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氧化 (9)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目录
(2) 传递电子的机理
2Fe-2S 4Fe-4S
经FMN、2Fe-2S、Q、4Fe-4S传递NADH+H+的 两个电子到Q,使之摄取基质2个H+转变为QH2。
目录
2、复合体Ⅱ功能(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
➢ 琥珀酸脱氢→FAD→几种Fe-S →CoQ → QH2 ➢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生成的FADH2,也在此 递氢给Q生成QH2。
质子泵(proton pump) 氧化呼吸链中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
把质子从基质泵出到膜间隙的电子传递 复合体,有复合体Ⅰ、Ⅲ、Ⅳ。
目录
哺乳动物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酶复合体
复合体Ⅰ (NADH-泛醌氧
化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氧
化还原酶)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
氧化还原酶)
分子(kD) 亚基
↓
氧化磷酸化减慢
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respiratory control): 由于ATP/ADP比值变化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效应 ,
称呼吸控制 ,调控的关键物质是ADP。
目录
1000
>40
140
4
250
11
辅酶/辅基
主要功能
FMN、Fe-S 传递NADH+H+中2个e到Q,并 由基质向膜间隙泵出4个H+
FAD、Fe-S
传递琥珀酸中2个电子、2个质子 到Q
血红素bH、 bL、c1 Fe-S
通过Q循环传递QH2中2个e到细 胞色素C,并把4H+ 由基质 泵出到膜间隙
细胞色素C* 13
A
B
H+ H+
(2) 传递电子的机理
2Fe-2S 4Fe-4S
经FMN、2Fe-2S、Q、4Fe-4S传递NADH+H+的 两个电子到Q,使之摄取基质2个H+转变为QH2。
目录
2、复合体Ⅱ功能(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
➢ 琥珀酸脱氢→FAD→几种Fe-S →CoQ → QH2 ➢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生成的FADH2,也在此 递氢给Q生成QH2。
质子泵(proton pump) 氧化呼吸链中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
把质子从基质泵出到膜间隙的电子传递 复合体,有复合体Ⅰ、Ⅲ、Ⅳ。
目录
哺乳动物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酶复合体
复合体Ⅰ (NADH-泛醌氧
化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氧
化还原酶)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
氧化还原酶)
分子(kD) 亚基
↓
氧化磷酸化减慢
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respiratory control): 由于ATP/ADP比值变化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效应 ,
称呼吸控制 ,调控的关键物质是ADP。
目录
1000
>40
140
4
250
11
辅酶/辅基
主要功能
FMN、Fe-S 传递NADH+H+中2个e到Q,并 由基质向膜间隙泵出4个H+
FAD、Fe-S
传递琥珀酸中2个电子、2个质子 到Q
血红素bH、 bL、c1 Fe-S
通过Q循环传递QH2中2个e到细 胞色素C,并把4H+ 由基质 泵出到膜间隙
细胞色素C* 13
A
B
H+ H+
生物氧化(共50张PPT)
(可逆)
2 -磷 酸 甘 油 酸
H 20
磷酸
2
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2丙酮酸
⑨烯醇化酶
⑩丙酮酸激酶 ⑩产能 2
Δ G = -4 .0 k c a l/m o l (不 可 逆 )
4.2 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
与电子传递链相伴的有氧ATP形成机制。
氧化磷酸化:在细胞内有机分子经氧化分解形成 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使ADP和Pi生 成ATP的过程。
?
提问:原电池反应中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什么
H2
决定的?1 Q
2C
3
答案:电极反应的氧化
还原电位E0。
H2O
(电子流动终点)正极反
应Eo ? 负极反应Eo
(电子流动起点)
O
>
呼吸链--电池组
3.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确定
生物进化出如此复杂的脱氢氧化的意义何在呢? 2 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 毒鱼藤的根皮或种子中含有的杀虫有效成分是鱼藤酮和拟鱼藤酮。 传递反应能量将H+泵出内膜;
机制——化学渗透(2 偶联)学说 3
1
4
唯一与大部分实验现象相符的假说,被普遍接受
要点: 传递反应能量将H+泵出内膜;
H+自由进入,形成膜内外电位差(△E);
3.△E推动ATP合成酶为ADP磷酸化提供能量。
通过X射 线衍射技 术分析其 结构
FADH2链“4”复合体不能向膜外传递氢离子,故该处能量
生物进化出如此复杂的脱氢氧化的意义何在呢?
