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基本知识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0 咸潮、赤潮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50 咸潮、赤潮赤潮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泄漏的石油B.重金属盐 C.固体废弃物 D.氮、磷营养物2.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北方近岸海域②南方近岸海域③城市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影响有①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②加快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③使污染区域集中④使污染区域扩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D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比如氮、磷、钾营养物和有机物质你;石油、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不会导致植物的快速生长。
选择D。
2.C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所以赤潮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北方近岸海域温度低,发生少,南方近岸海域温度高,发生多;城市近岸海域生活污水多,发生多;乡村近岸海域生活污水少,发生少,选择C。
3.B 赤潮发生的海域要求水温较高,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污染污染物的扩散,使污染区域扩大,选择B。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4关于赤潮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全年皆有,1~3月多发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5.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高中地理 赤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赤潮知识点总结赤潮又名红潮(不全是红色),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尤其以夏季为盛。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造成破坏(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食用海产品)预防:(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2)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
(3)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活环境。
(4)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治理: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起来,避免扩散。
注:重点把握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预防是关键。
典例分析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③城市近岸海域②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3:A、D、D;解析:1.由题干知赤潮易发生在20-30C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甄选6篇)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1)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多发在较温暖季节,冬季仅在南海、东海发生,发生时间从南往北逐渐推迟。
地理赤潮教案

地理赤潮教案教案标题:地理赤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赤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掌握赤潮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赤潮的概念和相关知识;2. 引发学生对赤潮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赤潮的图片或视频。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赤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包括海水中的营养盐过量、水温升高、光照强度等因素;2. 介绍赤潮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发赤潮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赤潮现象、原因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赤潮,例如控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对赤潮问题;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方案,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五:知识巩固(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赤潮相关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解决学生的疑惑。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赤潮的相关领域,如赤潮的全球分布、最新的研究成果等;2. 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赤潮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2. 批改学生的小测验,评估他们对赤潮知识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进行赤潮拓展延伸的研究报告或项目,评估他们的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案拓展:1.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赤潮问题的讲座或座谈会,加深学生对赤潮问题的了解;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海洋环境保护机构或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赤潮问题的严重性;3. 进行赤潮相关的实验或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自体验赤潮的形成和应对过程。
气象科普知识100题(含答案)

气象科普知识试题(100题内含标准答案)更多试题请联系全民竞赛网1.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2.“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
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目测风力等级为6级。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3.“可持续发展”源之于环境保护,但它是一个生态的、经济的、政治的概念。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4.“神舟”飞船选在晚上发射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人员和设备的观测。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5.《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6.201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7.2014年夏天,北半球普遍高温天气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8.2015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9.6级风地面物体的特征是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枝动摇,高草呈波浪起伏。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0.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通常是白天雨后才会出现,夜间是不会形成彩虹的。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1.城市里不会发生干旱灾害。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2.赤潮:是由于升温导致海水变色的现象。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3.赤道地区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地区。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14.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15.出现台风暴雨天气时,最好呆在家中,关好门窗。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16.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会迅速递减。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17.大气成分中,主要吸收紫外线的是氮气。
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8.大气中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藻类重点知识介绍

藻类重点知识介绍藻类是一种庞大的生物群体,其包括了海洋和淡水中的多种微型和宏型生物,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形态和生态类型。
这些生物在地球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因为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链条,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同时,藻类也是环境中微生物类群的主体,以及氧气和能量的重要来源。
一、概念藻类,简单地说,是指植物界中以光能为能量来源的自养生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分枝、分生等有性、无性繁殖。
它们通常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包括比较简单的细胞结构和不稳定的细胞壁。
藻类的具体分类还需要根据其鞭毛和肋状组织的形态、细胞壁的组成、荧光显微镜下的荧光反应等方面进行区分。
二、名词解释1. 藻类岛:又称藻镇,是由陆地升高而形成的岛屿上在水面上形成的藻类的大团落之一种壮观的景观。
2. 赤潮:在海洋或淡水中大量生长的一种或多种藻类的过度繁殖现象。
赤潮通常在春夏季节出现,发生的原因是水温升高、海洋营养盐增加等。
3. 藻毒素:赤潮中的某些藻类可以生产出一些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向上转移,对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4. 生态位:生态学中的概念,指一个生物群体、种类或个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位置,包括其生活方式、生态区分、生活空间等。
5. 光合作用:藻类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6. 生物量: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的体积和数量的总和。
三、分类藻类的分类根据细胞壁、色素组成、细胞形态、光合膜、细胞结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
下面是按照菌物界和植物界的分类法来介绍藻类的分类:1. 单细胞藻类:包括蓝细菌门(一般属于细菌)和其他一些常常成为髙等单胞生物的一些单细胞微藻。
典型代表如绿球藻、小球藻、石脑华藻等。
它们都是单细胞藻类,没有分枝,没有叶状体。
它们的细胞经常有发展成凝胶状的囊状物来抵抗不良环境的压力。
2. 毛细胞藻类:包括蓝细菌门、绿色藻门、潮枯草澵门等,多为毛细胞藻,叶状体有分枝。
赤潮基本知识

