功
对滑轮做功
请计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对沙子做功
1 600J
3120J 2520J
2 对沙子做功 600J
780J 180J
3 对沙子做功 600J
690J
1 对桶做功
对自己做功
2 对桶做功
对滑轮做功
动力F做的功, 包括对重物做的 功和对动滑轮做 的功叫总功
提升重物G 是目的,对 重物做的功 叫有用功!
一、三种功
• 1、有用功(W有):对人们有用的功。 W有=Gh (竖直方向提升物体) • 额外功(W额):对人们没用但又不 得不做 的功。 • 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Fs(运用机械时动力F所做的功) • 三者关系: W总= W有+ W额
阅读教材第一框“有用功与额外功”思考:
1,使用机械为什么要多做功?
因为克服机械身重和摩擦要做一部分功
2,什么是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W有)
3,什么是额外功?
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4,什么是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总功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第三讲滑轮组、机械效率基础过关一、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例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 )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例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牛。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0.5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 ( ) A 、力F 1和F 2大小相等 B 、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C 、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例5.计算题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意义。
3.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干系,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器、实物展示台等;2.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用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观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如吊车、开掘机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观点。
2. 讲解观点: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并诠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观点。
3.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械,如滑轮、测力计、绳子、钩码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计算机械效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机器的磨损、机械的选择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5. 反馈评判: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验数据,评估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如改进机械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机械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
7.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作业,如计算机器的机械效率、分析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附习题)
解:起重机匀Biblioteka 提升重物所用的力与物体所受的重 力大小相等
F G mg 0.5103kg 10N/kg 5103 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W有 Fh 5103 N3m 1.5104J
起重机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总功 W总 3.4 104 J
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 W有 = 1.5 104 J =0.44=44%
③ 60° 粗糙 0.5 0.28 0.45 0.4 0.14 0.18 78%
(2)根据上表的数据,请你帮马峰同学总
结得到的实验结论:
结论1:通过对比实验1和2,在斜面坡度和
物重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结论2:通过对比实验1和3,
____________
粗糙程度和物
重__一__定__时_,__斜__面__的__坡_度__越__大__机__械_效__率__越__高_______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习题解答 (见教材P88)
4.用一个动滑轮在5 s内将一重为200 N的 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 m,拉力为150 N。这个动 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拉力的功率有多大?
解:机械效率η= Gh
200N 3m
=
≈66.7%.
Fs 150N 6m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克服被提升的物重所
做的功为_有__用___功,作用在绳子末端拉力做的功为
_总___功,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 =Gh
或η= G 。
W总 Fs
2nF.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动__滑__轮_的__重___、
_提__升__的__物_重____、绳重和摩擦等。对同一滑轮组,
12--3 机械效率第2课时
合作探究: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有 W总 Gh Fs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 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表格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3 实验分析
若使用两个动滑轮提起一个钩码,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训练反馈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 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训练反馈
2.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 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N,若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cm,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 械效率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复习回顾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 2、机械效率的公式及其推导。
例1:用一动滑轮把重400N的 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是 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例2:用一动滑轮把重400N的货物匀 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是250N。 (1)若不计摩擦、绳重。求动滑轮重。 (2)若不计摩擦、绳重。当所提物重为 500N时,求此时机械效率。
例题3: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 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体沿水 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了2m,物体与 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为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注重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这是否与摩擦有关?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概念解释与示意图展示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
3. 公式推导与计算练习3.1 教师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从中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2 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讨论与分析,探究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
5. 实践操作与设计5.1 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和设备,设计一个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简易机械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效率。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并介绍设计的装置。
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6. 归纳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提问与答疑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和解释。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意图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W有
W额
W
h =
h = 有
= 1-
W总
W有+W额
W总
(4)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机
械效率越高,机械的性能越好。
(2021·南京中考)用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10kg的物
体,所用的拉力为110N,物体在2s内升高0.5m。此过程
50
90.9
中的有用功_%,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额
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少越好。有用功占总功
的比例反映了机械的一项性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
效率来表示。
(1)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
机械效率。用η表示
W有
h
=
(2)公式:
W总
(3)机械效率只有大小,没有单位。由于有用功
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通
W有=Gh
G:物体的重力
h:物体提升的高度
(2)额外功(W额):对人们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利用机械做功时,对机械所做