尽可能高效率的固定产水反应释放的化学能! 途径——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生命动力之源)
《生物氧化》PPT课件
葡(萄G-糖6-P-6)-磷形酸成高较能低磷能酸量化的-合磷1物酸3.8有脂2p转。pt课移AT件其P是磷磷酰酰基基的的倾传向递,体。
7
α-磷酸甘油
-9.21
2.3 ATP以偶联反应的方式推动非自发的反应
例如,细胞中合成脂肪酸时有以下反应:
乙酰CoA + CO2
丙二酸单酰CoA
ΔG = 剧烈燃烧,伴随着大量 热能的释放,生物氧化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能量缓 慢的释放。
ppt课件
3
动物机体能量的产生与转移与利用
营养物质经过生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此过程中 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另一部分被“截获” 并储存到ATP分子中(使ADP+Pi ATP, 即磷酸化),可 以作为有用功在各种生理活动,如肌肉收缩(机械能)、神 经传导(电能)、生物合成(化学能)、分泌吸收(渗透能) 中利用。
ppt课件
14
Fe-S 复合物
含硫的非血红素铁蛋白,也称铁硫中心,借助Fe化学价的 变化(Fe++/Fe+++)传递电子。
Fe与4个Cys 的S相连
2FeS,2Fe分别与2S 和4个 Cys 的S相连
4FeS,4Fe分别与4S 和4个 Cys 的S相连
ppt课件
15
复合物 Ⅰ Ⅱ Ⅲ Ⅳ
呼吸链含有4种复合体
第9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ppt课件
1
本章主要内容
生物氧化概述 ATP 氧化磷酸化 其他生物氧化系统
ppt课件
2
1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有能量释放。这个过程在细胞中进行,宏观上表现 为呼吸作用,因此也将生物氧化称为组织氧化或细胞 氧化、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9 生物氧化
2.3 其它氧化酶
微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也是生物氧化 的场所 氧化过程中不伴有偶联磷酸化,不能生 成ATP
2.3.1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一)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又称触酶,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2H2O2
2H2O + O2
(二)过氧化物酶(perioxidase)
辅基为血红素,催化反应如下:
(1)鱼藤酮、异戊巴比妥、杀粉蝶霉素A (2)抗霉素A(antimycin A)、二巯基丙醇
(3)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NaN3)和CO
鱼藤酮 异戊巴比妥 杀粉蝶霉素A
FAD.H2 (Fe-S)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氰化物 硫化氢 叠氮化 CO
NADH FMN (Fe-S)
Cytb Cytc1 Cytc
1.生物氧化概述
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体活细胞中进行;
﹡温和环境(37℃, 中性); ﹡在一系列酶、辅因子及中间递体的参与下逐 步进行;
﹡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大部分 储存在ATP中,逐步释放。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脱氢(乳酸 丙酮酸)
失电子(Fe2+
加氧
Fe3+)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FADH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
a) 复 合 物 II ( 琥 珀 酸 -Q 脱 氢 酶 , 含 FAD 、 Fe-S Cytb560)
b) CoQ c) 复合物III(同 NADH 呼吸链)
d) Cytc
e) 复合物IV (同 NADH 呼吸链)
5. 胞液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A、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c、铁硫蛋白
辅基:铁硫簇(iron-sulfer cluster, Fe-S)
浙大生物化学课件9:生物氧化
2Fe2+ Cyta 2Fe3+
2Cu2+ 2Cu+
2Fe2+
Cyta3 2Fe3+
细胞色素氧化酶
1 2 O2 H2O
NADH呼吸链
AH2
NAD+
FMNH 2
CoQNADH来自A+H+
Fe-S
FMN
CoQH 2
2Fe2+
b-c1-c-aa3 2Fe3+
2H+ 1 2 O2
O2-
H2O
FADH2呼吸链
琥珀酸 延胡索酸
R
还原型
NAD+、NADP+
NADH、NADPH
FMN
R
H3C
N NO
H3C
NH N
O
FMN (醌型或氧化型)
H H3C H3C
CH2 O H C OH H C OH H C OH
O PO O-
N
O PO O-
CH2 H
N O
H
H OH
H OH
NH2 N
N
CH2
H3C
N
N
O
H3C
NH N
O
FMN
FAD
S Fe
组成复合体,参与电子传 递,而且两个Fe离子中只
Fe S Fe S
有一个参与,所以是单电 子传递。
S Fe S
铁硫簇(Fe4S4) C