海洋环境科学第八章赤潮科学讨论--赤潮概述1 .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富含养分物质的内海、河口、海湾或有提升流的水域,尤其以水体富养分化程度高或者自身污染严峻的海水养殖区发生频率最高。
2 .赤潮发生气制随水温等环境因子呵斥潮生物种类而异,一般春夏为盛发期,但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冬季也有发生赤潮。
南海虽然终年可见但3-5月发生频率最高;甲藻赤潮多见于夏季。
二.赤潮分类单相型赤潮:发生赤潮时由在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中占肯定优势的(80%以上)的单种赤潮种生物引发双相型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有两种共存的赤潮生物占优势复合型赤潮: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赤潮生物组成的并且每种的细胞密度都站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20%以上我们国家单相型赤潮较常见三.赤潮的推断(我们国家常用)⑵Mn在外海浓度很低,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⑶一般海水中:表层含量略高于底层;而在赤潮期间海疆表层Mn含量大幅度增加,分布极不匀称;赤潮带Mn含量高,远离赤潮带Mn含量明显下降,表层Mn的含量远远大于底层Mn 的增加⑤微量养分物质的另一大类是维生素:VB12,VB1,VH (生物素)和一些VB12类似物。
⑴很多讨论证明:蓝藻和硅藻不需要维生素的种类多⑵几乎全部的赤潮鞭毛藻都需要VB12,需要VB1和生物素的种类也不在少数,而且VB1和生物素单独时不起作用,只有它们与VB12共存时才会对赤潮鞭毛藻的生长和繁殖起促进作用。
⑶海疆里维生素部分来自于陆地径流,但大部分由水体或者底泥中的细菌生产⑷从陆地径流的影响和垂直混合的程度来看:沿岸和内湾水的维生素含量要比外洋水高,而表层水的要比底层水的多⑸在自然海区中维生素特殊是VB12同样是掌握赤潮鞭毛藻增值的重要因子之一⑥除了增值效应以外,微量养分物质的另一个作用是:显著提高藻体的生长密度。
⑦包括有机胺在内的有机氮类物质。
(1)有机胺包括单胺,比如氨基酸的脱竣代谢物和多胺等,这些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胺类化合物能够参加核酸和蛋白质和生物合成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有调整作用⑵精胺能够有效抑制甲藻细胞XXXXX的RNA合成⑶一些海洋浮游植物能够采用细胞表面的一种酶分解采用水中的氨基酸作为氮源,特殊是在缺氮的环境中,氨基酸作为细胞唯一氮源起着重要作用⑷有毒赤潮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细胞内有大量多胺存在,并且赤潮水体也有多胺检出⑸MAAs作为一种紫外屏蔽物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
赤潮基本知识