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W额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J)
区分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方法《教材帮》
物理RJ八下第十二章第3节知识点1
利用杠杆和斜面做功
如图所示,一人用100 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将重为
100 × 2 × 2 ×
80%=320J。
η=
实验
手的拉 手移动
力F/N 的距离
s/m
钩码的
重力
G/N
钩码升
高的高
度h/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案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1.知道利用斜面做功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原理: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
所以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Gh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Fs是总功。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1米长的木板、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垫、长毛巾、1米长的玻璃板、砝码一盒。
实验步骤:实验一: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分别就较缓、较陡、最陡做三次实验。
每次实验都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木块,分别测出拉力的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的重力G、小车上升的高度h,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
分别在毛巾、木板、玻璃斜面上做三次实验。
每次实验都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木块,分别测出拉力的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的重力G、小车上升的高度h,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三: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改变物体的重力,分别用较轻、较重、最重的物体做三次实验。
每次实验都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木块,分别测出拉力的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的重力G、小车上升的高度h,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论证: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得出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3 机械效率(课件)
公式(2) : W总=F动力·S动力
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4 合作探究
想一想;议一议: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 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 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所做的功是额外 功。
5 自主学习
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F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 细线、钩码
【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绳端的拉力F、__物__体__重__G___、 __物__体__上__升__距__离__h___和___绳__自__由__端__移__动__距__离__s________。
注意事项:实验时拉力的方向 应尽量__竖__直___向__上____,且应在 钩码___匀__速__移__动___的过程中读 取拉力的大小。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F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3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实.条验件2 :物重一定
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 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 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 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 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 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2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 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3 机械效率
1 情景导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新课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二、 机 械 效 率(ƞ): 三、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即W有用
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即W额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即W总
W总=W有+W额
例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
答: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对水做的功 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100N F
f=270N
(3)W额=W总-W有 =600J-540J=60J
S物=2m
(4) W有 100% 540J 100% 90%
W总
600J
三、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
对于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增 加,机械效率越高。
解: (1)W有=Gh=500N×1m=500J
(2)S=nh=2m
W总=FS =300N×2m=600J
(3) W有 100% 500J 100% 83.3%
W总
600J
例3、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
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求:(1) W额外=? (2)η=?
试一试: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60%,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占
总功的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1804年特雷维辛克发明的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效率通常只有6%-15%.
电动机 80%-90%.
汽油机 22%-27%
柴油机28%-37%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3节 机械效率
1 /J
2 /J
0.1
0.049
0.06
有用功: 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所做的功。
总
功: 动滑轮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所做的功。
额外功:
总功与有用功的差值,受动滑轮重及摩
擦因素的影响。
2 − 1 = 0.011J
二、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
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1.定义:
2.公式: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W有用
W总
3.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三、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总
功
总
功:
W有用
W总
对机械的拉力做的功
总 =
有用功
有用功: 机械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
ℎ
匀速竖直向上提升物体时有用 = ℎ = ℎ
三、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实验分析
钩码上升 弹簧测力计
钩码重力 的距离 移动的距离
功
/N
ℎ/m
/m
=
ℎ
1
1 /J
0.98
0.05
0.05
0.049
减
钩码上升
弹簧测力计
小
绳子拉力 的距离 移动的距离
观看实验视频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是否有关
控制变量法: 保持提升的物重不变,只改变动滑轮重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第2课时 探究机械效率 课件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实验 序号
斜面
的倾
斜程 度
物块 重力 G/N
斜面 沿斜 斜面
高度 面拉 长 h/m 力F/N s/m
机械效 率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收集数据记录表格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木块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较缓 较陡 最陡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实验结论: 斜面越陡越费力,机械效 率越高;斜面越缓越省力,机 械效率越低。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途径: 1、减轻机械自重; 2、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加润滑油) 3、允许情况下增加物重。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②
6
0.1 2.4 0.3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 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 0.72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83.3% 。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由记录数据分析, 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 要原因是 钩码重不同 .
知识二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 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斜面的倾斜程度 不变.
知识一 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例题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 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 据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