泛醌(CoQ)
O
H3CO
CH 3
H3CO O
(CH2 CH
CH 3 C CH 2)nH
是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由于在生物中广泛存在,所 以也称泛醌。它处于呼吸链的中心枢纽,也是中间 传递体。
基础生物化学第九章生物氧化 ppt课件
e
(2)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1 NADH
3 ATP
NADH
NADH
e
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量, 形成ATP。
电子传递体:一系列氧化还原酶体系
呼吸链的位置:
原核细胞:细胞膜 真核细胞:线粒体的内膜
生物体两条典型的呼吸链
NADH呼吸链:生物体中应用最广,氧化还原 反应脱下的H通过NADH进入呼吸链。 FADH2呼吸链:琥珀酸脱H通过FADH2进入呼吸链。
2. 黄酶(黄素蛋白)
电子传递部位:FMN、FAD
3.铁硫蛋白类
Fe3+ + e
Fe2+
4. CoQ(泛醌) 与蛋白质的结合不牢固
5.细胞色素类(cytochromes)
Cyt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
Fe3+ + e
Fe2+
Fe-S
Cytb
Cytc1→Cytc→Cyta→Cyta3→O2
I:NADH脱氢酶(NADH-Q还原酶) III: CoQ-细胞色素还原酶 Ⅳ :细胞色素氧化酶
II: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Q还原酶)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过程释放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得以贮存, 即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学说。
(1)电子传递过程中,线粒体内膜内外产生
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链的组成:膜结合的蛋白质复合体
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细胞色素c、 FMN、FAD、辅酶Q
呼吸链在线粒体内形成4个复合物: ComplexⅠ、 Complex Ⅱ、 Complex III和 Complex Ⅳ。
电子传递的过程
各传递体的位置专一,不可逆
生物化学第九章生物氧化学习PPT教案
AT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核苷二磷酸激酶的作用
ATP + UDP ATP + CDP ATP + GDP
ADP + UTP ADP + CTP ADP + GTP
③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简写为cyt. c 氧化酶,它是位于 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的蛋白复合物, 由12个多肽亚基组成。活性部分 主要包括cyt a和a3。
• cyt 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还含有铜原子。cyt aa3 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分子中的铜离子可以发生Cu+ Cu2+ 的互变,将 cyt.c所携带的电子传递给O2。
质子的流向
电子的流向
化学渗透假说简单示意图
线粒体膜
线粒体基质
ADP
H2O
ATP
+
e-
Pi
O2
----
++++
H+
H+
化 学 渗 透
假 说
化学渗透假说详细示意图
胞液侧 H+
H+ H+ Cyt c
+
+++++ +
++
+
Q
F
Ⅰ
Ⅱ
-
-
Ⅳ
0
- Ⅲ---
--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核苷二磷酸激酶的作用
ATP + UDP ATP + CDP ATP + GDP
ADP + UTP ADP + CTP ADP + GTP
③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简写为cyt. c 氧化酶,它是位于 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的蛋白复合物, 由12个多肽亚基组成。活性部分 主要包括cyt a和a3。
• cyt 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还含有铜原子。cyt aa3 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分子中的铜离子可以发生Cu+ Cu2+ 的互变,将 cyt.c所携带的电子传递给O2。
质子的流向
电子的流向
化学渗透假说简单示意图
线粒体膜
线粒体基质
ADP
H2O
ATP
+
e-
Pi
O2
----
++++
H+
H+
化 学 渗 透
假 说
化学渗透假说详细示意图
胞液侧 H+
H+ H+ Cyt c
+
+++++ +
++
+
Q
F
Ⅰ
Ⅱ
-
-
Ⅳ
0
- Ⅲ---
--
动生--9章 生物氧化wyq幻灯片
NADH-Q还原酶 QH2 – 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氧化酶
NADH Co Q
cyt b cyt c141.87
-100.48
这三个反应分别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产生
ATP。这些反应称为呼吸链的偶联部位。
NADH O2 只产生 2.5 个ATP. 从FADH2 O2 只产生1.5 个ATP.