解释甲藻高值 Ks 的四种甲藻适应方式:营养重复迁移,混合营养趋势,化学他感作用的种 间竞争;互抑的抗捕食机制 营养重复迁移:甲藻能够通过垂直迁移从贫营养的区域到富营养的区域的营养行为特征,涉 及到众多的行为学、生理学、细胞学、种群动力学特征以及生境的性质,包括暗吸收能力、 生物钟机制等。这种行为方式的甲藻,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具有较低的 Ks 与较高的 Vmax 的种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混合营养趋势:不只是利用无机营养盐的自养方式,甲藻还能够利用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或颗 粒态有机物进行异养行为,这种营养方式较之硅藻在寡营养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大 约有半数的双鞭毛藻进行这种营养行为。 化学他感作用的种间竞争:藻毒素与藻类次生代谢他感物质在生物合成、化学性质、种间效 应上存在差异,藻毒素在种间竞争中及对食物链等具有影响。 互抑的抗捕食机制:很多鱼类幼虫以双鞭毛藻为食物,而双鞭毛藻具有抗捕食和致死鱼幼体 的他感物质。所以,在这里存在一种选择性的捕食压力。一些双鞭毛藻具有抵抗捕食的功能, 这些甲藻所产生的藻毒素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毒性效应作用机制上各位有特色。大量事实证 明,有害赤潮双鞭毛藻具有多样的抗捕食他感机制抵抗来自浮游动物、海洋生物幼体等各方 面的捕食压力,从而在生存竞争与食物网中特别是在赤潮现象的特殊环境中表现出强的竞争 能力。 七.有害赤潮生物的繁殖与孢囊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孢囊 八.典型有害赤潮的种群动力学 微型原甲藻 赤潮异弯藻 尖刺拟菱形藻 锥状斯克里普藻(锥状斯氏藻) 夜光藻 中肋骨条藻 长崎凯伦藻(长崎裸甲藻) 短凯伦藻
受控于个体细胞的遗传基础;但是外界条件诸如营养水平、特殊辐射、小生境适应等,也 都直接影响着细胞生长) ⑴分为迟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⑵一般说来,赤潮生物白天生长夜晚分裂 ② 种群生长(基于细胞生长率并且构成赤潮单元)(影响种群生长的因素与影响细胞生长 的因素并不是完全一样,e.g.捕食和水平对流等能直接影响种群生长率但对细胞生长率 却没有直接影响;营养盐直接影响细胞生长率却对种群生长率没直接作用) ⑴就一个种来说,种群生长率一般低于细胞生长率。 ⑵对于种群生长来说,细胞分裂特征和速率有重要作用 ③生长:一是细胞个体增大;二是细胞种群生长; ④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首先,细胞通过光和作用和自身代谢来实现个体生长,在细胞不断 增大的基础上细胞分裂而达到种群增长。 ⑤细胞生长率:单位时间内细胞的分裂次数,直接关系到种群生长 从细胞生理学来讲,高生长率在甲藻中也是存在的,所以在研究甲藻赤潮时,不仅有因为物 理海洋学作用或者因为捕食者的减弱而发生,也因为有细胞高速生长而引发。 ⑥营养要求---Ks 值 赤潮在富营养条件和寡营养生境中都可以发生 寡营养生境赤潮:发生在有温跃层的地方,通常海洋温越层下部较深的海域海水营养比较丰 富 外界营养条件决定了细胞营养吸收率和生物量,从而影响到细胞种群以及群落的生长率。 细胞水平的营养要求符合 Monod 公式的规律:V=Vmax×S/(Ks+S)其中:V 代表营养吸 收速率,Vmax 代表最大吸收速率,S 为底物浓度,Ks 是半饱和常数或称亲和系数。 细胞在稳定的环境中吸收率取决于外界营养条件,而在低浓度的营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决 定于细胞体内的营养浓度。 对于一种有害的赤潮生物来说,是否由于在外界营养条件下单种细胞迅速增殖而引起赤潮, 涉及到细胞的短期营养摄入行为、营养储存,以及周围水团所能够提供的营养水平等复杂动 力学过程,在对这种细胞营养要求与周围水环境营养条件的研究中,Monod 公式中的两个 参数:Vmax 和 Ks 是至关重要的。 据浮游植物的营养特点,其营养方式可分为三种:亲和策略,生长策略和储存策略 生长策略:该类浮游植物有不断增大的 Vmax,表现为短期高速增长,极大限度的利用环境 条件所提供的营养水平,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它要求浮游植物中有大于其他任何种的 Vmax,但是对于目前所研究的甲藻赤潮种来说,该机制并不成立。 储存策略: 在体内建立营养库以备将来之需,这种能力在寡营养的生境中具有优势。 亲和策略:研究最多的。 Ks 被作为一种衡量浮游植物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的潜在竞争能力 的指数,通常认为在低营养水平下,Ks 低的种较 Ks 高的种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一般情况 下,硅藻较甲藻具有更高的 Ks 值;环境扰动、营养盐的升高和高的 Ks 值是同时出现的。 相反,稳定而寡营养的环境与低 Ks 共存。但是从浮游植物对 NH4、NH3、PO4 的 Ks 值来 看,对这三种主要营养要求,最大的 Ks 值均出现在甲藻。显然 Ks 作为一种指标尚待进一 步研究。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特征赤潮发生时,海水变得黏黏的,还会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
赤潮特征赤潮[2]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总结: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相信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赤潮_4486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赤潮
赤潮
我国典型地域: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由:
(1)自然原由:气温高(一般出此刻夏天);海疆相对关闭;静水;静风。
(2)人为原由:沿岸地域人口浓密、经济发达,排入大海
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批使用化肥、农药;大海开发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造成海疆水体富营养化。
例:南方低山区农业发展条件评论
天气 --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配合较好
问题:降水季节分派不均,春天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伏旱)
生物 --优势:生物件种丰富多样,产出能力较高
问题:利用单调,经营粗放
土地 --优势:垂直散布,种类多样
问题:水土流失,土壤贫乏(红壤)
水资源 -- 优势:水资源丰富,利于浇灌发电
问题:对地表侵害切割激烈,利用难度大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周边商品粮基地、工业城
市与海港,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等。
开发门路 --综合
开发:
第1页/共2页
1 / 2
①发展立体农业:有益于多种资源的利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②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环绕某种优势农产品,发展与之相当合的加工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家产优势。
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乡村能源问题;改进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抗灾能力。
第2页/共2页
2 / 2。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大自然的科普知识-红潮的危害是什么