1 FADH 生成 1.5 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malate-aspartate shuttle system ):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细胞中。
1 NADH 生成 2.5 ATP
磷酸甘油穿梭途径
3-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部位:肝、心肌
苹果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Ⅰ. NADH-Q还原酶 Ⅱ. 琥珀酸-Q还原酶 Ⅲ. QH2 – 细胞色素c还原酶 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线粒体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线粒体末端氧化呼吸链有两条: 1. NADH氧化呼吸链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电子从低电位流向高电位: FADH2
NADH FMN CoQ cyt b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能荷
能荷表示细胞的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 磷酸根的程度。
❖ 当能荷=0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MP;
❖ 当能荷=0.5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DP;
❖ 当能荷=1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TP.
根据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式,计算 出在NADH氧化过程中,有三个反应的G’ < -30.5 kJ / mol。
抑制电子从NADH CoQ (2)抗霉素A(antimycin A): 抑制电子CoQ cyt c1 (3)N3,CO,CN-: 抑制电子cyt aa3 O2
NADH Co Q
cyt b cyt c141.87
-100.48
这三个反应分别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产生
ATP。这些反应称为呼吸链的偶联部位。
NADH O2 只产生 2.5 个ATP. 从FADH2 O2 只产生1.5 个ATP.
1 FADH 生成 1.5 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malate-aspartate shuttle system ):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细胞中。
1 NADH 生成 2.5 ATP
磷酸甘油穿梭途径
3-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部位:肝、心肌
苹果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Ⅰ. NADH-Q还原酶 Ⅱ. 琥珀酸-Q还原酶 Ⅲ. QH2 – 细胞色素c还原酶 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线粒体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
线粒体末端氧化呼吸链有两条: 1. NADH氧化呼吸链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电子从低电位流向高电位: FADH2
NADH FMN CoQ cyt b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能荷
能荷表示细胞的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 磷酸根的程度。
❖ 当能荷=0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MP;
❖ 当能荷=0.5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DP;
❖ 当能荷=1时,细胞内的腺苷酸全是 ATP.
根据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式,计算 出在NADH氧化过程中,有三个反应的G’ < -30.5 kJ / mol。
抑制电子从NADH CoQ (2)抗霉素A(antimycin A): 抑制电子CoQ cyt c1 (3)N3,CO,CN-: 抑制电子cyt aa3 O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为电极势,E0为标准电极势, 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K), n为电极价数变化,F为法拉第常数。
标准状态:1 大气压,25℃,各物质活度为1 标准氢电极:P =1, T= 298K,[H+] = 1 (规定:E0 H+/H2 = 0)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每种物质都有氧化型和还
一、氧化-还原电势
(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
原电池
物质氧化/还 原态组成电 极;两个电 极组成回 路——原电 池。
-
e e e
Zn
Zn++
电流方向(规定从正极流向负极) e
+
e Ceeu Cu++
阳极:Zn++/Zn(氧-还对) Zn Zn++ + e (氧化)
电池负极:氧化-还原电势低
阴极:Cu++ /Cu(氧-还对) Cu++ + e Cu (还原)
⊿G0’ = -181.58 kJ/mol
复合物II(琥珀酸-Q 还原酶,含FAD、Fe-S, Cytb560)
CoQ
复合物III(同 NADH 呼吸链)
Cytc
复合物IV (同 NADH 呼吸链)
细胞内离子梯度——电势差——反应推动力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2.1 呼吸链的组成 2.2 呼吸链的类型 2.3 各种组分的排列 2.4 呼吸链各个成员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站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过程主要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内膜上 分布着许多的酶和电子传递体,构成两种类型的呼吸链。内 膜上结合的颗粒(内膜粒子,或称基粒、三分体等)具有 ATP合酶的活性,称FoF1ATPase 。原核细胞则在质膜上。
原型两种形式:AH2 + B A + BH2 A/AH2或B/BH2构成各自的氧-还对, 其供出电 子趋势的大小,用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0(电极与 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来表示 E0越小,氧还对越倾向失去电子; E0越大,氧还对越倾向得到电子。
电子流动方向总是由电负性较强(低)的氧还对 p117 流向具有更强电正性(高)的氧还对。
与氧结合成水。
2)生物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
3)能量的释放、储存、利用(ATP的代谢)。
生物氧化的特点
在温和条件下经一系列酶催化下完成;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储存于ATP分子中; 广泛以加水脱氢方式使物质间接获氧; CO2由有机酸脱羧方式产生; 脱下的氢通过递氢体传递再与氧结合生成水。
一、氧化-还原电势(复习)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生物体 中某些
电 子
氧还对
流
的标准 氧化还
动 方 向
原电势
(表24-1)
分子之间的电子传递的四种形式 ① 电子直接转移(金属离子) ② H原子(一个电子加一个质子) ③ 氢负离子(两个电子) ④ 与氧共价结合(碳氢化合物)
1.3 电势与自由能及Keq的关系
- Wmax = ΔG0’ = -nFΔE0’ = -2.303RT lgKeq ΔE0 = 2.303RT/nF ·lgKeq
关于生物氧化 (9)
生物氧化: 有机分子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CO2和 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体内氧化)。
——又称细胞呼吸、组织呼吸。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
主要(40%以上)用于ADP的磷酸化生成ATP, 供生命活动之需;
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发用于维持体温。
生物氧化内容 1)生物体内代谢物的氧化作用、代谢物脱下的氢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代谢物脱下的氢原子由高能递氢体携带,通过多 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 氧结合生成水并伴随大量ATP产生。这一电子/质 子传递链及过程称为呼吸链, 又叫电子传递链。
伴随着电子/质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而发生 的ATP产生, 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细胞色素c
复合物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a,a3,含CuA、 CuB)
复合物I
复合物III
e FMN Fe-S CoQ Fe-S cyt c1cyt c cytb566cytb562
复合物IV
CuA cyt a cyt a3 CuB O2
2.2.2 FADH2氧化呼吸链: FDAH2 + ½ O2 = FAD + H2O
复
合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铜离子 13
高
体 复合体V: ATP合酶(氧-磷)
8
辅酶Q(泛醌,CoQ)
细胞色素c(cyt c)
P 120 表 24-2 , 在线粒体内膜上交错排列
2.2 呼吸链的排列与种类
线粒体膜间隙
(P)
琥珀酸脱氢酶
FDAH2
线粒体基质 (N)
呼吸链化学变化起始物:NADH或FADH2;ADP;O2;Pi 呼吸链化学变化终止物:NAD,FAD;ATP;H2O
呼吸链由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递氢 体和递电子体组成。
特征:由头至尾电极电势 低 高依次排列
2.1 呼吸链的酶复合体与小分子成分组成
名称
酶功能 辅因子 亚基
E0’
大 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 黄素类 43
低
型
蛋 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 铁硫簇 4
白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 卟啉类 11X2
2.2.1 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 H+ + ½ O2 NAD + H2O (反应经呼吸链而完成)
⊿G0’ = -220.07 kJ/mol
复合物I (NADH-CoQ 还原酶,含FMN,Fe-S)
CoQ(泛醌)
复合物III(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含Cytb562、 Cytb566,Fe-S,Cytc1)
A + e A- ,
A/A- 即构成氧-还对(电极)
氧化-还原电势: 还原剂失掉电子/氧化剂得到电 子的倾向. 电池正极、负极:电极电势高正极,易得电子
电极电势低负极,易失电子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而电流则相反。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动势
Nernst equation: E = E0 + RT/nF ·ln[还原态·电子受体]a/[氧化态·电子供体]b
电池正极:氧化-还原电势高
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 物质的化学反应. 还原剂: 电子供体; 物质失电子即变为氧化型.
(还原剂自身被氧化)
氧化剂: 电子受体; 物质得电子即变为还原型.
(氧化剂自原剂偶联.