⼤⾃然的科普知识-红潮的危害是什么 ⾚潮⼜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幽灵”。
它对于⽔域的正常⽣态系统危害很⼤,⼩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红潮有什么危害 红潮是由⼀种名叫腰鞭⽑⾍的微⼩藻类造成的。
这种植物⼤量聚集到⼀起对⼈类有毒,但对某些以之为⾷的海洋动物来说可能⽆毒。
这种植物的毒素会在以之为⾷的动物(⽐如贝类、鱼虾等)体内逐渐沉积,我们⾷⽤了这些动物就会⽣病。
不过不要太担⼼,这种可能性并不⼤。
那么,红潮是怎么回事?当条件适宜时,这些植物就会在海洋中⼤肆⽣长,也就是说,它们繁殖的速度⼀发⽽不可收拾!很快,连海⽔也变红了。
涨潮时,海⽔带来了⼤量被这种藻类毒死的动物的⼫体,海滩就会变得⼀⽚狼藉。
臭⽓熏天! ⾚潮与⾚潮⽣物 海洋中的细菌、蓝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种类多、数量⼤、分布⼴,在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代谢中占⼗分重要的地位。
海洋⽔域⽣产⼒的⼤⼩,主要取决了海洋植物的产量。
但是,浮游⽣物中⼏种鞭⽑⾍如夜光⾍,裸沟⾍、铠⾓⾍、⿍形⾍和⾚潮⾍等,以及蓝藻中的微囊藻、颤藻,它们若异常地⼤量繁殖并密集在⼀起时,可使海⽔变成红⾊或红褐⾊及其他颜⾊。
这种现象称为“⾚潮”。
⾚潮对渔业的危害⾮常严重,它能导致⼤批鱼类或其他⽔⽣动物死亡。
⾚潮⽣物分泌毒素,直接威胁鱼、虾、贝类的存活。
有的⾚潮⽣物则⼤量粘附于鱼虾的鳃上,妨碍鳃的开合,使之呼吸困难窒息⽽死。
发⽣⾚潮时,由于众多的⾚潮⽣物纷纷死去,使海⽔⾼度缺氧,各种动物也难逃劫数,死于⾮命。
所以⾚潮是海洋动物的⼤敌,特别是海⽔养殖上的⼤敌。
产⽣⾚潮的原因是由于在温带和热带⽔区中,⾼温、低盐和营养盐类的极其充⾜,适宜⾚潮⽣物的⼤量⽣长繁殖,尤其是在夏季闷热⽆风的⽇⼦和有涌升流的沿海地区更易于发⽣。
海洋污染的⽇益加剧,使氮、磷营养盐及铁、锰等微量元素在海区⼤量积累,也促进了⾚潮⽣物的“疯长”,于是形成了⾚潮。
⾚潮泛滥成灾时,海⽔粘稠,腥味⼗⾜,臭不可闻。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
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
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
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一、知识讲解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阳光强烈,温度较高,风力较弱,海水交换受阻,潮流缓慢,海域封闭。
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佛山建筑陶瓷源于“石湾陶瓷”,有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大量的文化。
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石湾以“陶”为主,有“南国陶都”之称。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
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
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材料二右图所示区域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
珠江口是我国赤潮频发的海域之一,赤潮实质是水体富营养化。
(1)据图简述佛山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材料一简述广东佛山瓷砖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析珠江口水域赤潮频发的原因。
【答案】(1)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及东南亚的交会处,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2)①资源瓶颈:一方面是能源紧缺;另一方面是瓷土资源紧缺。
②环保门槛不断提高,而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④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3)自然原因:①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赤潮生物大量繁殖;②温度高的封闭海湾,与外部水域交换较少,水循环更新较慢。
蓝藻与赤潮的区别是什么

蓝藻与赤潮的区别是什么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那么蓝藻与赤潮的区别是什么?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
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
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
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提醒您:看到很多人都在问水华是如何形成的?其实水华是淡
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所以为了避免水华的出现,一定哟啊多了解一些水华知识和自然灾害知识、生物灾害知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的基本知识】
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
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
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
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
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
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人类活动与赤潮】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赤潮的严重危害】
·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
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
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
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
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
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
多起,死亡300多人。
【发生赤潮的原因】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
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
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 mg/dm3 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
如用无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
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
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
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
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
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
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
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
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