标准状态:1 大气压,25℃,各物质活度为1 标准氢电极:P =1, T= 298K,[H+] = 1 (规定:E0 H+/H2 = 0)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每种物质都有氧化型和还
一、氧化-还原电势
(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
原电池
物质氧化/还 原态组成电 极;两个电 极组成回 路——原电 池。
-
e e e
Zn
Zn++
电流方向(规定从正极流向负极) e
+
e Ceeu Cu++
阳极:Zn++/Zn(氧-还对) Zn Zn++ + e (氧化)
电池负极:氧化-还原电势低
阴极:Cu++ /Cu(氧-还对) Cu++ + e Cu (还原)
⊿G0’ = -181.58 kJ/mol
复合物II(琥珀酸-Q 还原酶,含FAD、Fe-S, Cytb560)
CoQ
复合物III(同 NADH 呼吸链)
Cytc
复合物IV (同 NADH 呼吸链)
细胞内离子梯度——电势差——反应推动力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2.1 呼吸链的组成 2.2 呼吸链的类型 2.3 各种组分的排列 2.4 呼吸链各个成员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站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过程主要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内膜上 分布着许多的酶和电子传递体,构成两种类型的呼吸链。内 膜上结合的颗粒(内膜粒子,或称基粒、三分体等)具有 ATP合酶的活性,称FoF1ATPase 。原核细胞则在质膜上。
原型两种形式:AH2 + B A + BH2 A/AH2或B/BH2构成各自的氧-还对, 其供出电 子趋势的大小,用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0(电极与 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来表示 E0越小,氧还对越倾向失去电子; E0越大,氧还对越倾向得到电子。
电子流动方向总是由电负性较强(低)的氧还对 p117 流向具有更强电正性(高)的氧还对。
与氧结合成水。
2)生物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
3)能量的释放、储存、利用(ATP的代谢)。
生物氧化的特点
在温和条件下经一系列酶催化下完成;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储存于ATP分子中; 广泛以加水脱氢方式使物质间接获氧; CO2由有机酸脱羧方式产生; 脱下的氢通过递氢体传递再与氧结合生成水。
一、氧化-还原电势(复习)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生物体 中某些
电 子
氧还对
流
的标准 氧化还
动 方 向
原电势
(表24-1)
分子之间的电子传递的四种形式 ① 电子直接转移(金属离子) ② H原子(一个电子加一个质子) ③ 氢负离子(两个电子) ④ 与氧共价结合(碳氢化合物)
1.3 电势与自由能及Keq的关系
- Wmax = ΔG0’ = -nFΔE0’ = -2.303RT lgKeq ΔE0 = 2.303RT/nF ·lgKeq
关于生物氧化 (9)
生物氧化: 有机分子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CO2和 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体内氧化)。
——又称细胞呼吸、组织呼吸。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
主要(40%以上)用于ADP的磷酸化生成ATP, 供生命活动之需;
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发用于维持体温。
生物氧化内容 1)生物体内代谢物的氧化作用、代谢物脱下的氢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代谢物脱下的氢原子由高能递氢体携带,通过多 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 氧结合生成水并伴随大量ATP产生。这一电子/质 子传递链及过程称为呼吸链, 又叫电子传递链。
伴随着电子/质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而发生 的ATP产生, 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细胞色素c
复合物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a,a3,含CuA、 CuB)
复合物I
复合物III
e FMN Fe-S CoQ Fe-S cyt c1cyt c cytb566cytb562
复合物IV
CuA cyt a cyt a3 CuB O2
2.2.2 FADH2氧化呼吸链: FDAH2 + ½ O2 = FAD + H2O
复
合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铜离子 13
高
体 复合体V: ATP合酶(氧-磷)
8
辅酶Q(泛醌,CoQ)
细胞色素c(cyt c)
P 120 表 24-2 , 在线粒体内膜上交错排列
2.2 呼吸链的排列与种类
线粒体膜间隙
(P)
琥珀酸脱氢酶
FDAH2
线粒体基质 (N)
呼吸链化学变化起始物:NADH或FADH2;ADP;O2;Pi 呼吸链化学变化终止物:NAD,FAD;ATP;H2O
呼吸链由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递氢 体和递电子体组成。
特征:由头至尾电极电势 低 高依次排列
2.1 呼吸链的酶复合体与小分子成分组成
名称
酶功能 辅因子 亚基
E0’
大 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 黄素类 43
低
型
蛋 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 铁硫簇 4
白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 卟啉类 11X2
2.2.1 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 H+ + ½ O2 NAD + H2O (反应经呼吸链而完成)
⊿G0’ = -220.07 kJ/mol
复合物I (NADH-CoQ 还原酶,含FMN,Fe-S)
CoQ(泛醌)
复合物III(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含Cytb562、 Cytb566,Fe-S,Cytc1)
A + e A- ,
A/A- 即构成氧-还对(电极)
氧化-还原电势: 还原剂失掉电子/氧化剂得到电 子的倾向. 电池正极、负极:电极电势高正极,易得电子
电极电势低负极,易失电子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而电流则相反。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动势
Nernst equation: E = E0 + RT/nF ·ln[还原态·电子受体]a/[氧化态·电子供体]b
电池正极:氧化-还原电势高
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 物质的化学反应. 还原剂: 电子供体; 物质失电子即变为氧化型.
(还原剂自身被氧化)
氧化剂: 电子受体; 物质得电子即变为还原型.
(氧化剂自原剂偶联.